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E.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F.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G.规则或原理学习

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H.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2)学习结果分类【5类】

A.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B.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C.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D.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E.态度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1)学习的实质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

久的变化。

A.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

别:

a.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

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

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

b.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

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

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c.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

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所以,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

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

验的过程。

B.学生的学习内容

a.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b.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c.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联结学习理论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规律: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准备律

B.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

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 消退

d. 惩罚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世纪第

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a.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控制结构

b.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3)认知学习理论

A.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a.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b.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

知论、发现论】

C.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D.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A.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

过程

B.教学观

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

结构

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2)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A.学习分类

a.接受受学习、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B.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a.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b.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

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

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理解范围

之内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C.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a.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b.技术:现行组织者技术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A.知识观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B.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C.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学习动机

1、识记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问题情境等基本观念

(1)学习动机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问题情境

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

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动机的结构

A.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

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

理状态。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

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角度上来看,

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

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

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

a.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失误、掌握知识,

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

以求知最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

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

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

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

学业成就看做事赢得地位和自尊的

根源。

c.附属内驱力

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

的接纳而表现出的把工作、学习搞

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

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

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

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B.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

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

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与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

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为目标。所以,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

诱因。

(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倒U形曲线】美国心理学家耶克

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

激起说破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

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

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

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

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

佳激起水平越低。

所以,要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控

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

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

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

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

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

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

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A.力求成功

B.避免失败

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经在

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

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

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1)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

A.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的互

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B.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

径培养学习动机

(2)层次需要理论【马斯洛】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和

创造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A.3维度a.内部归因、外部归因

b.稳定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

c.可控制归因、不可控制归因

B.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所以,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A.行为结果因素(强化)

a.直接强化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c.自我强化

即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B.先行因素

(5)学习动机的激发(4点)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D.正确指导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识记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垂

直迁移与水平迁移、顺向迁移与逆

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定

势等基本概念。

(1)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

活动的影响。

(2)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的影

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

A.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B.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

扰、阻碍。

(3)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

平而进行的划分。

A.垂直迁移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讲

演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

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

有较低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

影响。

B.水平迁移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

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

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

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A.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

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

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B.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识经验应

用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

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

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

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C.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

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

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5)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

分。

A.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

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

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B.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

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

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6)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

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理解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

观点。

(1)形式训练说

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

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

练而发展的结果。

缺乏科学依据。

(2)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

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

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

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

的作用。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

够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

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

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

前后两种学习中。

(4)关系转换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

系的理解。

3、结合实例分析相似性、原有认知

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

迁移。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A.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发生。

B.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a.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b.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C.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和阻碍。

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A.精选教材

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1)知识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

a.陈述性知识

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

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

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

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b.程序性知识

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

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

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

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

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

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于加工外

在的信息。

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

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2)知识直观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3)知识概括

A.感性概括

B.理性概括

(4)记忆

A.瞬时记忆【0.25~2秒】

B.短时记忆【5秒~2分钟,7±2个

组块】

C.长时记忆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

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

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

的原因

(1)知识学习的分类

A.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

度。

a.符号学习词汇学习

b.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

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c.命题学习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

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

a.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

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

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

关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

得意义的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

非类属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2)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A.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B.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

a.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

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

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b.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

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c.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

对象容易感知。

d.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

续、性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

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

晰地感知。

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正确运用变式

C.科学地进行比较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 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 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Ⅱ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细胞的无丝分裂 (3) 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的分化 (2) 细胞的全能性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要求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2017年全国1卷生物高考选修题三真题及答案

2011年——2017年高考全国1卷生物选修三真题及答案【2011年全国卷1】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的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_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所固定的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和__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0.【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 【解析】⑴在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⑵生物群落包括该环境内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食物网(或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⑶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⑷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012年全国卷1】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________和 ________。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成语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成语 1.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3.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4.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7.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9.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0.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1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1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4. 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5.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16.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7.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18.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1.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23.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4.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政治历史地理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2017年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语文 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13年全国一卷、乙卷) (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其中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15年全国二卷、甲卷) (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2017年江苏生物高考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生物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 条或2 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17年《素质技能测试》考试大纲课件

2017年《素质技能测试》考试大纲 法律道德 (一)考试性质 法律道德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法律知识、与中学生密切关联的法律和法规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社会公共道德及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考试目标 根据中专、中职及普通高中阶段有关法律道德的教材内容,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国家政权机关等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与中学生密切关联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及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能运用政治、法律、道德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现象,辨认法律道德考试命题内容的正确性。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内容: (1)中专、中职及普通高中阶段有关法律道德的教材内容。 (2)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法律知识:如宪法、选举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继承法、婚姻家庭法等法律的主要条目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3)与中学生密切关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教育法、未成人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社会管理、治安管理、公共秩序管理、校车安全管理等条例的主要条目。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道德、中学生思想品德等内容。 2. 考试要求 (1)识记:在与教材相似情景和材料情景中再认法律、法规和制度、道德和品德的基础知识。 (2)判断:辨别和判断与法律道德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3)理解:比较法律、法规、制度、道德和品德有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运用:根据法律、法规、制度、道德和品德有关知识正确辨认与判断社会现象。(四)题型与题量 法律道德共20题(单项选择题16题、判断题4题,每题1分。共20分)。 (五)样题 ◎单项选择题 1.同学小李有一本精美的邮册不慎遗失,被同学小张无意发现拾得后赠送给朋友小王。后小李发现遂向小王追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稳定的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 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 语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2017年考试大纲

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技术和标准,辨识、分析和评价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事故风险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机械安全技术。运用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解决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 2.电气安全技术。运用电气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解决防触电、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气防火防爆等电气安全技术问题。 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辩识和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问题。 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掌握火灾、爆炸机理,运用防火防爆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火灾、爆炸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6.交通运输安全技术。运用交通运输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运、航空等主要事故隐患,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7.采矿安全技术。运用矿山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事故发生,重点预防瓦斯灾害、地压灾害、水害、火灾、尾矿库溃坝和排土场泥石流等主要事故;运用油气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储运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事故发生,重点预防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等主要事故。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 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