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二)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二)Word版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历史部分

24.西周王朝时,中国已经形成统一的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

D.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传统

25.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变化并形成谱系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26.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公,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材料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传统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27.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范文澜先生曾经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能不能成功?按照当时的条件,是可能的而且是很大的可能。……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反革命方面力量过于强大,而是革命内部领导方面犯了严重错误。”这一评价()

A.过分夸大了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B.比较客观的分析了太平天国的的失败原因

C.未正确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D.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适应了当时发展潮流

28.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看,其反映了()A.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29.“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充足的兵源

B.反映了民国时期国民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30.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

A.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题地位

B.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31.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烦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D.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32.“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这种观点()

A.认为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

B.预见了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性

C.高度赞扬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

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33.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4.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35.有学者认为,与经常成为新闻事件的核武器试验或是偶尔成为广泛议题的气候变暖相比,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汇率升跌、货币增发与贬值、主权债务等才是决定世界之舟航向的洋流。

该观点反映了全球化时代()

A.资源配置方式综合化

B.国际关系利益多元化

C.世界经济形态虚拟化

D.国家利益高度金融化

40.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材料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思维方式。

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9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秦王朝的灭亡既有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秦王朝建立后不仅不思休养生息,反而修阿房宫、筑骊山陵墓、建长城、伐南越、戍五岭、徭役、兵役极度的繁苛,再加上它又专任法家,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从而其兴也暴,其亡也暴。但是这一历史的必然性,却并不是自行实现的,而是经由秦末农民战争才得以完成。正像贾谊概括的那样“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一作用显然带有许多的偶然性,如“遇雨失期”,九百戍卒中有个陈胜存在,乃至戍守渔阳的遥远,大泽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但是,恰恰是这一事件完成了秦朝灭亡的历史必然,而秦朝灭亡的“必然”也就是以这些“偶然”的具体形式而得以实现。

——摘编自王晓菊《何谓历史学》

根据材料表述,概括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并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合理)

第44—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4.选做【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材料二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

——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笔记》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6分)

45.【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就出现过几次轰炸袭击。对于平民人口的轰炸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轰炸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此做出的反应,引发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轰炸后方城市是迫使政府讲和的一种有效手段。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空军开始研制远程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被运用于各种目标,包括军事目标、敌人的部队以及平民人口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平民的轰炸使得战争的后方也变得很危险。(二战中)首次进行的持续的平民轰炸开始于1940年9月初。伦敦人第一个遭受了沉重打击。德国的空军昼夜不停地轰炸伦敦达数月之久。数千人被打死或受伤,损失无法计算。但是,伦敦人的士气仍然很高。英国人称德国的这种空袭为“闪电战”,它很快成为英国全国的一种经历。闪电战被带到英国的其他许多城镇。伦敦人保持士气的能力为其他的英国人树立了榜样。认为选择平民作为轰炸目标会迫使英国讲和的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摘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材料二为了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1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集中了侵华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先后出动军用飞机9000架次,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轰炸。重庆大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血腥暴行之一,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仅居于中国各大城市的首位,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潘洵、杨光彦《论重庆大轰炸》《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因素。(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据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轰炸和重庆大轰炸客观上的积极作用。(9分)

4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

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1903年12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自己“向年鼓吹破坏主义,而今者反对破坏主义”,“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梁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灭。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投靠袁世凯。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1915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

材料二在清末,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革命性的运动,从梁氏那些鼓吹“立宪”的言论来看,也正是“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来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此志终生未变”,因而这也是应当肯定的。

——摘自《梁启超研究的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思想变化的突出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梁启超的原则。(6分)

2016.12.29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答案

客观题

主观题:

40题

(1)(10分)。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商品,从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政策,从政策扶持到政府限制(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等。(任意三点即可)

(2)(6分)。19世界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3)(9分)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世界极大文明圈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答出三点即可)

41题(12分)

答案:

选做题:44题(1)(9分)方式:通过接受汉族社会制度完成政权的汉化;(关键词:少数民族汉化,类似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得分)

原因:中原农耕文明的程度较高,形成较为系统的典章制度;北魏和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社会发展程度较汉族落后;希望通过政权的汉化,维护统治。

(2)(6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化政策不是要全盘改变少数民族传统,是借鉴吸收汉族制度文化的合理部分。是否改变传统,要看少数民族传统是否符合民族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不符合,就一定要调整。

45题答案:

(1)(6分)观点:轰炸后方城市和平民是取得战胜胜利的有效手段。

历史因素:一战后期几次轰炸袭击的舆论效果;军事科技进步的推动;战略轰炸的破坏力和威慑力。

(2)(9分)积极作用:充分暴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血腥残暴;激发了伦敦人民和重庆人民的反抗斗志;提高了伦敦和重庆的城市地位;彰显了英中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与影响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与团结。

46题

【答案】

(1)变化:从兴民权,变法改良转向排满革命;从革命转向开明专制;从开明专制转向立宪政治;(6分)

特点:应时而变;注重中国当时的国情;始终围绕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爱国救亡是根本目的;受个人主观影响较大。(3分)

(2)原则:把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以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为标准;重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6分)【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中“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粱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特点可从时代的变化、中国国情、目的等角度来分析。

(2)评价历史人物应把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这是基本的原则,从材料二中“不论是暴力的革命运动,还是和平的立宪运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旨在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的历史运动”概括出以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为标准;从材料二中“再联系他一生思想活动来看,他是把追求宪政与追求富国联系在一起的,此志终生未变”可概括出重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文化名人·梁启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