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考试必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考试必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考试必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考试必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考试必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3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

春秋前770——476年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

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

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

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

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

酷,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

战国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目的争霸(成为霸主)兼并(统一全国)

战争

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

军队数量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

能决定战争胜负

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

几万,甚至几十万

称霸方式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

主地位

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

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

富)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百家争鸣

一、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1)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

2主张以德治国;

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代表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1)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

(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欢迎阅读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三、 1、但当涉猎 略 1 2 3 1 2 收获;2 3 (1 性; (3 大。 (1。(2 七、(1 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2《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木兰诗》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此句又写出了边塞夜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雄姿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

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木兰诗〉中写在策勋和赏赐面前,不取高官但愿还乡的淳厚朴质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8.《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9.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0. 《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 《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 14. 15. 句开 18. 是雄雌 1、当户、何所思:想市鞍马:战争1215、百千强19、 2、1 2 3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互文、对偶 译文: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像木兰这样的英雄胜利归来。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修辞:顶针 译文: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修辞:互文、对偶 译文:每间房子都要打开看看,进去坐坐。 7、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修辞:互文、对偶 译文: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梳理头发,然后贴花黄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比喻、反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1、如何尽快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生活?七年级是人生的新起点,如何把握好这个新起点? 答:①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②确立奋斗目标,迎接新的挑战;③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④建立新的友谊,融入集体生活。⑤掌握新的方法,科学管理学习。【至少答出三点】 ★2、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你心目中良好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 答:①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②(集体成员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③(集体成员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3、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中?【开放试题,需灵活作答,不必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答:团结、友爱、文明、守纪、干净、有序,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4、如何结识新的友谊?(结识新同学有哪些好方法?) 答:①真诚平等,互帮互谅;②尊重对方,自重自爱;③坦诚待人,坚持原则。 5、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答:①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吧!②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共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集体中。③一个班级有着共同的期望,这个期望就是共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优秀班集体,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团结奋斗的动力。④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特独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代替。当每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时,班集体就会展现迷人的风采。⑤没有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的音符,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奏响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6、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诗词俗语有哪些? 答: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7、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有哪些?(同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有了那些不同?)答:①学习科目增多了;②难度加深了,作业量增多了;③老师讲课的方式变了;④学习的方式方法变了:更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方法策略,强调学习的计划性。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回答这道题时,不要忘记加上这句话。】 ★8、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如何成为学习的管理者?)答: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9、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课前认真预习;②上课专心听讲③;课后及时复习; ★10、如何正确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 答:在初中的三年中,我们的观察力、思维力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初中的学习是人们一生学习中的黄金时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无论对我们的进一步学习还是走向社会,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1、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要与第一课第1题区别开来,本题侧重于学习) 答:①根据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心态;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③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④建立新的友谊,融入集体生活。【起码要说出前三点】 ★12、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学习中有哪些苦?哪些乐?为什么说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经济的特点:短暂而繁荣) 1 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外戚夺 权) 3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隋文 帝提倡节俭。 1 目的: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时间、人物: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 长度、地位及规模: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7 开通的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 评价大运河: 相关诗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为利也博哉!” ————评价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评价大运河的消极作用:开凿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 重的徭役负担。 全面评价大运河作用的是:“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烟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论功不较多。”(积极作用: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消极作用:开凿大运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 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1 治国思想:(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理解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 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度压榨农民,)“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唐太宗治国思想:民贵君轻 2 治国措施及取得贞观之治的原因: 1)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合并州县; 2)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 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 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这个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 治国措施:武则天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3 结果: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持续增强 4 评价: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 一唐玄宗的改革措施及“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 1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 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条理清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3. 华夏之祖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带题)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是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黄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第5课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商朝,建都。后来,商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第6课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a.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 b.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4、统治手段: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他任用为相,提出口号,并在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晋楚之争中,在泌之战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的是。 5.由晋分裂成、、,加上原有的、、、,并称为。 6.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 7、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8课 1.春秋时期,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使代替集体耕作,促进了新兴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4、问答:a.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b.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第9课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一】 在英语中询问“怎么样?”是个很常见的话题,牵涉到不同的意思和不同的句型,只有以恰 当的句型去适应不同的意思,才能体现“原汁原味”的英语。常见的相关句型有: 一、在询问、提出建议或征求对方意见时,用“What (how) about...?”的句型,about 的后面 可以接名词、动名词或代词。如: I'm going to fly a kite this afternoon. What about you? 今天下午我要去放风筝。你呢? What about playing chess now? 现在下棋怎么样? 二、要询问某人或某事现在的情况(如身体状况,学习状况等),用“How is (are)...?”的句型。如: How's everything there? 那儿一切怎么样? How's your father? Is he much better now? 你父亲怎样?现在好多了吗? 三、要询问人的外貌、品德(重点指客观印象)或天气情况,用“What's ... like ...?的句型。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How's the weather today? 今天天气怎么样? — What's his mother like? — She's tall and thin. 他妈妈长得怎样? 她长得又高又瘦。 四、要询问对某事物的感觉和喜欢的程度时用“How do you like ...?”的句型。如:

How do you like the cartoon film “Mickey And Mouse”? 你觉得卡通电影“米老鼠和唐老鸭”怎么样? How do you like Hangzhou? 你觉得杭州怎么样? 五、要询问对方对某事的看法和态度或想法时,用“What do you think of ...?”的句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upergirls? 你认为超级女生怎么样?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n? 你觉得这个计划怎样? 六、要询问对方工作学习进展现状情况或与人相处得如何时用“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的句型。如: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English study? 你英语学得怎样?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classmates? 你与你的同班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七、要询问对方的外貌、举止等,强调主观印象,用“What do (does) ... look like?”的句型。如: — What does Linda look like? — She looks like an engineer. 琳达看起来像什么? 她看上去像个工程师。 八、要询问一个人的脸色,有时也指一个人的情绪或精神状态时用“How do (does) ... look?”的句型。如: — How does the teacher look now?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供大家借鉴。 【篇一】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篇二】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 点归纳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友情提示:加黑的字体内容为重点,其余为了解。同学们,可以采用自我背诵、他人听写、个人默写等方式记忆知识点 . 同时结合金榜13、36 页单元复习课的知 识构架图,在脑海中形成自我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发现于云南 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 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 20 万年。 3.1929 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 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 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 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 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 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 够直立行走。 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 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 4.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 碑。(天然火) 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 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 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 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 据。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遗址。 7.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使用 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遗址中发现骨 针,有爱美意识。 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 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 距 今约 6000 年 , 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 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3.种植作物是粟,半坡人还制造骨器、 角器等生产工具 , 主要种植粟 , 饲养猪 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 石球等工具捕猎。 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时期 时代。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 最 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是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 , 如陶埙。还 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 , 可见半坡 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 , 距今约 7000 年左右。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 对中国古 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通风防 潮,防虫兽,养家畜。 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 早的木结构水井。 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 农 业工具以骨耜( sì)最为典型 , 家畜 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5.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 , 还有 简单的乐器骨哨。 6.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 牙雕刻 , 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活差异的根源 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农业大国 , 在中国一些早 期遗址中 , 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 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 早发源地。 2.距今约 9000---7000 年 , 中国原始 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 流域 ,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 , 发展到 用耒耜( l ěis ì)等工具进行耕种 ,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物质基础。 3.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 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 是原始农业 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使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 第 3 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 时期,相传,炎帝、黄帝、蚩尤等 部落是当时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 2、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 战争,之后结成联盟。 3、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打 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该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 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 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 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 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 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 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 有最早的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 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 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 弓箭和指南车,当时,仓颉发明文 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 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 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 让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 德之人。 2.禹总结其父鲧 [g ǔn] 治水的教训, 采用疏导的方法,曾三过家门而不 1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单元提醒 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 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 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简答题 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 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 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 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 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 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 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 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 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 二、知识点整理 (一)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