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整理版附答案版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整理版附答案版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整理版附答案版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整理版附答案版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选择题)

1、什么叫建筑?

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住宅、厂房、商场

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烟囱、水塔等。

2、建筑的按使用性质、承重结构材料、层数分别分哪几类?

形式性质:(哪种建筑属于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学校、商业建筑、体育馆、展览馆等

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

农业建筑-指农副业生产建筑,如粮仓、畜禽饲养场、温室、粮库、农机站等

承重结构材料:(多项选择)

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结构建筑

层数: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

补充:高层建筑指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住宅10层以上。

3、建筑耐久等级分为几级?依据是什么?(表0-1)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考选择知道年限)P2

一级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100年二级一般性建筑50~100

三级次要建筑25~50 四级临时性建筑<15

第一章

1、房屋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简答题)

基础、墙或柱、楼地层、屋面、楼梯、门窗等六大部分

1.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2.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墙不仅是一个承重构件,它同时也是房屋的围护结构。墙体是房屋的承重和围护及分隔构件,同时又兼有保温、隔声、隔热等作用。内墙起承重及分隔空间的作用,外墙起承重、保护及围护作用。

3.楼地层:楼面和地面是楼房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除承受荷载外,楼面在垂直方向上将房屋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4.屋面:屋面是房屋顶部围护和承重的构件。它和外墙组成了房屋的外壳,起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中风、雨、雪、太阳辐射等条件的侵蚀,同时又承受各种作用。根据屋面坡度不同,有平屋面和坡屋面之分。

5.楼梯是房屋上下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工具。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门主要用于室内外交通和疏散,也有分隔房间、通风等作用;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能起到美化立面的作用。

2、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所表示的意思?(比例、索引符号、定位轴线等)P6图1-2(选择题)

定位轴线:

绝对标高:根据我国的规定,凡是以青岛的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基准面而引出的标高,称为绝对标高

相对标高:凡标高的基准面是根据工程需要,自行选定而引出的,称为相对标高

建筑标高:是指建筑构件经装修、粉刷后最终完成面的标高

结构标高:是指建筑物未经装修、粉刷前的标高

3、建筑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图定义?(名词解释)

建筑总平面图:将新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连同其周围的地形、地物状况用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图例所画出的工程图样。

建筑平面图: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沿略高于窗台的位置剖切房屋,移去上面部分,剩余部分向水平面做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在与房屋立面相平行的投影面上所做得正投影图,简称立面图。(非重点)

建筑剖面图:假想用一个或多个垂直于外墙轴线的铅垂剖切面,将房屋剖开,所得的投影图

详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表达建筑的平面布置、外部形状和主要尺寸,但因反映的内容范围大,比例小,对建筑的细部构造难以表达清楚,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对建筑的细部构造用较大的比例详细地表达出来

4、详图常用比例

1:50、1:20、1:10、1:5、1:2、1:1

第二章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几方面?(选择题)

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关系: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是主导因素。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依靠它可以达到和改善功能要求。建筑形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相同功能要求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2、民用建筑分类(选择题)判断哪个是居住建筑

按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共建筑(托儿所、学校、医院、商店、火车站、电视台)

3、建筑物设计内容包括那几个部分?(选择题)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4、什么叫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各用在什么地方?P24

建筑模数(包括基本模数1M=100mm、扩大模数、分模数)重点看课本和下一页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基本模数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等处。

扩大模数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货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

分模数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构配件截面等处。

5、建筑设计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项目分别包括那几个阶段?(选择题)

一般建设项目有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技术要求复杂的建设项目有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6、使用房间设计中

(1)确定房间面积的影响因素有哪几个?

1.容纳的人数

2.家具设备

3.经济条件

(2)常用房间形状是哪种?答:矩形

(3)中小学普通教室的视距要求

最远视距小学不宜大于8.0m,中学不宜大于8.5m,而最近视距不得小于2m.

(4)房间层高、房间净高定义(名词解释)

层高: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5)卧式、教室净高值

卧室2.4m 教室3.1—3.4m

(6)怎样确定不同条件下房间门宽度、门数量

宽度取决于人体尺寸、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大小等因素(900mm宽的门常用于住宅的居室、1.1~1.4m公共性房间)门的数量根据房间的人数和面积及疏散方便等决定(面积超过602

m,人数超过50人的房间,门需设两个)(7)门开启方式

一般原则:外门外开,内门内开;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门必须向外开

人数较少房间,门向房内开启。

人流多的房间(如观众厅等)及疏散门的开启应朝向疏散方向。

(8)窗地面积比定义?(名词解释)

窗地面积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之比

7、交通联系部分(1)怎样确定过道的宽度?p34

走道宽度除满足正常状态下人流通行和在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外,还应满足平时搬运家具设备及某些建筑队走道的特殊使用要求。(走道的最小宽度一般应保证两股人流正常运行,其净宽不宜小于1.1m)

(2)怎样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

应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确定。(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900mm,双人通行为1100~1400mm)

补充:平台的净空高度>2m 楼梯段>2.2m

8、建筑空间组合形式有几种?

(一)走道式组合:单身宿舍、办公楼、医院、学校、疗养院等建筑

(二)套间式组合:火车站、航空站、展览馆、百货商店等

(三)大厅式组合:剧院、电影院、体育馆等建筑类型

(四)单元式组合:住宅、医院、托幼、学校等类型的建筑

(五)混合式组合:大多数建筑

第三章

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哪些?(选择题)

(1)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力作用、自然气候、各种人为因素);(2)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3)经济条件的影响2、墙体依其所处位置不同,受力不同,用材不同及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位置:内墙、外墙

受力情况:承重墙、非承重墙

墙体所用材料和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施工方法:块材墙、版筑墙、板材墙

3、墙体结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名词解释)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部分框架或内部框架承重

横墙承重:在横墙承重的房屋中,楼板、屋面板是沿着建筑物纵向布置的,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的,荷载由横墙承受,纵墙只起围护、分隔作用,而不承重。

纵墙承重:纵墙承重时,楼板、屋面板的布置方式有二种:(1)楼板,屋面板沿建筑物横向布置,两端搁置在纵墙上;(2)在纵墙之间先架设大梁,再将楼板,屋面板沿建筑物的纵向搁在大梁上。

4、砖墙中(1)砖规格是多少?

240mm×115mm×53mm

标准砖自身尺度之间有何关系?

以灰缝10mm进行组合,其长:宽:厚=4:2:1

砂浆类型

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

砖墙厚度

墙厚名称尺寸mm 墙厚名称尺寸mm

?砖墙6厚墙63 1砖墙24墙240

半砖墙12厚墙115 一砖半墙37墙365

3/4砖墙18厚墙178 2砖墙49墙490

二砖半墙62 615

5、墙脚定义?(简答)(墙脚是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一下的那部分墙身。)结合图说明墙身防潮层的构造做法。

墙身水平防潮层有哪几种做法,各有何特点?(简答题)

答: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φ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应设在何处为好?

答: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设在垫层厚度中间位置,一般低于室内地坪60mm;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三合土或碎石灌浆等非刚性垫层时,防潮层的位置应与室内地坪平齐或高于室内地坪60mm;当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或内墙两侧的地面出现高差时,除了要分别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外,还应对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一侧的垂直墙面做防潮处理(图3.10)。

在什么情况下应设垂直防潮层?(课件)

答:当室内地面在墙身两侧出现高差时

6、勒脚定义及作用?(名词解释)

勒脚: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作用:一是防止外界机械性碰撞对墙体的损坏;二是防止屋檐滴下的雨、雪水及地表水对墙的侵蚀;三是美化建筑外观。(简言之,防潮作用)

7、散水、明沟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散水:指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在外墙四周或散水外缘设置的排水沟。

散水宽度、坡度(散水宽度一般为0.6~1.0m,同时应比挑檐宽0.2m)(散水应向外设3%~5%的排水坡度)

明沟坡度分别为多少?(明沟底面应有不少于1%的纵向排水坡度)

8、圈梁定义及在建筑物中的作用?(结合单层厂房来掌握)

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及部分横墙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

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9、隔墙、隔断定义及两者异同点?常见墙面的装修类型P58表3-2(简答)

隔墙是用来分割建筑物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隔断是指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构件

共同点:具有分隔室内或室外空间的功能,在建筑中不起承重作用。

不同点:隔墙比较固定,一般都是到顶的,能在较大程度上限定空间,满足隔声、遮挡视线等要求;隔断一般不到顶,也可到顶,具有一定的空透性,使分隔的空间有一定的视觉交流,当有隔声和遮挡视线要求时,应容易移动或拆装

墙面装修分类: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

10、(简答)基础的定义、地基定义及关系?p62

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

基础的作用:

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关系: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们传给地基。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图层

基础埋设深度定义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定义: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土层构造情况、地下水位、冻结深度、相邻建筑物基础、其他因素

基础类型p63(深基础、浅基础的判别方法)及各类基础的适用范围?选择题

按埋置深度分:浅基础、深基础和不埋基础

埋深大于等于5m为深基础,小于5m为浅基础

按使用材料分: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受力性能分: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11、结合图说明地下室防潮做法(简答)(课件)

做法:先在外墙表面抹一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再涂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然后在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土层宽度为500mm左右。

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应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在室外地坪以上150~200mm处,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侵入室内

防水类型有哪几种?(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自防水)

12、楼板层、地层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部分作用?楼地面装修类型?(简答)(课件)

楼板层:面层、结构层、顶棚

地层:面层、垫层、基层

垫层:是地坪层的承重层。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面层的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给垫层下面的土层。基层:垫层下面的支承土层。它也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垫层传下来的荷载。

面层:在楼地层中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13、钢筋混凝土楼板分哪几种类型?

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14、吊顶定义;吊顶组成?(名词解释)

将饰面层悬吊在楼板结构层上面形成的顶棚称为吊顶棚

组成:吊筋、龙骨、面层

15、楼梯组成(名词解释)

梯段、平台、栏杆扶手

尺寸(坡度、踏步宽度、高度)

坡度23 ~45

楼梯净空高度、平台净空高度定义及最小值要求?

楼梯净空高度是指梯段的任何一级踏步前缘至上一梯段结构下缘的垂直高度。不小于2.2m

平台净空高度是指平台面(或底层地面)至顶部平台(或平台梁)底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

16钢筋混凝土楼梯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17、台阶平面尺寸及坡道的坡度分别为多少?

每级高度一般为100~150mm,踏面宽度为300~400mm

平台表面应向外倾斜约1%~4%坡度

18、(简答)屋顶作用?(用以抵御自然界的风、雨、雪以及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和其他外界的不利因素,以使屋顶覆盖下的空间,达到冬暖夏凉。)

屋顶类型及判别依据?

平屋顶、坡屋顶(还有球面、曲面、折面)

屋顶的形式与房屋的使用功能、屋面材料、结构选型以及建筑造型要求等有关。

平屋顶结构组成及作用?

承重层、屋面、顶棚层

排水方式定义?

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使屋面的雨水由檐口自由落到室外地面。

有组织排水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按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沟或雨水口,通过雨水管排泄到散水或明沟中,在通往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平屋顶防水中卷材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及做法?

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和保护层

泛水定义及做法?

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交接处的防水处理

做法:首先应将防水层下的找平层做至墙面上,转角处造成45°斜角或圆角,使屋面卷材铺至垂直墙面上时能够贴实,且在转折处不易折裂或折断,卷材卷起高度(也称泛水高度)不少于250mm,以免屋面积水超过卷材而造成渗漏。最后,在垂直墙面上应把卷材上口压住,防止卷材张口,造成渗漏。

坡屋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承重结构:主要是承受屋面荷载并把它传递到墙或柱上

屋面:是屋顶上覆盖层,直接承受风雨、冰冻和太阳辐射等大自然气候的作用

顶棚:是屋顶下面的这该部分,可使室内上部平整,有一定光线反射,起保温隔热和装饰作用

保温或隔热层:是屋顶对气温变化的围护部分

19、窗、门开启方式及基本尺度?

窗:固定窗、平开窗、悬窗、立转窗、推拉窗

门: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

20、变形缝分类?各类变形缝的设置位置及作用?(简答)

定义: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

作用: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环

分类: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第四章

1、工业建筑定义?

工业建筑是指用以从事工业生产地各种房屋,一般称厂房

2、柱网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符合生产和使用要求

2)建筑平面和结构方案经济合理

3)在施工方法上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4)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有关规定

5)适应生产发展和技术革新的要求

厂房跨度尺寸及柱距如何确定?

厂房跨度的大小经常是根据设备的尺寸及其布置的情况、物品运输及生产操作所需的空间来决定的

柱距尺寸大小常根据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条件来确定

柱网的定义:在平面上排列所形成的网络。

3、厂房的高度定义及有无吊车厂房高度确定方法

厂房的高度是指厂房室内地面至柱顶或下撑式屋架下旋底面的高度

应满足生产和运输设备的布置、安装操作和检修所需的净高,同时还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此外还应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要求

第五章

1、无檩结构、有檩结构定义?

无檩结构的屋顶是将屋面板直接搁置在屋架或屋面梁上

有檩结构的屋顶,屋面一般采用瓦材(槽瓦、石棉瓦),屋架上先设置檩条,再在檩条上搁置瓦材

2、厂房屋面排水坡度:1/5~1/15

防水类型

无组织

有组织:天沟外排水、内排水和悬吊管外排水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5=20)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2=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2=20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10=40分)

法学概论(00040)自学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的规主要是C.习惯 2.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享有者是A.劳动者 3.根据行政立法的容,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A.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4.我国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称为B.条例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D.罚款 6.我国行政复议法的施行时间是B.1999年10月1日 7.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C.2个月 8.本票和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中相同的一项是D.确定的金额 9.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A.背书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抽查对象的产品是D.一般日常用品 11.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于专门用于生产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的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行使B.没收权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限是自收到处罚决 定之日起C.15日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是A.商品存在缺陷的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D.6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B.最高人民法院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在受理后A.20日审结 17.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D.1991年4月9日 18.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的是C.辩论原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B.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2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A.鉴定人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D.被告承担 2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的起诉状,经审查,应当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的期限是B.7日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C.50元至100元的罚款 24.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A.1997年 25.下列属于联合国的发起国的是C.中国 26.国际法院必须由多少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 B.15 个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 第三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 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四章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类型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四节婚姻与家庭 第九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结构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第十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社会分层级制 第四节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社区要素与发展 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 第四节虚拟社区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特征 第四节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越轨行为 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 第十五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十六章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法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

法学概论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一规范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2、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观点的是下列哪一位学者? A、黑格尔 B、亚里士多德 C、耶林 D、乌尔比安 3、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 ) A、表现形式 B、阶级本质 C、规定内容 D、历史传统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哪一机关有权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 6、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 A、1982年12月4日 B、1978年12月4日 C、1999年3月15日 D、1982年10月1日 7、下面说法中,哪个不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 A、老王下岗后想开一个小饭馆,于是向工商局提出申请,工商局经审查,发给了老王营业执照。 B、公安交通部门根据李某的申请,发给李某驾驶执照 C、进出口食品检疫机关,经鉴定后,给某公司的出口食品贴上了检疫标签 D、某大学希望上级教育部门拨款对学校进行扩建,上级教育部门对其申请予以审批 8、下列哪些行为是行政处罚行为?() 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停产停业 C、责令赔偿损失 D、责令退还土地 9、李某从国外归来,因携带商品过多被罗湖海关认定为走私,李某欲提起行政复议,下列关于行政复议机关正确的是() A、李某可以向罗湖区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B、李某应向深圳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C、李某应当向深圳市海关提起行政复议 D、李某可向罗湖区人民政府或者深圳市海关提起行政复议 10、对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哪个机关管辖? A、山西省政府 B、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C、晋城市政府 D、晋城市人大常委会 11、张某的父亲是一个字画收藏家,去世,留给张某很多字画,但张某根本不懂字画,一日张的朋友看到张家挂着的一幅画,欲购买,张说,我不懂,你看着给吧,后二人以8000元成交。后张的父亲的朋友来找张,问原来墙上的画呢?张说卖了,该人说那幅画至少值10万元。该买卖关系违背了哪项民法原则()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平原则 12、张某婚后不久因与其他人吵架患精神病,在对张某的监护问题上发生分歧,且互相推诿,在这种情况下,应由谁担任监护人? A、妻子 B、父母 C、兄弟 D、叔叔 13、当事人约定“甲的儿子如果从外地调回”,则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终止。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是:() A、解除条件 B、延缓条件 C、延缓期限 D、解除期限 14、下列各项属于财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的是:() A、叔叔送给今年刚满7岁的小明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 B、小张继承哥哥的一处房子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 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 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3)不属于以上两类 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和改造社会 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3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经济法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法学概论 一、填空题: 1. “经济法”一词最初出现于法国摩莱里《__________》中的表述。 2. 现代法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应当是德国学者赫德曼在《__________》中的概括。 3. 经济法的性质有:广泛的社会性、__________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4. 经济法的性质有:__________、内容的变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5. 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可选择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_____、合伙等。 6. 市场主体破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主体是_____ 和其资产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7. 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_______________和《反垄断法》。 8. 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_______________。 9. 在经营活动中通过给予非法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交易的行为,是_____。 10. 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销售商品,以排挤对手独占市场的行为叫做 _____。 11. 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是美国的__________。 12. 日本194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名称是 __________。 13. 只要因缺陷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责任,而不再考虑经营者有无过错,这是__________。 14. 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情形的,应向消费者支付相当于消费价款数额_____ 的赔偿金额。 15. 产业政策法属于经济法重要组成部分的__________法。 16. 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财政的三大职能是:调节分配收入、配置资源、__________。 18.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有调解、__________和诉讼三种方式。 19. 国家禁止的非法价格行为有:价格垄断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和_________。 20. 经营者在合理价格幅度外牟取超额利润的非法行为是__________。 21. ______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社会保障命名的《社会保障法》。 22.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法律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和《______》。 23. 价格紧急措施主要有两种:冻结价格措施和____________。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第十章社会制度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2.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只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每个具体的社会制度,都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成员做出符合社会运行总目标的行为选择。 (2)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规范构成的。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 ①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等。 ②规则 规则是一类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

a.规则是由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明确设定、明文规定的,带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b.对规则的解释,往往以参与此类行动的人们的利益为依据。 c.规则对于行动的参与者来说,具有一种外在的约束性。 ③道德规范或宗教 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习俗,也可能表现为明文的规定。但是它与一般的习俗或规则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更为明显更为强烈的价值倾向。 ④法律 法律的基本构件是规则,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汇篡。法律总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威手段去仲裁和调整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利益冲突。 (3)权威与地位结构 ①权威指的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权威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服从程度。 ②权威通常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③权威一方面基于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监督着人们对于该种社会制度的遵从,从而维护着社会的运转与持续。 ④权威的贯彻与服从,依赖于一套对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明确规定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 (4)社会机构与设施 社会制度的运转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即机构和设施。机构和设施都是根据社会制度运转的需要而设立的。 3.社会制度的特征

全国2017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 A. 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依法办事 D.违法必究 2.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D) A. 1988年宪法修正案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3.我国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不得称为(C) A. 办法 B.规定 C.条例 D.命令 4.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D) A. 行政机关的职工 B.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C. 行政人员 D.公务员 5.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 A.国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B.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C.国家行政机关与法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6. 西方学者对行政的含义各说不一,比较普遍的是把行政理解为(C) A. 社会事务的管理 B.经济事务的管理 C. 国家事务的管理 D.文化事务的管理 7.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应当首先清偿的费用是(B) A.拖欠的税款 B.拖欠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C.拖欠的银行贷款 D.拖欠的合同贷款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5.1 复习笔记 一、文化及其特征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 (1)可习得性。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 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民族亚文化。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2)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反文化的性质取决于它所反对的文化的性质。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1)评比性文化。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又称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

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40)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照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的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法律的本质是() A.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 C.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证法的统 3.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议案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4.我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多党合作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 国务院副总理 B.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C.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6.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必定是() A.行政机关B.公民C.法人D.外国人 7.我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日内B.30日内C.60日内D.90日内 8.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主体B.客体C.内容D.对象 9.下歹列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特点的是() A.保险金的定值性B.保险的储蓄性C.一般是短期保险合同D.保险费的非讼性10.与民法并列同属私法的部门法是() A.公司法B.保险法C.经济法D.商法 11.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事和经理的是() A.年满8岁的张某某B.年满15岁的李某 C.年满18岁的陈某D.年满20岁的精神病人王某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一、名词解释 1. 主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2. 亚文化:亚文化指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 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 社会化:它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 社会群体:(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6. 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 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7.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 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8. 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9. 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 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0.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 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11. 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 动。 12.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揩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3. 社会控制:(广义上)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 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上)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4. 社会问题:(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15.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 为。 二、简答题 1. 集合行为的主要类型?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 规的行为。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 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2. 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