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4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4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4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4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重点)

任何一位在炉火旁烤过手,给火炉添过煤的人都不会忽视化学反应的另一重要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家更是如此.因此,化学家除研究物质外,还研究能量.

在各种能量中,人们最熟悉的是热能,它来自燃烧。历史上,人类对燃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并由此引起了近代化学的一场革命。在现代社会中,能量的绝大部分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化学能的利用

成为我们现代文明的支柱.

实验1-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一)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现象.

实验步骤:如图1-23所示,在试管里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

酸,立即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做好

记录.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再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

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试管外壁、溶液的温度,化学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比反应刚

开始时高.

实验结论:铝跟盐酸反应的过程放出热量.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防止打破温度计的玻璃泡.

实验1-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二)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吸收热量的现象.

实验步骤: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化学式为 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滴~ 4滴水的玻璃片上. 然后再向小烧杯内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观察一段时间,看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结冰并将玻璃片与烧杯黏在一起(如图1-24所示).

实验现象: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玻璃片与烧杯被冰黏在一起.

实验结论:Ba(OH)2·8H2O在与NH4Cl反应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归纳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

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

Ⅰ反应热

(1)反应热: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

(2)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3)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反应热是人类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Ⅱ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总结

(1)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如:

2Na+2H2O=2NaOH+H2↑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NaOH+HCl=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

③含碳燃料燃烧的反应.如:

2CO+O2点燃

= 2CO2

CH3CH2OH+3O2点燃

= 2CO2+3H2O

④易爆物质的爆炸反应.如爆竹的爆炸.

⑤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2)吸热反应

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s)+H2O(g)高温

= 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高温

= CaO+CO2↑

CuSO4·5H2O ?

=CuSO4+5H2O

【说明】由于受所学知识的限制,上述总结还不够全面.

例如: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B.CO2+C 高温

=2CO

C.金属镁燃烧:2Mg+O2点燃

=2MgO

D.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分析〕酸碱中和、燃烧、多数的化合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A、C一定不正确. CaO溶于水,放热,这是常识性知识.

答案:B

同类变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

A.固体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硝酸铵

答案:AB

Ⅲ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1)在可比条件下,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如在同温下,1个H2O分子和1个HCl分子、1个O2分子和1个H2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2)能量是不能再生、也不能消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或热能等,或从一种物质中传递到另一种物质中去.即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都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任意一个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各生成物所

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即有能量差.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这个能量差就会转化成热能等形式放出来,即反应放出热量,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会通过吸收热能等形式的能量来补足这个能量差,即吸收热量.

(4)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关系的总结如图1-25所示,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释放出来的过程,或者是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 “贮存”起来的过程

.

例如:在一定的条件下A 与B 反应生成C 和D ,其关系如图1-26所示:

体系(反应前)功尽弃 体系(反应前)

图1-26

(1)

若E 1>E 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填“升高”或“降低”)_____,为(填“吸热”或“放热”)_____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若E 1

〔分析〕 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从反应体系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27所示).

答案:(1)降低;放热;反应物的部分内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释放给环境

(2)升高,吸热;环境提供的能量转化成物质的内能“贮存”在生成物之中

同类变式1 吸热反应一定是 ( )

A.释放能量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答案:BD

同类变式2 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 的能量一定大于M

B.Y 的能量一定大于N

C.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大于M 和N 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答案:C

同类变式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答案:CD

知识点2 燃料的充分燃烧

Ⅰ燃料燃烧的概念

定义:燃料的燃烧,是组成燃料的物质(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助燃物)相互接触.在一定条件(如点燃)厂发生的化学反应.

思维拓展空气或氧气不足,燃料能不能充分燃烧?燃料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下充分,燃料能不能充分燃烧?

点拨燃料燃烧的条件:有助燃剂;燃料和助燃刑的温度要达到或超过着火点.

燃烧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充足的助燃剂;燃料和助燃剂之间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燃料发生燃烧足它充分燃烧的前提,但发生燃烧并不一定是充分燃烧。如:

2H2S+O2点燃

= 2S+2H2O H2S燃烧,但燃烧不充分.

2H2S+3O2点燃

=2SO2+2H2O H2S燃烧,且燃烧充分.

Ⅱ燃烧、充分燃烧的意义

(1)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节约能源.从如图1-28所示的曲线可知,在我国重视节约能源的必要性.

(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现在用的燃料中都含有碳元素,这些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大量的CO气体.CO气体有毒,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当固体燃料不充分燃烧时,还会增加烟尘的排放量而加重环境的污染.

【注意】虽然燃烧需要足量的空气或氧气,但气体的通入量也要适当,否则,过重的空气或氧气就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会造成浪费.

【说明】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其组成颗粒越小,则总表面积越大的原理,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雾化,以增大燃料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

Ⅲ煤炭加工后应用的重要意义

煤炭直接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的烟尘,而且煤中所含的硫在燃烧时会生成SO2, SO2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一些城市使用的水煤气或干馏煤气,它们都是煤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产物.例如,使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则生成CO和H2:

C(s)+H2O(g)高温

CO(g)+H2(g)

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煤经过处理后,除了可以得到气体燃料外,还可以得到液体燃料,如甲醇等.

Ⅳ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

(1)CO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中CO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CO 是排放量最大的大气污染物,目前每年人为排放的CO的总量约为3亿吨~4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出的废气.过去曾认为CO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O的自然排放量比人为排放量要大几倍,主要来自森林火灾、CH4的氧化、动植物的代谢等.CO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吸收,但在大气中很稳定,不能被氧化成CO2,故能在大气中停留很久.

CO使人中毒的机理是它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跟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200倍~300倍.CO 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

CO+Hb·O2=Hb.CO+O2

使血红蛋白携氧和向体内供氧的能力减弱或失去,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出现一系列缺氧症状或窒息死亡.

(2)CO2与“温室效应”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前途经大气层时,大约有30%的辐射能经反射作用返回宇宙空间,约有20%的辐射能被大气层吸收后,再反射回宇宙空间去.其余的约50太阳辐射能以可见光的形式到达地面,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以地球长波辐射能的形式,又重新反射回大气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不变.但是,当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时,地球大气层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在允许太阳能透过并到达地面的同时,它们还把部分长波辐射能反射回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犹如在地球上空壤上了“玻璃层”,“玻璃层”允许太阳辐射能透过,但却阻止地面热量散发,致使地面温度上升,这种作用叫做“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积极作用是控制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合于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在夜间地球表面的温度就会下降到零下20℃,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悬殊.但是由于地球上人口激增,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CO2不断增加,致使CO2吸收及反射回地面的长波辐射能增多,引起地面气温上升,因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例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B.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

C.在使用化石燃料时,为使之充分燃烧,需通人过量的空气

D.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分析〕燃料燃烧时,由于空气不足、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有限等

因素会导致燃料燃烧不

充分,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产生的热量少,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

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要

除去这些缺点;一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发展洁净技

术,如煤的气化和液化;三是

通入足量的空气(如图1-29所示),但是过量空气又会带走部分热量

造成损失,综上所述,只有C

不正确.

答案:C

同类变式1 将煤处理后变为气体燃料的目的是 ( )

A.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B.提高煤的价格

C.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管

D.减少运输环节

答案:AD

同类变式2 下列措施: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液化或气化处理;④通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可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答案:B

实验研究

实验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

实验目的: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滴定管、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

璃棒、滴定管夹、锥形瓶.

实验步骤:

一、滴定管的使用

1.构造(如图1-30所示).滴定管是内径均匀的、带有刻度的细长

玻璃管。下端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

成的阀).

滴定管上有两种标志:一是标志液面高低的刻度线,其“0”刻度

在上方,其他刻度线由小到大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刻度线最小间隔

为0.1mL,再大一点为1ml;最大刻度线在最下方;其二是标志滴定

管的规格和使用温度的数值,如50mL 20℃或20mL20℃,且位于管的上方.

【注意】①量筒无“0”刻度,其刻度从厂至上逐渐增大.

②量筒能准确读到0.1 ml.它只能粗略地计量液体的体积.

【说明】查漏.滴定管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其是否漏水,只有不漏水的滴定管才能使用.本实验主要练习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的检查方法是:

①将滴定管活塞关闭,向其中装水至“0”刻度线附近.用滴定管夹把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滴定管的尖嘴处和玻璃活塞处约1 min,看是否漏水.若所观察部位有一处或两处有水漏出,则不合格,要修理活塞或更换滴定管。若所观察部位两处均无水漏出,就将活塞旋转180°,再次按上述方法和要求观察,检查滴定管是否合格.若不合格,要修理活塞或更换滴定管;若合格,该滴定管可以使用.

2.控制活塞,取一支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察(如图1-31所示),并轻轻地反复转动活塞,使活塞转动灵活.

【注意】①手势:左手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如图1—3lⅠ所示).

②转动滴定管的活塞时,不要向一边推或拉滴定管,也不要向下拽滴

定管.

③滴定管的活塞要转动灵活,若转动不灵活,要向教师请教解决办法.

3.润洗,从滴定管夹L取卜滴定管。从滴定管上口倒入少量所要盛装

的溶液(这里可用水代替),并使滴定管缓慢倾斜转动。使水润湿滴定管

内壁.用左手控制活塞,将水从滴定管下部放出.再用水润洗滴定管一次.

【注意】①在向滴定管里装入某种溶液之前,一定要先用少量该溶液将滴定管的内壁全部润洗2~3次,并且润洗液要从滴定管下部放出,使滴定管尖嘴内壁也得到润洗.

②润洗滴定管时要小心操作,以防碰破滴定管,也要防止润洗液洒落.

4.装液和赶气泡.向滴定管中注人水至“0”刻度以上2cm~3 cm处,将滴定管垂直夹持在滴定管夹上,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调整液面到”旷刻度或”0”刻度以下.

【注意】①在滴定管夹上,滴定管要垂直.

②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一定要赶走它,使滴定管尖嘴内充满液体.

③由于滴定管的“0”刻度线以上没有其他刻度线.所以当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赶走以后,要把管内液面调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但又不能离“0”刻度太远.

5.读数,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数。并记录下来.读取滴定管山液体体积数的方法与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的方法相似(如图1-32所示),使眼睛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取与液面凹面相切处的数据.

【注意】①在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时:一是要使滴定管与水平面垂直;二是要使眼睛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是要读取与液面凹面相切处的数据;四是要估读到0.01 mL.

②由于滴定管刻皮值的设计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以,以俯视(视线偏高)方式读数,读数偏低,以仰视(视线偏低)方式读数,读数偏高.

6.放液和记录.

(1)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液,测出25滴水的体积.并将读数记录下来.

[说明] ①从滴定管内放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先后两次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计算放出的液体体积的方法是用第二次读得的数值减去第一次读得的数值.

②记录液体体积时要精确到0.01 mL.

③25滴水的体积一般为1.25 mL,即1.00 mL一般为20滴.

(2)用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 mL水.

【注意】①从滴定管里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逐滴放出,不能使液体快速流出.当放出的液体体积接近预定值时,更要逐滴慢慢放出,以防放出的液体过量.

②当最后关闭滴定管的活塞时,若滴定管的尖嘴外还悬挂一个液珠,要使该液珠进入液体接受器内的液体中去,原因是该液珠的体积经滴定管准确测出,它是液体接受器中应有液体体积的组成部分.

7.滴定管用完后。应按规定洗净,倒夹在滴定管夹上晾干.

二、锥形瓶

1.识别.如图1-31Ⅱ所示.锥形瓶底大而门小,盛溶液后,重心靠下.

2.用途.

?????.

③.②.

①可用来加热液体物质蒸馏时馏出物的接收器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及为滴定容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作

3.使用方法.

???????.

,,

,,③1/3.

,②.

,①管口且锥形瓶口不能碰滴定作顺时针圆周运动边滴边摇动右手前三指拿瓶颈在中和滴定操作中瓶内盛液不超过容积的振荡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加热时

三、容量瓶

1.容量瓶的构造.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如图1-33所示),瓶口配有磨口玻璃

塞或塑料塞.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凹液面

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2.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100 mL ,250mL,1000 mL 等多种.

3.用途.用来准确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注意】 ①要明确区分容量瓶和烧瓶的构造和用途.

②配制溶液时,选择的容量瓶的容积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一致,

如配250 mL 溶液就要选用250 mL 的容量瓶.

[说明] ①容量瓶的瓶口配制的是玻璃塞时,瓶口的内壁和瓶塞的外圆面

都经过磨砂处理的.

②容量瓶和瓶塞是一一专门配制的,不可调换.因此,容量瓶瓶塞需用结实的绳系在瓶颈上,以防止损坏或丢失.

4.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1)检漏.容量瓶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检查方法如下: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图1-34所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支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凡是像容量瓶瓶口、酸式滴定管的活塞、配有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的瓶门,在检查其是否漏水时。都要做到“旋转180°后再检查一次”.只有两次检查部合格才是真正合格.

(2)溶解,因为容量瓶不能加热。因此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如果是固体试剂。应将称好的试剂先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如果是液体试剂.应将所需体积的液体先移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再转移到容量瓶里.应特别注意在溶解或稀释时如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就必须待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向容量瓶中转移.

(3)转移.

①将烧杯中的溶液(可用水代替)转移到容量瓶中(如图1-35所示).

②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把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注意】 ①若溶液的温度偏高或偏低,一定要待其恢复到室温以后再向容量瓶里转移.

②在向容量瓶里转移溶液之前,容量瓶瓶颈的刻度线以上部分,内壁上必须没有可自然下流的水. ③向容量瓶里转移溶液或注入水,都必须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嘴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容量瓶的内壁上.玻璃棒的下端靠在容量瓶瓶颈内壁的刻度线以下的部位。玻璃棒棒身位于容量瓶瓶口的中央,切忌靠在容量瓶瓶口

.

④单手持容量瓶的瓶颈,使容量瓶瓶口向上直立,轻轻旋摇容量瓶,使液体混合均匀.

⑤要防止溶液溅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上.

(4)定容.用烧杯沿着玻璃棒向容量瓶中缓缓地注入水,到刻度线以下1 cm~ 2 cm处,改用滴管滴加水到刻度(小心操作.切勿超过刻度).

【注意】①不要用烧杯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因为这样做几乎不可能使容量瓶内的液体体积准确.

②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内滴水时要做到:一是使水滴落在液面中央而不落在瓶壁上;二是使水逐滴滴入;三是以平视的方式盯着容量瓶的刻度线,直至液面的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③定容时,如果溶液超过标线,不允许用滴管将多余的溶液吸出,需重新配制溶液.

(1)摇匀.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用另—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使溶液混合均匀(如图1-36

所示).

【注意】①手持容量瓶时要用指尖而不要握瓶,以防止液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②摁瓶塞的食指不要松动,以防瓶塞松动而漏出液体.

③振荡容量瓶要小心,防止碰破容量瓶.

(6)转、贴.因为容量瓶是一种量具,故不可贮存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因为碱液会腐蚀玻璃,使瓶塞黏住,难以打开.

把配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中,并在试剂瓶上贴好注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者姓名和配制日期的标签.

【注意】①试剂瓶不仅要干净,而且还要干燥.若试剂瓶不干燥,会使溶液浓度变小.

②试剂瓶的颜色、瓶塞都要符合该试剂保存的要求.

(7)将容量瓶洗净、晾干(玻璃磨砂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垫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黏连).

思维拓展

1.在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时,俯视、仰视和平视得到的数据有什么差异? 这种差异与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的差异有什么差别?

点拨在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时,如果眼睛的位置偏高、偏低或滴定管放置歪斜,所读取的读数会有较大的误差.如仰视时得到的数据比平视偏大,俯视时得到的数据比平视的会偏小.

在实验室中,一般量筒没有“0”刻度,而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部,量筒刻度从下向上依次增大,而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恰好相反.因此,从仰视与俯视得到的结果看,读数的大小也刚好相反.例如,在仰视时,对于滴定管,得到的数据会偏大,而对于量筒,得到的数据则会偏小;在俯视时,对于滴定管,得到的数据会偏小,而对于量筒,得到的数据则会偏大.

2.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必须要待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点拨因为玻璃的膨胀系数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容量瓶是玻璃制品,因此在容量瓶上一般标有使用温度.如果待配制的溶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3.为什么滴定管要先用试剂润洗2~3次,而容量瓶却不能先用试剂润洗?

点拨如果滴定管不用试剂润洗而其中又有少量蒸馏水,当加入试剂后,会使试剂的浓度变小.容量瓶若用试剂润洗,会在容量瓶中存有少量试剂,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变大.

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柳州市二中2018级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Zn-65 第I 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用剩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 ②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用pH 试纸检测溶液pH 值时,先将试纸经水润洗后在将溶液滴到试纸上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将海带灼烧成灰 B.②过滤得含I - 的溶液 C.③放出碘的苯溶液 D.④分离碘并回收 苯 3.下列检验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 - B.加入稀HNO 3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2-4 C.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 D.已知丙酮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分离水和丙酮的最合理方法为蒸馏或蒸发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⑤②①③ 5.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 A .电解质 B .酸性氧化物 C .含氧酸 D .混合物 6.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胶体的电泳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7.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 3+3H 2O=====煮沸Fe(OH)3↓+3HCl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安徽省六安市-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商业干校2012-2013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无 答案)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的KOH 2.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Cl -、Na+、NO3-、Ca2+; B.NH4+、HCO3-、Cl-、K+; C.K+、Cu2+、Cl-、SO42-; D.NO3-、NH4+、I-、Cl- 3.物理量是量度物理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A.长度 B.质量C.摩尔 D.时间 4.分类是生活、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属于可溶性的碳酸盐 B.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都属于含氧酸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NH3·H2O都属于一元碱 D.H2、N2、O2、Cl2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氨水能够导电,故氨水是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 6.下列变化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 ( ) A.HCO→CO2 B. HCl Cl2 C.FeCl3 FeCl2 D.Mn2+ MnO4-

7.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能透过滤纸 B.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C.是否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H2SO4 C. 蔗糖 D. NaCl 9.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10 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Cu2+、NO3-、SO42- B. Na+、Ba2+、Cl-、SO42- C. Na+、CO32-、Cl-、NO3- D. Mg2+、K+、Ba2+、Cl- 1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下图中的( ) 4.下列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mL 0.5mol·L-1的NaNO3溶液B.100mL 0.01 mol·L-1的N aCl溶液 C.10mL 0.1mol·L-1的NaOH溶液D.100mL 0.1mol·L-1的Na2 SO4溶液 12.量取10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二、★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四、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五、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六、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 成纵行——族 七、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八、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九、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十、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十一、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十二、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十三、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十四、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十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十六、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十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十八、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十九、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二十、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十一、二、元素周期律 二十二、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二十三、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二十四、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二十五、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二十六、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二十七、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二十八、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二十九、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三十、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三十一、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 .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 一定是纯净物 C . 一定是混合物 D .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 (2分)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 3.3g食盐,称量时指针若左偏,此时应该() A . 增加药品 B . 减少药品 C . 增加砝码 D . 减少砝码 3. (2分) (2016高一上·海南期末)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 . 不慎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布盖灭 D . 配制1.00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 4. (2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2009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2NH4ClO4═N2↑+Cl2↑+2O2↑+4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可以置换出氧气

B . 在反应中NH4ClO4仅起到氧化剂作用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 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5.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食盐水 B . 豆浆 C . 石灰乳 D . 硫酸铜溶液 6.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13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g--108 Na--23 Fe--56 Al--27 Cl--35.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 A个水分子 B.常温常压下,28g CO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 C.如果11.2LN2中含有n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为2n D.1L 1mo1/L的NaHSO4溶液中,HSO4-离子的数目为N A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C.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4.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Na2CO3和H2SO4 5.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250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125mL 2.0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沉淀物质的量最多.上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A.0.500 mol/L B.1.00 mol/L C.2.00 mol/L D.3.00 mol/L 6.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7.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高一化学下试卷

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HCl的电子式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CO2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2.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是( ) A.K2S B.NH4Cl C.Al2O3 D.Na2O2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BF3 B.H2SO4 C.SiCl4 D.PCl5 5.下列变化过程中,所需克服的作用力均相同的是( ) A.干冰熔化,浓硫酸稀释 B.氯化氢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 C.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碘化氢气体受热分解 D.大理石高温生成二氧化碳,碘晶体升华为碘蒸气 6. 下列关于元素性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S Cl O F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Na Mg Al Si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页 1 第 C. C N O F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Si P S C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7.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X+2 B.X+4 C.X+8 D.X+10 8.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B.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 C.同周期的元素(稀有气体例外)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9.A,B为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 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总数多5个,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 A.BA2 B.BA3 C.B3A2 D.A3B2 10.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氢氧燃料电池 C.冰雪融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高一化学10月考试卷

A

(2).质量都是50 g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体积最小的是。 (3)在mL 0.2 mol/L NaOH溶液中含1 g溶质;配制50 mL 0.2 mol/L CuSO4溶液,需要CuSO4·5H2O ____ g。 (4)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并使其生成正盐,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5)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17.(8分) ⑴.通常状况下,甲同学取1 mol H2O加热到100℃时, 液态水会汽化为水蒸气(如图),该过程属于变化。 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水蒸气的体积 (填“>”、“<”或“=”)22.4L 。 ⑵.乙同学做H2在O2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过程属于变化, 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保持相等的是(填序号)。 A、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数目 B、反应物原子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原子总物质的量 C、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 D、反应物体积与生成物体积 18 19.(8分)如图所示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A B C ⑴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 ⑵仪器B上标记有(填序号)。 ①质量②温度③刻度线④浓度⑤容积 ⑶检验仪器B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20.(4分)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利用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2)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 21.(10分) ⑴.用14.2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 ⑵.若从上述溶液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含溶质的质量为g。 ⑶.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 有烧杯、、、、、,若配制时仅有其中一步操作(如图所示)有错误,其他操作全部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填“正确”、“偏大”或“偏小”) 22.(9分) ⑴.电解1.8g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多少?物质的量为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100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79g,试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3).在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液中,已知Al3+的浓度为0.2mol/L,SO42-的浓度为 0.4mol/L,则该溶液中的K+浓度为多少?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东莞市常平中学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010-12-2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铝合金在日常生活、建筑装潢、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铝合金 具有广泛用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高,储量丰富B.铝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抗腐蚀性能好C.铝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任何酸碱反应D.铝的冶炼技术基本成熟,可以大量生产2.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化合 C.氨气溶于水D.酸雨侵蚀建筑物 4.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B.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D.用SO2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5.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C B.S C.KNO3D.S和KNO3 6.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B.燃烧含铅化合物引起的 C.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D.在气缸中氮气被氧化生成的 7.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D.纯铁的硬度和熔点均高于铁合金 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4Fe(0H)2+O2+2H2O 4Fe(OH)3 B.2NaHCO3Na2CO3+H2 O+CO2↑ C.4NH3+5O24NO+6H2O D.Zn+H SO4ZnSO4+H2↑ 9、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杨平 岑巩县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8、9、10)班的教学工作。由于都是文科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能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涉及生活中的知识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第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化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高一年级所有新课.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做好优生化学补差工作和学困生的补习工作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四、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3)、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4)、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5)、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 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 3 B.H 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 2SO 4 B.MnO 2固体 C.KmnO 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 与MnO 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 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是 ,反应为 ,CuCl 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 3. 新制的氯水显 色,说明氯水中有 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 3溶液, 立即有 生成,说明氯水中有 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 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 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 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 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 溶液 mL 。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 。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 2(不收集),后 试验干燥的Cl 2和潮湿的Cl 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 装置的作用是 ,E 装置的作用是 , F 装置的作用是 。 (4)C 瓶中的现象是 ,B 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 中的现象是 ___

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2019学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16Ne—20 Na—23S—32 Cl—35.5 Fe—56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沉积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氨水 B.玻璃 C.液氯 D.石油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B.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 4、以下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H2↑ B. N2H4+O2=N2+2H2O C.FeO+2HCl=FeCl2+H2O D.NO + NO2 + Na2CO3=2NaNO2 + C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C2H5OH(酒精)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6.02×1023 B.常温常压下,32g 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6.02×1023 C.1mol·L-1 Al2(SO4)3中含有的铝离子数为2×6.02×1023 D. 56g 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6、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 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7、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全方位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重点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 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

高一化学实验专题整理必修一

考点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可加热的仪器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②可间接加热(加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但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2)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A.粗测量筒、量杯。 B.精测容量瓶(限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③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②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液体分离---------蒸馏烧瓶(必要时要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①储存气体---------集气瓶、储气瓶。 ②储存固体------广口试剂瓶③储存液体------细口试剂瓶 2.常用试剂的存放 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试剂瓶避光存放(氯水、硝酸银溶液); 钠、钾等活泼金属放煤油中封存;少量液溴、白磷用水封存; 酸碱不能混放且要密封置于凉暗处;易燃物质不与氧化剂、易爆剂混放; 空气中易变质物质不能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碱性物质不用玻璃瓶塞塞盖; 氢氟酸不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萃取、分液等方法。(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C、操作:1、溶解 2 过滤 3.蒸发滤液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液体接近蒸干时)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2021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2021年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有:H :1 C: 12 O:16 Na: 23 S:32 Cl:35.5 Mn:55 一、选择题 7.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1 C.2∶1 D.1∶2 8.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 :8 :13 B.22 :1 :14 C.13 :8 :29 D.26 :15 :57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从1L 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 B.制成0.5L 10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0.5 L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10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10.把VL含有和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B. C. D. 11.相同溶质的两份溶液,一份质量分数ω1,密度为ρ1g/cm3,浓度为a mol/L,另一份质量分数为ω2,密度为ρ2 g/cm3,浓度为b mol/L,若2a=b,2ω1>ω2,则ρ1与ρ2的大小关系是()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比较 12.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g)和N2(g)分子数相同 B、等温等压下,SO2气体与CO2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气罐中分别盛有5mol O2(g)和2 mol N2(g),两容积中的压强之 比等于5∶2 D、等温等压条件下, 5 molO2(g)和2 molH2 (g)的体积之比等于5∶2 二、非选择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Fe-56 Cu-64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 加强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 大力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D.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 OH -C. Mg 2+的结构示意图: D. 电离方程式:Ca(OH)2=Ca 2+ +(OH)3. 除去镁粉中少量的铝粉,最适宜的试剂是 A. 氨水 B. AgN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盐酸4.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 A. 陶瓷 B. 金刚石 C. 光导纤维 D. 大理石 5. 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 A. 高温分解碳酸钙 B. 电解熔融氯化镁 C. 氧化铝和焦炭混合加热 D. 电解饱和食盐水 6. 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具有漂白性B. SO 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SO 3 C. SO 2通入Na 2SO 3、NaHCO 3 溶液中均能发生反应 D. SO 2是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7. 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 SO 2→S B. Cl 2→HClO C. Fe 2+→Fe 3+ D. HCO 3-→CO 3 2-8.下列反应中,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A .2H 2O ══电解2H 2↑+ O 2↑ B .2Na+ 2H 2O=2NaOH + H 2↑ C .2F 2+ 2H 2O = 4HF + O 2 D .Na 2O + H 2O = 2NaOH 9. 下列有关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右图所示装置可证明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B.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 2C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 C. 溶解度:Na 2CO 3>NaHCO 3 D. 等质量的Na 2CO 3和NaHCO 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CO 2质量相同 10. 设N A 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6gO 3含氧原子数为N A B. 7.1gCl 2与足量NaOH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C. 足量的Fe 与1mol 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高一化学下学期主要化学方程式

期末方程式必考!!! 1.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 2O==2Na[Al(OH)4]+3H 2↑; 2.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 2O 3+2NaOH+3H 2O==2Na[Al(OH)4] ; 3.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 4.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Cl 3+3NH 3·H 2O =Al(OH)3↓+3NH 4Cl ; 5.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2Al+Fe 2O 3 Al 2O 3+2Fe 8. 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铝热反应:8Al+3Fe 3O 4 4Al 2O 3+9Fe 7.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 2+2NaOH==Na 2SiO 3+H 2O ;粗硅 8.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 2+Na 2CO 3 高温 Na 2SiO 3+CO 2↑ SiO 2+CaCO 3 CaSiO 3+ CO 2↑ 9.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10.氯气尾气处理:Cl 2+2NaOH==NaCl+NaClO+H 2O 11、甲烷的取代反应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4个逐步取代和一个总式) CH 4+Cl 2 CH 3Cl+HCl (常温CH 3Cl 是气体,CH 2Cl 2、CHCl 3、CCl 4是油状液体) CH 3Cl+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是最早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剂) 高温 高温 高温 △

CHCl3+Cl2CCl4+HCl (CHCl3、CCl4是重要的工业溶剂)12、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气体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化学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13、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2 + H2O +HNO3浓硫酸 △ 14、乙醇能与金属钠(活泼的金属)反应: 2C2H5OH+2Na→2CH3CH2ONa+H2↑ 15、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H3CHO+2H2O 2C2H5OH+O2催化剂 △ 16、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 17、乙酸乙酯的水解(催化剂: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CH2CH3+H2O 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CH3COOH+CH3CH2OH ? 18、①证明氯气氧化性大于硫 Cl2 +Na2S=====2NaCl+S ↓ ②大于Br2 2NaBr + Cl2 ==== 2NaCl + Br2

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0 月)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O-16 Na-23 Cl-35.5 S-32 Mg-24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9题,每小题3分,共5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 案)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A B C D 2.下列微粒不具有氧化性的是( ) A.Cl2 B.Cl- C.H+ D.Fe2+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元素的得与失 B.化合价的升降 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5. 在水泥和冶金工业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作法应用的原理是() A. 渗析 B. 电泳 C. 凝聚 D. 丁达尔现象 6.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7.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 ,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10.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12.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的离子组是() A.Na+﹑Ca2+﹑Cl- ﹑CO32- B.Na+、Ca2+、HCO3—、NO3— C.Cu2+﹑Cl-﹑Ca2+﹑NO3- D.NO3-﹑Na+﹑Ca2+﹑Cl- 13.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 A.标线 B.温度 C.浓度 D.容积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