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秋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序号论文题目

1 ××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2 ××方言的地域文化特征

3 ××方言的(巫、马、羊、婚丧、面食等)文化研究

4 ××方言地名研究

5 ××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6 ××方言量词研究

7 ××方言介词研究

8 ××方言语气词研究

9 ××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10 ××方言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11 ××方言的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研究

12 ××方言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研究

13 ××方言特殊句式研究(处置句、被字句、双宾句)

14 ××方言反复问句研究

15 ×××(作家)作品中的方言色彩

16 不同方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

17 普通话对汉语方言的影响研究

18 新闻标题语言研究

19 体育新闻语言研究

20 网络词汇构成方式研究

21 网络新词新语(流行语)研究

22 报刊(网络)用字、用词情况调查研究

23 报刊(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探讨

24 汉语重叠式研究

25 汉语新兴词缀研究

26 试论常见错别字的成因

27 试论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28 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29 社会用字的规范化研究

30 现代汉字的造字法研究

31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32 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研究

33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34 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研究

35 ××学校学生错别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36 ××城镇用字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37 汉魏南北朝佛经的语言问题

38 唐宋禅宗语录的语言问题

39 宋元话本的语言问题

40 元曲的语言问题

41 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问题

4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43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44 ××话中语流音变现象(合音、变调、变声等)研究

45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6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47 语音、语义与语法之间共变关系的研究

48 ××修辞格研究

49 汉语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研究

50 ××中小学学生语言生活现状与对策研究

51 王国维意境或者境界说等的研究

52 魏晋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

53 李贽美学思想与明末清初文艺思想

54 朱光潜情趣说以及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研究

55 评李泽厚美学思想(可自己确定具体美学观点来评述)

56 体验论美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历史渊源

57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8 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自己确定某个时代或某个人)

59 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60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恩格斯、康德、席勒、黑格尔、歌德、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马尔库塞等西方理论家的文学观、美学观研究。

61 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动态研究、想象研究等

62 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美育的特点研究

63 路翎小说内在结构探讨

64 论悲剧美、喜剧美、论“丑”、论优美、论崇高等。

65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66 审美与文化的关系、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审美与政治的关系等研究。

67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68 论审美文化的当代性

69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70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71 论审美现代性

72 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73 论诗歌语言

74 论扑素美

75 文学创作情感论

76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等作家作品研究

77 文学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情感传达说等的研究

78 试论当代通俗小说的崛起源由与发展前景

79 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80 试论小说的诗意和哲理

81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82 神话的艺术特征

83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84 胡风、周扬、冯雪峰、鲁迅、茅盾等文艺思想研究;

85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研究等。

86 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趋势、出现的问题等研究

87 大众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研究等。

88 莫言小说美学特征研究。

89 王安忆、贾平凹、张贤亮等当代作家的美学追求研究。

90 小说的叙事特征、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等。

91 诗歌的形式演变研究、戏剧的体裁特征研究等;

92 美育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研究等

9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于美学、文学影响的研究。

94 当代审美趣味的变迁、当代审美变迁的问题等研究

95 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方法的研究

96 意象理论研究、形神理论研究、味道理论研究、趣味范畴研究等

97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研究

98 梁启超趣味说研究

99 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

100 孔子美学思想研究

101 庄子美学思想研究

102 蔡仪美学思想研究

103 朱立元美学思想研究

104 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

105 高尔泰美学思想研究

106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

107 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意义

108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109 中国寓言的历史发展

110 鸳鸯蝴蝶派小说研究(确定具体作家)

111 童话的艺术特色

112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113 《故事新编》研究

114 民间传说的艺术典型化过程

115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散文等亦可)

116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学生可确定一个视角,如语言、情节或者结构等)117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118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19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20 论艺术虚构

121 论艺术真实

122 文学理论的意义

123 文学思维的开发性与多元性

124 文艺研究的差异性与非确定性

125 文艺研究的方法与逻辑

126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127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128 论艺术直觉

129 论典型

130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131 论朱光潜《诗论》中的文艺思想

132 论审美变形

133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34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35 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与更新

136 论本世纪中国文学论争(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时代)

137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38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39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0 徐志摩诗歌研究

141 巴金小说的抒情特征

142 张恨水的言情小说

143 论汪曾祺的散文化小说《受戒》(或《大淖记事》)144 论鲁迅的《伤逝》

145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146 “穿越”小说的艺术特征

147 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

148 于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149 民间歇后语的历史、种类和艺术特征

150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151 扎西达娃或莫言小说的魔幻色彩

152 海子诗歌的意象

153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154 论萧红小说的《呼兰河传》

155 顾城诗歌的审美特点

156 老舍《猫城记》解读

157 冰心、庐隐小说比较

158 对“形散神不散”的再认识

159 张炜小说的家族叙事

160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161 论诗歌艺术中的含蓄特点

162 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

163 王朔小说的“京味”特色

164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

165 论贾平凹的《秦腔》或《怀念狼》

166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167 试论新闻的写作技巧

168 刘震云小说的“荒诞”主题

169 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异质性

170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71 典型涵义及其历史演变

172 《野草》与鲁迅心态研究

173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174 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75 论莫言《檀香刑》中的刽子手形象

176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177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178 试论高觉新形象

179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180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181 余华小说的童年视角

182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183 论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184 论闻一多的诗

185 论穆旦的《赞美》

186 论沈从文的《边城》

187 “两种民族文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88 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若干特征

189 刘西渭的文学批评

190 周作人、林语堂散文艺术比较

191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192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193 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性与假定性

194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195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的主题或人物研究196 新时期女作家的“私人化写作”

197 试论贾平凹的“商州”小说

198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探析

199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200 《阿Q正传》的悲喜剧色彩

201 神话的影响

202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探讨

203 池莉小说的“市民文学”特色

204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205 金庸小说研究

206 《茶馆》简论

207 试析莫言的《生死疲劳》

208 《青春之歌》的“成长”主题

209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210 论余华的《活着》(或《许三观卖血记》)211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212 苏童的“南方”小说

213 贾平凹的抒情散文

214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15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216 戴望舒诗歌研究

217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218 网络玄幻小说研究

219 红色经典小说论

220 寻根文学简论

221 翟永明的女性诗歌

222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与原始文化

223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224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225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26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227 论《诗经》中的怨刺诗

228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229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230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231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32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33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4 论《离骚》的艺术特征

235 论《湘君》、《湘夫人》的艺术特征

236 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和《史记》的创作

237 《史记》XX人物形象分析(刘邦、项羽、屈原、刺客、游侠等)238 论《孔雀东南飞》(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

239 浅论曹操的诗歌(思想或艺术)成就

240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241 论谢灵运的山水诗成就

242 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比较分析

243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244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245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246 论李白诗歌与道家思想

247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辨析

248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249 杜甫诗歌“诗史”小议

250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251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252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253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254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255 论杜牧的咏史诗

256 论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

257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258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259 论唐传奇的爱情主题

260 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261 论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262 《莺莺传》故事流变研究

263 论《李娃传》(或《莺莺传》或《长恨歌传》或《霍小玉传》)264 论婉约词的艺术特质

265 论豪放词的艺术特质

266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267 论李煜词(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

268 论柳永词的内容创新

269 论柳永词的艺术创新

270 论柳永词的俚俗特征

271 论XX的词(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王安石、周邦彦、秦观、贺铸、刘过、刘克庄、刘辰翁、吴文英、史达祖、周密、张炎)

272 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词为例(或以苏轼诗为例)273 论苏轼词的艺术创新

274 论苏轼词的内容创新

275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276 苏辛词比较研究

277 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对比分析

278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79 试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280 辛弃疾词的用典艺术

281 论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题

282 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83 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形象

284 论白朴《梧桐雨》

285 论马致远的《汉宫秋》

286 论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87 《董西厢》、《王西厢》比较研究288 《西厢记》的故事流变

289 《西厢记》XX形象分析(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

290 论《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291 《牡丹亭》XX形象分析(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杜丽娘、柳梦梅)292 论《桃花扇》

293 论《长生殿》

294 论《红楼梦》中的XX形象(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王夫人、袭人、晴雯、贾琏等)

295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296 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297 《红楼梦》诗词评议

298 论《水浒传》中的XX形象(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孙二娘等)

299 论《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

300 《西游记》中的XX形象分析(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骨精等)

301 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302 论《三国演义》中的XX形象(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如曹操、周瑜、诸葛亮、孙权、刘备、关羽、张飞、司马懿等)

303 论《三国演义》人物塑手法

304 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形象

305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306 论《俄狄浦斯王》的思想艺术特色

307 评《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308 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思想意蕴

309 论《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形象的悲剧性

310 论莎士比亚《麦克白斯》中的麦克白斯形象

311 评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艺术特色

312 评《蒙田散文》的人文主义思想

313 论“湖畔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314 评卢梭《爱弥儿》的思想艺术特色

315 论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316 评《高老头》所表现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317 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思想、艺术)

318 评托尔斯泰长篇小说艺术

319 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艺术

320 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321 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322 论荷尔德林诗歌的艺术特色

323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艺术

324 论雨果创作中体现出的基督教思想

325 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326 评萧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思想或艺术)327 评狄更斯的《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

328 论《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色

329 评《呼啸山庄》的爱情悲剧

330 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331 阅读试题设计研究

332 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

333 古典诗词教学设计研究

334 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335 中(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336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337 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338 中(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

339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340 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

341 中(小学)作文批改方法研究

342 中(小学)作文命题技巧研究

343 论作文命题的多种方式(可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344 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345 ××(某语文名师)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346 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

347 ××某版本语文教材研究

348 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模式(或策略)研究

349 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350 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351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52 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353 名师语文教学艺术探析(请选择某个语文名师)

354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355 中学(或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356 中(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

357 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358 语文现代诗歌的美育策略研究

359 新闻类选文教学设计

360 试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或工具性、思维性)36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62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艺术363 语文综合性教学策略研究

364 识字教学研究

365 语文教师的职业规划研究

367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368 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开展研究

369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70 语文教学参考书的使用研究

371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设计研究

372 语文教材选文研究

373 作业批改方式研究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料,撰写提纲,题目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 一、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 1 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2 神话与中国文学 3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4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5 雅颂新论 6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7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8 《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9 《左传》的叙事艺术 10 《左传》﹑《国语》之比较 11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12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13 《论语》的文学价值 14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5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16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7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18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19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20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21 赋体溯源 22 汉赋新论 23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4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25 《史记》——“无韵之《离骚》” 26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27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28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9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30 《古诗十九首》综论 31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2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33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34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35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36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3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 38 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9 中国神话传说浅探 40 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41 《诗经》所反映的贵族妇女生活 42 《诗经》弃妇诗怨情探析 43 《诗经》情歌古朴的抒情方式 44 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 45 《郑风》的思想价值新探 46 论“国风”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 47 春秋行人形象论析 48 试论《战国策》中策士的悲剧 49 《楚辞》和韦庄的诗歌创作 50 宏旨与心路:《离骚》的结构艺术 51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52 《九歌》主题新解 53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的文学性 54 《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处理艺术初探 55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56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57 《艳歌行》浅说 58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 59 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 60 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 61 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62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63 阮籍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64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65 鲍照边塞诗论略 66 《世说新语》的成书与叙事 67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68 陶渊明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二、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一) 1 唐诗繁荣原因浅析 2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3 谈谈初唐四杰在唐史上的重要地位 4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5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6 试论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荣的原因

浅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汉语言文学课程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优化人文 素质教育的策略: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建 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优化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致力于建设 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本文就以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展开 了讨论。 一、重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 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在大学生日 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标准已不仅仅是 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点的熟悉,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实际操作 能力,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汉语文学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 思考与意见,培养自己良好的口才与人文素养;撰写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锻炼自己坚实 的文字功底;在参与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不断培养自己 的思辨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较高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与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高雅情操、优质生活品质的重要 体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更替与兴衰,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诸多英雄 人物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死而后已,在灿烂的文化里永垂不朽。还有一些感人的 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高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人们用爱、用心、用热情去 生活与工作。尤其在一些理工院校,更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理工院校大学 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往往偏重于技术性与专业性,具有容易枯燥、 难度大等特点。除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时间,课外很少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导致了部 分理工院校学生的情商较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去 理解他人的心情与想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学法部分 十三、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 十四、秘书学部分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

有关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载体,汉 语言文学凭借自身独特魅力,逐渐受到广泛认可。汉语言文学作品博大精深,其语言的使 用与意境的揣摩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有鉴于此,加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 于意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 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无论是字词句 亦或是语法修辞,均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内容的文学作品, 其语言使用与意境分析的特点也会有所区别,只有在全面了解其特点后,才能对其语言的 使用与意境分析了若指掌,进而深入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中蕴藏的内涵。 一汉语言文学的目的性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旨在强化学生沟通技巧,并对经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能 够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弘扬与发展。在开展 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技巧的练习,促进自身语言把握与 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体特性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参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学生通常为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均对汉语 言文学抱有极大兴趣。在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展,重点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 对理科生并无硬性要求。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主体,完全是可以确定的。文 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探析汉语言文学蕴藏的内涵其实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这是由于他们本 身具有良好的文科基础,对字词句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推敲具有显著优势。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的交际性 作为人类用于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交流经验的积累,人们的思维、思想等均将 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表达情感,将汉语言的魅力传承下去。如此一来,汉语言文学将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愿意从不同的途径去发现、探索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意义,共同促使汉语言文学日益渗透 仅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去。 二、汉语言文学中所呈现出的意境 古诗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我国独有的重要文学,其相关课 题研究引起了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古诗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好评,其中 最为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它在韵律上能够朗朗上口,而是在写作手法上,有着千变万化的特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认识社会历史或某个集团阶级利益,而是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来思考,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80、90年代以来改革在不断进行。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在调整,普遍增设了新闻类、影视艺术类课程,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删减了部分过时了的课程,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上进行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武汉大学于可训主持的“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国现当代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但本专业基本内涵在“五四”时代初步确立,50、6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课程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型的。能力培养只是知识传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用教材、考试方式、授课方式等,仍然将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内容限定在知识点的传授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浅论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差异 [论文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潜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但由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不同,因此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影响就各有千秋。 [关键词] 王维陶潜田园诗差异 引言 田园诗作为一支独立的诗歌流派,引起世人的瞩目,是在晋代才正式出现的。晋代以前,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文学、“竹林七贤”,在诗歌中反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田园风光题材的十分鲜见,仅在《诗经》中的《甫田》、《大田》、《丰年》、《良耜》等诗篇中对农事有所表现。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大规模的奴隶集体劳动的情景,却很难看到作者的思想个性,对农村田园风光也着墨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鄙视农事、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根深蒂固。到了晋代,玄雾弥漫,玄言文风十分盛行,陶潜却敢于冲破樊篱,大胆尝试和创新,不仅把诗歌题材扩大到为时人所不齿的农事和田园,而且思想上实现飞跃突破和解放,在诗歌中赞美劳动,欣赏田园风光,同情普通百姓,焕发出强烈的光焰,为诗歌发展又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从农事诗到田园诗,陶潜正处在一个上承《三百》、下启三唐的继往开来的重要位置”。(注1)因此,很多论者认为陶潜是“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是“平民文学的代表”。其后,不少诗人纷纷仿效继学陶诗,至诗歌巅峰时代的唐代,闪烁着熠熠光芒的田园诗派,已成为这个时期诗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王维应是突出的一位,“他运用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的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注2)因此说,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分别在东晋和盛唐时期的诗坛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 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I 第1章绪论 ------------------------------------------------------- 2 1.1 引言------------------------------------------------------- 2 1.2 应用的意义------------------------------------------------- 2第2章校园一卡通系统概述 ------------------------------------------ 4 2.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特点: ------------------------------------ 4 2.2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优势: -------------------------------------- 4 2.3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 5第3章校园一卡通系统方案设计框架 ---------------------------------- 6 3.1 设计构思---------------------------------------------------- 6 3.2 卡的作用---------------------------------------------------- 8 3.3 卡的使用围-------------------------------------------------- 8第4章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原则 -------------------------------------- 9第5章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组成 --------------------------------------- 1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转)来源:胡佳红的日志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和异体字 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 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10,专书的词汇研究 11,专书的用韵研究 12,专书的语法研究 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18,《说文》部首研究 19,《说文》贝部研究 20,《说文》重文研究 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 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 30,陶渊明用韵研究 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二,语言学 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一 1、析古今名词的异同 2、析古今动词的异同 3、析古今形容词的异同 4、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5、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 6、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 7、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 8、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 9、“被”字已产生后在口语和白话里的使用分析 10、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 二 1、文学理论: (1)一般理论(如形象的构成,细节、对话、抒情等等) (2)作家心理特征 (3)文学流派 (4)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 2、现当代文学评论 (5)文学思潮评论 (6)当代小说作家评论(一个作家,一类作家,一个侧面,如鲁迅、巴金、张洁、曹禺、郭沫若、王蒙、苏童、余华等等) (7)当代散文家及散文研究(如余秋雨、王小波、刘亮程等等) (8)现代诗歌及诗人研究(如舒婷等等) (9)其它作品评论(一部作品,一组作品,一篇作品,作品改编成电影) 3、西方文学作家和作品评论 (10)俄国作家作品研究 (11)法国作家作品研究 4、中学语文教学 (12)课本研究 (13)教学法研究 (14)作文教学研究 5、其它任选 三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研究 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胡风文艺批判运动中的理论分歧,等等。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现象研究 如: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的历史演变、“朦胧诗”论争的历史评价、论先锋作家写作策略的转

换、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作者低龄化现象之我见,等等。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社团研究 如:学衡派与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新月社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语丝社散文的独特品格、左联的出现对中国文学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 4、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研究 如:鸳鸯蝴蝶派的消亡与新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象征诗派的文学史意义、京派小说与传统文化、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九叶诗人的艺术追求,等等。 5、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及其创作研究 如:王国维文艺观的现代特征、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徐志摩的康桥理想、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小庙、余华创作中的暴力与死亡、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等等。 6、二十世纪中国作品研究 如:《野草》的艺术独创性、《围城》的讽刺艺术、《金锁记》中的意象描写、《茶馆》的艺术独创性、《受戒》的艺术意蕴、《风景》叙事分析,等等。 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形象研究 如:阿Q形象的新阐释、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论繁漪、论虎妞的形象、孙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论《围城》中的方鸿渐、论金庸笔下的侠客形象,等等。 8、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比较研究 如:《女神》与惠特曼诗歌、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萧红萧军的创作比较、《激流三部曲》的女性形象与《红梦楼》、余华与博尔赫斯,等等。 四 1、修辞和阅读教学 2、修辞和写作教学 3、语言训练和写作训练 4、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 5、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位 6、现行语文教材中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7、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 8、广告语探讨 9、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分析 10、景点命名的语言分析 11、新闻标题语言分析 12、文学作品语言分析 13、近年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14、民间秘密语研究 15、网络语言研究 16、校园流行语研究 五 1、词义与语境 2、语文教学与语境 3、口语交际与语境

校园一卡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校园一卡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选题意义 进行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采取银行卡金融功能与非接触式电子钱包、电子化管理相整合的方式,师生可以在各地的银行网点或自助终端实现存取款、消费、转账等金融支付;可以代替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内的所有证件(学生证、工作证、图书证、医疗证等),应用于需要身份识别的各种MIS系统;可以通过设在非接触式IC芯片内的电子钱包实现餐饮、校内购物、上机上网、医疗、图书馆等校内消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标志。 (2)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使高校原有业务和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互不协调的现象得到有效整合,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达到业务流程重组,对于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繁重的业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提高效率,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给现代化的高校实现财务统一管理提供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将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率,也给我公司向高校财务部门和师生员工提供更加及时、周到的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空间。 (5)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把校园网的应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鉴于目前“校园网”仅仅用在上网浏览网页、学生查询资料,图书馆借还书系统,“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会改变这种局面。 (6)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可以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控学生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7)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程度体现了一个高校信息化、电子化的一种程度。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参考 汉语言文学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现阶段的汉语 言文学教育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课程教育理念较模糊、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问题、理论与 实际存在间隙等。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堂效率,首先需要分析清楚这些问题以及 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找到最佳的改善措施,从而提升 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一、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育理念较模糊 领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理念是汉语言文学教师取得较好教育成绩的必要条件,然而当 前的部分教师对汉语言教育的理念比较模糊,并且不能准确的把握汉语言教育的核心和大 方向,因此学生不能依据汉语言教学理念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导致学生的汉语 言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后来国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深入的改革,因此部分教师尝试 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和检验。在实施改革时首先需要清晰的指导理念即汉语言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 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素养。 二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的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不够完善,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汉语言课 程内部要素的结合,从而使学校课程教育的整体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来说就是使汉 语言教学的水平和人才质量均得到提升。因此现今汉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时汉语言教师以 及研究专家建立科学课程结构观念,并且完善汉语言结构体系,从而提高课程的整体效益。 三理论与实际存在间隙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找到适合学生的汉语 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策略的基础上,使得汉语言教师具 备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研究和实际脱离的现象。部分教 师拥有成功的理论研究,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而不能将理论研究的和实际教育联系到 一起,使得这些理论不能在实际中得到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缺乏实践检验的 理论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实效,所以汉语言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注重对 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查,探索出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效率,使 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部分教师的教育技能偏低 由于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引导者,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直接受教师的教育 技能的影响,然而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没有对汉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且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教育模式也比较陈旧,没有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从不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

摘要:汉字系统的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层次的过程。《敦煌俗字典》中收录了大量俗字,同一个汉字的多种形体反映着汉字多途演进的过程。本文从《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出发,分析这些不同字形产生的内部机制,探寻汉字形体演变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多途演变;汉字构形;敦煌俗字 汉字系统历史悠久,其演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层次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同一个字往往有着不止一个字形,《敦煌俗字典》里就有着众多这样的例子。编者黄征先生认为俗字是异体字里的一大类。而这类异体字,其产生有着多种动因与机制,既与汉字形体系统内部的演化有关,又受系统外部的因素的影响。本文暂且跳出“俗字”概念争论的藩篱,抛开避讳俗字、上下文类化俗字等情况,着眼于汉字形体系统内部,就《敦煌俗字典》中俗字反映出的“同字异形”的部分情况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字形产生的内部机制,以此管窥汉字多途演变的路径。 一、形体来源的多样性 在古文字阶段,一些字便有不同形体存在,这些形体在后来的演变中分别隶定成不同的字形。 如“信”在《敦煌俗字典》里的写法有“信”、“”,前者右边为“言”,后者右边为“口”,那后者是前者省写后的形体吗?“信”的金文字形有“”和“”,即“信”字的两种写法存在对古文字的两种不同形体继承的可能。因此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拓宽视域,从古字形审视汉字形体的多途演变,而不能简单下结论,认为其中一个是后来因省写而出现的字形,或者是不规范的字形,甚至是一种讹误情况。 有的字,其不同的形体可以追溯至古文字阶段,那时它们是两个相异的汉字。如“万”的两种写法“万”和“萬”。一些学者认为,二者是繁简字关系,“万”为“萬”后期的全新造字。我们来梳理一下和它们有关的线索。“萬”的篆体“”,《说文》:“萬,虫也。”段注:“假借为十千数名。”由此可知,“萬”的本意是虫类,后假借为数词。这个假借义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比如《诗经》有“萬亿及秭”,《易传》有“萬国咸宁”,“万”的古字形有:“”(古鉥)“”(千万钧),说明“万”字在很早的时候便出现,它并不是简单的由“萬”简化而来的新造字。至于后来“万”是如何失去本义,保留假借义,与“萬”合二为一,则需要更多的文献材料去验证。 “异”的两种写法“异”和“異”。“異”篆体为“”,《说文》:“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异”的篆体为“”,《说文》:“举也。从廾,声。尧言惊愕而曰異哉也。谓异为異之假借也。”由此看来,“异”的形体是在其假借表示“分”的意思之前就产生了。这就说明,并不能简单地把“异”说成是因“異”而在后来创造出来的俗字。“异”原初就存在,本意为“举”,假借为“異”,此种缘由使得“異”这个字有了两个形体“異”和“异”。 二、形体的分化 古文字笔形在隶定后常有着不同的演变方式,这造成了敦煌俗字有着不同的写法。我们于其中看到的点画之差,往往不是后来发生的省写或讹 如“市”的两种写法“市”和“巿”,一个上部写作“点”,一个则是中间一竖贯穿。“市”的篆体为“”,篆体笔画演化为横笔,其中上部的竖笔,第一种路径是演化为“点”,第二种路径则保留竖笔,且贯穿下部,为一个整体。 “生”有两种写法:“生”和“”。“生”的篆体为“”,篆体笔画,分化成两种笔形,“”和“一”,于是便有了以上“生”字的不同写法。这种变化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同样,“告”等字的笔画亦有同样的演变路径。 “光”的写法有“灮”和“光”。《说文》:“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篆体为“”。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 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5级(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分校:武威工作站:古浪班级代号:学生姓名:张尚翔学号: 题目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

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正文 (7)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7) 二副词的用法 (11) 结语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 关键词:副词性质用法

引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着作多从词类讲起,但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可词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只有得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其内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 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着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