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邓稼先

1、邓稼先

1、邓稼先
1、邓稼先

一.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鲜红xiān 殷切yīn 鲜为人知xiǎn

二.选择义项:

1.家喻户晓( B ) A.说明 B.明白,了解 C.比喻,比方

2.锋芒毕露( B )A.完结 B.全,完全 C.完成

3.死而后已( A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4 层出不穷( C ) A 极端 B 彻底 C.穷尽

四、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五、探究写法

1、以小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第二课时

六、研读课文

1、默读第一部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2、默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职务国籍

功劳相当文化背景不同

学术水平性格

锋芒毕露最不引人注目

奥本海默善于辞令邓稼先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奉献精神“纯”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句话。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

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中国男儿”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七、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元勋科技先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1

邓稼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1.邓稼先知识梳理含答案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读第三段思考: 1、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案

邓稼先第一课时 邓稼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解决办法: 1.反复研读,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语言形式,体味感情。 2.讨论研究,对难点重点,我们应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提示。 3.录相观摩。利用《飞越太平洋》等科研电影的片断,使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意义巨大,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4.质疑。学习是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

发挥主体作用,质疑环节则是转换师问生答的形式,放 手发动学生思考问题,突破知识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观看电影片断,片名《飞越太平洋》其中有研制原子弹艰难过程及发射成功的片断。观摩有利于拉近 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读书会。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有许多处理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但并不难懂,组织读书会,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生答)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是谁领导研制 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邓稼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 科技专家们都甘心情愿的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___)鲜.为人知(______)鞠躬尽瘁.(______)锋芒毕露.(______) 热泪满眶.(______)马革裹.尸(______)层出不穷.(______)风悲日曛.(___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___)妇rú(___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___)péng(___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___)兽tǐng(______)亡群燕然lè(______)功常fù(______)三军 二、选择题 3.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 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为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三、语言表达 5.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的人物。 A.引以自豪 B.引人注目 C.引吭高歌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_____的挚友。 A.可爱 B.尊敬 C.敬爱 四、其他 6.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8.文章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并没有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五部分用“我不能走”作小标题,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10.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课内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复习要点

01 邓稼先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彷徨(páng huáng)鲜(xiǎn)为人知锋芒毕露(lù) 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很少。为: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任人宰割:任:任凭;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死于战场。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二、文学常识 《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我国当代物理学家。

三、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记叙邓稼先的生平及事迹,表现了他谦逊朴实、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品质。 四、写作特点 1、选材精确,主题突出。 2、结构明晰,标题巧妙。 3、引用。 引经据典作用:增强说服力,使语言含蓄典雅,引起共鸣,升华主题,丰富内涵,增添文采。 4、语言描写——“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考试题型: 这段话在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语言: (1)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2)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3)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4)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答题公式: 本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式,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性格/身份/思想感情……

11邓稼先1

11、《邓稼先》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法指导】 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相关链接】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升快速阅读的水平,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勤奋学习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播放歌曲《中国男儿》,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课文《邓稼先》中的字词障碍都扫清了吗?通过预习课文,你又积累了那些雅词呢?分组黑板展示交流。教师评价激励,要求学生和自己预习本的积累实行对照补充。 学生尝试介绍“两弹一星”和邓稼先。 媒体播放两个材料,学生快速读。读后提问有知道了什么?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邓稼先等七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他用了不足两年,在他26岁时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在他领导和直接参与下,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相继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国家和平。 二、速读感知: 学法指导:1、同学们这篇文章能够说是邓稼先的传记,文章用了六个小标题,将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那么这六个部分中那几部分直接具体介绍了邓稼先这个人物? 同桌交流后学生自荐回答,教师评价。 三、精读探究: 学法指导:读课文的过程中,邓稼先身上的哪一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选出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以”邓稼先是一个()的人,因为()。 展示交流:抓住文本,探究归纳,可能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1、邓稼先是一个功勋卓著(贡献巨大)的人,因为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被称为”两弹元勋。 2、邓稼先是一个忠厚朴实(忠诚坦白、为人谦虚)的人,因为同奥本海默相比,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都没私心不骄人。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2020-202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宰割(zǎi)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 难堪(kān)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 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 燕然(yàn) 彷徨(huánɡ)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出人头地郑重其事讳疾忌医人才倍出 B. 名副其实莫名其妙无所事事再接再励 C. 永往直前语重心长精神矍铄无边无垠 D. 甘拜下风首屈一指别出心裁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④⑥①②⑤③ D. ⑤②③ ④⑥①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6.下列填到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了。 A. 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 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 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死不懈(松懈)截然不同(截止) B. 层出不穷(穷尽)热泪盈眶(充满) C. 死而后已(停止)家喻户晓(明白、了解) D. 马革裹尸(皮革)可歌可泣(不出声地哭) 二、语言表达 8.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1 邓稼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2.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并理解独句段和引用的作用,进一步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探究邓稼先内在的精神力量,感受他身上强烈的民族责任和担当,以及他的家国情怀,并从中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并理解独句段和引用的作用,进一步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探究邓稼先内在的精神力量,感受他身上强烈的民族责任和担当,以及他的家国情怀,并从中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一消息,更震惊世界。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当年原子弹、氢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的,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杨振宁浓情的笔墨,来认识为研制核武器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在他一生点滴的轨迹中,感受他人格的魅力。 (二)检测预习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昨天我们用了一节课时间反复对课文进行了阅读,同学们也带着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字词积累 (1)学生独立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2)同桌之间交换互改,红笔订正 (3)请两位学生来点评,强调易错字 2.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

(完整word版)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课邓稼先 A卷基础篇 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答案:xiònɡàn xūn tǐnɡ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 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 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 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 【解析】选D。A项中“骋”应为“聘”;B项中“璧”应为“壁”;C 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 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就是 ....,.死而后已

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 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 ....的“梦之队”。 【解析】选B。“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答案(示例):求索磨难长河跋涉 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1 邓稼先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 ....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 ....的时代英模。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3.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 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 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 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 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 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 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 是当之无愧的。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 6.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7.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准确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2)对邓稼先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短)语是“”。 (3)能表明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4)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意义的一句话是“”。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 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 很意外:天啊,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年近90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 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 huáng()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jū()躬尽cuì() 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2·1·c·n·j·y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www-2-1-cnjy-com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 ...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 ....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课时同步练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吃惊地望着他,这哪里还是刚才那个低眉顺眼的乖孩子,完全是个野蛮小子。 B.他妹妹生病住院,他父亲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C.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等不文明行为。 D.这个段子,他早已烂熟于心,表演时栩栩如生。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B.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3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 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4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第1课 邓稼先(课前预习清单)

第1课邓稼先 1.字音字形 元勋 ..(xuǎn pìn) ..(diàn jī) 选聘 ..(yuán xūn) 奠基 昼夜 ..(zhòu yè) 署名(shǔ) 挚.友(zhì) 任人宰.割(zǎi) 鲜为人知 ....(xiǎn wéi rén zhī) 至死不懈.(xiè) 截.然不同(jié)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锋芒毕露 ....(jū gōng jìn cuì) ....(fēng máng bì lù) 鞠躬尽瘁 2.词语解释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挚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勤勤恳恳,贡献出全部精力。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毫无愧色,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好表现自己。毕,全,都。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殷红:带黑的红色。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3.文学常识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邓稼先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1邓稼先

《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四、说学情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

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文献法 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2、播放视频《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章体裁及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杨振宁与邓稼先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3、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