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建史笔记

中建史笔记

中建史笔记
中建史笔记

Cap.0

1.抬梁式

2.穿斗式

3.单体建筑的特点

4.建筑群的组合方式,特点,成就。

Cap.1

5.榫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

卯。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木质器械

6.茅茨土阶:茅茨——茅草所建的屋顶,土阶——素土夯实,形成高高方方的高台。房屋

建于其上。

7.上栋下宇

8.姜寨:该遗址位于陕西临潼,是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分为五组,每组都以一栋

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9.大房子:唯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属于

10.高台建筑: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夯土台上的建筑物常是一组复杂

壮观的建筑组群。

[产生原因]因为在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构技术又难以实现。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之后就逐渐被淘汰。

11.赵州桥(安济桥)

位于河北赵县。建于隋大业年间。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但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2.李春

13.高颐(yi)墓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

其所属建筑的性质,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等。汉代是建阙的盛期。位于四川雅安,建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高颐墓阙是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例。整个子母阙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栌斗,阙楼上雕出楼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斗拱,屋顶雕椽及瓦饰,雕刻颇为精美。

14.巢居到干阑式建筑发展的过程

+穴居到地面建筑发展的过程

15.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16.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17.?汉代建筑的主要成就?

(本子)

成就: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多的发展

中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1.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2.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出现。斗拱的活跃探索期

(斗拱保护土墙的作用不变,形式多样。方式→承托屋檐使其能伸出足够的深度)

3.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结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果

的高台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的、多层的木构楼阁所取代。

4.屋顶形式多样化——(尚未反映等级制度)

5.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出现了板梁式,斜撑板梁式和筒形拱墓顶

以及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墓室上砌筑穹窿顶。

6.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未央宫有“殿台四十三”建章宫号称“千门万户”权贵

宅第也是“并兼列宅”“隔绝闾里”。

Cap.1

1.论述唐代到清代木构建筑单体造型的演变(唐宋明清)

柱础形式;柱高和面阔比例;柱径与柱高比例;斗拱特征;屋顶坡度、出檐情况;门窗形式;整体风格。

2.论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

城市建筑艺术(包括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造型方面)建筑结构与技术建筑材料其他

◆城市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取消里坊制,实行厢坊制

◆在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高低错落富于变化,凸出主

建筑,形成丰富的轮廓线。建筑风格更为秀丽绚烂,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势的殿阁楼台。

河北正定隆兴寺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由豪放→婉约

红白灰瓦→细致,规整,绚烂,柔美

◆建筑结构:木构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材分八等《营造法式》李诫《木经》喻皓。(唐有模数化的趋势但未实现)

斗拱的技能开始减弱

优点:定型化,提高了施工速度

缺点:限制了木构建筑的探索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建筑材料

大量用砖(城墙,路面,砖塔,墓葬)

琉璃砖瓦的生产、标准化和镶嵌方法都得到提高。

◆园林兴盛

堆山叠石(在城市环境中,人为的建造山水)

宋徽宗建“艮岳”

3.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几次高潮,在何时?

汉代、唐宋、明清

◆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到汉朝已经基本形成,确定了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木架结构。

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多以对称形式加强纵向中轴线;以低矮的次要建筑烘托中央主体;多层楼阁式建筑以斗拱承托腰檐;在宫殿、陵墓外部使用

阙,加强建筑群的隆重感。

斗拱已普遍使用,未定型化。

屋顶形式以悬山,庑殿顶最为普遍

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都有了巨大进步

◆唐宋中中国封建前期建筑的高潮

建筑群处理俞趋成熟。

木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开始定型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

砖石建筑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佛塔的建造。

园林兴盛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制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砖被广泛使用。

官式建筑已经完全定型化,建筑装饰琐碎繁缛。(清式营造则例)

在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故宫,天坛等经典建筑。

民间建筑的类型和数量较前加多,质量有多提高,民族建筑业有了发展。

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北海。颐和园)和私家园林(苏州留园,拙政园,扬州个园)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新手法,留下了若干优秀作品。

Cap.2

1.须弥座

2.如意踏步

3.勾阑:也就是勾栏,多用于楼阁亭榭的平座及室内的胡梯上,唐代一些大殿的挑空平座也大量使用木勾阑,但是由于木勾阑不耐久,室外的木勾阑逐渐被石勾阑取代,到了明代,木勾阑逐渐消失,只用于有限的地方。

抱鼓石:抱鼓石是中国传统民居,一般位于传统四合院大门底部宅门的入口,形似圆鼓,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4.举折

5.举架

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7.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8.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高眺望,此结构层称作平坐。

9.腰檐:塔以及楼阁的平坐下的屋檐,成为腰檐

10.草栿:实在平棊(qi=吊顶天花)以上,未经艺术加工,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1.明栿:天花之下,露在外面,可以看到的梁栿,与草栿相对

12.槽:宋代殿阁类建筑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中有殿阁分槽平面图四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13.单槽: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方式之一。一列内柱与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14.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

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佛光寺大殿)

15.双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用两列内柱与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北京故宫太和殿)

16.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一列中柱与斗拱将殿身等分位前后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17.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周围另外加一圈外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18.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9.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21.斗拱相关名词——斗,升,拱,翘,昂,斗口

22.铺作

23.拱的名称

交互斗=十八斗三才升=散斗瓜拱(托万拱)厢栱=令

24.铺作与出踩:出踩是指斗拱中翘或昂自坐斗向外或向里伸出,如果正心是一踩,而里外又各出一跳,则称三踩(宋:五铺作)。出跳为N则踩数=2N+1,铺作数=N+3

25.计心造&偷心造

26.斗拱的命名: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27.鎏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柱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28叉柱造&缠柱造

29.藻井:一种高级天花,一般用于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纸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圆形,斗四,斗八。

30.《营造法式》

宋代官修的一部建筑典籍。

将作监李诫。在1100年成书。

目的是制定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作为朝廷指令性的法典,用以“关防工料”,防止工程管理人员的贪污和无聊的浪费。

全书分为——释名、著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

该书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中国估计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这本书对于研究宋

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31.庑殿&歇山&重檐歇山(重阳九脊殿)&重檐庑殿

32.金柱:在檐柱一周以内,但不在纵向中线上的柱子

33.上檐金柱两层以上楼阁内,上层的金柱

34.檐柱:

35.山柱:在山墙内,正中由台基一直通到脊檩的柱子

36.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收小,如梭形

37.枋:较小于梁的辅材

38.由额(额枋):就是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个叠用,下面的叫由额。

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大额枋(阑枋)和小额枋(由额)中间加垫板。内柱之间叫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称地栿。

39.穿插枋:在抱头梁和桃尖梁的下边,有一条较小的梁。与抱头梁与桃尖梁平行。功能是增加檐柱与金柱间的联系,以补大梁的不足,在抱头梁下的叫穿插枋。

40.角梁:正面及侧面屋顶斜坡相交处(垂脊处),最下一架在斜角线上,伸出至柱之外的梁

41.平板枋(普拍枋):位于阑额纸上,用于承托斗拱,始见于唐代。

42.抹角梁:民间早期使用,把45度戗脊及悬山部分架起来。

43.霸王拳:额枋出头处的一种做法。明清额枋断面:1:1出头大多用霸王拳

44.水戗发戗&嫩戗发戗(江南地区屋角起翘的手法≠官式做法。)

水戗:仔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

嫩戗:仔角梁将屋角翘起。(小沧浪亭)

45.雀替(绰幕枋)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骑马雀替:在建筑的尽间,若开间教窄,则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连为一体,称为骑马雀替

●花牙子:用在柱间的挂落之下,形状似雀替,但为纯装饰性构件。

46.卷杀:卷杀是中国古人在做建筑时,将构件或部位的端部做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形式,使得构件或部位的外观显得丰满柔和,此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元明以前,木结构卷杀很普遍,清代官式建筑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了卷杀做法。

47.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

48.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槫(tuán)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槫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

49.叠涩: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eg.虎丘塔)

1.简述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用金含量较大,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和主殿、堂、门等主题建筑上。以龙为母题。

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以旋子为母题。

苏式彩画,起源用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用于住宅园林。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流云等作为母题。

2.《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年代、作者、内容、成就

3.减柱造是什么?

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反映了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用了等等节约的措施(eg.佛光寺中金代所建的文殊殿)

移柱造:宋辽金时期,常将建筑中若干内柱移位eg.山西永济永乐宫

4.什么是斗拱及....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何在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度量,标定等级,用材基准

组成——斗升拱翘昂

5.按等级从高到低逐个绘出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屋顶形式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6.写出中国建筑平面“间”的三个不同间的名称

明次梢尽

明间:在平面上面阔方向居中开门的一间称为明间

●次间:明间两旁的间称为次间(x N)

●梢间:次间之外,尽间之内的间称为梢间

●尽间:在平面上面阔方向最外侧的间称为尽间

7.论述“斗拱”的演变过程,以及他在中国木建筑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

?演变过程&变化趋势

西周——斗拱形象的出现

汉——已经普遍使用,百花齐放

唐代,宋——斗拱发展的重要阶段,盛唐时期斗拱已经趋于成熟,宋《营造法式》规范化。

理性,承重结构=装饰

明清——斗拱的尺度和结构作用都在减小。逐渐成为纯装饰的构件。

above all,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不断的形式上的演变)——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成为装饰结构这样一个过程。

?主要构件及其功能(按清式名称)

?价值和作用

●结构作用:位于梁柱之间,将屋面和上层构架的荷载传给柱子,再有柱传到基础。向

内聚敛以承托藻井和天花,承托屋檐,使屋檐出挑。因此,它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传递荷载的作用。

●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

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它构造精巧,造型美观,是很好的

装饰性构件。

●尺度衡量-等级作用: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也是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cap.3民居

前堂后寝:

北京四合院

乌壁

干阑式建筑

福建土楼

碉楼

窑洞

云南一颗印

徽州民居(穿斗混合式)

阿以旺

地坑院

照壁

垂花门

抄手游廊

北京三进式四合院&房间名称

一颗印。PLAN&SECTION

福建客家土楼的特点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立面和剖面

中建史简答论述题2

中国建筑史简答论述题汇校 (下)

5.1宗教建筑概说 ##佛寺演变概说: 佛寺的形制的产生和形成源于古印度佛教绕塔膜拜的礼仪。但由于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天室外气温非常寒冷,不是一座佛教礼仪。因此佛寺中的金堂、法堂逐渐成为了做佛教礼仪的主要场所,并逐渐取代了佛塔成为了佛寺中的主要建筑物。这样,佛塔不再是主要的膜拜对象了,其位置也从佛寺的中心位置移到侧后,后来成为了佛寺中可有可无的建筑物。 论述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佛教建筑的汉化过程 简述道教宫观与佛教寺庙的异同(赵导P185) 答:道教的许多宗教仪规模仿佛教,所以道观建筑与佛寺基本相同,没有特别的宗教特征。如佛寺山门设两金刚力士,道观设龙虎神像;佛寺天王殿设四天王,道观设四值功曹像,佛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道观三清殿供老子一气化三清像;佛寺有戒坛、转轮藏,道观也有同类建筑等。但道观中没有佛寺中某些特殊的建筑,如大佛阁、五百罗汉堂、金刚宝座塔等。除此外,道观中的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多为世俗常见,建筑风格也比较接近世俗建筑。 佛教寺院的构成: ?汉代:以塔为中心的庭院,塔院 ?南北朝:以佛殿为主 多进庭院布局“舍宅为寺”“前塔后殿” ?唐代:寺塔并列 ?以塔为中心逐步较为以楼阁为中心的转型期 ?双塔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 ?宋代:寺庙形制基本定型(塔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明代:形成标准的寺庙形制 ◆钟楼:出现于晚唐,立于南北轴线东侧 ◆鼓楼:出现与明中叶,立于钟楼对应西侧 ◆罗汉堂:田字形,最早见于五代 ◆转轮藏:创于南朝,遗物以宋代最早 ◆戒坛:宋代开始 5.2佛寺、道观及清真寺 南禅寺大殿(唐) ①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 ②寺区周围山峦环抱,寺址规模不大,居高临下,排水畅通 ③体量不大,殿深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通面阔11.75m通进深10m ④整体结构十分简练 ⑤殿内无柱,仅殿身四周施檐柱12根,柱子均有显著“侧脚”、“生起” ⑥外观简洁,立面设计以柱高为模数,以柱高3倍为通面阔,按照2:3:2的比例划分空间 ⑦屋顶为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屋面坡度为1 : 5.15 ⑧以舒展的屋顶、简洁的屋身,雄劲的气度表现出唐代建筑豪爽之美 佛光寺大殿(赵导P188,用它本加“主要特征”)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主要特征: ①面阔7间,进深8架椽,单檐四阿顶,屋面坡度平缓,举高约1/4.77;斗拱宏大,约为柱高1/2;出檐深远,出挑3.96m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中建史其他知识点整理

1.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形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2.西周建筑技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瓦的发明。 4.汉代砖石建筑技术也有巨大进步。墓室中出现了砖砌筒拱。 12.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佛塔。 1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是已知中国最早的轮廓方正的都城。 15.隋至宋是我国古建筑的成熟时期。 17.唐代建筑成就首先表现为宏大严整的城市规划,长安是构图最为严整的里坊制城市典范。 19.唐代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 20.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时期,现存最早的木构佛殿是山西五台山公元782年修建的南禅寺大殿,建 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则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1.唐代的砖石佛塔多有存世,有楼阁式塔(西安大雁塔,长安县兴教寺玄奘墓塔),密檐式塔(如河 南登封法王寺塔,先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单层塔。 24.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引起了城市结构和布局的根本变化,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街巷 制取代,形成商业城市的面貌。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5.北宋时颁布《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其中“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是木 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的重要例证。一些单体建筑体量及屋顶组合复杂,显示了极高的建筑技艺。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强调纵深轴线的做法(如河北正定隆兴寺)。26.宋代流传至今的木构殿堂不少,山西晋祠圣母殿,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等。砖石建筑以佛塔为主。 28.辽代现存最着名的木构建筑有两大处,一是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 另一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高67.31m)。 31.元代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斗拱缩小,柱与梁多直接联络,常用砌上明造及 减柱法。宗教建筑盛行,藏传佛教建筑兴起。 35.清朝官式建筑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型化,出现了官方规范《工程做法》,改宋代的“材”,“栔” 模数系统为“斗口”模数系统。 38.宋《营造法式》中记载有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 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是用了斗口制。 54.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定型化,标准化。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编着规范并附有图 样的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 61.大木作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栱,昂,爵头,斗4类属于铺作构件。其余是柱,额枋,梁,替木, 檩,阳马(角梁),椽子飞子。 65.清代官式建筑抬梁式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等级较高,多用斗栱。 66.穿斗式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椽传至 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的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 69.石作与瓦作主要指台基,墙壁,屋顶等部位的结构或构造做法。 70.木构建筑墙体完全采用砖砌大约从明初开始,明中叶以后才比较普遍。 71.庑殿顶演变自四坡顶。唐代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庑殿顶实例。歇山顶出现晚于庑殿顶,南 禅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实例。悬山顶主要用于民间建筑。硬山顶出现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普遍。 72.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多用陶瓦(筒瓦和板瓦)和琉璃瓦作为屋面材料。 73.琉璃瓦的正式使用于屋面是南北朝时期。宋之后使用渐渐广,明代进入高潮期。 75.古代室内屋顶有彻上明造和设置顶棚两大类,后者又有天花,藻井,卷棚等形式。 76.小木作的栏杆是指木质栏杆。

浙大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外国建筑史 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主要式样实例主要建筑师及作品备注 法国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部雷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古典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 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帝国式”风格 勒杜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希腊复兴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辛克尔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时间风格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18c60年代 ~19c30年代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浪漫主义)19c30年代~70 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时期代表建筑 法国19c中叶巴黎歌剧院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19c末与20c 处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柱式的表现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l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l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 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 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 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 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 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 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 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 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 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中建史复习题完整

中建史复习题 1、名词解释:间:“间”有两个概念: ?四柱之间的空间 ?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 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 单核 多核 2、填空: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 3、简答题: 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1)依次递减 2)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出廊的作用是什么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4、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5、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代做假昂。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6、填图题: 清式斗拱正立面、清式斗拱侧立面 7、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在考研范围内所占比例近1/4,主要题目类型均有覆盖(填空,名词,画图,简答,论述),但总体还是可以分为记忆和论述两大类,记忆类考点集中在与现代派建筑相关的内容,而分析类则很有特点,往往是整份考卷中最为灵活的题目,可谓仁者见仁,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在大方向有适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靠个人的理解和表达。 西方近代史纲的核心线索很明确,就是现代派建筑,具体又可分为产生,发展,兴盛,流变等几个环节。 产生 产生的背景有以下: 现代建筑产生之前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各种复古风格和折衷主义,(各自的代表作…)总的来说古典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成为桎楛,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新建筑的产生,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技术背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出现,从根本上打下了新建筑形式产生的基础,(如最早应用生铁的一批建筑如赛文桥,水晶宫等,最早的大跨结构,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蒙马特教堂,最早的电梯otis,最早的钢框架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等等,还需总结) 思想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它的积极方面,反对古典样式的束缚,开始了新风格的探索,但消极方面,它的某些思想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比如热衷于手工艺的表现,这与工业革命的进步潮流又有相悖的地方。 探索与发展 早期的探索大致从两个方向,即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和理性的技术角度与建造方式的探索,其中后者更为本质和重要。 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 1)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家的不同表现风格特点,代表人物,作品需总结) 起始,比利时 在德国,青年风格派 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与维也纳分离派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麦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 荷兰,贝尔拉赫 芬兰,老沙利宁 等 2)西方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绘画流派: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表现主义(蒙德里安)等 建筑上的表现: 荷兰风格派 俄国结构主义 3)其它 表现主义,探讨混凝土的塑性表现力 意大利未来派(伊利亚·桑等),对未来建筑与城市形象的想象,包括巨型尺度的建筑,城市立体交通,强调速度和机器的力量(当时无一建成但很有远见,后来大都实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l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 l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l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是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在这里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得到有机配合。 l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价市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自然采光的百货大楼。 (2)世界博览会的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l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Crystal 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 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形,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现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整座建筑只应用了铁、木、玻璃 l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机械馆(当时世界跨度最大:115m)

中建史简答题

简答题: 1.试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抗震性能好(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 施工速度快⑤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①木材资源日渐减少②木建筑防火性能差,易遭火灾③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耐久性不佳④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要求,消耗量大 见书p2~3或笔记 2.复述周礼考工记中对王城(国都)建设的一段论述并解释。 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战国时齐国官书,记载西周之事) 解释:工匠建造国都,方圆九里,每边开三道城门,城中九条纵向大道,九条横向大道(即九条东西向大道九条南北向大道),九条大道宽为九轨(道路能够让九辆马车开进行驶)轴线东面是太庙,西面是社稷堂,皇宫的南面是举行朝会议政的地方,后面是市场,集市和市政面积各为一夫。 3.简述中国古代工官制度并列举一个著名工官及其成就。 答: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着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见书p14~15 著名工官: ①隋:宇文恺隋大兴,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者。 ②宋(北宋):李诫编修《营造法式》 ③明:蒯(kuai)祥,徐杲(gao) 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 (蒯祥,明,北京城规划及故宫建设) 4.简要介绍一下史官文化(解释)。 答:史官是专门记载历史之人,史官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少宗教色彩的,以伦理为本位的现世文化。 我们把这种过早成熟的,历史意义发达,重伦理色彩的,带有中国本土文化现象的文化称为“史官文化”。 5.简要介绍窑洞的种类并阐述窑洞的优缺点。

中建史名词解释

1.枓:「栱、昂、方木间互相连接的斗形构件」 2.栱:铺作中自斗口內水平伸出的短方木,端部作卷杀处理 3.昂:斜置的方木,和华栱一样起传挑的作用」 4.方:「断面呈长方形的木枋子」「山墙」指在建筑的两侧,和纵轴线平行的墙。 「檐墙」指在建筑的前后,和纵轴线垂直的墙。重要的建筑只使用后檐墙,前檐墙用于一般民宅。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只斜撑 平棋:小方格的天花。卷杀: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见向两侧逐渐升高。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的两侧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生起。古镜:宫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式,明清时期—古镜;宋—覆盆 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里坊制:春秋到隋唐,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封闭式的城市居民管理制度,即把城内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 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木构架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 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 檐柱径为标准。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1.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铺首:门扉上环形饰物,大多为兽首衔环之状。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2.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居建筑。 3.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4.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砌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羊驼峰之别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A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下昂之分。 安济桥:隋朝李春负责修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B 版筑夯土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 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图说P175)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便于雨水流下而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避弄:苏州住宅前后各进之间可以不通过正中厅房,而由侧面甬道行走,称避弄。 C 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垂带(阶级)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两侧有垂带石。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礓嚓(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多用于城墙马道。 如意踏跺: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清代不砌象眼. 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呈象眼。 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 墀(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 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tuan,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穿斗式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材:材指用以制作斗拱中拱的木料,以及所有高度和宽度都与拱相同的木料,材分为八种规格,视所建房屋的类型和官式等级而定。材按其高度均分为十五分,各为一分。材的宽度为一分。(课本p260) 栔:拱与拱之间的空隙为六分,称为栔。 足材:一材加一栔称为足材。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檩:架在房梁上托住椽子的横木。也称“桁条”、“檩条”、“檩子”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古代西亚及古代波斯的城市(多选) 1.古代西亚的建筑现象 天象台山岳台空中花园琉璃砖 2.古代亚述代表性的雕刻和王宫 亚述代表性雕刻:人首翼牛像。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腿在两面共用,一共5条腿。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象征睿智和健壮。 亚述代表性王宫:萨艮二世王宫,整个宫殿重重设防,是一个城堡。门洞上刻有人首翼牛像。 3.古代波斯最重要的宫殿 古代波斯最重要的宫殿是帕塞玻里斯。它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4.西亚地区(新巴比伦伊斯达门) 位于新巴比伦,墙面上用了上釉的陶砖制成。 二.埃及(金字塔、神庙、崖墓) 1.金字塔具体的时代相当于埃及的什么时期 金字塔具体的时代相当于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即第一个时期)。吉萨金字塔群建于公元前三千纪。 2.吉萨金字塔群有哪些部分组成 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祭祀厅堂的门厅旁边有狮身人首像,还有一些皇族和贵族的小小金字塔和长方形台式陵墓。一起组成了吉萨金字塔群。 3.古代埃及最著名的神庙在那里,名字叫什么?(方尖碑和神庙的立面构图)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4.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宫 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宫建于公元前二千纪,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敞开、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5.迈锡尼卫城上的突出建筑(狮子门,两边是叠涩券) 狮子门叠涩券 三.古希腊 1.古希腊的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那些类型上? 古希腊的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 2.柱式:有哪些柱式(二种),这些柱式中柱身的特点(题目有可能给出柱头看图来识别) 流行于小亚西亚的爱奥尼式和流行于西西里一带多立克式 多立克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廊上举,爱奥尼式的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爱奥尼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 3.雅典卫城(重点): 背景——工程建设者的名字、雕刻者的名字、建于公元几世纪,当政的国王是谁? 有哪些建筑物组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雅典卫城的评价,功能 当时雅典当政的国王是伯里克里。卫城主要由卫城山门、雅典娜的镀金铜像、胜利神庙和帕提农庙组成。 评价:雅典卫城建筑群反映着自由民主制度,表现了平民世界中先进的、积极健康的因素,但它仍然体现着阶级社会中建筑发展的片面性和矛盾。 卫城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 卫城山门:建筑师是穆尼西克里,是多立克式的,它是当时人们认为最美的建筑物。 胜利神庙:建筑师是卡里克拉特,是爱奥尼式的,它是波希战争后第一个着手设计的建筑物,它的设计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且将胜利以建庙的方式永远保存下去。 帕提农庙:建筑师是伊克底努、卡里克拉特,帕提农庙的雕刻师是费地和他的弟子,是多立克加爱奥尼式的,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雅典娜的神庙,卫城主题建筑物处于卫城最高处。 伊瑞克提翁庙:建筑师是皮忒欧,爱奥尼式,它是雅典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修建的,这是雅典已走向衰落,伊瑞克提翁庙是希腊古典胜期最后一个作品。 4.神庙 帕提农神庙:立柱围廊式、比例、视觉矫正的手法 伊瑞克提翁庙:女性柱廊 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卫城上惟一的围廊式庙宇。它的设计中可能存在着一个重复使用的比例4:9。它的整个台

同济常青老师中建史提纲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0学时) (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德昆西的类型说 ?梁思成的崇俭说 ?李约瑟的非神权说 ?张光直的文明延续说 ?中国固有的阴阳五行说 ?演变的轨迹: ?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东周的地域景观、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 ?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 演变特征: 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 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 ?尊卑的规制与典章制度。 ?贵柔的体系 ?柔性的结构 ?柔曲的外形 ?柔糜的装修、色彩 ? 北方官式与江南苏式的异同及渊源关系 ?模数化的趋势 ?萧散的园林 1 )造园之“意” ?隐喻的境 ?写意的形 ?模糊的界 2 )造园之“匠” 作业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或中国木构建筑特征 中外建筑关系(6学时+讨论2学时) (一)“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古代建筑的“趋同”和“伪形”;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影响的“涵化”; ?近现代接受西方的“同化”的挑战。 (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 ? 丝路背景:“胡”与“佛”的移入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嬗变。 ?希—印建筑影响:从希腊、犍陀罗到东土。伊斯兰建筑影响。

中建史名词解释整编汇总

1概要 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 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 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 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 《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 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6部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 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 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1)

外国建筑史 第一章 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主要式样实例主要建筑师及作品备注 法国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部雷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古典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 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帝国式”风格 勒杜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希腊复兴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辛克尔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时间风格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18c60年代 ~19c30年代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浪漫主义)19c30年代~70 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时期代表建筑 法国19c中叶巴黎歌剧院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19c末与20c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

同济大学中建史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