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家名单

专家名单

专家名单
专家名单

科技部先进制造评审专家

苏中小科技〔2012〕11号

各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地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经研究决定对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专家咨询组进行扩充完善,充实一批专家组成员,组建新的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咨询专家组。聘请廖文和等23名同志为咨询专家组专家,聘期三年。专家组成员名单如下:

廖文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

薛恒新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王金庆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高级工程师/主任

汤文成东南大学教授/博导

夏安邦东南大学教授/博导

丁秋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秦小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程筱胜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博导/副主任

曹杰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主任钱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任

姚敏南京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道海江苏大学讲师

陆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院院长

闵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嵇正鹏江苏省公众多媒体通信局教授级高工

汤九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政企部副总

智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主任/博士

陆韧钢南京慧德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杨晓柏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江苏区总经理

李钧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

汪向国江苏金蝶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

胡建中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信息中心主任

吴亦鹏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

2010年5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人才工作科学化”的重大命题。笔者认为,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它为新时期人才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如何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人才工作科学化中急需解决哪些问题,谈几点我的浅见。

正确认识中国人才的现状

人才工作科学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人才的现状。总体上讲,中国人才在世界上有相当优势:一是人才规模巨大,现在人才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是中国人才素质较好;三是中国有优越的社会制度,这对人才成长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环境;四是近年来我国对人才问题认识不断提高,人才强国战略已初见成效。

但是,中国人才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一是人才体制落后,还存在一些内耗问题;二是人才机制不活,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均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有效的资金不能真正给最杰出的人才;三是人才“虚胖”问题突出,人才数量很多,但质量问题很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仅1万人)。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才发展落后,主要是制度落后。一些地方和单位用人以“年龄、学历”划线,不是看能力、业绩,优秀人才怎能脱颖而出?因此,注重制度安排,是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最深厚的,好多人才都是在困难条件下成才的。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工作已进入我国历史上最好时期。

教育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是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基础。必须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但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等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必须花大力气突破。

改革教育管理模式。现在大家讲的“教育改革滞后”,实际上是个改革教育管理模式问题。我认为,我们的办学模式与国外的办学模式最本质最关键的区别是,国外的大学是学术机构,而我们的大学是行政单位。国内大学现在都有行政级别,副部级和厅级,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花钱办大学是希望大学成为知识创新的源泉,而不是成为一个副部级的行政单位。好在国家已经下决心取消科研机构、学校、医院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我们看到,深圳的南科大,参照国外大学办学模式进行管理,正为中国高校体制改革探路。

改革中国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国的教育体系、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我们的高等教育,没有很好的根据社会需要来办学,都想办综合性大学,没有个性特色,结果培养的人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知识能力结构欠佳,人文素质薄弱,特别在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方面,与先进国家比差距甚大。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所以高教改革、教育改革对我们民族意义重大。

中国教育要加快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问题,教学的质量应该由老师来体现,所以一定要提高老师的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要拿出最好的机制,最好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去从事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培养老师,把中小学、幼儿老师派到国外去学习。

去“行政化、官本位”要动真格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的“解放人才”、“去行政化、官本位”、“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以用为本”、“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推进人才国际化”等理念,立意深远,是人才工作科学化的重大创新,切合人才发展现状和未来需要。我们不能将其停留在口号和理念上,必须加快推进落实。

首先,要坚决打破“官本位”。现在的“官本位”问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它比科研经费不足、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的杀伤力还大。解放人才,必须消灭“官本位”。要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提高人才这三个地位,有利于打破“官本位”。

其次,人才要以用为本,集中精力搞科研。人才要以用为本。他适合做什么,就应当安排他去做什么。现在让很多科学家去当校长,他不一定能当好校长,他能搞好科学不一定能当好校长。有专家说:科学家即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还嫌时间不够,如果还要把许多精力放在行政工作上,那就基本上是摆摆样子,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再次,要重视培养使用年轻人才。要创造一个更公开、平等的机制环境,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面对未来,要具有长远的竞争力,应该重点考虑培养本土30多岁的年轻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现在有个不好的趋势,把一些取得科技成就的年轻人都提拔到管理位置去了,这不利于人才发展,年轻的科技尖子更应该在科技岗位上发挥作用。

营造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现在世界上都在做营造环境的文章,以“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综合环境,是当前我国人才工作科学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是要营造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你只要创造了这个条件,他自己就会冒出来。要把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成长的条件环境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不能让创新人才既流汗,又流泪。美国科研政策是宽进严出,鼓励创新。但是中国政策是严进宽出,显然其导向是不利于鼓励创新。实际上,领军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创造良好环境,给他们机会。

二是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以申请重大项目为例,现在评审中问题很多,没有真正体现公平竞争。有些项目论证会,评审专家都是体制内的,个别体制外专家只是摆设,致使有些体制外很好的项目很难中标。

三是要注重人文环境建设。与跨国公司相比,我们还是感到软实力方面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在核心技术、著名品牌、企业文化、一流的企业领袖、创新人才,还有高技能人才方面差距更大。必须看到,我们的硬件投入已经是非常大了,但是软环境的建设可能是未来更重要的内容,要在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同时,也要支持人才文化软实力的塑造,这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文化建设,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深化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我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30年有突破,有进展。但还有许多弊病束缚了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一是人才评价机制不活。人才标准的指挥棒作用很重要,应该坚持多途径、多标准评价人才。现在许多大学和研究所以SCI文章来评价人才存在弊端,基础研究可以看SCI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应该看到底给国家解决什么问题。在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有段话很动情,他说,对一位医生来讲,面对一个危急病人,最急需的是你的高超的临床医术还是SCI论文。因此,要坚持科学评价人才,不能只看一个科研人员写了多少论文,而要看他们具体做的什么东西,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这样可以避免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在发表文章,而不是在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上。

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活。据了解,国外的科研经费,70%可以用在人头上,而我们国家到现在,限定在一个很低的标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了,原因就是不能给他市场上相应的工资和待遇。据了解,由于我们激励的不够,导致高端人才向外流出。中央直属企业

每年流出的高端人才高达1万人。这些人才流出,首先对我们来讲,重置成本很高,另外核心技术有外泄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希望能做的比跨国公司更好一些。

三是科研体制不活。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还存在不利于创新、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绕开这些问题,在体制外建立一个试点,这样科研体制的“官本位”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目前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所长完全是一个科研所长,不是一个行政领导。这样的探索值得我们深入总结。

改善人才布局、发挥企业人才主体作用

人才布局失衡是目前我国人才工作科学化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影响人才作用发挥,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合理调整科技人才布局,利用政策和利益杠杆,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在区域间和专业行业间合理流动。

一是科技人才的区域布局失衡。目前,我国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留住人才很难,吸引人才更难。另外,国家在院士评选、项目评选、奖项评审等方面,人才集中的地区形成垄断,往往没有回避制度,造成人才竞争不公平,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吃亏。要建立人才评审、项目评审的公平导向机制,向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科学、合理、均衡配置各地区人才,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

二是科技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分布失衡。我国科技人才资源,现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大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相对要小得多。目前,国家级的研究中心95%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1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上都在高校和研究所,“973”、“863”项目的计划主体也大部分在高校和研究所,大部分的科技奖励授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院士、专家在企业的比例相对不高。由于各方面相隔离的体制制约,产学研一体化很难

实施,即使在150多家中央企业里面,科研院所和生产经营单位“两张皮”的现象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建议,对科技人才的布局要做一些战略性调整,产业部门的科技机构还是设在企业比较好,从而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同时在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等方面,制定一些可以操作的政策,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

三是科技人才的专业和行业分布失衡。我国人才在科研体系内部分布也不均衡。要根据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来组织人才,要以任务积聚人才。像“两弹一星”一样,目标定了以后,就在全国选择我们的优秀人才,共同完成重大课题。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吸引海外人才、推进人才国际化,是人才工作国际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人才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推进人才国际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引才重点的问题。主要是三类人才:国际化人才、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在高端人才吸引方面,要特别强调世界眼光和国际水平,目前,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实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首先吸引的重点就是华人,比如新加坡等地华人。其次要大力吸引外国专家,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感兴趣,海外高端人才也可能愿意来中国。

二是引才策略的问题。建议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一要“抓两头带中间”。抓住最高端的几百人或一百人,重点吸引;吸引我国在海外的一百多万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抓住这两头就能把中间的人才带回来。二要“以攻为守”。不能仅仅停留在吸引留学人员,而要面向世界吸引人才,给他高薪、给他们绿卡、给他们子女入学政策包括减免税政策,在最关键的科技岗位让他们发挥作用。三要建立沟通和联系的渠道,建议成立一个中央人才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把这个委员会作为党中央与海外高端人才之间的桥梁。经过他们的工作,可以更有效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来。

三是国际化人才的扶持问题。不少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已经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有了地位和品牌。应该在现有的引才计划基础上,再做出一个针对中国20年之后的顶尖人才的扶持计划,对他所从事的事业、企业、品牌包括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他们成为国际舞台本领域的领军人物,从而引导全球潮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1年: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年初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部署,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注重谋篇布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果

2011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首次将专利统计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的目标。《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十部委共同制定和发布。出台《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及全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审查、人才、信息化、国际合作等专项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会同28个成员单位发布实施《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制定《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确保《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按年度推进。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扎实推进。

协调政策融合,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1年,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国家科技产业政策。启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加强国家重点产业重大技术专利分析预警工作,支撑产业优化升级。配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编制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会同四部委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知识产权服务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参与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现代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制定,参与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高技术服务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知识产权服务内容被列为重点工作。服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会同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化布局。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优化发展环境,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取得新成效

2011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系统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大力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查处了一大批侵权假冒案件。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协调工作持续加强。联合十部委印发《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组织协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8个成员单位制定《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联合多部门召开全国内资暨港澳台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和全国外商机构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促进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专利执法维权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出台《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扎实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强化工作导向,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再上新水平

2011年,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发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引领作用,引导关注焦点由3种专利数量向发明专利数量、由专利申请量向拥有量转化。截至2011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69.7万件,同比增长23.4%,其中国内拥有发明专利35.1万件,占总有效量的50.4%;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3种专利申请163.3万件、授权9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同比增长34.5%,发明专利授权17.2万件,同比增长27.4%;我国受理PCT 申请1.7473万件,同比增长35.3%。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2011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向国务院呈报《专利代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发布实施新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完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修订工作,《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专利标识标注方式的规定》的修订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政策研究和政务信息工作成效明显。启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开展全国专利实力发展状况评价研究。发布中国专利年度调查报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全面深化。建立专利统计调查制度。研究制定试点示范、展会、强县工程和传统知识等各类专项工作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突出省部合作的高端引领、区域特色。各地不断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紧贴社会需求,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呈现新面貌

2011年,专利审查能力持续增强。审查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审查质量稳步提升。与地方政府共建成立了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广东中心,推动专利审查资源全国布局。持续推进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巡回审查工作,创新审查方式。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实施《全国专利文献信息传播与利用工作指导意见》。专利代理服务业规范发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行政审批;指导行业自律,有序实施年检;认真查处举报投诉,维护行业秩序。启动专利代理管理平台开发,提高监管效能。启动专利代理援助试点,提升服务能力。成功举办2011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首次面向台湾同胞开放考试。

夯实事业基础,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

2011年,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推动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施的若干意见》通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审议。人才工程稳步推进实施。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人才三大工程。制定《2011—2015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开展第三批百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制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实施人才信息化工程,出台《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库与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成立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评选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突出工作特色,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得到新改善

2011年,知识产权宣传报道及时深入。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结合重点工作进展、重大举措出台,及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开展“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主题采访活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活动,制作由文化知名人士参与拍摄的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公益服务电话系列广告片,推广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2011-2015年)》,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宣传。

提升国际影响,涉外交流和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1年,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专利文献纳入《专利合作条约》最低文献量,标志着中国专利文献走向世界迈出重要一步。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关于发展知识产权局信息服务的合作协议》。深化与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推进与东盟的合作。启动与日、美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试点。在英国成功举办中英知识产权研讨会。

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加大对地方涉外知识产权工作指导。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港澳台工作跨上新台阶。与香港知识产权署签署首份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2012年: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201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落实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为统领,以服务产业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加强6大支撑体系建设为工作重心,全面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2年,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力推进战略和规划的贯彻落实

2012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做好宣传发布、政策解读和实施推进工作。加大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力度,加快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平台和分析研究机构建设。出台《2012年全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要点》,推进地方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进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扎实落实《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扎实落实“十二五”规划阶段性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从7项重点任务和10项重大工程出发,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管理协调和宏观指导。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8项重大工程实施。

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产业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2012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合相关部委出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预警机制,继续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态势研究。加强行业知识产权分析研究定点机构建设。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出台并实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出台《知识产权托管考核标准》,推选若干优秀服务机构为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服务。

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

2012年,健全专利法律制度体系。配合法制办完成《专利代理条例》的修改。完成《职务发明条例》起草,完成专利法涉及行政保护和外观设计的部分条款的修改,并及时向国务

院提交送审稿。推进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具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地方需求,切实摸清全系统资源。深化重大政策理论研究,探索管理创新的科学路径。编发《全国专利实力发展状况报告》。制定《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服务于创新发展环境,全面加强执法维权体系建设

2012年,建立健全执法保护长效机制。按照国务院部署和《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决定》,高度重视执法工作,深入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大力加强执法办案工作。加强督查督办,开展执法工作绩效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创新专利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完善执法协作。加强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改善执法工作条件,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海外专利维权援助机制,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协调机制。制定2012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别编写2012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作试点,做好全国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试点工作。加强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工作平台建设。制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开展考核评价工作。搭建全国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网络平台。

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有效构建知识产权运用体系

2012年,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推动完善国家资助创新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规范专利资助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导地方专利奖励及资助政策调整。建立并完善专利申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申请档案数据库。促进专利技术运用。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证体系,启动认证试点工作。加强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等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公共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动态调查机制。搭建银行投行、私募创投和社会资金与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对接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服务机制,探索开展专利价值分析师的职业技能考试和执业资质认证管理。

服务于“中国创造”能力提升,切实强化专利审查体系建设

2012年,控制审查周期、提高审查质量。实施全流程分段审查周期目标管理,划分审查技术领域,实现各审查程序的平均审查周期目标和结构化审查周期监控。开展超长周期案件定期消除专项工作。力争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审查周期分别控制在23个月、4.5个月和3个月。持续改进专利审查质量,完善审查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过程保障与控制,畅通社会反馈渠道,形成专利代理机构、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审查质量协同改进机制。加强专利审查社会服务。研究构建多轨制审查方式,创新巡回审查工作模式,拓展电子审批系统

对外查询子系统功能。加快与地方政府共建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加强专利复审委员会巡回审理厅建设。开展重点区域知识产权代理业务能力提升工作。

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012年,完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落实,建立全国专利信息传播利用的宏观管理与业务指导体系。深化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培训体系,构建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帮扶顾问体系。实施专利文献信息情报支持工程和企事业单位专利信息利用促进工程。推进实施全国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工程。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加速发展。出台《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和监测体系,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状况调查。实施代理行业发展促进工程,落实倾斜扶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利用高校培养专利代理人的新途径。

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夯实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

2012年,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按照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确定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作任务,会同科技部、文化部等部门共同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积极推动《职务发明条例》的制定发布,为人才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长效体制。恢复开展专利代理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促进专利代理行业执业水平的提高和规范管理。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断加大投入,拓宽培训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继续实施知识产权人才三大工程和六大计划,统筹推进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区域管理工作

2012年,推动优势区域跨越式发展。实施区域知识产权促进工程。出台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适时出台重点经济区域专利工作指导意见。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深化省部会商机制,集聚省部双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突出重点指导。稳步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改革管理方法,建立试点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的考评机制,制定出台分类指导意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2012年,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制定《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教育逐步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高等教育体系,继续加大对青少年群体的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编制知识产权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公益广告、普及读物等宣传品。围绕事业发展大局加强宣传。加强对国内外知识产权舆情的整理,密切与有关国家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境外媒体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对外宣传渠道。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重大事项,组织新闻发布,使新闻发布逐步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知识产权报)

山西省专家库名单

附件: 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专家库组成人员名单序号姓名现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专业 1 淡炳华太原东山煤电集团安监处副处长采矿 2 王志亮太原东山煤电集团生产技术处主任掘进 3 赵俊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太原有限公 司煤业分公司 生产副总采煤 4 孙庭荣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拓新煤业有 限公司 机电矿长机电 5 刘彦涛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太原有限公 司煤业分公司 通风部部长通风 6 杨昆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安全管理 7 何升贵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地测防治水 8 鲍建国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工程建设管理 9 董立军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 山煤矿机电部 副部长机电 10 曹文平山西中新甘庄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 生产副总经理采矿 11 李贵春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副经理采煤 12 任玉强大同市煤矿设计研究所采矿室主任地质及勘查 13 王志宏山西中新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 公司 安全副总经理采矿 14 尤克思大同市吴官屯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通风区 通风区长通风 15 于海清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南郊有 限公司 生产副经理采煤 16 刘升业朔州市煤炭工业局高级工程师采煤 17 赵福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工程师机电

18 樊斌朔州市平鲁区煤炭工业局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 19 王友功山西中煤担水沟公司副总工地测 20 牛明才山西中煤担水沟公司副总工安全管理 21 邵国安平朔井工三矿总工工程建设管理 22 李修杰朔州市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总工采煤 23 姜玉连平朔井工二矿矿长工程建设管理 24 徐二民忻州市煤炭设计研究院煤研院院长采煤 25 张宏顺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 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安全管理 26 段春生山西晋神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建设管理 27 吕皋鸣山西宁武煤业集团机电副总机电 28 黄步青神华神东保德煤矿通风副总通风 29 王屹山西大远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全管理 30 张德标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忻州公司工程师工程建设管理 31 任占昌神华神东保德煤矿安全矿长安全管理 32 王海贵南煤集团安监局长安全管理 33 尚立新南煤集团副总工程师掘进 34 侯永明大阳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地测防治水 35 王明太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 司 机电工程师机电 36 高胜利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 司 工程师 工程建设 管理 37 张永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 司 工程师通风 38 王培建阳泉市燕龛煤炭有限公司工程师采煤 39 李东海盂县煤炭局工程师安全管理 40 高艳龙吕梁市煤矿通风与瓦斯防治中 心 高级工程师通风 41 刘拴亮吕梁市煤炭工业局高级工程师采煤

评审专家名单

评审专家名单 (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1 曾建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 陈国光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教高 3 陈荷生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教高 4 陈吉宁清华大学教授 5 陈伟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院高工 6 崔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7 戴晓虎同济大学教授 8 邓志光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教高 9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高 10 何强重庆大学教授 11 洪觉民杭州市水业集团公司教高 12 黄凌军深圳市水务 ( 集团 ) 有限公司高工 13 贾瑞宝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研究员 14 柯兵科技部 21 世纪中心研究员 15 孔海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6 李军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17 李子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18 林国锋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任 19 刘文君清华大学教授 20 刘志琪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高工 21 郄燕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高 22 邵益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23 沈裘昌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高 24 孙德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25 唐建国上海市水务局教高 26 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士

27 王洪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28 王晓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29 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30 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31 杨向平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教高 32 尹大强同济大学教授 33 张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集团 ) 有限公 司 教高 34 张杰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 35 张金松深圳市水务 ( 集团 ) 有限公司教高 36 张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高 37 张土乔浙江大学教授 38 郑兴灿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教高 39 周圣东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教高

评标专家库系统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2020/3/27 安徽省评标专家库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0 2020/3/27 背景说明……………………………………………………………… 建设意义……………………………………………………………….. 开发方法……………………………………………………………….. 建设依据……………………………………………………………….. 经验借鉴……………………………………………………………….. 第二章任务概述 建设目标……………………………………………………………….. 需求概述……………………………………………………………….. 总体架构……………………………………………………………….. 性能需求……………………………………………………………….. 第三章软件设计思路 用户群分析……………………………………………………………….. 设计原则……………………………………………………………….. 功能模块……………………………………………………………….. 总体流程………………………………………………………………..

评标专家档案管理模块………………………………………….. 评标专家抽取模块………………………………………….. 行政监管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第四章体系结构 层次架构………………………………………….. 应用B/S体系………………………………………………………… 1 2020/3/27 使用MS SQL SERVER 数据库 使用.Net开发平台………………………………………………………… 设备选型(建议)…………………………………………………………开发环境………………………………………………………… 第五章开发进度 计划与安排………………………………………………………… 计划的变更………………………………………………………… 项目小组………………………………………………………… 职责划分………………………………………………………… 人员培训…………………………………………………………

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1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集团化管控和专业化运营的发展需求,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统筹推进集团公司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比较优势,整合人才资源,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根据中央有关人才工作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是集团公司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是服务于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国家、行业以及集团公司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资源。 第三条专家库建设是对“112人才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对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和机制的不断完善。 第四条专家库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一)专业引领,突出能力。 专家库建设强调专家的专业水平及实际经验,注重专家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公认度,以及在各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二)以用为本,价值创造。 专家库建设旨在整合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各级企业、各类业务,不断优化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提高效益,创造价值。 (三)分级分类,动态管理。 专家库建设按管理层级和专业类别设计,任期内根据专家的岗位、业绩等变化情况,对专家库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 (四)标准统一,量化评价。 专家库建设采用量化手段,统一设置各级各类专家的积分标准,重业绩贡献和创新创效,通过积分排序,体现选拔过程的客观公正。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系统各级企业。专家库建设涉及的人员为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级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员(不含集团公司总师级领导人员)。 第二章专家库体系 第六条专家库按照三级三类体系设计,即按照企业层级分为集团公司级、二级企业级、基层企业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内按照员工岗位又分为企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技能类三个类别(各级企业员工对应的三级三类专家见附表1)。 第七条专家库的专业设置根据企业层级的不同确定,同一专业涉及的专业等级情况根据岗位类别和专业特点有所不同(三级三类专家的专业设置见附表2)。专家库的专业设置随着集团公司

股份公司科技专家库专家名单(共528名)

股份公司科技专家库专家名单(共528名) (排名不分先后) 一、线路与轨道(54名): 设计:冉理净文常陈旭高延平杨沛敏张学伏李西明冯威魏周春任晓春武瑞宏何金学潘国强许国平江凤林陈文科孙立李秋义秦绍清龚尚国杜寅堂杨岳勤王安升黄群薛新功边晓春王全生贺勇军王旭刘皓周文 施工:胡社忠谢新民杨云飞彭勇峰崔力波刘斌卢杰杨德军颜海建张麒闫光明曲树强许非冀光民阚延平赵东田张永鸿黄君洲许建军张雪峰赵巨宏钱振地阚宏明 二、岩土工程与路基(36名): 设计:楼文虎孟祥连李志彪车晓明方利高志伟李小和熊林敦曹柏树周宏元孙红林邢文宝王永国郭绍影肖金凤唐沛陶燕春 施工:方明山吴波黄直久张晓波马天明王遂明李玉峰降金琦王彥英赵造来歧逢军赵彦旭唐述林张同猛高善一陈福林海剑聂继昌陈月平 三、混凝土与桥梁工程(143名): 设计:李承根吴少海徐永利王胜罗世东王庭正金福海毕玉琢王立新胡明梁志新徐惠纯高占军周光忠赵大亮李涛桂婞苏竹松 施工:初厚才吕晶邱林唐达昆张华施建李明周晗陈林生赵飞虹何志勇高治双史聪慧崔跃华李有为张瑞森王建弘张复平李恒太纪尊众马卫东张德伟孙建平李向海刘绍石沙权贤孙长志刘亚丽潘大鹏秦国刚王华光袁长春惠中华刘运平刘宏文蒋宁生胡安沁范永刚栾昌信周兆春薛峰周建富吴荣锋王红升王引富张建辉白双喜苏举李建华胡志广王武现孟宪忠潘寿东刘迎军杜嘉俊王书新邱瑞王宇孙修德李宗海刘世安刘东红郭宏韩利民黄健史振春刘金良陈野陈晓忠杜殿锁刘大伟宋胜林张兴春王福兴王建华张德峰孙万军任少强刘峰丁大有杜越周玉兵汪君睿雷新民武群虎韩建红王继红赵侃陈向军朱全泉朱建军王亮朱昌岳牛保金律白军王爱国张培柱王太超张国华辛双六曹同来杨志安张立军董启军林屹张文川田宝华陈幼林王春堂张显军吴登银王肖文宋文胜杜伟赵喜科姚长习黄玉仁王小青蔡文胜张天科张创新邓汉权黄继荣周烽刘海华 四、隧道与地下工程(90名): 设计:刘赪李国良赵秋林朱丹肖明清颜志伟苗德海刘学军苏新民原文奎王慨慷崔志强 施工:张丕界张旭东李文俊杨兵汪思海霍玉华张金柱王法岭姚永勤赵西民商崇伦王鹏程张爱军吴焕通李海峰韩冰王国义赵国祝孙德良宋德果祝景寰郭信君孙伟亮王守慧谢晋水殷险峰袁培国孙亮张公社王华伟许健赋刘谭升刘福康甄宝山赵卫星毛贤马栋黄立新陈炳祥黄忆龙刘国玉吴洪波李庚许李国英范明贵陈建军吴煊鹏崔松涛陈建黄昌富王立波赵奎银刘友平王选祥彭道富陈鹏赵天启张斌梁李生宏王宏代敬辉王森昌刘春虹张准周晔郭庆彪杨玉章吴应明郭朋超薛俊峰郭瑞刘义立黄庆华王在仁赵永明孙亚峰许伟书任文祥

安全评优专家库名单(共125人):

安全评优专家库名单(共125人): 张业东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二级建造师贾祥国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张万令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孙学光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王东军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研究员 孙小林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王慧龙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王志强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王训光山东潍坊建设集团股份公司工程师 尹来信潍坊市华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崔友谊潍坊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王晓波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许军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宋回波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孙培伟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工程师 王迎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工程师 刘涛潍坊天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 孙来忠潍坊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守学潍坊方圆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刘范德潍坊市方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谭家锡潍坊鼎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王爱荣潍坊市天元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李新海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管春生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蔡俭武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李洪仁潍坊中宇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于林溪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刘少卿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周军昭潍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李宪福潍城区建筑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刘德民潍城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王滨潍城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张兴山山东普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苑中军潍坊广立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李强奎文区建筑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陈龙水奎文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王士田坊子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张国明坊子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李富坊子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赵文斌潍坊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于丽萍寒亭区建筑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宋建帅寒亭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郭丽娟寒亭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徐晓玲寒亭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程师

第三批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名单

漳州 高向东漳州开发区招商水务有限公司 陈碧珠漳州市林业中心苗圃 陈靖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限公司 张毅琦福建越众日盛建设咨询有限公 司 傅晓娟福建越众日盛建设咨询有限公 司 颜美珍漳州市光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刘志刚福建立盛建筑有限公司 陈夏生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工程处 朱福泉漳州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郭黎玲福建昊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聂宝泰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徐蔚敏漳州市九龙江河道防洪排涝管理处王梅鑫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张环文漳州市九龙江洪水预警报中心 黄英才漳州信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方万泉漳州市水土保持站 连延漳州市九龙江河道防洪排涝管理处苏细仙漳州市农村电力工作站 黄忠强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张振华漳州市农村电力工作站 姚立军漳州市九龙江河道防洪排涝管理处许惠勇福建省宇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王丽琼漳州市宇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陈文胜漳州市宇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简小娥福建东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庄春红漳州市建盛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罗文雄福建联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 司 戴毅鸣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 司 谢笑芝福建德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 司 傅佳学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 胡特新漳州厦成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 司 孙振其福建省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 院 杨德荣福建省恒宇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 周福元漳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 心 方龙俊漳州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方清山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 赖士贤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 甘忠文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 行

傅子谦福建安华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 司 陈溪文漳州市光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龚金伟漳州市建盛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蔡伟明福建省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漳州分站 邱国华漳州市光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苏友聪福建省建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漳州分公 司 陈文夏福建越众日盛建设咨询有限公 司 戴智强漳州市建盛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王建宁福建金宇工程有限公司 丘伟安漳州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黄向明福州成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漳州分公 司 许艳辉诏安县水利电力工程队 卢家勇南靖县水利电力管理站 黄子忠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郑秀锦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陈晶萍漳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 谢少泽漳州市水利管理站 张镇东南靖县水利电力技术队 吕战胜南靖县水利电力管理站 张旭煌南靖县水利电力技术队陈良棋南靖县水利电力技术队 洪长源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 许亚池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 纪来枝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 林金盛诏安县和兴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郑小河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 江秋林龙海市水利电力工程技术队 曾南星龙海市水利管理站 叶松清漳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 缪莹福建平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 司 葛学文福建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苏柳超漳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张镇良福建省新茂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李榕福建瑞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魏容锦福建省漳州市公路局工程处 林志东漳州市延北公路勘测设计院 简红福建瑞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陈荣贤漳州市供排水管理处 陈世忠漳州鼎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 评审意见、专家组名单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2012年7月29日,由××主持,邀请省内外7位有关专家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在××召开会议,对项目进行评审。 1、项目申报单位 ××。 2、申报文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申报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项目新一座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配置4条日加工能力为120吨的木薯淀粉生产线。 (2)项目总投资10308.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3481.21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2594.1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09.90万元、基本预备费324.26万元;建设期利息921.44万元;流动资金2577.58万元。 4、评估审核意见 项目评审委员会在审阅报告,听取项目承担单位和报告编制单位的汇报后,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符合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种养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链长,产品有市场,可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及周边的经济发展。 (2)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是较适宜种植木薯的地区。

(3)项目建设单位技术由云南红河红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整套技术支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4)项目采用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为产品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建设条件与生产条件具备。 (5)项目建设可新增就业岗位150人,每年还可提供22万吨薯渣,作为饲料原料,发展生猪养殖。 (6)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构成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5、结论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发展前景可观,生产工艺先进,设计合理,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项目评审委员会同意通过评审,由项目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项目评审委员会主任: 项目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7月29日 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名单

第三批)国培专家库名单 143

国培专家库一、二、三批入库语文专家名单(共143 名) (第一批42名,第二批41名,第三批60名) 按批次和姓氏笔画为序 批次姓名工作单位性别所学专业职称/称号 第一批1于永正江苏徐州鼓楼区教研室男语文中学高级 2王廷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男小学教育小学高级 3王帮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男汉语言文学中学高级 4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授 5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女教育教授 6刘永康四川师范大学男中文教授 7刘雨东北师范大学男汉语言文学教授 8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男语文教学特级教师 9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男文艺学教授 10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男中文特级教师 11吴晓东北京大学男中国现代文学教授 12张承明云南师范大学女汉语言文学教育教授 13李卫东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男小学教育中学高级 14李元昌吉林省教育学院男中文教授、特级教师15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男汉语言文学教授 16李镇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男中文、哲学中学高级 17杨再隋华中师范大学男教育学教授 18杨屹青岛市南京路小学女汉语言中学高级 19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女中文教授 20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男语文教育教授 21胡明道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女中文特级教师 22赵谦翔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男中文特级教师

23赵福楼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男汉语言文学特级教师24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男中文特级教师25钱雯合肥师范学院男文艺学教授 26顾之川人民教育出版社男汉语史编审 27高万祥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教育督导室男中文特级教师28高远东北京大学男中国文学教授 29巢宗祺华东师范大学男语言学教授 30曹书文河南师范大学男文学教授 31温儒敏北京大学男中国文学教授 32游彩云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女汉语言中学高级33程红兵上海市建平中学男语文教学特级教师34程杨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二中男中文特级教师35程郁缀北京大学男文学教授 36程翔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男中文特级教师37蒋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女课程与教学论教授 38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女教育学中学高级39蓝继红成都市草堂小学女教育管理中学高级 40翟小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 学 男文学、管理学教授、特级教师 41蔡伟浙江师范大学男汉语言文学教授、特级教师 42谭小林重庆市石柱教委教研室男汉语言文学研究员、特级教师 第二批43于树泉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中文教授/特级44于源溟山东聊城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授 45尤立增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中文特级教师46方忠江苏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47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授 48王建辉广州市华阳小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49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桥小学小学语文特级教师50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教授

GLP-GCP专家库名单

农业农村部兽药GLP专家库专家名单 (共46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卜仕金*王凯王雪王三龙王爱平王登临邓旭明冯忠泽*艾晓辉任万军关勇彪刘付启荣刘雅红*刘聚祥安洪泽毕昊容*汤树生米振杰*许建宁张舒张漫张小莺张秀英*张继瑜李明*李佐刚杨劲松*汪霞*沈建忠*肖希龙苏富琴周建平林海丹*柳晓泉段文龙*徐士新*班付国*袁国华袁宗辉顾欣*高光*高华黄伟忠*曾振灵*董义春*魏金锋 注:标注*的专家为检查组组长。

农业农村部兽药GCP专家库专家名单 (共212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生物制品GCP专家(65人) 丁家波* 万建青* 于圣青马苏马军武毛开荣* 毛娅卿王芳王琴王楠王乐元* 王利永* 王忠田王德丽冯忠泽* 刘燕刘业兵* 印春生曲鸿飞* 朱元源朱良全吴涛*吴华伟吴思捷宋怿张敏张媛张晶张存帅* 李宁李明* 李翠李伟杰李俊平* 杜昕波杨京岚杨承槐沈青春肖璐陈小云陈先国* 陈洪岩罗玉峰* 范学政郎洪武* 姚文生* 赵耘赵启祖* 夏业才* 徐璐秦玉明* 高金源高艳春* 康凯* 康孟佼* 彭小兵程世鹏程君生蒋颖蒋玉文* 蒋桃珍* 谭克龙滕颖薛青红* 魏财文*

化学药品GCP专家(124人) 卜仕金万仁玲* 于晓辉方伟王九峰王连胜王振来王登临* 王鹤佳邓旭明冯克清冯俊吾* 包温奎卢芳古丽曼史梅* 叶妮田晓玲艾晓辉任万军* 任玉琴* 刘粉刘付启荣* 刘同民* 刘艳华向义军* 吕冬梅孙雷安洪泽朱馨乐江定丰米振杰* 许世富闫小峰严明严宝英吴涛* 吴少玲吴好庭吴微波吴聪明张珩张莉* 张骊张秀英* 张连彦张金凤李引乾李英春李爱华李跃龙* 杨奇杨忠杨林杨大伟杨志昆杨秀玉* 杨琳芬杨锦华汪霞* 沈建忠* 肖希龙苏亮陆连寿陈武陈洪* 陈锋* 陈小秋* 陈启友* 周红霞周春红孟倩官艳丽林德贵金录胜姜立红宫爱艳施彬胡功政赵晖* 赵静赵毅* 赵彦岭* 郝利华郝智慧徐倩徐一鸣徐士新* 徐国荣* 班付国* 袁国华* 郭晔* 郭文欣郭桂芳郭锡杰陶积汪顾欣* 高光* 曹兴元曹向红

武汉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

武汉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的建设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建立高素质的评标专家队伍,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提高评标质量和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2001年七部委令第12号)、《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国家计委令第29号)和《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0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的资格认定、入库及评标专家库的组建、使用以及评标专家的管理,以及评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为招标人评标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人才库。 本办法所称的评标专家是指在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取得招标投标管理机构颁发的评标专家资格证书,熟悉工程评标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办法所称的评标委员会是指招标人依法组建,负责评标活动,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或根据招标人的授权直接确定中标人的组织。 第四条武汉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由市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委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法组建和管理。 第五条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全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的培训、管理和评标专家库的组建,对评标专家的评标活动实施见证服务。 第二章评标专家库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条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对评标专家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组建评标专家库,以满足工程施工、货物采购和服务等招标工作的需要。 第七条武汉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资格审查委员会由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城建委纪检监察室、市建设工程执法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建设工程社会监督员组成,负责审查评标专家资格、入选评标专家库考核意见和审查评标专家资格终止、退出评标专家库处理意见。 第八条评标专家入选评标专家库,应当公开标准、公开程序,接受公众监督。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入选评标专家库。 第九条评标专家分为常备评标专家、应急评标专家和资深评标专家。 第十条入选评标专家库专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常备评标专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从事工程建设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 2、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 3、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的管理,提高评标质量,保证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根据《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以下简称“评标专家”)的管理及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以下简称“评标专家库”)的组建、使用、管理活动。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统一组建、维护、管理评标专家库; (三)审核评标专家的入库申请; (四)建立评标专家的个人档案,维护、管理评标专家信息; (五)监督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专家抽取过程,依法受理投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初审本行政区域内评标专家的入库申请; (三)维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评标专家信息; (四)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专家抽取过程,依法受理投诉,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相关违法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统称为通信行政监督部门。 第六条评标专家专业包括一级专业和二级专业(具体专业分类标准见附件1)。 第七条评标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通信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掌握通信新技术的特殊人才经工作单位推荐,可以视为具备本项规定的条件; (二)熟悉国家和通信行业有关招标投标以及通信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具有与招标项目有关的实践经验; (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 (四)未曾因违法、违纪被取消评标资格,未曾在招标、评标以及其他与招投标有关活动中从事违法、违纪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苏州市工程造价行业专家库成员名单

○ 苏州市工程造价行业专家库成员名单 ○二 九年七月 九日 抄报:省建设厅 抄送:各市工程造价管理处(站) 苏州市建设局办公室 ○ 二 ○九年七月 九日印发 打印:蒋震谊 校对:袁克顺 份数:500 份

附件: 苏州市工程造价行业专家库成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召集人:袁克顺苏州市工程造价管理处 一、建筑专业组 蔡建平苏州第二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陈网晓苏州中润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丁和平北京市建壮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董根龙江苏吴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范德明吴江市工程建设定额站 盖晓东苏州市姑苏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高伟强苏州正信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顾建华常熟市信昌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顾建明苏州云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华阳苏州诚信基建造价事务所 黄磊张家港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霍丽坤苏州华星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金燕常熟市工程造价管理处 孔小敏苏州第二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李华苏州中惠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林伯鸿苏州永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刘爱清苏州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公司

刘龙兴建行苏州分行造价咨询中心 刘文燕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陆宏其张家港市华泰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陆志强苏州市科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倪伟中吴江市建设造价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潘国华江苏东方华星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裴家鼎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邱景华苏州第二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施景明苏州市中诚工程建设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苏静波太仓市固定资产投资评审中心 孙强苏州市审计局 唐国龙苏州中科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王利民苏州市新天地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 王曙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公室 王玉红苏州翡翠国际社区置业有限公司 王正德苏州市建鑫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吴好汉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徐嫦苏州财享利房产有限公司 徐国明苏州市工程造价管理处 徐林华苏州天平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徐小青江苏仁合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许建坤苏州市协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许永平张家港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杨国泉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评标专家库系统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安徽省评标专家库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安徽中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背景说明……………………………………………………………… 建设意义……………………………………………………………….. 开发方法……………………………………………………………….. 建设依据……………………………………………………………….. 经验借鉴……………………………………………………………….. 第二章任务概述 建设目标……………………………………………………………….. 需求概述……………………………………………………………….. 总体架构……………………………………………………………….. 性能需求……………………………………………………………….. 第三章软件设计思路 用户群分析………………………………………………………………..设计原则……………………………………………………………….. 功能模块……………………………………………………………….. 总体流程……………………………………………………………….. 评标专家档案管理模块………………………………………….. 评标专家抽取模块………………………………………….. 行政监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第四章体系结构

层次架构………………………………………….. 应用B/S体系………………………………………………………… 使用MS SQL SERVER 数据库 使用.Net开发平台…………………………………………………………设备选型(建议)…………………………………………………………开发环境………………………………………………………… 第五章开发进度 计划与安排………………………………………………………… 计划的变更………………………………………………………… 项目小组………………………………………………………… 职责划分………………………………………………………… 人员培训………………………………………………………… 售后服务及承诺…………………………………………………

50个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08-2010年)

附件: 50个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 (2008-2010年) 一、水稻 组长:首席科学家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 成员: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 设施和设备研究室主任李革(浙江理工大学) 产后处理和加工研究室主任陈正行(江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杨万江(浙江大学) 岗位专家代表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 岗位专家代表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岗位专家代表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 综合试验站代表隋国民(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综合试验站代表肖培村(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综合试验站代表王建龙(湖南省常德市金健米业有限公司) 二、玉米 组长:首席科学家张世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成员: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 栽培生产与土壤研究室主任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产后处理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刘丽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志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岗位专家代表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 岗位专家代表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 岗位专家代表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岗位专家代表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 综合试验站代表景希强(辽宁省丹东市农业科学院) 综合试验站代表张学舜(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综合试验站代表郑祖平(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小麦 组长:首席科学家肖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程顺和(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栽培与设施研究室主任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

评标专家库

试论评标专家库的建立和使用管理 2007-12-15 10:59 在招标活动中,建立评标专家库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使用管理,是规范招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评标工作,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的必备措施,对于提升我国招标市场的诚信度和深人贯彻落实国家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一、建立评标专家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实招标的实践证明,建立评标专家库势在必行,无可非议。 一是建立评标专家库是评标工作“外脑”的延伸。在开展评标时个人的精力才干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一个单位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在开展招标项目的编标和评标时,则需要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把关定向,自身的知识和力量先天不足,就要借助外力发功。特别是一些企业上了前所未有的陌生项目,更需要相关专家论证正确与否,自己头脑发热盲目上马则要栽大跟头。某招标代理机构受招标人委托,为开发的新项目招标采购氮气,这个招标代理机构在编标时从专家库调出好多相关专家“把脉”,专家们经过测算推理,均认为该招标人购买氮气不如采购制氮机划算,购买三年的氮气费用就能购买制氮量较大的制氮机,如果购买制氮机自己制氮,不但自用方便,而且剩余的氮气还可外卖增值。后来招标委托人听取了专家们的劝导,招标采购了制氮机,至今运营很好。从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建立建全评标专家库相当重要。

二是公正评价招标项目的需要。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自主开展编标和评标,往往难免以感情代替政策,以恩怨判断是非,就像人们常说的“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一样。如果把外面的“和尚”请来“念经”,情况会截然不同。他们不拘泥于“圈子”的束缚,没有“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会站在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评价某个项目的编标与评标,因而使得招标项目能够健康运行。 三是防腐败倡廉的必要举措。从专家库里抽取专家参与招标项目的编标与评标,虽然不可能等同请来相关监管部门人员亲临现场监标,但也是外来的一股清新之风,使招标人不能轻易搞猫腻,即使有这种想法也心生戒意,不敢堂而皇之的巧取豪夺。有人曾经这样比喻,抽取的评标专家是搞猫腻的“拌脚石”,是招标活动中防腐倡廉的“前卫”监督员。因此,不能小瞧评标专家在防腐倡廉中的微妙作用。 二、专家库的类型及模式 从目前国内已组织的各式各样的评标专家库看,大体可以做这样的区别和划分。从档次上看,可以分为高级库和普通库,即完全是正高级以上职称,高级人才聚集的专家库,现在国家商务部的中国国际招标网的评标专家库就属于高级库型的一种;从地域上看,可分为国内专家库和国际专家库;从行政系列上看,可分为国家级、地方级和本级;从行业系统上看,可分为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有形建筑市场评标专家库、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库、国际评标专家库等。建立评标专家库尽管类型不一,模式各异,但从总体上必须要掌握下述五点: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专家库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集团化管控和专业化运营的发展需求,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 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统筹推进集团公司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 断提高人才比较优势,整合人才资源,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力人才支撑,根据中央有关人才工作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人 才强企战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是集团公司各类 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是服务于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 要措施,是培养国家、行业以及集团公司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资 源。 第三条专家库建设是对“112 人才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对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和机制的不断完善。 第四条专家库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一)专业引领,突出能力。 专家库建设强调专家的专业水平及实际经验,注重专家在业 内的知名度和公认度,以及在各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二)以用为本,价值创造。

专家库建设旨在整合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各级企业、各类业务,不断优化各项生产 技术指标,提高效益,创造价值。 (三)分级分类,动态管理。 专家库建设按管理层级和专业类别设计,任期内根据专家的 岗位、业绩等变化情况,对专家库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的动态管理。 (四)标准统一,量化评价。 专家库建设采用量化手段,统一设臵各级各类专家的积分标 准,重业绩贡献和创新创效,通过积分排序,体现选拔过程的客 观公正。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系统各级企业。专家库建设涉及的人员为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级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员(不含集团公司总师级领导人员)。 第二章专家库体系 第六条专家库按照三级三类体系设计,即按照企业层级分为集团公司级、二级企业级、基层企业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内按 照员工岗位又分为企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技能类三个类 别(各级企业员工对应的三级三类专家见附表1)。 第七条专家库的专业设臵根据企业层级的不同确定,同一专业涉及的专业等级情况根据岗位类别和专业特点有所不同(三级

第三批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名单

福州 林福林福建省现代工程勘察院 林思文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林一忠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 林坤中建(福建)建设有限公司 诸焕铭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谢媚姬福建水口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陈彪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马跃福建省泓业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吴景辉福建仁文建设有限公司 佘文震福州大学 郑文谋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剑峰福州其正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吕凤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林峰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 陈懿斌福州朱薛陈建筑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蒋建廷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陈高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胡志琳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晓英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张文德福州大学 方建军福建卓越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崔育青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林乾开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林涛福州市闽江下游管理处 宋铁核福建省航道局福州分局 许圣妹福建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 郭新梅福建清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廖建康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薛庆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李澍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王木良福建省水产设计院 陈洪兴福建二建建设集团公司 邓金福福州创嘉科技有限公司 陈杰昌福州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唐元锋福建华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张宇明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 胡昌贤福建省轻工业安装公司 曾德桃福建科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吴杰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林其峰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严浩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陈文平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林嘉祥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杨志坚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胡颁林福建省国防工业设计院 余爱荣福建国广一叶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吕孟静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里忠福州兢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安监局拟认定职业健康专家库成员名单

附件: 江苏省安监局拟认定职业健康专家库成员名单 姓名单位职称专业类别沈立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综合类 成文东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韩雪莲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化学工程胡义铭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工供热与通风李国富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教授采矿、土木茆文革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祝海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食品科学邬克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医学实验朱宝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张恒东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叶明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丁帮梅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谢景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卫生工程余宁乐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放射卫生王金敖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职业卫生施爱民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张绮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职业卫生 — 1 —

杨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职业卫生谢国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张荣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纪琴南京市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宋海燕南京市职业病防治医院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秦宏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林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赵道昆无锡市职业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田质光徐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程林徐州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宋志方徐州矿务局职业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赵广法江苏创新安全检测评价有限公司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吴钢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徐开宇常州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职业卫生姚建华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施健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肖卫苏州大学医学部教授职业卫生张佩武南通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职业卫生王咸钢江苏泰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医师职业卫生谢玖如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职业卫生朱伯相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职业卫生 — 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