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呢?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从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实施音乐审美的核心教育。

一、优美的音乐教学内容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有机载体。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富于审美的音乐教材,其审美因素包括: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表达人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使人之心灵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刘家店中心小学高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技术入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感知音乐之门”“教学情感审美化”“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了解与体验”“感受多元化文化”“增强音乐游戏、舞蹈直观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等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审美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那么,音乐课堂中应该怎样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运用多媒体,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 端正的唱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唱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好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侗家儿童真快乐》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曲调热情欢快,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我在教学中用电脑下载并播放侗族风土人情图片,配上该歌曲的伴奏,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现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美妙的合奏效果。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摘要: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在音乐审美教育下,人类的人格得到了完善,审美理想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一、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社会。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就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就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音乐美育的价值就在于为人们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进而提高人的精神性,培养人的文明性。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 除了节奏节拍外,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同样也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和协调感,曲式是旋律乃至整个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音乐是听觉的、时间的艺术,是音响运动的艺术,人需要通过听觉、记忆和思维,使连续出现的音乐瞬间,在脑子里统合而最终成为曲式结构感知。曲式的规律和逻辑使人从心理上产生趋向“完形”的追求。常见的音乐曲式结构中有重复、对比、再现、层递、变奏、回旋等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相关。基本的音乐曲式结构是多样统一、和谐、对比、均衡、匀称等美的形式原理的体现,而且与人感受事物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相吻合。 二、完善人类和谐人格的发展 我们提倡培养和谐人格,所谓和谐人格是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和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谐人格能够完整的体现人的身心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在改造自然、社会的同时,按美的规律来改造和完善人的身心,在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达到美的境界,实现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的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类的学习与发展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效益,人格因素在能力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只有在逐渐完善学兴趣、动机、世界观、信念、意志、性格等人格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的培养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因素,促使二者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实现。对人格进行调适的根本途径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美育对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本身是有节奏性、平衡性、协调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它含有表达、交流、创造的意义,它积淀了人类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作用于人类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它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以获得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丰富自我表达的内涵,满足自我表现的的需要,并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另外,音乐美育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精神与人的价值方面提升。也就是说,和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并未突出音乐教学的艺术特点,采用的是其它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参与。教师多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严肃,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上听得似懂非懂,课后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差,也不受学生欢迎。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怎样培养学生兴趣这个话题来展开讨论,通过引趣、激趣、增趣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最美好的东西。 关键字:兴趣识谱引趣激趣增趣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一课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有一句话“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天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走进这美丽的天堂,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分属于你我的艺术灵感和情缘”。其实当我们最开始走进和接触艺术的那一瞬间,不过是因为我们怀捧一份好奇,而这份好奇心正是兴趣的根源。 那么兴趣究竟有多重要呢?他就好象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有了他我们就会举一反三,会乐此不疲,会多苦多累都心甘情愿。那么当我们如此主动的去探究,去学习,成功也一定会和我们付出的汗水成正比。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人”。可见一个个性完美的、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把音乐作为糊口谋生的手段。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应懂得: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音乐文化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青少年都有自觉提高自己音乐文化水平的责任。 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

浅谈音乐审美

浅谈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对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要素的研究,并按照美的规律 来设置和实施授课,对音乐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对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 有关音乐审美问题与同道作一商榷。 1有关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音 乐鉴赏内容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结晶。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地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音乐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 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2音乐教学方法的四个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情感性原则。情感,是音乐审美 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 互交流的学习气氛;二是体验性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 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 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体验。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 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造活动等,同时在相关的 活动中融进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顺带地学习;三是形象性原则。形 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 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性的形 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形象性原则,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以美引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愉悦性原则。 愉悦性是审美教育产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有利于 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 音乐教学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 的兴趣,变“要他唱”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3音乐教师审美规范的三个方面 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具有审美性。一是教学仪态。音乐教师应十分 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除注意清洁大方外,还应尽可能讲究些,比如发式美一点,服装的 款式、色彩新一点,甚至着些淡妆等等。当然,要恰到好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 既要潇洒、活泼,又应稳重、端庄,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示 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二是教学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 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三是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 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聪慧、自信、机敏、幽默、雅致、真诚等。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 4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条件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 产生,诸如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地一声中断旋律,弹奏音律欠准的 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口风琴等。教学手段(多媒体、 录像、幻灯等)的运用也应遵循有利于创设审美氛围与艺术情境的原则。

音乐(心得)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论文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收获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收获 城关中学音乐组代虹转眼我已经在城关中学教学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收获很多,碰到了很多困难,遇到很多可爱类型的孩子,有的闪闪惹人爱,有的调皮的让你无奈,而有的真的让你想死的心都有……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学生,才有了我们多彩的校园。和这在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报答自然。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感谢领导,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事,给了我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更要感谢学生,给我自信,激发我无穷的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因为我们拥有着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和本分,也是我们的信念!每个人的心灵之花就会绽放最美丽的笑颜,我们的世界才会越变越美好!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常言道,播种善良,收获友爱;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 如今的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通过我校师德建设的学习和探讨,是我懂得: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的导航灯。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以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音乐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本,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随着教育意识的深入,美育教育被提上了日程,而音乐教育就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教学,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悟美,体会美,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要关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思维。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美育;措施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终身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一、有关音乐美育 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就是美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已经收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知识传授、音乐作品赏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作品美的过程。美育通过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而发展人们的品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揭示音乐或者作品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

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美”的感悟的措施 在小学生中开展美育教育更加具有便利的条件,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思维感性,喜爱音乐、游戏等活动的特点,更加容易接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能积极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中;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时间也较为充裕,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说说自己的看法。 1.开发利用好现有音乐教材 美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米”可炊,音乐作兴,作者、词曲等都是音乐教学的依据和实体。而这些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我们的音乐教材选编了很多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为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乐教材的作用,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教学。审美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听”“唱”来实现,所以教材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审美的发现是多方面的,如曲调美、意境美,词曲美等等,学生能从一首曲子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美好,使其心灵受到熏陶。所以,开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

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导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零乱,安静而不失呆板,紧张而不失抑闷,愉快而不失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儿童的、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音乐要体现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与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触景生情获得审美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感体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伴着优美的音步,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美滋滋地走进去;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诲,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之中。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与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同时利用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二、变单调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参与审美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在音乐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设计有趣的音乐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要赞美的事物,他们用美好的声音,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动作恰当地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音乐活动的趣味情大大地增加了,学生非常感兴趣地参与其中。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点燃情感火花进入审美的圣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2) (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3)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 (4) (一)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5) (三)音乐审美教育在客观方面也能够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5) 三、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6)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6) (二)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7) (三)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 (8) (四)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姓名:王安国学号:200711010086 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樊子熠职称:讲师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即将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peopl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d from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ur peop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of our country, so i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ill soon become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development;training;talent 前言:音乐审美教育是现在21世纪新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从古至今,中国的音乐无非都是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音乐中的美。而到了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被一些人单独提了出来,而我现在讨论的就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部分——音乐审美教育。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1]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