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说课材料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说课材料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说课材料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7)高考真题说课材料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3-2017)高考真

高中历史选修四(2013-2017)高考真题

1.(2017全国1卷)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2.(2017全国2卷)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

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3.(2017全国3卷)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

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

4.(16年全国1卷)(15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

5.(16年全国2卷)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曾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

6.(16年全国3卷)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

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

7.(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

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8.(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9.(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10.(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

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1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卷)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

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12.(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Ⅱ卷)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

方法。(9分)

(1)

参考答案

1.【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2.(1)颜回安贫乐道,有较高才学与道德品行;虚心、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尊师并践行孔子“仁、礼”学说,非常到位;极高的自律意识与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2)颜回对儒家经典的推崇符合历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孔子对其较高的赞赏,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统治者树立颜回以其为榜样,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利于统治并能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

3.(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贡献: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

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4.(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5.(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8分)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7分)6.(1)原因: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

7.(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8.(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5分)

9.(1)原因: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原因: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10.(1)措施: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8分)

(2)评价: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7分)

11.(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12.(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政治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制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 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 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 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 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 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 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 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 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 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 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六单元《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詹天佑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2.感受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辩证、唯物地解释和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积极的精神财富。 二、重难点 重点: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的贡献 难点:詹天佑个人业绩和国家命运的关系;詹天佑取得个人业绩的主客观条件。 三、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必修知识有一定的积累,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成为列强殖民的工具→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的 重要性 (二)时代中的中国铁路困境 结合必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艰难的原因,理解詹天佑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取得个人业绩的。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多个原因中提炼要素的能力。(三)时代中的詹天佑 1.詹天佑的个人业绩 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铁路之父”的史实依据,培养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和能力。 探究:个人业绩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本题设计意图是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同时也体现本课的核心精神——家国情怀对詹天佑取得业绩的影响。 2.时代际遇 从詹天佑的人生履历切入,探究时代环境的变化对铁路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个人取得的业绩离不开时代中的进步因素,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晚清是落后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中蕴含着历史的进步因素。 3.个人素养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身优秀的素养。从詹天佑的人生履历中也可以看

出其优秀的个人因素。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要客观地看待个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探究:时代际遇和个人素养,你更倾向于哪一要素影响个人取得 业绩?以詹天佑为例说说理由。 该探究题设计的意图:①训练思维的开放性②对开放式问题答题方法指导。 (四)时代中的他们 ——1919年,怎样爱国 图片展示孙中山、顾维钧、陈独秀、荣氏家族、詹天佑人物图像,意图是要学生思考20世纪初这些人物各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爱国、救国。培养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专长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 图文展示詹天佑奖的设立。 ●探究:詹天佑奖的设立意图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总结本课内容。詹天佑奖的设立既是缅怀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的贡献和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也是激励后人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

生物选修一练习题

选修一高考真题集训 1.(2019北京卷·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 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透明圈直径:H(mm)H/C 菌种菌落直径:C (mm) 细菌Ⅰ 细菌Ⅱ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2.(2019江苏卷·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3.(2019江苏卷·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4.(2018江苏卷,1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 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5.(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6.(2017江苏卷·多选)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 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 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7.(广东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2018届高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高考真题汇编习题及答案(word)

2018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真题汇编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 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 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3四川卷)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间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三措施a政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答题套路总结 考前必读阅卷套路深高考多拿分 高考阅卷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几秒或十几秒。如果考生们了解阅卷老师在判卷过程中的规律,肯定对你答题有帮助,我们一起看看阅卷中的“套路”吧! 套路一改一道题有时只用几秒至多十几秒高考评卷速度非常快,一个老师平均每天要上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个别学科甚至要评3000 多份卷子(平均 3~8 秒改一份卷)。——对策:面对如此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要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套路二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 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更多技巧敬阅读《高考文科解题技巧》一书,扫描背面二维码可得。——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 套路三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 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对策: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建议是: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眼球,得高分。 套路四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 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套路五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 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对策: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套路六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每天要改数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 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套路七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用语规范是高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制定的评分细则中,对标准 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造成的。——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高考中无谓失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与俄罗斯帝国建立的关系。 二、课标解读: 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三、授课过程 导入:他是谁? 他被俄国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 恩格斯评价他为“真正的伟人”。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他,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他就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沙皇——彼得大帝 有人说,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那么彼得大帝是怎样“以一人之力重塑一个民族、缔造一个国家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对一场改革的学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 板书:背景(为什么改)内容(怎么改)影响(改的怎么样)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西欧的发展: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 俄国的落后: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百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 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油画《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这句话……成了他(即彼得)一生的座右铭。——马克思 出海口: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俄国除北冰洋外,入海通道十分有限。 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准内陆国,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唯一起着海上大门作用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白海上的一个海口,但它一年有9个月的封冻期。此外,从白海到西欧国家的海路,比从波罗的海出发的路程要长一倍。俄国迫切需要打开通往先进欧洲的海上通道。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四岁丧父,十岁继位为沙皇(1682年),十岁继位为沙皇,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共享皇权,姐姐索菲亚摄政,掌握实权。十七岁率领“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叛乱,正式掌权。复杂艰险的权利斗争也塑造了彼得坚毅的性格。 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1697年,俄国派出一个由250多人组成的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装扮成一名留学生,随团出访,他们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此次访问历时18个月,后因国内发生叛乱,彼得赶回俄国。 在了解俄国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我们会发现它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 ①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②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 ①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㈠儒家文化创始人 一、孔子的生平 ①自学礼乐②从政失败③周游列国④献身文教 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①“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②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③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④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 四、评价孔子

高中生物选修一高考题

选修一、三高考真题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 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 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法或______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 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 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 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 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 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 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 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

高中历史选修一高考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的收入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有大量的土地 D.有高超的手工技术 3.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5.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6.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7.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 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 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 9.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 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 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 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 “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 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 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案

专题七第四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导入新课】: 师:学习历史,也要关注现实。首先请同学们来关注一则新闻。 出示材料: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巨星陨落,中国上下举国哀悼,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师: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钱学森 师:对,他就是我国科技界的巨星钱学森同志。随着钱学森的去世,他生前提出的一个问题,迅速成为现在网络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史称“钱学森之问”。有人知道,钱学森的问题是什么吗? 出示材料: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问题现在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之一。 生:不知道(我估计他们不知道) 师:大家大概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太清楚,那老师来告诉同学们,钱学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屏幕上打出来),关于这个问题,现在网络已经有很多各种角度的答案,其实,我想我们不防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国家总是孕育出许多杰出人才?”(屏幕打出来)。比如说我们今天要上的近代科学之父牛顿。那么,今天,我们仅以牛顿一课为例,针对钱老的问题,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讲授新课】 师:探究1:怎样理解牛顿是“近代科学之父”?同学们想想看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是什么?生:牛顿的科技成就 师:完全正确,我们进入第一篇章:牛顿之牛——科学成就篇。 出示邮票的图片: 注:图片有点模糊,可以让学生看书本131页。 师:从邮票中同学能发现哪些牛顿的科学成就呢? 生:苹果——万有引力 师:是的,大家都知道苹果的故事。对于科学家而言,牛顿家乡的那棵苹果树,也许是世间最神圣的树了。(出现图片和这行字)其实,同学想想看,神奇的是那棵树吗?”(不是),真正神奇的应该是(牛顿那颗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脑袋),还有呢?我想仅仅靠一棵苹果是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在发现问题后的不断的实验研究,探索等等)。在牛顿发现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高考真题2015-2018汇总,优质资源

选修1生物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2. 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 B.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 D.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3. 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 CO2 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4.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5. 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6. 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 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Y 单克隆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分泌B.应选用原肠胚做雌雄鉴别 C.鉴别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D.用H-Y 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8. 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30 min B. 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根的分化 C. 过程③逐步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D. 过程④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 9.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这段历史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了解,深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始皇陵兵马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秦朝赫赫军威。 师: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富国强兵。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讲授新课 商鞅变法的结局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