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

文言文课内部分练习题(第二专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自度.不得脱物换星移几度.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无不死有志者事竟.成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为巡船所物色

..口舌动也

..B.意北亦尚可以

C.以父母之遗体

..死

..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诣:到……去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列举罪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复顾利害

..机会,庶几在此

..B.中兴

C.穷饿无聊

..

..,追购又急D.为巡船所物色

6.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掩饰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看 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

7.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以旌.其所为 B.去今之墓.而葬焉

C.其疾病

..而.死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8.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寻船所物色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不能容于远近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斯固百世之遇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与……相比 B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雪:湔雪C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悲:悲哀 D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介词,凭借

B 缇骑按剑而.前而:连词,表承接

C 卒与.尸合与:介词,和

D 予之.生也幸之:助词,的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不能容于远近

..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⑥诡踪迹,草.行露宿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⑨道中手.

字自抄录 A 、①③⑦/⑤/②④⑨/⑥⑧ B 、 ①④⑧/⑤/②⑥⑨/③/⑦

C 、①③⑦/②⑤/④⑥⑨/⑧

D 、 ①④⑧/②⑤/③⑥⑨/⑦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B 以父母之遗体..

行殆 C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 D 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为之声义 13.与“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中“意”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目似瞑,意暇甚

D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4.与“予之生也幸”中“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 .则吾斯役之不幸

15.对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分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幸生也何为 ②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③,副词,与现代汉语的“也”同义;②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B .①③,副词,与现代汉语的“也”同义;②④,句末表判断,副词。

C .①③,句中表停顿,助词;②④,句末表判断,副词。

D .①③,句中表停顿,助词;②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中丞之名而詈.

之 詈:斥骂 B .买五人之头而函.

之 函:用棺材收殓 C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 D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1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亦以.

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②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买五人之头而函.

之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 .亦以明死生之大.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 .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 .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

D .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20.下列句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B .敛赀财以送其行

C .颜色不少变

D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②渔工水师虽知而.

不能言 B.????? ①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②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 C.????? ①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②其制稍异于.

前 D.????? ①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 .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 C .大阉亦逡巡..畏义 D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

之 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亦以明.死生之大 ⑥不能容于远近..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④/⑤

D .①③/②/④/⑤/⑥

2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丙寅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B .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表目的,来

C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

逐 相:互相 D .呼中丞之名而詈.

之 詈:骂 2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阉亦逡巡..

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犹疑不决的样子 B .佯狂..

不知所之者 佯狂:假装疯狂 C .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 编伍:古时编制户口,十家为一“伍” D .又有剪发杜门..

杜门: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 2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段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 .“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做斗争,正是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

C.“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文段的主题,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对比的因素:“死”与“生”,当然是对比;有“大”就有“小”,有“重”就有“轻”,有“匹夫”就有“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以至“高爵显位”,这里都有强烈的对比。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2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B.肇.锡余以嘉名肇:始

C.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D.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只有

28.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②肇锡余以.嘉名③恐美人之.迟暮④帝高阳之.苗裔兮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9.下列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的后代,所以他必须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朕”“皇考”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表明屈原出身于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3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名.余曰正则兮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D.字.余曰灵均

3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B.不抚壮而弃秽兮

C.来吾道夫先路D.夕揽洲之宿莽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披纫:联缀,贯串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汩:楚方言,水流迅疾的样子。这里形容时光如流水,过得飞快。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淹:淹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思,想

3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文言文课内部分练习题(第二专题)参考答案

1、解析:选D。D项,微:无、没有;A项,度:估计/量词,表次数;B项,以:率领/凭借……身份;C项,竟:假使/终于,终究。

2、解析:选D。无辜:无罪,白白地。古今义相同。A项,物色:(古)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B项,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C项,遗体:(古)赐予的生命,留给(自己)的身体;(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死后的残留物质。

3、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4、解析:选A。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5、解析:选B。古今义皆为“国家由衰落而复兴”之意。

6.C

7.D

8.B 9、C 10、C 11、B 12、A

13、解析:选A。A项中的“意”与例句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想着,想到”。B项的“意”解释为“用意”。C项的“意”解释为“神情”。D项的“意”解释为“想法”。

14、解析:选B。B项的“幸”与例句意思相同,都解释为“侥幸”。A项的“幸”解释为“宠幸”。C项的“幸”解释为“幸亏”。D项的“幸”解释为“幸运”。

15、解析:选C。①③中的“也”是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②④中的“也”是副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

16、解析:选C。哀:惋惜。

17、解析:选D。“以”①相当于连词“而”;②连词,表目的,来。“为”①读wéi,是;②读wèi,介词,替。

18、解析:选A。A项,“函”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作名词。

19、解析:选C。A项,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B项,没有马上镇压错;D 项,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

20、解析:选A。A项,止—只,有—又;B项,赀—资;C项,少—稍;D项,曷—何。

21、解析:选A。A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却,但是。B项,“之”①往,到;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于”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项,“且”①表并列;②表递进。

22、解析:选C。C项,“逡巡”古今义都是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A项,“行为”古义:品行行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项,“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十分,极。D项,“首领”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23、解析:选D。①③名词用作动词,筑墓;用棺材收殓。②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⑤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的人。

24、答案:C 25、C 26、A

27、解析:选D。惟:思。

28、解析:选D。①连词,来;②介词,把;③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的。

29、解析:选D。A项,“所以他必须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不当;B项,“苗裔”意思是“后裔”;C项,“朕”意思是“我”,“皇考”意思是“父亲”。

30、解析:选C。C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1、解析:选C。“道”通“导”。

32、解析:选C。C项,淹:久留。

33、解析:选B。应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精品】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精品】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4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2分) 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参考译文】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 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也失:耽误 B.其将来辞.辞:陈说 C.吾子之讨.讨: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 8.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D项“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加重”,故选D。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9.C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给文言句子断句,可以先找出文言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和语气词,之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断句。一般来说,名词或代词前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断开,名词或代词之后又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断开。本句大意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第8页(共22 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 ..之于国也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 ..,移其粟.于河内 ...,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 ..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 ..之义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 .. 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 ..而斗诸侯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 ..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 ) ( ( ? ? ? ⑥ 一、(2017·山东日照)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 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 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 “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 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 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答案】 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 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 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 事?前面。 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 吗??表反问。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 分)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 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激将 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问题中要求理解东方朔救乳母 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 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 以及意图?救乳 母?即可分析得出。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 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 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 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 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 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二、(2017·河北)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 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 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特 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 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 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 ?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 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 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必修一的学习,我们进入了必修二。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必修二有多少篇文言文需要背诵,以下是WTT 整理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背诵篇目希望可以给对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离骚 先秦: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 ..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 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 ..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 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二、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一、(2017·山东日照)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问题中要求理解东方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二、(2017·河北)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九年级上文言文题高效训练答案

1 陈涉世家(司马迁) (一)、(1)逃亡(2) (2)响应应当(3)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4)同"谪"(5) 考虑、思索(6)旦日——明天(第二天) (7)唱,通“倡”,首发(8)用鞭打(9)一起(10)十分之六七(11)愿望(12)去、往(13)你 (14)用笼子罩 (15)威服 (16)难道 (17) 等到(18)惩罚(19)认为……怪异 (20)为王 (21)指武器 (22)用丹砂 (23)使……恼怒(24)、编次。(25)有人。(26)指代平民(27)估计、揣测(28)素:向来(29)部属(30)发动,发起 31.少:年轻;32.恨:叹恨(怨恨);33.辍:停止(34)同样(35)为……而死(37)召集 (二)、(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 折 (三)、(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3)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4)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6)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7)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 (8)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9)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10)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1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 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3)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1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15)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四)、1A(苟:如果) 2C(均为动词“到”“往”) 3D(均为“屡次、多次”) 4C(“等死” 应为“同样是死”) 5B(“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6、B 7、C 8、D 9、B 10、D 11、A 12、C 13、A 14.C 15.A 16. D 17.D 18.D 19、A 20、D 21.C 22.C 23、 D 24、A 、C 25.C26、B 27、C 28、 D 29、A 30、C 31、 A 32、 B 33、 C 34、B 35、 D 36.D 37.C 38、C 39、B 40、C 41、D 42、B 43. C 44、A 45、C 46.B 47. A(应该) (五)填空题 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 行卜、念鬼、狐鸣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简答题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3.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 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 5.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6、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 未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