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综述

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综述

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综述
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综述

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砂浆线切割原理、张力控制系统、砂浆性能和回收再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期推进砂浆线切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砂浆线切割张力回收

引言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材料为硅基材料,硅基光伏电池占世界光伏电池的85%以上。晶体硅片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端产品,在整个光伏产业链占据重要地位。多线切割分为砂浆线切割和金刚石线切割两种,前者是目前硅片生产的主要方式,其利用碳化硅(SiC)和切削液(PEG)搅拌混合而成的砂浆,在钢线和硅棒的压力下,使硅棒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和裂纹,形成切割[1]。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对硅片质量要求更高,对线切割的研究必将越来越深入。

本文主要从砂浆线切割的模型和原理,张力控制系统类型和发展方向,影响砂浆中性能的因素,及控制措施;砂浆回收再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推进砂浆线切割技术的深入研究,指导实际生产。

1 切割机理研究

在砂浆线切割硅棒过程中,碳化硅颗粒在硅棒和钢线之间进行“滚动-压痕”作用,实现材料的去除[2]。舒继千等[3]对切割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单颗粒滚动-压痕模型、多颗粒压痕效应模型及弹性-流体效应模型。将瑜等人[4]对单颗粒模型的切割力进行模拟计算,见图1。由图得出法向切割力N的计算公式

N=

=

(1)

式中:ε为最大切割深度;a为接触长度;υ为泊松比;E为杨氏弹性模量;ζ=z/a,ρ=r/a;μ为摩擦系数,其它都是常数。

(2)

(3)

切向切割力可以通过法相切割力计算到:

(4)

式中:β=cos θ无量纲系数。

图1 单颗粒碳化硅受力示意图

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切割线速和进给对应力和应变的影响,得出切割进给与切割区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均是反比关系;切割线速与切割区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均是正比关系。

2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目前有重锤张力控制系统(如图2),弹簧+旋转编码器控制系统,汽缸+旋转编码器控制系统和伺服力矩控制系统(如图3)四种,第四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机电张力控制模式。

张义兵等[5]对伺服电动机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其张力计算公式为

(5)

F为切割线张力;为轴承摩擦作用力;g为重力加速度;张力摆杆长为L0;角速度为ω;质量为m’;张力摆杆与电动机转子的等效转动惯量为I;摆杆重心距张力电动机轴心距离为L;张力电动机施加的转矩为M。

改进后张力控制系统,张力波动量更小,控制精度更高,断线故障率更低。

钱宏峰等[6]用有限元对切割区的受力和系统振动进行分析,得出较高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必须设置较大的初始张力。同时,为了减少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必须控制好张力的波动量。

目前关于张力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智能技术的应用,多种智能技术的结合使用(如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为模糊网络控制)在未来将会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7]。

图2 重锤张力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 伺服力矩控制系统

3 砂浆研究

砂浆由碳化硅和切削液搅拌混合而成,其直接影响切割性能和硅片质量。

3.1 切削液(PEG)

线切割用切削液具有重要作用,兼具切削、粘滞、冷却三大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硅片质量和生产效率。因切削液功能受粘度影响,而温度又直接影响其粘度,因此,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切削液的粘度,而且要适宜[8]。因切削液状态变化需要时间,所以其升和降温曲线呈非线性。0-25℃时,粘度随温度降低迅速增大;25℃-10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缓慢,见图5。

试验15℃、25℃和35℃三种温度下切割液(砂浆)对切片质量的影响,结果为25℃的TTV,Warp,Bow都较温度偏高和偏低的切割质量好,其中温度较高时,TTV与Warp都较温度低时大,但Bow较温度低时好。切割时控制适宜的切削温度(25℃左右),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片的几何参数[9]。此外,空间位

阻和静电作用可以提高砂浆悬浮性,减少碳化硅沉淀,提高切割质量[10]。

图4 改进前后张力下降百分比曲线图

图5 切削液的升温降温曲线

3.2 碳化硅(SiC)

砂浆线切割中,分散的碳化硅颗粒自由滑动、滚动和冲击来进行微量切削,如图6。碳化硅形状可以近似圆锥、球,若其分布按等高、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时,可推算出切削加工的单位体积为

(6)

式中:σs为屈服点(MPa);A为接触面积(mm2);p为接触压力(MPa);L为相对移动距离(mm);α为顶角(°)。

图6 磨粒在晶体切削中的状态

加工表面粗糙度与最大切削深度αpmax成正比,最大切削深度为

(7)

式中:μ为体积率,dg为平均直径(mm);G为磨粒率。

由上式可知,影响硅片切割效率的因数很多,而随着切割时间的增长,磨粒钝,导致切割效率下降,在生产中要控制好砂浆配比、更换系数和频次[11]。此外,冯萍等[12]研究表明,砂浆pH对硅片质量影响较大,需要加以控制。

3.3配比、流量和成膜

砂浆的配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参数,只有达到机器要求的粘度,才能提高切割效率和硅片合格率。MB、HCT和NTC等切割机要求切削液和碳化硅的配比为1:0.92-0.95,密度1.63-1.635kg.L-1即可达到要求。只要将粘度控制200-250Pa.s,即使密度达到1.67kg.L-1左右也不会出现异常。而永安切割机则需要更低的密度和粘度[13]。

图7 砂浆流量PID控制图

砂浆流量对硅片质量影响较大,切割过程中实际值与设定值容易造成偏差。党兰焕等[1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PID参数,可将流量波动控制在±2L.min-1以内,确保硅片质量,见图7。

通过高数摄像机拍摄到砂浆成膜和不成膜的两种状态,这取决于砂浆喷嘴与线网夹角,而成膜的切割效果明显优于未成膜[15]。

3.4 砂浆回收和再利用

由于钢线直径和硅片厚度很接近,按理论计算会有44%的多晶硅被切磨为高纯硅粉进入到切割液,而实际切割过程中会有高达50%~52%的多晶硅以硅粉的形式进入到切割液中而损失[16]。在切割过程中,随着硅粉和金属杂质进入砂浆,导致砂浆不能满足切割要求而成为废砂浆,为了保证切割质量,必须控制硅粉等杂质。陈志军等[17]通过模拟计算硅粉含量公式为

(8)

式中:C为硅粉含量;ρ为砂浆配置密度;δ为槽距;α为更换系数。

通过公式8可以计算出砂浆中的硅粉含量,并掌握砂浆更换量和更换频次,保证砂浆切割质量。

废料砂浆的主要成分为:30%左右的高纯硅、35%左右的碳化硅、28%左右的切削液和水、5%左右的铁氧化物。切割废料浆的COD(化学需氧量)值超过废水排放标准,按环保要求是禁止排放的。为了回收废砂浆中的硅粉、碳化硅和切削液,满足政策性要求,各切割辅材厂家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18]。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砂浆线切割技术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金刚线方面,忽略了砂浆线切割技术的研究,没有对其理论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2)在切割工艺与切割力关系研究方面,还没有给出切割进给、切割线速、张力等工艺参数与切割力的关系式,造成工艺设置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3)张力控制系统无法对加工区域内进行实时调节,对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控制较差。

参考文献

1 潘慧,黄国华,施钰川,等.固着磨粒切割线研究进展[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2, 32(3):59-63.

2 檀柏梅,牛新环,赵青云,等.单晶硅线切割技术及切削液的分析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中国,珠海,2005:385-388

3 舒继千,魏昕,袁艳蕊.单晶硅游离磨粒线切割技术研究[J].工具技术,2009,43(1):3l-35.

4 蒋瑜,马春翔.硅材多线切割应力场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2(12):95-97.

5 张义兵,戴瑜兴,袁巨龙,等.多线切割机线张力控制系统设计实现[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5):295-300.

6 钱宏峰,林财兴,赵懿峰.多丝切割机加工过程与钢丝振动[J].机床设备,2006,35 (6):40-42.

7 汪世益,刘艳艳.多线切割金属丝张力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45(7):179-181.

8 池丽婷.切削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西科技,2006,35(3):98-99.

9 栾国旗.多线切割中温度对悬浮液的影响[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2,15(205):15-16.

10 陈志军,张华,刘振淮,等.多线切割用砂浆悬浮机理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展会暨会议论文集第四部,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及辅料.2010:1006-1009.

11 贺敬良,王学军,童亮,等.太阳电池用Si片切割过程中浆料作用研究[J].工艺技术与材料,2010,35(10):976-979.

12 冯萍,张华,姚敏,等.砂浆pH对硅片切割性能的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展会暨会议论文集第四部,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及辅料.2010:1028-1030.

13 侯贺,李金杰.线切割单、多晶硅机床砂浆液调配的研究[J].工艺与检测,2011,25(9)119-121.

14 党兰焕,贺敬良,王学军,等.多线切割机砂浆控制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6):68-70.

15 李保军,冯涛.硅单晶锭多线切割中砂浆作用的研究[J].工艺技术与材料,2007,32(6):512-515.

16 刘加富.线锯切割单晶硅的应力场及损伤层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7 陈志军,刘振淮,夏发义,等.多线切割砂浆密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展会暨会议论文集第四部,光伏组件、制造设备及辅料.2010:1003-1005.

18 邢鹏飞,赵培余,郭菁,等.太阳能级多晶硅切割废料浆的综合回收[J].材料导报A:综述片.2011:1(25):75-79.

(翟大东陈洁,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6期2012年第20期Serial No .166 No .20,2012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的新的组合。” [1] 弗里曼(1973)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商业化的过程,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首次商业性转化[2]。Bessant (2001)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中发明之后的阶段[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在1976年的报告中把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的改进视为低层次的两种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4]。傅家骥(1995)认为,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R&D )到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生产费用更低、能效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的系统活动过程[5]。 曹萍等(200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竞争状况及自身条件,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6]。廖媛红(2009)指出,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 新工艺、新服务以及上述各项改进的构想从闪现、研究到生产、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7]。 综合上述观点,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过程,是包括新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成果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研究开发得到新技术、新产品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把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科技进 步或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成果[8]。 2.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是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拉动的渐进性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推动的直接结果[9]。 3.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把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视为科学、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特例[10]。 4.技术创新一体化模式,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构思、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行为,强调研发和制造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11]。 5.技术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体化模型的发展,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和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已成为创新过程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按照划分对象的层次不同,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整个产业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指出,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技术条件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和研发能力,但仍然缺乏技术型人才和核心技术[13]。肖虹(2007)通过对37个产业1999—2004年技术创新统计数据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对技术的转化能力不强[14]。 王健(2007)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04年的指标值,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 投入和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15]。董瑜等(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王 璐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摘要: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0-0020-02 20——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摘要:访问控制是安全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决定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而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则是最早的访问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访问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从一般访问控制技术入手,介绍访问控制的基本要素和模型,以及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了包括传统DAC 策略在内的多种自主访问控制策略;接下来列举了四种自主访问控制的实现技术和他们的优劣之处;最后对自主访问控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简略介绍其发展趋势。 1自主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主体(例如进程)对客体(例如文件目录等)的访问(例如读、写和执行等)。自主访问控制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是由客体的属主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允许主体(客体的拥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定谁以何种访问模式去访问该客体。 1.1访问控制基本要素 访问控制由最基本的三要素组成: ●主体(Subject):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如用户、进程、 I/O设备等。 ●客体(Object):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如文件、共享内存、管 道等。 ●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集, 如访问矩阵、访问控制表等。 1.2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自从1969年,B. W. Lampson通过形式化表示方法运用主体、客体和访问矩阵(Access Matrix)的思想第一次对访问控制问题进行了抽象,经过多年的扩充和改造,现在已有多种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变种。本文介绍的是访问控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一是引用监控器,这是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模型,进而介绍了访问控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安全技术的关系;二是访问矩阵,这是访问控制技术最基本的抽象模型。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演示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岩心分析技术

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 一、X射线衍射 1.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全岩矿物组分与粘土矿物可用X射线衍射(XRD)迅速而准确地测定。XRD分析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来实现,它主要由光源、测角仪、X射线检测与记录仪构成。 由于粘土矿物的含量较低,砂岩中一般3%~15%。这时,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不能准确地反映粘土的组成与相对含量,需要把粘土矿物与其它组分分离,分别加以分析。首先将岩样抽提干净,然后碎样,用蒸馏水浸泡,最好湿式研磨,并用超声波振荡加速粘土从颗粒上脱落,提取粒径小于2μm(泥、页岩)或小于5μm(砂岩)的部分,沉降分离、烘干、计算其占岩样的重量百分比。 粘土矿物的XRD分析使用定向片,包括自然干燥的定向片(N片)、经乙二醇饱与的定向片(再加热至550℃),或盐酸处理之后的自然干燥定向片。粒径大于2μm或5μm的部分则研磨至粒径<40μm的粉末,用压片法制片,上机分析。此外还可以直接进行薄片的XRD分析,它对于鉴定疑难矿物十分方便,并可与薄片中矿物的光性特征对照,进行综合分析。 2.X射线衍射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 1)地层微粒分析 地层微粒指粒径小于37μm(或44μm)即能通过美国400目(或325目)筛的细粒物质,它就是砂岩中重要的损害因素,砂岩中与矿物有关的地层损害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地层微粒的分析为矿物微粒稳定剂的筛选、解堵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除粘土矿物外,常见的其它地层微粒有长石、石英、云母、菱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2)全岩分析 对粒径大于5μm的非粘土矿物部分进行XRD分析,可以知道诸如云母、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长石的相对含量,对酸敏(HF,HCl)性研究与酸化设计有帮助。长石含量高的砂岩,当酸液浓度与处理规模过大时,会削弱岩石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存在着酸化后的二次沉淀问题,可能导致土酸酸化失败。 3)粘土矿物类型鉴定与含量计算 利用粘土矿物特征峰的d00l值鉴定粘土矿物类型,表2-2列出了各族主要粘土矿物的d001值。根据出现的矿物对应衍射峰的强度(峰面各或峰高度),依据行业标准SYS5163-87“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沉积岩粘土矿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求出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创新研修课 绝缘陶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郭永丰 班号:1108401 姓名:胡昉 学号:111084013 同组人员:张瑞丁海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 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钉处并压紧; 打开张丝电机启停开关,旋动张丝电压调节旋钮,调整电压表读数至电极丝张紧且张力合适; 旋转储丝筒,使电极丝以一定的张力逐渐均匀地盘绕在储丝筒上; 待储丝筒以至其行程的另一端时,关掉张丝电机启停开关,从丝盘处剪断电极丝并固定好丝头。 (2) 电极丝垂直校正 在具有U、V轴的线切割机床上,电极丝运行一段时间、重新穿丝后或加工新工件之前,需要重新调整电极丝对坐标工作台表面的垂直度。校正时使用一个各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长方体,称为校正器具体步骤如下: 擦净工作台面和校正器各表面,选择校正器上的两个垂直于底面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6619906.html,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作者:李杰中 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 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 Jie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 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第五章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与编程 第一节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概述 序号:37 主要内容: 一、数控线切割加工机床简介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组成:机床本体、控制系统、脉冲电源、运丝机构、工作液循环机构和辅助装置(自动编程系统)。 线切割机床可分为高速走丝机床和低速走丝机床。 二、数控线切割加工原理及特点 1.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 它是通过电极和工件之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作为工具线电极(负电极),被切割的工件为工件电极(作为正电极),在加工中,线电极和工件之间加上脉冲电压,并且工作液包住线电极,使两者之间不断产生火花放电,工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工作台)相对电极丝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从而使电极丝沿着所要求的切割路线进行电腐蚀,完成工件的加工。 2.数控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1)可以加工难切削导电材料的加工。例如淬火钢、硬质合金等; (2)可以加工微细异形孔、窄缝和复杂零件,可有效地节省贵重材料; (3)工件几乎不受切削力,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细小零件; (4)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便于实现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 (5)依靠数控系统的间隙补偿的偏移功能,使电火花成形机的粗、精电极一次编程加工完成,冲模加工的凹凸模间隙可以任意调节。 三、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应用 1.形状复杂、带穿孔的、带锥度的电极; 2.注塑模、挤压模、拉伸模、冲模; 3.成形刀具、样板、轮廓量规的加工; 4.试制品、特殊形状、特殊材料、贵重材料的加工。 小结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组成、电极丝(负电极)、工件(正电极)。

访问控制模型综述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沈海波1,2,洪帆1 (1.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湖北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效益和增强竞争力,许多现代企业采用了此技术来保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等几种主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论述和比较,并简介了有望成为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的UCON模型。 关键词:角色;任务;访问控制;工作流 中图法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5)06-0009-03 Su rvey of Resea rch on Access Con tr ol M odel S HE N Hai-bo1,2,HONG Fa n1 (1.C ollege of Computer,H uazhong Univer 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 uhan H ubei430074,China;2.Dept.of C omputer Science,H 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Wuhan H ubei430205,China) Abst ract:Access control is an im port ant inform a tion s ecurity t echnolog y.T o enha nce benefit s and increa se com petitive pow er,m a ny m odern enterprises hav e used this t echnology t o secure their inform ation m ana ge s yst em s.In t his paper,s ev eral m a in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such as tra dit iona l access control m odels,role-bas ed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ta sk-ba sed acces s control m odels,t as k-role-based access cont rol m odels,a nd s o on,are discus sed a nd com pa red in deta il.In addit ion,we introduce a new m odel called U CON,w hich m ay be a prom ising m odel for the nex t generation of a ccess control. Key words:Role;Ta sk;Access Cont rol;Workflow 访问控制是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主体对客体访问能力及范围的一种方法。它是针对越权使用系统资源的防御措施,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从而保证系统资源受控地、合法地使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系统内用户的行为和操作,包括用户能做什么和系统程序根据用户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 访问控制的核心是授权策略。授权策略是用于确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对客体拥有访问能力的一套规则。在统一的授权策略下,得到授权的用户就是合法用户,否则就是非法用户。访问控制模型定义了主体、客体、访问是如何表示和操作的,它决定了授权策略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若以授权策略来划分,访问控制模型可分为: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TBAC)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模型等。 1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 传统的访问控制一般被分为两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 (Discret iona ry Acces s Control)和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 ory Acces s C ontrol)。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以及它们所属组的基础上对访问进行限制的一种方法。自主访问的含义是指访问许可的主体能够向其他主体转让访问权。在基于DAC的系统中,主体的拥有者负责设置访问权限。而作为许多操作系统的副作用,一个或多个特权用户也可以改变主体的控制权限。自主访问控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主体的权限太大,无意间就可能泄露信息,而且不能防备特洛伊木马的攻击。访问控制表(ACL)是DAC中常用的一种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管理员通过维护AC L来控制用户访问有关数据。ACL的优点在于它的表述直观、易于理解,而且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但当用户数量多、管理数据量大时,AC L就会很庞大。当组织内的人员发生变化、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时,AC L的维护就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对分布式网络系统,DAC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强加给访问主体(即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的一种访问方式,它利用上读/下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利用下读/上写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MAC主要用于多层次安全级别的军事系统中,它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可以有效地阻止特洛伊木马的泄露;其缺陷主要在于实现工作量较大,管理不便,不够灵活,而且它过重强调保密性,对系统连续工作能力、授权的可管理性方面考虑不足。 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为了克服标准矩阵模型中将访问权直接分配给主体,引起管理困难的缺陷,在访问控制中引进了聚合体(Agg rega tion)概念,如组、角色等。在RBAC(Role-Ba sed Access C ontrol)模型[2]中,就引进了“角色”概念。所谓角色,就是一个或一群用户在组织内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角色意味着用户在组织内的责 ? 9 ? 第6期沈海波等: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4-04-17;修返日期:2004-06-28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创新研修课 绝缘陶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郭永丰 班号:1108401 姓名:胡昉 学号:111084013 同组人员:张瑞丁海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 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钉处并压紧; 打开张丝电机启停开关,旋动张丝电压调节旋钮,调整电压表读数至电极丝张紧且张力合适; 旋转储丝筒,使电极丝以一定的张力逐渐均匀地盘绕在储丝筒上; 待储丝筒以至其行程的另一端时,关掉张丝电机启停开关,从丝盘处剪断电极丝并固定好丝头。 (2) 电极丝垂直校正 在具有U、V轴的线切割机床上,电极丝运行一段时间、重新穿丝后或加工新工件之前,需要重新调整电极丝对坐标工作台表面的垂直度。校正时使用一个各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长方体,称为校正器具体步骤如下: 擦净工作台面和校正器各表面,选择校正器上的两个垂直于底面的相邻侧面作为基准面,选定位置将两侧面沿X、Y坐标轴方向平行放好;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 创新概念的定义 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① 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1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 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高新技术更是当代企业抢占先进生产力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 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在计算机技术运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越发重要,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常用方式。本文介绍了研究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主流的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安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0.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愈加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商业、金融和国防等领域的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必须有效得到解决,否则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一般而言信息安全探讨的课题包括了: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etion)、加密(Encryption)、认证(Authentieation)、访问控制(Aeeess Control)以及审核(Auditing)等等。作为五大服务之一的访问控制服务,在网络安全体系的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即为判断使用者是否有权限使用、或更动某一项资源,并防止非授权的使用者滥用资源。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访问主体的身份进行限制,对访问的对象进行保护,并且通过技术限制,禁止访问对象受到入侵和破坏。 1.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 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飞快的发展,正式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依然成为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神经中枢,网络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一个国家的领域不仅包含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而且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随着现代社会中交流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和部门间的协作日益增多。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访的过程逐越来越多,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也越发担忧。因此,如何保证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互相操作,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要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才会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更多更高效的利用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谁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

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黄永明 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最初国家决定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包括初步设计,由于深海钻探装备设计基础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的差距,而且南海开发形势紧迫,所以退而求其次,由国外设计,这也是一个吸收学习的过程,积蓄力量,不久应该可以实现真正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钻探装备的设计与建造,逐步缩短与海洋能源开发强国的差距,为中国海洋能源战略铺路。 一、当代中国钻探技术发展历程 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当代钻探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深钻井工艺技术。除了盐井之外,天然气开采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855年,钻成了一口最大的天然气井——磨子井。 20世纪初,长年公司开发了立轴式给进“UG”型金刚石钻机,此钻机以具有现代钻机 的雏形,并在1947年开始引进中国。二战后,工业发达国家钻探工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已经用新型水压给进钻进代替了蒸汽驱动钻机,并发明了用粉末冶重技术烧结制成的“铸镶”天然金刚石表镶、孕镶钻头,并在1947年引入,开始了中国的钻探历史。 中国和苏联的合作,对我国钻探起了很大作用。当时主要是引进和仿制手把钻机,比如前苏联的XB-300、XB-500及瑞典的XB-1000型手把钻机,后期引进了BW100/30、BW200/400型泥浆泵和四脚金属钻塔,钻探技术得到了不断提高。 1954年12月,国务院责成地质部(1952年成立)从1955年起承担石油普查任务。1956年3月3日至6月22日,我国第一口定向双筒井钻成。 196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开启了中国人造金刚石钻进的篇章,并在1998年生产量达到4-5亿克拉,居世界首位,成为人造金刚石大国。 “七五”期间,金刚石钻探技术、冲击回转钻探、受控定向钻探、气举、泵吸、潜空锤等各种反循环钻探和多工艺空气钻探、反循环中心连续取样、绳索取芯及绳索取芯冲击回转技术、电镀金刚石钻头制造工艺、小口径螺杆钻、射流式冲击回转钻具、不提钻钻头装置、改进膨胀润土等技术都取得了巨大成效。 2000年以后,钻探技术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思考科学钻探的发展和未来,并将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了地球深部、海洋底部、冰川、冰层冻土层等,同时扩大了地质学的范畴,形成了全新的、多学科多工种东层次的地球科学。 二、新形势下钻探发展领域和趋势 钻探技术的研究、提高和进展既是专业领域进展的结果,也是各学科进展的共同成果。从经改进、能深入了解地下情况的地震技术到洞察超压地层状态的各种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甚广。材料、传感器、微处理机、制造工艺、遥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起直接应用的各种设想。目前一些明显的趋势是,在随钻测量、岩石切削技术和钻头研制、孔底泥浆马达、最优化理论、钻探模拟器、地热应用、泥浆和动井等方面把重要进展组合到钻探技术中去。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步骤及要求(精)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步骤及要求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实现工件尺寸加工的一种技术。在一定设备条件下,合理的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是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具或零件的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 对图样进行分析和审核 分析图样对保证工件加工质量和工件的综合技术指标是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以冲 裁模为例,在消化图样时首先要挑出不能或不易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件图样,大致有如下几种: ⑴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切割后无法进行手工研磨的工件; ⑵窄缝小于电极丝直径加放电间隙的工件,或图形内拐角处不允许带有电极死板井架放电间隙所形成的圆角的工件; ⑶非导电材料; ⑷厚度超过丝架跨距的零件 ⑸加工长度超过x,y拖板的有效行程长度,且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 在符合线切割加工工艺的条件下,应着重在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工件厚度、工件材料、尺寸大小、配合间隙和冲制件厚度等方面仔细考虑。 编程注意事项 1. 冲模间隙和过渡圆半径的确定

⑴合理确定冲模间隙。冲模间隙的合理选用,是关系到模具的寿命及冲制件毛刺大小 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材料的冲模间隙一般选择在如下范围: 软的冲裁材料,如紫铜、软铝、半硬铝、胶木板、红纸板、云母片等,凸凹模间隙可选为冲材厚度的10%—15%。 硬质冲裁材料,如铁皮、钢片、硅钢片等,凸凹模间隙可选为冲裁厚度的15%—20%。 这是一些线切割加工冲裁模的实际经验数据,比国际上流行的大间隙冲模要小一些。因为线切割加工的工件表面有一层组织脆松的熔化层,加工电参数越大,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差,熔化层越厚。随着模具冲次的增加,这层脆松的表面会渐渐磨去,是模具间隙逐渐增大。 合理确定过渡圆半径。为了提高一般冷冲模具的使用寿命,在线线、线圆、远远相交处,特别是小角度的拐角上都应加过渡圆。过渡圆的大小可根据冲裁材料厚度、模具形状和要求寿命及冲制件的技术条件考虑,随着冲制件的曾厚,过渡圆亦可相应增大。一般可在0.1—0.5㎜范围内选用。 对于冲件材料较薄、模具配合间隙较小、冲件又不允许加大的过渡圆,为了得到良好的凸凹模配合间隙,一般在图形拐角处也要加一个过渡圆。因为电极丝加工轨迹会在内拐角处自然加工出半径等于电极丝半径加单面放电间隙的过渡圆。 2. 计算和编写加工程序 编程时,要根据配料的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装夹位置,同时确定一个合理的起割点和切割路线。 起割点应取在图形的拐角处,或在容易将凸尖修去的部位。 切割路线主要以防止或减少模具变形为原则,一般应考虑使靠近装夹着一边的图形最后切割为易。

(完整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 摘要:创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又一直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及发展了五种基本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 技术轨道模式及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的 资助(编号:2015SJD037) 人们对技术变迁的认识最初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认为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决定着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这种模式隐含着知识单向流动的假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着人们对技术发展认识的主导地位。随着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推进,人们发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包含多层次、跨类别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创新学者演绎了创新的技术经济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开放式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这个认知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历程。

杨勇华(2008)认为技术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构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几个阶段。而我们在研究演化时,尤其是面对现实世界中新事物的产生及发展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关于创造的力量,而不是仅仅考虑现存系统的简单功能。换言之,演化需要注重的是现存系统是如何变成当前的模样,将来又会怎样演进。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追溯事物质变的根源以及系统中每个组件的产生及维持的问题。因此,创新的动力来源及机制一直以来是创新研究的重点和要点。至今在研究创新动力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共提出了五种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 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 熊彼特突出强调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作用,他认为技术无论是在技术系统内部还是外部产生,无疑都是创新的推动力量。熊彼特所持的技术推动创新的理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拥有大规模科研人员的单位的创新优于科研人员较少的单位;其二是创新活动的进展有赖于技术发展。因此,技术推动模式认为,创新不是源自于市场需求,而是创新主体在技术专利授权下进行的功能性创新,从而间接满足市场的需求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技术推动模式存在着饱受争议的方面,首先是忽视了影响创新收益的价格及其他经济变化,其次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