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

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7.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

产力 D.文化

1.B 2.A 3.D 4.C 5.C 6.C 7.D 8.D 9.A 10.B

1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2.“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3.“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4.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容

17.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18.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D.社会活动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D.容

11.C 12.B 13.A 14.B 15.B 16.D 17.B 18.B 19.A 20.C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D.观念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意识形态

2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校训 B.校规 C.办学思想 D.校风

26.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7.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8.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

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9.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3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1.A 22.C 23..B 24.B 25.D

26.D 27.D 28.C 29.B 30.D

31.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

3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3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3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D.科技

3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6.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7.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

生亚文化

39.下列( )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0.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1.D 32.B 33.C 34.A 35.B 36.B 37.C 38.A 39.D 40.A

4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

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

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2.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 )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答案:选择题

1.B 2.A 3.D 4.C 5.C 6.C

7.D 8.D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16.D 17.B 18.B 19.A 20.C 21.A

22.C 23..B 24.B 25.D 26.D 27.D 28.C 29.B 30.D 31.D

32.B 33.C 34.A 35.B 36.B 37.C 38.A 39.D 40.A 41.A 42. C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培养人___。

2.__生产力水平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初等教育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高等教育大众化___的要求。

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人力资本___理论。

5._政治经济制度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6.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__

7.__政治经济制度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8.___生产力水平 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容和手段的更新。

9.__校风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课程改革___为核心。

11.___科学技术_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12._学校教育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13.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__非正式性__、多样性、互补性和生成性四个特征。

14.__.信息技术__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_教学容___

上。

1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动力___作用。

17.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_学习__和教育的观念。

18.__校园文化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9.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_教育结构的变化__、制约_教育的容和手段__。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_再生产劳动力____教育_再生产科学知识____。

21、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__舒尔茨__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2、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科学的体制化___。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思想观念__和_行为方式__。

2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

是_学校环境文化__,二是_设施文化__。

2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舆论力量__,教育可以促进_政治化__。

答案:填空题

1.培养人 2.生产力水平 3.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 4.人力资本 5.政治经济制度. 6.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 7.政治经济制度 8.生产力水平9.校风 10.课程改革 11.科学技术12.学校教育 13、非正式性 14.信息技术 15.教学容 16.动力 17.学习18.校园文化 19.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容和手段 20.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21.舒尔茨 22.“科学的体制化”

23、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24.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25.舆论力量;政治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案:41、(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 所需要的人才。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 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 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 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 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 育的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 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 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潍坊学院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B卷试卷及参考答案

潍坊学院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试卷(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0题,每空1分,合计20分) 1.在历史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学说,一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称()学说;一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称()学说。正确的是研究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 2.教育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三个标志,分别是(),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 3.后喻文化类型的教育取向是()和师授学承。前喻文化类型的教育取向是()和师导生创。。 4.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受到家庭和大众传媒的挑战,依然垄断文化传递的(),但已经无法垄断文化传递的()。 5.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差异,导致总体教育机会偏斜;一是()差异,导致分类教育机会偏斜。 6.教师职业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获取(),二是形成()。 7.学生的同辈群体在学生的功能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功能和()功能。 8.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称()。 9.教师的教育权威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二是()。 10.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又叫(),本质是()适应。 二、选择(共10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原则是() A事实判断;B 价值判断;C研究结论中包含对与错的裁决;D研究前要设立对错的标准。 2.提出研究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人是() A涂尔干;B布郎;C佩恩;D米切尔。 3.对教育的目的起直接控制作用的因素是() A 政治结构;B文化结构;C传递结构;D经济结构。 4.在高中阶段,影响教师权威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是() A 评价手段;B知识结构;C师生关系;D人格 5.影响教师社会地位高低最突出的因素是() A 政治因素;B收入水平;C文化因素;D传统观念。 6.学生在()环境中,社会地位、权利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A家庭;B学校;C社会;D同辈群体. 7.下列那个家庭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 A家庭结构;B家长的经济能力;C 家长的期望;D孩子在家庭的排行。 第1页共2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师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幼儿的问题,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在课内、课外、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是(B)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观察演示法 2、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D)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观察演示法 3、评价时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这属于(A)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评价活动的内容 C、评价活动的准备 D、评价活动的过程 4、关于排队公平等待规则、轮流规则、集体服务规则等内容属于(D) 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 B、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 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 D、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 5、在社会活动日中将各民族、各国的朋友请进幼儿园,与儿童一起联欢,共同进行分享和体验活动属于(D) A、自我教育活动 B、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 C、人际交往教育活动 D、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6、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这一概念是指:(C) A、个性 B、社会性 C、自我意识 D、社会化 7、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属于(B)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评价活动的内容

(完整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发作用。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相互制约,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政权--精神产品生产--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同多颁布,指定,分配,规定,任命聘用等,实现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直接或间接手段--决定或影响受教育权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因素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这教育内容的取舍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学校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有自身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民主程度--整体--人民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公民意识--民主价值 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一.概念解释 1.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P7)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3.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所谓“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因而,当教育的平等分配,确实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增加时,这种教育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教育的不平等分配确实为我们带来平等所不能带来的整体利益时,这种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合理的。 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作的规定。因此,“有利于所有人”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指得到社会大众一致公认的教育制度。这样一来,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实际上就是社会大众在观念上一致同意和拥护的教育制度,它成了一种可操作的概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4.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其含义有:①人即目的,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发展;②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③机会均等原则;④差别性对待原则。(P284-285)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部分。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过程均等。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结果均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5.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⑤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⑥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P284) 6.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权利是指“受教育”权利,是相对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力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P285) 7.“前排中间效应”: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边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

第三章-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A 专家点评: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参考答:B 专家点评: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因为它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良好的校风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C 专家点评: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对个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答案: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包括教青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包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等。 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参考答案:ACE 专家点评: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三、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C.职业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B.培养能力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A.大众化发展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培养专门人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教学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育社会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试析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 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 说明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 二、请从学校组织性质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有教育规范?学校应如何实现对预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根据其对成员的约束,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界定为:规范性组织、权威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其中规范性组织是师生共有的属性,学校教育所依据的主要约束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即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具有标定、导向、约束、协调、维持的作用。 围绕以上观点联系实际阐述。 实现预期失范行为教育控制的途径:更新德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教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 三、试评述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 1、教育的功能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因素破坏平衡。 2、教育的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帕克、米尔斯等。认为冲突是社会生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课后思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 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 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4、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6、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7、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9、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 A、传递功能 B、传播功能 C、交流功能 D、选择功能 10、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与社会发展》试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与社会发展》试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与社会发展》试题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培养人)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培养人才) 5、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生产力水平)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

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的要求。(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 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 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 ____。(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 念是"____"。(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 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 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 主要途径。(学校教育)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 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 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 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1、教育是一种____的文化现象。(特殊) 2、教育与文化是____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0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C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A A.社会批判理论 B.常人方法学 C.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论 3.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 D 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 A A.人文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C.实证主义方法论 D.功能主义方法论 5.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 B P71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6.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B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7.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C 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单选和多选)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D)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7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 1 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 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社会学八个专题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的自身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 教育社会学: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教育对社会的制约性 (一)教育的社会背景:1、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 2、社会差异: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 3、社会变迁:渐变混变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研究对象 第一专题: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二、学科性质 三、方法论 一、研究对象: (1)研究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佩思,涂尔干) (2)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学说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2、教育过程与社会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研究对象的界定 教育社会学既姓教也姓社 二、学科性质价值判断/服务性 (一)(1)规范学科“规范”指方向、原则、规则、方法、技术、措施/直接为教育 实践服务(沃德) (2)事实学科论:不做价值判断/科学 更具容观性,揭示和分析教育领域的现象、规律(3)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价值判断 科学 (二)分析 (1)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学科

社会学教育 教育社会学 (三)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教育社会学是事实判断的学科 三、定义: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从社会层面进行事实判断的学科,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第二专题学科发展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中叶到20世纪初) (一)教育学视野的扩展(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社会教育学 教育哲学文化教育学 公民教育学 教育学科 (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 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 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三)社会学的研究兴趣扩展(斯宾塞涂尔干沃德) 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沃德美国社会导进论) 研究成果的展示:(涂尔干“什么叫教育社会学视角”) 教育功能:个人适应社会,将社会内化为个人 二、学科的形成时期(20世纪出二战结束) 1、在大学里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在1907 1926 (一)学科制度的成形2、专门的学术刊物 3、学术团体1923年 (二)研究范式的成形 理论滞后于制度 规范性的研究 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 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问题 三、范式转换时期 (一)证验性的研究范式 沃德 涂尔干汉森“寻找确定无疑的知识”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 1.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 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 1.个体自身的因素 2.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有自发和自觉,影响的性质有积极和消极。 3.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 (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1.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

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C 】 A. 教师 B.学习者 C. 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C 】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A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9. 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B 】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A.成长记录袋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C 】 《大教学论》B.《教育学讲授纲要》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 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 教育目的 14. 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 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普通教育 18. 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A 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能力的增强。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又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推动教育投资的增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反复影响,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本形成能力就难以增强,投资也就难以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而没有经济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又会受到影响,教育投资的继续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缺乏保证。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运用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本书所称的经济主要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5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 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 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一般而言,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儿童入园率较高。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没有出现家庭, 儿童是属于整个氏族的, 因而也就没有家庭教育。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 妇女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 出现孩子没人照料的情况, 再加上在西方社会, 孩子成人后都是与老人分开住的, 一般不会像中国这样由老人照看小孩, 因此, 建立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非常迫切。由此,公共社会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西方出现。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培养个体身体、情感、智力、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为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提供了条件。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