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雨霖铃》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设想:

1、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难点:体察《雨霖铃》中作者复杂的情感状态。

3、课时:1课时。

4、策略:自主合作探究、诵读理解、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他就是柳永。今天,我们首先来鉴赏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二、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和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望海潮》《雨霖铃》,要求朗读正确通顺,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学习《望海潮》: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听《望海潮》朗诵。听完学生自由发言。(五到六人)

示例1:“市列珠玑……竞豪奢。”——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示例2:“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有学生继续说就不启发。如果没有就启发: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示例4;“云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5:“重湖……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

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如果学生将示例4和示例5一起说出,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两个不同景点的特点,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的轻快婉转。老师也可以适当点评: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阿,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连我们都心驰神往了。)

示例6:“千骑拥高牙……烟霞”——这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一句,如果他先在前面说,教师就接着问:是的,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作者)。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老师: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就引导学生对其他句子的关注。)示例7:“羌管……莲娃。”——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作者仿佛

被他们的情绪感染,非常快乐)(这一句写出了杭州人民的悠然快乐的生活,我们知道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如果学生将示例6和示例7一起说。老师就点评说这是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如果学生以开始就说这两句,教师就借机问: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百姓为什么这么悠闲快乐?——应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优雅。那么,他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到底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前面的写景句或者描绘都市繁华的句子)

3、教师归纳总结:金主完颜亮是否真因此词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柳永笔下的《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请同学们看屏幕来欣赏杭州城的美丽风光。(点幻灯片,放完之后总结)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稍稍停留几秒钟,再问)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一两个人就可以了):踌躇满志,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激情四射……

5、教师总结并过渡: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

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来我们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三、合作探究学习《雨霖铃》:

1、听《雨霖铃》朗读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诵词作,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雨霖铃》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放点音乐,一分钟)

生:离愁别绪,情人间的伤离别

3、老师:这是我们初步的感知,初读时的惊艳只是粗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作者真实的情感状态需要我们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如果学生直接把作者复杂的情感都说出来了,老师就引导:这位同学品味得很透,那么我们就按照着这位同学的分析深入文本,看看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的情感。)老师引导:不难看出,全词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示他的离愁别绪:两人离别之时——(联想)今宵酒醒处——(想象)此去经年后(投影)(词的上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对离人离别的过程,下阕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后的场景,)

请选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示他的内心情感的。

示例1、“寒蝉……歇”——“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蝉叫声凄厉,这凄厉的叫声不仅打破离别环境的寂静,更刺激着离别人的敏感神经,令人难以忍受,加重凄凉感受。还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前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蝉叫“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能感受到离人的烦恼。—听觉感受;长亭—送别地点,浸

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长亭外,古道边。。。);天色已晚,暮色渐起—人要回家鸟要归巢,我却要与心爱的人分离去浪迹江湖,前途未卜,迷茫失落,加重愁情,;而“骤雨初歇”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去远方寻求新的发展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再看恋人几眼,再多说几句绵绵的情话。我们常说人不留天留可是现在天也不留人了,多么让人懊恼啊!这几个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等方面把离别时的环境立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词人浓浓的悲哀凄凉烦恼无奈伤感的情绪。而且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压抑的气氛。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低沉压抑的感情基调。(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如果学生先说这句,说完后可让学生读读,读出那种低沉悲凉的气氛。然后引导:骤雨初歇、寒蝉凄切、长亭惜别向我们展现出这么感人的意境和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那么词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通过环境描绘来展示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呢?)

示例2:“今宵酒……残月。”——千古丽句。离别之际想酒醒后身在何处?是虚写之景。“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酒醒无异于愁醒,更加惆怅。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顿时怅然若失、落寞凄凉。而且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就会想起离别之前的柔情蜜意,

可眼前自己孤身一人,(遥忆手双携,顾影又自怜)佳人不在,家乡已遥,心中就会涌起难言的愁怅失落和孤独。再加上眼前看到的是几株秋天叶落衰败的残柳在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中无助地飘摇,就会联想自己在江湖上漂泊的种种凄苦辛酸;秋天早上江面吹来的凄冷的寒风,肌肤之寒立即引发离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偏遭凉风生,凉上加凉,心更凉。天上是一弯残月立即勾起词人想和佳人团圆却难圆之意,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竖起一堵穿不过的墙。(“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我们还可以深一步去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残枝败柳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空阔的千里楚天,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又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顿觉迷惘无助,这种羁旅行役中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迷惘辛酸、漂泊失意、凄清悲凉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然而这一切都是执手分别时想象中的虚拟的,但因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它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这正是:“杨柳留人不可留,晓风扑面寒心头,残月照人影孤单,酒醒之后愁更愁。”(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

示例3、“念去去……阔。”——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

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路上又思念佳人,离恨无限,顿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痛苦凄凉。“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云烟暮霭,使人透不过气,给人无限压抑,其离愁之深前途之茫茫,可以想见。也令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同时也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的迷惘惆怅,景无边而情无限。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这不仅抒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作者在含泪执手难舍难分之际就想象自己接下来的路途景色:苍茫空阔的楚天下的是沉沉的暮霭,沉沉的暮霭笼罩在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烟波浩淼的江河之上是一叶扁舟,一叶扁舟上是渐行渐远的离人。行舟与游子都是那么渺小孤独,可背景却是远而又远高而又高,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和漂泊之感。几个意象组合的画面色调灰暗,低沉压抑,传达出词人苦闷孤独压抑迷惘的情感。(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如果学生先说这句,就引导他们去想象,说完就问:这是作者想象别后的虚写之景,除了这句还有吗?)示例4:“都门……催发”——面对美酒没有情绪,内心充满的是无限的依恋与不舍。为什么要喝酒?一为饯别,二为借酒浇愁,三也可能是驱除心寒。“无绪”一是没有好心情,二是心绪纷乱如麻,想走又不舍得走,矛盾痛苦可见一斑。“留恋处”是有情人依依不舍,“兰舟催发”是船家偏偏不断地催促上船;多么尖锐的矛盾。一方怨时间过的太快,一方嫌时间耽搁太久。一急一缓,两相映衬,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理神态,突出离人的不舍、无奈和

隐隐的对船家催促的烦恼。用字经济,手法高明。作者没有心情,郁闷、无奈。(这是离别时的场景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示例5:”执手……凝噎.”——此句写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开始由表及里逐层揭示离人的内心世界。此是特写镜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字之妙:竟然,为什么竟然说不出话来?这是对词人心境最真实的描摹:本来有千言万语可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唯闻哽咽声,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这里引导学生想象分别时人们会说些什么)互相保重可离人要去漂泊前途未卜;早日团聚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日能聚;祝愿离人愿望实现可江湖凶险无法预知……所以这里边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个人的担忧。“无语凝噎”是写出了最后必须要动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态,情到极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极言依依惜别和缠绵悱恻之情。真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孟郊《古怨别》)悲伤、难舍、痛苦到了极致。(这是离别时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学生如果先提此句,就引导他们把离别时其他的句子找出来品味。)

示例4:“多情……节。”——直接抒情。“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作者似乎在自我安慰,实则突出自己的伤别更重,意义翻新。“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

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因为是在冷落的清秋之节。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除了直接抒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示例5:末两句。——词人进一步设想一年之后的情况。(这里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年之后,诗人仍羁旅他乡,形单影只,纵使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繁华无限,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即使有千种的风情万般的情意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无人倾诉因你不在身边,不知道古汴河畔的女子听见了这缱绻千年的思念了吗?)。(遥想手双携,顾影又自怜。走在花前,似你灿烂的笑脸;端起酒杯,是你泠泠的双眼。)“更”和‘纵“使情感更进一层,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似与情人直接对话,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结尾问句,更留有无穷意味。在词尾将离情推向高潮。(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还有其他设想的别后情景吗?)

教师小结语: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而且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词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离别戛然而止,而是被充分抒写并表

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看来这首词不单纯是写一对恋人的分离,而是柳永借助分离这个话题来深刻表达她的人生的况味。那么能不能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把它朗诵出来。

4、学生推荐一位学生朗诵词,要读出感情(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省略)

四、迁移训练: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望海潮》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复杂的人生滋味。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50_80字即可.

学生写习作、读习作。

五、总结课堂:(如果学生写的很好,就以学生的内容总结下课。)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词人柳永作者简介。 3.学习诗歌鉴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品味词人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 一、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古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天,让我们一起叩响词的门扉,聆听其中的离愁别绪;走进《雨霖铃》,去看柳永的生命中演绎了怎样的悲欢与离合。 二、词体知识 词,又称作“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词分两阙:上阙下阙 词风及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雨霖铃》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来源于唐玄宗“夜雨闻铃肠断声”。 三、柳永简介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写离别,抒“伤”情。 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

雨霖铃教案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我们之前在讲宋词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两个流派,我们请为同学来回答一下具体是指哪两个?并说出一到两个代表? 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板书题目) 相信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儿就不做具体讲述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同时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哀婉、悲伤、凄清 三、具体赏析课文 1、先看上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描绘了怎样一个画面? 描绘了一个情人离别时的场景。同时指出事件发生的季节是在秋季、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在

望海潮教案

柳永与《望海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作者。 2、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听与朗读,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教学重点: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难点: 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视频赏析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教材、视频资料、PPT资料 教学环节: 一、导入:1、以《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悼柳七》大致介绍柳永的生平。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三变”名字来历说法之一:我少年读书,无所不窥,本求一举成名,与朝家出力;因屡次不第,牢骚失意,变为词人。以文采自见,使保留后世足矣;何期被荐,顶冠束带,变为官人;然浮沉下僚,终非所好;今奉旨放落,行且逍遥自在,变为仙人。 柳永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

(完整word版)雨霖铃公开课教案(2)

《雨霖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四).诵读指导 1.聆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 2.整体感知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公开课教案《雨霖铃》

教案《雨霖铃》 教案《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2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3

一. 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 4

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 5

雨霖铃 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语: 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在教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共同来赏析宋词之精粹。 二、(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 (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曲子词”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规定(旋律、节奏、文字、音韵结构)——“填词” 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流派风格:豪放(苏辛)和婉约(柳永、秦观、李清照) 字数:小令(59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段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方才进士出身。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乐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词缠绵婉约的风格,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2、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学难点: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问答法。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旧知导入新知。 教师可适当提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一种痛彻底心扉的离愁别绪在词人的笔下有了冷冷的温度,有了触手可及的具体感。 二、检查预习,学生展示预习情况,为读懂词扫除基本障碍。 1、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补充材料:宋翔凤在《乐府余论》提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入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又如熙载的《艺概》中说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2、词牌介绍。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2、齐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整体容把握: 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 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写作意图,分析意境之美。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 2、鉴赏作者白描手法的精彩运用,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中考的备考已经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积累了一定的鉴赏知识,对古诗中常见的手法如白描有初步的认识,但许多同学还未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许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概念甚至于名称,因此,在高中的教学中,我们需在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累深入赏析诗歌上多下功夫。 重点难点: 重点---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描述画面并为画面取名字。 难点---在理解诗歌基础上品鉴意境并分析手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 在生活中,当我们想形容某件美好的事物时,我们有时会说:“哇,真美,简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文学上,当一位满腹才情的诗人遇到了被人们誉为天堂的美丽城市时,会产生什么呢?当然是优美传世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就是这样一首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著名词作-----柳永的《望海潮》。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听林志颖演唱的《望海潮》,以说说林志颖的创作是否符合原词的神韵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对词义、情感的深入思考。 师:怎么样,唱出了你心中的《望海潮》了么? 3、诵读词,从音韵的角度切入对词的情感基调的分析与把握。以小组加分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诵读热情。 师:想要深入的理解诗歌,我们得先用自己的声音把诗歌唤醒!首先咱们来诵读诗歌。今天的诵读我们玩个小游戏,由我先来诵读一遍,然后我做擂主,大家向我挑战。挑战者将给小组加50分,如果他在语音的准确性,语速的合理性和

情感的表达上都超过我的话,将再加50分。请大家把握给自己小组加分的机会! 4、概括画面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 5、小结:明确情感与内容要点并导入到深层次审美境界。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概括画面特点,描述画面,为画面取名。 师:这首词共八句话,以写景为主,我包了首尾两句话,其他的六句分给咱们六个小组,我们要给每句描写的景色取个好听贴切的名字,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名字20分,画面描述30分,我先示范一下第一句。我给第一句起的名字是“‘华’‘丽’杭州全景图”,杭州地处东南,是那里最美的地方,它曾是三吴的都会,曾叫钱塘县的它自古就是繁华之所。这句话从地域,时间上写出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所以我叫他华丽杭州全景图。好,在同学们讨论前,我提示大家一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感知想象画面:光线、色彩、季节、温度、嗅觉、听觉、视角。请各小组讨论开始。 (生讨论3分钟并在黑板上写出了各组为画面取的名字 活动4【讲授】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明确意境的概念与特点。 手法探析:白描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并小结 师:这样的手法我们是不是该去试着去学习运用呢,我们这节课的作业便是“用文笔将家乡描绘”。仿照《望海潮》的形式和内容完成《望海潮沈阳》要求: 1、使用白描手法。 2、用韵。平仄不论。 3、选取典型景物描绘。 4、感情真挚不做作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 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 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脑中要有画面。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 ①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晚长亭骤雨兰舟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楚天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 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 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的诵读,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 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依照意象、意境、情感这一 思路,对整首词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学习两种表现手法,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诗句。 导入: 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不同于他以往的婉约词风,起笔高亢,以大开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的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 上节课我们通过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风光、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到了词人对杭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祥和、美丽的惊叹、赞美和喜爱之情。我们也感受到了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这都得益于词中优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难点是赏析诗句。重点是点染和铺陈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首先让我们齐读《望海潮》。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学生齐读)(评价) 通过学生的齐读,我们来共同赏析名句。 一、学习难点:赏析诗句 赏析诗句时,我们要学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词,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首先,让我们来赏析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一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不好,用霜雪比喻浪花,波涛滚滚而来,“卷”突出浪涛的形态,如果用“推”就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

最新《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 吴江中学钱斌芬 【教材解读】 《雨霖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 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作者极尽回环、 顿挫、吞吐之能事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 为之呜咽。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常用意象的蕴涵。 2、把握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通过品、读、析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意象解读”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把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难点:把握诗歌意象的文化内涵,体验离别之情,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词,大家还能想得起来么?《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学齐背。 3、苏轼历来被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宋代俞文豹曾评论苏词风格为“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出示投影后,由一位学生读,然后老师讲解意思)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另外一位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5、作者简介 【投影】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 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的风格与苏轼不同,俞是这样评价柳永词的“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 岸,晓风残月”。【出示投影后,由一位学生读,然后老师讲解意思】 6、后人将柳永的风格称之为“婉约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体现他的词风的代表 作《雨霖铃》。《雨霖铃》是词牌。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先请同学生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求学生“朗读”,要读出声音来) 1、让自由读。 2、请一位学生读,正音。(让学生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读的时候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 准节奏和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来)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演示教学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 一等奖)

《雨霖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文案

《雨霖铃》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

雨霖铃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雨霖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

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

最新《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 三、词牌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鉴赏分析:诵读词篇,感知课文。(朗读时请注意字音、停顿、情感) 1、学生朗读,专家朗诵,齐声朗读,并请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对着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纵然我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2、内容把握 上片: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下片:离别后的孤寂伤感(板书) 3、分析鉴赏(关键词:意象意境修辞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板书:寒蝉-悲凉,长亭-离别,骤雨-凄冷,烘托浓重的凄凉气氛,奠定全词伤感的基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