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2006年及“十一五”期间服装业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竞争日趋激烈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多于不利。从国际环境看,加入WTO,中国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服装市场格局将迅速进入全面整合期,届时,国内服装企业群雄纷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和品牌纷纷抢滩登陆,竞争将日趋激烈。

国际贸易环境及变数——世界贸易格局将变

国际贸易环境总体良好,多哈谈判进入关键时期,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考验,区域贸易自由化构成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问题值得高度关注。2005/06年度全球GDP预计平均增长4.3%(2004年为5.1%),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量将平均增长7%(2004年为10.3%),外国直接投资(FDI)将在2004年6480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但GDP、贸易和FDI在全球增长情况差异很大。受中国和印度新建项目的驱动,亚洲国家吸引外资较2003年增长72%。美

国、英国和中国是2005年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方面,尽管多哈谈判面临众多困难,但香港会议重申了发展议题的重要意义,承诺对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致力于将最不发达国家(LDCs)有效纳入多边贸易体系,并采取了实质性具体措施。

关税依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在约束水平普遍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即便是总体关税已很低的发达国家,部分产品(如纺织品服装等)仍存在明显的“关税高峰”。欧、美、日、加四方MFN(最惠国待遇)应用税率平均为6.1%,其中美国4.9%、加拿大6.6%,但这些税率中暗含着农产品和纺织品服装的高关税(四方平均分别达16.5%和8.2%)。从关税高峰看,欧、美、日、加关税高峰涉及的税目分别占总量的6.4%、5.8%、6.8%和1.8%,总体来说,关税高峰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和食品、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述产品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严重影响其出口利益。

各种技术贸易壁垒(TBT和SPS)成为广受关注的非关税措施。贸易政策审议中发现,WTO成员指定的TBT和SPS规则总体上符合世贸规则,在发达国家,2004年日本92%的标准基于国际规则,而欧盟只有2/3的标准与国际规则相符;在发展中国家,塞内加尔2001年的工业产品标准只有54%符合国际规则,菲律宾(54%)、蒙古(35%)的比例更低。国内规则与国际标准

的一致性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降低生产和出口成本。

国际服装贸易格局已基本稳定,形成了三大消费市场、三大制造中心和三大贸易圈。三大消费市场是:以欧盟为中心的欧洲,以美、加为中心的北美,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三大制造中心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亚洲地区;土耳其、中东欧和北非地区;墨西哥、中南美等美洲地区。三大贸易圈是:欧盟及其周边国家组成的欧洲贸易圈;美、加、墨及中南美国家组成的美洲贸易圈;中、印、巴及东南亚国家与日本、欧盟、美加组成的亚洲-欧盟-北美贸易圈。

服装外部资源环境和内部要素变化——梯度转移不可避免

服装业内外两个市场均呈现出需求稳步增长、需求层次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已结束持续了较长时间的温和衰退状态,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增长时期。今后若干年内,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回暖,我国服装出口将会持续增长,但对国际服装市场也不能盲目乐观。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充分说明,纺织品服装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等都会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置的新的贸易壁垒。另外,消费个性化与绿色消费潮流的不断高涨,对国内服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同时,发展中国家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相似、产品结构雷同、主销市场一样,服装出口竞争更加激烈。

经济增长不仅拉动内需,同时也带动了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上升了45.95%,中西部省市投资增长迅猛。投资增加,产业规模扩大,企业数量增加意味着竞争加剧。

为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不可避免。

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服装生产的一些环节将会失去优势,将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后经贸环境的逐步优化,外商投资领域扩大,进入门槛降低,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设计能力带动行业创新

目前,我国服装结构水平不高,服装产业的结构质量也比较低,没有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区域间联

动发展的横向产业链,面料、辅料设计生产环节依然比较薄弱。

产业创新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在产品层次上的创新,即同类型产品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二是在经济活动层次上的创新,包括不断提升的设计、生产和营销能力;三是在部门内层次上的创新,如从最终环节的制造到更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也包括供应链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四是在部门间层次上的创新,即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确定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层次创新分类方法:一是流程创新,通过重组生产系统或是引入高级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二是产品创新,根据单位增加值转向更高端生产线;三是功能创新,即获得价值链上新的、更好的功能,如设计和营销,或放弃现有的低附加值功能而集中致力于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在不少文献讨论中,从基本加工到“贴牌生产”到自己设计制造,再到自有品牌制造的转换,常常被视为功能创新路径;四是部门间创新,把从一个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转向一个新的全球价值链,也称链创新。在服装产业创新中的重点是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原创技术、提高设计能力。

品牌发展和营运趋势——市场将成为品牌通路控制者

服装品牌经营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具体的经营模式上,通过对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品牌经营模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品牌经营,都必须将品牌的开发、

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将品牌经营真正做好。在品牌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追求产品与企业商标的统一;第二,要注意品牌的质量控制,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第三,要不断融入科技、文化含量,加大品牌产品创新力度;第四,要重视人力资本在品牌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第五,要选择品牌市场推广的有效途径,加强品牌的销售管理;第六,要充分发挥品牌资本优势,增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应。服装行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是品牌服装生产企业逐渐远离终端,其在行业的核心角色将被品牌渠道商所替代。未来服装商业的一种可能是,服装市场不但是目前的代理加盟商的集聚地,而且有机会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通路控制者。

产业供应链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许多公司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我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

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前,服装行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从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二是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集成供应链,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缩短物流时间,并使合作的双方取得“双赢”、合作的各方取得“多赢”;三是要真正实现信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营运模式——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中国乃至世界服装发展到今天,市场格局已经分化得非常明显,任何一个服装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占据优势,专业化是今后服装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尤其是对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在当代的服装产品设计中,单纯地在服装造型(款式、色彩、工艺等)角度进行创新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服装材料的再造和重组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又一次新的突破,材料的再造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材料本身、材料与材料之间,以及多种材料之间的组合,体现材料的多样性表达,强化服装在视觉上的创新,在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的设计中常常运用这种重组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审美效果;二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材料

的再塑造,显示其材料的高科技含量,赋予服装实用功能上的创新,更多地运用在各种成衣的设计中。

新型的企业规模不一定最大,但其生存能力将非常强;新型的品牌销售量不一定最大,但其附加值和利润将是高额的;新型的产业生产数量不一定最多,但与国际同行中的优秀者相比,其生产水平将是最高的、生产能力将是最强的。

服装需求、消费和市场——个性和时尚的消费时代

服装的最初功能性要求已经不适应消费的变化,当务之急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续挖掘、整合、梳理和弘扬。从消费需求变化来看,一是消费层次越来越明显,人群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消费层次分明,层次消费将使服装市场更加细分。二是品牌消费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导向,而且几乎已成为普遍化,品牌消费的提升在于创造和提供适应性品牌、持久性品牌。三是复数消费。多次消费、组合消费、阶段消费、临时性消费、冲动型消费现象越来越普遍。四是服务消费。按品牌好感亲近、服务方式、质量环境、购物习惯等方式消费服装,有些以个性化、层次性的方式消费服装。五是廉价消费、折扣、特卖被视为正常的实惠消费,是一较大的消费层面。六是个性化消费。个性化、特需型消费近年来日益普遍,一些特殊功能性的要求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具有美体塑身功能的矫正型内衣:具有抗菌防

臭、远红外保健等功能的内衣;具有防辐射、防尘、防紫外线面料的外套;具有极好的排汗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身体舒适度的运动类服装,以及其他具有轻质保暖、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等功能的服装。

企业战略发展和现代管理——寻求新发展空间

只有认清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即规模化经营或者是专业化发展。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投资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服装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面临着这一境况。

国内一些知名品牌企业已经逐渐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乘着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之风,正在试图往西部迁移企业的制造基地,这不仅能够利用西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同时能够使自身的资金和技术流向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品牌打入中西部地区,拓展新市场和新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纵观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往往不局限于服装,更多的是往其他领域横向发展,以服装为依托,积极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实际出发注重对长期计划和战略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讲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 来发展趋势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展中成员经过长期努力,终于通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从2005年1月起,世界纺织服装业开始进入后配额时代,而世界贸易新格局对我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认为,由于国际国内的双重作用,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在整体上处于“两难”境地。就上市公司而言,研究如何冲破目前的博弈陷阱,采用全新的经营方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理清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把握纺织服装类股票的整体走势,对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配额的取消对世界纺织服装业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据预测,未来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收入不断增长的东南亚市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高收入群体等,成为成长的市场;欧洲、北美和日本市场的成长速度将放缓,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萎缩的市场;随着配额的取消,许多小国将失去原来有保障的市场份额下跌的价格。自从1996年以来,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价格在持续下跌。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出现类似情况。在一个供过于求的自由化市场,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进而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贸易区域化增加。为应对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的配额取消机制,一些主要的采购国对特定国家给予了特殊减让优惠,这导致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区域化,将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减让优惠现象,该领域的贸易将会更加复杂化。 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争端可能会增加。反倾销措施可以大幅削减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因为它们缺乏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单反倾销调查就可以让国际买家在发出未来定单前就犹豫再三,担忧未来潜在的反倾销税,从而产生贸易冷却效应。 主要进口国对社会责任和生态方面的要求提高,并成为新的贸易壁垒,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美国北卡大学Peter Kilduff教授,根据对世界纺织产业经济的研究,将纺织产业的发展合并归纳为维生阶段、起飞快速增长阶段、多样化和整合阶段、大规模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以及创意整合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实证分析检验,上述论断得到包括中国产业经济学家在内的认同。 从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资源竞争、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对照上述两个理论来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期,即处于“量———值”转变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特点———成衣出口下降,同时成衣进口快速增长,产品品质提高,开始向原创设计及自有品牌发展。成本价格低的优势在这一阶段已经不能主导产业的继续发展。同时我国服装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从资源竞争走向产销竞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源优势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多年来一直依靠的比较优势,但在这个阶段品牌、营销手段等显得更加重要。 后配额时代的两难选择 我们认为,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处于事业发展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因素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国内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3-02-17 00:00 原文链接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 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2年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 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

服装企业的机遇挑战及发展趋势

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服装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服装行业是最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我国服装业又是世界头号产量及出口大国,在我国服装业优势比较明显,服装工业的外向型特征极为显著。加人WTO服装工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虽也存在严峻的挑战,但有利也有弊,当然是利大于弊。可使我国产品在所有缔约方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扩大出口;根据透明度原则,可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便于分析形势,制订政策;利用世贸组织多边争端解决程序,公正地解决争端,避免贸易中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保护自己利益;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及水平;有利于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服装行业的竞争力。人世后的弊端也应看到。“人世”并不意味著我国服装出口将迅速增长,一是发达国家市场是逐步开放的,短期内带来的出口贸易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二是我国对配额市场的出口只占到全部出口额的20%,80%的产品是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三是我国也是一个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的结果是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国内市场压力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剧国内服装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机制,服装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有序竞争机制及意识薄弱,人世后可能会引起企业在服装出口的激烈无序竞争,终致进口国或地区采取反倾销措施,阻碍我国服装出口。 (2)服装行业内一些中小企业将受到严重冲击而被淘汰。 (3)由于服装上游产品—服装材料档次不高,人世后其进口会有所增加将使服装一般贸易有所下降。 (4)服装出口会受到环保问题的制约。 (5)人世后,我国应向缔约国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讯、法律、咨询、商业批发、零售与服务业,并给予国外同行业同等地位的国民待遇。外国服务行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信息灵通,在撤销保 护的竞争中会给国内服务行业带来冲击及压力,甚至要让出一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 (6)由于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成了世贸组织讨论的新议题。我国应遵守执行,这将使我国有关行业支付相当可观数额的费用,以购买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 2 服装电子商务对服装企业的影响 传统的服装行业的销售,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都是购买者亲临现场,以手、眼等直接感观接触面料,并提出修改意见,这对于零售的买家来说可能业没注意到其缺点。但对于批发的买家来说,要亲临现场了解这么一大批的服装的款式、面料、车工等情况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纺织品服装流行资讯。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有50%以上的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并有部分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交流、展示产品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交易不仅方便快捷,又无空间限制,时产品展销方式的创新性尝试,也是社会资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态势及前景趋势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态势及前景趋势 一、服装业进入寡头割据时代,行业品牌格局呈现哑铃型 寡头,意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在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企业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旦行业寡头出现,竞争阵营就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2016年,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走低,企业业绩天花板效应的不断增强,迫使行业间的并购及重组的个案及速度都在加快。要么是特大型企业,要么是微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受利润,规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已基本面临被并购或者重组的命运,因此,服装行业的品牌格局呈现出哑铃型。 二、“小而美”的网红经济正走向成熟 “小而美”这一概念起源于马云在2009年APEC峰会上《未来世界,因小而美》的演讲,“小而美”论其本质,是某种意义上的生态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在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更大满足。小不是市场小,是细分市场,满足某个群体认同的需求;美是细节之处让用户感动,经营方式创新有新意追求极致,产品、营销、服务等多维度打造最佳客户体验;从大规模、标准化到聚焦消费者,个性化、人性化的回归,满足碎片化的需求,众多小而美将构成未来商业发展的根基。 互联网对单一而又特别需求的聚拢效应在空间和时间碎片化推动之下的网商创新,品牌新模式的变革正走向成熟。“网红”,这个词曾在许多人心目中几乎是个贬义词,如今却上升到经济现象的高度。按阿里CEO张勇的话说:实际上今天会出现新的一类的族群,而这类的族群在互联网的连接和交流当中,自然被挖掘出来了。因为年轻一代对于偶像,对于同好者,对于明星的追逐,产生了新的经济现象。 三、设计师品牌加剧衰亡 服装行业作为时尚产业,是极为现实残酷的,缺乏金援以及经营策略抵抗不了大环境,或是设计跟不上时代转变,都很容易让品牌说再见。 四、主业不济,迷茫中乱象从生 说到这一个趋势,源于服装主业不济的企业在未来转型道路上做出了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事情,比如做以拉人头缴纳加盟费的三个层级或更多层级的微商分销的类传销消费商模式,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抓住想走捷径的群体。再比如就是一些上市公司搞一搞跨境电商,整一个网站出来,实际运营和销售能力不见得有多牛,圈钱的行为同样也饱受市场质疑。 五、实体店继续上演关店潮 2016年,以加盟为重心的品牌将迎来更惨烈的关店潮,一旦加盟商认为已无利可图或盈利远远不达其预期,很有可能合同授权到期后就不再与该品牌合作了。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

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前景

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见明显,世界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我们进入了科技时代,而近年来,网络的兴起与大众化普及更加缩小了世界的空间限制,使处于各国家与地区的网民充分利用网络自在交流与沟通,信息时代悄然而至。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民人数正以使人吃惊的数量激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网络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也愈见深刻,越来越多的成功的网络营销推广的案例,使大量具有敏锐商机眼光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网络营销的诸多优点并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推广,网络营销也凭借其诸多优势逐渐成为最有效的营销推广方式。巨大的上网消费人群为中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只要把握住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正确利用网络之一利器,可以说,服装网络营销定可在鼠标催生的“手指经济”中大放异彩。 一、网络营销状况 (一)网络营销兴起背景 1、互联网为网络营销提供技术支持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是光的速度、全球无距离的范围、24小时无限制且兼容的容量,创造了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无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前所未有的奇迹。网络营销正是利用互联网这一集信息、通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发布商业信息、寻找商机,进而盈利的。 2、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演变为网络营销提供购买基础 互联网的流行与普及,使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消费者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出许多以往未有的新趋势:如个性消费成为主流、与营销者之间的互动大为增强、不单单购物更追求购物的乐趣,以及渴望更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等。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新的变化趋势的要求,而网络营销作为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产品,且与消费者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方便快捷,舒适、低价等优势的新兴的理想营销方式,满足了新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改变。 3、营销环境的变化是网络营销工具产生的现实基础 开展网络营销,不仅可以节约昂贵的店面租金,减少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消除经营规模的限制,而且可以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捕捉消费趋势,更好地开发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可以使企业经营成本和费用降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深度发展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 1、用先进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2、内陆省份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

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1、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

服装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01

服装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服装产业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临着订单外流、生产中心转移的风险,产业升级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消费能力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风险加大。 服装价值链从原料处理、产品设计、纺织品生产、成衣制造直到销售。据测算,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设计占40%,营销占50%,生产占10%。很明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服装价值链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即大型的服装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是服装价值链的领导厂商。他们构建营销网络的同时,在全球配置服装生产网络,并通过订单的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全球化。他们控制服装价值链中增值率高、利润份额多的设计、品牌、营销环节,而把增值率低、利润份额少的加工环节配置在劳动力密集、工资低廉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亚洲早先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及后来的中国内地、越南等地。近些年来,全球服装价值链已延伸到非洲、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但重心仍在亚洲。 发达国家在服装加工失去比较优势后,无一例外的都转向服装价值链高端,实现服装产业的升级。意大利已经发展出纺织品、服装服饰以及高档时装的设计、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作体系,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时尚潮流的源头,不乏全球顶级品牌。日本服装企业自行开发、设计,将订单下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成品打上自己的品牌,在国内销售。美国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如Liz Claiborne、Lord&Taylor等控制了本国甚至世界市场。他们中很多是设计和销售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或在零售集团中有专卖柜台。他们拥有品牌,产品设计好后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这三个国家的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服装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达17%,但以贴牌生产(OEM) 、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市场上自有品牌凤毛麟角,服装产品的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1/4,赚取的利润极其有限,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中国服装产品的尴尬在于:在品牌端你没有话语权,在技术端你又说不上话,最后发现,你只能在这产业链的前后两端之间苦苦挣扎,挣一些血汗钱。” 国内市场上的品牌生产商(OBM),如雅戈尔、杉杉等以国内中高档男装市场为主,基本上与全球价值链无关。如果他们从事出口,目前大部分也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还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国内有一些品牌生产商,如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开始在国内市场控制服装价值链,但这些品牌基本上还没能进入国际市场,脱离全球价值链。

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11-2015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第一章 服装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3 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5 第二节 我国服装产业政策分析 9 一、国家对服装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9 二、我国服装税收政策 10 三、我国服装投资政策 11 第二章 中国服装行业生产分析 12 第一节 2008年中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2 一、2008年全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2 二、2008年服装行业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13 第二节 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5 一、2009年全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5 二、2009年服装行业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15 第三节 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7 一、2010年全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7 二、2010年服装行业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17

第四节 2011年1-6月中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9 一、2011年1-6月全国服装行业产量数据分析 19 二、2011年1-6月服装行业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19 第三章 中国服装行业消费需求分析 21 第一节 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21 第二节 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 21 第三节 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需求满足率与潜在需求量分析 22 一、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满足率分析 22 二、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潜在需求量分析 22 第四节 2005-2010年我国服装行业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23 第五节 2011-2015年我国服装行业消费量预测 25 第四章 中国服装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26 第一节 2001-2011年服装行业供需状况 26 一、2001-2011年服装供给状况 26 二、2001-2011年服装需求状况 26 第二节 2005-2011年我国服装供给变化趋势预测 27 第三节 2005-2010年我国服装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27 第五章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价格趋势分析 30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已经呈现出整合、调整和提升的趋势,进入更加复杂的经营竞争格局,已进入产业、品牌、商务、文化、社会以及资源价值、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系统复合经营的深度竞争时代。传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经营、配套服务以专业细化形态继续发展;而品牌经营使服装制造商和经营商将淡化传统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模式,品牌复合运作和品牌商业模式将成为品牌运营的轨道。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型加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淘汰率明显上升,企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2)国内市场成为企业发展重点,竞争加剧 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2007年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74%、8.49%和10.6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 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活跃。2007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增加了23.26%。服装零售的年度总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增长率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年度增长率,说明纺织品服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稳步增长的。2008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需求变脸,内销市场平稳走强。我国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同比增长25.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国内纺织零售额累计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9%;服装零售额累计1,999亿元,同比增长21.28%。除2月外其余月份的零售都保持了正增长且逐月扩大。8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3.96%,创下了2008年10月来的最高增速。来自全国规模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的零售数据表明,5月份以后,服装零售额增速达到25%以上,特别是10月份以后是服装业的传统旺季,服装内销增速继续攀高。 (3)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品牌和市场细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体的深度细分,深度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市场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市场细分也成为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4)加工企业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中国服装企业纷纷实施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将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该模式既可使品牌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又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该模式加速了专业加工企业与经销商的分化,促成了“职业经销商”的诞生和成长。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服装行业2015年趋势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15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那么,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再次之前我想问:老板目前你推广的渠道有哪些?百度,天猫,阿里巴巴,品牌加盟代理,直销呢? 一、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全品类、多品牌、国际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如: ①深圳女装 ②宁波男装 ③汕头内衣 ④均安牛仔 ⑤海宁皮革 区域内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为品牌发展形成合力。我国现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如雅戈尔、庄吉、爱慕、三枪、红黄蓝等,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力。不少品牌还在原有单一品类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向全品类发展,如红豆从男装延伸家纺、家居服,浪莎从袜业延伸内衣、安踏从运动延伸童装等。在多品牌发展上,一些品牌根据客户群体推出针对性的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推出ME&CITY品牌,太平鸟旗下拥有贝斯堡、帕加尼、乐町、魔法风尚等多个品牌。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国内品牌也同样有生有色,波司登在英国开店、登陆欧洲市场,利郎男装亮相米兰时装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外贸出口市场严峻形势的影响,外贸加工出口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拓展内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的跟踪调研,今后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品牌升级、形象提升 自2010年开始,服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青睐高档商场、品牌旗舰店,对高档次服装需求增长迅速。在服装品牌方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品牌升级,注重时尚化、高品质,并推广品牌文化,从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市场竟争模式逐步转变。 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 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飞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 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 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寻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 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恰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最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 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量、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 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发展中成员经过长期努力,终于通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从2005年1月起,世界纺织服装业开始进入后配额时代,而世界贸易新格局对我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认为,由于国际国内的双重作用,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在整体上处于“两难”境地。就上市公司而言,研究如何冲破目前的博弈陷阱,采用全新的经营方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理清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把握纺织服装类股票的整体走势,对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世界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配额的取消对世界纺织服装业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据预测,未来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收入不断增长的东南亚市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高收入群体等,成为成长的市场;欧洲、北美和日本市场的成长速度将放缓,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萎缩的市场;随着配额的取消,许多小国将失去原来有保障的市场份额下跌的价格。自从1996年以来,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价格在持续下跌。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出现类似情况。在一个供过于求的自由化市场,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进而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贸易区域化增加。为应对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的配额取消机制,一些主要的采购国对特定国家给予了特殊减让优惠,这导致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区域化,将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减让优惠现象,该领域的贸易将会更加复杂化。 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的争端可能会增加。反倾销措施可以大幅削减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因为它们缺乏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单反倾销调查就可以让国际买家在发出未来定单前就犹豫再三,担忧未来潜在的反倾销税,从而产生贸易冷却效应。 主要进口国对社会责任和生态方面的要求提高,并成为新的贸易壁垒,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美国北卡大学Peter Kilduff教授,根据对世界纺织产业经济的研究,将纺织产业的发展合并归纳为维生阶段、起飞快速增长阶段、多样化和整合阶段、大规模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以及创意整合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实证分析检验,上述论断得到包括中国产业经济学家在内的认同。 从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资源竞争、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对照上述两个理论来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期,即处于“量———值”转变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特点———成衣出口下降,同时成衣进口快速增长,产品品质提高,开始向原创设计及自有品牌发展。成本价格低的优势在这一阶段已经不能主导产业的继续发展。同时我国服装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中正处于从资源竞争走向产销竞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源优势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多年来一直依靠的比较优势,但在这个阶段品牌、营销手段等显得更加重要。 后配额时代的两难选择 我们认为,中国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处于事业发展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因素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国内中小企业的无序

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15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那么,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下面小编为你一一解析。 一、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服装的生产、消费、进出口大国,服装品牌也随之发展壮大。 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全品类、多品牌、国际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如深圳女装、宁波男装、汕头内衣、均安牛仔、海宁皮革等,区域内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为品牌发展形成合力。我国现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如雅戈尔、庄吉、爱慕、三枪、红黄蓝等,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力。不少品牌还在原有单一品类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向全品类发展,如红豆从男装延伸家纺、家居服,浪莎从袜业延伸内衣、安踏从运动延伸童装等。在多品牌发展上,一些品牌根据客户群体推出针对性的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推出ME&CITY品牌,太平鸟旗下拥有贝斯堡、帕加尼、乐町、魔法风尚等多个品牌。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国内品牌也同样有生有色,波司登在英国开店、登陆欧洲市场,利郎男装亮相米兰时装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外贸出口市场严峻形势的影响,外贸加工出口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拓展内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的跟踪调研,今后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 1、品牌升级、形象提升 自2010年开始,服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青睐高档商场、品牌旗舰店,对高档次服装需求增长迅速。在服装品牌方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品牌升级,注重时尚化、高品质,并推广品牌文化,从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未来中国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未来中国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在艰难走过2016上半年,取得些许成绩后,还将面对形势严峻的下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海外市场需求下滑、国内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在应对更多外部竞争的同时,部分国别的贸易保护主义侵害更为凸显,如何在空前的压力和困难面前寻找机遇和动力,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急迫诉求。 一、用工缩减,大量服装人转行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风险增加,部分行业倒闭、罢工、裁员、降薪等现象频发,服装行业当属其一,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有2000万就业人口左右。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包括服装制造、批发、零售各环节。 而众多服装企业关店之下,必然会有大批的店铺销售人员和与之配套的总部或分公司职员面临转行,而在销售量减少的情况下,纺织、辅料等各公司减员增效也在推进之中,再加上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会不断涌现出更高效的智能化机器设备,那么,连同工厂都会减少用工。因此,用工缩减,大量服装人面临转行是2016年下半年的必然事件,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智能服装成为新风口 作为居于人类本能社会活动之首的“衣”,远不止“包裹身躯”那么简单了,亦不只是款式的美观与得体,更是讲究穿着的舒适和个性的表达。无论是女装世界,还是童装天地,各个领域都在竞争中升温,智能服装也不例外。智能服装原属尖端领域,随着服装行业日益红火,嗅觉灵敏的商家们拓宽了其原先狭小的市场空间。 在未来几年里,我们的衣柜里将会塞满这样的智能衣物——能够读出人体心跳和呼吸频率的“聪明衬衫”;能够自动播放音乐的外套;能够在胸前显示文字与图像的T恤衫等等。 一些知名服装公司,已经纷纷开始研发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服饰”。这种服饰兼具时髦的设计和超强的功能性,十分符合服装业目标消费者的未来需求,这些消费者包括专业人士、年轻族群和运动爱好的人士等等。因此,在“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服装“智”造也将成为服装行业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三、用经营粉丝的方式去运营门店 下半年,服装品牌企业只有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不断去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粘性,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像传统的硬广传播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服装品牌除了做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之外,让受众成为品牌的粉丝依然会让各服装品牌上演粉丝争夺战,因为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给粉丝更多的亲近品牌的机会。比如创建QQ粉丝群和微信群,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共鸣,最终才更有机会实现粉丝与品牌的共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