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

高校招生制度是各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方面。

1.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概况

中国大陆目前实行统一考试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参考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公民。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的考试方案:“3+x”、“3+x+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数、外为主加上选修科目考试或综合测评。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已有80所大学实行。

此外,中国大陆地区还有6所高校面向中专技校生源学生开展“单独招生”,由这6所高校自行出题共考4科,学习5年可获学士学位。本人所任教的高校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台湾地区的考试近年进行了较大改革:取消联考,由专业化的考试机构负责进行学术能力测验,同时也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也是考试成绩。中国香港地区学的是英国的制度:实行联合招生制度,高中生同样要参加独立于高校之外的标准考试。由此可见,整个中国还是实行以统一考试为主的高招制度。

2.国外高校招生制度探析

2.1“高考制”的高校招生制度组织统一考试

(1)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是由专业化的考试

机构负责。这种机构主要是美国国内教育测验服务处,它主持的全国性考试有学能测验和各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测验。通常分为两种标准化测试:sat(act)和toefl(ielts)考试。美国多数大学也对入学申请者的gpa①有最低规定。同时,美国大学也大量存在“自主招生”。近100所院校实行竞争性的招生,除了学能测验外还要求学业成绩测验。中学教师及学生的其他顾问对学生进行的书面评语通常也是此类院校招生档案中的重要内容。

(2)法国大学招生制度。法国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法国的一年一次的全国高中会考主要有3类②。考试形式仍以书面形式为主,同时有广纳式和筛选式的招生制度。法国大学的招生制度比较灵活,面向全社会招生。

(3)日本大学招生制度。日本高考有两次,第一次考试,即“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由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

(4)西班牙、瑞士、巴西、葡萄牙、韩国等国高考制度。

西班牙——从2010年起西班牙教育部推行了新的高考制度:普通阶段和特殊阶段测评。普通阶段主要评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

特殊阶段的考试采取自愿原则评估学生专业学科上的知识水平。葡萄牙也类似。

瑞士——以资格考试为基础、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分流机制以及公立大学与高校的自治机制是瑞士的高招特点。

巴西——实行每年一次的由各大学自行组织的高考,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

韩国——韩国也有统一考试,但对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将各科目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综合等级。

此类高招制度可细分为两类——以统考为主、以自主招生为辅型:以中国、日本为典型;以自主招生为主以统考为辅型:以美国、瑞士为典型。

2.2“证书制”高校招生制度——采取中等教育终了资格认定的高招方式

(1)英国大学招生制度——英国的中学生在接受5年的中学教育后要参加gcse考试,即“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而且中学实行累积分制。高招中也实行严格的客观、公正的“推荐信”制。(2)德国大学招生制度可追溯到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基础教育体制就与中国不同,学生会在小学4年级后根据各自的成绩和学习表现被分入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以及九年制中学。某种程度上说,基础教育就是德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分水岭。

(3)澳大利亚是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4)奥地利、比利时可称之为世界上高校录取制度最为自由的国家。奥地利学生在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后可以直接升入奥地利或欧盟任何一所大学继续学习。比利时所有正规大学也都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政策。

(5)加拿大、墨西哥、印度等国也没有统一高考。

3.从语言学角度探析各国高校招生考试的效度问题

语言学上讲求运用效度(va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2个指标对语言教学进行评估。但我认为,无论对于“高考制”还是“证书制”都涉及到一个问题:笔试是否能科学、可靠地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一次考试的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标准就

是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明测试与测试目标的关联程度,即考试是否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这种效度总是针对某一目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所以,组织和设计考试应该是一项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而像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有创立多年的非盈利组织的考试研究机构作为“高考”的开发商。而且这种机构通常会管理境内外多国的各类考试,这种专业的考试组织机构能更好的保证考试的信度、效度、安全性和创新性。这种专业化、细分化的考试机构会开发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叫做以实据为中心的设计,可以给出详细的测试规划标准。比如美国的托业

考题,每道题大概有20名审查员会去考察,很多题都要经过大量修改才能成为真正的考题。这种专业化考试机构可以从人力、物力上尽可能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4.“高考制”的高校招生制度优劣势分析

我认为此制度的诞生是为了解决考生众多和有限大学名额之间

的矛盾而由国家介入所产生的。而由于高额的考试成本,不可能各大学自行组织一次考试,所以出现全国统考。统一考试可以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量化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招中的主观人为影响。同时,像中日等国这种有激烈高考制度的国家,考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就有重大的人生收获:磨练意志,训练耐力。而这种品质的塑造恐怕仅靠高等教育是很难实现的。

我国的统一考试与美国等国的做法还不一样:在美国,考生每年有多次参与“高考”的机会,考后还会有详细的试卷分析以及意见,帮助考生不断完善自己。

但此体制下质疑的核心是如何看待高考分数,它能否完全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严酷的高考制度,基础教育也承受巨大压力,出现了统一课程标准。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作为补充形式的自主招生制度也可能会引发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而产生的马太效应③。

5.“证书制”高校招生制度优劣势分析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学业分轨,于是就形成了学业指导教育,其理念也从“一考定终身”转向“具有职业导性”。但这种中等教育做主导的“证书制”高校招生制度也会造成中学教师直接支配学生前途的权利过大。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直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招方法的基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师生比例不协调、整个社会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国情,像西方大学实行的某些方案如:入学推荐信,中学毕业会考制等未必能在我国公平有效落实。

6.结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中国高招制度目前要改进的是可借鉴瑞士做法从基础教育抓起,采取教育中期分流,根据中国国情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借鉴美国做法增加统考次数、提高考试的效度、尝试和规范学校面试;给予重点高校办学自主权——即日合理的多元化的招考模式。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最后,我想说实现和维护教育的相对公平,就是我们各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愿景和使命。

注释:

①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成绩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

②这3类考试为:普通业士考试、技术业士考试和职业业士考试。

③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参考文献:

[1]陈敏.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研究,上海商学院,2006.

[2]张利菊张欣.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理工高教研究,2003.

[3]张继明.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审视高校自主招生[j].湖北招生考试, 2005.

[4]姜钢.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

[5]田飞龙.瑞士高等教育平等机制制度考察及其启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

[本文系“高校招生制度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cw2011003]

王樱南,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文字稿)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文字稿)尊敬的王会长、梁局长、各位校长同仁、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来到长春市11高中来参加这次论坛。首先我想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祝贺论坛的召开。下面我讲几个观点,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后面的专家报告,包括北师大的乔教授,也包括来自浙江的陈校长,为他们的报告做一个铺垫。我是从三个观点,一个是这次高考方式的改革,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他首先得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改,改进目标是什么?第二既然要改的话,沿着哪个方向去改?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第三个呢,我们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这样一个高考改革的新调整,由于时间问题,不展主要三个观点。 首先,我们改革高考方式,是因为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境,从高等教育来讲,规模急剧扩张,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在读的人数3700万,高等学校数字超过2800万多,专任教师超过157万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的分层、分类的趋势很明显,人才培养的标准,选拔的标准以及选拔的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普及程度不断的提高,义务教育免费实施,去年的普及率依旧保持非常高的水准,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都在加快的普及,我们现在在读的人数超过2.6亿人,各级各类的学校超过51万所,专业教师的数字已经超过1500万人,在这样一个普及化背景之下,我们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都达到了高度重视的这样一个地步。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打破现在高考的标准比较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这样一个现象,能够为我们大学的科学

选拔合适的人才,能够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二个要改革的原因,我觉得高考的公平性遭遇到了挑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比如说有些政策制定,像高考加分,在政策设置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是为了打破唯分数论,为一些孩子具有体育特长、科技竞赛获奖、优秀学生干部或是三好生给于适当的加分,但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局部失控,所以要进行改革。另外一方面呢,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使高考的公平性又面临新的挑战,制度设计时,这些问题还不凸显,或者说还没出现,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问题出现了,比如具体高考问题,前些年为什么不凸显呢?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还比较小,还都在上小学,上初中,到了这几年,他们孩子到了要参加高考的阶段,这个问题就凸显了。所以呢,像这些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它不仅严重的损伤了教育的公平,而且冲击了社会的公信力。我们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来不断促进入学基础的公平。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想这一轮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促进入学基数增值,那就提出了我们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第二呢,要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第三我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基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那么在这次高考方式改革的设计中呢,出现了很明显的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我们老谈以学生为本,其实基本就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第二个我们希望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所以这次改革的基本策略是遵循规律、

浙江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五乡中学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一、为什么改革选在浙江先行试点?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我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我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1.我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08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0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1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我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我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2年开始,我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我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3年开始我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4.我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我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我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我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我省从2013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二、改革贯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我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我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三、改革主要想解决哪些问题?

招生部管理制度

培训部(招生部)管理制度 一、岗位职责: 1. 全面负责本校的招生接待及学员服务工作。 2. 负责学员档案的建设及维护工作。 3. 准确熟练地收点学员现金,打印听课证。 4. 每日上班前认真检查电脑、打印机、计算器、验钞机等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并作好清洁保养工作。 5. 为学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热情、周到、细致地帮助学员解决各种需求。 6. 每天收入的现款必须与学费日报表核对相符并于当日17:00点后及时到财务部门报帐。 7. 在报名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须通报招生主管协商解决,招生主管不能解决的,由招生主管申请学校校长处理。 8. 招生接待人员应妥善保管当日所收学费,提高警惕性,外出时及时将自己的抽屉琐上,保证资金的安全。 9. 积极配合本部门主管参与周末及中午值班。 10. 无听课证的情况下,不允许受理报名。 11. 全面负责报名接待区域内的清洁并积极配合总部参与卫生值日。 二、行为管理规范: (一)仪容仪表规范 仪容仪表是员工个人形象展示的首要途径,也是传递企业形象的重要渠道。仪容仪表是以人为载体的视觉形象展示,规范而又极富内涵的个人形象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更是的突出反映了企业的文化内涵。 1.面带笑容,保持开朗心态,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 2.保持身体清洁卫生,这不仅是健康的需要,更是文明的表现,有利于与人交往。3.头发梳理整齐、面部保持清洁。 4.手部干净,指甲修剪整齐,不宜涂抹鲜艳指甲油。 5.不宜化浓妆。 6.工作期间,着装以西装、工作服为主。 7.工牌佩戴规范,端正佩戴于左胸前。

8.保持服装整洁。 9.不宜佩戴有声响的饰物。 (二)言行规范 1.在报名接待、学员电询的过程中,要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每一位学员,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严格禁止与学员发生冲突。 2.与他人交谈时,不宜出现插入、打断、讽刺、模仿等不礼貌行为。 3.在交谈过程中,不宜出现过激的言语或过分的玩笑。 4.在交谈过程中,应合理使用行为语言以配合表达,如:微笑,点头等。 5.交谈时不可用手指点他人。 6. 在工作区内招生接待人员应注意仪表,不得斜靠背椅,不得趴卧办公桌,不得托腮,不得与其他工作人员勾肩搭背。 (三)电话管理规范 1.在接待电询过程中要使用本校规范用语“喂,您好!…”、“请稍等,马上帮您转接”等。2.电话作为办公工具,尽量避免谈论私事。因私通话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以保持线路畅通。 3.通话过程中,不宜与第三者岔话。 4. 在电询过程中要语气温和热情,温和热情的语气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5.发音清晰、流利,使用标准普通话。 6. 语言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将要讲的事情表述出来,尽量缩短电询的时间。 7. 如果来电需要留言,一定要认真做好记录,记录完毕后向对方重复一遍,以确保准确无误。 8. 工作时间内要保持手机处于正常状态,晚上8:00前保持通讯畅通,以方便联络。 9. 会议期间,应将手机调至振动或关停。会议期间一般不宜接听手机,对于重要的来电,应到会场外接听。 (四)日常工作规范 1. 上班期间不宜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务,不宜闲谈他人隐私。 2. 工作期间不得阅读与工作无关的任何书籍、报刊、杂志等。

浙江高招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全文)

新浪教育[微博]讯据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消息,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高考[微博]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 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我省是全国两个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制定《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4年9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 发,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工作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二、基本内容 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 “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 我国高考制度再次面临重大调整,包括明年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扩大到25个省份,大面积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高校自主招生调到高考之后等等,消息一出就引发广泛热议。高考制度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就是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要确保广大考生拥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如果改革措施偏离、损害甚至违背了公平性,那么这种探索就要进行修正。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导致应试教育盛行的种种弊病,有目共睹。也正因为此,多年来各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力求高考制度更符合人才成长、人才选拔的规律,真正达到“择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目标。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和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一是科学选拔人才;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是维护社会公平。 高考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 第一、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 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要多措并举,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

最新XX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规章制度汇编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3625516.html,/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根据国家招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规章制度。 一、认真学习招生就业工作文件,掌握招生就业政策,熟悉招生就业业务,严格按招生就业政策办事,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公平选拔的原则,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二、服从组织领导,听从统一指挥,加强团结,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履行工作职责,不得遇事推诿,贻误工作。 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按程序、要求进行招生工作,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得擅自改变招生录取计划,不得点名录取不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入学。 四、要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地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中各个环节,做到工作认真,细致准确,一丝不苟。 五、严守招生工作机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未正式公布或公开的招生录取信息,任何人不得提前向考生、家长和向社会泄露、公布。 六、严格遵守请示报告制度。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未经请示领导,不得自作主张随意答复处理。 七、遵守工作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要请假。 八、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处处关心考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解答群众询问质疑,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九、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的志愿、考分、档案等,不得失职和舞弊。 十、按规定移交、传递新生档案,保管好新生档案。 十一、负责毕业生的生源统计、资格审查和上报工作。 十二、负责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求职信息的统计、汇总、分类和向用人单位推荐我 校毕业生。 十三、负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征求、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十四、制定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办理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手续。 十五、办理毕业生派遣和改派调整手续。 十六、负责毕业生档案的转寄和暂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 十七、建设好校内就业市场,组织和管理好各类招聘活动。 十八、接待到校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服务。 十九、负责就业信息网的开发、维护和管理,发挥网上就业市场的作用。 二十、组织进行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 二十一、组织实施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帮助毕业生解决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美国大学制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3625516.html,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美国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美国高等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名目繁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因此美国的学位五花八门,达2千种左右,但按学位性质,不外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予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在美国,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学位水平是很不一致的。 准学士学位 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4年制高等院校修完前两年课程,或只在2年制的初级、技术或社区学院修完全部文理科课程的学生可得准文学士或准理学士学位,修完相应的职业、技术课程则可得准应用文学士或准应用理学士学位。2年制学院的若干课程有时用1年或不到1年时间便可修完,所得的是资格证书而不是学位。准学土学位有助于谋职就业,但其课程偏重职业性,学术水准不高,因此美国高等教育传统的“第一学位”通常指的还是学士学位。不过近年来2年制学院蓬勃发展,准学士学位也逐渐登堂人室,成为本科教育的基本学位。 学士学位 中学毕业取得文凭后,成功地在学院或大学完成4年学业,便可得学士学位。文理科学士学位课程通常为4年,每学年两个学期,但目前亦有不少院校实行3学年制或3学期(秋季、春季和夏季)制。 美国习惯上对学习语言、文学及其他人文学、历史和艺术的学生授予文学士学位,对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生授予理学士学位。此外,专业学院还设置各种专业学位。因为文学士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学位,所以某些院校除了授予学习自然科学及工程和应用科学的学生理学士学位外,其余一概授予文学士学位。这种现象目前已有所改变。 学士学位课程头两年通常为广泛的基础学科,包括一些必修科目,如英语写作、外语、文学、社会科学和理科的某些学科。后两年主要攻读专业课程,学生要选择一门主修科目和2门副修科目。教学实行学分制。在实行一学年两学期制的院校,每学期15周内,每周有1小时讲授或2-3小时的实习作业就算一学分,4年内修满120学分方可授予学士学位。学生一般每学期同时选修4-5门课程。 一些院校允许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时就进入专业学院学习,这在法学院、医学院和工程学院尤为普遍。这些学生也许要花5年以上的时间来取得他们的学士学位,不过他们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一部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硕士学位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硕士学位在美国600个以上授予此种学位的院校、甚至在这些院校不同的系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有的院校,学生在校学毕5年便可获此学位;而在另一些院校学生须通过资格考试,提交学位论文,还须选修一门外语。有时它是修完2年制专业课程的学位,如工商管理专业;或3年制的研究课程,如美术专业。它还可以是第二级专业学位,如在药理学和建筑学专业。 一些院校把硕土学位视为一种研究学位,而另一些院校则视之为通向博士学位的中间阶梯,具有考查性质,学生们往往绕过硕士学位这一级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一些院校、特别是一些名牌院校硕士学位被用来抚慰那些不够攻读博士学位条件的学生。硕土学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文理科硕土和专业硕士。文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过程与走向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过程与走向 朱国仁 (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北京100089)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经历了恢复、改革和重建三个阶段。重建就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近几年来,我国在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放宽招生条件、增加招生考试次数、改革考试内容、改进录取形式、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加快改革。今后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突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科学、多样与灵活、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核等特点。 关键词:高等学校; 招生制度; 改革; 过程; 走向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建国以后,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建国之初沿用建国前的高等学校单独招生的形式,各高等学校自行决定招生计划、招生条件和招生办法;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建立,除个别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招生名额要报请审核批准,招生日期、考试科目全国统一规定;1958年,全国曾一度实行学校单独招生或联合招生,到第二年,又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招生制度,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5年;1972年恢复招生后,实行的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不受已有学历限制,取消了文化考试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考试资格,这种制度到1977年才被改变。 一、1977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1977年至今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变化的过程,与以前不同的是,改革是渐进性、连续性的,是稳步推进的。这是与我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相一致的。 1、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恢复(1977—1985)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文革”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较早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但是,“文革”后几年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受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主要是恢复“文革”前的制度,尽管也有一定的改进。 1977年,在“文革”刚刚结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之际,专业人才不足是当时的最大问题。恢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是当时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当时刚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此事十分重视,并亲自过问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恢复工作,在政治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1977年就大胆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1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

中美两国高考制度之比较

从高考制度的异同看中美两国教育观 朱梅芳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教育观作为东西文化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含义丰富,差异巨大。本文以高考制度的不同特点为例,从科目设置,实施方式,录取标准三方面进行不同的教育观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因不同教育观而产生的巨大差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教育观作出判断和取舍,科学地借鉴美高考国制度中的优点,并针对当前中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考制度教育观比较 美国的高考制度以以多元化而著称———形式多元的考试方式、丰富多彩的考试内容、灵活多样的评分方式、多元化设置的考试科目等,使得中学的课程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的选择多样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由此可见,美国多元化高考制度的精髓将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成为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很好的参考。 中澳两国高考制度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科目的设置、考试实施方式、录取标准三个方面。本文就从中美高考制度的不同比较研究两国教育观,科学地借鉴美国高考制度的优点,以推进和完善我国的高考制度。 (一)科目设置 1999年我国教育部推出“3+x”高考改革方案以来,至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同时实行着几种不同模式的“3+x”方案:“3”指语数外三科:“x”指理化生、政史地,具体“x”考试科目由各省属教育部门规定,考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决定在何省参加考试。 在美国,高考即全美统一的学业能力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委托教育测试服务(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包括SATT和ISATII。SATI主要测验考生的写作、阅读和数学能力3科,每科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它是通用考试一推理测验(Reasoning Test);SATII是单科考试一专项测验(Subject Tests),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包括汉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及申请大学的要求,至少选考1科。SAT每年举行7次(海外5次),参加考试的次数不限,其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查考学生的不光逻辑、分析、推理能力,更考察他们的创造、表达、求异思维等多方向的能力,对学生将来学习潜能进行考查通常学生自高二开始即可参加SAT,取最高一次成绩寄给申请院校。美国学生可凭SAT 成绩申请美国顶尖大学,同时也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过比较可见,中美两国在科目设置的改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是在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上,中国的高考属选拔性质,其考试的目的主要侧重于筛选符合入大学学习的考生,而全美统一的SAT和ACT则属于升学适应性测验的性质,其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二是在命题范围上,中国高考的内容只覆盖了高中阶段的主要文化课,而全美统一的SAT 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三是在考试的要求上,中国考生只有选择考文利一或理科的权利,而全美统一的SAT和ACT规定了必考及选考科目。 (二)实施方式 我国高考施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其始于1952年,每年举行一次(各别省改革后试点每年进行两次)。试题由国家教育部高考命题组负责编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自1987年上海实行高考自主命题试点以来,到2006年自主命题的省、市已达16个,占全国考生的65%,基本形成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格局。分省命题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导读"高考"的确是个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从邓小平拍案恢复高考的1977年开始,大学之门成为很多青年命运的分水岭。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逐步出台,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拉开帷幕。[评论]一、中国高考:承担太多关注、期待和背负 高考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就表面现象或一般作用而言,高考不过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一种手段。然而,高考与升学、就业紧密联系,对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具有强大的"指挥棒"作用,同时,高考已经涉及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整个中国教育的兴衰成败,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教育牵扯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它不仅仅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国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高考不仅是一个技术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国家事业,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惠民工程、民生事业。 从外延看,高考改革涉及到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就业,

从国家民族到个人家庭利益,从内涵看,高考改革涉及指导思想、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考试次数、录取手段、选拔标准等方面。 因此,我国的高考的社会本质不是单纯的大学招生考试,也从来都不单纯是教育内部的事情,而首先是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这也是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教育领域的高考都成为社会转型的"突破口"的重要原因。毫不讳言,我国的高考承载了太多关注、期待和背负。全国高考 二、公平还是效率:尚未停止的争论 既公平客观又不导致片面应试,这是一个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高考中的公平是指基于考试成绩的公平,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效率是指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与在许多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所不同,在考试选才方面,通常的情况是,选拔性考试最初虽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长期实行之后,往往会演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在有关高考改革的争论中,"效率派"认为中国已到了一个不必刻意追求公平,而应注重效率的时候,高考制度应彻底改革。综合考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来选拔大学新生,应该说最能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就最符合效率原则。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却容易损害公平原则。

《山东省2012和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解读

《山东省2012和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解读 一、每年两次“高考” 自2012年起,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实行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面向不同学生类型的分类考试办法。实行春季和夏季两次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加春节高考和夏季高考。 春季高考,维持目前的对口高职考试模式基本不变,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同时面向普通高中学生,主要为高职院校选拔合格生源。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份。 夏季高考,即目前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入学考试,重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时间仍为6月7、8、9日,由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对于参加两次高考且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允许参加两类考试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规模将逐步扩大。 二、体育测试进高考 2012年高考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体育测试内容,体育成绩满分20分。全省统一测试时间为4月下旬,我市由市教育局组织统一测试。 体育测试项目设置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2012年高考3个项目由考生任选2项,以后每年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在12月底依据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取第二年体育测试项目,提前向社会公布。 体育测试的项目分值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满分12分,立定跳远满分8分,掷实心球满分8分。 身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伤、病等考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可享受照顾,予以免试,成绩原则上按当年全省应届毕业生考生体育平均成绩计算。不申请照顾的残疾考生,可进行测试,对参加测试的残疾考生进行加分奖励。 社会考生不计平时成绩,根据测试成绩按比例折合计算。对于男50岁以上、女45岁以上的考生,可申请照顾,予以免试。 2014年高考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平时成绩纳入高考,占一定比例分值。 三、2014高考模式大变 2011年入学的高一学生不再划分文理科,相应的高考政策也将有较大调整。自2014年起,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均有明显变化。 2014年,夏季高考将采用“3+X+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人文基础或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包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八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十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 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

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究其本质,其实并不是出在高考本生。高考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综合我国各方面国情而诞生的,因此把所有矛头都指向高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说高考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它也不可能屹立在教育史 上那么多年而岿然不动。 高考改革的方向: (1)保留高考,增加平时考试。高考制度不合理之一在于它“一考定终身”制度,无形的给广大考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那么各省市可以在高三一年里增加几次全省范围内的考试,这些考试的成绩都记录在案,最后与高考成绩加权平均,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 (2)强化自主招生。其实自主招生这一形式本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的,只是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着“不公开”的弊端,致使这种方式有失公平性。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个数,同时专门设立一个监管自主招生的部门(可以隶属教育部),并且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错开,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多个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 (3)改变高考科目的设置。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考采用的是“3+X”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必考,然后是理综(理化生)或文综(史地政)任选一组。虽然考生有自主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但是这种“自主”有着极大的限制。以后的高考可以这样,语数外三门任然必考,然后从理化生和史地政六门课中任选三门(文理可以混选),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些考生学习理科但是历史很好,却无从发挥的窘境。 当然,以上这些改革虽然思想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高考作为一个长存于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注定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考制度一定会变得更加完美。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改革教育部:方案即将出台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首先,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支持文理不分科。 其次,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跟上变化。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为考查综合素质。“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2011年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点。今年1月,教育部明确2013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上述目标模式的真正实现,有赖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附件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为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工作,保障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高校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 一、报名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报名办法。 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原则上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考,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相关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对于因特殊情况既不符合流入地也不符合流出地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流入地协调流出地稳妥解决,原则上回流出地报考。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可在签发地省级招委会指定的地点申请报名。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管理中心、考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要指导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报名结束后,省级招办应对所有报名数据进行重复报名和违规情况筛查。 4.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时,须签订

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招生制度(本文特指本专科层次)也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从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和招生特点等方面对其招生制度做一简单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入学考试录取标准 他们提供的考试已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承认,并成为标准化的大学入学考试。 1.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即学术评估测验,它是由教育测验服务公司(ETS,Education Test Ser-vice)提供的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源自于1926年的学术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每年分别于1、5、6、7、10、11和12月份举行,共7次。考试旨在评价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与一般的中学教育内容无太大的关联。学术倾向测验于1994年更名为“学术评估测验”。每年吸引了200多万美国高中生参加考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其成绩多数为大学所承认。改革后的学术评估测验分为如下三项:PSAT(Preliminary SAT)、SAT-Ⅰ和SAT-Ⅱ。 PSAT即SAT的预备测验。每年12月进行一次。考试科目为英文与数学,命题形式与SAT相似,单科满分为80分。采用英文分数乘以2,再加上数学得分的方式,双科合计分数超过200分,则可成为国家优胜奖学金的候选人。学生参加PSAT的次数不限,但仅以11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的成绩为优胜奖学金的审核依据。美国大学新生的选拔虽然并不重视PSAT的成绩,但对奖学金的候选人和获奖者资格十分看重,往往对获奖学金入校者给予四年的学杂费、食宿费等一系列费用全免的优惠。因此,PSAT测验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的参加。 SAT-Ⅰ为综合部分,包括英文和数学,称为Reasoning Test(理解测验),以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为主。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600分,英文和数学各800分。英文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而数学包括算数、代数和几何,测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简单计算能力。 SAT-Ⅱ为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因此又称为Susubject Tests(学科测验),主要测试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考试时间也是两个小时,考试科目包括英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五大主科,这五大主科又被细分为十几种不同的科目考试。其中必考的有三门:数学、英文(主要是写作),另一门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根据大学入学后将要选择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就入学来说,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要求学生提交SAT-Ⅰ的成绩,而一些一流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拥有SAT-Ⅱ的成绩。考试每年举行7次,一般在星期六举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在某个时期参加考试。考试的次数没有限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