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259990.html,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

作者:郝身沛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2期

[摘要] 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面临多重挑战,推进高校改革的路径突破是全面启动改

革的重要环节。高校改革路径突破要审视其着力点、找准其切入点、抓住其推进点、明晰其引力点,从而形成改革的路径合力。与此同时,高校要主动融入“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大潮流,彰显中国特色,使大学一域之改革融入到中国改革全局之中,使其成为全局改革的动力点和支撑点,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智慧。

[关键词] 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路径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04-03

习近平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育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断“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等举措,为高校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不难发现,这些改革举措实际上明晰了高校存在着行政化问题突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陈旧、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滞后,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法治意识不强、市场观念错位、服务和贡献社会弱化等现象。因此,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两个百年”的民族复兴大业,就必须在深化改革上寻求路径突破,找准方向、做好定位,矫正行政官僚化管理失序状态,破除利益分配中既得利益藩篱,完善和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消除高校传统体制机制弊端,落实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使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深化高校教育改革需要有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还要有国情研判和问题意识

立足国情、重视问题,放眼世界、审视历史,成为高校深化改革路径突破的着力点。立足国情,重视问题,能够保持清醒、增强自信,有助于明确改革进程中凸显的紧迫问题,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点和方向,推进高校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对接,有助于准确把握党的政治路线,把国家政策转化为高校改革的行动。具有世界眼光,能够通过比较国际高等教育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施高校人才培养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激发高校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扩大历史视野,能够从高校自身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查找不足,明晰矛盾,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打造高校自身特色,提升品牌专业的影响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讲课教案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学习心得 我从----年12月5日注册开始学习,到----年2月22日完成规定学时,第一个感受是这种学习形式很好,使我们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可以灵活地利用边角时间开展学习。第二个感受是学习重点明确,内容紧贴教研前沿,符合实际,解决问题;使我收获很大。 重温了文东茅教授的《教育与幸福》,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了李云梅老师的《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刘祥柏老师的《高职院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明确了自己的进步途经;闫智勇老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董刚老师的《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使命》,李粉霞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得到了修习提升。 通过陈宝生部长的讲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职教改革动态;王继平同志解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书国同志讲解《职业教育4.0——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邢晖同志《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专题下,学习了徐国庆老师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新温习了吴访升院长的《用

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熊发涯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变革与教学能力提升》,熊庆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课堂教学的内容》,郭江峰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李新萍同志《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加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了比赛和教学的关系。 更为有用的是学到了打造高校金课的方法,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则可以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王竹立老师《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冯瑞玲老师《教与学共同改进的炼“金”之法——基于BOPPPS、对分、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冯瑞玲老师的亮考帮对我印象深刻,李新萍同志《新时代,新作为——立德树人,“金课”建设的根本》《聚焦“金课”建设,提升课堂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金课和水课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先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 学校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 学校依法治校 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依法管理问题已经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渐已形成共识,依法治校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教育部于xx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灵魂人物,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作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从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进行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及其基础 1.依法治校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

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基层学校,则必须达到:(1)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强化普法教育,促进全体师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2)坚持依法治校,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法制理念,提高依法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 (3)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方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4)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 (5)通过法制课和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参加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拓宽法制教育途径,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学生。 2.依法治校的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学校章程,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校规必须透明、公开;校规内容要合法,应适时修改、废止、清理。(2)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及其他各项权利。(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校务公开,推进教师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对校务

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变革,因而充满了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准确把握改革的历史特点,对于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特点。现代化与现代性密切相关。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实现方式和展开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培育和塑造充满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我国的改革正在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改革是从政策调整开始的。由于我们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我国社会面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改革的制度转向奠定了基础。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单纯的政策调整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新要求,必须从政策调整转变为制度创新。政策背后是制度,新的政策一旦受到旧制度束缚,制度变革就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到底需要制度支持。和政策相比,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度。邓小平早在1992年就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实现邓小平当年的这一战略构想恰逢其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尊重客观规律,把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制度化。要敢于割除旧体制的弊端,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富有现代性内涵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建设,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实施。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制度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整体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离开其他要素而孤立存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表明,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牵连、相互掣肘。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决定了改革的整体性。 我国的改革正在从单向突破转向整体推进。在改革的初始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采取循序渐进、实验先行、不断探索、逐步推广的方法。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渐扩展到城市;从沿海开始,逐渐扩展到内地;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全国;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渐

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分析及突破路径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6期 5 一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2019年度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委托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C Q S YWT K T 1813 ).作者简介:马丽(1986-) ,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经济学硕士,重庆市渝北区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分析及突破路径研究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马一丽 (重庆市渝北区社会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摘一要: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 来,重庆市渝北区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渝北;民营经济;障碍;路径 中图分类号:F 2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6.002一一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毫不动摇鼓励二支持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高质量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一重庆市渝北区民营经济发展初步成效 重庆市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北大门,是两江新区开发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全市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二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近年来,渝北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7 年,渝北区民营经济主体(不含外资)达97769户,私营企业为45773户二个体工商户为51708户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288户;注册资本(不含外资)总计3463.3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423.8亿元二个体工商户31.3亿元二农民专业合作社8.3亿元.据统计核算,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37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 646.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42.6%提高到2017年的4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 8%.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二活力不断增长强,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撑起了渝北经济的 半壁江山 .(2 )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渝北区民营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大力推动创新生态圈建设,不断培育转型升级新优势,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在2017年,全区新增科技型企业308家,总数达714家, 数量全市第一;其中5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重庆市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占全市11.36%.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8.5%,全区9.8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占98%.泰山电缆二金山科技二吉能电气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行业排头兵,民营经济在创新驱动和创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3 )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经营领域逐年拓展,已从初期的商贸二餐饮二交通等逐步扩展到几乎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渝北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汽摩制造二智能终端二物流运输二商贸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特别是以笔电二手机等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增长迅速,2017年在O P P O 二中光电二传音等新增智能终端企业的强力拉动下,渝北区手机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智能手机产量在手机整机生产总量的占比达到49.8%,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更趋合理,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4 )优势发挥更加明显,社会贡献日益突出.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渝北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逐年上升,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比达到9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2%在民营企业.2017年,渝北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G D P 增速2.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优势明晰可见.与此同时,一部分民营企业家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扶贫帮困二捐资助学等形式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树立了民营企业良好的形象. 2一重庆市渝北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障 碍分析 尽管渝北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自身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地位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障碍. (1 )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偏低.虽然民营经济在渝北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存在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的问题.作为重庆经济第一区,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学习心得 我从----年12月5日注册开始学习,到----年2月22日完成规定学时,第一个感受是这种学习形式很好,使我们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可以灵活地利用边角时间开展学习。第二个感受是学习重点明确,内容紧贴教研前沿,符合实际,解决问题;使我收获很大。 重温了文东茅教授的《教育与幸福》,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了李云梅老师的《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刘祥柏老师的《高职院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明确了自己的进步途经;闫智勇老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董刚老师的《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使命》,李粉霞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得到了修习提升。 通过陈宝生部长的讲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职教改革动态;王继平同志解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书国同志讲解《职业教育4.0——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邢晖同志《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专题下,学习了徐国庆老师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新温习了吴访升院长的《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熊发涯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变革与

教学能力提升》,熊庆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课堂教学的内容》,郭江峰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李新萍同志《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加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了比赛和教学的关系。 更为有用的是学到了打造高校金课的方法,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则可以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王竹立老师《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冯瑞玲老师《教与学共同改进的炼“金”之法——基于BOPPPS、对分、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冯瑞玲老师的亮考帮对我印象深刻,李新萍同志《新时代,新作为——立德树人,“金课”建设的根本》《聚焦“金课”建设,提升课堂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金课和水课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先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浅谈高等学校依法治校

浅谈高校依法治校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在于对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予以合理配置,对治校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权、学生权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 一、正确理解两对关系 (一)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的关系 一切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高等学校的治校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源于公民权利,是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的权利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而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一旦形成,便与教师权、学生权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教师权、学生权是高等学校治校权力的界限,也是治校权力的目的。唯有以为教师、学生服务、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的治校权力才有存在和行使的必要。教师、学生是高校存在的目的,而高校是教师、学生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正如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格里斯奥德所说,“大学整个来讲只是一种手段。这一点是不需要证明的”。在我国,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授予高等学校以权力,这就充分展示出权利产生权力的真实过程。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违背国家教育的意志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必须积极为教师、学生创造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竭诚为教师、学生服务,绝不能武断专横,以权谋私,将高校权力凌驾于教师、学生权利之上,导致治校权力的异化。 (二)治校权与法的关系 既然治校权来源于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那么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以何种方式将治校权授予给高等学校呢?自然只能通过权力机关立法的途径来实现。因此,高等学校的治校权来源于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就转化为治校权来源于法了。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法必须高于治校权,治校权的行使必须服从于法,这就是治校权与法的基本关系,也是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治校权离不开法,它必须要有法律来规范,以防止治校权的非理性膨胀。当然,法对高校管理的规制并不是要捆住“高校管理”的手脚,而是一种积极的保障(有效行使)与消极的防范(防止滥用治校权力)的统一。我们应看到,因高校管理具有能动性,它总是较为活跃的,而立法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不可能在所有的高校管理领域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作

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探析

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探析摘要 教学研究方法论关照的是教学研究,旨在为教学研究寻找目的,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研究方法决定教学研究的状态和走向,开启了经验的、理性的和直觉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方法论以原创性教学研究为主要对象,并为它提供重新审视教学活动的境界和超越动力。 关键词 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 方法论与方法的区分,如同认识论与认识的区分,方法论就是对方法的看法,但这个看法是哲学层次的。方法论是对方法基本问题的根本性看法,决定着众多方法背后的逻辑脉络,每一种具体的方法都内隐着某种哲学主张和路线,因此方法的高明说到底是哲学思想的高明。方法论在指导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制约方法的提出和施行,因此方法论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基本路径,为新方法的诞生和旧方法的重生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坚实的支撑。同理,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问题决定着教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因此教学研究方法论基本路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一、教学研究方法论决定了教学研究的目的、状态和走向 世界观是方法论,方法论更是世界观。我们如何对待

世界,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果没有某种新的哲学方法论就不会有新的哲学思想,有了新的哲学方法论必然会产生新的哲学思想。”[1]毕竟人类的许多智识都产生于行动或行为之后。因此,我们如何对待教学研究,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教学研究。如何对待教学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研究中的事实情况,一个是教学研究中的价值情况。在教学研究中,是否严格遵循了科学研究的程序、执行了科学研究的规范,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研究事实,会成为人们判断教学研究必要性的根本依据。在教学研究中,是否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判断、维护了科学研究的学术尊严,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研究价值,会成为人们判断教学研究重要性的根本依据。简言之,教学研究事实和教学研究价值决定了教学研究的存在意义,前者显然是后者产生的来源。实际中,教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只在意如何对待教学研究,忽视如何看待教学研究的状况,致使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指导意义完全丧失。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断句,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事实,比如把教学研究方法论理解为教学研究方法――论,认为教学研究方法论是以教学研究方法为关照对象的,这种理解显然取消了方法论的哲学指导意义,而且误解了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照对象。 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照对象只能是教学研究,因为方法论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范畴,拆分了就失去了方法论与世界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上,应有自身的特色,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专研各类教学方法。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才能像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潜下心来育人。 要给学生灌输广博的知识,老师自己首先要博学多思。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虽然短短几十分钟,可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书本上仅有的一点知识,远远不够,新教材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作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呢?只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师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二)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浅谈高校的依法治校

浅谈高等学校依法治校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在于对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予以合理配置,对治校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教师权、学生权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指一种治校的权力由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确定,高等学校依据明确、完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运行治校权力,科学、全面地治理高校管理类事项的治校理念与方法。 一、正确理解两对关系 (一)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的关系 一切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高等学校的治校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源于公民权利,是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的权利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而高等学校的治校权一旦形成,便与教师权、学生权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源泉”。教师权、学生权是高等学校治校权力的界限,也是治校权力的目的。唯有以为教师、学生服务、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的治校权力才有存在和行使的必要。教师、学生是高校存在的目的,而高校是教师、学生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正如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格里斯奥德所说,“大学整个来讲只是一种手段。这一点是不需要证明的”。在我国,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授予高等学校以权力,这就充分展示出权利产生权力的真实过程。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违背国家教育的意志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必须积极为教师、学生创造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竭诚为教师、学生服务,绝不能武断专横,以权谋私,将高校权力凌驾于教师、学生权利之上,导致治校权力的异化。 (二)治校权与法的关系 既然治校权来源于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那么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以何种方式将治校权授予给高等学校呢?自然只能通过权力机关立法的途径来实现。因此,高等学校的治校权来源于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公民权就转化为治校权来源于法了。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法必须高于治校权,治校权的行使必须服从于法,这就是治校权与法的基本关系,也是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内涵。治校权离不开法,它必须要有法律来规范,以防止治校权的非理性膨胀。当然,法对高校管理的规制并不是

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方法

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方法 张亚鸣雷小宇杨胜跃樊晓平瞿志华贾占朝 摘要: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多机器人路径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评判标准,并阐述了研究遇到的瓶颈问题,展望了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机器人;路径规划;强化学习;评判准则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main method and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path planning research for multi robot.Then discussed the criterion of path planning research for multi robot based large of literature.Meanwhile,it expounded the bottleneck of the path planning research for multi robot,forecas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ulti robot path planning. Key words:multi robot;path planning;reinforcement learning;evaluating criteria 近年来,分布式人工智能(DAI)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DAI研究大致可以分为DPS(distributed problem solving)和MAS(multi agent system)两个方面。一些从事机器人学的研究人员受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启发,将智能体概念应用于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中,将单个机器人视做一个能独立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体,并把这种多机器人系统称为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MARS)。因此,本文中多机器人系统等同于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目前,多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路径规划研究又是其核心部分。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其包括地理环境信息建模、路径规划、定位和避障等任务,它是移动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的基础。单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一直是机器人研究的重点,且已经有许多成果[1~3],例如在静态环境中常见的有连接图法、可视图法、切线图法、Voronoi图法、自由空间法、栅格法、拓扑法、链接图法、Dempster Shafer 证据理论建图等;动态环境中常见的有粒子群算法、免疫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人工势场法等。然而,多机器人路径规划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研修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XXX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 培养新模式,学院组织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 培训。 本次培训围绕信息化教学入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课程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等设置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的挑战。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 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

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

高校依法治校的实现路径

高校依法治校的实现路径 摘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校依法治校是高校创新管理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现代大学制度远未建立,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尚比较缓慢,本文 对高校依法治校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03-02 黑格尔曾说:大学是宇宙的一面活镜子,是一个社会,是一种融自由与纪律为一体的国家。 以法治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应当成为高校有效治理的价值取向。 实践证明,高等院校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治 校方略是否步入法治化的发展轨道。 依法治校需要法治之理念,善良之法律,规范之运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 的若干意见》,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 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 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 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 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针对建设法制化高校校园的现状和需要,笔者认为高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前提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抓 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高校的设置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等有关材料。 高校章程是高校依法治理的总纲,是高校法治化的前提。高校应依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 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依照章程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 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处理好党政 之间、院校系之间、行政权和学术权、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章程,拟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对违反法律、 法规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学校的制度建设应以章程为龙头,形成 由高到低、由粗到细的规范网络,对校内各项管理事务进行调整。 高校建章立制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依法治校的效果。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 合法性,即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二是科 学性,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充分尊重各主体的地位,做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要规定权 利的救济途径;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制定的规章制 度还应切实、可行,能解决具体的问题;三是民主性,即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让师生员 工充分参与。如学校在制定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时,除了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应广泛听 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才 能自觉地遵守,从而避免负面影响;四是程序性,即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均需经过特定的程序,遵守特定的程序规则,确保程序公正。 二、健全法制机构,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是高校依法治校的组织保障

高校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年第10卷第12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高校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连富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要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近年来,国内高校也普遍积极开展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依法 治校工作做得还不很到位, 一些高校在依法治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本文将对依法治校的涵义、依法治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等分别作出阐释。 【关键词】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对策措施【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系统2011年重点调研课题成果。【作者单位】刘连富,天津师范大学 一、依法治校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即依据法律法规治理学校。这里的“依”,是依据和根据的意思,它不仅指直接利用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学校管理活动时不能同宪法、法律等上位法相抵触,有效地把法律作为一种最高的权威和依据。这里的“法”,从广义来说,应理解为包括宪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其他 专门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 学校章程及其各项规章制度等;从狭义来说,主要指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地方性法 规。“治”即治理、管理之意,是学校运用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管理学校事务,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它体现的是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具体来说,依法治校就是依照国家法律以及符合国家法律的学校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管理学校的事务,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学校办学、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制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管理队伍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或“以罚治校”的问题较为严重。有些管理干部除了机械地按照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外,还常把自己视为学生的管教者,把主要的工作放在处罚、管教学生或维护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上。管理者 与学生的关系纯粹是一种规范与被规范、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忽视了对学生正当权益的维护。山西财专校长申长平在 2004年就直言,该校“不少教职员工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法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只关心和关注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没有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摆到保证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位置看待。 ”福建武夷学院在依法治校工作中,也存在“依法办学的理念还比较薄弱,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还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一些管理者习惯于用政策和行政手段以及道德观念来治理学校,主观随意性大,革的初衷而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或者说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实际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直接和升学考试挂上了钩。早在2007年 《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就曾经报道过湖南长沙某些高级中学以综合素质五个A 作为录取的依据。随着教改区域的扩大,此种现象也出现扩大的趋势。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由学校和教师作出的 评价是否公平,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是否真实?由谁来做最终的裁决? 江西的洪都中学有一个很好的思路— ——让学生参与监督。“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小组,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 ”监督小组由一定比例的学生参加 ,“监督小组对下述内容实施监督:(以下是洪都中学 《新课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制度》)一是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评分细则的制定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内容是否科学、完善。二是班级教师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的选配是否符合要求。三是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制度的制定 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四是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是否坚持标准,是否做了到客观公正、据实评价。五是A 等学生名单是否公示并接受全体师生及家长的监督。六是对通过申诉进入复议程序的学生要重新评价,评价过程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进行监督。 ”学生是最直接的监督者,本班学生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 他们最清楚, 学生参加的实验活动是否真实他们也清楚;老师作出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学生最有发言权。总之,让学 生作为监督的主体才能保证综合素质的考评公正、 公平。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既相对独立发挥作 用, 影响人的发展,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在 学生管理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最终实现我们的教改目标,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 · 791·

“两难空间”中的路径探索和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陷入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究竟孰重孰轻的“两难空间”之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体育教学的“两难空间”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育课表、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创新体育教学的形式与手段等方面入手,对当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具体路径及相关的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两难空间;路径探索 一、初中体育教育的“两难空间” 美国学者霍尼格曾指出:“两难”是两种或者多种价值观以及责任或义务之间互相冲突的一种真实情境,而且在这些选择中没有一个选择会绝对正确。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面临“两难”困境时,不管做哪种选择往往都会有一定的难处。从形式上来看,在这种“两难空间”中,主体和困境共同位于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从本质上来看,“两难空间”是各种权利之间通过博弈而形成的一个力量场,在这个力量场中存在着一个真实的两难困境。 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知。严格依照“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规定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自身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新时期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然而,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育需要应对升学考试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评估与考核,与其相关的利益关联者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体育教学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换言之,学生中考的体育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合格率都会对多元主体的相关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初中体育教育始终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这样的“两难空间中”徘徊;学校的体育教师则处于“应然”与“实然”的困境之中。有些体育教师可能会尝试创新体育教学的一些形式和方法来突破这种困境,如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等,这些实践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当前这种以多元主体的现实利益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在各方面利益的制衡下,体育教师难以以一己之力形成有效的突破。所以,从实践的层面出发,探索突破当前体育教育的“两难困境”并就此展开相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两难空间”突破的路径和实践研究 1.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育课表 要想突破“两难空间”,相关教育部门就必须对与教育相 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实际情况,保证中小学生每日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真正落实,还要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校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安排表”的具体范式。尤其要注意的是,该课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配备有足够的体育教师,课表所规定的体育课程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安排,但要注意保证课程在固定的体育课时间段内得到落实。此外,学校应当注意将班团队活动的具体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换,为学生每日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2.科学实施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体现主流价值观 针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教育部门曾提出“要将学生的体质改善情况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中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所以,当前初中学校在大课间以及课外时间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便是逐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与体育特长。换言之,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关注中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还要注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发展至少两项体育特长。这样,就可以有效帮助学校在“两难空间”中进行选择。 (1)校园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具体安排思路和实施路径 首先,对于初一和初二阶段的学生来说,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注重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活动的场地主要在田径场;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进行管理。其次,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应当按照中考的具体要求,由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协同进行管理,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项目内容,通过集体与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活动场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外,初中阶段各个年级的学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 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已工作多年的我,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为更贴近自己的工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的小学教师岗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就要过去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中,我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拓宽了知识面,有了危机感 网络培训中每个模块设置了大量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有相关的视频、图片、文本等等相关素材,我都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即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又开发了我的思维,也让我有了危机意识。网络信息知识更新迅速,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进俱进,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永远鲜活。而网络培训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 网络培训是一门全新的方式,里面包含的都是最新的教学内容、方式、理念。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我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培训中教学方法和本学科中的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是我在培训中最为感兴趣的培训内容,感到学完后受益匪浅。 三、重视交流与沟通 除了自己学习之外,尽可能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从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这次培训的实用性,也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学员确确实实有收获,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当中。 以上是我在本次网络培训的一些心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以理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以收获更多的成果。"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20xx12月参加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学院教学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副度提升,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下面将我的培训学习心得与培训后回到岗位后的实践相结全,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