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

语言

语言
语言

1、拔萝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图片和情景的内容。

2、让幼儿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3、使幼儿初步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萝卜、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头饰导入活动。

1、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萝卜)你们知道它长在哪里呢?

2、教师:这个萝卜是一个老公公种在地里的,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老公公年纪大了怎么拔也拔不动,你们猜猜有谁去帮忙了?

3、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请这么多小动物去帮忙,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故事的名字叫《拔萝卜》。

二、引导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最后萝卜拔出来了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记住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内容。

1、播放图片:看,这是什么呀?那我们一边看图,一边讲故事吧。

2、教师根据图片,再次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3、提问: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老公公的萝卜拔出来了吗?有谁和他一起拔的呀?他们是怎样拔的呢?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头饰。并做拔的动作。

四、初步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师:这么多动物去帮忙拔萝卜呀,如果没有这么多动物帮忙,老公公的萝卜能拔起来吗?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人多力量大。

教学反思:

2、好孩子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懂得长大了要多做积极有益的事情。

2、感受子字歌富有韵律的特点,学习平翘舌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磁带、录音机

2、快板;汉字卡

活动过程(预设)

(一)、使用幼儿用书“我们都是好孩子”,幼儿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

提问:图画上有谁?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事情?

你觉得他们是好孩子们?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朗诵前提问,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倾听:画面上的四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教师配上快板再念儿歌。

提问:配上快板念儿歌给人什么感觉?这首儿歌听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句话后面都有一个什么字?(丰富“子”字儿歌,认识汉字“子”)2、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

重点练习平翘舌音(出示可以组合的汉字卡),可以重复进行几次,较熟练以后也可以配上快板作为节奏来念儿歌。

(三)、教师续编儿歌,激发幼儿争做好孩子的积极性。

说说自己做过哪些积极有益的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内容巧妙地续编儿歌。

教学反思:

3、我爱老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教学音带《我为老师唱首歌》

三、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

(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1)在歌曲《我为老师唱首歌》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将幼儿制作的礼物布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赏。

2.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3.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花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教师对幼儿的祝贺白哦是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教学反思:

4、怎样做好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角是杜里和莎里,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2.能把阅读中的体会迁移到生活中去,知道遇到事情都要想想、问问。

活动准备: 幼儿图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理解书名。

1、封面上有谁?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2、让幼儿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3、师小结,并引出书名。

二、自由阅读

1、安静地阅读,一页一页地翻书。

2、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观察杜里和莎里遇到事情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三、师生共读,理解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回忆图书中的内容。

2、引导幼儿与老师共读故事的内容。

(1)杜里和莎里遇到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做的?

(3)他们的行为对吗?

四、回顾生活,迁移体会。

讨论:1、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2、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3、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5、一举两得

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儿歌的内容和含义。

2、能够用各种方法表演儿歌,学习成语“一举两得”,并尝试正

确使用。

3、体验语言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过的部分成语,“一举两得”的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二、基本活动

(一)结合图片完整欣赏儿歌,初步理解“一举两得”成语儿歌的内容与情节。

1、教师结合图片完整朗读儿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一举两得”成语儿歌的内容。(1)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3)小结:

“一举两得”就是做一件事得到了两方面的好处,里面的“举”是做、行动的意思。

(二)分段学习成语儿歌,进一步理解“一举两得”的含义。

1、教师朗读前四段儿歌

(1)猎人上山时发现了什么?两只老虎在干什么

(2)猎人看到两只老虎在打架后打算怎么做呢?

(3)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朗读后四段儿歌。

(1)师:为什么猎人的朋友不让猎人放箭呢?

(2)幼儿自由回答。

(三)师幼完整朗读儿歌。

三、结束活动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一举两得”,你能用“一

举两得”说句话吗?

2、幼儿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6、我爱你亲爱的祖国妈妈

(一)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诗歌句式的美和词语的美。

2、理解儿童诗的内容,体会其中优美的诗句。

3、培养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

2、师:你都去过我们国家的那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二、基本活动

(一)出示幼儿用书第10页,引起幼儿兴趣。

1、师:图片上都有什么?

2、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3、师:你爱我们的祖国妈妈吗?为什么?

(二)完整欣赏儿童诗,理解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儿童诗。

2、教师提问:在这首儿童诗里,你都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

首诗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

3、幼儿自由回答。

4、小结。

(三)幼儿轻声跟读儿童诗。(四)师幼分句对说儿童诗。

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7、我爱你亲爱的祖国妈妈

(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比较丰富、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

2、尝试运用诗歌的方式进行仿编,并与同伴合作仿编诗歌。

3、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乐于接受同伴友好的建议。活动准备

轻音乐,幼儿用书、水彩笔、绘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师:除了诗歌里说的之外,你还爱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二、基本活动

(一)出示幼儿用书第11页,鼓励儿童围绕画面内容自由讨论。

(二)教师帮助幼儿学习用比较丰富、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

1、师:谁能用诗歌里那样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

2、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讲述。

3、教师请幼儿一起来修改、补充仿编的诗歌,让语言尽可能丰富、

简洁,使幼儿能富有感情的朗读。

(三)幼儿仿编诗歌。

要求:按照诗歌的句式,可以替换诗歌中的词。

(四)分组合作仿编诗歌并表演。

三、结束活动

师:除了书上提到的,你还爱祖国的什么地方?请你尝试着画下来。

教学反思:

8、秋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一问一答的结构,理解诗歌内容,

感受诗歌的句式美和意境美。

2、丰富词汇:硕果累累、纷纷飘落、绚丽多彩。在学习诗歌

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3、在活动中感受仿编和表演诗歌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根据幼儿用书制作课件(秋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谈话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知道秋天在哪里吗?

二、基本活动

(一)出示幼儿用书第12页,引起幼儿兴趣。

1、师:图片上都有什么?

2、师:找一找,秋天可能会在哪里?

(二)幼儿学说诗歌。

1、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诗歌中的秋天都在哪里呢?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用诗歌中的句子强化印象。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

3、师幼分句对说诗歌。

(三)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师:除了这些地方,秋天还会在哪里呢?

2、幼儿自由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仿编诗歌。(四)幼儿欣赏自己仿编的诗歌。

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9、会响的小路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风、落叶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

2. 能大胆想象不同人物走过小路的不同情景。

3主动参与倾听.讲述.表演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配套挂图或(课件)。创设情境(树叶小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1)师:(秋风起来了,秋风起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小朋友门你们好,我是树叶妈妈,你们知道我的树叶宝宝去哪里了吗?原来这些树叶宝宝都躺在这儿呢!

(2)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都有谁?

③我们再来听听看故事里的小动物走过小路都发出什么声音?

2.分段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内容

(1)欣赏第一.二段。

问:听,什么声音?(学说:悉索悉索)小刺猬在树叶上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三段。

问:看,谁也来了?(小白兔)小白兔走过小路会发出什么声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学习词语:踢踏踢踏)

一起来学习小白兔跳舞的样子。

(3)欣赏第四段。

问:谁来学学小蚱蜢是怎么来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会在树叶上干什么?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学习词语:吱嘎吱嘎)

幼儿模仿小蚱蜢动作。

(4)欣赏第五段。

问: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为什么风儿踮着脚尖轻轻走过小路?(幼儿一起学说小动物说的话)

3. 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1)师幼一起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2)幼儿表演故事。出示树叶小路,(今天树叶宝宝也来到我们活动室,现在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在这条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也可以把小动物说的话用动作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4. 扩展幼儿思维: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蚱蜢,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走过小路?会做什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充分想像,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如小猫等走过小路,它在树叶上做早操,幼儿模仿小猫做早操的动作,小鸭走过小路……

5. 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小路上走一走。

教学反思:

10、温馨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意义。

2、会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3、了解传统文化,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幼儿对中秋节有直观的生活经验,月饼若干,课件(嫦娥奔月),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1、师:小朋友,看看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什么,你吃过月饼吗?

你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

2、师:什么时候要吃月饼呢?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呢?

二、基本活动

(一)了解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1、师:中秋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2、教师利用课件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人们还会做什么?

(二)师幼交流过中秋节的经历。

1、师:你过过中秋节吗?是和谁一起过的?你们是怎样过

的?心情怎么样?

2、小结。

(三)出示幼儿用书第14页并引导幼儿观察。

1、师: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怎样

过中秋节的。

2、幼儿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再在集体面前交流。

三、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将自己过中秋节的情形画下来,并讲给同伴听。

教学反思:

PLC编程语言操作指令使用步骤详解

PLC编程语言/操作指令/使用步骤详解 [导读]控制系统流程图是一种较新的编程方法。它是用像控制系统流程图一样的功能图表达一个控制过程,目前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在实施发展这种新式的编程标准。 一、PLC编程语言 1.梯形图编程语言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它是在电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来的,形象、直观、实用。 梯形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梯形图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每一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然后是触点的串、并联接,最后是线圈与右母线相联。 (二)梯形图中每个梯级流过的不是物理电流,而是“概念电流”,从左流向右,其两端没有电源。这个“概念电流”只是形象地描述用户程序执行中应满足线圈接通的条件。 (三)输入继电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而不能由PLC内部其它继电器的触点来驱动。因此,梯形图中只出现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而不出现其线圈。输出继电器输出程序执行结果给外部输出设备,当梯形图中的输出继电器线圈得电时,就有信号输出,但不是直接驱动输出设备,而要通过输出接口的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才能实现。输出继电器的触点可供内部编程使用。 2.语句表编程语言

指令语句表示一种与计算机汇编语言相类似的助记符编程方式,但比汇编语言易懂易学。一条指令语句是由步序、指令语和作用器件编号三部分组成。 3.控制系统流程图编程图 控制系统流程图是一种较新的编程方法。它是用像控制系统流程图一样的功能图表达一个控制过程,目前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在实施发展这种新式的编程标准。 二、基本指令简介 基本指令如表所示 取指令 LD I、Q、M、SM、T、C、V、S、L 常开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取反指令 LDN I、Q、M、SM、T、C、V、S、L 常闭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线圈驱动指令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SQL语言操作示例练习-1范文

SQL语言操作示例练习 设要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库中包括学生、课程和选课3个表,其表结构为: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一、数据库创建操作 【练习之1-1】:使用SQL命令创建一个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库文件名和数据文件逻辑名均为教学管理数据库,物理文件名为教学管理数据库.mdf,存储在D盘根目录中,该数据库主数据文件是教学管理数据库,初始大小8MB,最大尺寸80MB,以10%的速度增长。事务日志文件逻辑名为Book_log,物理文件名为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ldf,初始大小1MB,最大尺寸20MB,以20%的速度增长。操作示例如下: CREATE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ON PRIMARY (NAME= 教学管理数据库, FILENAME='D:\ 教学管理数据库.mdf', SIZE=8MB, MAXSIZE=80MB, FILEGROWTH=10%) LOG ON (NAME=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 FILENAME='D:\ 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ldf', SIZE=1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0%) 【练习之1-2】修改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add file (name=教学管理数据库_data2, filename='d: \ 教学管理数据库2.mdf', size=10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0%) 【练习之1-3】删除数据库 use master drop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go 二、数据表的创建操作 create table 【练习之2-1】:使用SQL命令,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下面创建三个数据表。 “学生”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学号字符型7 主键 姓名字符型8 非空 性别字符型 2 年龄整形 班级字符型10 专业字符型10 “课程”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课程号字符型10 主键 课程名字符型20 非空 学时数整形 “选课”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学号字符型7 主键,引用Student的外键 课程号字符型10 主键,引用Course的外键 成绩整形 “学生”表 u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Create table 学生 ( 学号char(7) not null, 姓名char(8) not null, 性别char(2), 年龄int, 班级char(10), 专业char(10) PRIMARY KEY(学号) ) “课程”表

【三上】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 1、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著: 《尔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训诂学(解释词义)的专著(①周初周公旦编,②秦汉间编成); 《方言》(扬雄,字子云)是汉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言的专著,也是第一部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方言学)专著; 《说文解字》(许慎,东汉)是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 《释名》(刘熙,东汉)是第一部研究词源的专著。 2、隋唐宋元重要的韵书:(我国的第一本韵书是魏朝李登所作的《声类》) [晋] 吕静《韵集》; [隋]《切韵》,陆法言等集修而成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韵书; [唐] 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 [宋] 陈彭年、邱雍等重修《广韵》(《大宋重修广韵》)、贾昌朝《集韵》; [金] 韩道昭《五音集韵》、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适应作曲者需要); 元明以后作旧诗的有《诗韵》。 ([明] 乐韶凤、宋濂等《洪武正韵》) 3、中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清末马建忠《马氏文通》。 4、三仓(名词解释): 1)汉代时,把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爱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合称《仓颉篇》,收字3300个,60字为一章,共55章,小篆书写,扬雄为其作注。 2)晋人把李斯的《仓颉篇》,扬雄的《训纂篇》,贾鲂的《滂喜篇》合称《三仓》,是新三仓。不仅利于儿童识字,更体现古人对汉字的认识,开了按“义”编排汉字先河,为部首编排法奠定了基础,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而且也是最早的字典。 5、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第一部语法著作: [希腊]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希腊语语法》; [罗马] 瓦罗《论拉丁语》(《拉丁语研究》)、多纳图斯《语法术》; [印度] 波尼尼《梵语语法》、古代梵文写成《吠陀》。 斯拉克斯《语法科学》是亚历山大学派语法研究的最早成就,被誉为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专著。 6、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语法专著: 但丁《俗语论》;[法]阿尔诺、兰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哲理语法》);拉穆斯(现代结构主义先驱)《语法流派》;霍尔德《言语要素》。 7、唯理语法(名词解释): 十七世纪法国,阿尔诺和兰斯洛在波尔洛瓦雅耳修道院中编写出来的《波尔·洛瓦雅耳逻辑》、《普遍唯理语法》理论。唯理语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及其学派对于良知和理性的理解为出发点的。认为语法应该依靠于逻辑,语法范畴应该看做逻辑范畴的表现,语法是不可变异的。但其理论观点缺乏科学根据,语法与逻辑的关系较其研究成果而言应更为复杂。 8、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三大奠基人及著作: 1)[德] 弗兰兹?波普《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简称《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比较语法》; 2)[丹麦] 拉斯克《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3)[德] 雅各布?格里姆《德语语法》。

口腔护理操作语言沟通及流程.

口腔护理操作语言沟通及流程 仪表准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甲儿外的***,现在我要考核的项目是口腔护理,其目地是: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的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下面操作开始 环境和物品的准备:环境宽敞整洁,物品以备齐。 核对医嘱:(抄写,治疗单下面请**与我一起核对医嘱,50床李华,住院号,123456,遵医嘱予以0.9%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经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并签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评估患者:(先检查评估的用物,手电筒光线充足,弯盘、一次性压舌板,敲门进病房。“你好,你是3床李华吗?”“我是你的责任护士**,今天您的治疗和护理就由我来完成,请先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携治疗单至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李华,您好,我现在遵医嘱为你做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就像你平时刷牙一样,请不要紧张,这样可以保持你的口腔清洁。在做护理前,请先让我检查一下你的口腔情况,请你配合我一下好吗?”(拿手电筒和压舌板观察口腔“现在请张开你的嘴好吗?”(用手电筒上下左右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无出血溃疡,口角有点干裂,无活动义齿,口腔无异味。”(倒热水于杯中,内有吸管。“好的,你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回治疗室: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治疗盘,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根据医嘱准备用物:口腔护理包:包布清洁、无潮湿、无破损、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0.9%生理盐水:在有效期内、液体澄清透亮、无絮状物产生,一次性压舌板:清洁干燥、无破损、在有效期内,手电筒:光线充足,棉签:在有效期内,石蜡油:澄清

作文语言专项训练

作文语言专项训练 ——巧施妙计扮靓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对语言的加工锤炼,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使作文语言更具表现力。 2.激发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怎样运用“添枝加叶”法和“点石成金”法提升语言表现力。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作文,需要深邃的立意、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素材。然而承载这一切的土壤,是有表现力,有个性的语言。好的语言能让笔头生花,能使文章灼灼生辉,能令读者赏心悦目。唐代卢照邻所言“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可谓语言表达的至高境界。好的语言是文学花园的奇葩,是沙砾堆中闪光的珍珠,是交响乐曲中经久不衰的音符。写作文不一定要妙语连珠,字字玑珠。但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作文课学习的容吗?(个性语言妙在何处)回顾一下有哪几种个性语言呢?学生回答: 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气势磅礴的语言;

清茶一杯淡中有味——平淡质朴的语言; 情到深处最是动人——情深意切的语言; 诗情画意韵味深远——诗意隽永的语言; 理至义明发人深省——议论哲理的语言。 个性语言魅力十足,妙不可言,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精彩文章呢?同学们想不想学啊?老师最近学有所得,这节课就给你们过几招,认真学习哦。(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第一招:“添枝加叶”——使语言表达更具体 1.什么是“添枝加叶” 师讲:就像冬天的树枝,光秃秃的有点单调。夏天时,树杆上挂满形状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叶子,便枝繁叶茂,绿意盎然了。语言也一样,缺少“枝叶”的修饰,也显得单调不生动。加上修饰语便会婀娜多姿,血肉丰满。同学们请看: 原句:春风拂过我的脸颊,又钻进我的衣袖,带着清香。 改句:春风(悄悄的)拂过我的脸庞,又(顽皮的)钻进我的衣袖,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 同学们看看,原句与改句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加上了修饰语】 问:原句好还是该句好?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悄悄的”抓住了春风轻柔的特点,悄无声息的吹过脸庞;“若有若无的清香”突出了香气的清单,风的温柔;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一、语言学的分类 (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 (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类别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三、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1.一般的划分方法 (1)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 (2)近代语言学(19世纪) (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五段两线三解放 “五段”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五个阶段;“两线”指“整齐论”和“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三解放”指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2.传统语文学的定义、性质、局限性 定义:传统语文学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大语文传统,分别是古希腊传统、古印度传统,以及中世纪阿拉伯传统。 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局限性: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 四、古希腊语言研究

对比语言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哲学》课 作业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一般理论与方法 姓名:朝鲁门 学号:20104004017 专业: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语是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用语其它有关领域。 (1)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 (3) 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 (4)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侧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 2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一个在美国。 2.1 欧洲对比语言学的起源 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比型共时语言分析,代表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趣逐步从历时转向共时这一时代潮流的一股分支。这一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在二十年代末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下来,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2.2 美国对比语言语的起源 美国传统的对比语言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由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三股历史潮流汇合而成的。 教学效果最好的教材是以对所学语言进行科学的描述为基础,并将其与对学生的母语所做的同样描述进行仔细比较后所编程的那些教材。 3 对比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体系 3.1叶斯帕森 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 1860-1943)被认为对英语语言最具权威的丹麦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语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语言学家的地位。 他提倡语言的对比应该扩大研究范围,比较可以在同族语系中的语言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语系或距离甚远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进行。从这点出发,叶氏的“一种新的比较语法”可以被认为就是所谓的“对比语言学”。 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语言比较研究中本民族的“语感”。 3.2 沃尔夫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首先提出来的, 沃尔夫在发表于1941年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 沃尔夫在语言学史上之出名,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名称,而是因为以他名字命名的“沃尔夫假说”(或加上他老师名字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这一假说包括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两个内容。沃尔夫假说是沃尔夫提出对比语言学的根本出发点。 后人从沃尔夫假说出发,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既然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要了解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必须研究和比较各种各样的语言,特别是差别很大的语言。第二,由于以上认识,他对当时以印欧语为中心的比较语言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元语言观特别担忧:这些语言是同属印欧语系的同源语,其基本轮廓大致相同,从历史角度看是从很久以前的同一个言语共同体传承而来;这些同源语长期以来分担了形成一种共同文化的任务;这种共同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一、建立子文件夹 如:D:\hb\masm 二、复制相关文件 把masm.exe、link.exe、ml.exe三个文件复制到上述文件夹中。 三、进入DOS方式 开始/运行/cmd 当前提示符可能是: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 四、常用DOS操作命令 1、改变当前盘 输入d: 并回车,屏幕显示: D:\> 2、改变当前目录 1)进入下一级目录 D:\>cd hb 回车后,屏幕显示: D:\hb>cd masm 回车后,屏幕显示: E:\hb\masm> 问题:可以一次进入下面二级或多级目录吗? 2)返回上一级目录 D:\hb\masm>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hb\>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 问题:可以直接返回根目录吗? D:\hb\masm>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 3、显示当前目录容 D:\>dir /p 分页显示当前目录容 问题:如何显示d:\text中的容? D:\>dir d:\text↙ 4、DOS方式下如何运行程序? DOS方式下的可执行文件(即程序文件)扩展名为.exe或.,运行时只需要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文件主名即可。例如,有一个文件名为test.exe,存入在D:\hb\masm 中,运行时,可以这样做: D:\hb\masm>test↙ 五、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1、编辑源程序 运行:edit 回车后,进入EDIT环境,输入完后存盘(file/save)并退出(file/exit)。

2、汇编 D:\hb\masm>masm add5.asm↙ 生成目标程序文件add5.obj。(如果有语法错误,会提示错误所在行号和错误类型)3、连接 D:\hb\masm>link add5↙ 生成可执行文件add5.exe。 六、DEBUG程序调用及汇编语言程序调试方法 调试程序DEBUG是DOS支持的又一种系统软件,主要用于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汇编和连接过程只能查出源程序的语法错误,不能查出功能上的错误和程序不完善的地方。DEBUG程序为用户提供多种命令,大致有:显示和修改寄存器和存贮单元的容;执行程序中任意一段或一条指令;汇编单条源语句和反汇编机器码指令;查找字符代码;端口的输入和输出;文件装入存和写入磁盘等。用户利用这些命令可以查出任何程序功能上的错误。下面说明DEBUG程序的启动方法和主要命令意义。 (一)DEBUG程序的启动 DEBUG程序有两种启动方法。DEBUG程序是在DOS盘上的一个独立的可执行程序(扩展名为.COM),所以,DEBUG程序的第一种启动方法就是把它看作和一般的可执行程序一样,只要打入DEBUG和回车键,就可以把它装入存。但是这样启动只把DEBUG 程序本身装入存并进入等待DEBUG命令状态,还没有把要调试的程序装入存。第二种启动DEBUG的程序的方法是一次相继装入DEBUG程序和要调试的程序。打入的命令格式如下: DEBUG[d:][path]filename[.ext][parml][parm2] 其中的Filename是要调试程序的文件名,可选项[d:][path]和[.ext]分别是要调试程序的所在盘符、路径和扩展名。可选项[parml]和[parm2]是DEBUG程序为要调试程序准备的参数(一般不用)。 例进入DEBUG程序并装入要调试程序。其操作如下: D:\hb\masm>DEBUG add5.exe (进入DEBUG,并装配add5.exe) 此时屏幕上出现一个短线,这表示可以使用DEBUG命令了。 如果启动DEBUG时没有指定要调试的文件名,则需要用N命令指定要调试的文件,再用L命令将其装入存。操作如下: D:\hb\masm>debug↙ - n add5.exe↙ - l↙ (二)DEBUG命令 在说明每个命令之前,先说明一些共同信息: ■DEBUG命令都是以一个英文字母开头,后面跟一个或多个参数。 ■命令字母和参数可用大写或小写或混合形式。 ■命令字母和参数中,相邻两个十六进制之间必须用逗号或空格分开.其它各部分之间有无空格或逗号都可以。 ■执行任何命令期间都可用Ctrl+Break键方法结束命令的执行。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 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 (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

所说的“辞达而已”。《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第二个“道”的一是就是称说,也就是言语表达。第一个与第三个“名”是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取名。”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用今天语言上的惯用的说法就是解决语言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老子以后,不少学者也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3)墨子,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着作《墨子》里面有些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如“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这些话谈到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过程。 (4)荀子,名况,赵国人。《正名篇》的写作目的在于语言的社会实践是为政治服务的。内容上大大超过了孔子的正名论。名实关系的社会约定性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这些话就说明了名称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也就是语词成立的社会因素。当然他没有用“社会”这个词,用的是“群”。在名的分类方面,荀子和墨子也不同。 其次是训诂学的萌芽,表现在: (1)《公羊传》中写道“《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这实际上是指古汉语里同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现象。

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

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 SQL语言共分为四大类: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其中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这两种语言在Oracle 中的使用方法。 DML语言 DML是SQL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修改数据,下表列出了ORACLE支持的DML语句。 语句用途 INSERT 向表中添加行 UPDATE 更新存储在表中的数据 DELETE 删除行 SELECT FOR UPDATE 禁止其他用户访问DML语句正在处理的行。 LOCK TABLE 禁止其他用户在表中使用DML语句 插入数据 INSERT语句常常用于向表中插入行,行中可以有特殊数据字段,或者可以用子查询从已存在的数据中建立新行。 列目录是可选的,缺省的列的目录是所有的列名,包括comlumn_id,comlumn_id可以在数据字典视图 ALL_TAB_COLUMNS,USER_TAB_COLUMNS,或者DBA_TAB_COLUMNS中找到。 插入行的数据的数量和数据类型必须和列的数量和数据类型相匹配。不符合列定义的数据类型将对插入值实行隐式数据转换。NULL字符串将一个NULL值插入适当的列中。关键字NULL常常用于表示将某列定义为NULL值。 下面的两个例子是等价的。 INSERT INTO customers(cust_id,state,post_code) VALUE('Ariel',NULL,'94501'); 或 INSERT INTO customers(cust_id,state,post_code) VALUE('Ariel',,'94501'); 更新数据 UPDATE命令用于修改表中的数据。 UPDATE order_rollup SET(qty,price)=(SELECT SUM(qty),SUM(price) FROM order_lines WHERE customer_id='KOHL' WHERE cust_id='KOHL' AND order_period=TO_DATE('01-Oct-2000') 删除数据 DELETE语句用来从表中删除一行或多行数据,该命令包含两个语句: 1、关键字DELETE FROM后跟准备从中删除数据的表名。 2、WHERE后跟删除条件

wincc设计多语言项目

第九章多语言项目 WinCC可用于在组态软件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组态。还可以在运行系统中创建多种语言运行的项目。WinCC提供了用于翻译所组态文本的所有编辑器,这些编辑器均具有界面友好的导出和导入选项。文本库则提供了实际管理和维护项目中所有文本的强大编辑器。 通常,WinCC允许为安装在操作系统上的每种语言创建项目。在安装期间,WinCC也提供了一组可用来设置WinCC组态界面的语言。 安装标准版本的WinCC时可以安装下列语言:德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此外,对于亚洲语言版本的WinCC,还可安装下列语言:日语、中文(繁体或简体)、朝鲜语、英语。可以以安装的语言设置WinCC组态界面。此外,一旦已经安装了某种语言,则这种语言下的所有标准文本都可用。 如果项目将用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则目标计算机上的WinCC必须安装有与源计算机相同的语言。安装WinCC时始终应该安装所有可用的语言。 在组态项目时你可能遇到以下问题。例如在用其它语言进行组态时,可能发生下列情况: 1.您正在组态一个不熟悉语言下的项目。 您是母语为英语的项目工程师,正在组态一个用于亚洲市场的项目:以首选语言创建WinCC项目用户界面。有两种组态过程。使用熟悉的语言组态项目,将文本导出,然后,在外部对文本进行翻译,最后,将所翻译的文本再导入回WinCC项目。或者,直接使用打算以后在运行系统中显示的语言来输入项目的所有文本。建议只有在对项目中的极少文本进行组态时,才使用直接文本输入。 2.组态多种不熟悉语言下的项目。 您是母语为法语的项目工程师,正在组态一个系统的项目,这个系统是由俄语、英语或德语用户进行操作。以首选语言显示WinCC的项目用户界面。使用熟悉的语言组态项目,并导出所有文本。将所导出的文件分配给使用各自语言的翻译员。翻译完毕之后,再将所翻译的文本重新导入WinCC项目。也可为操作员组态一个语言切换工具,以便可在运行系统中用其来选择所期望的操作员界面语言。 本章将主要描述使用多语言项目功能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1.如何对文本库内的语言进行集中管理。 2.如何组态报警记录中的多语言消息。 3.如何组态多语言项目的报表。 4.如何在图形编辑器中组态多语言画面。 9.1 创建多语言项目 当使用WinCC创建多语言项目时,可在多种系统级别上对语言进行设置。因此,使用明确定义的语言表达式将有助于区分这些各种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别。安装WinCC时所选择的语言在首次启动WinCC时将被设置为WinCC 用户界面语言。下次启动WinCC时,就用上次设置的WinCC 用户界面语言来显示界面。可在WinCC项目管理器中集中设置WinCC 用户界面语言。可选择用户所熟悉的语言用作组态的WinCC 用户界面语言。

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1正常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从小就开始的,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会和掌握正常的语言及会话,必须具备:(1)听清声信号的听敏度。 (2)听定向定位的能力。 (3)选择性专注的能力。 (4)辨别声音信号在强度、频率、时长等方面变化的能力。(5)短期记忆和整理声信息次序的能力。 (6)能够将声信息分割、组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7)在听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神经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在3岁以前。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在3岁时已经能够应用简单的语言,语言意识的建立也是从小开始的。 2由外周听觉系统问题所致的听力损失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功能受损,使声信息不能到达中枢听觉系统,或使听到的信息失真或不完整,均可表现为听不见或听不懂,导

致“听力(hear)言语(speech)语言(language)”功能障碍。听力损失越早,听力障碍越严重,学会语言的难度也就越大。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将听觉障碍分为:(1)“失聪”:听力损失轻、中度,可通过听觉学习口语。(2)“聋”:主要依靠视觉学习、掌握交流技能,包括手语(sign language)和读语(speech reading)。因此,对各种程度的听力障碍儿童,必须进行早期干预,帮助与他们建立语言意识,促进听力语言康复。 “听力康复”是对有听觉障碍的患儿,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不仅局限于聋人间的交流,还能够参加正常人群的交流),使聋儿的言语语言功能的发育不受或少受听觉障碍带来的影响。高科技的应用,使耳聋病人的康复成为可能。根据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决定尽早佩戴助听器或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随着人工耳蜗装置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得到充分的肯定。目前认为,患有重度聋以上或开放言语识别率<30%者均应考虑植入人工耳蜗。通过有效地使用助听设备,使患

例谈高中英语语言项目学习的指导

例谈高中英语语言项目学习的指导 摘要:高中英语语言项目学习的指导在项目学习前阶段重点是驱动问题的设计 和评价量规的制定;在项目学习的实施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是保障语言学习和 监控项目进展;在项目学习后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成果汇报的组织者和评价反馈 的参与者。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英语学习指导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 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课标鼓励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以外组织更加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激发 学生主动参与。本文以“中华文化”主题语言项目学习为例,探讨教师在项目活动各阶段的指 导策略。 一、语言项目学习 Tan总结了语言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主要特征:问题推动课程,多角度解决问题,只向学习者提供接近问题的指导;基于展示的自主评价、学习者共享信息,但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跨学科,相融合(转引自吴婧,2018)。由此可见,语言项目学习应 该包括真实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和公开的成果表达,以及贯穿始终的语言学习和教师指导。 语言项目学习既可以作为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补充,以“作业”的形式出现(如何欣,2008),也可以作为英语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付勇君和孙劼,2020),还可以通过“项目课程化”,以课程形态出现(如张文忠,2015)。尽管形式各异,但项目活动一般不是 学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学习指导需要兼顾课内与课外、个体与团队。 二、语言项目学习前阶段指导策略 语言项目学习的前阶段指导决定了项目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把核 心知识转化为驱动问题,并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 1.设计驱动问题。项目化学习是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教师要 将本质问题转化成符合学生心智理解的驱动问题,并嵌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之中(詹剑锋,2019)。夏雪梅(2018)指出: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 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提出问题后,要仔细分析,发现问题情境本身蕴藏着的各种可能性,发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产生多样化的、更丰富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本质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出引起学生探索愿望的“驱动问题”,再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解读 该“驱动问题”,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避免学生的探索浮于表面。以“中华文化”为主题 项目活动为例。夏雪梅(2018)在解释“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指出,项目化 学习聚焦概念性知识,如“文化”这一概念,它高度概括,需要学生抽象出关于各种文化的一 般信息,而这些一般信息又会促进学生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教师设计了“帮我校外教Richard解答关于中国的疑问”这一情境,提供了若干驱动问题供学生选择,并在学生讨论时以问题链的形式提供解读这些驱动问题的支架(见表1)。 2.提供评价量规。根据谭思坦(2014)的介绍,评价量规(rubric)一般是二维表格,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评价标准和等级水平。它通过预先设定标准(pre-determined criteria),使质性评估与评价更可靠而客观,且能帮助教师与学生界定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并指导学 习过程。建议为每一水平标准提供范例,且允许学生参与量规的制定。此外,语言项目学习 的评价应包含“对成果的集体评价”、“对过程的集体评价”和“对过程的个人评价”,以确保学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一、传统语言学 (一)古希腊语言学 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