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本次道路改造工程主要有大院西侧道路(分A、B、C 三段)、红楼南侧道路及红楼北侧道路。其中西侧道路A、B 两段为改扩建道路,C 段为新建道路;红楼北侧及南侧道路均为改扩建道路。

道路改造工程包括大院西侧新建及改扩建道路、红楼西侧绕行道路、红楼北侧绕行道路及红楼南侧绕行道路等。其中西侧道路A、B 两段为改扩建道路,C 段为新建道路;红楼北侧及南侧道路均为改扩建道路。大院西侧道路A 段长232.498m,宽7m;大院西侧道路B 段长130.842m,宽6m;大院西侧道路C 段长90.392m,宽7m;红楼南侧改扩建道路长153.391m,宽6m;红楼北侧改扩建道路长121.748m,宽6m。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1.1、新建及改扩建道路路基处理

⑴路基施工

①路基应密实、稳定、均匀,一般路段和与构造物连接段的工后沉降应满足规范要求。路床上部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最大弯沉值300(1/100mm)。路基填筑材料要因地制宜,同时也应符合规范制定的填料要求。

②路基填料宜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特别是路床部分;粘性土等细粒土次之,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应掺入石灰等固化材料处理后使用;粉性土和耕植土、淤泥、杂填土等不能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径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

③路基应分层填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当路堤底部为松散填土时,路堤填筑前也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不低于90%。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路床标准。

④路床填料及压实标准应严格按要求执行。直接用作路基填筑的填料,其液限应不大于50%,塑性指数不大于26,强度、粒径及土质路基的压实度按下表执行。

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新道路路基处理

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目前路面破损情况,采用逐段丈量里程,逐米调查的方法,对车行道道路路面进行改造。为使加铺层处于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要求板必须稳定地支撑在基础上,对破坏严重的板块要挖除后重新铺筑,对裂缝、接缝、错台等病害进行处理。

对于损坏严重的旧混凝土面板,如板块出现严重的破碎、断裂与沉陷、脱空板等,需挖除旧板更换新板。

根据破碎板位置放样,形状宜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与路中心线平行垂直,边缘位置应比破碎板宽出30cm。按放样位置锯缝,缝深应大于面板厚度的2/3,当锯缝位置距离纵、横缝不足1m 时可将整块板全部挖除。用冲击钻等机械装置或钢钎沿锯缝位置凿除破碎板,凿除时应注意保护基层及周边混凝土路面。

⑤对裂缝、接缝、错台等可以通过压浆进行板底补强。压入板底的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颗粒粒径小、流动性大,能顺利压进板底空隙;二是弱收缩性,能充分填充板底空隙;三是应具备比较高的强度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我们选用水泥粉煤浆,采用较低的水灰比就可达到较好的流动性,且强度较高,收缩量小。

无法处理的或处理成本较高的,直接挖除,用水泥稳定碎石铺筑新基层,水泥碎石宜采用集中机械拌合,水泥剂量控制在6%以内,碎石要求连续级配。水泥碎石拌合要均匀,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要求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用自行式振动夯压6 遍,拐角部分要用人工夯或其它夯实机具专门处理。

1.2、新建及改扩建道路路面处理

⑴路面结构

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要求

①用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所用的材料必须满足《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规定。

②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应对所用材料并经试验予以确定,用作上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要求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4.0MPa,压实度不小于98%;用作下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要求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压实度不小于97%;级配碎石基层。

③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摊铺平整,避免集料离散,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密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基层的顶面标高和平整度。

④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使基层表面经常湿润,一般养护期为7 天。基层上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当施工中断,临时开放交通时,须采用覆盖措施并限制重车通行,通行车速不得超过15Km/h。

⑶沥青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

①沥青应采用 A 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选用70 号,主要技术指标要求:针入度60~80(0.1mm),针入度指数PI -1.8~+1.0,软化点不小于44℃,60℃动力粘度不小于180,10℃延度不小于15 厘米,15℃延度不小于100 厘米,含蜡量不大于3%,闪点大于260℃,溶解度不小于99.5%,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58%,残留延度(10℃)不小于4 厘米,残留延度(15℃)不小于15 厘米。沥青技术要求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2.1-2(1-3 区)执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试验确定。

②沥青砼的施工要求

摊铺的温度和碾压起始温度应以上表中列出的温度为依据,做试验段,待试铺成功后以试验值为标准实施全线摊铺。

③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

④铺装过程中建议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它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调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 公里/小时,其它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

⑤要求在铺装工程开工前,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机械、检测仪器、原材料、完成混合料现场配比设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全部到位,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⑥沥青混凝土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凝土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⑦运料车的车厢底部应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苫布。应选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且摊铺宽度的也不能伸长太

多。

⑧为保证路面平整度,摊铺应做到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的速度应放慢到3m/min 左右,同时建议摊铺机前要有 3 台以上的运料车等候。

⑨混合料的碾压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相关要求执行。沥青混凝土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拌和质量,达不到试验要求的批次,一律不得摊铺,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凝土。

⑩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的要求。沥青混凝土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其压实度应达95%。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摊铺沥青面层。

⑶沥青混凝土的接缝要求

①沥青混凝土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

②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 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的混合料铲除。

③斜接缝的搭接长度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⑷透层、粘层油要求

①水泥稳定碎石表面要求布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应喷洒粘层沥青。

②透层油采用PC-2 型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PC-3 型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3.2 的规定。用于水泥碎石基层

顶层的透层沥青,洒布量为0.9L/m2,用于沥青层之间的粘层沥青,洒布量为0.3L/m2,以利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结合。

③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连接成为一体。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④透层油和粘层油要求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均匀涂刷。

⑤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但必须待破乳、水分充分蒸发后铺筑。

⑥在有污染物、下雨、结露或环境气温低于10℃情况下不允许布洒施工。

⑸开放交通及其它

①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②雨季施工时,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

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排水。

③铺筑好的沥青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己铺沥青上制作水泥砂浆。

⑹沥青路面早期养护要求

压实成型后的路面应进行早期养护,并封闭交通2~6h。开放交通初期,应设专人指挥,车速不得超过20km/h,并不得刹车或调头。在未稳定成型的路段上,严禁兽力车和铁轮车通过。当路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

⑺稀浆封层

①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厚度为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

②稀浆封层采用SBR 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SBR 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7.1-2 的规定。

③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 和表4.9.2的规定,并根据表6.5.5选用合适的矿料级配。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6.5.6的规定。

④下封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在最高温度低于15°C时期到来之前半个月及雨季前结束。应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封

层,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其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

⑤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

⑥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平整度不得大于6mm。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的稀浆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

⑻玻纤格栅的施工要点

①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层位于原混凝土路面的顶部混凝土板块接缝处,其宽度为120cm,耐温性宜在170℃以上。

②半刚性基层的纵向平整度、横向路拱的坡度与平顺性均应符合设计标准,若达不到标准,应在加铺之前作处理。加铺前对路基承载能力进行评定,若承载能力不足,达不到设计标准,均应作增强处理,以保持表面状况完好,再铺设玻纤格栅。

③应先洒布热沥青做粘层油,再铺设玻纤网,粘层油每平方米用量约0.4kg~0.6kg。

④玻纤网铺筑时,应先将一端用固定器固定,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每段长度为2~5米,张拉伸长率宜为1.0%~1.5%。固定器可选用固定钉或固定铁皮。固定钉可用水泥钉、射钉或膨胀螺钉,钉长8cm~10cm,膨胀螺钉直径为6mm;固定铁皮可用厚1mm、宽3cm的铁皮条。

⑤玻纤网横向应搭接大于10cm,并根据摊铺方向将后一端压在前一端之下;纵向应搭接大于20cm。

⑥施工沥青面层: 面层施工时应注意施工车辆不得在玻纤网表面转弯。在摊铺时如出现摊铺机轮打滑现象,应在粘层油表面撒石屑,石屑用量为3~5m3/1000m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