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凝土试验报告 适筋梁受弯

混凝土试验报告 适筋梁受弯

混凝土试验报告 适筋梁受弯
混凝土试验报告 适筋梁受弯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适筋梁受弯实验

试验课教师赵勇

姓名王xx

学号1xxxxxx

手机号188xxxxxxxx

任课教师李方元

日期2014年10月24日

┊┊┊┊┊┊┊┊┊┊┊┊┊装┊┊┊┊┊订┊┊┊┊┊线┊┊┊┊┊┊┊┊目录

1. 试验目的 (2)

2. 试件设计 (2)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2)

2.2 试件设计 (2)

2.3 试件的制作 (4)

3. 材性试验 (4)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4)

3.2 钢筋材性试验 (5)

4. 试验过程 (6)

4.1 加载装置 (6)

4.2 加载制度 (7)

4.2.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7)

4.2.2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7)

4,2.3具体加载方式 (8)

4.3量测与观测内容 (8)

4.3.1 荷载 (8)

4.3.2 纵向钢筋应变 (8)

4.3.3 混凝土平均应变 (8)

4.3.4 挠度 (9)

4.3.5 裂缝 (9)

4.4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 (9)

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0)

5.1 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0)

5.2 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10)

5.3 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13)

5.5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15)

5.6 斜截面承载力分析 (16)

5.7 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16)

6 结论 (16)

-1-

┊┊┊┊┊┊┊┊┊┊┊┊┊装┊┊┊┊┊订┊┊┊┊┊线┊┊┊┊┊┊┊┊1. 试验目的

(1)观察并掌握适筋梁受弯破坏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

(2)掌握构件加载过程中裂缝和其他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

(3)掌握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尤其是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偏差的现象;

(5)通过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适筋梁构件受弯性能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1)钢筋:纵筋HPB335、箍筋HPB235

(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3)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梁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ξ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受弯构件的类型:当

b

ξξ

≤时,为适筋梁。

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

b

ξ可按下式计算:

0.8

1

0.0033

b

y

s

f

E

ξ=

+

(2-1)

其中在进行受弯试件梁设计时,

y

f、

s

E分别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受拉强

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进行受弯试件梁加载设计时,

y

f、

s

E分别取钢筋试件试验得到钢筋受拉屈服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

同时控制配筋量大于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公式:

min

0.45t

y

f

f

ρ=(2-2)

-2-

┊┊┊┊┊┊┊┊┊┊┊┊┊装┊┊┊┊┊订┊┊┊┊┊线┊┊┊┊┊┊┊┊

为了保证构件在实际受荷情况下受弯段发生受弯破坏,需在受弯段外配置足够的箍筋和架立筋以防止构件发生剪切破坏,同时支座处应做一定的处理以防止发生局部冲切破坏和纵筋锚固破坏。

(2)试件的主要参数

①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③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PB335;

④箍筋的种类:HPB235(纯弯段无箍筋);

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⑥试件的配筋情况见图2.1和表2.1;

图2.1 适筋梁受弯试验试件的配筋

说明:预估荷载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定的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未计试件梁和分配梁的自重。

(3)试件加载估算

①开裂弯矩估算

2

cr tk

0.292(1 2.5)

A

M f bh

α

=+(2-3)

其中E s

A

2A

bh

α

α=,s

E

c

E

E

α=。

②屈服弯矩估算

(/3)0.9

=-≈

y y s n u

M f A h x M(2-4)

③极限弯矩估算

对于适筋梁:

-3-

-4-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

(2-5)

(2-6)

作为计算,假定钢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的应力为线性分布,因此有:

(2-7)

) (2-8)

预估极限荷载为

(2-9)

2.3 试件的制作

(1)检查试模尺寸及角度,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2) 取样拌制的混凝土,至少用铁锹来回拌和三次至均匀;

(3)现场平板振动现浇混凝土,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刮涂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4)将试件小心平稳移入温度20℃±0.5℃的房间进行标准养护; (5) 28天后,将试件小心脱模,待用,完成试件制作。

3. 材性试验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试块留设时间:2014年09月 25日 试验时间: 2014年10月 26日 试块养护条件:室内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见表3.1

表3.1 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注: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推定。

3.2 钢筋材性试验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见表3.2

表3.2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

-6-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4. 试验过程

4.1 加载装置

图4.1为适筋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图4.2为实物图。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梁受弯性能试验,取L =1800mm ,a =100mm ,b =600mm ,c=400 mm 。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图4.3所示。

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

图4.1 适筋梁梁受弯试验装置图

图4.2 适筋梁受弯试验装置实物图

┊┊┊┊┊┊┊┊┊┊┊┊┊装┊┊┊┊┊订┊┊┊┊┊线┊┊┊┊┊┊┊┊

(a)加载简图(kN,mm)

图4.3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

4.2 加载制度

4.2.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图4.2和4.3所示。梁受弯试验采用单调分级加载,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15分钟。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2级。

对于适筋梁:

(1)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载计算值的20%;

(2)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的5%;

(3)当试件开裂后,每级荷载值取10%的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P u)的级距;

(4)当加载达到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按跨中位移控制加载,加载的级距为钢筋屈服工况对应的跨中位移

y

(5)加载到临近破坏前,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

4.2.2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对梁试件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构件已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

①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

②受拉主钢筋拉断;

③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④挠度达到跨度的1/30;

⑤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7-

┊┊┊┊┊┊┊┊┊┊┊┊┊装┊┊┊┊┊订┊┊┊┊┊线┊┊┊┊┊┊┊┊4,2.3具体加载方式

具体分级加载/kN:0→5→10→15→20→15→30→35→40→45→50→破坏

(开裂:10kN;最大:103kN)

4.3量测与观测内容

本次试验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量和试验现象的观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平均应变、纵向钢筋应变、挠度以及裂缝,下面分别叙述。

测点编号与对应应变片编号如下表4.1

表4.1 测点编号与相关测量量的对应关系

4.3.1 荷载

通过千斤顶施加到梁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设置在加荷装置上的力传感器37-1测得。

4.3.2 纵向钢筋应变

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置见图4.4。

图4.4 纵筋应变片布置

4.3.3 混凝土平均应变

在梁跨中一侧面布置4个位移计,从上至下间距分别为55,60,55mm。位移计标距为150mm,以量测梁侧表面混凝土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分布规律,测点布置见图4.5。

-8-

-9-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图4.5 梁受弯试验混凝土平均应变测点布置

4.3.4 挠度

对受弯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如图4.6所示。在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试验时在每级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的变形。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图4.6 梁受弯试验挠度测点布置

4.3.5 裂缝

试验前将梁两侧面用石灰浆刷白,并绘制50mm ×50mm 的网格。试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构件开裂后立即对裂缝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测,用读数放大镜及钢直尺等工具量测各级荷载(0.4P u ~0.7P u )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及裂缝间距,并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后手工绘制裂缝展开图,裂缝宽度的测量位置为构件的侧面相应于受拉主筋高度处。最大裂缝宽度应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持续15min 结束时进行量测。

4.4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

试验前,试件尺寸b ×h ×l =120×200×1800mm ,跨度1600mm ,无肉眼可见的裂缝和损伤。荷载较小时,也无明显裂缝发展。荷载加到15kN 时,集中荷载作用截面下缘已经产生裂缝,如图。后来裂缝逐渐扩大,裂缝截面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全部传给钢筋,钢筋拉应力激增,直到发生屈服。

-10-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加载到接近100kN 时,裂缝发展至梁顶,顶部混凝土达到抗压极限导致最终破坏。破坏形态如图4.7,裂缝图见附录。

图4.7 破坏形态

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通过试验,我们得到构件在加载至破坏所测量内容在不同时刻的数据,为分析该构件的受力性能,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对实际的结果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定性分析,然后与理论预估值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异同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情况,在处理分析数据时要排除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干扰,如实验数据中存在误差较大的点,应予以排除。

5.2 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确定简支梁构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短期挠度实测值,考虑支座沉降、自重、加载设备自重及加载方式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

00c

s,q,g i i f f f =+ (5-1)

00c c q,m,1,r,1()2

i i

i i f f f f =-+ (5-2) g c 0g b b

M f f M =

(5-3)

式中

┊┊┊┊┊┊┊┊┊┊┊┊┊装┊┊┊┊┊订┊┊┊┊┊线┊┊┊┊┊┊┊┊

s,i

f——经修正后的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

q,i

f——消除支座沉降后的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

c

g

f——梁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挠度值(mm);

m,i

f——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位移实测值(包括支座沉降)(mm);

c

1,i

f、c

r,i

f——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降位移实测值(mm);

g

M——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N m

?);

b

M——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N m

?);

b

f——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mm)。

本试验实测分配梁自重16.6kg。相应地,

22

16.69.8

90.37N/m

1.8

11

90.37 1.628.9N m0.0289kN m

88

g

g g

mg

q

l

M q l

?

===

==??=?=?

当荷载P1=5kN,

11

0.3 1.5kN m>>

==?

b g

M P M,而实际荷载除第一级荷载外均大于5kN,因此梁构件自重造成的挠度可忽略,下面的挠度值直接按照(5-2)计算。

表5.1 荷载-挠度关系筛选出的数据

荷载值/kN 跨中位移/mm 左支座位移/mm 右支座位移/mm 跨中挠度(绝对值)/mm 0-0.010-0.0530.026-0.004

0.532-0.047-0.0610.0300.032

5.9-0.211-0.078-0.0650.140

9.863-0.420-0.124-0.1520.282

15.065-0.743-0.157-0.2140.558

19.772-1.087-0.174-0.2470.877

29.763-1.766-0.199-0.318 1.508

34.718-2.134-0.241-0.339 1.844

39.59-2.487-0.261-0.388 2.163

44.957-2.855-0.282-0.430 2.499

48.92-3.287-0.320-0.459 2.898

57.178-3.731-0.345-0.463 3.327

60.315-3.979-0.370-0.467 3.561

65.6-4.360-0.370-0.463 3.944

70.555-4.767-0.387-0.480 4.334

75.674-5.270-0.395-0.475 4.835

-11-

┊┊┊┊┊┊┊┊┊┊┊┊┊装┊┊┊┊┊订┊┊┊┊┊线┊┊┊┊┊┊┊┊

80.133-5.492-0.408-0.475 5.051

85.666-6.095-0.441-0.492 5.629

90.785-6.607-0.445-0.484 6.143

95.079-7.239-0.474-0.509 6.748

100.941-8.015-0.516-0.5387.488

98.877-8.275-0.508-0.5427.750

94.914-8.333-0.516-0.5387.806

99.786-8.698-0.508-0.533

8.178

96.978-9.322-0.508-0.5388.799

97.061-10.035-0.520-0.5429.504

94.831-10.588-0.52-0.52910.063

91.115-11.569-0.541-0.54211.028

88.391-12.935-0.566-0.54612.379

83.932-13.728-0.566-0.54613.172

81.867-14.658-0.566-0.54214.104

78.812-16.347-0.566-0.55015.789

76.91317.236-0.566-0.54216.682

图5.1 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图5.1 可以看出,跨中挠度随着荷载的增大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线阶段(弹性阶段),荷载和挠度成正比,这一阶段中混凝土没有开裂现象。当到达开裂弯矩时,曲线的斜率开始降低。

第二阶段是斜率不断减小的曲线(带裂缝工作),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激增,

-12-

┊┊┊┊┊┊┊┊┊┊┊┊┊装┊┊┊┊┊订┊┊┊┊┊线┊┊┊┊┊┊┊┊裂缝不断发展,构件的刚度减小,即荷载挠度曲线的斜率不断减小。

第三阶段是斜向下的曲线(破坏阶段),挠度超过7.5mm后,随着继续增大千斤顶的压力挠度继续迅速增加,和在不在增加,试件完全破坏。

5.3 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根据简支梁受两个竖向荷载的力学分析,设千斤顶产生的荷载为P,则每个竖向集中荷载大小为0.5P,则梁中点处的弯矩为

P

M0.5P b0.5P0.60.3P

=?=??=

梁自重在中点处产生的弯矩为

g

22

g g0

mg16.69.8

q90.37N/m

l 1.8

11

M q l90.37 1.628.9N m0.0289kN m

88

?

===

==??=?=?

分析可知当千斤顶施加的荷载大于1kN时,梁自重在中点产生的弯矩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直接忽略梁自重产生的弯矩值。即

M0.3P

=

其中M、P的单位分别为kN·m、kN。

根据实测混凝土应变,跨中截面平均曲率

ij

φ可按下式计算:

i j

ij

ij

h

εε

φ

-

=

?

(5-4)

式中,若定义挠度以向下为正,则

j

ε、

i

ε分别为截面侧面上、下两点的实测混凝土平均应变

(以拉应变为正),

ij

h?为该两点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的实测距离。混凝土平均应变的测点布置,见图4.5。由于位移计4的读数受裂缝影响较大,因此在计算曲率的时候,用2、3两组位移计的读数来计算。

在本次实验数据处理时,当千斤顶施加荷载大于50kN时,贴在混凝土侧表面的应变片应变均突变为很大的值(从0.4左右突变为18左右),疑似应变片损坏失效,因此千斤顶荷载大于50kN 的数据全部不予使用。

表5.2 弯矩-曲率关系筛选出的数据

千斤顶压力

P(kN)

位移计2位

移(mm)

位移计3位

移(mm)

曲率φ

(10-6mm-1)

弯矩M

(kN·m)

0 0.0340.112 1.300

0.3670.0380.12 1.370.1101

0.6150.0490.124 1.250.1845

0.6980.0610.1160.920.2094

0.780.0530.124 1.180.234

5.8170.0650.191 2.10 1.7451

-13-

┊┊┊┊┊┊

┊┊┊┊┊┊┊装┊┊┊┊┊订┊┊┊┊┊线┊┊┊┊┊┊┊┊

6.230.0570.195 2.30 1.869

9.7810.0570.159 1.70 2.9343

10.2760.0530.167 1.90 3.0828

20.102-0.0220.222 4.07 6.0306

25.057-0.0380.324 6.037.5171

30.094-0.0420.293 5.589.0282

40.085-0.0450.3877.2012.0255

45.039-0.0220.4547.9313.5117

49.664-0.0340.4468.0014.8992

图5.2 跨中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由于2、3两片位移计距中性轴较近,位移值较小,且接近于位移计最小精度值0.004mm,因此得到的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低。不过从整理后的数据形成的图5.2中仍可以看出,适筋梁在裂缝出现之前,弯矩和曲率基本成线性关系,荷载加到50kN后,由于应变片已拆除,具体数据无从得知。

采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顾祥林主编)第五章第五节中的方法计算,不同配筋率的梁的弯矩-曲率关系应如图5.3。本实验为适筋梁破坏试验,曲线在I和II过程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14-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15-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图5.3 不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5.5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

=

5-5)

对于适筋梁,要求

ξ

=

(对于C20混凝土,

)

5-6)

5-7)

(5-8)

由(5-7)、(5-8)解得

(5-9)

现取214 , ,符合条件。

则实际

(5-10)

作为计算,假定钢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的应力为线性分布,因此有:

(5-11)

(5-12)

代入(5-11)、(5-12)得极限抗弯承载力为

(5-13)

预估极限荷载为

(5-14)

-16-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5.6 斜截面承载力分析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说明试件设计符合受弯破坏控制要求。

5.7 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理论计算

正截面对受弯破坏起到控制作用。实

际构件极限荷载为103.5kN ,发生正截面受弯破坏,与理论一致。

6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充分了解了适筋梁受弯过程,用手电筒及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加载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发展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对混凝土梁受弯破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各种工程材料在设计和使用阶段强度值的使用差异,以及在控制某些变量方面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结果方面,本次试验的适筋梁极限承载力均明显大于理论值,实际极限荷

┊┊┊┊┊┊┊┊┊┊┊┊┊装┊┊┊┊┊订┊┊┊┊┊线┊┊┊┊┊┊┊┊载约为理论值的1.5倍,并不完全符合。一方面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本身带来一定误差,并且这种计算方法本身偏保守,使计算值相对偏小;另一方面钢筋和混凝土强度测试实验也存在一定误差,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受温度、湿度、孔隙、杂质等影响,使试件上混凝土的强度可能大于材料强度试验中的测量值。

-17-

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报告(全)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钢弦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和百分表的使用。 2、通过试验理解适筋梁、少筋梁及超筋梁的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 3、观察适筋梁纯弯段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及裂缝间距。 4、学习如何确定开裂荷载、梁的挠度及极限荷载。 5、掌握试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绘制曲线。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JMZX-215型钢弦传感器、JMZX-212型钢弦传感器、JMZX-200X综合测试仪、MS-50位移传感器,磁性表座,千斤顶。 三、试验内容及步骤 1、将钢弦传感器的底座黏贴在画好的黏贴的位置,再将钢弦传感器安装在底座上,固定好传感器,调整初始读数,并记录初始读数。 2、将百分表安放好,记录钢弦传感器和百分表的初始读数。 3、加载,并记录每级荷载下的钢弦传感器的读数,每一级荷载下观察裂缝的宽度变化。 四、试验报告 1、计算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开裂荷载计算: 极限荷载计算: 2、简述钢弦传感器的使用步骤,数显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钢弦传感器的使用步骤:1、首先确定测试位置,并画出定位线。2、用标准杆将钢弦底座固定在定位线上。3、将标准杆拆下,并将传感器固定在底座上,并记录初始读数。4、分级加载,记录读数。 数显百分表的使用步骤:1、将数显百分表固定在磁性表座上。2、将磁性表座安放在固定支墩上,调整磁性表座到合适位置,使百分表垂直于被测构件的表面。3、记录初始读数,分级加载,记录读数。 3、实验数据记录(荷载、混凝土应变、跨中位移计读数)。 见试验数据记录表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荷载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沿截面高度砼应变变化曲线。 5、观察裂缝的发展趋势,并解释原因。 在跨中纯弯段,最先出现裂缝并沿着梁高方向发展,裂缝大致与梁长方向垂直;在支座附近弯剪区域,裂缝大致与梁长方向呈45度角出现并发展延伸。 其原因是:在跨中纯弯段,因为混凝土只承受弯曲应力,混凝土承受的主应力方向与梁长方向平行,故此区域的混凝土因主应力而出现的裂缝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垂直,沿梁高方向出现并发展;在支座附近弯剪区域,因为混凝土同时承受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混凝土承受的主应力方向与梁长方向呈45度,故此区域的混凝土因主应力而出现的裂缝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垂直,沿梁长方向呈45度角出现并发展延伸。

第六章混凝土外加剂试验

6.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匀质性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和速凝剂共十四种混凝土外加剂。 6.2 一般规定 1)每项试验次数规定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2)本标准所列允许差为绝对偏差 6.3 固体含量测定 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质的百分含量。 6.3.1 仪器设备 1)分析天平——称量200g,感量0.1mg; 2)恒温干燥箱——能控温在0~200℃范围内; 3)带盖称量瓶——容积25mm×65mm; 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等干燥剂。 6.3.2试验步骤 1)将洁净的带塞称量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m ); 2)称量固体试样1~2g或液体试样3~5g,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好盖子称出 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m 1 ); 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打开盖子,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m 2 )。 6.3.3结果计算 固体物含量按1-1式计算。 m 2-m X 固= ×100% …………………………………1-1 m 1 -m 式中 X 固 ——固体物含量,%; m ——称量瓶的重量,g; m 1——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 m 2 ——称量瓶和试样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g。 固体含量试验结果取两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结果精确至0.01%。 6.3.4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30%. 室间允许差为0.50%. 6.4 pH值测定 6.4.1 pH值测定原理 pH值根据奈斯特(Nernst)方程E=E 0+0.05915×log[H+],E=E -0.05915pH,利用 一对电极在不同pH值溶液中能产生不同的电位差,这一对电极由测试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在25℃时每相差一个单位pH值时产生59.15mV的电位差,pH值可在仪器的刻度表上直接读出。 6.4.2仪器设备 1)酸度计; 2)甘汞电极; 3)玻璃电极。 6.4.3试验步骤 1)直接用原液测定. 2) 电极安装:把电极夹子夹在电极杆上,将已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的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夹在电极夹上,并适当的调整两支电极的高度和距离,将两支电极的插头引出线分别正确地全部插入插孔,以便紧固在接线上; 3) 校正:将适量的标准缓冲液注入试杯,将两支电极浸入溶液;将温度补偿器调至在被测缓冲溶液的实际温度位置上;按下读数开关,调节读数校正器,使电表指针指在标准溶液的pH值位置;复按读数开关,使其处在开放位置,电表指针应退回pH=7处;校正至此结束,用蒸馏水冲洗电极,校正后不要再旋转校正器,否则要重新校正; 4) 测量:手执滤纸片的一端,用另一端轻轻把附在电极上的剩余溶液吸干,或用被测溶液洗涤电极,然后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把温度器拨在被测溶液的温度20±3℃位置上,按下读数开关。电表指针所指示的值即为溶液的pH值;测量完毕后,复按读数开关,使电表指针退回pH=7的位置,用蒸馏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 5)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两个试样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精确至0.1。 6.4.4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2。室间允许差为0.5。 6.5 氯离子含量测定 6.5.1测定原理: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以甘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docx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环境条件温度:°C 湿度: % 样品名称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质量标准GB8076-2008 样品描述淡黄色粘稠液体仪器名称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代表数量6t 试验方法电位滴定法 样品批号样品来源 生产厂家试验日期 序号试验项目规定值试验结果 1 氯离子含量X Cl(%)0.1 0.08 结论:经检测,所测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标准及《xxx工程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的要求。 备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批准: 审核 试验: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位 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 环境条件 温度: °C 湿度: % 样品名称 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 试验依据 GB8077-2012 样品描述 淡黄色粘稠液体 仪器名称 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 代表数量 6t 试验日期 外加剂类型 GOR 型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次数 1 2 外加剂试样质量m (g ) 2.1280 2.2260 硝酸银溶液当量浓度c (mol/L ) 0.10 0.10 空白液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1(mL ) 10.48 10.43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2(mL ) 20.37 20.43 加外 加剂 试验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1(mL ) 13.33 13.34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2(mL ) 18.35 18.53 氯离子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V 1-V 01)+(V 2-V 02)]/2 0.42 0.51 氯离子含量:X Cl =[(c ·V ×35.45) / m ]×0.1 0.07 0.08 氯离子含量平均值X Cl (%) 0.08 备注: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 (1)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1) 3.1实验简图 (1) 3.2少筋破坏: (2) 3.3超筋破坏: (3) 3.4适筋破坏: (4)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 (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 1、试件特征 1)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4.3N/mm2,=1.43N/mm2,=3.0×104N/mm2,f tk=2.01N/mm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300N/mm2,=2.0×105N/mm2),箍筋与架立筋强度等级HPB235级(=210N/mm2,=2.1×105N/mm2)。 2)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试件尺寸及配筋如下图所示。 3)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φ8@200、φ10@200、φ10@10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钢筋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实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20T荷载传感器 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函数记录仪 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3.1实验简图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

1.引用标准 GB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5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4357 碳素弹簧钢丝 GB/T14684 建筑用砂 GB/T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J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JGJ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C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47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47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3 术语 3.0.1引气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2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缓凝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3 高温缓凝剂 在温度35±3℃,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按标准GB8076第5.5.4条进行试验,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3.0.4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 以羧酸类梳形接枝共聚物为主体的外加剂。 3.0.5 抗裂防水剂 兼有抗裂防渗、高效减水和膨胀性能的多功能外加剂。 3.0.6混凝土膨胀剂 其定义见JC476,其余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8075。 3.0.7基准水泥 符合标准GB8076附录A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3.0.8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3.0.9 受检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3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试配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HCJS/SN2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0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0日 至2012年4月20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4月20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建设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7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 二O一五年九月

试验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3)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3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30T荷载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 (1)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1)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1、ε2为跨中受

拉主筋应变测点; (2)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千斤顶 压力传感器 分配梁 2 f 500 2000 图2正截面试验装置图 四、试验步骤 1.加载方法 (1)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10kN; (2)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2.测试内容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ε1和ε2,以及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εcr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εcu;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跨中挠度,并记录于表中;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绘制M-f变形曲线。 五、注意事项 务必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在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特别是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姓 名:学号: 河南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外加剂试验方法

一、定义 1 1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 8075-87《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 1 2 基准水泥 符合本标准附录A“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1 3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二、技术要求 2 1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砼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表示。 外加剂种类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 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减水率,% ≥8 ≥5 ≥12 ≥10 ≥8 ≥5 泌水率比,% ≤95 ≤100 ≤100 ≤100 ≤95 ≤100 含气量,% ≤3.0 ≤4.0 ≤3.0 ≤4.0 ≤3.0 ≤4.0 -60~-60~-60~-60~-60~-60~ 凝结时间之差初凝+90 +120 +90 +120 +90 +120 min 终凝-60~-60~-60~-60~-60~-60~ +90 +120 +90 +120 +90 +120

1D - - ≥140 ≥130 ≥140 ≥130 3D ≥115 ≥110 ≥130 ≥125 ≥135 ≥120 抗压强度比,% 7D ≥115 ≥110 ≥125 ≥120 ≥120 ≥115 28D ≥110 ≥105 ≥120 ≥115 ≥110 ≥105 90D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收缩率比,% 90D ≤120 ≤120 ≤120 相对耐久性指标,% 钢筋锈蚀应说明对钢筋有无锈蚀危害 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 ≥8 ≥5 ≥10 ≥10 - - - - ≥6 ≥6 ≤95 ≤100 ≤70 ≤80 ≤100 ≤100 ≤100 ≤110 ≤70 ≤80 ≤3.0 ≤4.0 3.5~5.5 3.5~5.5 - - - - 3.5~5.5 3.5~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210 +210 +90 +120 +90 +120 +210 +210 +60 +60 ≤+210 ≤+210 -60~ -60~ -60~ -120~ ≤+210 ≤+210 +60~ -60~ +90 +120 +90 +120 +60 +60 - - - - ≥140 ≥125 - - - - ≥110 ≥100 ≥115 ≥110 ≥130 ≥120 ≥100 ≥90 ≥95 ≥80 ≥110 ≥110 ≥110 ≥110 ≥115 ≥110 ≥100 ≥90 ≥95 ≥80 ≥110 ≥105 ≥110 ≥110 ≥100 ≥100 ≥100 ≥90 ≥90 ≥80

混凝土梁实验心得

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心得 一开始,我们接触混凝土工程的时候,学起来觉得相当的困难,好多东西真的不知道讲 什么,真的有种晕晕的感觉。但是,听到老师说我们要做实验,那时的心情就相当激动,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对实验十分感兴趣。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设计我们的混凝土矩形梁。矩形梁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我们经验的不足,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力求做到更符合经济质量的综合要求。在这修改的过程,我们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以及加深了理解,更深入地体会理论 与实际操作的之间联系与差距。 接下来,我们绑钢筋,装模,最后浇捣,经过28天标准条件下的养护,我们就进入最 重要的环节一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的破坏试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历经半个多小时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的破坏试验终于完成了。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的破坏试验,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梁的构造、正截面计 算的基本内容、受弯构件的工作阶段、破坏特征。我们进一步巩固本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内容,使我们能够系统性的掌握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和计算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综合知识的水平,了解在纯弯曲段内正截面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我们试验研究的能力。 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心得 ,经过几个星期的折腾,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实验终于把实验做完了。 首先要感谢小组各个同学之间的配合,让我们懂得了团队的合作,这个实验如果没有我们八个人的齐心协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学到的书本知识 和实践是由区别的,通过合作让我们解决了一个个的难题,但是在尊敬的老师和几位实验助 理员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们一波三折的完成了一次次的实验,体会到了什么是苦尽甘来。 把理论基础搞扎实,平时多听课,实践少犯错,是我这次实验的另外个体会。同时非常期待下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心得 本次实验从设计到浇筑,再到测量实验数据都是全组齐心合作,共同完成的,虽然本次实验还有一些不足,但我认为本次实验的效果已经收到了。全过程参与实验的相关工作以及亲身操作使得我们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性的试验结果,这二者的转变既加深了 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这次实验的意义极大。当然,面对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尽早的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多动手操作。我

试验室资质评审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 1.1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1.2 GB23439-2017<<混凝土膨胀剂>>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仪器设备 4.2试件制备 4.2.1水泥: 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3A含量在5%~8%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4.2.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

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2.3石子:采用粒径为5~20mm 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采用二号级配,其中 5~10mm 占45%,10~20mm 占55%。 4.2.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4.2.5外加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 5.试验步骤: 5.1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按下式计算. W 0 - W 1 W R = ——————×100 % W 0 式中:W R —减水率,%; W 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W 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5.2泌水率比检验: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 t B B = ——————×100 % B c 式中:B B —泌水率之比,% B t —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 c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泌水率的检验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 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 ,高20mm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 ,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 ,每隔10min 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 ,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泌水量,准确至1g ,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混凝土少筋梁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混凝土受弯构件少筋梁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混凝土少筋受弯梁破坏试验 试验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3年10月25日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认识少筋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理掌握测试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法。 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少筋梁试验容,掌握和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法和试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写出试验报告。 通过试验加深对混凝土机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根据试验目的合理地制定试验计划,按照试验目的和试验计划的要求对钢筋和混凝土等试验材料进行选取。本次少筋梁受弯破坏试验选取的纵向受拉钢筋及箍筋均为HPB235,且采用不经切削加工原截面钢筋,选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152051500b h l mm mm mm ??=?? 2.2 试件设计 2.2.1试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依据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发生少筋破坏时,构件抗弯承载力等于开裂弯矩。实际工程常为避免少筋破坏,有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本试验中,为保证发生少筋破坏,有配筋率要求: 0.36 t y f f ρ≤ 同时,抗弯承载力设计公式为: s E c E E α= ,E 2s A A bh αα=g 2 0.292(1 2.5)u cr A t M M f bh α==+ 另外,基于构件设计中出现的抗剪箍筋需要满足抗剪要求,抗剪承载力公式为: 00 1.75 1sv u cs t yv A V V f bh f h s λ== ++ 2.2.2 试件的主要参数 ①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 ×h ×l = 115mm ×205mm ×1500mm ;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③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PB235(少筋梁); ④箍筋的种类:HPB235(纯弯段无箍筋); 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讲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土木工程专业10级3班 姓名学号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设备: (2) 2.1试件 2.2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3) 3.1实验简图2 3.1.1实验简图 3.1.2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3.1.3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3.1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3.2 少筋破坏: (3) 3.2.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3.2.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3.2.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3.2.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3.3 适筋破坏: (6) 3.23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3.3.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3.3.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3.3.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3.3.5 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3.4 超筋破坏: (9) 3.4.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3.4.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3.4.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3.4.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1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 城市建设学院 (院、系) 土木工程 专业 103 班 11 组 混凝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 实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1.实验目的: ①. 了解受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②. 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③. 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实验设备: 试件特征 (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ck f =16.7N/mm 2 ,tk f =1.78N/mm 2 , 2/9.11mm N f c =, c E =2.8×104 N/mm 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极限抗 拉强度标准值为 2/335mm N f yk =),箍筋与架立钢筋强度等级 HPB300 级(屈服强 度标准值为y f =300N/mm 2) (2)试件为b ×h=210×525 mm 2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少筋、 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 Ф6@200、Ф6@200、Ф8@15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3)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Ф10的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试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与支墩 (2)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20T 荷重传感器 (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 函数记录仪 (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钢筋混凝土梁挠度报告

一、试验梁情况: 试验梁跨度2.02m ,截面尺寸h ×b ×d ×t=160mm ×80mm ×6mm ×9.9mm ,钢材采用Q235。经计算,试验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试验荷载值为48kN/m 。 二、检测目的与检测内容: 为了检验试验梁的抗弯承载性能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下是否有裂缝,按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规范,对试验梁在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卸载后残余挠度及裂缝情况进行检测。 三、检测依据: 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199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四、检测仪器: 百分表、钢卷尺、放大镜、裂缝测宽仪、记号笔、混凝土试块。加载及仪表布置示意图见下图: 五、荷载试验方法: 1、试验准备: (1)百分表的放置:在试验梁的支座及跨中位置安装3只百分表,进行初始读数的调整并记录。 3

(2)准备加载试块:本试验采用混凝土试块(150×150×150mm),测得混凝土试块平均重量为8.1kg。 2、加载: (1)本试验采用均布加载,混凝土试块分堆堆放,每堆长度不为150mm,堆间留50mm间隙。 (2)为检查试验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宜进行预加载,预加载值不宜超过试验梁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70%。 (3)试验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试验荷载值1.9kN/m分五级加载(20%),见表1;每级荷载完成后,持续时间不少于10分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及开展情况;试验梁变形稳定后进行读数、记录。 (4)试验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试验荷载下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三级卸载(20%~50%),见表1;全部卸载后,试验梁的变形恢复时间不少于45分钟,并对残余变形进行记录、读数。 表1:试验加载及卸载情况 六、试验数据分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第9.2.1条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消除支座影响各级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如表2及图1: 表2:试验实际加载及梁的挠度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操作步骤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操作步骤 一、试验目的: 减水剂室指加入到混凝土混合料中以后,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混凝土水灰比的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可以改善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通过测定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率,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以便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减水率室指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掺用外加剂混凝土的用水量与不掺外加剂基准混凝土的用水量之差,与不掺外加剂基准混凝土用水量的比值。减水率检验仅在减水剂和引气剂中进行检验,它是区别高效型与普通型减水剂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二、试验原理 减水剂为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憎水两个基团,能够改变水与气体的表面张力和水与固体的界面张力。加入减水剂后,可以使水泥在拌合物中形成的絮凝结构分散,释放出里面包裹的游离水,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合物达到工作性要求所需要的水灰比。 减水剂的减水率用掺减水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表示。减水剂按下式计算: 1000 10?-=m m m w R 式中:R w —减水率,%; 0m —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 /m kg ; 1m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m kg 。 三、仪器设备 60L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 四、材料准备 (1)水泥 (2)砂: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的中砂)。 (3)石子: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4-2001粒径为4.75~19mm (方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4.75~9.5mm 占40%,9.5~19mm 占60%。如有争议,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 (4)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要求。 (5)外加剂:所检测的外加剂。 2、配合比 (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1)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剂型减水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变。 (2)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3/m kg ;采用碎石时,(330±5)3/m kg 。 (3)砂率:基准混凝土和掺减水剂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1%~3%。 (4)减水剂掺量:按科研单位或生产厂推荐的掺量。 (5)用水量:应使混凝土坍落度达(80±10)mm 。 3、搅拌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记录结果表 应变与挠度记录表 测点荷载钢筋 应变 混凝土应变 με 挠度 mm 荷载级数 荷载值 1 2 1 2 3 4 1 2 3 4 5 KN μ ε 预载0 -1 1 0 1 0 0 0.0030000.003 4 13 13 21 6 -3 -12 0.0030.1770.007-0.230.017 8 41 41 64 19 -8 -32 -0.060.3630.007-0.060 12 98 83 141 46 -10 -59 -0.1530.5570.0070.10.017 标准加载14 129 107 190 65 -9 -72 -0.1970.680.0070.20.013 16 162 130 224 89 -5 -83 -0.2370.80.0070.310.023 18 195 156 289 116 -3 -98 -0.2530.920.0070.4270.023 20 232 183 351 144 2 -112 -0.273 1.040.0130.5270.023 22 270 214 417 179 9 -127 -0.283 1.1630.0130.7670.017 24 311 245 497 224 19 -147 -0.31 1.30.090.7870.02 26 349 275 570 263 30 -155 -0.333 1.4370.2170.9730.023 28 386 305 643 300 37 -169 -0.36 1.5570.34 1.0270.017 32 450 368 769 361 51 -198 -0.38 1.820.583 1.270.017 34 487 401 838 395 56 -215 -0.37 1.940.727 1.407-0.007 破坏加载38 552 475 964 459 68 -245 -0.38 2.217 1.043 1.68-0.013 42 618 540 1078 524 80 -275 -0.383 2.547 1.327 1.937-0.01 46 685 584 1208 610 96 -306 -0.38 2.783 1.637 2.237-0.007 50 750 655 1386 687 115 -335 -0.38 3.393 1.943 2.543-0.007 54 817 714 1510 776 139 -367 -0.38 3.403 2.273 2.880 58 886 783 1645 853 153 -405 -0.38 4.2 2.74 3.413-0.003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指导书和试验报告

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 (指导书和报告)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试 验 指 导 书 一、试验的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破坏的全过程,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掌握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试验内容: 1.了解试验方案的确定(由教师讲解)。 2.了解试验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由教师讲解)。 3.了解试验梁的加载装置及其性能(由教师讲解)。 4.试验梁上安装测量仪表。 5.在加载试验过程中测读量测数据。观察试验梁外部的开裂,裂缝发展和变形情况。 6.整理试验数据,写出试验报告。 三、试验梁: 1.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①号筋要留三根长500mm 的钢筋,用作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的试件。 3.在浇筑混凝土时,同时要浇筑三个150×150×150mm 的立方体试块。作为梁试验时,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12-2

四、试验梁的加载及仪表布置: 五、试验量测数据内容: 1.各级荷载下支座沉陷与跨中的挠度。 2.各级荷载下主筋跨中的拉应变及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压应变。 3.各级荷载下梁跨中上边纤维,中间纤维,受拉筋处纤维的混凝土应变。 4.记录、观察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后在各级荷载下裂缝的发展情况(包括裂缝的W max )。 六、试验仪器及设备 1.YE2583A 程控静态应变仪 3.百分表或电子百分表 5.手动液压泵全套设备 7.工字钢分配梁(自重0.07kN/根) 2.千分表(备用) 4.手持式引伸仪(标距10cm ) 6.千斤顶(P max =320kN ,自重0.01kN/只) 8.裂缝观察镜和裂缝宽度量测卡 七、试验要求 (一)参加部分试验准备工作: 1.试件的制作。 2.试件两侧表面刷白并用墨线弹画40×100mm 的方格线(以便观测裂缝)。 3.试件安装及仪表、设备的调试。 (二)按现行规范计算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P u ,并选定加荷级数(一般选用10级)及每级加载的荷载量。第一级应考虑梁自重、分配梁和千斤顶自重等荷载,临近开裂和破坏时,可半级或1/4级加载。 (三)试验中要求正确记录各要求的数据 100 600 600 100 100 350 250 250 350 100

混凝土外加剂取样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取样方法 一、引用标准 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GB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JC473—2001 《混凝土泵送剂》 JC476—2001 《混凝土膨胀剂》 JC475—1992 《混凝土防冻剂》 JC477—1992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474—199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二外加剂取样批次及样品数量 1 、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 (1)以上九种外加剂按掺量划分检验批 ①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外加剂每100吨为一批; ②掺量小于1%,同品种外加剂每50吨为一批; ③不足100吨或50吨的亦按一个检验批计。 (2)样品数量 ①每个检验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2吨水泥所需用量的外加剂量。 ②外加剂试样必须在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抽取,取样至 少在10个以上不同容器中等量采集,并将所取试样混合均匀。 2 、混凝土泵送剂 (1)同一生产厂、同牌号、同一编号泵送剂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吨

亦按一个检验批计。每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2吨水泥所需用的泵送 计量。 (2)每一个检验批从10个不同容器中抽取等量的泵送剂试样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 验,另一分封存半年,以备复检或仲裁。 3 、混凝土膨胀剂 (1)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编号膨胀剂每200吨为一个抽样批,不足200吨时亦作为一批计。 (2)抽样应有代表性,可以连续取样,也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中抽取等量的膨胀剂试样,每批抽样不少于10kg。将抽取的试样混合均匀, 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验。 另一份密封保存三个月,以备有疑问时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 检或仲裁。 4 、混凝土防冻剂 (1)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防冻剂,每50吨为一批,不足50吨也可作为一批。 (2)每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15吨所需用的防冻剂量(以其最大掺量计)。(3)防冻剂试样必须在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抽取,取样至少在10个以上包装袋中等量抽取,并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 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验,另一分封存半年,以备复检或仲裁。 5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1)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防水剂每30吨为一批,补足30吨也可作为一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