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会影响盈余质量吗_

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会影响盈余质量吗_

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会影响盈余质量吗?

?

余怒涛 沈中华 黄登仕

【摘要】 本文使用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认为二者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首先,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较低;其次,年报披露越及时的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会更晚披露财务报告,验证了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延迟披露)的公司则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关键词】 盈余质量 年报披露及时性 预约披露日期变更 审计意见

* 余怒涛,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邮政编码:610031,电子信箱:yunut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7645820.html, ;沈中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南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黄登仕,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通常对盈余的评价是很困难的,财务报表总会

给出企业当期的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以及预计利润等与盈余相关的数字,而这些数字预测未来盈余的意义不大,重要的是盈余质量(earnings quality )。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

方面,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

却经常忽略它。而且对于什么是盈余质量?学者们

也有不同的定义。Ball (2005)认为盈余质量是财

务报表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与公司

联系的第三方组织的有用性。Hodge (2003)认为,

盈余质量指的是利润表上报告的盈余信息能在多

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的盈余。Penman (2003)则

认为盈余质量与过去的盈余和当期报告盈余有关。Schipper 等(2003)归纳以前的研究认为:首先,

盈余质量与盈余的持续性、预测能力和可变性等反

映盈余的时间序列特性的指标有关,具体地说,高

质量的盈余是可持续的,对未来盈余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一定环境下盈余是相对稳定的;第二,盈余质量与收入、应计项目以及现金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第三,盈余质量是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的概念性架构下定义的定性概念,该概念性架构用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较性(一致性)等指标衡量财务报告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意味着财务报告的数字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较性;最后,盈余质量与决策

者或报表编制人员及审计师有关,决策者出于各式各样的目的进行的盈余操纵行为会降低盈余质量。 有关盈余质量问题的研究是目前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Lev 等(1993)假设投资者是通过基本信息(存货、应收账款、毛利率、管销费

用、审计意见等)来评价公司盈余持续性(有时被视为盈余质量)和成长性,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假设,他们发现财务报告基本信息指标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些基本信息与反应持续性的两个指标(盈余反应系数和未来盈余的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即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的成长性也越高,同时对应着较大的盈余反应系数,也即报告盈余具有良好的持续性。Abarbanell (1997)继Lev 之后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对Lev 的研究做了一些拓

展,他们发现投资者和分析师在评价公司未来业绩的时候,会依靠这些基本信息,但并非完全依靠,而且会对这些指标作一些经济调整。Al-Debie (1999)等对Lev 的模型进行了拓展,并使用英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这些指标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Dechow 和Dichev (2002)的研究发现应计项目质量(Accruals Quality )和盈余质量与应计项目数量的估计误差反向相关,他们的模型建立的前提是:假定盈余质量受到应计项目计算方法和估计误

差的影响。由此,他们的模型将现金流和应计项目直接联系起来了。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报告负利润的频数是很好地衡量应计项目质量和盈余质量的标准,他们还研究了用该方法计算的应计项目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预期低的应计项目质量对应着更低的盈余持续性,实证检验的结果肯定了这一假设,即应计项目的质量与盈余持续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Ball(2005)将损失确认的及时性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标准,他们调查研究了英国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认为私有公司对盈余质量(实际上是财务报表质量,很多学者认为这两个术语是一样的)的要求比公有公司要低,而这一现象是因为市场对私有公司的盈余质量要求相对比较低造成的。按作者的描述,损失确认的及时性是与保守性和相关性原则有关的概念,作者提出了基于Dechow等(1998)模型中以应计项目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只是将原模型修改为包括通过应计项目确认为实现损失和收益(开拓了通过应计项目获得损失确认时间的可能性)。作者进一步指出,在发生损失时现金流和应计项目之间的正向相关性更强(因为损失确认是基于时间原则(如未实现费用),而收益确认则是基于实现原则(以现金为基础)),因此第二个模型实际上也是现金流和应计项目之间的分段线性关系。按作者的描述,该模型中应计项目包含了两个角色:“减小了现金流的噪声,减少了未实现收益和损失确认的不对称性问题。”

Chan等(2006)检验了盈余质量和未来股价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他们认为市场会因为过分关注报表的盈余数字而忽视盈余质量信息被暂时误导,而应计项目是衡量盈余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中给出了应计项目预测股票价格的三种解释:盈余操纵、对商业环境反应不足和未来增长判断偏差。他们使用Sloan(1996)的方法计算应计项目(盈余质量),即通过资产负债表中营运资金账户的变化计算应计项目。应计项目与盈余质量的联系是间接的,事实上如果盈余增加主要是由于应计项目的增加而引起的,将会导致股票收益相对较低,据此他们认为可以从应计项目提取有关盈余质量的信息。

Hodge(200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投资者感知到的盈余质量一直都在降低,同时投资者感知到的审计独立性和感知到的已审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方面也在降低,而感知到的两者之间(盈余质量与审计独立性和相关性)的相关性则在增加。另外,投资者在作决策时感知到的盈余质量越低,就越依赖公司的已审计财务报表及其基本信息,进一步导致投资者更彻底地去分析检查已审计的公司财务报表,反过来,更彻底的分析已审计财务报表又使投资者感知到公司的盈余质量更低。

在我国,对盈余质量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王跃堂等(2001)从会计改革的目标出发,运用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就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实证性的评价,籍此观察《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王庆文(2005)以应计项目作为会计盈余质量的标准,结合经营现金流指标,研究其对下一年度会计盈余及未来两年内股票收益的影响,发现当年的会计盈余高低与次年会计盈余之间存在相关性,投资者会高估那些会计盈余高但经营现金流低的股票,而低估那些会计盈余低但经营现金流高的股票。王化成等(2006)研究了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认为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盈余质量更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盈余质量越高。

本文以盈余的持续性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标准,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意见和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另外我们还进一步分析了审计意见类型和年报披露时间是如何影响会计盈余与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的。

二、研究假设

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将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的结果传达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使用者可以根据审计师的专业意见进行投资决策。根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在表示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时,应明确说明理由,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①。”(下文将无保留意见简称为“标准”意见,其余的则统称为“非标”意见)。只要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满足公允性、合法性要求,就应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无关,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显然,“非标”

①《独立审计准则》报告准则,第二十三条。

审计意见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息(Lev,1993)。在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将受到损害,因此市场将做出不利的反应。因此,我们作了第一个假设:

假设1:年度报告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质量有关,且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应较低。

及时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之一,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Gilvoly 和Palmon(1982)认为年报披露的及时性是影响其有用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一般说来,公司实际盈余与分析师预测值间的差异与公司披露年度盈余的早晚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实际盈余低于预测值时,公司通常尽可能推迟披露;而当实际盈余高于预测值时,公司则会尽早披露(Kross,1981)。所以,本文的第二个假设是:

假设2:年度报告披露的及时性与盈余质量有关,且年度报告披露越及时,盈余质量越高。

研究发现,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公告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Elliott,1982)。“非标”意见往往意味着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或多或少的欠缺公允性、合法性,财务报告的内容可能并不是管理层业绩的真实体现,在实践中,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都不希望出具“非标”类型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非标”意见的签发或者尽可能地降低意见的严重程度,往往会延长审计时间,增加审计程序,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就会通过延长审计时间,增加审计程序,以便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会推迟年报披露的时间(巫升柱,2006)。另一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好消息而言,坏消息具有推迟披露的倾向,而能够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主要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该理论,为引起新闻媒介和市场的更多关注,对于拥有好消息的公司而言,管理层有动机赶在其他公司之前发布其信息。相反,当公司拥有坏消息时,公司管理层则有以下动机而延迟坏消息的披露(Beaver,1968;巫升柱,2006)。这样,根据“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理论,年度报告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由于手中握有“好消息”,会更早(更及时)的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相反,年度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由于手中握有的是“坏消息”,会较晚披露年度报告。据此作如下的假设:

假设3:年度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更晚。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企业会计年度结束日以后的四个月内,即下一年的四月三十号之前正式公开披露审计后的财务报告。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进度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年报集中于最后期限前集中披露,披露时间分布极不均衡。为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透明度,促使证券市场不断走向规范,上交所和深交所从2001年开始规定,上市公司应先向交易所申报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交易所在各公司申报时间的基础上,按照“均衡披露”原则加以平衡和调整,最终确定所有公司的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并予以公开。这一预约披露制度使得市场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形成了一定的预期,减少和避免了利用年报披露时间的不确定性进行恶意炒作的行为(伍利娜,2004)。自该制度实施以来,每年都有很多上市公司并未按照预约披露的日期披露年报,而是提前或推迟报告的披露日期。由此本文作了如下假设:

假设4: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延迟披露)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三、模型和变量

1.对于假设1,我们使用如下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it+101it2it it

3it45it

6it7it it

R EPS OP EPS

SIZE ROE LVA

OCFPS MVBV

ααα

ααα

ααε

=+?+??

+++

+++(1)式中因变量R it+1为下一年度股票年平均收益率,按股票月报酬率的几何平均值计算①

,即i,t+1

R1,R t表示该股票的月收益率。

i,t

EPS

?为盈余指标,由每股收益(EPS)的年变化量除年初开盘价计算而来,

i,t i,t1

i,t

i,t

EPS EPS

EPS

P

?

?

?=(EPS i,t、EPS i,t-1分别为第

①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须在会计年度结束(12月31日)之后的四个月内(4月30日)报出,故本研究假定投资人在四月方能获知年度财务报表信息,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因此,股票的年度报酬率应该由5月1日计算到次年的4月30日。

i 家上市公司第t 年的每股收益,P i,t 为第i 家上市公司第t 年股票年初开盘价)。OP 为审计意见类型指标(OP = 0,表示“非标”意见,1表示“标准”意见),用OP 与ΔEPS i,t 的乘积测度审计意见类型OP 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控制变量SIZE 、MVBV 、ROE 、LVA 、OCFPS 分别表示公司规模(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如果假设1是正确的,则有a 2>0,即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盈余质量。

2.对于假设2,我们使用如下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it+101it 2it it 3it 45it 6it 7it it R EPS RLAG EPS SIZE ROE LVA OCFPS MVBV ββββββββε=+?+

??++++++

(2)

式中RLAG 为年报披露及时性指标,本文使用

报告时滞(Reporting Lag )与年初至报表报出截止日的日历天数的比值作为年报及时性的替代变量,其中报告时滞是指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会计年度的结束日至报告实际披露日之间的实际日历天数,它与及时性的关系是:报告时滞越短,报告披露越及时。RLAG 的值越大,表示报表报出滞后时间越长,这里用RLAG 与?EPS i,t 的乘积测度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假设2是正确的,则有β2<0,即较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盈余质量。

3.对于假设3,我们使用如下的回归模型: it 01it 2it

3it 4it

5it it

RLAG OP EPS SIZE ROE LVA λλλλλλμ=++?++++ (3) Gilvoly 和Palmon (1982) 认为公司规模和年报披露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在这里,如果这一关系成立的话,则有λ1<0,也就是说,年度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更晚披露年报。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其业务量也越多,毫无疑问也将导致更多的审计活动,进而增加审计报告时滞,从而使得年报披露时间延长,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公司比大公司能更及时地披露其报告,因此,我们选择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之一。

4.对于假设4,使用Logistic 回归模型: 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SDDCH )是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披露日期变更与否,我们假定若

SDDCH = 0,表示年报实际披露日晚于预约披露日,即延迟披露;SDDCH =1,表示年报按时披露。由于因变量是二值属性变量,使用Logistic 模型可以更好的队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假设建立如下的模型:

it

01it 2it

it

3it 4it p log

OP +LOSS 1-p RS SIZE ααααα=+++ (4)

上式还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01it 2it 3it 4it it (OP +LOSS RS SIZE )

1

p 1e

ααααα?+++=

+

式中p it 表示第i 家公司第t 年财务报表按时披露的概率,OP 为审计意见类型指标(OP = 0,表示“非标”意见,1表示“标准”意见),LOSS 用来描述公司当年盈利情况,LOSS =1表示亏损,LOSS =0表示盈利;RS 表示该公司股票的年收益率情况,RS =1表示年平均收益率大于0,RS =0表示年平均收益率小于0。

四、样本选择和描述

本文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 数据库以及巨潮资讯网。我们选取了深、沪两市2002~2005年间所有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作为样本,构造面板数据。对样本作了如下的处理:(1)由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特性,我们从样本总体中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2)剔除被ST 、PT 的上市公司;(3)剔除了自各变量均值±4 个标准差之外的样本。筛选后,共获得了1147×4=4588个样本。

并得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了解到上市公司基本上会在会计年度结束后90天披露年度报告,最早的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第10天披露,最晚的则在截止期起之后一个多月披露。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占样本的比例很小(6%左右),而变更披露日期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也很小(7%左右)。

表2给出了变量之间的Person 相关系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与审计意见类型、报表披露及时性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而审计意见类型OP 与及时性指标RLAG 之间更是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也就是说年度报告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OP =1)的上市公司,将会更早的进行披露,这与我们的假设

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R -0.8677 1.9903 -0.1615 0.3188

EPS

?-0.2790 0.2765 -0.0016 .04213

ROE -3.6233 0.6825 0.0251 0.2087

OCFPS -2.4429 3.2249 0.3400 0.5499

SIZE 9.33 17.77 12.0902 0.9094

MVBV 0.5100 14.8000 2.8297 1.8551

LVA 0.0081 0.9677 0.4730 0.1731

RLAG 10 176 87.31 23.694

OP 0 1 .94 .236

SDDCH 0 1 .93 .263

表2各变量之间的Person相关性

变量R ?EPS ROE OCFPS SIZE MVBV LVA RLAG OP SDDCH

R 1 .171**

.000

.077**

.000

.167**

.000

.123**

.000

-.016

.327

.010

.511

-.054**

.001

.063**

.000

.049**

.003

?EPS 1 .428**

.000

.164**

.000

.007

.653

.159**

.000

-.053**

.001

-.157**

.000

.124**

.000

.050**

.002

ROE 1 .214**

.000

.207**

.000

.087**

.000

-.231**

.000

-.242**

.000

.337**

.000

.093**

.000

OCFPS 1 .301**

.000

-.022

.183

.023

.157

-.189**

.000

.123**

.000

.061**

.000

SIZE 1 -.280**

.000

.178**

.000

-.028

.093

.079**

.000

.064**

.000

MVBV 1 .064**

.000

-.087**

.000

-.019

.244

-.144**

.000

LVA 1 .087**

.000

-.136**

.000

-.007

.651

RLAG 1 -.180**

.000

-.138**

.000

OP 1 .173**

.000

SDDCH 1 注:第一行为相关系数值,第二行为显著性水平(双尾);*、** 分别表示相关系数在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双尾)

3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表示变更披露日期的指标SDDCH与审计意见类型指标OP和及时性指标RLAG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73和-0.138),这表明,未变更过披露日期(SDDCH=1)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或者反过来说,变更了报表披露日期(SDDCH=0)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类型的审计意见,这一结果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设4。

五、实证结果

按照前面提出的方法和模型,逐一对我们的

假设进行检验。本文所有的回归都采用固定效应(Fixed Effect)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分析。之所以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是因为在面板数据中,每个观测单位或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期被观测,这样在研究因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有可能消除那些在观测单位之间有差异但随时间不变的遗漏变量的影响。文中的基本统计结果是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使用Rats6.0处理得到。

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持续性指标(盈余反应系数)来衡量盈余质量的大小,盈余反应系数越大,

表明盈余质量越高。

(一)审计意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我们首先对假设1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模型

(1)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如表3的结果:

表3 审计意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系数 0.43018**

0.0432***

-0.1449***

-0.0031 0.0611 0.0403

***

0.0173***

T 值

2.04 4.02 -4.51 -0.10 0.73 5.16 4.06

R 2(Adj.) 0.5098

注:*、**、***分别表示在0.1、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审计意见类型OP 会

影响股票报酬率与盈余的关系,其系数a 2=0.0432,对应的T 值=4.02,结果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当OP=1时(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盈余对股票报酬率的影响要显著大于OP=0时(“非标”类型的审计意见)盈余对股票报酬率的影响,也就是说,审计意见类型OP 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的验证审计意见类型OP 对盈余反应系数(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根据股票收益和会计盈余的基本模型,收益率R 和EPS ?之间存在如下的简单关系:

it+101it it R a a EPS τ=+?+ 而审计意见类型OP

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可以反映在系数a 1上,这里的a 1就是盈余反应系数,它代表了盈余的持续性。这里假设只有审计意见对该系数有影响,则有:

101a b b OP =+

则可以得到如下的表达式:

it+1001it it it R a (b +b OP )EPS τ=+??+ 对上述表达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b 0=0.5314,b 1=1.0209,即a 1= 0.5314+ 1.0209*OP 。这样,审计意见类型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通过图1表示:

图1 审计意见类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图1很形象的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当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类型时(OP=1),审计意见对盈余反应系数(盈余质量)的影响要远大于未“非标”类型时,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假设1是正确的,即被出具“标准”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

(二)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通过对模型(2)的分析,得到了表4所示的结果:

表4 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β1 Β2 β3 β41 β5 β6 β7

系数 2.9584*** -2.1583*** -0.1373*** -0.0226 0.0391 0.0410*** 0.0191*** T 值

5.66 -3.43 -4.13

-0.71 0.45 5.09 4.34

R2(Adj.) 0.5112

注:*、**、***分别表示在0.1、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中,反映年报披露及时性与盈余质量关系的

系数β2=-2.1583,对应的T 值=-3.43,统计结果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年报披露及时性指标RLAG 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统计意义上说,上市公司年报报出的时间越晚,对应的盈余质量也越低。

同样,为了得到年报披露及时性RLAG 对盈余

反应系数(盈余质量)的影响情况,我们也进行了与以上类似的分析,并得到如下的基本表达式:

it+1001it it it R a (d +d RLAG )EPS ξ=+??+ 对上述表达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的d 0=3.7047,d 1

-2.9332,于是有a 1=3.7047- 2.9332*RLAG ,及时性指标RLAG 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的图形表示:

图2 年报披露及时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RLAG 的增加(年

报披露时间越晚),它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强度逐渐降低,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年报披露滞后的时间越长,盈余质量相对越低,或者说盈余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更早的披露年报,同样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

(三)年报披露及时性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假设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会更晚披露年报信息,即假设3。表5是对模型(3)的回归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OP 与RLAG 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 值=-5.04,回归系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当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时(OP =1),公司会选择更早的报出年报(RLAG 更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RLAG 与公司规模SIZE 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3λ=0.0906,T 值=4.97)

,这表明,公司规模越大,其年报年报披露滞后的时间越长。

表5 年报披露及时性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λ1 λ2 λ3 λ4 λ5

系数 -0.0687*** -0.4117*** 0.0906*** -0.0558*** -0.0916**

T 值 -5.04 -5.97 4.97 -3.26 -1.96

R 2(Adj.) 0.5576

注:*、**、***分别表示在0.1、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4.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变更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推迟披露年报的公司多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会计业绩指标表现差(王立彦,2003)。年报审计意见“不干净”及其涉及事项是制约年报披露进度的关键之一,在年报披露最后时限前,就“非标意见”涉及事项进行反复协调,甚至不惜一再推迟年报披露日,似乎成为“非标意

见”公司年报披露前的必然途径,当年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当年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年发生亏损的公司倾向于延迟披露年报(伍利娜,2004)。我们利用2002~2005年的数据,使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变更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变更与审计意见

预期符号 估计系数 Wald 统计量 OP + 1.236 55.074*** RS + 0.719 15.978*** LOSS - -0.814 31.457*** SIZE

+

0.125 77.955***

Cox & Snell R Square 0.592 Nagelkerke R Square

0.790

注:**、***分别表示在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变更变量与审计意见、股票年均报酬率、公司

亏损状况和公司规模等指标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预测模型的系数估计值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推迟年报披露日期的公司(SDDCH=0)更容易被出具“非标”类型的审计意见(OP=0),且推迟年报披露日期的公司更多的是股票年度平均收益率小于0的公司和年度亏损(LOSS=1)的公司,从公司规模来看,小公司更容易推迟年报披露日期,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均大于50%,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是很强的。

六、结论

对盈余的评价通常是很困难的,尽管上市公司报出的年度财务报告给出了公司当年的盈余数字,但是这些数字的可信度却是参差不齐的。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然而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却经常忽略它。近年来,各方面对财务报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有关盈余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较差的盈余质量往往是和众多的财务舞弊案件联系在一起的,如国外有安然(Enron)、世界通讯(WorldCom)等,国内则有蓝田、银广厦等。正因为如此,企业财务报表的盈余质量越来越受到分析师和一般大众投资者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仅从财务报表的披露这一侧面研究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审计意见在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一般情况下,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相对较低;第二,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也可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因素,年报披露越及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第三,年报披露及时性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由于手中握有的是“坏消息”,会选择更晚披露信息;最后,变更(推迟)年报预约披露日期的上市公司往往会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表现出较差的会计业绩以及较差的市场表现(较低的股票收益率)。

审计意见和报表披露及时性只是衡量盈余质量的两个因素,如何更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如财务报表基本信息(应计项目、主营业务利润、坏账准备等)也可以作为评价盈余质量的指标,我们也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做更多这方面的工作。参考文献:

程小可、王化成、刘雪辉,2004,“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时性

与市场反应——来自沪市的证据”,《审计研究》第2期。

李增泉,1999,“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会计

研究》第8期。

王化成、佟岩,2006,“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

反应系数的考察”,《会计研究》第2期。

王庆文,2005,“会计盈余质量对未来会计盈余及股票收益

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第10期。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第7期。伍利娜、黄慧馨、吴学孔,2004,“上市公司审计与年报披

露预约日变更”,《审计研究》第5期。

巫升柱、王建玲、乔旭东,2006,“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披露及时性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2期。

Abarbanell J. S. and Brian J. Bushee, 1997, “Fundamental Analysis, Future Earnings, and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5), 1-24.

Ball R., Lakshmanan Shivakumar, 2005,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9), 83-128.

Basu, S., 1997,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4), 3-37.

Chan, K., L. Chan, N. Jegadeesh and J. Lakonishok, 2006, “Earnings Quality an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Business, (79), 1041-1082.

Elliott, J. A., 1982, “Subject to Audit Opinions and Abnormal Security Returns: Outcomes and Ambiguit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 617-638.

Frank, D. Hodge, 2003,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Earnings Quality,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the Usefulness of Audi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Accounting Horizons, (17) (Supplement).37-48.

Givoly, D., and D. Palmon, 1982, “Timeliness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57), 486-508.

Kross W., 1981, “Earnings Announcement Time Lag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9), 267-280.

Lev B. and S. Ramu. Thiagarajan, 1993,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1), 190-215.

Mamoun, Al-Debie and Martin, Walker, 1999,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 Extension and UK Evidenc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31), 261-280.

Patricia, M. Dechow and Ilia, D.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 289-316. Schipper, K. and Vincent, L., 2003, “Earnings Quality”, Accounting Horizons, (17), Supplement, 97-110.

Stephen, H. Penman, 2003,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Perspectives from the Recent Stock Market Bubble”, Accounting Horizons, (17), Supplement, 77-96.

Do Audit Opinions and Timeliness of Annual Report Affect Earnings Quality?

Yu Nutao Chung Huashen Huang Dengsh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udit opinions, annual report timeliness and earnings quality by using panel data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h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quality and the two variables. Namely, there have relatively lower earnings quality if the annual report audit opinion is labeled qualified. And there have higher earnings quality if the listed company issues annual report earlier. We also show that the annual report time will be lagged if the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 is labeled qualified. And the annual report will be more easily labeled qualified if the companies changed the scheduled (lagged) disclosure dates.

Key Words: earnings quality, timeliness of annual report, scheduled disclosure dates changed, audit opinions (上接第69页)

Ross, J., & Staw, B. J. 1986. Expo 86: An escalation prototyp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1: 274-297.

Russo, J. E., et al., 1998. Predecisional distortion of produc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5, 438–452. Russo, J. E., et al.,2000. Predecisional distortion of information by auditors and salespersons. Management Science, 46, 13–27. Shamoun, S., 2004, Post-decision Processes: Consolidation and Value conflicts in decision making. Stockholm University. Ph, D. Svenson, O., 1992. Differentiation and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human decision making: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pre- and post-decision processes. Acta Psychologica, 80, 143–168. Svenson, O. ,1996.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search for fundamental psychological

regularities: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a process perspec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65, 252-267. Svenson, O., & Hill, T., 1997. Turning prior disadvantages into advantages: Differentiation and consolidation in real-life decision making. In R. Ranyard, W. R. Crozier, & O. Svenson (Eds.), Decision making: Cognitive models and explanations (pp. 218-232). London: Routledge.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Distortion of Auditing Criteria

Cheng Songsheng

Abstract: Based on a psyc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consolidation theory, auditor ought to distort audit criteria after the auditors have made the decisions. Its aim is to confirm the correctness of audit conclusion. Some papers have justified this postulation. Of course, some other papers think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as incorrect and the opposite of tha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in China, we find that there is the distortion of audit criteria and going concern decision in our country, which are named what “policy, under the measures". Therefore, if we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avoid the distortion of auditing criteria and information, we would take step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It is vital for our government to draw on the policy on the audit criteria. So, it is a long time to overcome these questions Keywords: audit decision,decision criteria, going concern decision,distor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