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电大行政领导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最新电大行政领导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最新电大行政领导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最新电大行政领导学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版)

名词解释

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

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

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

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

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

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

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

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

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

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

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

件。

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

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

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可分为三种:一是柔性

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4、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

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

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

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

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

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5、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

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

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

以免出现疏漏。

6、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

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

7、权力腐败: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

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

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

态变化的过程。

8、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讲,就是权力的限

制与约束。具体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

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

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

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1、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

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

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

体系。

2、领导层次: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

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

次。

3、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

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

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4、直线式: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

向上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形成一个逐级扩

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5、职能式:是指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

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

足寒么性结构。

6、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

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阵形方阵原理建立起

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7、一长制:又称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

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

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

身上的领导体制。

8、委员会制:又成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

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

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

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9、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

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

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在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

之上的。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

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

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

体制。

1、领导环境: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2、职位权力: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得

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

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3、领导环境的发展: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

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

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

4、文化生态学: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

系的学科。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

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

有力的决定因素。

5、领导文化: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

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

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

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

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

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

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6、领导者: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

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

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

的个人或集体。

1、领导素质: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2、道德素质: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3、领导群体结构: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4、领导素质的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

1、领导关系:指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得总和。

2、群体: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3、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1、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其目标是指向组织的长期运作。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

3、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

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

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

的方法。

4、鱼缸法: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

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

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然后通过某

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

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

5、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美国赫伯特。西蒙创

建。他认为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

者的主观认识、信息处理能力和特定客观条件

的限制,因此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并且表现出中

途特征。西蒙人为,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

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求有限理性,他

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西蒙人为,以

往的决策理论过于注重研究决策结果的合理

性,而忽视决策过程本身。

6、渐进决策模型:美国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教授,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缺陷的基础

上,提出的一套极有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型。其

主要特点:一是渐进主义,二是积小变大,三

是稳中求变。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伐

虽小,却既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又能

达到求变的目的。剧烈的变革会危及社会的稳

定,容易引起人们心理与行为上的抵制。

7、危机: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

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不确

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1、人力资源:广义上,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

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

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狭义

上,就是一个经济组织内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

效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2、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的工作动

机,使其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

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

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4、近因效应: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

做出评价,而不考虑它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

一种现象。

5、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

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

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

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

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

性,这一现象叫戴维现象。

6、马太效应:指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

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尚未出名的人则往

往忽视他们的成绩,或不承认或贬低其价值这

样一种常见的不合理现象。

1、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

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

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

的形式表现出来。

2、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

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

就是思维过程忠运用的工具和手段。-

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

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4、思维创新:指通过思维主体大脑的活动,

运用各种思维的技能、技巧,对知识、信息进

行加工处理,改变思维活动的模式或过程,获

得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5、自然影响力:也称非权力影响力,源于个

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

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6、强制性影响力:也称权力影响力,为领导

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

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1、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

种矛盾、中途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

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由

于在目标、认知与情感方面产生差异,所以在

特定问题上采取相互排斥、对抗、否定等行为

或情绪而形成的一种状态。

3、领导方式: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

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

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4、领导行为方式:是一种具有权威性与结果

性的组织行为方和社会方式,是领导主体以其

特定的作风、习惯、性格、态度、倾向、思想

和教育素质在特定的领导环境制约下形成的、

对领导客体做出反应并施加影响的基本行为

方式。

5、重事式领导方式:就是以事为中心的领导

方式,领导者关心的是组织的目标、工作任务

和工作效率及质量。

6、重人式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

动,临高这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

关系,以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1、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的

过程中,实现领导活动目标的能力与所获得的

领导效率、领导效果、领导效益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状态、组织环境与组织关系得有效变化的系统综合。

2、领导效能测评:特定的测评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能力与效果进行综合测试与评价的过程。

3、民意测验法:现代民主社会日益广泛使用的一种测评方式,即通过投票法、对话法与问卷法等方式对被测评的领导者进行评议,以获得其某一方面或总体情况。

4、模拟测评法:一种比较直观的测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让被测评的领导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按照既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并根据这些观察的结构来评价他的领导效能。

5、领导发展:指领导者对自身领导力的发展,即领导者根据时代和环境的需要,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所进行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1、电子政务: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虚拟政府: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1.领导环境的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1.自然集体领导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

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

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于原始公有制

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

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

了当时社会对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

挥要求的领导体制。

3、领导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

智慧、才能、胆略基础上,综合运用领导理论、

方式、方法,灵活地、高效地、有创造性地处

理领导活动中各种问题的非规范化的技巧和

才能。

5、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合理制定人力资源

计划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手段和方法,实现组

织岗位与员工的合理匹配,并通过一系列管理

手段,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单选择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

世纪,它首先发生在(D.经济领域)。

2.领导学的产生是(D.社会化大生产)的客

观要求。

3.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

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领导力)。

4.领导活动的归宿是(D.领导目标)。

5.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是(B.社会属性)。

6.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擅

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7.道家的政治思想是(C.无为而治)。

8.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

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B.人本思想)。

9.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领导者、

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10.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

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C.权

变理论色彩)的领导理论。

11.我国领导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B.20世

纪80年代)。

12.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

MLQ(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中11111,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

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C.智能激发)。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B.神权

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2.在(D.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

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3.( C.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

的权力。

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B.社会发展阶

段)紧密相连的。

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A.各级各类领导机关

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2.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 D.二八律)

为宜。

3.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C.社会属性)。

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

作宜采用(A.直线式)组织结构。

5.( D.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

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6.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

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

划分为(A.集权制与分权制)。

7.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

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C.层级制与职能制)。

8.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

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

制划分为(B.完整制与分离制)。

9.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

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D.一长制与委员会

制)。

10.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D,权利

过分集中)。

1.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

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呈正相关关系)。

2.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A.科学性原

则)。

3.任务结构是指(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

务的负责程度)。

4.文化本质上是(C.社会活动的产物)。

5.文化的(A.非自然的指向)主要用来说明

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

6.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物质文化)。

7.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

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1. 对于领导者来说,(C.政治素质)是第一位

的。

2.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A.90%)

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3. 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主要指人的( B.气质)。

4. 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A.性格)。

5. 领导者素质在内外环境与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走向(C.正负两种方向)。

1.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D.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

2.( C.权力)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3.(D.人)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4.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A.梅奥)。

5.冲突属于(B.高对抗性行为)。

1.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B. 系统管理学)。2.战略环境分析有(A. 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3.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 预测)。4.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C.长期效应原则)。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

6.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A.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7.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决策可分为(A. 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8.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A.智囊系统)。

9.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D.决策前景)。10.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D.最佳原则)。

11.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B.最佳原则)。1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B.满意原则)。13.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B.发现问题)。

14.事物的实际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

(A.问题)。

15.为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

制定的总体设想是(A.决策标)。

16.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

相一致的方法是(A.决策追踪)。

17.不属于发挥专家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

的决策方法是(C.模拟决策法)。

18.风险决策法有(D.决策树法)。

19.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

(D.模拟决策法)。

20.有效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发生的方法是

(A.危机预警)。

1.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A.舒尔

茨)。

2.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

于它的(D.能动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C.激励

人的内在潜力)。

4.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D弗洛姆)。

5.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A.亚当斯)。

1.思维的物质性根源于(D.思维器官的物质

性)。

2.(A.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

具体体现。

3.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实质的部分是(C.思

维方法)。

4.思维方法存在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B.思

维方式的相对稳定性)。

5.现代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是

(A.高度辩证的系统思维方法)。

6.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B.创新)。

7.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首先提出“创

新”概念的学者,他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

书中以(C.技术创新)为核心对“创新”进

行了论述。P308

8.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A.目标)。

9.纵向联想是联想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决

定纵向联想能力强弱的因素是(C.对偶然事

件的敏感程度)。

10.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自然性影响力)

11.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B.创新意识)。

12.领导行为模式的本质特征是(C.领导行

为与目标联系的间接性)。

13.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概括了九

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他认

为其中最根本的是(C.文化手段的便利)。

14.在组织文化中,最基本、最具有持久性因

素是(D.核心价值)。

15.曹冲称象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思

维形式上属于( C.横向思维)。

1.领导艺术美的内核是(A.品德)。

2.领导艺术美的体现方式是(A.领导技巧)。

3.下列属于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的有(A.有效

性)。

4.生动活泼的领导艺术形象,一般都具有认

识功能、教育功能、(C.审美功)。

5.以下属于领导艺术审美特征的是(D.适度

性)。

6.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要(B.了解团

体方面的理论)。

7.在团队建设中,让每个成员都能做到各尽

其才的方法是(B.合理建构)。

8.形成团队文化,需要(C.设立共同的目标)。

9.领导者把自己的意图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

传递给收讯者是(A.领导沟通)。

10.下列属于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传

递信息的一定手段)。

11.造成传送障碍的原因是(C.非语言障碍)。

12.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

的现象,属于(A.信道障碍)。

13.组织的公共沟通首先必须(A.分析相关

利益者)。

14.领导者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

冲突进行调整、控制的行为属于(B.协调艺

术)。

15.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

(B.纵向协调)。

16.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

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是(B.集权式领导)。

17.受X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是(A.重事式领

导)。

18.Z理论在领导方式上的表现是(A.人事

并重式)。

19.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

为四种基本模式的作者是(A.利克特)。

20.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又称为(B.俄亥

俄模式)。

1.(C.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

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

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2.(B.领导目标)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是

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3.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 )的研究,具

有浓厚的宗教色彩(A.领导者个人特质)。4.结构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B.组织特性)。

5.领导效能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A.虚拟政府)。

2、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B.89%)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1.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应(B.乐于自省,解剖自己)。

2.(C.马太效应)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默顿在197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3.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特点,它们是(A.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下列(C.协议性)不属于公权力的特性。5.培养团队选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不包括(C.辞退)。

6.领导魅力的心理根源,在于(A.追随者对领导者的态度)。ABAAB

7.在我国,按照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序列,公共行政领导者可分为(B.10个)职务等次。8.下列因素不属于早期特质理论中的个性特质的是(A.记忆力)。

9.人类的领导活动发端于(A.原始社会)。10.决定和体现着领导的本质的是(B.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

11.下列(D.组织民主气氛不浓,领导专制倾向严重)不是实际工作中发生领导替代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

12.邓小平认为领导的本质是(A.领导就是

服务)。

13.(C.健壮的身体)不属于美国领导学大师

华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领导者素质

的最基本结构之一。

14.对领导者素质理论(又称特质理论)不正

确的说法是(B.它是管理科学自19世纪产生

以来始终研讨的问题)。

15.关于家长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在家

内有时可以实行民主制作风)。

16.美国权力主义政治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

从心理动力方面将政治人物分为三种主要类

型,(D.实干家)不属于这个范畴。

17.华伦?本尼斯认为一个不败的领导人,必

须依靠三条腿来支撑,这说明了领导素质具有

(B.综合性)。

18.信息流动的途径是指(C.沟通网络)。

19.美国学者库塞基和波斯纳的领导特质理论

着重论述了排在前四位的特质,其中排在第一

位的是(A.诚实)。

20.国内公共行政当前有两点最显著的变化,

其中一个变化是(A.公共行政领域的扩大)。

21.各种演说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中(C.工

作演说)要求观点鲜明或新颖,分析深入,具

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够启迪人的智慧。CABCA

22.从不同的学科分析,领导者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从政治的本质和领导的基本职能出发,

领导者是(A.利益的分配者)。

23.公共管理领域的危机主要是(B.信任危

机)。

24.作为领导者在工作中对下属可以(C.批

评下属时,可以强调其工作的重要性)。

25.促使领导从管理中分化,超越出来,并且

具有独立意义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改革开

放的结果)。

26.(C.沟通方式)即是对沟通通道(媒介)

的选择。

27.领导魅力结构包括(A.魅力链与魅力面),

这些都具有可观察性,因而也是实证的。

28.领导体制是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基础上

逐步形成一系列原则的支配下,逐步建立起来

的。这些原则不包括(D.运转协调的原则)。

29.下列因素不属于费德勒权变理论的是

(C.下属成熟度)。

30.(A.横向沟通)是指同一层级的工作人员、

工作群体及其领导者之间的沟通。

31.追随者的对抗权主要来自(A.领导者必

须依赖追随者)。

32.下列(C.处理问题能力)不属于美国学

者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的领导者必备

技能之一。

A.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 B.人际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D.概念技能(分析和决策能力)

33.领导者在工作中的下列表现,恰当的是

(C.既坚持原则又保持灵活性)。

D.经常对某一下级说“这件事我只对你一个

人讲”

34.领导者在发展过程中采用许多方法,其中

不包括(C.比较学习法)。

35.不属于公共管理范畴的是(D.照章纳税)。

36.(A.守望环境)是指公共行政部门通过新

闻媒体观察监测公共环境的变动,及时、灵敏

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37.下列对公权力的描述不当的是(D.权力

相对集中,注重权力运行中的统一性和高效率

38.(D.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根本特点。

1.对于领导者来说,(C. 政治索质)是第一位

的。

2.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有(B.单目标决策

和多目标决策 ).

3.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自然性影响力)。

4.(B.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

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

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5. 领导者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

冲突进行调整、控制的行为属于 (B.协调艺

术 ).

6. 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C.领导者、

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7.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C. 权力过

分集中)。

8.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

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A.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

9.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

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A.集权式领导)。

10.领导体制的核心是(D.各级各类领导机关

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

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D. 90% )

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B.梅奥 )。

3.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A.信道障碍)

4.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 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D.军事领域 )。

5.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B.社会属性)。

6.文化本质上是(D.社会活动的产物 )。

7.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自然性影响力)。

9.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A. 领导者个人特质 )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0.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

(A. 虚拟政府 )。

1、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D、模拟决策法)

2、(C、权力)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3、冲突属于(D、对抗性行为)

5、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呈正相关关系)

6、在(D、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建信权力等曾相互结合。

7、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C、阶级)紧密相连的。

9、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C、激励人的内在潜力)

10、要建设成功的团队首先要(A、了解团队的作用)

多选题

1.社会分工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他们是(A.横向分工 B.纵向分工)2.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产物,由此而产生的(C.领导与管理 E.决

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

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3.领导学的学科特点包括(A.综合性 B.社

会性 C.应用性 D.交叉性)。

4.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

(A.信民 B.富民 D.教民)。

5.“领导”包含了五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领导

主体、领导客体、领导环境和(B.领导手段

D.领导目标)。

6.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的特点主要有

(A.系统性与互动性B.战略性与前瞻性

D.强制性与权威性)

7.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

们是(A.管理体系 C.技术体系 D.知识与

技能 E.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

8.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有四个

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B.人际能力 C.个

人品质 D.目标有效性 E.才能多面性)。

1.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A.领导权力的

主体 B.领导权力的客体 C.领导权力的目标

D.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C.阶级关系 D.利

益关系)。

3.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是(A.政党

B.知识 C.血缘D.年龄E.地位)。

4.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

将领导授权分为(B.口头授权D.书面授权)。

1.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A.全局性 B.根本

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2.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A.直线

式 B.职能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3.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1.下列不属于领导环境发展原则的选项是

(C.创新性原则 E.多样性原则)。

2.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A.客观实在性

与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B.多样性与类别性的

统一 C.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D.连锁性

与定向性的统一 E.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

一)。

3.影响机构性领导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A.机

构功能及其变化 C.机构数量及其变化 D.机

构性领导环境的结合模式)。

4.集体主义的典型的价值观包括(A.完整 B

安全D遵从 E.服从)。

5下面列举了有关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

者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领导者按

照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

领导者两种类型 B.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指

定的正式职位、权力和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通

过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

1. (A. 气质D. 秉性E. 智力)这些与生俱

来的素质条件构成了领导者素质的先天性特

征。

2. 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A. 智能结

构 B. 年龄结 C. 心理素质结构 D. 知识结

构)。

3. 智能结构主要包括(A. 学习能力C. 思维

能力D. 组织能力E. 研究能力)。

4. 人的气质的主要特点有(B. 可变性C. 稳

定性E. 先天性)。

5. 领导者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A. 一般科学

知识 B. 宽广的知识面 C. 实践知识 D. 专

业知识 E.现代管理知识)。

6. 人的性格与气质的相互关系是(A. 既相互

联系、又有区别D. 通过性格的锻炼与修养,

可以优化自己的气质)。

7. 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应当具备如下一些功

能(A. 群体感应功能B. 群体互补功能C. 群

体效率放大功能 D. 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

能)。

8.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C. 结构决

定功能D.功能支作用于结构)。

9. 传统测评方法的主要弊端有(A. 重定量,

轻定性 B. 重经验与印象,轻客观测量 C.

重历史表现,轻发展潜力)。

10.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标准主要有(A 立体

构成合理B自我适应C 协调稳定D 职权分明

E 高效性)。

1.群体的主要特征包括(A.有一定数量的人

C.有稳定持续的社会互动关系 D.心理上

有归属感)。

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主要有(B.价值观

的一致 C.个体互补 E.利益的一致)。

3.下列哪些属于李维斯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A.工作型C.自卫型D.互利型E.友谊型)

4.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有

(A.纵向寄生型B.纵向共栖型C.横向进取

型D.横向防守型)。

5.下列关于冲突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冲突

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B.冲突是目标和利益

不一致情况下发生的D.单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不构成冲突)。

6.从冲突的表现形式来看,冲突的主要类型

有(A,目标冲突 B.认识冲突 C,情感冲突 D.行为冲突)。

7.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有(A.角色外冲突B.角色内冲突 C.角色间冲突)。

8.按照老子原则处理冲突的主要方法有(C.避开法 D.不干涉法 E.预防法)。

9.群体规范的基本作用是(A.维系整体性的作用 B.认知标准化的作用 C.行为定向性的作用 D,惰性作用)

10.沟通的主要功能包括(A.控制 B,激励机制C.情绪表达 D.信息)。

1.战略的主要特征有(A.后继性B.前提性C.稀有性E.层次性)。

2.科学预测的特征有(A.历史感B.现实感C.可验证性)。

3.系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有(A.系统哲学B.系统管理C.系统分析)。

4.战略环境分析要进行(A.外部环境分析B.组织资源分析C.组织结构分析D.组织文化形式 E.社会环境分析)。

5.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A.战略形成B.环境分析 C.评估和控制D.战略实施)。6.决策的特征主要包括(A.预见性B.目标性C.实施性E.选择性)。

7.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分类,决策可分成(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8.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可分为(A.设计活动B.抉择活动C.情报活动 D.审查活动)。9.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认为之所以要推行渐进决策是因为(A.技术上有困难 B.现实政治是渐进的D.现行政策的巨额成本)。10.确立一个好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A.目标的明确性B.目标的期限性 C.目

标的可量化性)。

11.追踪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A.方案错误B.目标错误D.环境变量)。

12.领导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准则有(A.信息原则B.预测原则 C.优化

原则)。

13.直接头脑风暴法的规则是(A.无批评原

则 B.会上畅所欲言 C.与会人员有同等发言

权 D.意见或建议多益善)。

14.德尔斐法具有的特点有(A.匿名性B.多

轮反馈沟通C.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

15.一般而言,危机通常具有的特点为(A.突

发性B.高度不确定性C.颠覆性 E.决策的

时效性)。

16.危机发展要经过的阶段有(A.前兆阶段

C.爆发阶段)。

17.危机决策的过程有(B.危机控制阶段C.危

机消除阶段E.危机识别阶段)。

18.有效避免危机的办法有(A.动态预测C.树

立危机意识D.构建危机应对机制)。

19.危机对组织的积极作用有(A.改善组织

结构 B.树立危机意识D.完善危机管理机

制)。

1.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有A.增殖性 B.开

发性 C.时效性 D.消耗性 E.能动性。

2.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主要包括(A.人力

是一种资本 D.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特殊性

E.人才商品化观念)

3.领导选才的方法主要有B.竞争考试法

C.竞争上岗法 D.领导亲自考察法 E.绩

效考核法。

4.领导选才的荐举法主要包括(A.自荐 B.领

导推荐 C.专家推荐 D.群众推荐)。

5.领导用人的原则主要有(A.诚信不疑D.环

境原则E.数量原则)。

6.领导用人方法主要包括(A.试用法B.晋

升淘汰法C.委任法D.聘任法E.选举法)。

7.动机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主要体现为(A发动

行为B.导向行为C.维持行为D.调整行为)。

8.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主要包括

(C.工作的富有成就 D.工作本身的重要

性 )。

9.挫折与失败的区别主要有(B.失败是一种

客观事实 C.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

10.人受到挫折后心理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

(B.愤怒 C.焦虑 D.无所谓 E.沮丧)。

1.下列有关思维方式、实践方式及相互关系

的表述中的正确的是(A.思维方法与存在方

式的关系直接地、具体地体现为思维方式与实

践方式的关系 B.实践方式与存在方式具

有同一性 E.不同的实践主体由于所从事的具

体实践活动和实践方式不同,因而在思维方式

上显示出具体的个体差异)。

2.系统性是现代思维方法的特征之一,它的

基本原则包括(A.整体性原则 B.动态性

原则 C.等级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E.模型

与优化原则)。

3.影响思维广阔性的因素包括(A.思维者意

识域的大小 B.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C.知识水平)。

4.独立性是创新思维的显著特点,它的主要

表现包括(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B.善于排除自身固有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

势 C.勇于打破传统、挑战权威 D.根据实

践的发展及时转换思路、更新观念 E.敢于

怀疑、积极探索)。

5.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形式包括(A.心境 B.应

激 D.激情)。

6.意志对人的各种行为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

用,在思维活动中,良好的意志品质需要具有

(A.自觉性 B.坚毅性 C.自制性 D.果断

性。

7.领导者的思维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

别是(A.分析和综合 C.比较和分类 D.抽

象、概括和具体化)。

8.下面是有关直觉思维的几种说法,其中正

确的是(A.直觉的创造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事

物的直观判断、猜测和预感上。 B.直觉不

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

础的。 C.疱丁解牛,中医通过望、闻、问、

切确定病因,都是直觉思维的典型。)。

9.联想思维的主要形式有(A.纵向联想 B.横

向联想 C.逆向联想)。

10.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对组织整体

及组织中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主导

作用 B.以“软约束”的方式对组织人员

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 C.对组织人员的思想和

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D.有利于增强组织

的凝聚力 E.增强组织的团结和统一)。

11.下列有关影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自

然性影响力的基础,主要来自专长和品质

D.一般来说,领导者的影响力强于被领导者

的影响力E.强制性影响力是为领导者所独有

的)。

12.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D,知识因素 E.情感因素)。13.文化环境与思维方式的关系是(A.一定的文化模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 B.思维方式的变换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密切 D.思维创新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E.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

14.发散思维是思维创新的重要方式,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B.反向思维 C.侧向思维)。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C.收敛式综合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 D.发散思维扩展了思维视角,而收敛思维则明确了创新目标 E.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发散思维就可以实现思维创新)。

1.领导艺术的审美特征有(A.适度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独创性 E.新颖性)。2.领导艺术的创造性具有(A.有效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E,有用性)。6

3.领导形象有(B.人格形象C.视听形象)。4.良好的领导形象通常具有(A.教育功能B.认识功能 C.审美功能 D,感染效应功能)。5.一个成功的团队对团队成员的作用有(A.获取安全感 B.提供社交满足 C.获取集体情感的满足 D.节约成本)。

6.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沟通情况 B.沟通客体 C.沟通主体 D.传递信息的一定手段)。

7.沟通障碍有(A.传送障碍C.接受障碍 D.信道障碍)。

8.在沟通过程中,造成接受障碍的根本原因是(A.接收者的个性差异 B.知识结构水平

的差异 C.选择性接受D.价值判断差异)。

9.在领导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

(A.协调群体中的个人 B.协调组织中的群

体 D.协调不同的组织)。

10.领导协调的种类有(A.纵向协调 B.横

向协调)。

11.有益冲突表现为(A.可以发泄不满 B.增

加内凝力 C.促进联合 D.平衡权力 E.停

止无休止的斗争)。

12.处理不同冲突的方法有(A.回避 B.建

立联络小组 C.采取强制办法 D.树立更高目

标 E.解决问题)。

13.领导方法的共同点有(A.目的性和中介

性B.动态性和多样性C.层次性和条件性)。

14.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划分的领导行为方式

有(A.集权式C.分权式D.均权式)。

15.按照领导者所管理的重点划分的领导行为

方式有(A.重事式 B.重人式 D.人事并重

式)。

16.以权力行使作为基本变量的领导行为方式

有(A.专断式 B.民主式 D.放任式)。17.利

克特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

为(A.剥夺式集权领导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协商式民主领导)。

1.对领导效能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提高对其

(C.科学性D.操作性)的研究。

2.领导效果与领导效益的关系是 (A.两者综

合起来才能反映领导效能的高低 C.效果显

著,效益不一定好 D.没有效果,效益就失去

载体)。

3.领导微观效能主要包括(A.决策效能B.用

人效能C.办事效能D.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

E.时间效能)。

4.对领导者成绩的考评主要包括(A.精神文

明建设B.物质文明建设C.工作效率D.工

作数量与质量E.社会稳定方面)。

5.坚持对领导效能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

则,具体地说要做到 (B.分析时间因素C.分

析空间因素D.分析人际关系因素)。

6.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的关系是(B.定性测

评是定量测评的基础 C.定量测评是定性测评

的深化和精确化)。

7.模拟测评的主要形式有(A.公文处理B.即

兴发言C.模拟会议D.情境模拟)。

8.西方国家在培训方法上的共同特点包括

(B.坚持择优D.实行重用)。

9.现代培训方式主要包括(B.案例式 C.问

题诊断式 D.管理游戏式 E.拓展培训式)。

1、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A.政府与企业

之间的电子政务B.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

务C.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

2、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A.行政业务电子化

B.行政业务网络化C.行政业务程序化)。

3、电子政务对外体现为(B.信息公开C.便

民服务)。

1.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A.智能结

构 B. 年龄结构D.知识结构 E. 心理素质结

构 )

2.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认为之所以要推行渐

进决策是因为(B.现实政治是渐进的 C. 技术

上有困难E.现行政策的巨额成本 )。

3.影响思维广阔性的因素包括(A.经验是否

丰富 B. 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C. 知

识水平 D.思维者意识域的大小)。

4.领导微观效能主要包括(A.决策效能 B.时

间效能 C.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 D.办事效能

E.用人效能)。

5.领导协调的种类有(A.纵向协调 C. 横向

协调)。

1. 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有

(A. 纵向寄生型C. 横向进取型 D. 横向防

守型 E. 纵向共栖型)

2. 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A. 品格因

素 B才能因素 D. 知识因素 E.情感因素)。

3.领导效果与领导效益的关系是(A. 两者综

合起来才能反映领导效能的高低 C. 效果显

著,效益不一定好 D. 没有效果,效益就失去

载体)。

4.在领导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A.

协调组织中的群体 B.协调群体中的个人 E.

协调不同的组织 )。

5.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B.行政业务网络化 D.

行政业务电子化 E. 行政业务程序化)。

1.公共行政领导绩效考评首先应坚持的原则

是(A.客观 B.公正C.全面 D.准确)。

2.在管理方格图中,共有五种典型的领导方

式,它们是(A.贫乏型管理 B.俱乐部型管

理C.任务型管理 D.中庸型管理E.团队型

管理)。

3.按演说的风格与节奏,演说可分为(A.轻

快型C.高昂型 D.庄重型E.伤感型)。

4.关于领导权力体系的运行理解正确的是

(A.领导权力体系的运行大体分为集权型和

分权型 B.集权型权力体系上层的决策事务一

般比较多、比较重要 C.分权型权力体系一般

下级人员参与的决策比较多、比较重要)。5.一般来说,研究者认为领导魅力表现为人类心理想象,但它有其坚实的社会利益和社会权力基础,涉及(A.领导者 B.追随者E.领导环境)方面。

6.一般而言,科学的、合理的公共行政领导群体结构具有以下特性(A.集合性 B.相关性C.目的性 D.整体性E.自我适应性)。7.沟通的功能包括(A.控制 C.情绪表达 D.激励E.传递信息)。

8.领导者素质的双重涵义是(A.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 C.指这些要素和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

9.领导者职责从一定角度讲,就是要求领导者扮演两种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种角色是指任务角色和社会角色 B.任务角色就是达成目标 C.社会角色就是协调人际关系)。

10.文学艺术具有(A.提示社会生活中的新动向 B.展现和营造新的社会时尚 C.提供理想的生活方式 D.润泽心灵,陶冶灵魂)功能。11.费德勒权变理论所述领导情境的三个关键方面是(A.职位权利 B.任务结构C.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

12.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呈现出的新特征是(B.追随者与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C.追随者与领导者在身份上是相对的 D.追随者与领导者存在着互相追随、互相领导的关系E.追随者与领导者在权力上是相互制约的)。13.下列属于法约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管理者应具备的六个方面素质的是(A.身体素质B.精神素质C.道德素质 D.一般教养E.专门知识)。

14.(B.戴维?平卡斯 C.尼克?德波尼斯)提

出了当前领导的四项要点。

15.公共部门领导者对新闻部门应持(C.适

当管理 D.引导)的态度。

16.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是(A.二

者都是沟通的特点 B.其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

息D.非语言沟通产生于语言沟通之前)。

17.认识领导活动的二重性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可以认识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B.否认一切领导活动的共性,就会忽视或拒

绝吸收以往社会和其他国家积累的领导经验

C.如果看不到领导活动社会属性的一面,就

无法认清领导的本质D.把各种性质的领导活

动混为一谈,抹煞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和界

限,就会完全照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领导方

式和经验)。

18.目前群众给领导者演说提出的基本模式是

(A.言之有时 B.言之有物C.言之有序 D.言

之有理E.言之有味)。

19.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表现为(A.领导

艺术出于公心,而权术是出于私利 B.领导艺

术公开运作,而权术则暗里进行C.艺术可以

公开示人,而权术则秘而不宣)。

20.领导活动中特有的基本矛盾包括(A.领

导环境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B.领

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与

被改造的客体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

21.邓小平认为,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主

要包括(C.领导者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

点D.领导者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

时要加强自律E.领导者要加强自律)。

22.领导者在发展过程中应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包括(A.实践尝试方法 B.理论学习方法D.接

受建议方法E.参照改进方法)。

23.领导者的职权有(A.对组织目标及实现

途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B.对组织的各种活

动的指挥、协调权C.对直接下级人员的任免

和奖惩权D.对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

配权E.对上级机关的建议和提案权)。

24.个人道德素质是领导者表现在个人(A.修

养 B.礼仪C.操行)等方面的素质。

25.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某些相

关的观念,某些固定的(B.工作程序C.工

作方法),逐渐积淀起来,就构成领导经验。

26.下列属于管理方格理论的领导方式的是

(A.贫乏型管理 B.俱乐部型管理C.任务

型管理 D.中庸型管理E.团队型管理)。

27.下列有损领导形象的有(A.知道下级有

病,不但不问,还在交代任务时眉飞色舞、谈

笑风生B.人前一套,背后却搞另一套 C.对

上级和下级两副面孔,两种态度D.当下级因

种种原因在工作上受挫时,不但不提供帮助,

而且推卸责任)。

28.在演说中应着重把握以下(A.为让听众

思考的停顿 B.为掀起高潮的停顿D.为强调

重点和要点的停顿E.为作结论的停顿)方面

的停顿。

29.公共领导者素质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对实

践的指导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两点(A.是培

养和选拔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依据 B.是公共领

导者自身努力的方向)。

30.领导者授权应把握的原则是(A.大权独

揽,小权分散C.分层次授权 D.与指导帮助

结合起来)。

31.全面发挥领导集体成员的作用,可以通过

以下(A.行政 B.经济C.精神 D.法律)

手段。

32.领导者职务发展之“转”包括(C.领导

者的平级调动 D.转行)。33.公共行政领导

者的自身形象的建设包括(A.形象定位 B.形

象塑造C.形象推出 D.形象维护)。

34.权力体系是领导体制中一个基础性的结构

体系,包括(A.权力 B.责任D.权责关系)。

35.对语言的驾驭和运用能力反映着一个领导

者的(A.思想水平 B.认识水平C.思维能

力 D.逻辑表达能力E.社交能力)。

36.在领导绩效考评的准备阶段,关键的两个

环节是(B.建立考评组织D.培训考评人员)。

37.沟通方向包括(B.横向沟通C.纵向沟

通 D.单向沟通E.双向沟通)。

1、按照权力控制程序划分的领导行为方式有

(A、集权式 C、分权式D、均权式)

2、人力资源的主要特性有(A、增值性 B、开

发性 C、时效性 D、消耗性E、能动性)

3、领导协调的种类有(A、纵向协调B、横向

协调)

4、对领导效能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提高对其

(C、科学性 D、操作性)的研究。

5、电子政务对外体现为(B、信息公开化 C、

便民服务)

6、领导者的自然影响力包括(A、品格因素B、

才能因素 D、知识因素E、情感因素)

7、战略的主要特征有(A、后继性 B、前提性

C、稀有性 E、层次性)

8、沟通的主要功能有(A、控制B、激励C、

情绪表达D、信息)

9、个人家庭式领导主要表现为(A、专制B、世袭C、中央集权)

10、领导权力本质上是(A、社会关系C、阶级关系D、和差关系)

简答题

一、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方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学的研究借鉴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更新和完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1、辩证研究方法;2、实证研究方法;3、历史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6系统研究方法。

三、领导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与研究领导学,并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学习

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

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3、学习与研

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什么是领导?它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哪

些?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

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

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

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

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

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

和行为互动过程。领导这一定义包括的

要素主要有五种,即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

导手段、领导目标与领导环境。这五个基本要

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就是领导活动,我们只

有深刻地认识每个要素的客观特征,并在其相

互结合中寻求规律,才能发现领导的本质并提

高领导的绩效。

五、什么是领导主体?领导主体是领

导的构成要素之一。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

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

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

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它是

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

六、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

为:(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就领导

活动自身发展的历史而言,决策与执行的分

离、领导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领导科学发展

进程中的重要变革,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

革同样证明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

(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

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

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

要有:(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

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

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

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

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

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2)领导具

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

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

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

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

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

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七、领导的属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他们

的关系如何?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

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

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

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

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

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

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

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

系的永恒属性。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

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

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

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

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在

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

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

式上的变化。

八、认识和理解行政领导双重属性的重要

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行政领导的双重属

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指同一领导

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

的领导。只要认真分析,才能把握特定社会的

领导关系。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自然属

性,就无法考察领导活动的一般特点与规律,

就会否认一切领导关系的共同之处,导致忽视

或者拒绝吸收以往社会中积累下来的优秀领

导经验。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社会属

性,则容易将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导活动混为一

谈,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区别,从而很难立

足实际来发展自己的特色。

九、领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领导是人类

社会中最早产生和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活

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具有的特点表

现在三方面: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

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十、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

划分为几种类型?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

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1、

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

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

5、专

家集团式领导。

十一、按照领导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为标

准,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以领导

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四种基

本类型:1、政治领导;2、行政领导;3、业

务领导;4、学术领导。

十二、以领导关系为标准,领导类型主要

分为哪几种?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可以划

分为五种主要的领导类型:1、层次式领导;2、

单线式领导;3、星式领导;4、轮式领导;5、网络式领导。

十三、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他们分别是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指挥功能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1)命令;(2)合理授权。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领导协调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领导系统与环境的协调,领导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领导系统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活动中不同功能、目标、利益的协调,等等。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并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营造,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十四、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是什么?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

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主要有:1、儒家。儒家反

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

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

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

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

无是无非。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

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

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十五、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

有哪些?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

有:1、民本思想:即以民为邦本,正确看待

民众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者与

民众、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君以民为

本”,“民贵君轻论”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

表。民本思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信民。

要求执政者信任民众,更要取信于民;(2)富

民。民众既然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使民众富

裕起来就是执政者的主要职责;(3)教民。儒

家认为,有无教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

准,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

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希望通过良好的教化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

系,并赢得民心。2、谋断分离的思想。

我国古代有关谋的思想与实践,及谋、断分离

的意识是对管理思想和领导思想的一大贡献。

其主要内容包括:(1)重视谋的作用;(2)重

视纳谏;(3)提倡民谋。3、人本思想。

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领导思想的核心

内容之一。古代的人本思想包括一系列用人的

原理、原则和方式,主要表现为:(1)提倡为

政在人;(2)重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十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哪

些内容?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

本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别国模式,走

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2、在具体的

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的贡献有:(1)决

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

导方法;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十七、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

指的是什么?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

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

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

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

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

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

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

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

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

君是不相容的。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

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

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

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十八、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

分别是什么?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

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是:1、从研究领导

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2、从研

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总

的来看,研究领导者的时间长,学者多,成果

多,影响大;对领导活动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是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

十九、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

有哪些?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领

域主要有三个方面: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

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

的研究。2、企业领导领域。这一领域的

领导理论可谓声势浩大,成果繁多,影响也更

为广泛。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

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

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3、军事领导领

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

究。

二十、在80年代之前,西方领导理论大

体上经过哪几个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

前,西方领导理论大体上经过四个发展阶段: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3、

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4、

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二十一、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

些?它的理论贡献是什么?领导权变理

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

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

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

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

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

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

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

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

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

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

的相互影响上。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

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二十二、什么是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执行性为主要特点。其职责包括:推行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决策,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劳动人事等。

二十三、什么是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Sternberg,1985)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二十四、什么是柔性领导和柔性领导理论?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一、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1、神权说。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

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

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

统治辩护并服务。2、德仁说。这一学说

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

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

想,都属于此类学说。3、智慧说:古希

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

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

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

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

说。4、暴力说: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

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韩

非、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该主张

的重要代表。5、契约论:这一观点的主

要代表者为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他们认为,

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

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

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而成为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制度的理论基础。

6、资源说: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

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

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

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

响他人的力量。7、接受论:这一观点是

由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

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

度来考察权力”。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

有接受论的主张。

二、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

面?总体说来,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

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

为: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2、

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

性。

三、领导权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是紧密

相连的,它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和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

力三个阶段。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

力: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

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

主要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传统社会时期领导

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

明显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传统社会时期领导

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第三,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

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第四,传统社

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

系。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现代

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

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

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现代社会领

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

突出。第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

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

发达。第三,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

型的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

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

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

力。把握转型期领导权力的特征及其发展趋

势,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现代化是很有必

要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领导权力

状况也异常复杂。一方面,领导权力本身的现

代化还不够完善,它往往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

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

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

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领

导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错位,导致贪污

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

点主要有哪几种?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五种:1、力量说;2、能

力说;3、控制说;4、关系说;5、零总和说。

五、什么是领导权力?它大致包含哪些内

容?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

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

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

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

力。领导权力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

领导权力的主体。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

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

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2、领导权力的目标。

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

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

志。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

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领导

权力的客体。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

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

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

内的整个社会。

六、领导权力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领导权力的特点主要有:1、无形性;2、依附

性;3、可塑性;4、对象性;5、强制性;6、

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

七、什么是领导权力的结构?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八、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具有内在的、个性化的性质。

(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往往是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

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这种权

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

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

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

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

同,从感情上接受。这种威望在人们心目中存

留时间的长与短,是与此人为人们所做的贡献

大与小成正比的。(4)权力与权威的作

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

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

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

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

抗状态。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

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

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

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综上所

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

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

效。

九、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

置?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

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

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

其职,谋其政。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

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

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

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

置。(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

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

即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取得政权的统治阶

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它包括国家的管理

形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

利的制度等。首先,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

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我国的

政体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其

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

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

度相一致。最后,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

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

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我国作为实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权力作为

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

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利

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

结构相适应。(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

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民

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政治

观念、价值观念与心理倾向等。民族传统文化

对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起着长久的、潜

在的、无形的与不可估量的影响。2、微

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微

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

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

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在组织系统内部,

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

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而领导权

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

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1)

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

置的基础。(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

分与配置的载体。(3)组织人员是领导

权力行使的主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

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

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

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

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十、行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哪些?1、正当性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

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

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

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

权力。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

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

中的集体领导原则。4、效益性原则。效

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

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

益。这种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

文化效益等。5、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

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

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

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十一、什么是领导授权?领导授权的主要

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授权,就是在

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

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

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

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

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领导授权的重

要意义表现在:1、领导科学授权是完成领导任务,实现现代领导目标的需要;2、授权能够减轻领导者的负担,有利于其集中精力抓大事。领导科学授权能够锻炼被领导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下属的锻炼、提高和发展,是培养干部,进而提高整个组织总体水平的需要;3、领导科学授权能够改善上下级的关系,使之更为融洽,从而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组织气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

十二、领导授权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2、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

3、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十三、领导授权的程序表现为哪几个步骤?一般情况下,领导授权的科学化程序依次表现为:1、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2、选择授权的对象;3、正式授予权力并明确责任; 4、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查监督。十四、领导授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

十五、什么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腐败”概念一般被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四十、权力腐败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权力腐败的特征主要包括: 1、权力

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

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

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4、权力

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权力腐败

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十六、权力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权力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

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

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2、权

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

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

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一方面,权力

腐败不利于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权力腐败对于经济体制的运行及其

变革产生阻碍作用;4、权力腐败造成了

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

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

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

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7、权力腐败

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十七、什么是领导权力制约?它的特点表

现在哪些方面?所谓权力制约,从一般意

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地说,

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

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

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

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领导权力制约的

特点主要表现为:1、权力制约关系必须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

力无法形成制约;2、权力制约关系是横

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

而不存在隶属关系。3、权力制约的关系

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

的。

十八、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哪

些方面?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

在:1、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即

制约主体依法独立行使制约权不受其他任何

机关、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2、权力

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即依法在一定的范围

内将国家机关的政治事务和施政活动公布于

众,使之广泛置于人民的关注之下;3、

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即对权力的赋予应对

应对等;4、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即

制约主体的制约活动具有权与法的强制力量

作保证;5、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即

各类制约主体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从而形成制约系统的良性循环。

十九、简述领导权力制约的功能。领

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

肯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

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具体表现为:

1、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即引导权力始终按

照人民的意志运行;2、权力制约的保障

功能,即保证社会公仆忠实地为人民服务;

3、权力制约的防范功能,即预防和阻止滥用

权力的行为发生发展;4、权力制约的矫

正功能,即对偏离正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

矫正和补救;5、权力制约的惩戒功能,

即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予以必要的

制裁;6、权力制约的调整功能,即使权

力所有者与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矛盾得到及时

调解。

二十、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

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

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

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

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1、权力制约机制: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

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

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

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

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

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

与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

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

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程度和保障目的有所

不同。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

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

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

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

“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

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

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

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

权力。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

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

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而前者

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已经出现的问

题得到解决。 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

权力: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

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

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

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

用。这里包含着两重意思:(1)承认公民的权利,政府权力不能逾越它的界限而侵入公民的权利领域。这样,公民的权利对于政府滥用权力起着一种阻碍与消极的制约作用。(2)一些公民权利不仅具有这种消极的制约作用,而且具有一种积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当政府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做出一些积极的反抗,迫使政府收回它的权力触角或改变不当行为。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两种机制都属于统治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意在使公共权力内部的机构和官员实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的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在民主社会中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要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上述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

二十一、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

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

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

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

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一、什么是领导体制?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

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

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领导体制的核

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2、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

的设置;3、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

的领导层次与幅度;4、领导体制的内容

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

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免、考

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

规范。

二、认识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的重要意义

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和

社会双重属性,正确、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领导

体制的双重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认

识到领导体制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就可以根据

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与上层建筑的

完善,不断变革并发展领导体制,以使其适应

变化了的情况,突破原有的僵化与教条的观

念;2、认识到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属性,

我们就可以在变革、发展与完善行政领导体制

的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历史上与国外的领导体

制,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一概排斥,而应

在立足自身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客观、科

学的态度,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用批判继承

的观点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以加

快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进程。

三、领导体制具有哪些特征?领导体

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

属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2、

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

四、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领导体制作为社

会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在社会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

的影响与作用。具体地说,领导体制的作用主

要体现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

导机构;3、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

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

关系;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

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

家的长治久安。

五、领导体制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有

哪几种?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

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

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1、直

线式;2、职能式;3、混合式;4、矩阵式。

六、什么是集权制与分权制?它们的优缺

点分别是什么?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

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

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

中在上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领导机关与

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

的领导体制。集权制的优点在于政令统

一,标准一致,能够统筹全局,兼顾其他,指

挥方便,令行禁止,有利于集中力量,攻克难

关。其缺点在于弹性与灵活性差,缺乏应变能

力,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利于发展个性

与特色,也不太容易顾及一些特殊情况,不能

充分调动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有时甚至会造成官僚主义与独断专行

等弊端。分权制是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

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的自主权,可以

自主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

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

分权制的优点在于由于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

者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工作,

因此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下级领导机关与

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

自身特色的方针与政策等,以利于充分利用并

发挥下级与地方的特色与优势。对整个国家或

者组织而言,则不易产生独断专行等现象。其

缺点在于难以坚持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容易

造成各自为政,使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矛盾与冲

突难以协调,也容易造成分散主义、地方主义

与本位主义等现象,不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

整体利益。

七、什么是一长制与委员会制?它们的优

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

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

长制与委员会制,或者称之为首长负责制与合

议制。一长制,又称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

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

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

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一长制的优点在

于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便,行动迅速,

分歧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其缺点在于由于单个人的学识、能力、精力与经验毕竟有限,在做决策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重大决策失误,则更容易造成灾难深重的后果。又由于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则容易导致个人专制与滥用权力的弊端。委员会制又称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委员会制的优点则在于能够集思广益,在做决策时考虑比较周详,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代表不同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系统与组织内部的协调;各委员之间分工合作,可以减少主要领导人的负担;由于决策由各委员合议做出,也可以避免个人专断现象的产生。其缺点在于由于参与决策的人数较多,容易导致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并且难于考核优劣。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常常出现无人负责,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坐失良机,贻误大事等现象。

八、什么是完整制与分离制?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也称为集约制、一元制或者统属制,是指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完整制的优点在于权力集中,有利于对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易于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与利益;责任明确,可以减少相互推诿、

扯皮,避免重复投资与减少“内耗”;步调统

一,行动迅速,可以防止政出多门与各自为政,

有利于加强合作并提高领导效率。其缺点在于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导致

行政首长独断专行,代替甚至包办其他领导机

关的职责,从而压制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

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助长下级领导

机关与领导者的依赖心理,造成行动迟缓,效

率低下的局面。分离制,又称为独立制或

者多元统属制,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

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

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

控制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

机关,而是按照各个行政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

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

制约的领导体制。分离制的优点在于由于

权力分散,因此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能够各

司其职,各掌其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这

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的

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发现并培养人才;

另一方面各领导机关之间可以互相牵制与监

督,从而防止独断专行与滥用权力。在实行分

离制的过程中,即使上级领导机关不健全、不

称职甚至决策失误,也不至于对全局造成灾难

性的影响。其缺点在于相互独立的下级行政领

导机关容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进而导致机

构重叠,政出多门,难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与

利益,“内耗”严重,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

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权力分散,难于监督,

可能导致领导权力失控现象的产生。

九、什么是层级制与职能制?它们的优缺

点分别是什么?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

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

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

又称为直线制、层次制、分级制或者系统制,

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个

层级,每一个下属层级对上一个层级负责,从

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式那样

的指挥系统,每一个层级的领导业务范围基本

相同,但管辖的范围与规模随层级的降低而逐

渐缩小的领导体制。层级制的优点在于权

力集中,指挥统一,层级分明,整齐划一;由

于各个层级的领导者业务性质基本相同,所以

无论升迁或是调动,均能很快胜任新的职位;

此外,这种体制强调掌握与熟悉各方面业务,

因此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与综合平衡能

力的“通才”型领导者。其缺点在于由于各级

领导者管辖的事务太多,容易陷入事务堆里难

以自拔,一方面有可能造成事无巨细,事必躬

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滥用权力,轻率而

随意地处理事务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中间层

级过多,也会导致指挥的效力随层递减。

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功能制或者机能制,

是指在一个领导机关中在横向上平行地设置

若干个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各

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领导机关的

整体为对象,只是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不同的领

导体制。职能制的优点则在于分工精细,

专业性强,领导者能够各司其职,业务熟悉,

因此工作效率较高,同时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

业务的专家并提高领导者的专业化水平。其缺

点在于由于分工过细,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

浮于事;容易形成割据状态,滋生本位主义,

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扯皮,难以协调各部门的

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各专业部门只熟悉本身

的业务,对整体与全局的情况不够了解,因此

容易违反系统原则、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

十、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

段?他们对我国领导体制的启示主要有哪

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

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

体制,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

段:(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

职业“软专家” 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导

制;(5)多级领导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领导体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

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是资产阶

级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就其一般意义来

说,是指统治阶级平等地掌握政权,并对其他

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治领导体制。通过

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以及政治领导体

制演变的过程进行简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

现,它们大体上是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状况

的,同时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

某些相应的变革。因此在总体上是符合领导体

制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

导体制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同

时具备日益完善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对于我们

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经济管理,可

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

在本质上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其

在内容与形式上,比如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议

会制以及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等,对于完善我

国的政治领导建设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十一、资产阶级民主制具有的特征主要有

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特征主要有:1、经过政党来集中统治阶级的意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各个不同集团的矛盾与利益,指导政府机构的活动;2、实行议会制,议会由公民普选出来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事;3、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权力,仅限于执行议会的决议案,并受议会以及司法机关的约束;4、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机关行使,并且互相平衡与制约;

5、实行政党竞选制,全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自治机构,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

十二、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十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领导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体说来,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十四、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具体表现为:1、权力过分集中;2、组织结

构的设置不科学;3、领导法规的缺失。

十五、我国领导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因

主要有哪些?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

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受过

去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传统领导体制的影响;

2、受原苏联领导体制模式的影响;

3、受我国

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十六、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是什么?1、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

离的原则;3、效能与效率原则;4、

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

原则。

十七、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

些?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

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

精简机构;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

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企分开、两

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

开。

十八、结合WTO的要求,你认为我国领导

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前景是什么?面对

WTO规则的运作,对中国领导体制进行改革,

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从而解决领导

体制的滞后性,实现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目

标:精干,高效,公正,廉洁,是中国入世所

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必须在以下方

面努力: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

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

格依法行政;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

机制;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

设进程;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

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

度;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

政府领导形象。

一、什么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他们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的?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

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

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

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

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

和推动者。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

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的具体执行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

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相对领导者,

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而言

是被领导者;二是绝对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

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不掌握任何领导

权力、不承担任何领导责任,完全接受领导的

人。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丰富,被

领导者可以变为领导者,绝对领导者也可以变

为相对领导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

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

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

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

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

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

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

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

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

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

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

二、什么是领导环境?它具有哪些基本特

征?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

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

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基本要

素。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有:1、客

观实在性和部分可塑性的统一;2、多样

性与类别性的统一;3、稳定性与动态性

的统一;4、环境的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

一;5、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三、什么是领导环境发展?它应遵循哪些

原则?领导环境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

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

创新。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

超前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四、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

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这种观点正确吗?

关于领导环境发展过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

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环环

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

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应是认识环境在先,

然后是适应环境,在此基础上改造环境。在实

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

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

滞乃至倒退。

五、外部领导环境的层次体现在哪些层面?外部领导环境的层次具体体现在十个层面:1、政治层面;2、经济层面;3、文化层面;4、社会层面;5、教育层面;6、技术层面;7、法制层面;8、自然资源层面;9、人口层面;10、国防层面。

六、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这些层次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1、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社会体系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2、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3、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

七、什么是内部领导环境?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即领导活动发生的具体的内部环境。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现实,与领导活动的方式和功效密切相关。

内部领导环境的主要内容有:1、职位权

力;2、任务结构;3、领导关系;4、组织的

性质与类别;5、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6、

领导者的特质。此外,还存在一类比较特

殊的环境类型,如家庭,幕僚,秘书,同僚,

下属等个人或组织,他们往往对领导活动中的

组织特别是领导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直接和

有效的影响,也属于内部领导环境的范畴。

八、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作用

与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般而言,外部

社会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是从根本

上决定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功能,具有宏观性、

整体性、战略性的特点。内部社会环境则具体

规范了领导活动的目标、管理模式、领导者的

价值标准、心理特征等。内部领导环境对领导

活动的影响特点包括:一是影响方式直接;二

是影响频率更高;三是影响程度更深入;四是

相对的不稳定性。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

决定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然处于一个动

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在多数情况下,组织

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反映外部领导环

境的要求和制约,而领导活动的具体规则、行

为方式和策略思想则反映内部领导环境的要

求和制约,二者都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表现为

一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内外环境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在很大程度

上是决定组织发展和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变量。

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

制约作用。

2、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

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外部环境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规范了内部环境变革的内容和方式,但是

二者的转变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内部环境对

外部环境既可以表现出适应性,有效应对外部

环境的压力;又有与外部环境发生抵触的一

面。

3、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一定

条件下会发生转换,所谓的“外部”与“内

部”只有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并无

实质上的差异。

九、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划分为几个层

次,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化是人类一

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

从结构上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

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它构成了整体文化的

基础。 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

3、制度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转化后的一种

表达形式。文化的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

互影响,在相互渗透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

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

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

是文化结构的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化

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

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

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

它把人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

的物质关系,提升为一种权力意志的精神表

现;另一方面,它又选择精神文化的某些部分,

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和组织构建的实践。因此,

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

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

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

十、什么是领导文化?在认识和理解领导

文化基本含义时,应注意掌握的科学方法和原

则有哪些?领导文化是一般意义上的文

化在领导学这一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特殊的文化样式,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

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

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

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

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

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领导文化是代

表了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

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

意识、领导观念、领导态度、领导价值观和领

导行为模式等。在认识和理解领导文化基

本涵义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原

则,它们是:1、对一般性文化本质和文

化特征的理解,将有助于理解领导文化;

2、必须结合政治文化、行政文化和组织

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理解领导文化;3、

不能把某一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观念等所有

文化现象都视为领导文化。

十一、领导文化具有哪些功能?文化

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

领导文化是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

式,其功能是一般文化功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延

伸。主要有:1、内化功能;2、规范

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

十二、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1、为个体行为提供了理性

支持,提供了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 2、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一、什么是领导素质?它具有哪些特点?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领导素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物质性和精神性;2、先天性与后天性;3、适应性与发展性;4、相关性与变异性;5、多样性与综合性;

6、社会性与时代性。

二、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这种看法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

三、领导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领导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能力素质;4、知识素质;心理素质;6、身体素质。

四、我国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与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与内容主要体现在: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4、政治理想与政治

信念;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五、什么是道德素质?领导道德素质的内

容主要包括哪些?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

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

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

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

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

导精神素质。领导道德素质的内容主要包

括:1、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心;3、胸

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

六、领导知识素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领导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

识面;2、熟悉现代管理知识;3、一

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专业知识;5、

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七、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乐观

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

趣;4、开朗的性格。

八、领导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面?素质作为领导主体重要的内在条件,

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的成败得失,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领导素质是

一种重要的竞争力;2、领导素质是一种

重要的领导力;3、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

效领导班子的基础。

九、什么是领导群体结构?一个优化的领

导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领导群

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

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一个优化

的领导群体结构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

年龄结构。领导群体年龄结构,是指一个领导

群体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

系。年龄结构是群体结构中的重要子结构,它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效能的发挥。一个科

学而合理的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呈梯

队构成的结构。2、知识结构。领导群体

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

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现

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

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

高知识水平范围的。3、智能结构。领导

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

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4、心理素质结构。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

结构,主要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气质、

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十、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

区别。你认为正确吗?这种看法是错误

的,二者是有区别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

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

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领导班子的成

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

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

的。随着教育的普及,现代社会成员的科学文

化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不

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就很难有效地领导具有

高知识水平的部属。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

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

知识就可以全面广泛得多。领导群体的智

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

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

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

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

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是知识、技能、能力

诸方面的综合体,反映了人类知识和实践的综

合能力。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

十一、领导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

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这种看法正确吗?

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反映了一个领导群体良好

的心理素质结构的重要性。任何一个领导群

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

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

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

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

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

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反之,如

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

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却也

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人才能

量相互抵消的“内耗”情况。

十二、领导者性格对领导工作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者性格对领导工

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领导者的性格与

政治品德的形成有直接联系;2、领导者

良好的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改造不

良的气质,使之服从领导工作的需要;3、

领导者的性格对能力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或

阻碍作用;4、领导者的性格直接影响着

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十三、领导群体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哪

些?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结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有:1、群体感应功能;

2、群体互补功能;

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十四、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这种观点正确吗?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十五、什么是领导素质的测评?测评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领导素质的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导的测评方法可以分为领导个

体素质与群体绩效的测评两个方面。1、

领导个体素质的测评方法:(1)因素评鉴法;

(2)心理测验法;(3)情景模拟测评法。2、

领导群体绩效的测评方法:(1)双层测评法;

(2)群体行为测评表;(3)人际关系的测评

法;(4)角色知觉测验法。

十六、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主要

有哪些?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

主要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

领导素质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

面提高领导素质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

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

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

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

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

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

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

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

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

所提高。

十七、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体现在哪

些方面?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有利

于实行集体领导,有利于各个领导成员发挥自

己的才能,并且有利于领导群体的发展。具体

表现在:1、领导结构优化,有利于实施

系统性领导;2、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

有利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3、

领导结构优化是高效能领导的需要。

十八、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有哪些?

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主要有:1、立体构

成;2、自我适应;3、协调稳定;4、职权分

明;5、高效性。

十九、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应该遵循哪些

原则?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应该遵循的

基本原则主要有:1、目标原则;2、互补原则;

3、精干原则;

4、开放原则;

5、绩效原则。

二十、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主要有哪

些?实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主要

有两个:一是采取组织措施,也就是适当调整,

以重新选拔或招聘群体成员的方法,改变群体

结构;二是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内因作用,

改善各自的素质状况,使结构不断优化。具体

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从整体上

选配领导人才;2、努力开发人才资源,

重视提高领导者后备队伍的建设;3、大

力开展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工作;4、

加强领导群体自身建设,这是提高领导群体

“自优”能力的关键措施;5、引入竞争

机制,建立“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干部制

度。

二十一、WTO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

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WTO市场化的

观念及以公平公正,互惠为主的游戏规则对我

国领导素质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领导观念:

立足中国实际,应对WTO的机遇与挑战,中国

领导者应强化如下观念:(1)战略思维;(2)

创新观念;(3)法治观念;(4)市场观念;(5)

竞争观念;(6)开放观念;(7)效率观念。2、

领导知识:(1)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2)

要优化知识结构。3、领导能力:(1)要

提高决策能力;(2)要优化谈判能力。

一、什么是领导关系?它具有哪些特点?

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

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及领导者和领导者相互

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

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

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

关系的总和。领导关系的特点有:1、客

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4、强制性;5、

扩张性和渗透性;6、复杂性。

二、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哪

些方面?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

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良好的领导

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领导格局,使领导集体

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领导业

绩。1、良好的领导关系能使领导集体内

部形成优势互补,激发领导活力,增强领导集

体整体的适应能力,优化领导格局;2、

良好的领导关系有利于保证领导活动和领导

事业的持续发展;3、良好的领导关系有

助于提高领导效能。总之,领导关系是对

领导活动的综合反映,它产生于领导活动的实

践,同时又直接制约着领导行为,直接导致某

种现实领导结果和社会结果。正确地把握和处

理领导关系并加以充分合理地运用,有助于领

导职能职责的履行和领导成功的实现。

三、群体行为与领导关系的联系是如何

的?领导关系是在群体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是任何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行为主体,也

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

性,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特性表

明:个体行为并不能够随意发生,总是或多或

少地受到群体的约束,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

情况下是以社会活动的具体单位——“群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 ACD )。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①能力的类型差异。(3分)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分)(四)论述题(20分,从2个题中任选1个完成。)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分)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2分)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2分)④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2分)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分)⑥人格和谐完整。(2分)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分)对以上要点,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合理恰当的,另加6分。二、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提示 终结性考试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80%,掌握的内容约占15%,了解的内容约占5%。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般认为属于中间科学。①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脑的机能,因此心理学要研究脑的机制、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脑伤害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等,这些研究的目标和手段等都与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②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能力也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这样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功能:①描述和测量: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③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及个案法。①观察法:分为自然观

电大金融学期末考试金融学单选题

《金融学》单项选择题期末复习题 A按机构的设立划分,由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职责的是(多元监管)。A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借方增加)。B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间接信用指导)。 C长期金融市场又称为(资本市场)。 C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C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于(供给与成本)。 C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买方信贷)。 C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C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D当代金融创新的(高收益低成本)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的供给热情。 D短期金融市场又称为(货币市场)。 D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理论概括的汇率理论是(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D对于通货,以下各项中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银行券)。 E2003年9月21日我国商业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提取比率上调至(7%)。 E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双顺差)。 E2006年中国经常项目差额为(2498亿美元)。 F非金融性公司发行融资性票据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间接销售)。 F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M与P的关系)。 F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恒久收入的影响)。 F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F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并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 G高利贷是一种以(高利借债和偿还)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G根据票据交换理论,在多家银行参加的票据交换和清算的情况下,各行应收差额的综合一定(等于)各行应 G根据我国商业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我国现行商业银行体系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G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分为所有权机构和(董事会)是常设经营决策机关。 G关于出口换汇成本的正确表述是(出口换汇成本=(1+预期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总成 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G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升值的原因是(流动借贷的债权大于债务) G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它的资金运用主要是(提供长期的商业融资,以促进私营部门投资)。 G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些机构投资者利用国际资金流动具有(羊群效应)特点,故意将某一信息广为宣传,有意识地诱发市场恐慌情绪与从众心理,来实现有限资金无法达到的效果。 G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核心主体是(外汇银行)。 G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的(杠杆)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来控制的名义 G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发行政府债券) H衡量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是(国际直接投资额)。

电大学前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专科)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反射 错觉 道德感 心境 心理防御机制 无意识 有意后注意 趋避式冲突 退化 遗忘 感觉阈限 动作记忆 功能固着 应激 升华 表象 原型启发 合理化 晕轮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789 B. 1897 C. 1879 D. 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冯特 C. 艾宾浩斯 D. 马斯洛 3、有目的地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C.测量法 D.谈话法 4.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反对把意识、心理分解成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构造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5.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心理活动层面问题的心理学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6.()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往往被视为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强化 D.操作活动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 理解性 B. 规律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8.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 保持 B. 再认 C. 回忆 D. 识记 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9±2 B. 8±2 C.7±2 D. 6±2 10.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1.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觉阈限 B.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中等强度刺激量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13.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A.强刺激 B.弱刺激 C.适宜刺激 D.阈下刺激 14.学生上课时将老师的讲课作为知觉对象,而将其它无关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种现象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5.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6.观察力是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A.知觉能力 B.智力 C.认知技能 D.思维能力 17.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 A 情绪记忆 B 语词逻辑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1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 A.形象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9.记忆一篇文章,常常是首尾易记、中间易忘,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符合遗忘原因的()A.衰退理论 B.提取失败理论 C.压抑理论 D.干扰理论 20.遗忘的压抑理论是()首先创立的。 A 艾宾浩斯 B 费希纳 C 斯滕伯格 D 弗洛伊德 2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是()。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46 课程代码:023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C)是金融机构的传统功能,其对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和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A.融通资金 B.降低交易成本 C.支付结算服务 D.风险转移与管理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C)。 A.货币一体化 B.金融全球化 C.贸易一体化 D.生产一体化 3.下列(B)不是资本市场的特点。 A.交易工具的期限长 B.筹资的目的是满足周转性资金需要 C.筹资和交易的规模大 D.筹资的目的是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 4.我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不包括(A)。 A.地方政府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证券公司 5.在金融监管模式中,美国是(D)模式的典型代表。 A.高度集中的单一监管 B.牵头监管 C.双峰式监管D.分权型多头监管 6.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基准利率 B.一般利率 C.市场利率 D.官定利率 7.下列变量中不可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是(D)。 A.利率 B.汇率 C.货币供应量D.基础货币 8.中间汇率是(D)两种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A.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B.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C.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D.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9.下列货币需求模型中,交易方程式是指(B)。 A.P=KR/M B.MV=PT C.Md=kPY D.Md=L1(y)+L2(i) 10.中央银行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最根本标志是(B)。 A.保存存款准备金B.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 C.执行货币政策 D.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 二、多项选择题 11.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是(ABE)。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年金管理 D.债券发行 E.资金清算 12.在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狭义货币包括(AE)。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13.征信系统包括(ABCDE)。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14.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DE)。 A.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B.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C.通常在实际中能够操作的是实际利率 D.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E.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作用 15.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包括以下(ABD)条件。A.法制健全 B.信息披露充分 C.价格机制健全 D.市场进退有序 E.国内外统一的市场 16.证券交易程序包括(ABCD)。 A.发行股票和债券 B.开设股东账户及资金账户

教育心理学电大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

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金融学》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 - 副本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金融学》历年期末考试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046 课程代码:023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D)。 A.世界银行 B.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开发协会D.国际清算银行 2.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B)。 A.外生性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3.下列(B)是强有效市场的特点。 A.证券价格不包含历史信息但包含公开信息 B.证券价格包含所有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 C.证券价格包含所有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 D.证券价格包含所有历史信息和部分公开信息 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一般高于国库券,利差为存单相对于国库券的(A)。A.风险溢价 B.流动性溢价 C.收益折价 D.收益溢价 5.一国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包括(C)。 A.行业性法律 B.专业性法规 C.国际性法律 D.行业内法律 6.已知某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名义利率为10%,则实际利率近似为(B)。A.16% B.4% C.10% D.6% 7.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包含三个环节,不属于这三个环节的是(B)。 A.中央银行至金融机构 B.银行金融机构至非银行金融机构 C.金融机构至企业、居民 D.企业、居民至国民经济各变量 8.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C)的变化状况。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9.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被称为(B)。 A.货币乘数B.存款乘数 C.通货一存款比率 D.准备一存款比率 10.(A)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转移与管理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1.按照金融标的物的层次,金融市场可分为(CD)。 A.资本市场 B.货币市场 C.原生金融工具市场 D.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E.黄金市场 12.当代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是(BE)。 A.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B.金融业态不断创新C.金融业务创新 D.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E.创设新型金融机构 13.在下列描述中,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ABCE)。 A.交易工具的期限长 B.筹资目的为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C.筹资和交易规模大 D.安全性高 E.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14.下列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E)。 A.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业务经营过程遵守信用原则;即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C.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 D.兼营保险业务是其重要特征 E.不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 15.以下(ABCDE)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A.货币 B.汇率 C.信用 D.利率 E.金融工具 16.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AE)。

2020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 (单选、判断部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 态 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 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 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 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 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 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 行的 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 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 动)P36—38 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 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 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 系统 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 接的 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 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 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 失败的动机 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 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 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 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 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 式表P62 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

电大期末金融学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对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2.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3.商业信用——即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内在的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2.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5分) 3.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 金融通的场所。(3分)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3分)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2分) 2.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3分)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分) 3.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3分)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等。 2.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3分)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利毫决定机制。(2分) 3.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3分)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 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 的过程。 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3分)不同口 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2分) 2.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 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 分。 1.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 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 充斥市场的现象。 1.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 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 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持续、 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等。 2.连锁银行制——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银行的多数股票, 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这些被控制的银行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但实 际上其所有权却控制在某一个人或集团手中,其业务和经营管理由这个人或 集团决策控制。 3.金融深化——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培植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 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称作金融 深化。 2.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展的一些提供服务、 旨在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承兑业务、保 管业务等,以后又发展了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理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 1.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该税率 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2·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 要组成部分。由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流动性差异大,流动性不同的存款货 币被划归到不同的货币层次,流动性最强的存款货币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 接进行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3-国际储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 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可得性、 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三个特征。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之间呈现高度一致性关系。 (× ) 2.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次级债务不可 计人附属资本。(× ) 3.工资——价格螺旋式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 )- 4.经济学中的稳定目标应包含不要陷入通货紧缩的要求。( √ ) 5.20世纪70年代以前,贸易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此后 表现为生产一体化。,( √ ) 6.套汇交易是指在一笔交易中同时进行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从而可 以规避风险。(× )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通过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的股票来实 现直接投资的最低比例为l0%。( √ ) 8.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其交易能否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 ( √ ) 9·钱庄和票号都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 芽。×) 10·债务人不履行约定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称之为市场风险。 (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 动,是商业银行的( C ),且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C·表外业务 D.经营业务 2.15世纪最早出现的险种是( A )。 A·海上保险 B.火灾保险 C人寿保险 D.财产保险 3·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 B )的特点。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

第1章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 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 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 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 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 反映。 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 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活动 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 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 其联系与关系。 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这种自学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面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 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结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 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 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 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 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 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 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 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 现在 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 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是一个二元论者。 经验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哲 学家洛克。认为一世知识和 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的。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德 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 验室,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 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强调 内省的方法。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 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 物有杜威。主张研究意识。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 心理学家华生,后期是斯金 纳。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 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 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 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 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 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 组织来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 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 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 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 国心理学家奈塞乐了表了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 信息加工者同,一种具有丰 富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 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的积极的有机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 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了解 人,提示人性的本质。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 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 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 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 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 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 育心理的菱是由旁宗抽在 1908年的日本小蓍的《教 育实用心理学》。自编的教 育心理学是寥世承于1924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 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 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 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 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 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 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 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 法;3.调查法;4.个案法。 第3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 校教师 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 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 位同,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 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 行相应社会职能的行为。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 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 用。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 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 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 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 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 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 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 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 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 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 研究者。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 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 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两种典型的教育风格:学生 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 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中心的 教学风格强调学生的活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与评议教学效 果,教师自己则是一个不直 接出面的领导者。教师中心 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 出面指导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 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 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 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应 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 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 与鼓励。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1)教师职业意识的形成过 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 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 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 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 与教育实践 教学效能感的涵义:对自己 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 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 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 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主 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 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 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 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 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 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 质对学生消极影响,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个人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 己能够有交地指导学生,相 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 力。)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 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 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 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 作中的情绪 教学反思的涵义:指教师以 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 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 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 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 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 验、2观察分析、3抽象的 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 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 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 4行动研究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 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 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 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 地对其进行极积主动的计 划、检查、评价、反馈、控 1

电大教育心理学小抄

教育心理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二、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答: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示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庭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的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适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通话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的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在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学习: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2、自发恢复: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自发恢复”的现象。每后一天的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应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3、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 14、条件刺激的泛化:在特定的条件反映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 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刺激 的泛化。 15、效果律: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 伴随着或跟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 强;反之如果伴随着或跟随着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 么这项联结会消弱。 16、强化: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 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 17、惩罚:是指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对行为失当的学生投以不满的 一眼,责令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快补交作业,批评犯了错误的学 生,哪怕语气或措辞是严厉的,还包括按其行为失当的严重程度 而取消这名学生在一项重要活动中担任某个重要角色的资格、撤 消先前拟订的给予某学生一项荣誉的决定等等。 18、对象——对象期望 19、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可以称为替代学习,意思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 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 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20、行为——结局期望 21、命题网络的形成: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 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2、视觉意象: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 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成。 23、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 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4、精制:精制也称“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 增强意思的添加。 25、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 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分门别类,甚至 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6、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 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彼此区别,有相 互支持。 2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 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一个模式 的诸元素及其组织方式可以十分明晰,也可模糊朦胧,不过一经 比较回觉得差别很显著,一个模式即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空 缺的但不妨碍识别,此时这些不空缺的成分及其组织关系都是一 些关键特征。 28、概念:在以词语为中介的学习中,一个概念可以看作一个模 式,其实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万物进行分类 和归组。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 指一类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29、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 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30、合成:作为学习序列行动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就 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最后成 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 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数学表达为:红皮书47页6个体差异 =Xi-`X。 32、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3、标准分数:已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4、标准差:很多个体差异是呈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又称“正 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 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 交。被确立的一个固定的比较点,就是平均值;正态分布的单位 称为标准差。 3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 述。 3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 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 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这些项目, 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比如不认识起码数量的字,则阅读从何谈 起?若不会乘法,则除法怎么学? 38、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 陈述。 39、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 成的预料。 40、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的社会化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B )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 大人”?

电大《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B 1. 保险公司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依据(B.经营目的),保险公司分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所有权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B.董事会)是常设经营决策机关。 5.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C.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6.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目前采用的是(D. 2.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A.现金)。M 1.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2.目前我国实现了(D.经常帐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C 1.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资本市场)。 2.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B.买方信贷)。 3.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于(D.供给与成本)。 4.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D.质押贷款)协议。 5.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B.内生性)D 1.短期金融市场又称(C.货币市场)。E 1.20XX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C.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2.20XX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是(B.双顺差)。F

1.服务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10% )。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A.恒久收入的影响)。 3.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素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A.国际清算银行)。 4.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关系,故有行中的央行”之称的机构是(A.国际清算银行)。G 1.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A.发行政府债券)。 2.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外汇银行)。 3.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D.杠杆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来控制名义数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金融交易。 4.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分为所有权机构和经营权机构。职 能分工)模式。H 货币在(D.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B.金币本位制)。 3.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C.均衡利率)。J 1.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C.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2.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贸易一体化) 3.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