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寄生虫论文-彭思敬

寄生虫论文-彭思敬

寄生虫论文-彭思敬
寄生虫论文-彭思敬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

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院系:护理学院

?班级:13级涉护1班

?教授:汤冬生

?学生:彭思敬

?学号:13612018

?成绩:

安徽中医药大学

如何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彭思敬 13涉护一班

[摘要]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热出血热(dengue haem.0rrhahakic fever,DHF)是由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两种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DF的临床特征为高热,剧烈头痛,肌肉、骨关节痛,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减少,病死率低。DHF临床表现为高热,出血及休克,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病死率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化,建立最佳DF/DHF防治模式,加上大量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健康教育;最佳模式;医学信息化

一、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

从1978年暴发DF以来,目前只在我国南方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省四省发生流行。前几次大流行的特点是出现突然、来势猛、传播快.经2~3年流行后消失较快。但90年代以来的流行,其流行程度明显减弱,但地域扩大了。本病流行季节与媒介伊蚊消长有关,多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我国大陆DF病例主要集中在3~ 11月份,7~9是高峰。海南省全年都有病例,高峰在7~10月。

病例的年龄分布除与暴露蚊媒的机会相关外,亦受人群免疫水平的影响。在地方性DF流行区,由于长期受病原体显性、隐性感染的结果,人群获得性免疫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在低年龄组发病率高。而在输入性流行区,因人群DF获得性免疫低下或无,故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统计分析我国不同年代及不同病毒型别流行时的年龄组发病率,高发年龄组均在10~39岁组[1]。流行时多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2]。1990年以来,江苏、河南、江西、浙江、湖南、黑龙江及辽宁共报告了13例DF病人,为输入性病例[3]。尤其在夏季蚊媒存在时。对这类病例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医学隔离,因为解放前浙江省、江苏、江西、上海及湖北等地发生过DF流行[4]

二、传播媒介的确定

通过大量蚊媒调查研究,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体内多次分离出登革热病毒1—4型(DV1—4),且与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相关。从而证实该蚊种在我国是传播DF的主要媒介。

埃及伊蚊属于家栖蚊种,嗜吸人血,主要在室内和积水容器中孳生繁殖,也有在屋前、房附近的小积水容器中生长。白纹伊蚊孳生于庭院小积水容器,如盆、坛、罐、盆景、花瓶、啤酒瓶、罐头盒、瓦片积水和塑料膜积水。植物容器:包括树洞、竹简、叶腋以及芭蕉叶等积水。天然石穴、岩洞、人工石穴、水泥池等。特殊容器:包括废旧轮胎、汽油桶、基建工地积水等复杂的孳生环境。该蚊主要野栖,但也飞入人房吸血。

几项实验研究表明[5],致倦库蚊可自然感染DV,且感染后有传播能力,但比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显著为低。尽管如此,有时DF流行区优势蚊种却为致倦库蚊[6],因此不能忽视其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云南省尽管一直没有DF病例报告,但分布有白纹伊蚊,已自西双版纳地区捕捉的自纹伊蚊分离到I)3和D4 型病毒.24个县、市人血清中登革补体阳性率为10.91%,并且在恒河猴、猪、棕果蝙蝠、猎狗等动物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分析认为该省存在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7]。因此在防止DF扩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一)伊蚊的密度流行区的伊蚊密度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由此要及时定时、定点掌握三个指数:1、布雷图指数(Breteauindex,BI)(检查100所房屋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当BI为10左右时。有传染源传入可以引起散发病例;BI为20时,发病就显著增加;若能控制在5以下,则可控制本病的流行。

2、房屋指数(伊蚊幼虫阳性容器户数的百分率);

3、容器指数(伊蚊幼虫阳性容器的百分率)。

气温与降雨量及孳生地数量又直接影响伊蚊生长繁殖及病毒在蚊体内的复制。周围环境中各种被丢弃的包装用塑料制品、罐头盒和旧轮胎等积聚的雨水,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大

量使用的贮水容器,均为媒介昆虫提供了理想的孽生场所,为伊蚊地理分布的扩大和种群密度的升高提供了条件。在夏秋季,气温高,降

雨量多,孳生地数量增加,蚊虫的密度也急剧上升.可促使流行区发病率直线上升。

(二)、人口密度及人口的迁移人口密度愈高,易感者也愈多。既增加了传播病毒的机会,又增加带病毒者,因此发病率也愈高;通过人员交往可把疫区病原体传到非疫区,使这些地区出现病例,甚至发生流行。1980年广东乐昌发生的DF3型流行,其首发病例是从疫区海南探亲归来发病后引起的[8]。

(三)、媒介昆虫的输入随着国际交往频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陆续报道发现从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查出携带入境的虫媒。此外,新媒介的传入可使一个地区的DF流行病学发生改变[9]。因此对媒介伊蚊的传入的危害性应引起注意。

四、控制的最佳模式

WHO于1995年提出了预防和控制DF/DHF的全球对策,它包括5项内容:(一)、社会和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媒介控制;(二)、建立以监测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包括以l}缶床和实验室为基础的早期流行监测、媒介控制和控制项目的监控和评价;(三)、建立应付突发或散发流行的计划;(四)、从专业技术、管理和现场角度建立和培训监测、实验诊断、病例管理和媒介生物学和控制的队伍;(五)、媒介控制研究,包括媒介生物学和控制、与疾病关系、控制项目的设计和管理,以及社会、经济可行性和费用效益分析。在DF防治控制工作中,我国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台湾将DF列入台湾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三类甲种传染病之一[10]。台湾卫生署和环境保护署于1988年12月成立DF 防治中心.制定了“登革热防治计划”(1989年2~6月)和“登革热防治中程计划”(1990年4月~1994年6月),由于努力清除蚊虫孳生地.并在病媒密度较高的地区,实施综合性防治,进行生物及化学防制等措施,控制了疫情。

海南省总结创造了“社区参与、健康教育、环境制约”适合国情的最佳控制模式[11]。即:1、社会参与:指政府部门参与.即市(县)、乡(镇)、村(居)委会的干部及学校的领导参与,起政府职能作用。2、健康教育:在知晓DF对人类危害的基础上,着重宣传教育“三句话”,即(1)、DF是由埃及伊蚊传播的。(2)、传播DF的蚊子就长在水缸

及小积水容器中。(3)、每3~5天清洗水缸,清除或倒置小容器就可以控制埃及伊蚊,预防DF。社区内的健康教育,由专业医师培训乡(镇)、村(居)委会有关干部及学校领导。村(居)民由该村干部具体负责,分片包干,挨家挨户送宣传画,宣讲防病知识。学校由校长或班主任向学生宣讲.学生再向家人及邻居宣传,充分发挥各种渠道的宣传作用。3、环境制约:要求村(居)民每隔3~5天刷洗水缸,翻盆倒罐.或者水缸养鱼。村(居)干部监督.并长期坚持。该模式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资助、省政府重视下,在结束研究工作4年后.1998年11月随机抽查525户,发现24个容器有伊蚊幼虫,BI 为4、6;调查407人.仍有86.73%的村民知晓预防DF的知识。说明该模式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持久,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这也与WHO提出的策略相吻合,现正推广。

五、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随着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愈来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新技术不断融人到农村疾病防治工作中。因此,需要我们在对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传播和疾病负担等相关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同时,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覆盖率、依从性、接纳度和受影响程度等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效果反馈[12]。农村地区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可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评价指标包括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及格率、态度正确率、防治价值观正确率等;中期评价指标包括寄生虫病查病和化疗依从率、防护率等;远期评价指标包括寄生虫病感染率、急性发病例数、晚期病例患病率等。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且数据要求可靠、准确、特异性和灵敏性高;对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也应在充分理解其反映健康教育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干预措施的实施、现场监测和调查结果等加以量化。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健康教育干预模式/7y法的研究或效果,尚缺乏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过程的系统研究和评估,包括传播者、信息源、传播方式、受众、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等等。因此,开展并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将对推进我国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阚飙.中国登革热的流行及对临床研究的建议[J].中国媒

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8(2):152—156.

[2] 赵惠霖,罗庆洪,沈柱章.1978年佛IlJ市石湾镇登革热

流行的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1981,61(8):466.

[3] 张海林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国际会议简介[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28(2):73—76

[4] 崔君兆编著.中国登革热[M].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1983,3— 25.

[5] 李雪东,赵桂芳.致倦库蚊实验室传播登革病毒的研究

[J].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1985,5(4):247.罗庆洪,林镇城,郝瑞峰,等.致倦库蚊传播登革热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2):67.

[6] 潘志明,刘树国,丘季春,等.广州市1990年登革热流行

特点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369.[7]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J].地方病通报,1999,14(3):50—54.

[8] 邵焰,江丽芳,叶嗣颖.登革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6):365—8.

[9] 卢志坚.一起传入北纬25。地方的登革暴发流行[j].公

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1984,3(3):39.

[10] 行政院卫生署.传染病防治法[M].1999

[11] 黎正伦,赵治国,王传滋.环境与社区登革热的控制效果

和分析【j].海南医学,2000,11(4):4—5.

[12] 盛慧锋,杨颖主译.被忽视的热带病:全球影响与防治对

策[M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l:138.

食源性疾病论文

食源性疾病

目录 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3) 摘要: (3) 1、植物源性寄生虫 (3) 1.1姜片虫 (3) 1.2 姜片虫引起的疾病 (3) 1.3感染姜片虫病的途径 (3) 1.4姜片虫病防治措施 (4) 2、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 (4) 2.1卫氏并殖吸虫 (4) 2.2卫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4) 2.3 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途径 (4) 2.4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4) 3 鱼源性寄生虫 (5) 3.1 华支睾吸虫 (5) 3.2华支睾吸虫引起的疾病 (5) 3.3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 (5) 3.4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措施 (5) 4 肉源性寄生虫 (5) 4.1 旋毛虫 (5) 4.2 旋毛虫引起的疾病 (6) 4.3 旋毛虫的感染途径 (6) 4.4 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6) 5 螺源寄生虫 (6) 5.1 广州管圆线虫 (6) 5.2广州管线虫引起的疾病 (6) 5.3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途径 (6) 5.4 广州圆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6) 6 小结 (7) 6.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7) 6.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控制措施 (7) 参考文献 (7)

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摘要:因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 造成的疾病叫做食源性疾病。而其中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同时介绍了感染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途径,期望能够对预防食品中寄生虫污染提供有效管理措施 关键词: 寄生虫食源性疾病感染途径预防 食源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TDR 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正因如此,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问题才会引起当代学者的高度关注。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当前我国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主要有五类, 分别是: 植物源性寄生虫、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鱼源性寄生虫、肉源性寄生虫、螺源性寄生虫等。 1、植物源性寄生虫 植物源性寄生虫包括布氏姜片虫、肝片形吸虫等。其中以姜片虫最为常见。下面着重介绍姜片虫及其引起的疾病。 1.1姜片虫 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姜片虫成虫硕大、肉红色,虫体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状如鲜姜的切片,故名。 1.2 姜片虫引起的疾病 姜片虫的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使被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寄生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并表现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而臭,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在营养不足、又反复中度感染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浮肿、腹水以及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 1.3感染姜片虫病的途径 人体姜片虫病一般以青少年为多见,但在严重流行区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均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感染姜片虫囊蚴的机会。生食菱角、茭白等水生植物,尤其在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食源性寄生虫综述 摘要: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TDR 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本文将针对食源性寄生虫的特点及防治进行介绍。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猪肉绦虫吡喹酮疾病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能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防止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2 食源性寄生虫的常见宿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思唐镇小太阳幼儿园肠道寄生虫 防治措施 在我国寄生虫患者中,儿童占绝大多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钩虫和蛲虫等。它们均寄生于人体的肠道中,不仅与人体竞争食物中的养料,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蛔虫还可以侵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可导致儿童严重缺锌,使患儿智力发育迟缓。钩虫会引起失血性贫血。肠道寄生虫由于影响幼儿消化道的正常发育而损伤其正常功能,长期或经常发病会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为何会感染寄生虫病? 蛔虫病和蛲虫病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绦虫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两种。前者是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后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钩虫病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如何发现宝宝感染寄生虫病?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

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幼儿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1、注意幼儿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线虫感染。 2、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幼儿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体内蛔虫较多者,可以每半年驱虫一次。蛔虫等寄生虫有“遇温则安”之习性,且幼儿在秋天接受驱虫治疗时对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易耐受和适应,容易恢复健康。 3、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也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但具体剂量,要向医生咨询,一般多根据公斤体重计算。驱虫后2-4周要复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虫卵,可重复驱虫治疗。 4、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幼儿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

寄生虫论文

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迟缓性麻痹,触之则使虫体伸长而不易断,顾能把绦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作用或趋杀作用。 南瓜子,功效:杀虫。主治绦虫病。本品甘平,杀虫不伤正气,用治绦虫病,可但用新鲜南瓜子30 ~60g,研烂,加水,冰糖或蜂蜜调匀,空腹顿服(《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亦可与槟榔同用,则疗效更佳,先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 ~120g,两小时后服槟榔60 ~120g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此外,南瓜子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120~200g),长期服用。 本品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成虫虫体萎缩,生殖器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但不能杀灭。 鹤草芽,功效:杀虫。主治绦虫病。本品善趋绦虫,对多种绦虫都有作用,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的新药。但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临床上有鹤草芽浸膏,鹤草酚胶囊及鹤草酚的衍生物等多种制剂,治疗绦虫病效果显著。 此外,本品制成栓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一定疗效。 鹤草酚主要作用于绦虫头节,对颈节,体节亦有作用,能抑制虫体的糖原分解,对虫体细胞的无氧和有氧代谢及虫体细胞代谢产物琥珀酸的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鹤草酚有促进动物体内血吸虫转移,虫体萎缩,退化,甚至杀死成虫的作用;对蛔虫有持久的兴奋作用,对阴道滴虫,血吸虫,疟原虫,囊虫等,亦有抑杀作用。 雷丸,功效:杀虫消积。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驱虫面广,对多种倡导寄生虫均有去杀作用,尤以趋杀绦虫为佳。治疗绦虫病,可单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数病理虫体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出;与槟榔,牵牛子,木箱,苦楝皮等同用,可治疗钩虫病,蛔虫病,如追虫丸(《证治准绳》);与大黄,牵牛子共用,可治蛲虫病;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可用治脑囊虫病。 本品驱出绦虫是通过该蛋白酶的作用,使虫体蛋白质水解破坏,虫头不再依附于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有杀灭作用;在5%雷丸煎剂培养液中,经5分钟可以使大部分引导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S~~4002有抗炎症及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鹤虱,功效:杀虫消极。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本品苦辛,苦降辛行,能出逆气。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有杀虫消积之功,可多用于肠道寄生虫,对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引发的虫积腹痛均有效。《新修本草》单用本品作散剂服,杀蛔虫,蛲虫;《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虫咬痛;亦可与楝实,胡粉,白矾,槟榔等同用,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等症,如安虫散(《小儿药证直决》);或与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治肠胃诸虫,如化虫丸(《医方集解》);治蛲虫病,可用鹤虱,百部各6g,苦楝皮12g,研末装胶囊,每晚塞入肛门1粒。本品驱虫面广,并能消疳。可与使君子,槟榔,木香同用,治湿热蕴结之蛔疳,如下虫丸(《医宗金鉴》);或与胡粉,槟榔,苦楝皮,白矾同用,治虫积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如化虫丸(《和剂局方》)。

寄生虫论文修改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血吸虫病作为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波及范围广,危害时间长。本文回 顾了建国以来关于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的防治方法,总结了在今后防治血 吸虫主要方向。 关键词:血吸虫;防治;进展 1引言:血吸虫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面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1]。寄生于人体内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三种,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人 体的病例报告。在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2]。其流行的地区多为经济落后、卫生医疗设施贫乏的江河流域,可重复感染性使得血吸虫病难以控制。 我国的血吸虫病控制经历了从建国初疫情严重,到后来得到控制,再到这几年 疫情的明显回升的过程。近年来,为了有效的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治愈血吸 虫病感染者,彻底消灭血吸虫,我国不断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粪便管理与保护水源、保护易感人群、在疫区加强卫生宣 传教育,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等措施来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生。 2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史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非常关怀,对血吸虫病的防治非常重视。面 对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情况,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进行大规模的 防治,主要有:积极准备、全面查治;全力灭螺、综合治理;其次是探索新路,主要有:化疗为主、防治结合;人畜同步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第三是以切断 传染源为重点全面防控,主要有加强领导、调整对策、制定法规;切断传染源、净化环境;封洲禁牧、加速控制传播;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认真做好监测巩 固工作[3]。 3血吸虫病防治经验 (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血吸虫病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疾病,它的传播、蔓延以及控制均与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世界上多数发展中 国家正处于这种状态。我国经济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不 断提高,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 创造了先决条件。血吸虫病经常与贫穷、落后同时存在,贫病交加,互相为虐。所以治病必须与治穷、治愚相结合。 (2).部门协作,群策群力。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大农业、大卫生的一部分,应与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血吸虫病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才 能取得成效。疫区政府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 治血吸虫病与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为综合治理血 吸虫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社会参与,众志成城。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中,除了治病以外,还要作好灭螺、防护、粪管、水管等项工作,特别是灭螺工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简直是寸步难行。各项防制措施的落实,还关系到群众生活、生产习惯 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只有动员广大群众自觉起来与病害作斗争,才能完成这 项艰巨的任务。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蛔虫 主讲教师:邢建新 学号: 2013508154 姓名:徐杨

蛔虫 摘要:蛔虫感染目前是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威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蛔虫的形态、生活史,蛔虫病的病症、治疗以及流行等方面综合阐述。 关键词:蛔虫;形态;生活史;病症;防治 正文 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蛔虫感染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蛔虫病在我国农村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学龄儿童。 一、蛔虫的形态 成虫: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形似蚯蚓,圆柱状,体表有细横纹和侧线,雌雄异体,具有唇瓣。雌性蛔虫成虫长20-35cm , 生殖器官双管型。雌性蛔虫成虫长15-31cm,尾端卷曲,有交合刺1对。 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60 45 m,宽椭圆形,呈棕黄色。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分别是受精膜、壳质膜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

蛋白质膜,凹凸不平,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90 40 m,长椭圆形,也呈现棕黄色。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薄,无蛔甙层。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 二、蛔虫的生活史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经2周,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如下图所示: 咽 气 管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呈上升的趋势,感染人数和流行区域扩大。因此应充分认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和对人类危害情况,加大政府工作力度,提高全民防控意识,才能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控制对策;宿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能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防止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其中通过食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称为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节肢动物、吸虫、绦虫和线虫,其中后三者统称为蠕虫。 1.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1.1 简介 寄生虫侵入人体,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主要损害有三方面。其一是夺取营养: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其二是机械性损伤: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

道可引起肠道黏膜出血;许多蠕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发热、荨麻疹等症状。其三是毒素作用与免疫损伤:有些寄生虫可产生毒素,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有些寄生虫的代谢产物、排泄物或虫体的崩解物也能损害组织,引起人体发生免疫病理反应,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坏死、增生等病理变化。 1.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的一种。以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为代表的食源性寄生虫较为严重,估计感染者达1200多万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食用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城市有增加的趋势。这种寄生虫病可分为六大类,共有30余种,例如植物源性寄生虫病,如姜片吸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绦囊虫病、弓形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等。 1.2.1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本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北部、俄罗斯东部的少部分地区。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未见华支睾吸虫病例报告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轻度感染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和胆管阻塞等,可导致死亡。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多样,有生食海鲜的,有生食蔬菜的,有吃野生动物的。如果进食了生鲜的、未经彻底消毒或加热,污染了有害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物,便会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004年完成的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 【食源性寄生虫的分类】 食源性寄生虫按其感染食物来源可分为:水源性,肉源性,螺源性(软体动物),淡水甲壳动物源性,植物源性,及其如两栖爬行动物源和节肢动物源等。有的可以是多源性的。【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现状】 目前我国对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条例在逐步完善。在水质方面,2006年我国发布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增加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个非常规项目,并提出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磁珠分离荧光抗体法。其中规定的常规指标及限值为隐孢子虫<1个/10L,贾第鞭毛虫<1个/10L。 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和商业部联合出台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了肉品宰后检疫的寄生虫为旋毛虫、囊尾蚴和住肉孢子虫。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的检查方法为膈肌压片镜检,猪囊尾蚴的检查主要是肉眼观察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是否有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囊包。 国家标准GB 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寄生虫囊蚴不得检出”。我国对进出口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标准为SN/T1748-2007《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针对不同检测对象规定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1)消化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猪、牛、羊肉中的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鱼、贝类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2)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其中白光烛光法用于检测新鲜或冷冻的白色鱼肉中的寄生虫,紫外光烛光法用于检验深色鱼肉。 (3)挤压烛光法:适用于检验半透明贝类肉中的吸虫囊蚴。 (4)机械分离沉降法:适用于检验寄生于鱼肉中的吸虫囊蚴、棘颚口线虫的包囊、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阔节裂头绦虫裂头蚴。 (5)浓缩集卵法:适用于检验污染新鲜蔬菜的毛首鞭形线虫卵和蛔虫虫卵。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 ▲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生鲜海鲜和肉; ▲尽量不吃生的或不熟的海鲜、肉类; ▲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 ▲蔬菜要清洗干净。 参考文献

汤冬生的寄生虫论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 摘要: 据新华网报道。在50年代,我国由于寄生虫病引起的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17.5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建国以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寄生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所谓寄生虫病,就是指人体由于不同途径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病症的现象。首先,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1 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播来源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存宿主。例如,日本血吸虫的病人.带虫者和水牛等保虫宿主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另外,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2 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由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寄生虫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发育至一个特定的阶段,通过人体合适的部位,以某种可行的方式才能成功进入下一个易感人群。 1·2·1 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 寄生虫某一发育阶段离开传染源后,一般需要在外界环境中或中间宿主.媒介植物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这个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感染阶段存在的场所包括土壤.水.空气.植物媒介(如蔬菜.水果)和动物媒介。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的途径称为感染阶段,主要有: 1.经口感染: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

寄生虫论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 摘要:通过对寄生虫的生活、传播、与宿主的关系和对人体的危害等,来对寄生虫病 的流行进行防治,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深入掌握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控制寄生虫在人群中的传播,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寄生虫的危害,来达到寄生虫病在人群众的消失。 关键词:寄生虫,传播,因素,防治原则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结构、实验诊断方法、流行分布情况和防治措施,诠释寄生虫的生存繁殖规律、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个部分,以预防、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 寄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低等动物,具有动物的基本特性,但由于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寄生环境的过程,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在营养和空间方面对宿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寄生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群。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构成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其中凡是两种不同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均称为共生。依照共生共生双方利害关系的不同,可以吧共生分为三种类型。 1、1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双方均受益的共生关系, 1、2 共栖 共栖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1、3 寄生 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寄生的特点 2、1 多寄生现象 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种寄生,称为多寄生现象。人体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之间也地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常常出现相互制约或促进,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 现。例如蛔虫与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弟鞭毛虫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寄 生时有利于蓝氏贾弟鞭毛虫的生存。 2、2 幼虫移行

食源性疾病试题

食源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5、下列那些属于食物中毒?() A、中毒性痢疾 B、中毒性消化不良 C、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有毒蜂蜜中 E 、急性酒精中毒 6、下列那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慎用抗生素?()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D、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7.下列哪种疾病是因为慢性汞中毒引起的() A、水俣病 B、痛痛病 C、脚气病 D、银屑病

8、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二、填空题 1.食源性疾病是指()进入人体引起的( ) 性、( ) 性等疾病。 2.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3.食源性疾病具有()、()的特点。 4.常见食源性疾病分为()性、()性、()和()性四类。 5.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 6. 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文治、蛋糕、冰霜、冰块等也能引起食物中毒。 三、简答题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寄生虫论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谈谈你是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 院系:中医临床学院 教师:汤冬生 学生:王会 学号:2015202301390成绩 班级:15中医临床7班

我与《人体寄生虫学》 【摘要】:学习人体寄生虫学的过程体会,同时主要就其与我们生活习惯的联系,以及针对其近年来感染源的改变如与旅游的发展,国内外劳务输出,饲养宠物增多等趋势展开论述。 【关键词】:寄生虫、宠物、旅游、生活习惯、心得体会 我国寄生虫感染历史悠久,在近代考古发掘中,通过对古尸体的解剖检查,发现有古尸体内存在多种寄生虫虫卵,有些年代久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实验诊断方法,流行分布情况和防治措施,诠释寄生虫的生存繁殖规律,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学习和掌握人体寄生虫学,有助于更好的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服务。 通过短暂的十周左右的学习,我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学习蛔虫,虐原虫的生活史过程,了解其在各个阶段的发育形态和寄生部位,便可以更加容易的掌握它的致病性和临床表现,以便于能够及早的发现和预防,因此单独开设人体寄生虫学有助于医学生提高对疾病的诊察能力。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仅仅只是医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更加有效的治疗控制寄生虫感染,还需要向广大老百姓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卫生宣传和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善,寄生虫的感染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卫生环境管理较差,粪便乱排放的现象。对此,也有些专家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发现个人行为因素对感染寄生虫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村民钩虫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例,一、下地防护措施对村民钩虫感染影响。钩虫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性传播,由于皮肤接触土壤中存活的钩蚴而感染。如果村民直接赤脚下地劳动,或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长裤长靴和涂一些防护品,那么这种情况下便很容易感染钩虫。研究分析数据表明,加强村民下地的保护是降低钩虫感染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二、洗手对村民钩虫感染影响。同时调查发现,养成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接触土壤垃圾洗手、下地回来洗手及洗手用香皂都是影响钩虫感染因素,因此加大洗手行为也是降低钩虫感染的一项措施。三、厕所对钩虫感染的影响。钩虫感染主要通过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疾病分类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肉源性:绦虫病,是由于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绦虫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引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简称“酸脑”。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 二、常见寄主 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猪带绦虫的囊尾蚴(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米粉猪肉”)、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古医书称寸白虫、白)、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 牛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青蛙、蛇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以幼虫或囊蚴形式存在于蛙、蛇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蛇肉就可能得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螃蟹、蝲蛄(俗称小龙虾)是肺吸虫(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肺吸虫幼虫在它们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螃蟹、蝲蛄而得肺吸虫病。 鼠能传播很多寄生虫病,它们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还是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就可能感染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肺吸虫、曼氏裂头绦虫。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寄生虫论文综述

【综述】蛔虫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蛔虫感染目前是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威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该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蛔虫感染、流行情况综述了农村地区居民尤其学龄儿童蛔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蛔虫;影响因素;儿童健康;环境卫生;个人卫生 蛔虫感染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蛔虫病在我国农村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学龄儿童。因此,针对近年来国内外蛔虫的感染、流行情况综述了农村地区居民尤其学龄儿童蛔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1、蛔虫病的定义、致病以及传播流行情况概况 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1]。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幼虫侵入肠粘膜,途径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1]。 蛔虫的感染程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我国31个省共检查356 629人,蛔虫平均感染率12.72%。蛔虫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占81.64%、16.64%、1.50%[2]。感染率自东向西明显升高,东部、中部、西部感染率分别为4.86%、16.47%、18.33%[2]。人体蛔虫感染有非常明显的家庭集聚性。感染率较高的年龄组为5~9岁组(17.32%)和10~14岁组(16.6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45%和12.99%[2]。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中小学文化程度者感染率最高,为12.75%,职业是农民的感染率较高,为11.91%[2]。蛔虫感染率明显有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其是4~14儿童感染率高的特点。 2、蛔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2.1环境影响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1亿人没有获得安全饮水,包括9.8亿儿童在内的26亿人没有家用厕所,由此导致1.33亿人有感染肠道蠕虫的高危风险,每年大约导致9400万人死亡,而通过安全饮水,好的卫生设施和行为可以使蛔虫病的发病率下降29%[3]。蛔虫病主要是由于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了饮水、土壤和食物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粪便的暴露是引起蛔虫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加强粪便管理,改善周围居住环境,是防治蛔虫病的有效方法。 2.2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Raso等对57所小学的4000名儿童进行了包括蛔虫在内的多种寄生虫感染

浅谈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2019年第5期 吉林畜牧兽医 63 ·经验交流· JingYan JiaoLiu 浅谈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宋永国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 每个动物养殖场包括小型养殖场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寄生虫病,由于寄生虫病有一定的隐蔽性,发病流行缓慢,临床表现不明显,死亡率较低,造成的损失没有烈性传染病大,易被人们忽视。殊不知,由于寄生虫病的隐蔽性强,不能及时发现而采取紧急措施,直接影响动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入和病毒变异,表现极为强烈,损失极大,一些养殖场只重视新发、常发、多发、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而漠视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其实不然,在养殖实践中,寄生虫病的危害还是相当大的。动物寄生虫病包含在数量巨大的病原群体中,我国已经发现报道的动物寄生虫病多达2 100多种。每个动物养殖场都要认真分析发生寄生虫病的原因、危害,根据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发病季节、易感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寄生虫并防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浅谈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在养殖实践中参考。 1 发生寄生虫病的原因 大部分寄生虫病寄生于动物体内、体表、中间宿主和排泄物中,所以动物养殖场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与寄生虫病发生流行有很大关系。1.1 环境条件较差 养殖场粪污乱堆乱放,粪便及污水不能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致使蚊蝇库蜢孳生繁殖,寄生虫虫卵、幼虫、虫体到处存在,污染饮水、饲料和饲喂工具,或直接通过动物接触而传播,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或污水横溢造成寄生虫病流行机会较多,养殖实践证明,凡是卫生条件差、环境不良的养殖场寄生虫病发病率都相对较高。1.2 诱发因素 动物发生其他疾病时,生理机能降低,遇寄生虫病原体或接触带虫宿主就会感染寄生虫病。养殖场引种或补栏时,把寄生虫病带进本场。1.3 防治工作不到位 养殖场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从而使寄生虫病多发、频发、常发,重视传染病防治忽视了寄生虫病防治。1.4 安全防范意识差 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造成人畜相互感染。目前我国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有60多种,主要包括日本分 体吸虫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猪囊虫病、猪带绦虫病、旋毛虫等。 2 寄生虫主要危害 2.1 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机体,在移行和繁殖过程中,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如创伤、发炎、肿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2.2 汲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直接汲取宿主的血液和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下降等。2.3 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繁殖蜕变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素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2.4 诱发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 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