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一、土地信息,土地信息系统的涵义。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表达土地特征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土地数据的解释。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二、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

1、土地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人、应用模型。

硬件配置:主要取决于系统功能的要求和数据存储量,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等)、计算机系统,数据存贮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

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功能软件一般包括输入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五大模块。

空间数据: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以结构化的形式(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中,以混合式、扩展式、开放式的方法连接查询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应用人员:对GIS技术和功能有足够了解,具备有效、全面可行的组织管理能力。GIS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应用模型:构建专门的应用模型,用以解决某一专门部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洪水预测等。

——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用于存贮各种空间位置、拓补关系和非空间数据。数据库配有管理软件DEMS,实现数据的查询、更新和修改,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2、土地信息系统系统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和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检验和编辑保证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所谓的无缝数据库)、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通常称为数据操作。数据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的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应尽量避免。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化,数据变换。在数据格式的转化方式上,矢量到栅格的转换要比其逆运算快速、简单。数据变换涉及数据比例尺缩放、坐标变换、投影变换等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投影变换。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提取等。

(3)数据存储与组织。栅格模型、矢量模型或栅格\矢量混合模型是常用的空间数据组织方法。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在土地组织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为一体。

(4)查询、统计、计算。查询、统计、计算是土地信息系统以及许多自动化土地数据处理系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分析功能。

(5)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土地信息系统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分析模型指在土地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它是土地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

(6)显示(产品输出)。土地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许多用于显示的地理的数据的工具,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诸如报告、表格、地图等硬拷贝图件,尤其强调其地图输出功能。

三、分析土地信息系统与一般软件的异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一般软件的异同:土地信息系统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各门涉及空间分析的学科提供技术方法,而这些学科又不同程度地提供了一些构成土地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

异:与计算机图形学的不同

①通常计算机图形学所处理的图形数据是不带土地属性的纯几何图形,是土地空间数据的几何抽象。而空间分析土地属性是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计算机图形学只能完成LIS底层的图形操作,是LIS的算法设计的基础,随计算机图形学发展而不断完善。

②LIS除了能对图形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外,还能完成数据的土地模型分析以及许多具有土地意义的数据处理。

与CAD、CAM的区别:CAD、CAM不考虑地理坐标和完成地理坐标转换;LIS的数据量要多得多,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更复杂。CAD、CAM不具备LIS的空间查询和分析能力。

同:LIS与CAD和CAM均可以处理非图形的属性数据,都可以对空间数据建立相关关系,对所描述对象的拓补进行处理等。

空间分析是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土地信息系统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分析模型指在土地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它是土地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图(CAM)等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土地科学作为LIS的理论基础,反映了LIS所需要处理的内容和方法,并为LIS提供了空间分析的方法。

②测量和遥感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他们他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

③地图学为LIS成果的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方法。

④数据库技术为LIS的数据存储提供载体和管理方法。

⑤专家系统为LIS的数据处理中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提供框架。

四、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发展形势分析,在技术与应用两方面,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主要研究时空模型以及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3)、LIS应用模型;(4)、Internet与LIS的结合,研究热点有组件式LIS和Open LIS;(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专家系统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思维过程,发展智能LIS。

土地信息技术基础

一.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1分类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按照土地信息特征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采用层级分类法,形成树形结构。

(2)系统性原则。土地信息分类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排列成一个有机整体。

(3)稳定性原则。土地信息分类应以我国使用多年的基础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为基础,能较长时间不发生重大

变化。

(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能容纳耕地检测系统所涉及的各专业领域现有和将来可能产生所有信息。分类既能反

映要素属性,又能反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具有完整性,代码结构和具体编码时应保留适当的余地和给出补充办法。

(5)易用性原则。分类名称应尽量沿用专业习惯名称,代码应尽量简短和便于记忆。

(6)灵活性原则。现有系统的分类和编码可灵活转换成标准的分类和代码。

(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即在不同的比例尺数据库中,同一要素具有一致的分类和代码,以达到分类和编码的一

致。分类和编码应当包容各种比例尺数据库所涉及的全部要素。

(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相协调一致的原则。凡已经颁布实施的相关国家标准都可以直接引用,与有关行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求得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

(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土地利用数据一级分类应该能从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便于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

2分类的基本方法:

(1)线分类法,又称层次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次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不同级类目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同层类目互不重复、互不交叉。

(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符合类目。

二、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

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

分级则是对统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级大都采用数学方法,如数列分级、最优分割等级等。

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第五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级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三、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1)唯一性,代码与分类一一对应,尽量避免一个代码对应多种分类会多个代码对应一种分类;(2)可扩充性,如果将来要增添新的内容,尽量不改变原有体系而实现扩充,既减少用户熟悉新体系的麻烦,也减少数据库的转换和处理软件的改动,这样必须留有足够的备用代码;(3)易识别性,用户看到代码时,用经验就可知道事物的分类,并和其他食物产生对比、联想;(4)简单性。代码越简单,人的记忆、操作越简单,计算机处理也越方便;(5)完整性,综合性的信息系统牵涉面很广,应全面考虑有关的信息类型与分类,房租顾此失彼。

四、试述土地信息的编码方法。

(1)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地理要素的闻之,包括坐标系的选择,坐标数据输入、编辑、校正等一系列工作.

(2)在空间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反映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如链—结点方式的拓扑数据结构,把矢量型的空间信息按点、线、面建立起相互联系,四叉树的数据结构把栅格型的空间信息组成面状的整体。用游程长度编码压缩数据的存储量。

(3)对空间要素人为地给定一些编码或字符串,这是借助属性信息的编码方式来给空间信息编码,即对某个空间要素(如点、线、面)给定一个附加属性。

空间坐标码有定位精确、图形显示直观的优点,拓补结构、四叉树结构能建立空间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相互联系,空间位置附加属性码便于人的识别、记忆,还可用于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三类编码,取长补短。

数据的输入输出

一、数据的涵义是什么?与信息有何区别和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等特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事物特征及诸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抽象反映。

信息和数据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区别:

(1)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信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作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3)一定形式的数据可表示某一确定的信息。信息具有某种稳定性的特征,更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概念。

二、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数据记录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这是土地信息系统区别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志。空间特征指空间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种特征以及与相邻物体的拓扑关系。

(2)专题特征。专题特征指的是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地形的坡度和坡向、年降雨量、土地酸碱度、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空气污染程度等。这类特征在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均可存储和处理。专题属性特征通常以数字、符号、文本和图像等形式来表示。

(3)时间特征。时间属性是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严格地讲,空间数据总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时段内采集得到或计算产生的。由于有些空间数据随时间变化相对较慢,因而有时被忽略;有的时候,时间可以被看成一个专题特征。

三、土地属性数据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进行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

包括:(1)描述地块实体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据;(2)描述有关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的数据;(3)描述地块实体与地理实体相互关系的数据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①在输入空间数据时虽然可以直接在图形实体上附加特征编码,但是当数据量较大时,这种交互输入的效率就太低了。因此,可以用特定的程序把属性域已十字花的点、线、面空间实体连接起来。这种只要求空间实体带有唯一性的识别符即可,除了用程序自动生成以外,识别符也可以用手工来输入。

②通常,属于一个空间实体的属性项目可能有很多,所以也可以将其放入同一个记录中,而该记录的顺序号或者是某一特征数据项可作为该记录的识别符。该识别符与所对应的空间数据的识别符一起构成了它们之间相互检索的联系纽带。

四、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1)传统的手工方法,质量控制的人工方法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带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

(2)元数据方法,数据集的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各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五、什么叫元数据?元数据有何作用?

1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2元数据的内容

①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②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源数据的比例尺等;③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④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⑤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方法等的说明。

3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当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

(3)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4)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于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土地信息数据库

一、试述数据库的定义,特征及系统结构

1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商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

2特征:(1)、能够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2)、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需要改变数据时,该数据结构能迅速作相应的变化;(3)、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4)、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的发杂性;(5)、支持多种多样的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6)、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以最优的方式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7)、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存放尽可能地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城西;(8)、统一管理,能够用一个软件统一管理这些数据,例如对数据的维护、更新、增删和检索等一系列操作。

3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1)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总框架,是对数据库中关于目标存储的逻辑结构和特性、基本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与操作的关系和依赖的描述,以及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的定义。

(2)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属于概念模式的一部分,描述用户数据的结构、类型和长度等。

(3)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在物理存储器上具体实现的描述。规定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组织方式、记录寻址技术、定义物理存储块的大小、溢出处理方法等。由数据存储描述语言进行描述。

二、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模型及其建立过程

传统数据库模型:1. 关系模型2. 层次模型3. 网状模型

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数学化的模型,它是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实体本身的信息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均表现为二维表,在数学上把这种二维表叫做“关系”。这些关系表的集合就构成了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主要优点是:数据结构灵活、清晰,可以通过数学运算进行各种查询、计算和修改;数据描述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独立性。缺点是当关系很复杂时,计算机需要执行一系列的数据操作,比较费时。

2、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所表达的基本联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它把数据按其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应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模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较容易实现。尽管每个记录只有一个双亲,当从子女查找双亲,只有唯一的结果,但查找比较麻烦,需要大量的索引文件,而且某种属性值可能要重复多次,导致数据冗余度增加,当对层次模型进行修改时,只有当新记录有上属记录时才能插入。删除一个记录其所有下属记录也同时被删除。

3、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基本特征是在记录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任何一个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记录建立联系,与层次模型相比较,大大压缩了数据的存贮量。可以表示实体的多种,关系更为灵活,对确定的数据表示效率高,冗余小,表示关系复杂的地理数据和具有网络特征的地理实体效果较好。但网状结构数据指针比较复杂,数据更新较为繁琐。

三、简述土地信息的数据结构有那些

1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包括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曲面数据结构。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2栅格数据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理要素的非几何属性特征。栅格矩阵数据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数据结构、八叉树和十六叉树结构。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3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四、比较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优缺点

矢量数据优点:(1表示地理数据的精确度高,2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3完整的描述空间关系;4图形输出精确美观;5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新、综合都能实现;6面向目标,不仅能表达属性,而且能方便的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属性信息。)

缺点:1.数据结构复杂2.软件与硬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3.多边形叠合等分析比较困难;4.显示与绘图成本比较高。()栅格数据优点:1.数据结构简单;2.空间分析和地理现象的模拟均比较容易;3.有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4.输出方法快速,成本比较低廉。

缺点:(1图形数据量大;2用大像素减少数据量时,精确度和信息量受损;3地图输出不美观;4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系;5投影变换比较费时)

五、试述数据字典

1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属性与组成的数据集合,它是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有力工具。简言之:关于数据的数据。

2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数据项(数据项名、含义、类型、长度、取值等)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名、组成成分、等)

数据流(数据流名、流入流出过程名、组成等)

数据存储(存储名、数据量、存取方式、操作方式)

加工过程(加工过程名、加工的简要说明)

数据字典是对于整个空间数据库的总体和详细的小结,可把它视为一个LIS 数据库的蓝图,可以帮助用户理解整个数据库组织和内容,以便更好的使用数据库。

一个好的数据字典也是一个数据标准规范,可以使数据库的开发者依此来实施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从而减低数据的冗余度并增强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

土地信息处理与空间分析

一、空间数据编辑的用途及其实质。

用途:空间数据编辑主要用来对输入的如星数据和属性数据 进行检查、改错、更新及加工,以便得到净化的输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拓扑关系,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

实质:是空间数据的预处理,是土地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功能之一。

二、空间数据经编辑处理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数据处理?其内容有哪些。

数据处理的概念: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踞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经编辑后进行数据处理的原因:空间数据经编辑处理后,一般只能消除或减少在数字化过程中因操作产生的局部误差或明显错误,还可能存在着各种数据来源的比例尺和投影不一致、各幅地图数据之间的不匹配和数据的冗余等问题,必须作进一步的预处理——数据管理过程,才可以得到满足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空间数据管理包括图幅数据处理、数据格式转换、空间数据的内插;定位或定性检索、数据之间的边缘匹配和数据更新等。

数据处理的意义:空间数据有序化、检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果。

数据处理的内容:数踞编辑、数据压缩、数据变换、数据格式转换、空间数据内插、边沿匹配、数据提取

三、简述空间数据的压缩方法,并比较其优劣。

矢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减少数据的存贮量,节省存贮空间,加快后继处理的速度。矢量方法有道格拉斯——普克法(Douglas —Peucker)、垂距法、光栏法、并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栅格数据的压缩包括直接栅格编码、游程长度(行程)编码、四叉树编码。

(一) 矢量数据

1、间隔取点法,每隔规定的距离取一点,或者每隔k 个点取一点,但首末点一定要保留。如图6.38所示,弧段由顶点序列{P 1,P 2,…P n}构成,D 临为临界距离。首先保留弧段的起始点P 1,再计算P 2点与 P 1点之间的距离D 21,若D 21≧D 临,则保留第P 2点,否则舍去P 2点。依此方法,逐一比较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以确定需要舍弃的点。

2、垂距法和偏角法,每次顺序取曲线上的三个点,计算中间点与其它两点连线的垂线距离d ,并与限差D 比较。

若d <D ,则中间点去掉;若d≥D ,则中间点保留。然后顺序取下三个点继续处理,直到这条线结束。

3、Douglas-Peucker (道格拉斯-普克)方法,这种方法试图保持曲线走向,并允许用户规定合理的限差。其步骤

为:①把曲线首末两端点连成一条直线;②计算曲线上每一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若所有这些距离均小于限差,则将直线两端点间的各点全部舍去。③若上一步条件不满足,则保留含有最大垂足距离的点,将原曲线分成两段曲线,再递归地重复使用分裂法。 P 1

D 临

P P 图 6.39 垂距法和偏角法

4、光栏法

(一)几种方法的比较

如果某种矢量数据的压缩算法既能精确地表示数据,又能最大限度地淘汰不必要的点,那就是一种好的算法。具体可以依据简化后曲线的总长度、总面积、坐标平均值等与原始曲线的相应数据的对比来判别。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道格拉斯——普克法的压缩算法较好,但必须在对整条曲线数字化完成后才能进行,且计算量较大;光栏法的压缩算法也很好,并且可在数字化时实时处理,每次判断下一个数字化的点,且计算量较小;垂距法算法简单,速度快,但有时会将曲线的弯曲极值点p值去掉而失真。

(二)栅格数据

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栅格文件);

链码:压缩效率较高,以接近矢量结构,对边界的运算比较方便,但不具有区域性质,区域运算较难;

游程长度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数据,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十分容易,十分适合于微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

块码和四叉树编码:具有区域性质,又具有可变的分辨率,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四叉树编码可以直接进行大量图形图象运算,效率较高,是很有前途的编码方法。

四、空间分析的概念。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理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广义的空间分析,应当包括5个基本内容,即空间位置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

空间分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整个地理数据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GIS区别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

五、列举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并简述其基本思路。

1、缓冲区分析: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缓冲区是根据点、线、面地理实体,建立起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缓冲区的作用是用来限定所需处理的专题数据的空间范围,一般认为缓冲区以内的信息均是与构成缓冲区的核心实体相关的,及邻接或关联关系,而缓冲区以外的数据与分析无关。

缓冲区生成步骤:明确目的和标准,数据准备,空间操作,统计分析,结果输出

缓冲区分类:点的缓冲区,线的缓冲区,面的缓冲区

2、拓扑叠加分析:是把分散在不同层上的空间属性信息按相同的空间位置叠加到一起,合为新的一层。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如将橡皮任意拉伸,压缩,但不能扭转或折叠。

空间叠加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一般用于检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加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合成叠加;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内容的数量特征,称为空间统计叠加。

空间叠加分析方式:

1)点与多边形叠加,实际上是计算多边形对点的包含关系。它通过点是否在多边形内的判别来完成。在完成点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计算之后,还要进行属性信息的处理。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多边形属性信息叠加到其中的点上(或将点的属性叠加到多边形上,用于标识该多边形)。通过叠加可以计算出每个多边形类型里有多少个点,以及这些点的属性信息。

2)线与多边形叠加,是比较线上坐标与多边形坐标的关系,判断线是否落在多边形内。通常是计算线与多边形的交点,只要相交就产生一个结点,将原线打断成一条条弧段,并将原线和多边形的属性信息一起赋给新弧段。

叠加的结果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每条线被它穿过的多边形打断成新弧段图层,同时,产生一个相应的属性数据表记录原线和多边形的属性信息。

3)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是指将两个不同图层的多边形要素叠合,产生新的多边形要素,以解决地理变量的多准则分析、区域多重属性的模拟分析、地理特征的动态变化分析、区域信息提取等。

叠合后产生输出新图层的属性信息与原多边性的继承关系,要根据叠合的不同方式而定。

3、网络分析:是L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LIS中的网络分析是依据网络的拓扑关系(线性实体之间、线性实体与结点之间、结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连通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的一种分析计算。

网络:是一系列联结的弧段,形式物质,信息流通的通道。

网络基本要素:1)链2)结点:转弯,停靠点(站点)中心,障碍。

属性:1)阻碍2)资源需求量3)资源容量

——网络分析(一)路径分析

1、最短路径分析含义:在网络中从起点经一系列特定的结点至终点的资源运移的最佳路线,即阻力最小的路径。

2、路径分析包括:

1)静态求最佳路径:在给定每条链上的属性后,求最佳路径。

一般分析从p1到p2共有n条路径,计算各路径上的权数之和,取最小者为最佳路径。

2)N条最佳路径

给定起点、终点,求代价最小的N条路径,事实上,理论上只有一条,实际上需选择N条近似最佳路径。

3)最短路径或最低耗费路径

确定起点、终点和要经过的中间点、链,求最短或耗费最小路径。

4)动态最佳路径分析

实际中权数可能是变化的,可能会临时产生一些障碍点,要动态计算最佳路径。

3、核心算法

求两点间的权数最小路径,常用的算法是Dijkstra。

——网络分析(二)连通分析---最小生成树

1、含义:

连通图:如果一个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

树:若一个连通图中不存在任何回路,则称为树。

最小生成树:生成树是图的极小连通子图。

生成树T的权数:设T为图G的一个生成树,若把T中各边的权数相加,则这个和数称为生成树T的权数。在G 的所有生成树中,权数最小的生成树称为G的最小生成树。

2、应用:类似在n个城市间建立通信线路这样的连通分析问题。

图的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两城市间的线路,边上所赋的权值表示代价。对n个顶点的图可以建立许多生成树,每一棵树可以是一个通信网。若要使通信网的造价最低,就需要构造图的最小生成树。

3、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依据有两条

1)在网中选择n-1条边连接网的n个顶点;

2)尽可能选取权值为最小的边。

4、算法(Kruskal,克罗斯克尔算法,也叫“避圈”法)

设图G是由m个节点构成的连通赋权图,则构造最小生成树的步骤如下:

1)先把图G中的各边按权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并取权数最小的一条边为T中的边。

2)在剩下的边中,按顺序取下一条边。若该边与T中已有的边构成回路,则舍去该边,否则选进T 中。

3)重复2),直到有m-1条边被选进T中,这m-1条边就是G的。

——网络分析(三)资源分配—定位与分配问题

1、含义:定位与分配模型是根据需求点的空间分布,在一些候选点中选择给定数量的供应点以使预定的目标方程达到最佳结果。---最佳分配中心,最优配置。

包括:定位问题是指已知需求源的分布,确定在哪里布设供应点最合适的问题;分配问题是确定这些需求源分别受哪个供应点服务的问题。

2、算法:在运筹学的理论中,定位与分配模型常可用线性规划求得全局性的最佳结果。由于其计算量以及内存需求巨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一些启发式算法来逼近或求得最佳结果。

如P—中心的定位分配问题:在m个候选点中选择P个供应点为n个需求点服务,使得为这几个需求点服务的总距离(或时间或费用)为最少。

3、应用:实际应用中,选择供应点时,并不只是要使总的加权距离为最小,有时需要使总的服务范围为最大,有时又限定服务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一定的值,因此仅仅是P中心模型不足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需要进行修改、扩充。

——网络分析(四)流分析

1)流:资源在结点间的传输。

2)流分析:按照某种优化标准(时间最少、费用最低、路程最短或运送量最大等)设计资源的运送方案。

3)最小费用最大流量:不仅要考虑使网络上的流量最大,而且要使运送流的费用或代价最小。

地形分析:称DTM(数字地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包括地貌类型的自动化分;极值高程和最大高差;相对高程和平均高程;坡度和坡向;求地表面积;地表粗糙度;谷脊特征分析;形剖面分析;淹没损失估算;地形的立体显示。

DEM(数字高程模型):定义在x、y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 )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D.Gordon 2.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_______的目标。( )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_______使用的系统。( )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 )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BPR的特点有( )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 )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 )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DB、DBS和DBMS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DB包括DBMS、DBS B.DBS包括DB、DBMS C.DBMS包括DBS、DB D.三者平行 9.Access中,共享数据功能不包括( ) A.数据的导人 B.导出 C.分析 D.链接

10. Access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 )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一、1. B 2.C 3.C 4.A 5.D 6.C 7.B 8.B 9.C 10.A 16.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 )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 )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 )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 )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 )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参考答案:16.D 17.C 18.B 19. A 20. D 二、填空题 21.事实上,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技术、_______、社会组成为一体的结合物。 22.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共分为_______个层次。 23.管理的核心是_______。 24.企业竞争战略内容一般由____、竞争对象、_______三个方面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答案版)

一、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运作中___信息___流的管理,实现对__物___流的管理。 2、理系统是分等级的,信息也是分级的,一般分为___战略级_____、____战术级_____和作业级。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现代化的管理、___计算机网络____和____数据库____。 4、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包括“老三论”(即系统论、__信息论__、__控制论__)和模糊数学、“新三论”(即__突变论__、耗散结构论、_协同论_)以及非线性科学。P20 5、在MRPII的三个发展阶段中,_MRPII_阶段引入了对财务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_闭环MRP_引入了对生产计划的管理与控制。 6、系统设计可以分为__概要设计__和__具体设计__两个阶段。 7、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包括_顺序结构__、_选择结构__和循环结构三种程序结构。 8、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_数据库查询_、__数据库更新维护__和数据运行控制。 9、在DFD图中,处理逻辑表示对数据的变换。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变换主要有三种:__数据格式转换___、__数据内容___、___数据的传递___。 10、信息系统包括_信息处理_系统(实现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和__信息传输_系统(实现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而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两个方面。 11、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_信息处理器__、__信息用户__和信息管理者。 12、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为层次化的,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这种组织结构逐渐向__扁平化__、__网络化___、虚拟化方向发展。 13、组成一个通信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信源__、_通信媒体__和__信道__。 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__数据库查询_、__数据库更新维护__和数据运行控制。 15、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__网状模型__和___关系模型___等几种。 16、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主要包括__需求收集__、___整理__、__编写和评审__和系统需求分析。 17、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共分为__4_个层次。 18、计算机外部设备包括_输入设备__、输入设备和_二级存储设备_等。 19、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_机器语言_;目前,_以太网_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局域网。 20、软件的动态测试有白箱测试和黑箱测试两种,黑箱测试着重于验证软件的_功能_和_性能_的正确性。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在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一般使用_______来进行数据结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建立数据表。(C)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 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 报表文件统一 B. 数据代码化 C. 建立组织机构 D. 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 1:1 B. 1:n C. n:1 D. 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 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 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 由顶向下 B. 由底向上 C. 集中 D. 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 原型法 B. 生命周期法 C. 面向对象的方法 D. 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 集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控制阶段 D. 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 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 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 EDP、DSS、MIS、EIS B. DSS、EDP、MIS、EIS C. MIS、EDP、DSS、EIS D. EDP、MIS、DSS、EIS 12.DS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 人机对话方式 B. 键盘操作方式 C. 交互会话方式 D. 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 数据库 B. 推理机 C. 方法库 D. 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数据功能格栅图 D. 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 1:1 B. 1:n C. n:1 D. 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 实体,用户 B. 用户,实体 C. 逻辑,物理 D. 物理,逻辑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管理信息系统7p大题题库带答案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课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时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时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区别:首先,两者概念不同,信息概念(同上);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其次,数据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而信息经过数据才能有意义,才能对人类有益。1.2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答:(1)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 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 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答:①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而知识是人的意识的反映,信息经过人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其对人、组织和社会有作用。 ②人是信息意义的可解释者:广义的信息强调“人”本身不但是

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信息意义的解释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使信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解释,方算是信息沟通媒介。 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者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 2,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是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4,是经理信息系统()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1.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涉与客观环境,又涉与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 2 一、 单选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 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 这 样的 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 A. 计算机系统 B. 批处理系统 C. 实时处理系统 3. 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 )模型。 A.层次 B.网状 C. 一维表 D.二维表 4. 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 . 最关键的环节是(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 和B 5. 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 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 . 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 )和人员 培训工作。 A. 系统说明书 B. 系统实施方案 C. 系统使用说明书 D. 系统测试报告 7. 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 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 )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 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 属于( )。 )。 A.直接转换 B ?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 层次码是一种( )。 A.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 )系统。 2. 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 )、( )和( )。 D. 分布处理系统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C. 系统收益 D. 投资回收效益 9. 在系统转换中, 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 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A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管理信息系统》(A) 学号: 姓名: 班级: 得分 评卷教师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依次为()。 A.人工管理系统,人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B.人工管理信息系统,人工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C.人工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人工管理信息系统 D.人工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人工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管

理信息系统 2的中文意思是()。 A.万维网 B.因特网 C.国际互联网 D.局域网 3.输入设计属于()阶段。 A.系统分析 B.系统运行 C.系统实施 D.系统设计 4.第一人的代码是1,第二人的代码是2,依次类推,第100个人的代码是100,这种代码是典型的()。 A.顺序码 B.系列顺序码 C.层次码 D.矩形码 5.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计划和控制中,()是最常用的图形工具。矩阵表 B.甘特图 C.数据流程图 D.业务流程图 6.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性最低的是()。 A.内容耦合 B.模块耦合 C.特征耦合 D.公共耦合 7.模块的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组合强度的指标。其中内聚性程度最强的是()。 A.顺序内聚 B.过程内聚 C.功能内聚 D.时间内聚 8.采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其过程依次为()。 A.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等阶段 B.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实施、运行等阶段 C.系统规划、设计、分析、实施、运行等阶段 1 / 5 D.系统规划、分析、设计、运行、实施等阶段 9.系统设计的最终结果是()。 A.系统分析报告 B.系统逻辑模型 C.系统设计报告 D.可行性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综合应用题 知识点: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 一、业务流程图:是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二、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区别:业务流程图没有完全摆脱一些物质要素(如货物、产品等),而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概括性在它可以把信息中德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此外。数据流程图对系统的描述,在逻辑上比业务流程图要强得多。 1. 请按以下过程绘制数据流程图。 储户将存折和填好的取款单一并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检查;工作人员则需核对款帐.存折和取款单,若发现不符应退回储户;核对合格后将存折和取款单送交取款处理,处理时要修改存款账户,处理的结果是将存折.利息单和现金交储户,同时将取款单存档。

2.请按以下过程绘制业务流程图。 图书馆借书处理的业务流程的过程是:前台接待员接受读者交给的索书单后,首先查看读者记录进行鉴别,并存储借阅记录文件。然后由图书管理员查阅读书文件,进行存书查询,如果图书未借出,向书库发出库单,交书库管理员,并由书库管理员修改借阅记录文件和图书文件;如果图书已借出,向读者发图书已有人借阅通知。请按以上画出业务流程图。 知识点:(实体—联系)模型 3. 某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用于生产某种产品。该企业所采购每种原材料可由多位供应商供应,每位供应商也可提供多种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主要用来生产一种产品,但该种产品需要多种材料生产。 试回答下列问题: a) 确定系统的实体; b) 指出系统中实体之间的关系; c) 描述系统中各实体的属性; d) 作出系统的分E-R图; 画出系统的总E-R图。 a)确定系统的实体:企业这部分数据可以用三个实体来表示: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带答案(本科班)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数据( A ) A、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 B、就是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2.管理信息是( A )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指的是( C ) A、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B、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C、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D、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部分的关系 4.生命周期法适用于( A ) A、开发大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缺乏开发经验的情况 B、要求系统很快开发出来的情况 C、可行性好的情况 D、可省略技术文档的情况 5.U/C矩阵的作用是( D ) A、确定数据类 B、确定数据结构 C、确定功能类 D、划分子系统 6.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C ) A、物理模型的主要工具 B、优化模型的主要工具 C、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D、决策模型的主要工具 7.描述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包括( D ) A、数据流、内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 B、数据流、内部实体、外部实体、信息流 C、数据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D、数据流、处理功能、外部实体、数据存储 8.对一个企业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而言,( B )是外部实体 A、仓库 B、计划科 C、供应科 D、销售科 9.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 D ) A、尽量使用户接受分析人员的观点 B、正确评价当前系统 C、彻底了解管理方法 D、弄清用户要求 10.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C ) A、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 B、为了划分子系统 C、为了确定系统的人机接口 D、为了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11.输出设计应由( B ) A、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B、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2018年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发现原始数据有错时,其处理方法为()。 A)由输入操作员进行修改 B)由原始数据检查员进行修改 C)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原填写单位进行修改 D)由系统自动检错并更改 2.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不包括( ) A)顺序结构 B)随机结构 C)选择结构 D)循环结构 3. 决策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 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 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 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 4. 校验输入的月份值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 A)重复校验 B)视觉校验 C)逻辑校验 D)格式校验 5. 工资系统中职工的“电费”数据(每月按表计费)具有( )。

A)固定值属性 B)随机变动属性 C)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D)静态持性属性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B)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所采用的开发策略不同 C)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相比,原型法不太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D)原型法适用于开发大型的MIS 7. ()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A)数据字典 B)记录 C)投影 D)数据项 8. 在诺兰(Nolan)阶段模型中,“集成”阶段之后是( )阶段。 A)蔓延 B)数据管理 C)初装 D)控制 9. MIS的金字塔形结构中,位于底部的为()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三者都有 10. 在绘制DFD时,应采取()的办法。 A)自下而上 B)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C)先绘制中间层 D)可以从任一层开始绘制 11. 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 A)抄写错 B)易位错 C)随机错误 D)原数据错 12. U/C矩阵用来表示( )对( )的使用和产生。 A)模块、数据 B)模块、数据项 C)过程、数据类 D)数据项、记录 13. 建立数据字典的分阶段是()。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 S 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 S 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 S S中要求有与M I 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 S 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 S 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 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 a i 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D.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E D P、D S S、M I S、E I S B.D S S、E D P、M I S、E I S C.M I S、E D P、D S S、E I S D.E D P、M I S、D S S、E I S 12.D S 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人机对话方式 B.键盘操作方式 C.交互会话方式 D.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数据库 B.推理机 C.方法库 D.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结构化语言 B.数据字典 C.数据功能格栅图 D.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1:1 B.1:n C.n:1 D.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实体,用户 B.用户,实体 C.逻辑,物理 D.物理,逻辑 17.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及()。 A.阶段不明确 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 一、填空题 1.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2.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信息最基本的属性是(事实性)。 4.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5.决策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往往是由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的是(非结构化决策)。 6.(企业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7.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是(u/c矩阵)。 8.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9.数据流程图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10.某种代码由两位字符组成,第一位为0-4,第二位为0-8,问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代码?(45种代码) 11.用质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7、13、7、5、3,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检验码,问原代码12345的检验位是多少?(检验位为0) 12.编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的常用方法有(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法)。 13.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14.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15.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的内容主要是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题答案答案

大数据: 是一个数据体量与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信息过载:互联网和其他通信网络的应用增加了企业和个人获取的信息总量。同时,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数量每年都在翻番,绝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组织内部生成和储存的信息及知识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世界正面临信息泛滥的局面。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指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知识管理:针对个人及社群所拥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确认、创造、掌握、使用、分享及传播进行积极及有效的管理。 信息基础设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包括对组织中所有共享的计算资源提供支持的物理设备、服务和管理。包括(1)计算机硬件;(2)软件;(3)网络和通信设备(包括互联网和内部网);(4)数据库;(5)信息管理人员。等对资源的集成、运营、建档、维护和管理。 信息技术构架: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是组织对信息资产做出的高层规划或图形化描述,包括对支撑硬件的上层建筑的物理结构的设计。 供应链管理:一般是指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指一个以人为主导,运用现代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战略竞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战略型信息系统:信息被视为战略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来源或者是击败和威慑竞争中的战略武器。 P27 (自己归纳) 数据处理:即计算,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企业流程再造(B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BPR)等功能为一体,面向SCM(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决策支持系统(DSS):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是一套使DSS能够更充分地应用原有的知识,如关于决策问题的描述性知识、决策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求解问题的推理性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帮助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的辅助决策系统。 专家系统(ES):专家系统是一种运用推理能力得出结论的人工智能系统。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指在系统环境中,多个决策参与者共同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群策群力,寻找一个令人满意和可行的方案,但在决策过程中只由某个特定的人做出最终决策,并对决策结果负责 长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点中( )不就是系统得特征. A灵活性B 整体性C 相关性 D 环境适应性 E 目得性 2.以下系统中()不能对企业得资金流信息进行管理。?AERPⅡB MRPⅡ C ERP D MRP 3.在局域网得解决方案中,最常用得网络拓扑结构就是()。?A总线型B环 型C星型D混合型 4.在管理信息系统得金字塔型结构中,处于最下层得就是() a)A、财务子系统B、业务处理系统 b)C、决策支持系统D、数据处理系统 5.在数据组织得层次结构中,()就是可存取得最小单位。?A表B 数据项C 数据库D记录 6.在以下各点中,()不就是UC矩阵得作用之一. ?A 进行数据得完整性与匹配性 检查B划分子系统 C生成数据流程图D在网络中进行数据资源得分布 7.以下各点中()不就是描述处理逻辑得工具. A 结构英语描述B数据字典 C 判断树D决策表 8.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比较恰当得设计顺序就是() A 输入设计——输出设计—-文件设计—-向管理人员提出报告;?B文件设计——输 入设计——输出设计-—向管理人员提出报告;?C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文件设计——向管理人员提出报告;?D向管理人员提出报告--输入设计——输出设计——文件设计; 9.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得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其中不包括 ()。 a) A 顺序结构B随机结构 C 循环结构D选择结构 10.下列系统切换方法中,最可靠得就是()。 A 直接切换B并行切换C分段切换 D 试点切换 二,判断题 1.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得决定,而信息不会。( F ) 2.只要当信息系统从所有员工中获取信息,并在组织中传播信息时,学习型组织才能成为 现实。(T) 3.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网络结构得有点之一就是能有效减轻网络传输得负荷。(T) 4.在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设计时,至少应达到第五范式(5NF)。( F ) 5.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得缺点之一就是工作繁琐、工作量大。(T) 6.建立信息系统就是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得有力工具之一.( T) 7.在进行子系统得划分时,应使子系统之间得数据联系尽可能地少。(T ) 8.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与减少错误就是两个最基本得原则.(T ) 9.程序调试过程中采用得测试数据除了正常数据外,还应包括异常数据与错误数据。 (T ) 10.信息系统得信息共享性与安全保密性就是一对不可调与得矛盾.(F) 三,填空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word版本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 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等三个层次。 2.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等几种。 3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生命周期__ 。 4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____变换分析。 5数据流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___外部实体_、__数据流_、__数据存储、_处理过程。 6系统设计可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和____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7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_系统设计、系统实施_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8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英文:Management ( Information ) System的缩写。 9将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归纳为6个阶段的模型称为__诺兰(Nolan)_____模型。 10.三种常见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1.结构化的开发方法将系统的开发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系统规划、②系统分析、③系统设计、 ④系统实现。 12.计算机网络由①资源子网、②通信子网两个子网构成。 13.数据流程图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元素:外部实体①数据流、②数据存储、③处理过程。 14.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物料需求计划 BS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系统规划 15.系统实施中的系统切换方式主要有:①直接切换、②平行切换、及③分段切换 16.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主要有:①完备性检验、②一致性检验、及无冗余性检验 17.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是:①系统的观点②数学的方法、③计算机的应用。。 18. 计算机的网络的功能有①数据通信、②资源共享、③负荷均衡和分布处理。 19. 管理信息一般分为三级:①战略级、②策略级、③执行级。 20.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制造资源计划、ER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资源计划。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A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B )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3.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A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4.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5.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C )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6 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系统切换应采用( B )方式。 B、并行切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 A )。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2、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 A ) A.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B.数据一致性较好 C.开发过程循序渐进,系统整体性较好 D.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开发能力 3、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的判别特征( D )。 A.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B.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C.系统具有功能和目的 D.系统要有不随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4、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组织内容不包括( D ) A.确定规划领导小组 B.人员培训 C.制定战略规划具体步骤 D. 确定系统目标 5、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的不同通常分为三级,即( B )。 A.计划级、控制级、操作级 B.战略级、战术级、执行级 C.高层决策级、中层决策级、基层作业级 D.战略级、战术级、策略级 6、将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设计称( C )。A.概念结构设计B.逻辑结构设计 C.物理结构设计D.数据结构设计 7、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A )。 A.气温变化属于生物信息 B.遗传密码属于自然信息 C.财务报表属于管理信息 D .生产报表属于科技信息 8、从功能结构上说,一个完整意义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 A )。 A.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略计划四个层次 B.计划控制、过程控制、管理控制、战略控制四个层次 C.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决策支持四个层次

D.生产计划、市场营销、管理控制、决策支持四个层次 9、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D )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10、数据字典的建立是在()。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设计的焦点集中在()。 A.对象和类的设计与实现 B.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设计、实现和重用 C.方法、消息和继承性的设计与实现 D.数据和方法的封装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MRPII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高度计划化和高度柔性的生产管理,保证正常的物料供应和生产协作,做好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B.MRPII是关于制造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处理逻辑、一种方法和一种哲学思想,它是以生产计划为核心,以产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生产管理系统。C.MRPII以“社会需要什么、我们能制造什么、用什么来制造和怎样制造、我们现在拥有些什么、我们还应该得到什么”这五个问题为核心。 D.MRPII使生产能力、生产期量标准、库存储备、生产进度和生产控制五个方面密切配合,达到多余进度均匀,负荷充分,并且能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间地完成生产任务。 13、数据流程图的组成不包括()。 A.数据存储 B.外部实体 C.处理 D.输入 14、可以建立模型来求解,但无法确定最优解的决策问题属于()问题。A.结构化决策 B.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 D.模糊化决策 15、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16、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 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