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文章编号:1001-893X(2009)05-0108-07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吴技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

摘要:航天侦察作为国家战略侦察手段,已经成为国家威慑力量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0。全面介绍了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和未来的重要发展计划,分析了世界各国航天侦察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国外航天侦察系统未来5~10年的总体能力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航天侦察系统;卫星成像侦察;信号情报;高分辨率成像;发展计划

中图分类号:V474.2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issn.1001-893x.2009.05.026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 e n t of Foreign

Space R econnaissance Syste m s

WU J i

(Southwest Ch i n a I nstitute ofE lectron ic T echnology,Chengdu610036,Ch i n a) Abstract:Space reconnaissance,as a nati o na l asset of strategic reconnaissance,has beco me the essential part of nati o nal deterre nt f orce and m ilitary po wer,aswell as the strategi c"highland"that is contended f or by all the countries i n the world.Th is paper descri b es the c urrent stat u s and devel o p ment pla ns of f or e i g n space recon2 naissance syste ms,analyz es t h e f uture trend of space reconnaissance syste ms of f or e i g n countries,and gives a general prediction on the pote ntial capability of f oreign space reconnaissance syste ms i n next5~10years.

K ey w ord s:space reconna issance syste m;I M I N T;SI GI NT;high resol u ti o n i m aging;development p l a n

航天侦察是指利用各种航天器为平台,携带侦察设备对地面、空中和空间有价值的目标遂行侦察和监视的军事活动。航天侦察作为国家战略侦察手段,已经成为国家威慑力量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0。而且,随着航天侦察情报实时性的提高,现代战争对航天侦察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加。据统计,目前航天侦察约占现代战争中全部侦察手段的60%~65%。

1航天侦察系统的优势

航天侦察系统是从空间获取信息的强有力手段,起着其它任何武器系统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确保信息优势的重要环节[1]。通过航天侦察系统,可长期、连续不断地对重点地区的军事设施、兵力部署、作战装备等进行监视,使敌方或潜在对手始终处于己方监视之下。与其它情报侦察系统相比,航天侦察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1)侦察范围广、覆盖面积大。在同样的视角下,卫星所覆盖的侦察范围是飞机的几万倍,例如,运行在离地面150~200km高的轨道上的成像侦察卫星能把4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拍摄在一张图片上。这样一张图片抵得上几十张,甚至上几百张航空侦察图片;运行在离地面36000km高的同步轨道信号情报侦察卫星,甚至能侦察监视整个地球表面五分之二的地区;

#

108

#

*收稿日期:2009-03-31;修回日期:2009-05-08

(2)运行速度快。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侦察卫星,飞行速度高达7.9km /s ,每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是美军U -2高空侦察飞机的35倍;

(3)可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一地区。低轨侦察卫星每天可绕地球飞行十几或数十圈,可侦察纬度较低的地区1~2次;若发射多颗卫星组网,即可缩短侦察该地区的时间间隔;若采用同步侦察卫星,则能连续不断地监视某一地区;

(4)侦察行动无外交纠纷。航天侦察可不受国界、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自由飞越地球上任何一个

地区,畅通无阻[2]

2 国外航天侦察系统的现状

在当今的航天侦察活动中,美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已形成了成像侦察卫星、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构成的4大航天侦察系统,具备在全球范围(包括空间)、全天候、全天时、全电磁谱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领跑的位置上正在谋求概念和技术突破。处于第二梯队的欧洲、俄罗斯、以色列、印度、日本,以及刚刚进入该阵营的韩国,都已拥有了分辨率优于1m 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部分国家拥有分辨率在1~3m 左右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这些国家在光学侦察卫星方面都强于雷达侦察卫星,目前一面在提高光学卫星性能,一面大力发展雷达侦察卫星,完善卫星侦察体系。而且,俄罗斯和法国还拥有信号情报侦察卫星,但在规模和能力上与美国相距甚远。

此外,国外商用高分辨率的成像卫星技术也突飞猛进,不断打破成像分辨率记录,最高已达到0.41m 的精度,甚至比一些军用侦察卫星的分辨率还高,其军事应用价值已不容忽视,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

重要的侦察情报来源[3]

。2.1 成像侦察卫星

2.1.1 美国

美国的成像侦察卫星主要包括3颗KH -12/锁眼0(Keyhole)系列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0(Lacrosse)雷达成像卫星和1颗8X 混合成像卫星。

/锁眼0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搭载有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和超光谱传感器等成像侦察设备,最高分辨率达到0.1m,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4]

。卫星运行在近/远地点398/896km 、

倾角98b 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重17,t 设计寿命达8年。其星载有效载荷为:1大口径光学CCD 照相机,其目标分辨率达0.1~0.15m ,采用CCD 多光谱线阵器件和/凝视0成像技术,使卫星在取得高几何分辨率的同时还具有多光谱成像及微光探测能力,它还采用了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使卫星在高轨普查和低轨详查时能快速改变镜头焦距,这样就能在低轨道具有优越的分辨率,在高轨道获得宽的幅宽,其瞬时观测幅宽为40~50km;o红外热成像仪,可提供优秀的夜间侦察能力,目标分辨率达0.6~1m ;?监听微波通信信号和电话的信号接收机,可与海洋监视子卫星组成星座完成海洋监视任务;?数据中继转发器和天线,能通过美国的/数据中继卫星0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图像数据实时传送,图像从摄取到传至地面不超过1.5h ,从而可实现全球实时侦察;?载有大量燃料,具有较强的变轨能力。/长曲棍球0系列卫星搭载有各种频段的雷达传感器等成像侦察设备(包括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对目标进行侦察,最高分辨率达到0.3m,具有不受云、雾、烟和光照条件影响的侦察能力,可进行全天时和全天候侦察,并可识别伪装或地下目标,弥补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不足

[5]

。雷达天线由3个

平面天线阵组成,每个天线阵又分成4个尺寸为

14.4m @3.6m 的子阵。该雷达工作在X 、L 双频段,采用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方式和多种入射角,天线增益为41dB(L 频段)、58dB(X 频段),波束宽度为0.8b @3.2b (L 频段)、0.1b @0.42b (X 频段),旁瓣电平为15~20dB ,重复频率为1~2kH z ,脉冲宽度为20~30L s 。雷达获取的侦察图像通过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数据中继系统(S DS)传送回美国本土。

美国还拥有现役唯一的混合型成像侦察卫星,即/8X 0型成像侦察卫星(又称/增强型成像系统0)。星上搭载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照相机,成像分辨率为0.1~0.15m,可观测到的视场为150km @150km,超过目前卫星视场的8倍,相应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提高8倍。混合型成像侦察卫星的优点在于兼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的功能和优点,不仅能保证卫星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都不丢失信息,而且每圈所能覆盖的范围也更大。2.1.2 俄罗斯

俄罗斯在成像侦察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琥珀0(Yantar)、/阿尔康0(A r kon)和/角色0(Perso 2

#

109#

na)型成像侦察卫星。

/琥珀0系列光学成像卫星是前苏联设计的胶片回收型高分辨率详查卫星。卫星重约6.6,t 分辨率约0.2m,携带2个胶卷舱和主设备回收舱运行在167@343km 、倾角67.1b 的轨道上。卫星具有较强的应急发射能力,能迅速地对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危机做出及时的反应。虽然世界其它国家都摒弃了这种胶片回收方式的卫星,但俄罗斯仍然对其情有独钟,至今仍主要靠这种卫星执行详查任务。军民两用的/资源D K -10高分辨遥感卫星采用了/琥珀0卫星平台,可提供分辨率为1m 的黑白图像和分辨率为2m 的彩色图像。但与/琥珀0卫星使用的胶片回收方式不同,采用先进技术的/资源D K -10卫星具有大容量星上存储能力(768Gbyte)以及高速下行链路(256Mbit/s),可迅速将最新图像传回地面站。

2008年7月27日发射的首颗/角色-10卫星是俄罗斯新一代数字传输型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采用了/资源D K -10卫星的平台,能长期在轨侦察,设计寿命为7年,分辨率优于1m 。这颗卫星的升空有效地提高了俄罗斯的在轨成像侦察能力。

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方面,2007年发射的A rkon-2多用途卫星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载有独特的三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可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实时侦察。其分米频段观测系统(0.23m)可探测到植被下的目标;波长为0.7m 的雷达可扫描干燥地表层,可以识别伪装或地下目标。卫星可提供最高分辨率达1m 、幅宽10k m @10k m 的图像,还可提供幅宽450km 、分辨率50m 的条带图像。2.1.3 欧洲

在欧洲,目前在轨的成像侦察卫星包括法国2004年底发射的/太阳神-2A 0(H elios-2A )卫星,光学分辨率从第一代/太阳神-1A 0卫星的1m 提高到0.5m,可发现地球上课本大小的物体,并增加红外侦察载荷,使卫星具备昼夜侦察、伪装识别、导弹发射监视和核爆炸探测能力。此外,/太阳神-II A 0卫星上还装有电子侦察设备,兼有一定的电子信号侦收功能。

德国于2008年7月发射完毕的5颗/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0(S AR -Lupe)雷达成像卫星星座,分布在500k m 高的3个不同的准极地轨道上,每颗卫星大小为4m @3m @2m,重720kg 。S AR-Lupe 卫星每天可拍摄30幅以上的图像,并且S AR-Lupe

采用X 频段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优于1m 的高分辨率

[6]

,将作为德国军方的战略侦察

资源,为军方提供全天候空间侦察和监视能力,特别是冲突和热点地区或灾害地区。此外,2007年发射的/陆地雷达0(TerraS AR -X)高分辨率民用雷达成像卫星可以获取1m 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也可提供军事情报侦察能力。

意大利于2007年6月发射的/宇宙-地中海0(Cos mo-Sky M ed)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最高可达0.7m 。卫星星座由4颗卫星组成,采用620km 的太阳同步圆轨道,单星重访周期为5天,整个星座能够以12h 的重访周期拍摄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图像。它们每天能够以高分辨率模式为军事用户拍摄75幅X 频段图像,并以低分辨率模式拍摄300多幅X 频段图像。除提供S AR 图像产品外,还能提供数字高程图。

按照意大利与法国在航天侦察领域的合作计划,法国将可以使用意大利/宇宙-地中海0的卫星图像,并用它来补充德国/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0(S AR -Lupe)系统的雷达图像。对于欧洲来说,这两种雷达卫星将起着不同的作用,/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0卫星适于对小范围地区进行/特写0观测和详细分析,/宇宙-地中海0卫星则适于观测较大范围的地区,而且这两种卫星的轨道也各异。总的来说,欧洲的成像侦察能力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欧洲各国是通过分工发展、能力交换的方式来共享卫星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侦察能力,其卫星侦察体系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在作战应用上有许多的不便。2.1.4 日本

日本已建成由4颗第一代成像侦察/情报搜集卫星0(I GS)组成的航天侦察情报网,2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达到1m 的地面分辨率,雷达成像卫星的地面分辨率达到了1~3m 。光学成像卫星与雷达成像卫星组成两个卫星对,都处于同一个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上,轨道高度500k m,重访率达到每日1次,即每天至少可对地球上任一区域完成一次侦察[7]。2.1.5 印度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使用军民两用的/印度遥感卫星0(I RS)执行军事侦察和向部队提供情报的任务。进入21世纪,印度先后发射了/试验

#

110#

评估卫星0(TES)和/制图星0(Cartosat-1和Carto 2sat-2)。TES 是印度第一颗军用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1m,其数据仅限于印度国家安全局使用;军民两用的/制图星0其光学成像分辨率已从第一代的

2.5m 达到了优于1m [8]

。2.1.6 以色列

以色列的成像侦察卫星已具备可与美国侦察卫星相比的能力,包括/地平线0、TechS AR 和EROS 等3个系列的侦察卫星。目前在轨的是2007年6月发射的/地平线-70(O f eq-7)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0.1~0.25m,以及2008年1月发射的首颗TecS AR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采用X 频段,具有多种成像模式,在聚束模式下能达到1m 成像分辨率。卫星具有电子波束控制和非常高的姿态机动能力,因此卫星在短暂的过境时间内能控制雷达波束反复覆盖指定地区实施侦察。2006年4月发射的/地球资源观测系统0(E 2ROS-B)卫星虽然定位为商用成像卫星,但已达到了0.7m 的高分辨率,主要为以色列国防部服务。2.1.7 韩国

Ko mpsat-2卫星是韩国Ko mpsat 系列民用遥感卫星的第2颗卫星,也称为/阿里郎-20(Arilang-2)卫星,主要用于制图、城市规划及灾害管理等领域,但其优于1m 的分辨率水平将极大地提高韩国的侦察能力。整星重765kg ,功率850W,设计寿命3年。卫星具有较高的姿态机动能力,能够交轨方向侧摆?56b ,顺轨方向侧摆?30b 。结合姿态机动能力后单星重访周期达到3天

[9]

2.1.8 商用高分辨率成像卫星

此外,商用高分辨率的成像卫星技术也突飞猛进,成像分辨率记录最高已达到0.41m 的精度,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军事情报来源。目前,美国在轨使用的高分辨商用卫星主要有4颗,即/艾科诺斯-20(Ikonos-2)、/快鸟-20(Qu ickB ir d -2)、/世界观测-10(W orl d V i e w -1)和/地球之眼10(G eoEye-1),分辨率分别为1m 、0.61m 、0.45m 和0.41m 。

2.2 信号情报侦察卫星

在信号情报(SI GI NT)侦察卫星方面,几乎是美国一枝独秀,拥有多个系列近10颗在轨的信号情报侦察卫星,具备电子情报和通信情报侦察能力。自冷战后,俄罗斯的信号情报侦察卫星发展停滞,现在只有少量卫星在轨。法国的信号情报侦察卫星刚刚

起步,现役的/蜂群0(ESS A I M )电子情报侦察小卫

星只有有限的普查能力。

美国的信号情报侦察卫星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在卫星的数量、类型、技术性能以及应用等诸多方面均代表着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美国曾制定了/综合化过顶信号情报体系结构20(I ntegrated Over head Si g nalArchitect u re ,I O S A )计划,希望用更多的小卫星组成更大的星座,以代替大卫星,覆盖全球,提高重访次数,但由于资金问题,美国最终放弃了该计划,转而对现有的电子侦察卫星进行改进。目前在轨道上工作的主要是第四代和第五代卫星。

美国在使用的信号情报卫星侦察系统主要是90年代发射的2颗/水星0(M ecury)准同步轨道信号侦察卫星、3颗/门特0(M entor)同步轨道信号侦察卫星(原/大酒瓶0系列卫星的后继型,也有人将其算作/大酒瓶0系列中)、3颗/号角0和1颗2008年3月发射的/高级弹射座椅-50大椭圆轨道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此外,还有第五代的/入侵者0(I n 2tr uder)同步轨道信号情报卫星和具备一定隐身性能的/暗巡者0(Pro w ler)大椭圆轨道信号侦察卫星。这些信号情报侦察卫星具有侦收数据链信号、话音通信信号、雷达信号等各种无线电信号的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能力,能同时侦收地面几千个信号源(甚至包括俄罗斯军事部门与其核潜艇间的通信)。俄罗斯目前主要使用的第四代电子侦察卫星E li n t-4,具备较强的星上信息处理能力,能将侦察数据实时地经/急流0( à?à?)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中继给俄罗斯境内的地面接收站。最新的一颗是2007年发射的/宇宙-24280电子情报侦察卫星。

法国先后于1995年和1999年发射了/樱桃0(Cerise)和/克莱门汀0(Cle men ti n e)电子侦察技术试验卫星。同时,法国还在/太阳神0系列卫星上安装电子情报(ELI N T )组件。2004年12月18日,法国又发射了4颗名为/蜂群0(ESS A I M )的电子情报侦察小卫星,卫星运行在680k m 的轨道上,彼此相隔30km,呈菱形分布,编队飞行,从轨道上能够监听下方5000~6000k m 宽条带内的无线电和雷达信号。/蜂群0卫星的任务是侦察任何新出现的通信信号活动,对可能的军事行动作出预警,但只能对一个发射源跟踪10m i n ,不能对特定区域的电子信号实施详查。

#

111#

2.3 海洋监视卫星

美国现役的/白云0系列海洋监视卫星最为典型的电子侦察型海洋监视卫星,到目前为止共发展了三代。卫星除无线电侦收设备外,还可能装有红外传感器,用以跟踪潜航的核潜艇,探测它们的热水尾流和低飞导弹。从第二代起,信号侦察频率范围扩展到超高频的厘米频段(0.5~10G H z)。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系统有较大改变,从早期的3星组网变为双星组网。/白云0海洋监视卫星能探测接收达3500k m 远的海上舰船发射的信号。

/白云0卫星的后续计划称为/天基广域监视系统0(SB WASS),最初包括2个系统,即/海军天基广域监视系统0(SB WASS-N avy)和/空军与陆军天基广域监视系统0(S B WASS-A ir A r m y),后合并为/联合天基广域监视系统0(SB WASS-Consoli d ated)计划,其卫星称为/奥林匹克0(OL Y MPI C)卫星。该计划兼顾空军的战略防空和海军海洋监视的需求,现正在执行过程中,它将运行到2010年以后。

俄罗斯的/宇宙0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E OR 2S AT )系列卫星始发于1974年,卫星通常采用双星组网工作方式(即2颗卫星为一组执行任务)。星上装载被动式电子侦察接收机,通过探测舰队通信和雷达信号监视舰船活动。卫星寿命为2年左右,装有十字交叉干涉仪天线阵,通过两个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位差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定位精度2km 。目前,俄罗斯仍在不定期发射海洋监视卫星,以保障对海上目标的战略侦察能力,但具体数量不详。2.4 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

目前已经服役的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只有美国的/天基可视传感器0(SB V )。与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相比,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具有距空间目标距离近的优势,可以获取更清楚、更准确、更及时的目标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补充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不足。

/天基可视传感器(SB V )0是美军重要的而且是目前唯一的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搭载在美国1996年发射的中段空间试验(MS X )卫星上。它其实是1台可见光全频段CCD 相机,光谱范围为0.3~0.9L m,视场1.4b ~6.6b ,空间分辨率为60rad ,孔径13c m 。S BV 的轨道位置使它能对同步带实现全球覆盖,并且它的视场较宽,能同时探测多个目标。MSX 卫星已于2008年6月退役,将由/天基空间监视系统0(SBSS)替代。

天基空间监视系统(SBSS)由4颗低轨卫星组成星座,采用光电传感器监视和跟踪国外卫星与空间碎片。据称,SBSS 系统将使美国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跟踪能力提高50%,将使美国空军目标编目信息的更新周期由现在的5天左右缩短到2天,从而大大提高美国的空军态势感知能力。美国空军计划于2009年4月发射首颗试验卫星/探路者0(Pat h 2finder),并且期望能在今后5年内使SBSS 星座部署到轨道服役。

3 未来航天侦察系统发展计划

21世纪的太空将进一步成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心。从世界各国未来的军事发展计划看,航天侦察领域的投资还在持续增加,航天侦察装备仍将是未来军事装备发展的首要考虑。

(1)美国加快发展小型侦察卫星,强调及时响应能力

美国现有的大型侦察卫星重量重(15t)、费用极其昂贵(如K H -12要8亿美元,发射火箭为3亿美)、对目标重访周期长、轨道机动困难且不能提供实时情报,因此,美国军方极力促进情报界研制小卫星。基于这一需求,美国先后启动了/未来成像体系0(F I A )和/发现者-20(D iscovererII)侦察卫星星座计划。

FI A 星座计划由数量更多、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新型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组成,最终将取代美国国家侦察局现有大型成像卫星群(包括K H -12光学侦察卫星和/长曲棍球0雷达侦察卫星)。

FI A 的光学成像卫星采用可见光/近红外传输型详查卫星,雷达成像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整个星座由12颗卫星组成。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6~8年,重量约6500kg ,不到现有系统的一半,单星重量和尺寸的减小可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而数量众多的卫星组成星座可大幅度缩短系统的重访周期。

但由于卫星的性能无法达到原定的要求以及研制费用的不断增加,2005年9月,美国国防部和国家侦察局对计划进行了重构。经过重构,预计FI A 的首发时间推迟到2010年。为保持侦察能力的连续性,一方面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 A )实施

#

112#

了/未来视景0(Next V ie w)计划,加强与美国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公司的合作,力图利用商用卫星补充在轨侦察能力;另一方面计划紧急采购由洛马公司研制的补充卫星提供/过渡能力0。

而/发现者0雷达侦察卫星计划也历经数次重组,从/天基雷达0(SBR)计划到/空间雷达0(S R )计划,最终也于2008年取消[10]

。但美军发展小型雷达侦察卫星的方向没有改变。目前,美国国防部转向购买能在未来4年内部署的小型低成本雷达卫星及地面系统,类似于以色列2008年初发射的Tec 2S AR 雷达成像卫星。新的雷达卫星系统的需求描述是从空间雷达项目中提炼出来的,能够与当今3个已经发射的低成本雷达卫星系统的能力匹配,这3个系统是Radarsat-2、S AR-Lupe 和TecS AR 。五角大楼正在考虑Tr i n i d ad 系统,这是一个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TecS AR 系统的改型系统。TecS AR 发射重量只有300kg ,有效载荷不到100kg ,成本较低,在轨灵活性和姿态机动能力好,覆盖范围大,星载S AR 雷达采用X 频段,具有多种成像模式,在聚束模式下能达到1m 成像分辨率。而且,类似TecS AR 这样的小卫星,可在30天内发射升空,作战响应效率比大型卫星高很多。

此外,为了提高航天侦察系统的战术支持能力,美军还启动了/作战快速响应太空0(ORS)计划,发展小型、低成本的TacSat 系列战术侦察卫星,使战场指挥官能够直接指挥、控制战术太空系统,获取战场情报。战场指挥官将使用专用因特网协议的网络来指挥、控制这些战术侦察卫星。TacSat-1~3均为光学成像卫星,重量在100~400kg 左右,都运行在450km 高的低地球轨道,分辨率最高达到0.9m 。TacSat-2还搭载宽频传感器组件,具有搜集各种射频信号(雷达、无线电和手持通信信号)的能力,可对射频目标进行定位并在同圈次对其成像,还可搜集大型船只的A I S 信号。TacSat-2采用了天基通用数据链(CDL ),可直接与任何兼容地面站的通用数据链进行通信

[11]

。Tac Sat-3搭载超光谱成

像仪,可侦察陆上伪装和隐藏目标,并快速提供目标探测及识别数据、战损评估信息和战场地形信息。TacSat-4采用了12000km 高的椭圆轨道(近地点为400k m ),既能对感兴趣的地区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又可通过适当选择轨道倾角使卫星在观察目标上空持续观测1h 以上(近地轨道卫星只有几分

钟),另外还能提高通信载荷的利用效率。目前,美国已成功发射了TacSat-2,而且将在2013年前完成TacSat-3~8Tousat 的发射。

(2)欧洲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和电子侦察卫星

对比美国在军事航天侦察领域的大手笔投入,欧洲各国基于经济实力的原因是无法效仿的,从而积极采取军民两用的方式来发展航天侦察系统,一方面优先发展成像侦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探寻发展信号情报侦察卫星的可行性。在未来几年内,欧洲各国将陆续完成多项航天侦察系统发展计划。

德国正在/陆地雷达0(TerraS AR-X )卫星的基础上发展改进型的TanDE M -X 卫星,计划2009年发射。它与TerraS AR -X 卫星采用相同轨道,距离非常接近。TanDE M -X 卫星将和TerraS AR -X 组成双星编队飞行,构成一个高精度雷达干涉测量系统,能够进行可变基线的单次过顶干涉成像,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产品,预计精度达到3级DTED 标准(12m 定位精度,2m 相对高程精度)。另外,还将试验沿轨干涉和双基地干涉S AR 技术。Tan 2DE M -X 卫星既可独立于TerraS AR -X 卫星跟踪,也可以与其同步工作。

法国在航天侦察方面以发展光学成像卫星为主,其/昴星团0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P leiades)计划是欧洲扩展天基侦察网络的一个核心项目。卫星星座采用双星组网,计划2010年底前发射完毕。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每颗卫星发射时的重量为1000kg 。卫星轨道为695km 高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轨道重复周期26天,2颗卫星时对全球任意地区的重访时间为24h 。卫星具有高速姿态机动能力,最大倾斜角可达50b ,卫星倾斜5b 所需时间小于6s ,倾斜60b 小于25s 。星载成像设备在天底点的全色分辨率为0.7m,多光谱分辨率为2.8m ,成像幅宽大于20km 。卫星的星上存储能力为600Gbyte ,图像数据下行传输数据率达450Mbit/s 。/昴宿星0将替代法国原有的/斯波特0(Spot)光学成像卫星,提供更高精度的侦察图象。

另外,法国还在积极研制电子侦察卫星。法国国防部的/电磁源情报计划0将研制4颗小型试验侦察卫星)))/艾莉萨0(ELI S A )电子情报卫星。这4颗卫星采用Myriade 微卫星平台,每颗重135kg ,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主要任务是搜集全球范围内的雷达系统信号,分析和确定各雷达系统的性质和特

#

113#

征。预计到2030年前,法国将基于验证计划的经验

研制出实战型的电子情报卫星。

(3)东亚国家积极寻求更高的分辨率和全天候侦察能力

日本、印度和韩国这3个东亚国家已经具备了1m分辨率的光学成像侦察能力,其未来的主要目标是将光学分辨率提高到0.5m级别,同时积极发展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以获得全天候侦察能力,构建能力全面的卫星侦察体系。

2008年5月21日,日本上院通过5宇宙基本法6,从而使日本摆脱空间政策和法律束缚,不再遮掩侦察卫星的发展,依托先进的技术基础,加速以成像侦察卫星为先导的军事航天建设。日本计划在2009年发射第三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在2011年发射第三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以逐步更替目前在轨工作的第二代侦察卫星。日本第三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将达0.5m,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约为1m。另外,日本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第四代侦察卫星的研制计划,目的是强化监视能力,使侦察卫星小型化,进一步提高机动性。可以预言,第四代间谍卫星上天之后,日本将拥有独立的战略侦察能力,而不再依靠美国。

印度也在加快打造航天侦察网,计划于定5年内发射8颗1m分辨率的军用间谍卫星Cartosat-2,以加强军用侦察、科研、防灾的太空支援能力。届时,它们将组成一个完整的侦察卫星网,而分辨率也将提高到0.5m。除此之外,印度还在与以色列合作研制性能更为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在发展光学卫星的同时,印度还在研制/雷达成像卫星0(R I2 S AT)。R I S AT具有全天候昼夜成像能力,其空间分辨率为3~50m,成像带宽10~224km,重访周期7天。在遭受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直接从以色列购买了更先进的雷达成像卫星R I S AT-2,以尽快形成全天候侦察能力。

根据5韩国空间开发中长期计划6,韩国计划于2009年发射Ko mpsat-3商业遥感成像卫星,分辨率将提高到0.5~0.8m;2011年后将发射优于0.5 m分辨率的Ko mpsat-6卫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除光学遥感外,韩国还规划了2代雷达成像卫星,第一代的Ko mpsat-5雷达卫星的分辨率就计划达到1 ~3m,第二代的Ko mpsat-7卫星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到优于1m,将在2011年后发射。4结语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推断,国外的航天侦察系统在未来的5~10年里将完成新一轮的更新换代,能够对全球任一热点地区实施持续侦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侦察能力,能够对各种空间目标实施有效侦察,战术侦察卫星能够快速响应战场需求,能直接控制战术侦察卫星获取战场情报。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高精度、高质量和快速响应的航天侦察能力,世界各国为争夺航天信息优势的斗争也将愈演愈烈。

参考文献:

[1]Inte lli gence,Surveillance,and R econna issance i n t he Na2

ti ona l Security Strategy[Z].2005.

[2]雷厉,石星,吕泽均,等.侦察与监视[M].北京:国防

工业出版社,2008.

[3]W illia m Scott Be l.l CO MMERC I AL EYES I N SPACE:I M2

PLICATI ONS FOR U.S.M I LIT ARY OPERAT I ONS I N

2030[Z].2008.

[4]黄波.国外成像侦察卫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国外

卫星动态,2009(2):1-10.

[5]孙长喜,魏攀科.国外照相侦察卫星发展综述[J].国

防科技,2007(2):39-41.

[6]孙佳.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发展趋势分析[J].装备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2):67-70.

[7]张以忠,卢小飞,曾文龙.日本太空侦察力量发展现状

及能力分析[J].国防科技,2008(11):84-87.

[8]夏光.积极谋求发展的印度航天)))印度航天近期发

展概述[J].国际太空,2008(1):7-11.

[9]Eung-Sh i k Lee,Deo g-Gyu Lee,Seung-H oon Lee.Op2

t o-m echan i ca l desi gn and analysis of the MSC on the

KO MPSAT-2[J].ICO20:Optical Devi ces and Instru2

ments,2005.

[10]B ill Sweet m an.Space R ada r Cance llati on Confi rmed[R].

A erospace Da il y&Defense R eport,2008.

[11]De wey R G,B ishop J.Co mm on Data L i nk fro m Space-

P reli m i nary Lessons fro m the TacSat-2Demonstra ti on

P rogram[J].IEEE M IL CO M,2005:1-7.

作者简介:

吴技(1976-),男,四川泸州人,工程师。

Em ai:l wu ji76@163.co m

#

114 #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一、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由于国家战略、国防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基础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由注重武器装备的“高性能、高质量”转变为注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建设与体系建设,各国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分别走上了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民融合成为各国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最优发展路径”。 美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军转民”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民一体化阶段,通过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美国国防与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俄罗斯为了改变前苏联的军事畸形发展状态,出台了《国防工业“军转民”法》,推动了军民结合战略的发展,提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欧洲国家则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重新审视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策略,欧空局的成立标志着其“先民后军,以民促军”战略的确立,欧盟各国军工企业的能力不同,国防工业的发展经历与进度不同,但均选择了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军力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采取了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军民一体化公司内优先发展民用技术、以民用带动军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国防工业的稳定发展。 二、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措施 虽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美国和欧盟的“军民一体化”、俄罗斯的“先军后民”、以色列的“以军带民”和日本的“以军掩民”各具特点,但这些国家均选择了统筹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些国家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顶层管理机构和法律保障体系 军民深度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应由国家最高层自上而下推动。典型国家推动军民融合的实际切合点多为总统助理(美国)或政府总理(俄罗斯、以色列),通过最高管理层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 状况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X X 指导教师刘雄飞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信息管理0702班 完成时间2011年3月

目录 摘要 (3) 一、前言 (4) 二、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5) (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5) 1.美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两大事件 (5) 2.美国占领的市场份额 (5) 3.美国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 4.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对增加就业的贡献 (6) (二)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6) 1.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6) 2.日本网络资费的变化 (7) 3.家用电器的数字化 (7) 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 (7) 5.加强软件行业的发展 (7)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8) (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情况 (8) 1.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 (8) 2.我国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 (8) 3.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8) 4.我国在信息化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9) 5.我国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工程 (9) (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 (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10) 1.计算机制造产业 (10) 2.计算机软件产业 (10) 3.计算机互联网产业 (10) 四、我国与其他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对比研究 (11) (一)我国与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11) 1.语言方面对比分析 (11) 2.劳动力对比分析 (11) 3.研发力量对比分析 (12)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

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源品汇追溯系统的建立是有很大的因果在里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追溯系统的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现状 1、欧盟(1997) 1997 年由于疯牛病的蔓延,欧盟各国开始了对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2004 年,要求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 2、日本(2003) 日本政府在牛肉生产供应制中全面导入信息可追溯系统,并在商品的流通器上安装 IC 芯片卡,消费者可在店铺的终端上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证号码,获取所购商品的系列信息。 3、美国(2002) FDA 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二、国内现状 1、蔬菜产品(2004) 我国关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 年, 2004 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2、肉制品(2005)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 2005年 8 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系列信息。 3、婴幼儿配方乳粉(2013) 2013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各省陆续开展电子信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对产品能够快速辨别真伪。 三、发展趋势 对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从国外至国内的发展现状显示,国家政策法规不断地完善以及对从2009 年至 2014 年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的市场规模以 300 % 的递增速度表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及实施是一种必然趋势。科技在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据统计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6 亿人。这就为我们的一种全新的科技产品的面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种基于二维码扫描就能轻松辨别真伪和原产地“源品汇追溯系统”应运而生。

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 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 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2)发展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产业衍生方面,ICT 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20210304010336)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 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 0 0- 40 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 9 0 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 903年12月1 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得飞行者”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得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得纪元 1 9 47年1 0月1 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 —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年7月20日2 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得一大步 19 57 年1 0月 4 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得人造卫星上天 19 59 年9 月12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得航天器 1961 年4 月1 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得人 19 6 9年7月2 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得第一人 1970年1 2 月15 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 4 月9 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得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 入太空 19 7 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得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 8 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 9 86年1月 2 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 3秒后爆炸 1 9 8 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与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就是目前最成功得人类空间站 1993 年11月 1 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与平”号空间站得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 9 56年1 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 970年4月 2 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与发射卫星得国家。 197 5年1 1月2 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 84年4 月8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调研报告——国外应用追溯系统现状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调研报告——国外应用追溯系统现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纷纷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调研江苏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情况的同时,我办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国家应用追溯系统概况美国美国食物安全的监管特点是食物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由多个部门负责,主要负责部门为农业部、卫生和公共事业部及环境保护署,分别负责农产品(12.29,0.17,1.40%)、葡萄酒和饮用水等不同产品。此外,美国商业部、财政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不同程度地承担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美国政府于2004年启动了国家动物标识系统,通过对养殖场和动物个体或群体转移进行标识,确定其出生地和移动信息,最终保证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于48小时内确定所有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欧盟欧盟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对食物安全管理承担主要责任,成员国和欧盟共同执行食物安全管理政策。食品产业受成员国有关机构的监督,这些机构同时受欧盟的管理,欧盟委员会也参与对欧盟的食物安全管理。欧盟的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应用在牛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与一些价值较低、混合包装的产品只需追溯到生产批次不同,牛肉属于价值较高的产品,个体标记相对较为容易,其生产及包装特点决定了基本部位产品可以做到个体追溯,也因此欧盟在客观条件上能做到实行较严格、完善的追溯制度。事实上,欧盟强制性要求入盟国家对家畜和肉制品开发和流通实施追溯制度,从2002年起所有店内销售的产品必须具有可追溯标签,该标签必须包含如下信息:出生国别、育肥国别及牛肉关联的其他畜体的引用数码标识、屠宰国别以及屠宰厂标识、分割包装国别、分割厂的批准号以及是否欧盟成员国生产等。澳大利亚澳大利亚70%的牛肉产品销往海外。通过实行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澳畜产品得以顺利出口欧盟,总值约每年5200万澳元。NLIS是一个永久性的身份系统,能够全程追踪家畜的出生到屠宰。家畜个体采用经NLIS认证的耳标或瘤胃标识球来标识身份,牛迁移到新的地点时,农场、寄养销售场或者屠宰场的射频身份读取器将读取并在NLIS数据库中记录其移动。NLIS 的优点是,通过将胴体信息与家畜个体生产数据关联,改善管理和提高育种决策能力,满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提纲: 一、全世界军民融合产业现状的概述 ①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体系 ②各国军民融合国防创新机制 ③各国对于军民融合提供的基础条件建设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 二、世界各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深入分析 ①美国 美国的政策、美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资金支持、采办、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欧洲各国 三、对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启发 ①我国最早期、远期、近期的军民融合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 ②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发展势头 ③我国军民融合的瓶颈和前景。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史。

森克虏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便已大量购买了蒂森克虏伯的军工和民用产品。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已成立了不锈钢、塑料、机械、电梯等方面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德国国防部系统不设兵工厂,也基本不设兵器科研机构,兵器科研与生产任务均由民间企业和一部分民间科研机构承担。一般从事兵器研制与生产工作的民间企业也都从事民品生产。德国的做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典型。这样有利于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与促进,也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协作。同时,军内不设兵工厂可使国防部摆脱管理兵工厂的繁重任务,减轻国防部装备部门的负担。 斯奈克玛公司,全称法国国营飞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是一个国际航空航天集团,世界500强之一,主要为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提供广泛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有两大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飞机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以及发动机维修活动。公司业务按推进和设备两个核心业务领域管理:前者包括民用、军用、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业务,后者涉及起落架、刹车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业务。 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是斯奈克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就开始采用低温推进技术,当时是用在“钻石号”和“欧洲3号”运载火箭项目上。后来,该公司又设计和研制了“阿里安”1~4火箭系列所用的HM7低温发动机。随着“阿里安”5计划的实施,斯奈克玛公司又研制了“火神”发动机。21世纪以后,又研制出一种可重新点火的新型低温发动机“芬奇”。斯奈克玛公司不仅可提供成套航天器推进系统,也可提供近地轨道和低地轨道的各类航天器(包括小卫星、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推进器和其它器件。斯奈克玛公司在生产与航天推进相关的设备和器件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包括涡轮机械、阀门、复合材料喷管等 马特拉公司是法国著名的军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45年,最初只制造导弹,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的工业集团。主要涉及军事工业、宇航工业、交通运输、电子元件、电信、控制与自动化、信息处理、汽车电器、汽车、钟表等。1990年,由马特拉公司和马可尼公司合并。

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各外军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关键词军民融合;外军 当今世界,外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研究分析外军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军民融合发展顺畅高效 一方面,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美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总统科技政策局。为实现国防工业机构的高效协同运行,自1990年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和“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1]。前者牵头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后者则专门指导与协调军民一体化改革的推行。同时,国防部负责科学和技术的副部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先进系统与概念的副局长等军地高级官员,专职负责军民融合科技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保障了军民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既能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军品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终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联合集团为俄罗斯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发展的领导机构,负责计划、协调等有关军民融合的各项事务。俄政府十分重视该联合集团的全面建设,先后在组织机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军民融合发展实施计划。外军认为,合理的实施计划是军民融合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美国在《国防转轨战略》《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等战略规划中,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目标、具体配套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等都做了详细的明确。这些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技术转移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军民两用科学技术计划、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先进概念技术演示计划、利用民用技术节省使用与保障费用倡议、国防部制造技术计划、独立研究与开发计划、技术转化倡议、国防生产法案计划等。在军民融合战略部署的過程中,美国始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不仅在“一个经济振兴”的一揽子计划里确立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了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防转轨战略》中提出“建立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政策后,其国会每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和《联邦采办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都明确强调要鼓励采

国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美国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据统计,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1985年,美国中小学平均每12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1995年为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2000年6月为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1995年,约有1亿美国人拥有电脑(约占美国总人数的3/1),其中17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60%。1994、1996、2000年,美国中小学学校入网率分别为35%、65%。自1994年以来,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数目增加了1倍多,联网教室数目增加了8倍,1994年全国有35%的学校上了因特网,到1997年则达到78%,有些地区超过了84%。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英国 英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以政府规划、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从教育内部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委负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教育协会、大学、中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从教育外部看,有国家工业部、就业部(原属教育就业部)、人力服务中心、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在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就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使用开始了投人。近二十年来,全英较大规模的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项目就达十三个之多。项目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累计投资近三亿英镑。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修订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仅浏览一下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部分投资项目,便可见一斑(见表二)。

航空航天发展史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15191001 李想

摘要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引言 时代背景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发展过程

正文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

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 作者:陈红华 田志宏 [摘要]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发达国家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除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国家实施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比研究,对我国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贸易壁垒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一、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System)就是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追踪农产品(包括食品、饲料等)进入市场各个阶段(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从用途上讲,农产品分为食用农产品和工业用农产品。就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来说,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 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一些工业品的产品召回制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国际上,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的手段。ISO9000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等多种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纷纷被引入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管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学习资料: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一、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 1.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967年,美国费城学区给13-14岁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此后,该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在美国各中小学逐步推广。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发起了有关教育改革长期规划的研制工作。该机构聘请国内外各方面的专家,花费了四年的时间,于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题为《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这是一份旨在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的教改纲要。第一次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仍只能纳入到科学教育体系中,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主要办法,为“信息素养”概念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教育部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式报告——《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作好准备:面向信息素养的挑战》,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目标:全国所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训练,教师斑竹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需要都要得到支持;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每一间教室都要连上信息高速公路;将有效的软件和再现学习资源作为每一门学校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 2000年,发表《电子化学习:将世界级的教育置于儿童的指尖》报告。 2005年,发表《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报告。 2.美国信息技术课程形态 美国的教育分权制,使得各州、新洲区、学区、学校都有教育自主权。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的制定、教科书的选择等方面,拥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多元化格局。 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校而异,各式各样,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并不强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条码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条码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发布时间:2011-12-02 02:12:03 访问次数:168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条码技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并广泛应用的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将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解决了计算机应用中数据采集的“瓶颈”,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与传输,是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自动化的基础。条码技术有机地联系了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为实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提供了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现代化等的必要前提。国际上,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条码技术正处于一个强劲的集成创新发展期,是商业贸易、物流、产品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导信息技术。 十多年来,以条码技术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增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国际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条码技术及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符号表示已由一维条码发展到二维条码,目前又出现了将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码;条码介质由纸质发展到特殊介质;条码的应用已从商业领域拓展到物流、金融等经济领域,并向纵深发展,面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层次的集成;条码技术产品逐渐向高、精、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国际上条码技术的发展呈如下特点。 我国条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十多年来,我国条码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以发展为核心,以服务求巩固,以标准促应用,条码技术已从商业零售领域向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和产品追溯等多领域拓展,并带动了条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零售业是条码技术最先广泛应用的领域。目前,我国商品条码用户有十余万家,使用条码标识的产品超过100万种,条码自动扫描商店(P0s)数万家,大大提高了我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商品条码用户主要集中在食品、日化行业,商品条码在医疗保健、服装服饰、农副产品、化工、建材、家具、玩具、机械与电子、服务等行业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对条码技术有迫切应用需求的食品行业、服装行业、家电行业、汽车行业,条码技术的应用只是初步的,大都仅用于供应链末端的 POS零售。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造领域,条码技术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而在我国,条码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刚刚起步,只有少数制造业企业在生产、销售、供应和仓储管理等环节应用条码技术,而且应用的层次较低。条码技术尚未发挥其食品安全溯源、供应链管理、产品召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老百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预计条码技术在食品安全溯源方面的应用将会加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协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农业部、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基于条码技术应用的我国食品安全与溯源体系。该体系以“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过程为对象,以食品安全溯源中的信息编码技术、标签标识技术、信息交换用电子单证的内容及格式等为关键技术,提供一个完善的物流与信息流同步的食品安全溯源方案,以对食品的生产、加T 、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标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