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上)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题解:

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说,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之外,还包括所有后继者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民族国家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立场和方法对其进行探讨所形成的全部理论谱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概论》课教材中总的和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概论》课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从生存现状上看,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是我们现实的生存环境;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意识形态,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理论本身来看,它既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又具有最高的人文关怀。

讨论题:

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旗子”,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对这面“旗子”进行改造呢?为什么要将其中国化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要时期

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___感性阶段

延安整风到七大___理性阶段

第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第二,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邓小平说:“无论革命或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第三,它还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小结:

马克思主义作为欧洲民族土壤里滋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中国所接受和实现中国化,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这奠定了“中国化”的逻辑前提;中国当时的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理论武器,这是“中国化”的历史契机;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和学理上的相似性,使“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通过俄国马克思主义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快得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在内容上、语言表现形式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作为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

1.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时期

两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开国大典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六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旗帜---主义,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模式

理论---思想体系

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赴”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旗帜: 统全局、指方向、明道路、聚人心。旗帜问题,是一个政党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效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首要问题。

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成:基本路线+四大建设+四大目标

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

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理论体系的基本特色与科学性

——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是基本特色。

——“两个支撑点”和容纳性、创新性、立规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本节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搞清了四个关系

搞清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关系:

搞清了毛泽东思想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

搞清了毛泽东个人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搞清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错误理论的关系。

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时代条件:欧风美雨的破灭,走俄国人的道路

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新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与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3.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萌芽时期—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1921-27年)

主要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

重要标志: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1927-1935)

主要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重要标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在建军和建党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则。

引兵上井冈山影片

(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与抗战时(1935-1945)

主要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

重要标志: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重要标志:

(4)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和建国后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六个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论

政策和策略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论

党的建设论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6个基本方面和3个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为新中国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联系群众

真切了解中国历史与国情,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邓小平理论

本节要点: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 邓小平理论的特色和风格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杰出贡献在国际获得了高度评价

邓小平曾两次成为美《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两次以上名列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总共不超过10人。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精神,就必须考察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条件。

1)时代主题转化的准确反映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2)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3)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

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热情地支持、鼓励和保护群众的这种创造,带领我们党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中,逐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理论

4)科学理论的直接继承

正如邓小平强调的:“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语重心长得说过“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当然,举重若轻的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的革命生涯;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始终处在决策者的领导地位的特殊经历,也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化。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思想体系

第一,有坚实的哲学思想,这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有一个贯穿全部理论的鲜明的主题,这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所特有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对这个研究对象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

2.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由于自己独特的主题、内容其领导人独特的个性品质和阅历等,形成理论特有的风格特色。

强烈的务实性

长远的战略性

辨证的统一性

全面的开放性

深刻的人民性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报告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科学体系(开拓性奠基性的)。

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胡锦涛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改革开放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邓小平理论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形成历史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社会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还是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呼唤党的理论工作要进一步创新。

1)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政治格局在多极化中曲折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表现(新干涉主义);

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时代来临;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世情的变化:

2)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在改革问题上,改革的全面深入,其难点或阻力来自于技术层面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发展阶段上,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出现了各种新的变化。

在社会结构上,由于结构复杂化导致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分化,社会整合难度加大。

综合实力的增强;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方式的转变)。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国情

3)执政党面临新挑战(党情)

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党在13年的实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

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2. 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

江泽民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宁夏、甘肃考察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完整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和原因,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建党80周年讲话

“5.31”重要讲话(2002年)

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

一般来说,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至少要具有下面一些基本的要素:一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要有一个贯穿全部理论的明确的主题;三要有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四是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的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党的领导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发展,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系列富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基本方面,对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

从“三个代表”的理论底蕴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精炼的语言将党的建设许多极富时代特点的重要思想融入对党的先进性的表述中,体现了对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认知和理念导向。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是前提。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是重要保障。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宗旨是目的和归宿。

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本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作出的系统回应,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社会“三大规律”的新认识,集中了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

提出过程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这是胡锦涛同志第一次使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年规划建议,全面体现并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裨和根本要求。党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

直接原因

2003年初,一些非典疫情严重的地区严重缺乏传染病医院的现实,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滞后,暴露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不协调。抗击非典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社会历史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

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实践的呼唤

——现实的要求

——经验的总结

——理论的深化

(一)当代世界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借鉴

发展观的演变:

1)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发展=经济增长)

2)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3)可持续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社会+自然)

4)以人为本发展观(发展=经济+社会+自然+人)

20世纪90年代末,联合国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这种全新的发展观,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关于发展的思维定式,人类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能力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人们将他们所获得的能力运用于闲暇或生产性目的,或者在文化、社会和政治事务中的积极参与。简言之,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增进人类幸福、自由、尊严、安全、公正、参与等。

(二)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点是:

——科学发展

——和平发展

——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发展,要旨是关注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要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和平发展,精髓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点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基石和灵魂,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抉择、方向引导和实践主体,所回答的是立足什么求发展、为了什么去发展、依靠什么才能发展的根本问题。可以说,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观得以付诸实践的动力、载体和依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课后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人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方法、原则,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最早是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

1. 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在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告诫全党:“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必须“洗刷唯心精神”,注重实际调查,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高度,提出了确立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6年到1937年间,毛泽东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揭露党内机会主义的根源,在紧张的抗日战争中,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重要哲学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他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升华为哲学理论,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提到“实事求是”。1941年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1年,在延安整风时期,着手解决全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即学风问题。这时,熟读古书的毛泽东想将实事求是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即思想路线的内容。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劳永逸。党的“八大”以后,由于毛泽东和我们党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使“左”倾错误思想逐渐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开始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使用“解放思想”一词。

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

2\确立过程.MPG

思想僵化的原因

解放思想是为了实是求是,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离开实事求是来解放思想必然导致怀疑一切;离开解放思想讲求实事求是,也达不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 思想路线的新拓展

江泽民在新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思想提出过程

“与时俱进”是一个老概念,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与时俱化”、“与时推移”等提法。李大钊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与时俱进”概念的人。1917年10月10日,他写了一篇题为《此日》的短札致《太平洋》杂志记者,他写道:

“……月异日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

视频:与时俱进.MPG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24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2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最精辟的表达形式,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纵向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横向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

实事求是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极其主要内容(如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等)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

3.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 不断坚持解放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理论创新是先导(重要性)

理论创新的原则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理论创新的目的必须服务于落实于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要立足于务实的基础之上

2.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思想方法上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基本立场上体现独立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理论原则上体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理论创新是先导(重要性)

理论创新的原则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理论创新的目的必须服务于落实于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要立足于务实的基础之上

2.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课后练习:

单选题:

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 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 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多选题: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实事求是是()

A 一切政党的思想路线

B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C 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D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辨析题

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本命题是错误的。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

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第二章

思想路线、认识路线与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与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发展,内容,意义)

联系实际认识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本章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认清国情的重要性: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人物、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也称政治路线或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揽全局的总方针、总政策。它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纲”。

总路线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集中概括.

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第二步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

命领导权问题。

1925年党的四大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也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但中共四大对政权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线,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关于革命的对象

关于革命的领导

关于革命的动力

关于革命的性质

关于革命的前途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页。

革命的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清廷上谕

慈禧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还有官僚资本主义

四大家族

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国共合作时期: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

革命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二.九”运动中北大学生在演讲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革命中常常起到先锋和桥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在斗争中取得的。

革命的领导者

一种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把整个队伍送出去

关于领导权的问题,历史上有过两种错误倾向:

另一种就是王明的左倾关门主义,把民族资产阶级也列为革命对象,自己孤立。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而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到社会主义,其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的领导

时代条件不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不同:经过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从逻辑关系看,纲领是党的总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展开;从内容上看,由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所构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政治纲领

(1)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2)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航空垄断100%

钢铁垄断90%

电力垄断67%

煤炭垄断33%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官僚资本作为革命的对象不是因为它的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它与买办和封建的结合,因为它的巧取豪夺。

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官僚

资本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

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

另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反

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要求;

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的要求;

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居于指导地位。

3.文化纲领

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带有中华民族的特性。

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大众的,强调文化服务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占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文化。

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同时反对民族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内涵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从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从城乡发展状况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从敌我力量对比及分布情况看,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敌人统治最薄弱的环节。

现实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远远没有占到主导地位。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反映到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城市统治不了乡村。

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由于不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剥削,中国统治阶级内部不是统一的,而是分裂的,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中国军阀内部长年的内战。

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瑞金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延安时期:《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总结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如何与中国社会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和政党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联盟。

武装斗争:中国缺失合法斗争的政治环境,因此,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

的特点和有点。

党的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因此,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为了战胜自己的敌人,而与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阶级、进步政党、进步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到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之下结成的一种政治联盟。

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第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劳动者之间的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解放斗争具有理论的借鉴意义。

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中国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完整版)毛概课程意义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意义 关于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我依旧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对我们所讲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最直截了当最为现实的意义就是为了顺利学完这门课,拿到这门课的学分。同时,对于以后的我们,这门课程也仍是十分重要的。再过一年就要面对毕业的我们,如果你要考研,那么政治是必考的,而《毛概》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果你要考公务员,同样的,这门课也是极为重要的;即使你选择本科毕业,找工作,政治觉悟也是很重要的。因此,直白的说,学好《毛概》这门课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在现在的大学生涯里,不管你是身处哪个学校,学习哪个专业,都必须学习这门课程。通过这个教育举措,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这门功课的重视程度。国家政府之所以那么重视它,必然是有其理由的。伟大的思想能够变成巨大的财富。在我们学习《毛概》的过程中,对其的认识会从是学校社会的硬性要求转变成它更是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指导。 在课本中我们学习到,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这让我想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就是实事求是。在革命的初期,我们向苏联学习,实行城市包围农村,然而却惨败。之后,毛主席提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然后就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胜利。好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学会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一点对我们现代青年而言是很有意义,我们要学好重要思想概论课,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不停地磨炼自我从而来适应社会。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光死读书、读死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运用它。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一切纸上谈兵都是空话。 同时,在学习《毛概》这门课程的过程,能够更正我之前的一些错误的看法,能够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首先,毛泽东思想并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都知道,在1957年到1976年间,我国处于曲折发展,虽然毛泽东在晚年确实犯下了错误,但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再次结合,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们不能因为他的过失就否认他对中国以及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他的一生而言,功大于过。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在学习《毛概》的过程,我深刻认识到毛主席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的巨大功劳。我们应该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在现代社会,一些不实的、负能量消息总是在网上传播着,这让一些人对我们国家或是制度产生了误解。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举着社会主义的大旗,毛泽东思想永远都是指引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明灯。 另一方面,学习《毛概》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了我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更加

我从毛概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从毛概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在您的讲解授课指导下我有如下的体会,请老师审阅,如有认识不到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我能更深刻的学习和认识我党的科学指导思想和伟大社会主义事业。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能帖进我党的政策,更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扬眉吐气的过程。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不停的发展着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最近刚刚召开的十八大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奠定了它在思想政治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现实意义,对于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意义 各个年代的有识之士,必然是在看清了时代的特征,洞察社会的根本问题后,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来大展宏图的。选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必然会有骄人的成绩。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证明。如在抗日战争时,对于抗战的三种看法亡国论、速战论和持久战,哪种是正确的?毛泽东在透彻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撰写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持久战论才是正确的。亡国论、速战论都是由于对中国问题没有正确分析而产生的错误思想,这两种思想,必然会带来错误的世界观,对抗日战争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样,既将要求掌握的内容介绍了,又点拨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成长也不能忽视国家和社会对于人的要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指南。只有深刻领会、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科学含义,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的人生,才是科学的人生。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能创造出辉煌人生价值。所以说,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其基本内容,对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

毛概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五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像梦一般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今天依旧是那般梦幻、那般真切;我们这个民族鼎盛过、衰落过,曾经有过上朝天国的辉煌,有过四方朝贺的荣耀,也越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有过丧权辱国的屈辱,却仍然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五百年来,我们这个名族历尽坎坷,也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未曾消亡;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备受压迫,还仍旧顽强。九十年前,一场学生运动在京掀起,大学生成了追梦的先锋队;六十年前,天安门上一声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追梦的开辟者;三十年前,遍布城乡的大创新成了追梦的领路人。最近二十年,我们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铸造者属于我们的中国梦;最近十年,我们成长在这个时代,量化着属于我们的中国梦;未来十年,我们要在这个时代发展壮大并有所成就,去追求并实现这属于我们的中国梦。……今天,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时代。我们这个梦想成真的时代,我们也必将见证者我们这个民族的追梦历程。 鸦片战争近两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不再遭受列强的欺凌,为了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枪炮和刺刀为我们开路。血沃中华热土,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了社会主义艰苦的探索时期,犯过错误,有过迷茫,但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强国梦,从未放弃。直到改革开放,拨开云雾见青天。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牢牢地把握中国的根本问题“生产力的不发展”,在改革伊始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略,特别强调生产力标准,一切从现实的国情实际出发,允许看,不争论,大胆试验,以人民得不得实惠、生产力有没有发展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它冲破了来自意识形态的重重桎梏,为中国的现代化打开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强国梦一步步实现。当我们看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当中国书写了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奇迹;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际的贸易做出巨大贡献时;当奥运会和世博会接连在中国召开时,中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当嫦娥二号、神六、神七的发射成功,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当中国航空母舰不再是遥远的梦;当中国的国防让别国不容小视时中国已经崛起。当我们从容地应对地震、泥石流、洪灾、非典、禽流感时;但我们对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时,我们得到了世界的好评,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当许多国家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呼号时,世界已经举目投足于中国,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习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领导集团参加中国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的“中国梦”吹拂亿万国人的心,一如“春天的故事”在人心间生根发芽。“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在美丽中国,实现安居乐业,追求事业成功;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情舒畅,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平等有序的和谐社会中;它是通过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凭着根植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在不远的未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换言之,“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的深情凝炼,也是对普通个体人生价值的表达和升华。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国梦,它点燃了华夏儿女沉寂已久的对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憧憬和信念。我们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月流淌过的荣誉,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我的社会主义观毛概论文

我 的 社 会 主 义 观 姓名: 班级: 学号:

我的社会主义观 从小学到中学的政治课上的老师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主体,按市场机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实行按劳分配,由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民主管理国家,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高效运行的社会主义形态和制度体系;他是一种包括理论、运动、制度等形式在内,摒弃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进行根本性改造的世界历史进程式。社会主义观这一内容,详细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现在我们会产生疑问,世事变迁的的时代社会主义是如何发展的。在东欧聚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不少人认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此而欢呼雀跃,我们得以保留下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陷入迷惘,群众当中的思想混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社会主义没有失败,一种模式的终结不仅不能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而且更加促使它的信仰者们继续探索前行,继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继续以新的实践形式开拓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历史提出了要求,我们也按照要求这样做了,中国的发展不管走过了多少弯路,但始终都保留着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而且不断地向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而没有按照西方精英们开出的药方照单抓药,走向新自由主义的埋伏;按西方逻辑走路的落后国家落伍了,而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尽管曲折盘旋,但它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绝不是失败了! 有些人在看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实施环节或是监督能力都没有体现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甚至是有一些蚁虫在这个浩大的堤坝下坑蚀,买下祸患,让人民感觉到变了味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和国家明显减少了,可并不代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因素也减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也不代表其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加,有些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它们背离的社会主义的精神,而那些繁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吸收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所以我们不应该期望资本主义社会的停滞,而应该欢迎它的高速运转,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的成熟。环顾今日的世界,传统样式的资本主义已经不断遭到世人的抛弃,越是发达的国家这种趋势越明显,与之对应的现代资本主义难道不是逐渐偏离资本主义的精神,而逐渐接近社会主义的原则吗?社会主义并没有退场。 现如今仍然有资产阶级哲学家还想从人性论角度证明社会主义是一个理想,是无稽之谈的主义。就目前阶段来讲,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难以用实践证实的理论争议;也许因为社会主义的早产或者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巨大容纳能力,列宁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被怀疑了,帝国主义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很快走向灭亡,而社会主义的政权却发生了令他担忧的事情,所以今天的世界就

毛概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辨析: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本命题错误。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主要创立者,其科学着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其他党的卓越领导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进而走向社会主义。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该命题不全面。(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命题“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4、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本命题错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两个重要观点。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的诸如资金不足、科技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 理知识和经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实行开放。人多地少、资源短缺是制约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但不是我国 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 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 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 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 化之中。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 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 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 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境界。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何重要意义?1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 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 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 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 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 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 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 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简述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 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 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 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 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 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 循序渐进的步骤。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 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7、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1,发展才 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 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 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 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 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论述题 1、试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 容。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 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 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 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 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 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重大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 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 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 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 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 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 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 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 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 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 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 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 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 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 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 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 鼓舞。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 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 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 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 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当今的世界是开 放的世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 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 发展科学观察和概括的结果。3中国的 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 策,是邓小平和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第一,实行 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 验教训的必然结果?第二,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 选择。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 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

毛概论文我的社会主义情怀2000字(一)

毛概论文我的社会主义情怀2000字 我的社会主义情怀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顾名思义,社会主义就是建立社会公有制,将原本被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交给社会真正占有。从我国决心走社会主义到今天,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在我看来,社会主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的方向作为我国前进的大体方向,在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所谓的“特色” 就体现在再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融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我国的发展路线,这样以来就可以充分考虑中国现有的国情,目前经济,文化以及生产力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的外部因素,来更好地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证明了这个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而且给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自强予人之路,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之路,因此它的成功不但造福国人而且惠及

世界。至此,我想起了邓小平说过的一段话:“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就是8000 多万中国共产党员和13 亿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复 兴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

毛概资料-创新

(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2)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 (4)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6)积极扩大就业。.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获得了在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发展的优势。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自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依靠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发人力资源,依靠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毛概》各章重点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一大~四大先后提出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还缘于中国革命进取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5.怎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联系。

7.两者的关系 毛泽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1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1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考研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2016考研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很多同学认为考研是一场考察知识综合利用的考试,同时也在考察答题技巧,下面是尚考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总结的考研政治答题模板,希望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 一、哲学邓论答题 A单原理理论分析实际类 1 总结材料,引出原理 3行 2 简述原理 3行(哲学不会的见后文) 3 过渡:XX原理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行 首先:(迫切性)在我国当前**中**是十分迫切,表现在哪些方面,指出现实中的问题 3行 其次:(党和政府的政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提出*战略。该实施以来,怎样怎样4行 再次:(长远指导意义)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要考虑**问题,只有**才**。 最后:小结所要反对的各种错误 4行 所以,为了***,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提倡***,才能更好的***,→导出社会和谐、生活小康 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行

B多原理结合实际:结合相关原理分析** 1 总结材料,引出原理 3行 2 原理一+实际一原理二+实际二原理三+实际三最多四个原理 15行 3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才能** 二、政经答题 单原理结合实际题: 1 总结材料,引出原理 3行 2 简述原理 3行 3 过渡:XX原理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行 4 依据措施意义从和其他事物的联系的方面答各写6-7条共12行 三、毛概答题 A含材料的纯理论类党对**的政策 1、分析材料,引出原理 3行 2、过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党之所以坚持**的政策这是由我国特殊国情(主要矛

盾,任务)和政策对象的特点(对象是怎样产生的,对象对革命的态度)共同决定的。8行 3、写政策的内容产生的效果 2行 4、对当前的启示。2、3行 5、总结。指出其历史意义。4行 B 含材料的政策演变类 1、分析材料,引出原理 3行 2、分析阶段一分析阶段二分析阶段三分别写国情特点政策的内容 15行 3、总结,指出政策演变的历史意义 C 不含材料的论述国情、性质、条件类 1、国内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人民 2、国际条件 四、当代答题 单原理题目,涉及一个国家 1总结引出 3行 2 简述知识点 4行

毛概—教材所划重点 (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七大(1945)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1999年又载入宪法。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 ·邓小平在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不定向选泽】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 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问题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环境问题,是与时俱进刻不容缓的。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键词:科学发展观环境污染和谐社会可持续 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可持续入手,我们要看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当前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 首先要认清环境形势,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政策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不够的表现。我国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

毛概课本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5条)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5、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9、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0、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1、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1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3、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4、江泽民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胡锦涛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5、实事求是的前提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验证条件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19-1949 (15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义革命阶段。 4、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来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

我的毛概论文

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的调查报告 —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变迁与分析 报告人:** 学号:2010**** 专业:********* 班次:****************** 时间:20**年*月

大学生家庭经济背景调查 —家庭收入、消费结构的变迁及分析 第一部分调查概况 1调查的背景及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学生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毛概实践》课程则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同学们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本次调查,不是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而是经济背景变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家庭经济背景(改革开放30年家庭变迁)的了解,家深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和农村家庭收支情况及收支结构的变迁,侧面考察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成果。通过对社会再生产中分配和消费环节的研究,引导我们理性看待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实践调查,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2调查的地域及时间 地点:新疆昌吉市 时间:2012年8月10日至20日 3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农村选取我自己家A1,我大伯家A2为代表;城市选择叔叔家B1,舅母家B2为代表,其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如下表A和B所示:

毛概课程学习自我总结

毛概课程学习自我总结 总结一:毛概课程学习自我总结 本学期的毛概课上我积极听讲并认真听讲,从而对中国社会有了更加深入、更加靠近本质的认识。尤其是课堂专题讲解我获益良多。 曾经对着像毛概之类的思想政治课程,我的态度是既尊敬又批判的。之所以尊敬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考试科目,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批判则是因为这类课程往往理论性强,根本就不能够为我们所用,对于我们的思想境界的提高几乎没有太多的帮助,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上这类的课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大家都认为谁认真听讲了那么谁就是傻子。但是现在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兼之我自身认真的听讲之后我发现现在的课堂真真正正的让我们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的浪费时间。稍稍总结了,应该说是归结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本上每周一次的时政讲解。通过让我们自己查找资料并上台演讲,作为很少有精力有兴趣去接触时事政治的我们终于被放到了社会面前,并开始初步关注时事变化,并让我们油然多了一份时代的责任感,同时也对政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始调整我们的人生态度,而且这些新闻大都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真真切切的事情,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而且通过一些些视频,我们也逐渐明白了一个人不能够只生活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我们极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因此现在在课堂之外,我都会时不时的上些互联网专门去关注现在国内国外的一些时事。其次是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令我获益匪浅。我参加本学期的第二课堂让我克服了自己有点内向的性格,勇敢的站上了讲台,大声的歌唱。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参加即兴演讲时,表现的也不是相当的出色。至于准备性的演讲的话因为个人没有抓住机会,所以没参加过也不是很清楚该环节对于参加者有什么影响。再者课堂上的放映的各种视频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对历史的本质,对社会的本质有了更多的更深刻的了解。 但是总体上,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对毛概课还是相当投入的并获得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的类似性质的课程都能够延续这种上课模式或者是更好的模式。 总结二:毛概课程学习自我总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思政课是我在大学里最喜欢的课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有一位思想先进、学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更在于思政课它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我们每一位参与者学术交流、问题探讨、思想碰撞的舞台。 我喜欢思政课还因为在这们课堂上我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每次课程结束,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分析的角度等等都会明显和以往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总是让人感觉很兴奋,同时也会让我对老师更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正如古语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确实,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是狭隘的、片面的,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沟通也许我们能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思政课,我不但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对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也有了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