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切脉针灸止痛

切脉针灸止痛

切脉针灸止痛
切脉针灸止痛

切脉针灸止痛

西班牙中医师俞云郑桂莲

【编者按】

俞云医生60年代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一直在上海肿瘤医院,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与研究工作,80年代末移居西班牙,其在切脉针灸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见解,及显著疗效,曾多次在世界中医针灸大会报导并获奖,其有专著《切脉针灸治癌》。郑桂莲医生是俞云医生夫人,也在西班牙,与俞云医生共同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

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必须首先止痛。众所周知针灸止痛的疗效是显著的,无副作用的。

但是针灸止痛的方法很多,针灸医生在治疗具体病人时采用何种方法往往会有困难,特别是碰到顽固性的疼痛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晚期癌症的疼痛,……时,要用针灸止痛就更难了,我们如能采用切脉来指导针灸取穴,针灸止痛的准确率可以大大提高,从而使针灸止痛的疗效更为显著。

临床病案:

1. 坐骨神经痛:

95年12月,男,43岁,西班牙人

左腰腿痛近四年,时轻时重,久治未愈,近一月来发作剧痛,影响睡眠不能工作。

检查:左下肢腰腿部肾俞,环跳穴有明显压痛,移动时疼痛加剧。舌质红,左边有瘀斑,苔白。

脉象:左脉缓,右脉滑紧。

针灸取穴:采用巨刺法,针右肾俞,右环跳,配用右委中,右阳陵泉,右昆仑,留针45分钟。一次针灸后,患者自感好转,疼痛减轻,1日1次,连针3次,疼痛基本消失,巩固针灸5次。舌舌质淡红,苔薄。脉象:缓脉。随访一年,情况良好。

按:《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临床上碰到躯体的右面疼痛左脉异常,或躯体的左面疼痛右脉异常,可采用右病针左,左病针右的巨刺法。

2.右大足趾疼

94年11月,女,54岁,挪威人。

右大足趾外侧关节痛3年余,余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

脉象:缓脉。

针灸取穴:采用缪刺法,针刺在对侧左大足趾疼痛对应点,留针30分钟。针灸一次疼痛明显减轻,一日一次连针三次,疼痛消失。

按:《素问:缪刺论》曰:“有痛而经不痛者缪刺之……”。临床上碰到身有疼痛,脉无异常,选用有血络反映处(青,红,黑络脉处进行针刺),即谓缪刺法。

3.急性咽喉炎

96年11月,女,32岁,德国人。

咽喉疼痛一周,经服药和注射消炎止痛针无效来就诊。

经检查:咽喉部红肿,扁桃体Ⅱ度肿大,伴头痛,发热,舌质红,苔白干。

脉象:脉浮数,寸强盛,为手太阴肺经实症。

针灸取穴:泻肺经井穴,荣穴。

少商(双侧刺血),鱼际(泻双侧),留针40分钟。

针一次头痛、喉痛明显减轻,热消,一日一次,连针三次,头痛、咽喉痛消失。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缓脉。临床治愈。

按:患者脉搏反映经络实症或外邪客于络脉,这时要泻井穴止痛。

4.前头痛

95年2月,女,45岁,挪威人。

前头痛多年,久治未愈,近一月来前头痛明显加剧。舌质紫红,苔黄腻。

脉象:脉弦滑,寸部紧滑,属血瘀夹湿型,肝阳亢。

针灸取穴:取肝经原穴太冲,加上局部取穴印堂,留针45分钟,疼痛减轻,一日一次,连针五次,疼痛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象:缓脉。临床治愈,一年半未复发。

按:患者脉搏反映某一脏腑元气不足,或者脏腑有邪实,这时要取经络的原穴,募穴止痛。

5.腰痛

95年9月,男,50岁,西班牙人。

腰部剧痛伴腹胀三天,痛苦病容,弯腰、行走均很困难。

按:局部无明显压痛,X光片:无异常,舌质红,左边有瘀斑,苔白。

脉象:左脉缓,右脉滑紧。

双关脉左右弹→带脉穴有酸胀,针刺带脉穴30分钟显效。三次痊愈。

脉经:“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本病例只是带脉异常性腰痛。

6.肩关节疼痛

95年,男,47岁,德国人。

患者右肩关节疼痛,经针灸治疗后一年,突然左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左上肢上举及内旋转时疼痛加剧。检查:舌质淡红,暗。

脉象:脉弦滑急, 右>左,左肩关节内侧有三个明显压痛点。

第一次针灸,缪刺法→右肩对应点(三个),左合谷,左外关,痛明显好转,但脉象弦滑如前。第二次针灸,患者诉针后2小时,疼痛再起。

针刺取穴:右泻:右肩对应点,合谷 ̄,外关 ̄,曲池 ̄,肩井 ̄。

左补:左压痛点用磁疗,留针45分钟。

脉象:脉弦缓略急。治法同上,加左养老,皮肤针法,临床治愈。

按:体针有时要与磁疗……结合应用,止痛效果明显。

7.胃痛

80年,中年,女性,中国人。

胃痛一年,持续性重痛时轻时重,久治无效,近一周来疼痛加剧。

检查:舌质淡红,苔白厚。

脉象:脉弦关部紧实。属冲脉逆气上冲,脾胃不调。

针灸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

针刺一次痛减,三次痛消。

治疗后:舌质淡白,苔薄白。

脉象:脉缓。

8.痛经

83年,女,青年,中国人。

痛经两年,每逢经期少腹剧痛,今经又来潮,少腹疼痛难忍,拒按,大汗淋漓,胸胁胀痛,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

舌质黯,苔薄白。

脉象:脉弦紧。属冲任气血失调,肾阳虚。

针灸取穴:先灸关元,15分钟→针关元,三阴交,留针20分钟。

针刺一次痛止,三次临床治愈。一年未复发。

按:关元为冲任脉交会穴又是补肾阳要穴。

9.原发性肝癌

患者徐XX,男,57岁,中国黑龙江人。

因右上腹疼痛一月余,进食后上腹烧灼感,泛酸水,胃钠差,便黑,尿黄。

检查:AFP血凝实验(++),同位素扫描肝右翼上外侧占位性病变,复查B型超声波,三个检查符合晚期肝癌诊断。来针灸门诊治疗。

舌质红,苔黄。

脉象:脉软,滑,速,人迎脉大,手足阳经实,肝经有热毒。

针灸取穴:二间放血,小海,天井,厉兑,阳辅,束骨,申脉,太渊,日月,期门,胃俞,同时配用生命信息治疗仪和激光针刺,及中草药治疗调理后,患者体重增加1.5公斤,热退,胃纳增加,但仍有泛酸,头痛,肝区胀,这时切脉发现脉滑数,说明胆经,阳经实,肝经仍有热毒。

针灸取穴:⑴天池,巨阙,日月,期门,申脉,仆参,少海。

⑵阳辅,光明,天突,列缺,窍阴,曲泉。

以上二套穴位交替扎针,同时采用肝区围针,再治疗了二个多月,患者上腹痛烧灼感消失,胃纳上升,600克/日以上,二便正常,体重增加2.5公斤,自觉无明显症状。

B型超声波复查:肝区波型改变以硬化可能大,但AFP实验仍(+)。继续针灸治疗一个月,AFP 实验转(-),同位素扫描肝右翼下角萎缩,左翼相对增大,胸部X光摄片右膈隆起不明显,较前降低,现已完全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总结:当然真正要完全止痛,还是要与治疗相结合,如癌症患者在止痛的同时要治疗好癌症疾

病,这样由癌症引起的疼痛才能彻底解决。如果医生能用切脉指导体针,头皮针,耳针,手针,脚针,微针疗法及放血疗法相结合,就可以使针灸止痛的效果更为提高。

切脉针灸——论针灸切脉的重要性

切脉针灸——论针灸切脉的重要性 一位年逾70的中医传奇人物——俞云教授,凭着手中银针,一举颠覆传统中医只是作为辅 助治疗的观念。他由西医入门,成就中医医术,通过自学、实践、遍访近200位民间中医, 最终再现《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的针灸绝技。从医数十年,成功医治肿瘤、疑难杂症等无数。俞教授现为中国百名老中医之一,每年不远万里从西班牙回到中国,在广东省中医院开 展一年一度的切脉针灸培训班,向包括省中医等大医院的医师切脉针灸,一边传授一边治疗。 一、什么是切脉针灸? 切脉针灸,是指在针灸临床中先切脉,通过辨别人迎、寸口、趺阳、太溪及人体各条经络的 脉象表现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建立在脉象及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并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穴位为诊治对象,以脉象变化为主要 得气的表现,最终以症状改善或病情痊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是一种切脉与针灸相结合的临 床诊疗方法。 二、切脉针灸和传统针灸有和区别?针灸为何一定要切脉,其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传统的针灸,在治疗取穴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大多依照教科书上的治疗方案, 医生自身临床经验以及历代医家的总结。经常在每个疗程的前几次效果显著,病人症状明显 改善,但是随着针灸治疗的不断进行,针灸开始产生疲劳效应。如果采用切脉针灸,根据脉 搏的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针灸的疲劳效应自然迎刃而解。 传统的针灸得气以病人针刺后感到酸麻胀为标准。切脉针灸得气以脉象的变化为依据,脉象 有病理表现的病人在针刺后,脉象好转,则表示得气。通过切脉,医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病 人的身体状况。 三、切脉有科学根据吗? 很多西医医生私底下认为中医脉学脉理本极玄微深奥而不是科学,甚至一些中医医生心里也 存在同样的疑惑,切脉有科学依据吗? 我们知道切脉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桡动脉,其活动是由桡动脉血管壁及血管内流经的血液决定的,其血管壁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控制的,副交感神经又叫迷走神经属内脏神经,所以凡是内脏活动及病变,通过副交感神经传递及影响桡动脉即寸口脉。影响血管内血液流 动的因素,首先是心脏收缩的强弱调节律,其次凡是影响和改变血液成分的因素如疾病、饮食、饮水等都反映到桡动脉活动上来,所以通过切脉体会桡动脉的变化是可以了解人体内脏 及全身各方面情况的。 四、为什么要取人迎、太渊、太溪四个脉? 自王叔和起,历代医家大部分崇尚寸口脉法,单用寸口脉较易出现误区,容易出现证不符脉 的现象,这就是王叔和“心中明了,纸下难明”的原因。张仲景取三个脉,是比较可取的。取 四个脉则可更完善鉴别诊断。 脉的位置:(1)寸口脉位置比较固定,除了少数反关脉等变异之外,大部分都在桡骨小头 处可触及;(2)人迎脉有移动,大部分在甲状软骨外侧,劲动脉窦处,也有一部分人向上 向后移动;(3)太溪脉在足内部,在靠近太溪穴及靠近照海穴之间;(4)冲阳脉也有移动,用手指握住足背,在足背中间处仔细感觉可以触到。 (1)大小辨阴阳:人迎脉强,则为上阳盛;人迎脉若,则为上阳虚;寸口脉强,则为上阴盛,寸口脉若,则为上阴虚。

俞云医生谈针灸治癌攻略

俞云医生谈针灸治癌攻略 这次和俞医生相见,和去年的匆匆一见不同,曾数次交谈,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针灸治癌战略。这是我们间的旧活引出的新话。 1974年,我主编《自然辩证法》杂志,得知学西医出身的年轻医生俞云,用中医的切脉针灸诊治癌症,颇有效果,既惊奇又兴奋,因为当时国外传入的“患病症等于判死刑”的恐癌论相当流行。我当即派人深入采访,约俞医生深谈,陆续请他撰写了《银针也能攻癌症》和《针灸切脉治癌》两篇文章,先后在杂志74年第二期和75年第三期刊出,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也成为好友。由于历史的原因,76年后我们中断了联系,直到去年,才得以在上海匆匆晤面,获赠他在1994年出版的专著《切脉针灸治癌》,并得知他也是历史的原因,80年代经友人介绍,带着一套银针去了西班牙,开始时语言沟通也有困难,但他高超的医术,使本来对中医陌生的西班牙人惊奇、折服,尊他为大师。不久,他受邀先后到中国的香港、美国演讲并示范切脉针灸。他在国外享有盛誉,生活条件也极好,但始终以自己是中国人自豪,要在毕生之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点供献。因此,他高兴地受聘为广东中医学院博士导师、切脉针灸研究所所长。这次,俞医生就是完成了在广东的教学与临床示范指导任务后,来

上海访友,我得以有机会与他晤谈。 我们谈论(实际上是向他请教)的主题有好几个,也不是一次只谈一个主题。俞医生谈及的养生问题,已经整理成专文。这里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他关于切脉针灸治癌战略的主要见解。 一癌症是个世界性大问题 笔者:看了你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报告打印稿《针灸治癌战略刍议》大开眼界。将近5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公开发表? 俞医生:还在补充修改。主要是如何攻克癌症部分,有些想法还不成熟,还有些问题(如国外宣传的癌症疫苗)需要观察。 笔者:你说我们中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为500万人以上,全世界要近2000万,这么严重? 俞医生(笑):话是我说过的,但依据的是权威资料,而不是我的调查。问题确实严重。甲型流感,前几年的非典,闹得人心惶惶,发病率却没有这么高,死亡率更远低于癌症。所以,对癌症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30多年前,请你写银针攻癌症文章的时候,没听说癌症患者有这么多,难道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 俞医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医没有癌症学,癌肿病

针灸治疗原则50468

1.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 3.治神守气:(1)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 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2)守气:针灸疗法所言之气,主要指经气。经气即经络之气,也称“真气”,是经络系统的运动形式及其功能的总称。 4.补虚泻实:即扶正祛邪。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病邪。 (一)虚则补之:是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病症。诸如精神疲乏、肢软无力、气短、腹泻、遗尿、产后乳少以及身体素虚、大病、久病后气血亏损、肌肉酸软无力、肢体瘫痪失用等。 补虚就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脏腑组织的功能,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抗病邪。 (二)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所谓“陷下”有多种含义:一是指中气不足,失于固摄而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或有关组织下垂;二是指血络空虚;三是指脉像沉伏无力;四是指阳气暴脱,脉微欲绝之 危象。针灸临床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走,对气血和内脏失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 虚病症,如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俞、 胃俞、足三里等穴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三)实则泻之:实证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例如对高热、中暑、昏迷、惊厥、痉挛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等实热病症,在正气未衰的情况下,取大椎、合谷、太冲、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等穴, 只针不灸,用泻法或点刺出血,即能达清泻实热之目的。若病属本虚标实,正气已衰退,则应泻实与补 虚兼顾,或者先行补虚,而后泻实。 (四)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宛”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变。“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血实者决之”即 瘀血闭阻或邪入营血郁结不解、久痛入络形成的血实证,应用刺血之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例如由于 闪挫扭伤,毒虫咬伤,丹毒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即可选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们施行三棱 针点刺出血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五)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脏,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 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的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血病。在临床上, 虚证和实证的表现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诸如有表虚里实或表实里虚、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还有 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 5.清热温寒:热性病证用“清”法,即以寒治热;寒性病证用“温”法,即以热治寒,均属于正治法。“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1)热则疾之(2)寒则(温之)留之(3)温清并用 6.经络辩证:25页(辨证归经,辨位归经) 7.选穴原则:(35页)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8.针灸处方包括二个方面:穴位的选择,刺灸法的选择 9.五输穴十二经脉有什么五输穴: 经络井(木)荥(火)腧(土)经(金)合(水) 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胆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10.子母补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肿瘤针灸治疗

问:身上多处已长了肿瘤,针灸可治吗? 答:可以。长在肉叫肉瘤,长在筋叫做筋瘤,长在血管叫做血管瘤,长在骨头叫骨瘤。处理瘤是治标,形成原因是气血循环不良,而关键在于内脏的功能才是治本;此时必须标本一起治,才来得及。(四十四) 张文龙医师提供(美国针灸医师、哈尔滨中医师) (读者若有针灸方面的问题,欢迎来信寄到:一一○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五五五号人间福报医药版,或传真○二k八七八七一一九○) 治癌研究所所长俞云教授采用切脉针灸治癌有新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0035840.html, 2005年8月23日华夏医药健康网于丽珊 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会议室,切脉针刺治癌研究所所长俞云教授的报告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俞云介绍说,中国每年的癌症发病人数为500万以上,全世界近2000万,死亡率很高。癌症疾病是全身性的疾病,癌症肿块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不能把癌症看作是癌症肿块或者癌症细胞,癌症疾病不等于癌块,也不等于癌细胞,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如果单独地解决癌块或癌细胞,癌症疾病是不能被解决的。 攻克癌症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西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办法。外科手术发展得很快,为什么没有攻克癌症?俞云认为,肿瘤大小和病情不一定成正比,即使采用广泛切除的根治手术,但是病人一旦复发,外科手术就无能为力了。化疗在治疗癌症时,初期几个疗程有效果,但在持续化疗后,有时会出现反弹现象,肿瘤非但减小反而更大。此时临床医生往往采用加大化疗量或改变化疗的药物的办法。为什么出现肿瘤反而更大的问题,病理专家做过实验,他把癌症肿块放在培养器中,通过化疗药物一般可杀灭80%的癌细胞,杀伤力很大。但是到一定时候肿瘤又增大了,增大以后,化疗药物再也没有用处。因此,病理学家得出结论,癌症肿块不全是由癌细胞组成,还有很多纤维细胞。当使用化疗药物时,仅杀灭了表浅癌细胞,但纤维细胞并没被杀灭,致使位于癌症肿块中心的癌细胞就在纤维细胞的保护下,使化疗物根本接触不到它。纤维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化疗药物并把它当作营养,长得比原来还快,癌块中心的癌细胞就跟着它长,使化疗药物失效,这就是有时候临床化疗后,肿瘤反而会更大的原因。放疗也是同样的情况。 治疗癌症要树立坚强的意志 美国报道,据科学统计,一半以上的癌症病人实际上是被吓死的。俞云这里举了两个病例很有说服力。国外有一位女病人实际得的是急性白血病,但本人并不知情,出院时医生

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 导。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针灸施治的方法,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疾病的表现,灵活施治。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临床疾病表现症状只是疾 病反映于外表的现象,通过辨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机制,然后归纳为某一证型,从这一证型大体上概括出疾病的本质,再针对这一具体证型立法处方,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例如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感、血虚、血瘀、痰阻、气郁、肝阳上亢等等,仅用止痛的方法选取局部腧穴治疗,虽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因此必须针对引起头痛的原因,分别采取解表、养血、活血化瘀、化痰、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等方法,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予以治疗,才能收到根治的效果。 (二)急则治标在特殊情况下,标与本在病机上往往相互夹杂,其证候表现为标病急 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会转为危重病证。论治时则应随机应变,先治标病,后治本病。例如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则当先通其便,然后治其本病,即张景岳所说:“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病情稳定,或虽可引起其他病变,但无危急证候 出现,或标本同病,标病经治疗缓解后,均可按“缓则治本”的原则予以处理。如前所述,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若已通其便,标病缓解者,则应治疗本病。 (四)标本兼治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间者并行。”指病情稳定,无危急证候者,可用标本兼治的方法。例如:由肝失疏泄而引起的脾胃不和,出现胁肋胀痛、嗳腐吞酸、食少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兼调脾胃。本病标病俱急的情况亦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例如:热病中症见高热、神昏,又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时,则应表里同治,既泻热开窍,又通利小便。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治病求本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则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运用 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子母补泻等方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我们本次主要讲的是针刺手法即针法。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一、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二、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

中医如何切脉

中医号脉常识 不同季节人的脉象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的是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说正常人从立春开始到初夏的这段时间里,脉象应该带有一种弦像,就是手按在脉上的时候,有一种按在琴弦上绷紧的感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走,但是外面的环境是闭合的,所以就必然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就体现为弦脉。如果春天的脉象多少带有弦像的症状,说明和季节是相符的。 到了夏天,人的气血全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不足了,这时候脉象应该是洪大的,像洪水似的,有很大的波峰。夏天号脉的时候,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很强的脉搏的冲击。 秋天的时候,轻轻岸上的时候能感觉脉搏的存在,但是手稍微重一下,往下一按,空了,就像按在水上的木头一样,浮在水面上有感觉,往下一按没感觉了。因为一入秋,人的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外面尽管还有夏天洪大的脉搏的外形存在,但是里面的力量已经不足了。所以稍微用力一按,没了。 到了冬天,正常的脉象不应该是浮的,重按下去按到筋骨,能感觉到脉搏非常充盈。因为这时人体所有的营养都到里面去了,而外面相对不足了。就像冬天的时候树叶没了,营养都到根部一样。 中医称这四种脉象为正常脉象。如果在夏天的时候给您号脉,轻轻一按根本感觉不到,必须按到筋骨的时候才感觉得到,这就是沉脉。这说明您的阳气很弱了,夏天应该生发的时候都生发不起来,这就是病脉了。大夫心理应该掂量一下了,夏天气血应该出来的时候它都出不来,那等到冬天气血不出来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呢? 中医在看病的过程中,他的号脉是和四时密切相关的。这是没有病的人去号脉时首先要注意的。如果什么症状都没有,我首先要看的就是您现在的脉象和四季是不是同步。如果同步,有病也不重;如果不同步,那就要找到问题所在。 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人是不是有胃气。一个人身体还不好,首先要看他能不能吃东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果一个人生病挺厉害,但是吃东西还行,这时候就比较好治疗。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如果还能吃进东西,那么整个气血的运化还能够产生精气神;要是什么都不能吃了,精气神就没有了。所以中医特别注重胃气的有无,胃气实际上是中医对于整个消化吸收功能的一个总体概括。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非常和缓,就是按到那个脉上,它来去很均匀,很和缓,不是一会儿打一会儿小一会儿紧一会儿慢。我这一呼一吸,病人的脉搏是四到五下,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汇总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一、身柱妙用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案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

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针灸临床必读)针灸治痛的三则与十法

本文为著名针灸学家高立山主任几十年的针灸治痛临床经验总结,现与大家分享。 一、针灸治痛三个原则:简称“三则”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古人从病机方面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时就要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气血通调疼痛可止。这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气血不通?是哪个脏腑、哪条经络气血不通?这对治疗疼痛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总结针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的穴位来治疗。也就是说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这是很重要的。古人也有进一步的具体指教,如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也就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时,可取相交、相贯经络的原穴、络六、交穴、会穴来治疗。这是由于经络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原则。 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脏腑气血不调时,用带门字(如期门、章门)或海字(如气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募穴来治疗,通过这些穴位来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治疗因脏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影响到人的精神,病人烦躁、坐卧不安、失眠等。这就是疼痛影响到人的神明,影响到心。也有一些疮疡疼痛,兼有红肿,而又烦躁,是疼痛影响到血脉,而心主血脉、主神明,也同时影响到心的表现,因此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依据此理,在治痛时不论因脏腑还是因经络,只要病人出现坐卧不安,精神烦躁,脉数尿黄,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间使、心俞。药如: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连翘、黄连),均能取得满意止痛效果。 二、针灸治痛十个立法:简称“十法” 1.疏风止痛法 风为阳邪,性主疏散、伤人肌表,荣卫失调,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风邪,调和荣卫。穴用风池、风府、风市。风池可祛风解表,风府祛风清神,风市祛风通络。此法以治外风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处,不是固定一点疼痛为特点。有汗、脉缓、头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风者都可应用。 2. 散寒止痛法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心得 关键词:针灸、辩证选穴、针刺手法 本人经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对中医针灸治疗疾病进行了认真观察,并对针灸选穴及针刺手法进行研究,偶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1、辩证选穴,合理配伍。 本人重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强调穴位的选取,针刺手法的选择,都要以辩证诊治为基础。如以临床多见的腰痛为例,循经取穴、以痛为腧的方法比较常见,则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及体征,把腰痛分为寒湿腰痛、风寒腰痛、湿热腰痛、痰湿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6个证型。在治疗时选穴配穴同中有异,刺激方法各有不同。如寒湿腰痛、风寒腰痛、肾虚腰痛都可用肾俞、命门,单寒湿腰痛配昆仑、太白,以补火助阳、健脾化湿;风寒腰痛配风池、跗阳,以去风定痛;肾虚腰痛配关元、悬钟,以补肾填髓、强腰壮骨。再如岔气腰痛,特点就是腰部无明显的肿胀及压痛点,体位变动时疼痛,深呼吸。咳嗽亦可引起疼痛。证属络脉气血瘀滞,治以通络止痛。循经取选远端穴位如攒竹或人中用泄法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或在疼痛部位浅刺,在皮下或皮内,同时让患者活动,以达到行气通络止痛。 在临床过程中,有许多通过辨证论治而取得显效的病例,曾有一位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双小腿恶风,总就是感觉有风从皮肤进入,盛夏也要穿两条裤子,已有两年余,经中药及针灸治疗未见明显改善。患者40刚过,仍在壮年,无明显其她不适感,舌脉无特殊,小腿也不发凉,辨证为局部卫气运行障碍,卫外功能失调。立法为调畅卫气,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以加速卫气运行,结果得到满意的疗效;另有一患者有恶性淋巴瘤的女性患者,右侧后背疼痛,用不啡、杜冷丁等亦不能止痛,彻夜不眠,甚至大汗淋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

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针灸镇痛的原理及其发展

方兴未艾的外治法之针刺灸镇痛疗法 摘要笔者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观点,以针刺麻醉镇痛,针灸治疗体表和脏腑疼痛为实例,从针刺对神经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面,阐述了针灸镇痛的原理,并将其与现代镇痛手段相比较。 关键词针灸痛症治疗针刺效应 绪论临床实践与资料及针刺麻醉的应用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被国内外医家所公认,相比药物和外科手术镇痛的方法,针刺镇痛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包括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针灸指的是医疗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到的针灸疗法,广义概念指的是完整学科,即针灸学。针灸疗法属于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类。其中包括了针法,灸法和发展而成的枢穴特种疗法。这些医疗方法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不同,却都建立在同一理论之上,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经络枢穴理论。 针灸镇痛是一种治疗方法。讲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然后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或施加电刺激等物理刺激以求达到治疗病痛目的。针灸疗法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为基点的。当时,人们就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砭石刺破劳作时的脓殇,这种手段后来又进而发展成为刺络泻血的方法。 《内经》在针刺镇痛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后世针刺镇痛研究的基础。“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泣而不行,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是书中提出的引起疼痛的原因。对此《灵枢》首次提出了“以痛为俞,以知为度”的针刺镇痛方法。此后,经过《难经》发展了奇经八脉与疼痛的临床,人们广泛认同奇经八脉逆乱阻滞同样可以出现疼痛病症。从此,针灸结束了单纯作为经验

疗法的历史,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形成了以经络为核心的针灸基础理论。此后,针灸镇痛疗法也逐渐成型。 金元时期,窦汉卿《针经指南》又补充了八脉交会穴治疗不同痛症的理论,为后世针刺镇痛选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后,在此基础上针刺镇痛逐步趋于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 1.针灸麻醉镇痛 针灸麻醉镇痛是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依据筋络脏腑基础理论和针刺麻醉临床经验,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成功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2.针灸治疗体表及脏腑疼痛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概括为气血。《素问》说“风寒湿三期杂至合二位痹”《千金方》说:“凡病皆于气血壅滞步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可见各种痛症杰克归结为气血的病变,气血的病变不外乎“不通”,“不荣”,或因气血不通,或因气血不容。不论何种邪气壅滞经络脏腑,“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就是体表疼痛性病症的基本病因病机。 ①现代针灸临床 体表疼痛如肌肉痛以及各种骨关节病扭伤等,占据了针灸临床的绝大部分。而大量数据表明,针灸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等外伤性急症有显著的疗效。 ②针灸治疗脏腑疼痛 1957年我国成功实施了世界上首例针灸麻醉的扁桃体摘除手术,60年代公布后即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70至80年代初,针刺麻醉在国内外的内科手术中逐渐被推广使用,这既是针灸发展是上的一个飞跃,也是外科麻醉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此后从最初的肺,胃且切除术必须用80多个穴位,几个针灸师连续捻针7~8个小时,到如今结合经络腧穴加上耳穴的介入可以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

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什么? A、静脉 B、动脉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什么?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B 、屈原 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C 、戏台 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B 、《史记》 C 、《三国志》D 、《左传》 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 B、西 C、南D 、北 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 B、子张 C、子贡D 、颜回 答案:1~5 BBABA 6~10 ACBBC 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B 、大海C、草原D 、高山 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淮南子》B 、《庄子》 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B 、孟子C、荀子D、孔子 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D 、张衡的《二京赋》 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B 、五谷之神 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 B、关羽 C、卫青D 、李广 答案:11~15 BAAAA 16~20 ABABD 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 A、《白蛇传》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B 、面积C、体积D、重量 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

切脉针灸笔记整理

1、整体辩证针灸配方:

2、经验穴:止泻穴 切脉针灸讲座俞云教授2014.10.29 [主持人]今天这课堂主要讲切脉针灸对吃、睡眠及二便问题的治疗 切脉针灸是对人迎、太渊、太溪、冲阳四个脉的比较。人迎、冲阳两个阳,一上一下;太渊、太溪两个阴,一上一下。哪个旺那就是阳旺或者阴旺,哪个弱那就是阳虚或者阴虚,这样上下左右的阴阳虚实都知道了,大方向正确,扎针时你就知道我是泻阳经还是补阳经,泻阴经还是补阴经,再配上切脉针灸的全身调整的针灸处方,这套处方掌握得好,根据阴阳虚实再去应用的话,你就可以治病了嘛。号脉也可以指挥中药的运用,不单单指挥针灸啊,我举个例子,右脉是主气,右脉弱的话就用四君子汤打底;左主血,左脉(指寸口脉)虚就血虚,用四物汤打底,怎么调整呢,那就是今天的内容。 切脉针灸加上中药,疗效则如虎添翼,以下将切脉针灸及中药的治疗方法分别进行讲解。

注2: ①以下所讲的穴位,都是指特效穴,可随症增加其他穴; ②对穴以分号隔开; ③补泻手法分别以上标“+”、“-”表示。 一、吃 (一)切脉针灸 脉不柔和(胃气↓ )右关脉(管脾胃)↓人迎、冲阳也差, ①胃纳欠佳→开胃:调理脾胃肝肾。 为何调理肝,因肝木克土,肝病引起脾胃不好,特别是肝癌的病人。还有大部分的慢性病人和肿瘤病人肾都是亏的,内经有句话:肾为胃之官,很多开胃的时候不是在脾胃,关键在肾。) 若为全身调理:胃五穴、足三里四穴、腹四穴、阴陵三穴。 对症: 食积→邪在胃:璇玑、建里; 食不化:胃五穴、腹四穴、足三里四穴;小孩:四缝,点刺即可。 嗳气:脾经+(大都、阴陵泉),胃经+(足三里、解溪); 饥不能食→脾好,胃不好:少商(点刺出血)、中极、然谷;

针灸针刺实训指导

实训指导 实训一头面和躯干部点穴及刺法灸法练习 【目的要求】 1.掌握重点穴位的定位和取穴法。 2.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方法。 3.熟悉灸法、拔罐法及其他针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 3学时。 【器材用具】 点穴笔、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艾绒、生、淡膏药、小刀、清艾条、火柴、线香。 【实习步骤】 一、主要以头面、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的分部点取练习为主,明确归经。(黑体字为一类腧穴,课上练习;其余腧穴为二类腧穴,课上选练)(一)头面部、颈部腧穴 头部腧穴头正中线取督脉穴位,头正中线旁开1.5寸取膀胱经穴位,旁开2. 25寸取胆经穴位。 神庭、头临泣、本神、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颧髎、上关、下关、迎香、口禾髎、耳门、听宫、听会、颊车、地仓、大迎、水沟、承浆、印堂、太阳;翳风、完骨、天柱、风池、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角、率谷、头窍阴;天鼎、水突、气舍、缺盆、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 (二)躯干部腧穴 1.背腰部取穴规律是:脊柱旁开一寸半取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穴位,在其脊柱旁开三寸取膀胱经第二侧上的穴位,平相应胸椎或腰椎的棘突下。 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膏肓、志室、次髎、秩边、天宗、肩井、定喘、夹脊 2.胸部取穴规律是:胸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2寸取肾经穴位,旁开4寸取胃经穴位,旁开6寸取肺经和脾经穴位,均在肋间隙。 天突、膻中、乳中、乳根、期门、日月、天池、中府、大包 3.腹部取穴规律基本上是:旁开中线0.5、2、4寸。 其腹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中线半寸取肾经穴位,旁开中线2寸取胃经穴位,旁开中线4寸取脾经穴位。 中脘、建里、下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肓俞、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气冲、大横、腹结、章门 二、毫针刺法操作练习,重点掌握进针法、针刺角度、方向、基本行针手法和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用1-1.5寸毫针,练习颊车、中脘等腧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