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黄帝内经_情志调治机理探讨_崔廷宝

_黄帝内经_情志调治机理探讨_崔廷宝

_黄帝内经_情志调治机理探讨_崔廷宝
_黄帝内经_情志调治机理探讨_崔廷宝

165

第16卷 第7期 2014?年?7?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6 No. 7 Jul .,2014

情志,即七情五志的统称,是人体对客观事物

的不同反应,包括精神、意志、情绪、情感等相关活动。《黄帝内经》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依托,受心神的主宰,若情志不节可使人体气机运行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百病丛生。因而,情志疗法在神志病、情志病以及心身疾病的调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黄帝内经》所载情志疗法的调治原理做以分析探讨。

1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是根据情志的阴阳五行属性、缓急特点以及五脏的分属关系,来调整不良情绪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1.1?五行相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中依据五脏主五志应五行的理论,结合五行生克的规律,倡导情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利用情绪情感之间的相克规律,即一种情绪活动可以对另一种情绪活动进行影响、调节、抑制或矫正,使任何一种情绪活动都不会过亢或过激。[1]如怒为肝志,五行属木,思为脾志,五行属土,木克土,怒胜思。《吕氏春秋》曾记载齐闵王因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名医文挚以激怒疗法治愈其病。在历代名医医案中大量记载了以悲胜怒、以喜胜悲、以思胜恐、以恐胜喜的成功案例。

1.2?阴阳互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灵枢·行针》亦云:“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不同情志有着不同的阴阳属性,由于阴阳是相互制约的,因此以阴阳之互制关系来说明情志相胜的机制。七情的阴阳分属,喜、怒、惊为阳,悲、忧、恐为阴,思居中属土兼阴阳之性。喜、怒、惊情志活动能够推动人体气血流行,甚至亢逆激越,具有阳动的作用趋势;悲、忧、恐情志令人气血不畅,甚至凝结,具有阴静的特点。所以在情志活动中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忧、怒与思、喜与怒等,均可构成阴阳对抗的情志制约疗法。比如对于思之气结,不仅可以用怒之气上气逆冲散,还可以用喜则气缓、惊则气乱,使其散乱、涣散,解除郁结。

1.3?气机调节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表现出升降出入相互对应的四种基本形式。《素问·举痛论》提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不同情志对气的运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因而可通过情志对气机的影响调治情志所伤为病。如思虑、忧愁容易使气机郁结、气血不畅,而怒则气上,能升发阳气,激活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具有忘思虑、去得失、解愁忧、消郁结、抑惊喜、振意志等作用,能够调治过于思虑所致的心身之病。同样,大怒时气逆冲上,血随气涌,可以引发“大厥”“薄厥”等严重后果,如果用情志疗法,使“悲则气消”,改变气逆的方向,分解搏击的

《黄帝内经》情志调治机理探讨

崔廷宝,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疗法经文的考察,整理出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语言开导法、暗示诱导

法、宁心安神法等常用情志调治方法,调治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形神兼养来实现。

关键词:黄帝内经;情志疗法;机理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7- 0165- 02

收稿日期:2014-01-14

作者简介:崔廷宝(1973-),男,辽宁朝阳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黄帝内经》术语词汇研究。通讯作者:鞠宝兆(1965-),男,辽宁建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黄帝内经》理论多学科研究。

Emotio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Huangdi Neijing

CUI Tingbao,JU Baozha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motional therapy in Huangdi Neijing ,

this paper sorted out feelings therapy,changing method,language method,suggesting induction method,tranqulizing method and other common emotiona regulating methods,which are commonly used principles for regulating qi,balancing Yin and Yang and Zang-Fu organs and cultivating body and spirit.

Key words:Huangdi Neijing ;emotional therapy;mechanism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7.06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6卷

怒气,有降逆安冲的效果。[2]

2 移精变气法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移即移易、转移;精指精神;变气是改变气的运行。移精变气法是指通过调适患者的精神状态,以改变气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方法为“祝由”,系祝说发病的原由,用画符咏咒、祈祷神灵来祛邪除病。从适用范围来看,多应用于远古之人思想单纯、民风淳朴、因顺自然而无内忧外患的轻浅病证。“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从治疗机理分析,移精变气是通过转移患者精神,排遣情思,改移心志,便利气血来实现,需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行为和暗示,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改变其对痛苦的感受,使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与体征发生变化,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国传统心理治疗的萌芽,调治原理的基础是形神合一论。王冰[3]注释曰:“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

“祝由”是用符咒和语言祈祷以驱除疾病的方法。因其产生在远古时期,人们对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和疾病难以理解,加之自然崇拜和迷信思想。虽然祝由的禁法、咒法、符法、祝法存在着大量的迷信色彩,但对病人的精神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某些精神因素造成的轻浅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马莳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病也。”挖掘整理《内经》移精变气和祝由的合理精髓并赋予科学方法,对临床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 语言开导法

《灵枢·师传》中提出语言开导式心理治疗,“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从调理方法上看一是“告之以其败”,即指出疾病之所在及其危害,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二是“语之以其善”,告知调畅情志,治疗及时,措施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导之以其所便”,即告诉患者如何进行调养,制定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具体措施。四是“开之以其所苦”,让患者表达和释放内心的消极情绪,克服内心的苦闷、焦虑和紧张。

这种调理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情志心神主宰论,《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调节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人的生命活力。语言疏导的关键是以语言为媒介,顺从患者的意愿,满足其心身需求,调整其认知状态,改善其不良情感,以达纠正心身异常之目的。正如《灵枢·师传》所云:“未有逆

而能治之也,夫唯顺而已矣。”

4 暗示诱导法

暗示诱导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病人不经理性考虑和判断,直觉地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主动树立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暗示一般多采用语言,也可手势、表情,及暗示性物体(包括药物)来进行。《素问·调经论》中云:“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意为医生针刺时应按摩其病处不移,拿针说将深刺,使病人精神专一,精气潜伏,邪气无所依附则外散。

暗示调治的原理和移精变气、祝由基本相似,都在于把握神对精气的驾驭能力,也就是精神情志对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影响。虽然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但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的进行。《灵枢·天年》提出:“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经文不仅强调了神与血气、营卫、五脏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形神和谐是健康的关键。

5 宁心安神法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愁忧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内经》以此为据,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古天真论》)。非常强调“精神内守”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要以神为本,养神、守神。实现精神内守、宁心静志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恬淡虚无”。恬淡是要求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清心寡欲;虚无是按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处理任何事情要不强为、不乱为、不妄为,顺其自然的有为。通过修德养性改善心身功能,使气血和顺,气机调畅,形神和谐。另外,可以采用导引吐纳之法,结合调整呼吸,进而达到调神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属于导引吐纳;《素问·遗篇·刺法论》记载了具体的作法:“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导引吐纳法着重于调神、调息、调身,从而调整、协调和改善心身机能状态,实现精神内守,防治心身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以脏腑气血精神密切相关的形神合一理论为核心,以形与神俱的形神观为哲学基础;以神志分属于五脏,总统于心为生理基础;以情志不调损伤气机、脏腑、精神为病理基础,提出了情志调治原理是通过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形神兼养来达到治疗各种心身疾病之目的。◆

参考文献

[ 1 ] 赵博,赵春妮.《黄帝内经》心理情绪疗法探析[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 ( 1 ):19.

[ 2 ] 谭从娥,王米渠,刘明,等.两种角度情志相胜的心疗原理[ J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 ( 19 ):2589.

[ 3 ]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2. [ 4 ] 乔明琦,张惠云.中医情志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1.

166

智慧树知到《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

精心整理经筋第十三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_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 上乘_ 于右, _ 命曰季秋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其支者,绕

2019尔雅走进黄帝内经最新答案期末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 ?B、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分 《黄帝内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分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A、 ?B、 ?C、

黄帝内经启示讲解

本帖最后由昆虫记于2014-10-23 12:32 编辑 1.《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 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 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 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3.《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不治已乱治未乱” 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去盲目的解决当 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地说,就是把前头 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4.《黄帝内经》在医学上的意义

《黄帝内经》在医学上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医的医疗思想、医疗方法,即非对抗性治疗的思想,和合的思想,以调和为主的治疗方法。 5.《黄帝内经》在科学上的意义 《黄帝内经》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建立了另外一种科学形态。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 科学绝对不仅仅是17世纪牛顿力学以后的现代科学这种形态。现代科学有三个特征:一是逻辑推理,二是数学描述,三是实验验证。它有一个物质实体和形态。 而《黄帝内经》提供了以整体论、模型论、过程论等等为特征的科学形态。 它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强调个体性、特殊性,它不提供一种公理。 西方科学是唯物论的,是建立在物的层面上的。中国的哲学不能用西方哲学唯物、 唯心的模子来套用,中国哲学是物心合一的,是生生不息的,不是物的哲学, 而是人的哲学,是生命哲学。中医就是以这么一种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在这么一种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当然不可能等同于西方在唯物论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科学。长期的实践证明,中医学这种科学形态对解决人的生命问题是 有用的、有效的。 6.《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灵枢·经筋...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经筋 【原文】 灵枢·经筋 【内容】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医部全录》:当作纲,下同),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当作纲),阳明为目下网(当作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

最新最全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习题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 1【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D)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C)。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3【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黄帝内经》概论二 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C)卷。

?A、224 ?B、220 ?C、216 ?D、196 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C)。?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旁篇》 ?D、《温病》 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概论(三) 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C)。 ?A、《素问》 ?B、《八十一难经》 ?C、《黄帝内经》 ?D、《九卷》

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C)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4【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黄帝内经》概论(四) 1【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D)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 B少师学派 ? C少俞学派 ? D伯高学派 2【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A)。 ? A哲学观 ? B养生观 ? C诊法 ? D脏腑经络学说 3【判断题】《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4【判断题】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待做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

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作客《百家讲坛》,带您进 入神奇的中医养生世界,为您精彩解读《黄帝内经》第一集《神秘的经典》。《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家之宗,医家之本。那么,《黄帝内经》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它会给我们的 健康人生能带来怎样的帮助呢?两千年前出现的这部神奇 的医书,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丰富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 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先民医者长期研究、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 论总结阶段。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开始面对疾病的侵害,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

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要从造成生病的原因,和生病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第一部生命科学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ta现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从遥远的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七经”来看,当时与《黄帝内经》并存的,还有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但由于战火和传承的原因,现今已经无法找寻到它的踪迹,这一珍稀的文化瑰宝可能永远地失传了。由此想见,愈发显得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典《黄帝内经》,更应该得

2016尔雅慕课黄帝内经课后作业答案_共19页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2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脏腑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尔雅选修课 走进《黄帝内经》 课后作业

尔雅选修课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 《黄帝内经》概论(一) 1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八十一难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0.0分 2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艺文志》 D、《新唐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3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温病》 D、《脉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4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0.0分 5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脉经》 C、《汉书艺文志》 D、《七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0.0分 6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 B、修辞用法

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 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0.0分 7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8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9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10.0分 10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二) 1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正确答案:A 2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正确答案:A 3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A、53 B、54 C、55 D、56 正确答案:C 4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尔雅走进黄帝内经答案+期末测验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3 【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我的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25.0分 1 【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 :00 —24 :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 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

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 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

灵枢·卫气行...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卫气行 【原文】 灵枢·卫气行 【内容】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别本作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别本作二),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2017下半年尔雅黄帝内经期末答案

1 大骨气劳的症状不包括()。(分) 分 A、 骨骼无力 B、 肌肉痉挛 C、 经脉松弛 D、 心气不畅 我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2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分) 分 A、 上窍 B、 中窍 C、 下窍 D、 全身上下 我的答案:A 3 只有()、避之有时、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才能避免虚邪贼风。(分)分

各从其欲 B、 心安而不惧 C、 气从以顺 D、 恬惔虚无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4 “六淫”中的“淫”意为()。(分) 分 A、 荒淫 B、 淫乱 C、 太过 D、 淫邪 我的答案:C 5 “远取诸物”指阴阳是古人们根据对()相背的认识而提出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分)分 A、 月光

天地 C、 日光 D、 山川 我的答案:C 6 “疟”多发生于()。(分) 分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我的答案:C 7 ()负责人体悲喜的上传下达,又被称之为心包。 (分) 分 A、 小肠

大肠 C、 膻中 D、 脾胃 我的答案:C 8 “气之本魄之处”说的是()。(分)分 A、 心 B、 肾 C、 脾胃 D、 肺 我的答案:D 9 阳气太盛会导致()。(分) 分

耳鸣耳聋 B、 九窍不通 C、 五脏气争 D、 血液旺行 我的答案:D 10 在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前提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分 A、 经脉 B、 阳气 C、 阴气 D、 意念 我的答案:B 11 ()味吃的多了容易造成脉中气血凝滞。(分) 分 A、 甘

苦 C、 酸 D、 咸 我的答案:D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奇恒之府(腑)的器官是()。(分)分 A、 膀胱 B、 大肠 C、 肾 D、 三焦 我的答案:D 13 五行中东方是()色。(分) 分 A、 黄 B、 青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原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内容】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 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 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 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

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 (《医部全录》注曰:缺岐伯曰。)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六输? 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 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黄帝内经考试重点名词解释论述题

1.法于阴阳:以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作为法则来调节人体的阴阳。 2.和于术数:之运用各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来调和人体的精气神形 3.不妄作劳:不要过度劳作 4.形与神俱:形神合一。身形与神气健全,协调并存。 5.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以及乘体虚而侵犯人体的外邪 6.恬淡虚无:思想清静安闲,心无杂念 德全不危:指懂得重德养生就能够保持真气内固而不受到病邪和早衰的危害 7.通神明:使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相统一 8.欲如运枢:指项背及肢节因寒邪外来而不能转动自如 9.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气机壅滞所致的烦躁。气喘息息喝喝有声 10.体若燔炭:形容身体热得像燃烧的炭火一样 11..汗出而散:出汗则可使邪热随汗祛除 17.四维相代:四时邪气更替伤人 18.煎厥:过劳而阳气鸱张煎熬阴精阴虚阳亢又逢盛夏之阳热则两相和以致阴气竭绝亢阳无制而昏厥的病证 19.薄厥:指因大怒气血上逆,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导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 大偻:形态佝偻难以直立的症状陷脉为瘘:邪气内陷经脉肉腠酿生的疮疡溃破日久不愈形成漏下脓水的瘘道 20.并乃狂:阳邪入于阳分,阳热亢盛而致神志狂乱 21.飧泄:指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22.嫃胀:胸膈胀满 23.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吸入的自然之气与水谷化生的精气升散上行奉养头面官窍饮食化生的糟粕沉降下行经下窍二阴排出体外 24.清阳发奏理浊阴走五脏:指清阳之气发散与奏理精血津液归藏于五脏 25.清阳实四肢浊音归六腑:指水谷精气充养四肢饮食代谢之糟粕传入六腑 26.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肾经充足体力强劲精巧多能 27.藏象:藏是藏于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包括五脏六腑象是内脏功能活动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藏象两者的关系是藏决定象。藏在内但在体表有其特定相应的象。 28.阳道实,阴道虚:六腑属阳,阳病的规律是多外感多实证;五脏属阴,阴病的规律是多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 感医疗之乱局,叹中医之没落,惜人命之枉丧!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及传统中医理念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唯愿通过您的关注和分享,以达抛砖引玉、正本清源之目的。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 篇名与要点 本篇重点是讨论二十八脉的长度及其循行规律,故以《脉度》名篇。脉度,是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其揭示的面诊规律,常被后人提及。经脉分布于头身四肢,既纵横交叉又相互衔接,而且各有起止点和循行路线,因此,手足六阴六阳与任、督、跷脉等二十八脉,都有一定的长度,其中以足之六阳经为最长,手之六阴经为最短,合计总长十六丈二尺。本篇在讨论脉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经脉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是其中的主要论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指出跷脉的起止点与其通路,以及男子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的道理。实际上,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经脉长度的绝对值肯定是不同的,因此,这里所说的脉度的重点并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运行的规律。而重中之重则是从人面部的七窍来查阅人体五脏的变化。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曰:愿闻脉度。(译文)黄帝说,我想知道人体经脉的长度。 (原文)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译文)岐伯回答说,手的六条阳经,从手至头,每条经脉长为五尺,六条经一共是三丈长。(原文)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译文)手的六条阴经,从手至胸中,每条是三尺五寸长,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六条一共是二丈一尺长。(原文)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译文)足的六条阳经,从足向上至头是八尺,六条经共为四丈八尺长。 (原文)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译文)足的六条阴经,从足至胸中,每条六尺五寸长,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六条共三丈九尺长。(原文)蹻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译文)跷脉每一条从足至目的长度为七尺五寸,左右两条,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共为一丈五尺长。(原文)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译文)督脉、任脉各为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两条合为九尺。 (原文)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十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十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23 23:00—24:00 经文:道者聖人行從,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依然是梁冬,请到了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呢,来分享《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这个?夫四时阴阳者?这一段,其中呢!有一句话呢!没有讲完就结束了。上一周的时间,讲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徐文兵:嗯!我们再说一下这个?死生之本?。我刚才讲了这个?本?,是树干,?末?是树梢。干如果坏了的话,那梢儿就不存在了。我们经常还听中医说一句话叫?治病求本?,那么诊病求什么呢? 梁冬:诊病求末是吧? 徐文兵:哎!回答正确。 梁冬:哦!真的? 徐文兵:大家学中医要举一反三。人的本在哪儿?就是说形体上看得见的本。 梁冬:就是躯干嘛。 徐文兵:就是我们的主干--身躯、躯干。 梁冬:身躯嘛!对。 徐文兵:简单用一个字, 梁冬:就是……? 徐文兵:体、身? 梁冬:哦,身,对……。 徐文兵:我们的末? 梁冬:就是…… 徐文兵:分支, 梁冬:就是四肢。 徐文兵:就是肢体。这个末梢在哪儿呢?手上、脚上。一个树得病了,它在最早表现在哪?梁冬:树叶啊? 徐文兵:梢上,树叶上。树叶枯黄了、树梢枯萎了,然后掉了。如果你是个得道的高人,你一看:哎哟!树病了。就是说没等它那个树干枯朽,树根糜烂,你就知道它病了,从它梢节上,你就发现它病了,赶紧给它治。是吧?这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啊!所以你看我们的诊断啊,大家经常学到什么?手诊。一看手,说你有什么什么征兆,有什么病。很多人问我有没有道理,我说当然有道理。人的很多内在大的疾病最早表现出来的征兆,不是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