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13年底教育哲学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4个共16分)

前提反思:是哲学的天命和本性,是哲学反思的最本质特性。是把理论,思维的前提本身作为追问,质疑和反思的对象的反思。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哲

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

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

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

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如

何。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表

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题

统一于对象的程度。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信

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

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需

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体

需要参与为前提。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

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建构的教育哲学:建构的教育哲学与建构主义哲学紧密联系,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等现当代哲学的某些相似观点结合起来形成的哲学

理论。

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哲学流派,它主要流行于英国、美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一些分析教育哲学家

的兴趣集中在对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重要命题或命题类型的澄清。而另一

些分析教育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整个教育理论陈述体系的结构的分析。总

之是主张对教育学问题进行元研究,认为教育哲学是分析教育语言的学科。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 把苏格拉底的问

答法看作是教学的最好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个别对待。这实际

上是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

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

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教育价值是

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

的对象化。

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填空(每空1分,10个空共10分)

教育哲学独立标志: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问世。

《教育哲学》第一次作为书名:1904年,美国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学》为书名

撰写著作。

对教育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首次探讨:1912年,美国教育家麦克文纳写了《教育哲学教程

纲要》一书,试图从哲学认识论的社会观来解释教

育,并首次提出探讨教育哲学学科性质的问题。

民国时期四位著名教育哲学家:范寿康,吴俊升,林砺儒,张栗原

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条原则:存在先于本质,即主观性原理。

卢梭及其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杜威及其著作: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

程》、《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

题》等。

注:一、杜威的论点有: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韦伯对合理性的区分:把一切以伦理为取向的行动都归于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准则,责任伦

理是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信念伦理是价值合理性

或实质合理性,规范合理性。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的人,能以价值

合理性为动力,以工具合理性为行为准则,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互

补交融地结合起来。

布雷津卡对教育学的划分:他主张把教育学分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或实用教

育学。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帕克,赫钦斯,威廉巴格莱,杜威,哈迪,卡尔罗杰斯。

●实用主义哲学、福柯、波兰尼、皮亚杰的知识理论:

罗尔斯和费里德曼的公平理论:把优先权交给平等;把优先权交给效率。

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层次:适应性发展和自由性发展

其它包含在其它题中。

前提反思的两个特点:第一,批判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第二,实践性是其鲜明特色。

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

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兴国和创新教育兴国。

三、辨析(每题5分,2题共10分)

教育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就是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分析揭示其意义。

教育哲学的语言分析是对教育规律的概念,判断及其关系表述的研究,也包括对教育规律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

课程中的知识是客观的。

课程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其类型的差别未必都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是认识的差异,价值的差异,主管的差异和目的的差异,或者说既有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也有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制造的人为的差异。

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

知识从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概念体系,认识方法和价值,作用。但所有知识或真理,反映真理的知识都是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实践的发展结果及其结合,是客观反映与主观追求的建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真与善的一致。

●教学方式就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

当代人文精神就是互利和双赢精神:

当代人文精神是共利精神,不仅是功利,公利和双赢精神,共利精神是公益精神,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过上幸福生活

的精神。共利包括互利和双赢,但又不等同互利和双赢,不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的个人和群体,社会也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的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

四、简答(每题8分,3题共24分)

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

1: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石。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

2:教育的自本质: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角度对教育自本质的认识,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实现当代教育作用社会和人的最根本的方式。

3: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接受教育,但它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

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5;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

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之意义。

1;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

2;指导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

3;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4;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培养及其教育的目的是完人和有用的人,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把人看做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有用之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进步,富强和现代化,一流水平之根本。

教育反作用和教育为本的不同理论根源。

课程知识的特点。

1;间接性与直接性。唯理论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变化的和有局限的。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普遍的和稳定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不是学习着自己经验的总结,学生实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而不是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总之,学习是从书本上学习。经验论认为,唯有感觉得来的知识是可靠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和书本出发。

2;简约性,系统性和经验性,活动性。唯理论和学科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书本中,书本知识是压缩的或浓缩的知识,系统和简约化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精华,被认为是能够高效地提高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经验主义则侧重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试误性。

3;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知识是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概念,原理的知识。

4;接受性和发现性。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接受知识是对知识的继承,记忆,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应用。

其它包含在论述题中。

五、论述(每题15分,2题共30分)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

1;反思同样是教育哲学的天性和天命,是教育哲学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哲学反思具有前提性,批判性等特点。

2;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是认识教育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反思是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教育思想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反思教育思想前提或通过反思追寻教育思想的根源或依据,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3;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对象是教育思想,方法是前提反思,任务是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

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1;实证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学的科学化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教育学的科学化并不完全是实证化和实验化,也不完全是哲学化和人文化,而是认识规律和追寻意义,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合理性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是合理性的科学化过程。建构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观点从杜威开始,到解释学、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影响下的教育学中形成广泛共识。

2;教育学理论的科学性不在于它的概念的精确性和体系的完备性,而在于对于教育实践科学化和合理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合理性发展主要不是数量的发展、普及的程度和表面的繁荣,而在于它真正发挥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育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建构过程。

1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育实践既是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学习者及其两者的实践目的、内容、方法等统一起来的根源,也是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终极原因。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任何教育都是具有本质的教育,任何教育也是具有本体的教育。教育本体时刻存在并不断形成和生成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的生成或建构时刻需要教育本体的养育或滋养。

2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育思维的本质、教育认识及其思维对教育实践的抽象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教育行动的本质,是教育行动对教育认识的现实化或实际化。教育本质是认识的,更是实践的,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是认识的行动。教育本质永远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行动统一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没有教育行动的教育认识和没有教育认识的教育行动都不可能形成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内在普遍联系和共同特征,是教育主体、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的统一。新的教育主体、价值和规律认识和实践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教育本质形成的过程。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

当代人文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方式。

六、材料分析(1题共10分)

创新教育理论的运用

一、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四)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二、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本质

(一)创新的本质

不少人从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创新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二)创造性的内容

创造性或创新素质是创新习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德和创新精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甚至是互为基础的整体。

(三)创新教育的外延

科技需要创新,经济需要创新,文化教育需要创新,制度和管理也需要创新。创新能力和品德表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一)创新教育与教育改革

其一,全程化目标。教育要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思想品德,但这些必须以培养创造性为总方向、总要求、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是以创造性的形成为中心,

并为其服务。

其二,多层面的内容。创新教育必须有新的教材、课程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与新兴知识、专业知识的关系,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其三,发展个性的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创新有法,但无定法。分析能创新,综合能创新。演绎能创新,归纳能创新。发散思维能创新,收敛思维能创新。规范思维能创新,直觉思维、侧向思维也能创新。形象思维能创新,抽象思维能创新,甚至动作思维也能创新。

其四,重思想的评价。高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中小学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的指挥棒。这样不仅扼杀创造性,损害精神发展,还极大地摧残了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应把现行的考试转变为以评价创造性为本位的考试。教育改革有技术问题,关键还是观念问题。

其五,新风范教师。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国民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必须有创造性。

(二)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

创新教育的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一,国家创新系统。

其二,企事业单位用人和创新机制

其三,社会文化风尚。

其四,家庭亲友氛围。

其五,大众传媒导向。

教育公平理论的运用

一、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与差别对待的公平原则

关于教育公平,许多人认为它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机会平等包括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

同等对待不同起点的地区和个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是不公平的。“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公平原则既是处理大多数发展条件和水平相似的个人和地区与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的极少数个人和地区的关系的原则,也是处理大多数发展条件和水平相似的个人和地区之间差别的原则,但主要是处理差距较大的个人和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

“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在教育中,可以表现为因材施教的差别对待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对待。然而差别对待的公平原则又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选择为标准来衡量和取舍的。

二、教育机会平等与教育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公平原则

(一)教育机会平等和公平就是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和公平

教育机会平等就是国家和社会授予所有人或某些人接受某种程度教育的平等的权利或资格。教育机会平等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能接受每一种类型和级别的教育。把机会给予那些有能力承担义务和履行责任的人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公平,否则就是不公平。

(二)不同的权利有不同的义务和职责

接受从事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料理最基本的个人生活的最基本的教育也就应该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对所有人开放,但非义务教育则不同,国家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没有明确说每个人都有接受所有教育的权利,即使是规定了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只能说所有人都有接受所有教育的机会和资格,并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所有教育的结果和目标。

接受教育权利向所有人开放,接受教育的结果只能由那些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获得。

(三)教育机会平等是由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原则决定的,在不同的教育公平和平等原则下教育的机会是不同的

机会平等不等于结果平等,更不等于每一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对在知识和能力面前教育机会平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无论是主张教育平等优先的人还是主张教育效率优先的人都反对教育平等或均等。

三、教育公平的标准和原则与教育公平的程序和操作

教育公平的关键首先是实施教育的原则的公平,或者制定教育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只有变成具体的公平操作才能落到实处,变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公平。保证事实上的公平,既要有公平的原则,还必须有公平的操作程序。

公平原则有是否合理的问题,合理的教育公平原则是使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教育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则。在公众面前公开挑战正义的原则必定是要失败的。但原则的操作在许多情况下相对而言则是具体的、个别的甚至是琐碎的,是隐蔽的甚至是保密的。

保证教育公平既有人的道德良心问题,即提高人的思想品德水平的问题,也有健全法律、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的监控体系、技术手段等问题。

四、教育评价和考试的公平与教育的平等、效率和教育公平

活动的效率与活动的目标及其评价目标、标准紧密联系,目标和标准不同,效率就不同。

考试具有评价性、选拔性、总结性和导向性。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未必正确但是人之常情,也说明考试和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以分数为标准的公平观来说是公平的,但对于以能力为标准的教育公平观来说就未必是公平的。

重视知识的教育、学习和考试与重视能力形成的教育、学习和考试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在这两种教育观和学习观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平等和公平观。不顾效率的平等和不顾平等的效率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既要追求平等又要追求效率的公平则是较难做到的。

五、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平等和公平

有人认为,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展教育要遵循价值规律,要讲效率。

也有人认为,教育不是商品,不能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还有人认为,教育产业化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观点的论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教育不能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但教育具有商品性、产业性和市场性。

从总体上说,教育还主要是由国家举办,一部分教育具有某种商品性、产业性和市场性,并不等于整个国家的教育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把教育的计划性和市场性与教育的文化性、政治性和精神性结合起来,如果运作的好既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也有利于教育的平等,是有利于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的形成的,即有利于教育公平。相反只强调一方是不利于教育公平的。

第三节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教育不公平原因的复杂性和教育公平意义的多元重要性

(一)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教育和经济、政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从长远和整体看,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政治文明的根本,但从具体看,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其实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教育公平、平等是国家和社会的追求和责任,也是公民个人的追求和责任

教育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发展个性、满足个人需要等价值,教育公平对提高国家、地区和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重要意义,对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受教育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好处;不仅对现实社会有好处,也对将来社会有好处。因此,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家庭都要对教育发展和教育投资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才是公平的。

教育不平等、不公平如果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等社会原因造成的,那就要解决社会问题。但有时可能是由于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追求原因造成的,这就要解决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追求的问题。

(三)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但应该说这只是社会平等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社会平等的实质。

分数是艰苦努力和较好条件结合的产物,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目标实现的现实性、可能性和长期性

平等和效率是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也是两个基本、具体目标,只有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才是公平的。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既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践的,也是整体的、历史的和理想的。

教育公平既是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教育公平是历史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永远存在,不可能完结。基本层次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还要永远努力追求。

三、现实社会中教育不平衡和不公平的区别与消除教育不公平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路

教育发展的平衡只能看做教育公平,即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不能简单地把不平衡就看做不公平,不平衡只有在严重损害平等和效率的前提下才是不公平的,使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不平衡是公平的。

现实中的教育不平衡主要有:

(1)结果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表现如下: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二是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三是不同家庭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四是同一家庭中的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五是正常人和特殊人群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

(2)教育机会上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主要有:经济机会、条件和结果造

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身体条件和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性别身体条件和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

(3)教育资源分配的操作程序、教育评价的操作程序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主要有:考试作弊,造假学历等。

解决以上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

(1)加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

(2)努力加大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3)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程序监督和惩处的力度。

四、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和教育公平观,努力研究考试和教育评价中的平等、效率和公平问题。

改变人才观念、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功能观。改变传统的教育平等等于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平观,树立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观。

现代人与古代人对教育和人才的评价有不同的理念和要求,因此也应该研究适合现代的不同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五、大力发挥教育的和合功能

教育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发展个性功能,有选拔和分层功能,还有普遍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公平、公正的和合功能。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和公平的目标,当然要大力发挥教育的这种功能。

六、教育公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有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既要健全法制,更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使每个人具有追求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个崇高的理想积极地行动,主动贡献力量。

七、形成公平的共识也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条件

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公平与平等和效率关系的认识,形成不同人群之间对公平的科学共识,对顺利实现社会和教育公平是十分重要的。

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思考。

●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

划分为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迪尔凯姆指出,利己型自杀多发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职业者、未婚者、离婚者中间。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更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目标上缺乏强制力;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迪尔凯姆以欧洲军队为例说明利他型自杀。在军队里,士兵被训练得不看重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感到被一种“社会价值”所扼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而军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百姓。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

迪尔凯姆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他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社会形成了一套等级秩序。不管这个秩序是基于世袭还是个人成就,正常社会中的秩序总是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在某一特定阶层中,他就欣然地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也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迪尔凯姆把工商业者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杀现象视为此种类型的例证。

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他没有对此作详细的讨论。

迪尔凯姆总结其自杀研究,提出了3个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在自杀原因上,迪尔凯姆并不完全否定个人生理上的因素,但认为那是次要的,社会原因才是主要的。他认为,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3项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教育能否改变自杀?在某种程度中,教育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

自杀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教育能使其社会化,适应社会的各种的需求能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于需求的满足有一定度。

●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缺失或扭曲是导致自杀的深层次原因。从找寻人生价值、建构人

生理想、探索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对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是教育者应该明确和实施的教育责任。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渠道, 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才能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师生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从而推动高中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 就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 对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促进高中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学; 情感教育;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中教学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注重高中生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才能真正为高中生营造一个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因此, 对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 最终推动高中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一、情感教育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 情感产生的动力可以体现在人的体力上, 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进而影响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主动性。因此, 高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不但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减少学生的极端行为, 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维, 从而促进高中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中,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等, 教师需要做到以情动人, 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和影响学生,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等。由于高中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有限。因此,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并对学习内容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 情感教育是增强师生之间信任度的 重要方式, 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能获得相互的尊重, 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由此可见, 高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不但能从人格、见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触动学生的神经, 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而增强高中教学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最终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高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1. 认识不到位, 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中教学存在着对情感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教师仍然秉承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准则, 给情感教育在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课件整理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P3),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起来的,尤其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的直接来源。 4、科学前提(自然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5、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P13 6、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1)从创造者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从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等人的理论。 3)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看,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马恩相一致。 4)从它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社。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革命性: 1、彻底的批判精神 2、鲜明的政治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 2)科学性: 1、认识并利用规律 2、深刻性 3、经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发展 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并不是所有的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哲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教育哲学》试卷及 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 (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 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 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 教育的( 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16.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中国哲学史的考试重点 以下内容是摘自书中,个人理解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敬请原谅。如有错误请及时提出更改。 一、翻译题(英译汉)共计十题 题目组成是关于仁和道的古文,题目为英语,答题用汉语。五句关于仁,五句关于道。 1.“The child cannot leave the arms of its parents until it is three years old. This is why the three years' mourning is universally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 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2.“Let the ruler be ruler, the minister minister, the father father, and the son son”. 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The superior man comprehends yi; the small man comprehends li.” 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ish yourself.”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The man of jen is one who, desiring to sustain himself, sustains others, and desiring to develop himself, develops others. To be able from one's own self to draw a parall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s; that may be called the way to practice jen.” 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superiors in the employment of your inf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your inferiors in the service of your superiors.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fore, to precede those who are behind.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in those who are behind, to follow those who are before.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right, to display toward the left. Do not use what you dislike on the left, to display toward the right. This is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a measuring square.” 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壬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7.“Chung and shu are not far from the Way. What you do not like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Serve your fa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on to serve you. ...Serve your rul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subordinate to serve you....Serve your elder brother as you would require your younger brother to serve you. ...Set the example in behaving to your friends as you would require them t o behave to you...” 答:“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8.“Our master's teaching consis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ung and shu, and that is all.” 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The reason why the superior man tries to go into politics, is because he holds this to be right, even though he is well aware that his principle cannot prevail.” 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Is jen indeed far off? I crave for jen,and lo! jen is at hand.” 答:“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1.“The wise are free from doubts; 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 the brave from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阶段,在小学音乐中,情感因素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对音乐而言,听音乐就是一种审美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情感很有效的调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标签:小学音乐;情感教育;对策 情感教育实际上是精神教育,其授课方式为在实际授课中适当的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音乐课或者聆听音乐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将对于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精神的追求,随之,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新课程改革风。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仅是单纯的追求高成绩,而是在追求成绩下,更高的要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单一的提高智商而且要提高情商。对于小学教学中,课程比较单一,继而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课堂,这样既培养学生兴趣还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 1.1 社会要求,时代呼唤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智商情商两者都不可缺失,同时,受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情商、对情感教育应从小学抓起,从音乐教学的课堂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类型比较丰富,并且小学生学习具有随性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只有感情的到迸发才会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所以要想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让情感先得到丰富和提高。依据目前来看,社会竞争力不断被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是不可小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量的压力。另外,为提高学生自身技能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名各类补习班,兴趣班这样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迫,压榨学生娱乐时间,使学生情感低落,对各类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日益下滑。正是因为这类现象,小学音乐教育情感才更为重要,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变化得到改善,从而逐渐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促进个人身心发展。 1.2 小学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小学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设置音乐课程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趋势的。小学课程比较少,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生活乐趣还会以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提高作用。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由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哲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哲学引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o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o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o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o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 ( ) A.为了获得奖杯的人 B.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 C.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 D.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 2.在中国哲学史上,裂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慧能 3.被公认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墙根 B.笛卡儿 C.洛克 D.休谟 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6.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的西方哲学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弗雷格 D.罗素 7.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8.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B.真谛、义谛、胜谛 C.空、假、中 D.空、假、真 9.从属于“非结果论”范畴的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有( )。 A.个人主义 B.功利主义 C.圣谕论 D.义务论 10.以下哲学著作的作者属于福柯的是( )。 A.《后现代状况》 B.《词与物》 C.《癫狂与文明》 D.《新唯识论》 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任选其中两遒题目进行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或选择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2、亚里士多德著的形而上学的开头一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的本性。” 3、___________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 4、“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5、黑格尔说:“思维本质就是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_____________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斯宾塞 8、遵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9、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10、德性就是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知识。——苏格拉底 11、____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它能够测度一切,领悟一切”。 12、德国学者卡西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是哲学的最高目标”。 13、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确保目的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保实现目的之手段。 14、马克思说:“形而上学,整个哲学,是概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面的。” 15、____杜威_____指出:教师们应该认识到,他们与农民和工厂劳工一样都是“工人”,因此也就受到“具有经济特权的、人数虽少,但权力很大的阶级”的控制。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和进步“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这个阶级的愿望和计划”。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教育哲学》试卷与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A) A.帕克 B.杜威 C.贝尔斯 D.斯坦利 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杰克 B.赫钦斯 C.杜威 D.阿奎那 3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 B.发展主义教学论 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 D.人本主义教学论 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A.发展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结构主义教学论 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 8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9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A) A.现代课程 B.后现代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10教育的(C)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A.人口功能B.育人功能C.本体功能D.社会功能 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德B.卢梭C.那托尔普D.涂尔干 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B.孔德C.那托尔普D.杜威 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杜威D.马克思 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 B.育人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育人价值

毛中特考试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失误。大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的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0.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 1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观察到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感情变化。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此,本文在简单阐述情感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明确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各类情感正处于萌发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贴近学生心理情感的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融人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来讲,最合适不过。而情感教育对指导小学生情感的正确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促进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情况下,虽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仍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小学生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一、情感教育的界定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对于课堂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情感教育,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站在同一情感高度,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隋感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修养 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效实施的情感教育,首先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情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A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儿童哲学,一方面是以儿童作为主体的认识自身之外的一切客体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和观念体系。 2、儿童哲学相对于成人哲学来说是不成熟的,幼稚的,但是却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儿童的视野没有任何的成见,不受成人社会中的各种陈规旧俗的约束,具有原创性。 3、儿童哲学在性质上具有这几个特点: (1)纯朴(2)浪漫幻想 (3)易受情绪影响(4)自由创造。 4、儿童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2.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答案:(1)子子;(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3)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4)把子女当作光耀门庭的工具;(5)养子防老:(6)性别歧视。 3. 儿童道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其一,儿童的道德哲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其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道德形式的统一;道德认识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其四,发展儿童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其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其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其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八,与儿童开展对话;其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4.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请举例说明? 分析型思维/实用型思维/创造型思维 5. 如何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把谈话变成对话? (1)谈话必须以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 (2)谈话必须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提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同时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 (3)谈话必须平等,参与者必须同等地尊重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无论参与者站在何种立场。 (4)谈话遵循参与者的共同的兴趣,在全体探究中,所有参与者(教师除外)设立程序、规则,决定讨论主题及话题进展情况。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皮亚杰 A.一套“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项目 2.提德曼 B.儿童的精神 3.李普曼 C.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 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 1和C, 2和D,3和A,4和B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答案: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B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答案: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红色表明的是网上找的,不是很确定,仅供参考 一、选择(10×1') 1、黄济先生四点表述: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应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是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贺德夫 3、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大写到小写、贵族到平民、认识到存在、规范到解放 4、新的后现代哲学:实践性(性质是一门实践哲学不是指为教育实践服务)、反思性、批判性、价值性(在一定价值基础或原则指导下进行) 5、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P39 6、哲学著作的条件:思想原创性、完整的新的哲学基础、对教育实践产生深刻长远影响 7、解放后哲学研究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元哲学基础部存在、广度深度都较强、中国传统哲学得到系统整理和阐述、从教材编写深入到专题问题研究,出现亚领域、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8、规范教育哲学代表人物——弗兰肯纳 9、教育哲学学科名称由来——罗森克兰兹出版《教育学的体系》布莱克特翻译为英文《教育哲学》 10、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涉及美国教育哲学生死存亡的辩论,科南特认为教育哲学基础正在塌陷应取消教育哲学由一般哲学代之;布劳迪认为不是取消教育哲学而是要改进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 11、美国本土实用主义P66 二、名词解释(5×4') 1.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代表人物周浩波。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2.人生境界: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3.理性知识: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 人文知识:是对外部世界各种联系的反映,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通道。 4.学术自由:《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90) 学术自由一般被理解为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的权利。这一权力既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也适用于在这些机构里从事学术工作地的人员。 教学自由:教学自由有三层含义: 第一,教学自由是一种不受强制的状态; 第二,存在于师生关系中,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第三,是在政治权利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权力。 5.民主教育:是一种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