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检验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又称地砷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严重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它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

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机体每日砷的总摄人量,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砷的总摄人量不宜超过200pg。为控制砷中毒的发生,病区人群生活环境和食品中的砷含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建立健全环境和食品砷标准

为控制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先后制订了环境、食品砷的卫生标准。1958年WHO制定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0.2mg/L,1963年这一标准被修改为0.05mg/L,从1993年起WHO建议将该标准修订为0.01mg/L。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饮用水砷含量的标准均为0.05mg/L。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饮用水砷含量的限值仍然定为0.05mg/L。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砷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对我国砷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砷标准的制订(修订)、颁布和实施对预防控制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环境砷的监测

通过对空气、水、食品、燃煤以及生物样品的砷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采的水源和煤矿进行砷含量的检测,可及时了解环境砷的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改用低砷水源

改用低砷水源是控制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砷含量为≤0.05mg/L;WHO推荐标准为≤0.0lmg/L。

按每人每天饮水量2升计算,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将不会超过200μg(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不超过120μg)。低砷水源的选择:①寻找砷含量低的地下水作为水源;②修建引水工程,用低砷水来代替高砷水。

(四)饮水除砷

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高砷水变为低砷水,达到饮水除砷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和过滤吸附法。常见的混凝沉淀剂有明矾、三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铁等。如:每升水加1g明矾,可使水砷含量从0.6mg/L降到0.03mg/L。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法也是除砷的有效方法之一。饮水除砷主要适用于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家庭降低饮水砷含量。 (五)改用低砷煤

改用低砷煤是控制煤烟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研究资料显示,当

煤砷含量超过30mg/kg,则可造成环境砷的污染。因此,应使用含砷量低于30mg/kg的煤,以减少环境砷的污染,使空气砷含量≤0.003mg/m。,减少食品砷污染,从而达到预防控制砷中毒的目的。低砷燃料的选择:①寻找砷含量低的煤作为燃料;②采用其它低砷燃料(如家用沼气池等)来代替高砷煤。

(六)改革炉灶

煤烟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家庭炉灶通常为无排烟管道的开放式炉灶。在做饭、取暖、烘烤食物时,含砷的煤烟直接污染烘烤的食物和室内空气。改革炉灶是将室内开放式炉灶改建为有排烟管道的密闭式炉灶,使煤烟直接排放到室外,以消除含砷煤烟对烘烤的食物和室内空气的污染。在使用密闭式炉灶的同时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改革炉灶对控制煤烟型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朝文,熊祥忠,封雷,柯于胜,曹勇,谢朝怀.改炉灶降砷防制煤烟型地方性砷中毒效果的研究.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3期.

[2]陈志,张丽玲,杨凤山,卢振明,张秀丽.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及防治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8年06期.

[3]蒲朝文,熊祥忠,曹勇,封雷,柯于胜.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砷含量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年06期.

[4]蒲朝文,熊祥忠,曹勇,封雷,柯于胜.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砷含量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年06期.

[5]吕胜敏,马景,梁索理,周朝辉,章和平,程溆.河北省居民饮水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 本标准是在长江三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和饮水型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同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防治及研究资料,并参考有关标准而编写的。 本标准代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试行)》(中地办发〔1981〕6号)中的病区划分标准。原标准环境氟含量指标中只有饮水氟含量,只适用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本标准根据我国病区类型复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增加了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和总摄氟量,制定出既适合于饮水型病区的划分,又适合于其他类型病区的划分。本标准采用了原标准中饮水含氟量的指标,因为该项指标经多年防治工作实践证明,对不同程度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是适宜的客观环境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氟病研究所负责起草,由中国医科大学流行病教研室、河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富、戴国钧、杨世明、顾諟栋、滕国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的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确定和病区程度的划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医`学教育网整理。 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16396—1996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 WS/T87—1996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3病区确定与划分条件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案 (2)

预防包虫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三二班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包虫病以及它的传染方式。 2.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让学生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的基本知识,做到预防工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问图片上的是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小朋友看,这图片上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是个人他不爱干净,碰小狗老鼠后,没有洗手,他吃东西,就将这些细菌吃进了肚子里。 2、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包虫病和传染方式。。 ㈠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包虫病吗?刚才老师所出示图片里的人就得了这个病。 ㈡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不同种的包虫病,即囊型包虫病(CE)与泡型包虫病(AE),分别因人摄入棘球绦虫卵及多房棘球绦虫卵而感染。临床上以肝包虫病最多见,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器官也被侵犯。 ㈢你们知道包虫病是怎么传染的吗?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终末宿主(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㈣总结:所以小朋友不论干什么事情,吃什么事情之前要洗手,而且要保持清洁。 3、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㈠师:小朋友,虽然有人得上了包虫病但是也有治疗的方法,没有得上包虫病的人也要注意预防,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讲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㈡包虫病的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摘除内囊和处理外囊,但内囊摘除前必须先杀死囊中的原头节,以防囊液破溃外溢造成囊液污染和包虫种植扩散。因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㈢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 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B)B.泉水 9.室内的氡主要来自(A)A.房屋地基

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

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 赵福波教学内容: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砷中毒,了解砷中毒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砷中毒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基本介绍 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 g即可致死。砷中毒死亡者尸体皮肤呈脱水状,口唇、指甲明显青紫。熔炼或焙烧含砷矿石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于空气中,迅速形成氧化砷;砷酸铅Pb3(AsO4)2、砷酸钙Ca3(AsO4)2等为农药用于杀虫灭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农业用于杀虫灭鼠,皮毛工业中用于消毒防腐,玻璃工业中用作脱色剂。雌黄As2S3、雄黄As2S2、巴黎绿(醋酸砷酸铜)均可制成含砷颜料,祖国医学中应用雄黄、三氧化二砷为外用药治疗皮肤病。 二、元素来源: 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 sS)等。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生理学原理 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砷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经粘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

肾等器官。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1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 砷中毒主要类型 砷中毒一般都是由口服引起的。砷急性中毒的症状有两种类型,即麻痹型和胃肠型。其中尤以胃肠型较为常见。大量砷化物进入体内,可以麻痹中枢神经,出现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谵妄、昏迷、脉搏速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数小时内因毒物抑制中枢神经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胃肠道的症状来不及出现或者症状很轻微。这就是麻痹型的症状。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症状比较常见。砷中毒呈胃肠型症状者,在服毒1~2小时,甚至15~30分钟,即发生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酷似霍乱或重症胃肠炎,大便也成水样并带血,可伴脱水和休克。一般中毒者在一两天内即可死亡。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砷中毒症状。此外,吸入砷化氢气体也可发生急性中毒,其主要表现为溶血。 砷中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见消化道症状,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烧灼、紧缩感,声嘶、恶心、呕吐、咽下困难、腹痛和腹泻等。呕吐物先是胃内容物及米泔水样,继之混有血液、粘液和胆汁,有时杂有未吸收的砷化物小块;呕吐物可有蒜样气味。重症极似霍乱,开始排大量水样粪便,以后变为血性,或为米泔水样混有血丝,很快发生脱水、酸中毒以至休克。同时可有头痛、眩晕、烦躁、谵妄、中毒性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少数有鼻衄及皮肤出血。严重病儿可于中毒后24小时至数日发生呼吸、循环、肝、肾等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病变,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危重征象,少数病人可在中毒后2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而胃肠道症状并不显著。病儿可有血卟啉病发作,尿卟胆原强阳性。 砷化氢中毒常有溶血现象。亚急性中毒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四肢感觉异常,先是疼痛、麻木,继而无力、衰弱,直至完全麻痹或不全麻痹,出现腕垂、足垂及腱反射消失等;或有咽下困难,发音及呼吸障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时发生皮肤潮红或红斑。慢性中毒患者多表现为衰弱,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尚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障碍,脱发,口炎,鼻炎,鼻中隔溃疡、穿孔,皮肤色素沉着,可有剥脱性皮炎。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指甲失去光泽和平整状态,变薄且脆,出现白色横纹,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中毒患者发砷、尿砷和指(趾)甲砷含量增高。口服大量砷的病儿,在作腹部X线检查时,可发现其胃肠道中有X线不能穿透的物质。 常人服入三氧化二砷0.01~0.05g,即可中毒,出现中毒症状;服入0.06~0. 2g,即可致死;在含砷化氢为1mg/升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常人接触砷数周后,即可发生慢性中毒。其症状表观为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多发性神经炎,出现知觉麻痹、运动神经麻癣、视神经萎缩,手掌、足角化层增厚等。

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交流

地氟病健康教育

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 1.范围与目标人群 ⑴范围:选择莱西市和平度市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工作。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镇),每个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项目乡(镇),每个乡 (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⑵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为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二级目标人群为乡镇和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和水站管理人员。 2.干预内容与方法 ⑴基线调查:在每个项目乡(镇)中心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个 班的30名学生,完成表1的答卷调查(人数不足时,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学生中补足);并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 完成表2的问卷调查。将基线问(答)卷结果统计填入表3。 ⑵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负责设计制作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如:DVD光盘、小学健康教育手册、宣传画、折页等),并下发至项目单位。 ⑶活动形式:县级项目执行机构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在项目县辖区内播放有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科普片和公益广告3 次,宣传报道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知识、策略和措施等信息2次以上; 协调和配合教育部门在项目乡(镇)小学校4~ 6年级的班级上好1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要求目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1篇作文,并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由村医组织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开展1?2次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在每个项目乡(镇)政府、村委会所在地张贴或悬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标语2幅,在 项目乡(镇)卫生院开设2~ 3期专题宣传栏,在村卫生所(室)张贴宣传画;利用“赶集日”在项目乡(镇)开展2?3次健康咨询活动。将上述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填入表4。 3.项目评估 ⑴评估方法: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每所项目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

地方性砷中毒的综述

认识地方性砷中毒 关键词:地理学,中毒,地方病,医学地理学,全球性 简介 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 类型 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型砷中毒。 分布 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四川、

安徽、青海、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区)。其中以山西、内蒙古病情为重。 燃煤型砷中毒部分:贵州、陕西。其中以贵州分布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资料估计,目前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5 mg/L的人口为560万,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1 mg/L的人口为1 466万,这还不包括由于燃煤引起的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人口。在我国,除贵州省主要为燃煤污染型病区外,其他地区大都属于饮水型病区。新疆奎屯垦区是我国大陆上报道的第一起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也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流行区之一。新疆医科大学氟砷研究课题组自1980年开始对该病区开展综合性防治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今后应在对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生物统计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等方面综合 分析砷中毒易感性标志物与砷中毒的 关系,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地方性砷中 毒较为系统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 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 机制和寻找特异、敏感、快速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为全面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地方性砷中毒概念地方性砷中毒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

地方性砷中毒的综述

认识地方性砷中毒关键词:地理学,中毒,地方病,医学地理学,全球性 简介 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害病。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中砷浓度超过WHO指导标准0.01mg/L或超过了其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秘鲁、泰国和美国等。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地方性砷中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病因学、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人们已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并确定高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预后的预警、评价系统,制约了砷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 类型 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型砷中毒。 分布 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四川、安徽、青海、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区)。其中以山西、内蒙古病情为重。 燃煤型砷中毒部分:贵州、陕西。其中以贵州分布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资料估计,目前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5 mg/L的人口为 560万,暴露在饮用水砷浓度≥0.01 mg/L的人口为 1 466万,这还不包括由于燃煤引起的燃煤型地方 性砷中毒人口。在我国,除贵州省主要为燃煤污 染型病区外,其他地区大都属于饮水型病区。新 疆奎屯垦区是我国大陆上报道的第一起地方性砷 中毒病区,也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 流行区之一。新疆医科大学氟砷研究课题组自 1980年开始对该病区开展综合性防治研究,取得 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今后应在对病区进行流行病 学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生物统计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等方面综合分析砷中毒易感性标志物与砷中毒的关系,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地方性砷中毒较为系统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机制和寻找特异、敏感、快速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为全面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地方性砷中毒概念地方性砷中毒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色、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具有远期毒效应。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 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由于地氟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病区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严重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印度、中国、朝鲜、前苏联、保加利亚、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水氟含量高达30mg/L,是西半球水氟含量最高的,其次澳大利亚南部水氟也高达20mg/L,并且发现有绵羊氟中毒。全球大约有地氟病人7000多万。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病情及其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与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类型复杂,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地方性氟中毒,60年代开展了局部地区的调查,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进行病情普查。截至2004年,全国统计有病区县130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45%,受威胁的病区村人口1.16亿,有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8万(其中残废性氟骨症病人有20多万人)。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以氟斑牙为线索进行了饮水含氟量测定和系统的定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省属于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高氟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井水,部分为深层地下井水,少数为温泉水。根据水源性质和地理分布特点,我省高氟地区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盆地浅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的胶莱盆地,是全省最为严重的病区,最高含氟量为20mg/L; ②平原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北山前倾斜平原和鲁西南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区,病区范围较大,中毒情况严重,最高含氟量为16.4mg/L;③平原深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最高含氟量为6.2mg/L;④山区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鲁东丘陵的山间平原或谷地,病区散在,最高含氟量为4.5mg/L; ⑤温泉型: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含氟量在2.9~14.8mg/L。2000~2002年全省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地氟病病区涉及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病区村总人口979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砷在地壳中的自然分布不均匀,砷矿物常与其他有色金属(锡、铅、锌等)矿床共同伴生。伴随这些金属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以及砷矿物的自然风化,砷以原矿或砷的氧化物的形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大气、水体、农作物等造成污染。人体摄入被砷污染的食品或吸入砷烟尘,除了导致急慢性砷中毒外,还可使多种癌症发病率上升。1979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无机砷是人类皮肤及肺的致癌物。砷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砷的性质及来源 1.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砷为有毒元素,原子序数为33。砷可以表现出多种价态,最常见的是-3、+3和+5价。砷有两种放射性核素76As和77As,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26.7小时和39.0小时。 固态单质砷的结构为三角形,气态砷的分子实际上是由4个砷原子构成的正四方体结构。As4加热到800℃时开始分解,到1750℃时全部分解为As 2 。 固态砷的密度为57.8gcm3,熔点817℃,616℃砷开始升华。砷有黄、灰、黑三种同素异形体,,在普通温度下稳定的结构是灰砷。灰砷是脆的晶体,能传热、导电。灰砷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加热到400℃时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灰砷气体很快冷却可得黄砷,黄砷是淡黄色的晶体,能溶于二硫化碳。黄砷不稳定,加热即 可变成灰砷,在空气中被氧化成As 4O 6 ,同时发出冷光。黑砷是灰砷和黄砷的中间 体,砷蒸汽慢慢地凝结即成黑砷,黑砷是无定形的,270℃以上单向地变成灰砷。 砷元素燃烧具有浅蓝色火焰并生成浓密的白色三氧化二砷烟雾。砷可与卤族元素、浓硝酸、热浓盐酸、热浓硫酸反应。自然环境中单质砷很少存在,常以砷化氢、砷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状态存在。 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或白砒,有剧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毒药或 杀虫剂之一。亚砷酸有正亚砷酸H 3AsO 3 和偏亚砷酸HAsO 2 ,但都不存在,只能得到 其盐类,亚砷酸盐常用作杀虫剂、除草剂以及用来保存生皮等。醋酸亚砷酸铜俗称巴黎绿,为深绿色粉末,在水中能水解,在空气中受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亚砷酸,巴黎绿除用作颜料外,农业上可作杀虫剂,工业上用来制作船底防污油漆和木材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预防知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常识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一、引起原因 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就是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 二、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三、预防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增加对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机体抵抗力。 目前主要是针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河、水溪、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提倡喝淡茶水、多喝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多食用汤菜,改善营养也不失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识 1.我们这里流行的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好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主要讲引起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地方性氟中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2.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地方性氟中毒根据其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饮水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产煤山区)长期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煤燃烧释放的氟便污染了食物和室内空气,人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吸入污染的空气,摄入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就是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量饮用高氟砖茶水所致的一种地氟病,砖茶系粗老茶叶所制,茶树具有天然富氟功能,茶叶越老含氟越高,砖茶的氟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至几十倍。 3.地方性氟中毒有哪些表现?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4.地方性氟中毒怎么样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地方性氟中毒。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主要是改变烘炕食物和烤火的方法,如提倡不直接在煤火上烘炕和保存食物(主要指玉米、辣椒、腊肉),不敞炉取暖;改良炉灶,安装烟囱把炉灶燃烧煤产生的烟尘排出室外;要勤打扫室内卫生,防止高氟扬尘落入熟食中;玉米和辣椒要用日晒或屋外挂凉干燥,腊肉应使用柴火熏炕,保存时应避开煤烟,食用前淘洗,坚决不吃“扬尘辣椒”。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以改换饮用低氟水,如打建新的低氟水源井、引用低氟的江、河、湖、泉水以及物理化学方法除氟。主要的除氟剂有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氯化铝、骨炭、羟基磷灰石等。饮茶型

地方性氟中毒发展史 2

地方性氟中毒发展史 前言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已知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本病,我国也流行本病,是受害国之一。 正地方性氟中毒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地方病之一。全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已查出病区县991个,病区自然村屯71413个,氟斑牙患者3797,氟骨症病人104万,受威胁的病区人口估计在一亿以上。我国对地方性氟中毒的系统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在病区类型和氟源的探索,流行因素和饮水氟的卫生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许 多新的发现,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有关研究成果已进入国际氟研究的先进行列。兹就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如下。 全国现有病区村人口1.1亿,有氟斑牙患者3739万人,氟骨症患者276万人,特别是西部地区病情较重。防治难度较大,国家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研究很重视,2001年国家由国债资金投入8.5亿元用于西部地区地方性氟//參中毒防治改水工程建设。在“九五”期间国家设立了“有效除氟剂抗氟剂实验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课题和“氟骨症发病机理研究的国家子日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除此之外,近年来

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研究/慢性氟中毒与氧应激等方面做了很多工。 1/防治情况:“九五”初期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率达31.37%,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户改灶率达19.91%,“十五”初期即2001年全国饮水型病区村改水率达38.67%,提高了7.3个百分点。改灶率达25.91%,提高了6个百分点。由于西部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落实,2002年1年将改水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但改水巩固率较低。 历史:在古代,人们就把一种含氟的矿石—荧石作用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熔融剂。矿物和荧石在一起加热会生成流动性的金属渣,陈为Fluores,19世纪以前,人们对氟的认识甚少。的那氟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确是客观地存在的,这种危害当时也曾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人类氟斑牙,我国知道的最早,早在我国晋代,著名的学者嵇康在他的著作“养生论”中以记载到“齿居晋而黄”,认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的地域性疾病,这个认识比欧洲人要早1600多年。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冰岛,几百年来,当地居民认识到动物中的Caddur病为吃了再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区生长植物所致,这实际上是动物氟中毒。作始于意大利医生斯杰潘.契雅,他在1900年,注意到距那不勒斯不远的包族地区居民牙齿患有特殊的疾病:居民的牙齿有对称性暗黄或暗褐色斑点,有时有缺损和牙磨损,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摘要: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砷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其中包括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砷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关键词:砷及砷化物;人类疾病 1砷及其化合物 1.1理化性质 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3位,原子量74.921。砷的化学性质很复杂,又有众多的砷化合物,所以很难将砷作为一种化学元素看待。砷以三价和五价的形式存在于食物、水、和环境中,并广泛分布于245种物质中,每千克非暴露的土壤中砷的含量为0.1~40 mg,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砷标准为0.01 mg/L。砷化物中最普通的无机三价砷化合物有三氧化二砷和亚砷酸钠;五价砷有五氧化二砷、砷酸和砷酸盐,也有三价和五价的有机砷。 1.2代谢途径 空气中的砷大部分是三价砷,被人体吸收后在肺部的沉积率主要取决于其颗粒的大小,经口摄人的砷大部分能经胃肠道吸收。As。O。亚砷酸钠、砷酸盐进入人体后,95%~97%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由于砷与含疏基(一SH)的蛋白质高度的亲和力,24 h内分布于肝、肾、肺、胃肠道、脾脏及脑等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砷主要经尿排泻,摄人体内的无机砷其t 1/2可达30 h,另外粪便、皮肤、汗腺、唾液腺及浮汁内也有微量砷排出,人乳汁中砷的浓度可达3 pg/L。砷可在头发和指甲中蓄积,正常发砷为0.025~0。10 mg/100 mg。据卫研所报道,北京地区发砷正常水平低于0.053 mg/100 mg[1]。发砷和尿砷的测定较之血砷更能反映人体摄人砷的水平[2,3]。 2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作用 三价砷与五价砷或无机砷与有机砷在体内的相互转换和代谢决定着砷的毒性作用,三价砷与无机砷的毒性较大,五价砷和有机砷相对毒性较低。三价砷是最主要的毒性形式,其中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中毒剂量10一50 mg,致死量60 mg。急性砷中毒人体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肝肿大、黑色素沉着,心率不齐、直至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方病 是指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有: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5、碘缺乏病不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降低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医师三基考试题(附全部答案)(8)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1、病人,女性,38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偶咯血痰等症状。在当地反复治疗2年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但出现食欲缺乏、肝区胀痛、水肿,这提示 A. 内科治疗有效 B. 二尖瓣狭窄程度加重 C.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D. 出现风湿活跃 E. 右心室受累 2、病人,男性,55岁,近1个月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体重明显减轻,查体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可能诊断是 A. 食管癌 B. 胃食管反流病 C. 贲门失弛缓症 D. 食管良性狭窄 E. 癔球症 3、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B. 贫血、消瘦、恶病质 C. 不规则阴道流血 D. 白带增多伴阴部痒 E. 下腹部可扪及包块 4、病人,男性,60岁,长期吸烟,持续一个月痰中带血。下列哪项检查为最佳选择 A. 痰查结核菌 B. 痰查瘤细胞 C. 痰细菌培养 D. 痰找肺吸虫 E. 痰查真菌 5、地方性砷中毒是机体长期砷暴露发生的

A. 急性中毒 B. 亚急性中毒 C. 慢性中毒 D. 职业性中毒 E. 药物性中毒 6、在确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诸多指标中,起决定指标的是 A. 饮水含氟量 B. 氟斑牙(氟牙症)患病率 C. 氟骨症患病率 D. 群体尿氟含量 E. 粮食氟含量 7、不属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A. 血循环障碍 B. 缺血性挛缩 C. 正中神经损伤 D. 肘外翻 E. 骨化性肌炎 8、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 A. 6种 B. 3种 C. 4种 D. 7种 E. 8种 9、病人,女性,18岁,腹泻2周后出现心悸,ECG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下述哪项不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A.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 B. 室性融合波 C. 代偿间歇完全 D.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E. QRS波群前出现倒置P波

砷化物中毒

砷化物中毒 砷和砷化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业。砷(As)本身毒性不大,而其化合物一般均有剧毒,特别是三氧化二砷的毒性最强。三氧化二砷(As2O3)又名亚砷酐、砒霜、信石、白砷、白砒。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杀虫剂、杀鼠剂、药物、染料工业、皮毛工业及消毒防腐剂等。 (一)中毒原因 常见原因是食品加工时,使用的原料或添加剂中含砷量过高,或误食含砷农药拌种的粮食及喷洒过含砷农药不久的蔬菜,食用盛过含砷杀虫剂的容器或袋子盛放的成品和粮食,或食用碾磨过农药的工具加工过的米面等。或将三氧化二砷当作食盐、面碱、小苏打等使用。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十几分钟至数小时,中毒后患者口腔和咽喉部有烧灼感,口渴及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常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血液和胆汁)、腹绞痛、腹泻(水样或米汤样,有时混有血)。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及剧烈吐泻而脱水,血压下降,严重者引起休克、昏迷和惊厥,并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病,心脑综合征,中毒性肝病和急性247。 中毒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及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程度,可将有机磷中毒大致分为4 级。 (1)潜在性中毒:此时无临床表现。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至正常值的70%~90%。一般不需治疗,但由于病情可能进展,需继续观察12 小时以上。(2)轻度中毒:表现为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流涎、腹痛、视物模糊、瞳孔缩小、四肢麻木。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至正常值的50%~70%。 (3)中度中毒:轻度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肌束震颤、轻度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等。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至正常值的30%~50%。 (4)重度中毒:发病后很快发生昏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发热、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困难、肺水肿、青紫、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麻痹。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至正常值的30%以下。 (三)急救治疗

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致死的几率也是很大的,因此对慢性砷中毒要能够及时确诊,就要了解它的症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咽喉有灼烧,紧缩感,一定要做好全面检查。 1、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见消化道症状,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烧灼,紧缩感,声嘶,恶心,呕吐,咽下困难,腹痛和腹泻等,呕吐物先是胃内容物及米泔水样,继之混有血液,粘液和胆汁,有时杂有未吸收的砷化物小块;呕吐物可有蒜样气味,重症极似霍乱,开始排大量水样粪便,以后变为血性,或为米泔水样混有血丝,很快发生脱水,酸中毒以至休克,同时可有头痛,眩晕,烦躁,谵妄,中毒性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少数有鼻衄及皮肤出血,严重病儿可于中毒后24小时至数日发生呼吸,循环,肝,肾等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病变,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危重征象,少数病人可在中毒后2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而胃肠道症状并不显著,病儿可有血卟啉病发作,尿卟胆原强阳性。

2、砷化氢中毒常有溶血现象,亚急性中毒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四肢感觉异常,先是疼痛,麻木,继而无力,衰弱,直至完全麻痹或不全麻痹,出现腕垂,足垂及腱反射消失等;或有咽下困难,发音及呼吸障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时发生皮肤潮红或红斑,慢性中毒患者多表现为衰弱,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尚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障碍,脱发,口炎,鼻炎,鼻中隔溃疡,穿孔,皮肤色素沉着,可有剥脱性皮炎,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指甲失去光泽和平整状态,变薄且脆,出现白色横纹,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中毒患者发砷,尿砷和指(趾)甲砷含量增高,口服大量砷的病儿,在作腹部X线检查时,可发现其胃肠道中有X线不能穿透的物质。 3、饮食保健,饮食方面多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多鼓励患者,给予其信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