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毒理学 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毒理学 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毒理学 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毒理学 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第九章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应用

第一节在卫生学上的应用

一、在军事环境安全性与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比如食品的产量、质量的改进使大量化学物质随着食品进入机体。世界上市售的化学物质已达到5万多种,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物质约

100-1000种。高新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增多,军事作业中的有害因素环境越来越广泛。人类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后可能引起的毒性(包括“三致”)反应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安全性和危险度评价是卫生毒理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制订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现颁布实施的法规有“农药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新药(西药)药理、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化学品测试准则”、“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及“食品功能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等。我军也制订了一些与军事作业环境密切相关的“国军标”和规定。

1、设计毒理试验的原则一个完整的系列毒性试验程序,包括对受试物进行各种毒性作用检测的一系列试验。毒性实验程序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 由急性毒性试验到亚急性毒性试验或亚慢性毒性试验,最后为慢性毒性试验;由一般毒性试验到特殊毒性试验;根据受试化学物与人接触的密切程度、接触方式,有重点地增减某些项目等。同时,毒性试验前应了解化学品的基本数据,如化学结构式、纯度、杂质含量、沸点、蒸气压、水中溶解度等理化性质,以便预测毒性,搞好实验设计。实验应分阶段进行,选择试验周期短、花钱少、预测价值高的试验优先安排;投产或申请登记前,必须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试验。我国、我军首创的、产量大、使用面广、摄入机会多的,必须进行第四阶段的试验。新型技术装备和高新武器在定型前甚至在研制计划中也应含有卫生学安全评价的内容。

对化学物的毒性鉴定,目前已不仅是识别这些化学物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而且要同时考虑它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影响。许多国家已明确规定新上市的化学物要有生态毒性的研究资料;同时,对一些已上市的有毒性试验的化学物,由于受当时科学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也需要进行一些补充测试或研究。

2、毒理试验程序分段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

,确定急性毒性的等级,作为进一步(1)第一阶段急性试验主要测定LD

50

试验的取舍和剂量设计的参数。经口LD

<0.5mg/kg,说明毒性太大,一般认

50

为无使用前途,应放弃继续试验。如果作为食品添加剂或残留、接触食品的化学<人可能摄入量的10倍,也应放弃。

物质经口LD

50

(2)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包括蓄积、致突变和必要时的神经毒性试验。

A 蓄积毒性试验主要是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蓄积情况。蓄积试验应注意受损靶器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B 致突变试验首选三个试验①Ames试验,②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③显性致死试验或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三项试验阳性,除非受试物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般放弃继续试验;一项阳性,再加两项补充试验仍为阳性,一般也予以放弃。

C 神经毒性试验与具神经毒性的化学结构有关的化合物,必要时需进行代谢和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属于人体正常成分或多数国家已批准使用的农药,在我国使用时, 可以暂时不进行代谢试验。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观察受试物较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了解受试化合物对动物繁殖及子代的致畸作用,为第四阶段试验提供依据。90天喂养繁殖,致畸试验,可采用同批染毒分批观察;也可根据受试物性质,只进行致畸试验。在亚慢性试验获得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说明毒性较强,一般放弃使用。在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的300倍时,可不必进行慢性试验。

(4)第四阶段慢性和致癌试验由于时间周期长,在实验设计上可以结合进行。慢性试验所获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的50倍说明毒性较强,受试物弃用。慢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100倍时,一般允许用于食品。

3、安全性评价方法毒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动物试验观察暴露于化学物质的毒效,从而评价和预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一般经常采用的是安全系数法。

安全系数(safety coefficient or safety factor,SC or SF)是依据所得阈剂量或无作用剂量提出的容许限值,为解决由动物试验资料外推至人体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解决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所设的外推系数(extrapolation coeficient, EC),也称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 factor,UF)。

(二)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risk)是指在特定的暴露情况下,被测环境(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引起个人或群体毒性效应,产生疾病,甚至死亡的机率。

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这是危险度评价的重要核心部分,也是进入定量评价的开始阶段必需进行的工作。暴露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危险度评价的前提。

二、在卫生检测和监测中的应用

(一)概念

1、环境卫生监测

环境检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系指对居住环境的本底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间断性或连续性的卫生调查和采样检测。

2、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是通过评价个体的健康状态,监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早期的可逆有害生物效应,为使这些有害作用不再进展成为明显功能损害效应,将人群中的个体暴露条件改善的过程。

3、环境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在毒理学研究中需采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以阐明受试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出安全性或危险度的评价。

(二)应用

1、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首先需了解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因此可采用前述的现场生物检测或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方法。

环境监测和卫生监测按目的可分为研究性监测、事故性监测和监视性监测三类。①研究性监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监测,如为了研究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对人体肺癌发生率的影响,需要调查、检测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浓度、进入人体的途径、剂量-反应关系等。

②事故性监测指环境中因某种污染物浓度急剧增高,对区域内人群健康造成危害等而进行的临时性监测,借以查明事故原因,为消除事故,提出改进措施的科学依据。③监视性监测属常规性监测,即通过对某种或某些污染物进行长期监测,观察在环境中的动态变化趋势。这种监测在规划、布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可比性,它对掌握和了解污染规律、综合评价治理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对研究和验证、修订卫生标准亦有重要意义,如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建立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监测。环境监测的方法分为三类。

(1)理化分析方法这是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直接测定工作场所空气、环境大气、水、土壤和食品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含量。

(2)环境样品的生物测试方法对于收集的环境样品经浓缩、萃取等处理后,采用毒理学测试方法,评价每种污染物或混合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现行毒理学中的各种方法包括整体动物,体外培养细胞、器官和胚胎等都可用于测试。但对环境污染物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评价,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遗传毒理学测试方法,如Ames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小鼠特异位点试验以及DNA损伤修复的试验方法等。

(3)现场环境的生物监测方法应用遗传毒理学方法,采用植物系统进行测试。WHO推荐:紫露草微核试验、紫露草雄蕊毛突变试验、蚕豆根尖染色体畸变分析、拟南芥基因突变这四个植物系统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环境诱变剂。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生物监测网,以检测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2、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也称之为生物效应的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effects)。但与暴露的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exposure)和环境公害病、职业病的诊断有差别。暴露的生物监测是通过内剂量(internal dose)的测定来评定健康危险度,主要目的是确保工人现在或以往的暴露是“安全”的,通常是参照生物限值(biological limit values)评价的。在实际工作中,三种类型的监测(环境监测、暴露的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常常是同时应用。毒理学在健康监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医学检查通常是根据毒物的毒作用特点和主要靶器官来确定检查项目;第二方面是及时采用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敏感的生物效应指标作为检查项目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以更好地起到预防的目的。

3、在确定军事、工业毒物或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危害中的应用

卫生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群免遭环境有害因素的危害。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毒理学的验证研究,以阐明毒作用的危害和作用机制。比如海湾战争中,美军士兵主要使用了三种化学药剂,保护乙酰胆碱酯酶的溴化吡斯的明、驱蚊用的间甲苯甲酰二乙胺(DEET)及杀虫用的二氯苯醚菊酯,后两种均为外用。这三种药剂都通过毒理试验和急性联合毒性作用试验,表明对人安全、无不良反应。但海湾战争结束后,约3万名军人叙述遭受过怪异的综合征群:呼吸和胃肠道不适、头痛、疲乏、皮疹、肌关节疼痛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被称之为“海湾战争综合征”。经对三药单独、二种联合或三种联合给鸡作两个月的试验,所用剂量大约为海湾战争中士兵估计接触量的3倍。结果,单独用药与目前报道一致,无明显毒性作用。但两药合用就有明显病变,三药合用则病变极明显,死亡率增加,呈现明显的神经退行性变。说明了毒理学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性,实验室的毒理学研究结果结合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更有实际意义,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互补作用。

(三)生物标志

生物标志(biological marker or biomarker)是指机体由于接触污染物而产生的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的改变,这些改变在生物介质如人体组织、细胞或体液中可定量测定。反映内剂量生物标志有大分子加成物(adduct)和排泄物的生物活性两类。

大分子加成物(macromolecular adducts)是一类反映效应物到达靶细胞分子的内剂量

标志,也称为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BED)。目前受到注意的大分子加成物有两种: 一种是蛋白质加成物(主要是血红蛋白或血清蛋白加成物), 另一种是DNA加

成物。蛋白质加成物可以血红蛋白加成物为代表。它在体内形成数量较多,易于检出,本身不存在修复系统,一旦形成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一般与血红蛋白更新时间(约120d)相一致。但它本身不一定是靶分子,因此,有时只能看作是靶分子的替身,单纯反映内剂量。DNA 加成物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生物标志。现已发现,在动物及人类的观察结果均说明DNA

加成物是可用的反映接触状态的分子标志。如尿中黄曲霉毒素-N7-鸟嘌呤(AFB-1-N-7G)是接

触黄曲霉素B1(AFB1)的较好标志。AFB1 摄入量与尿中AFB-1-N-7G 排出量显著相关性。其次,DNA加成物形成数量与诱变效应和致癌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非靶细胞DNA加成物可以用作分子剂量标志。如,血液淋巴细胞、脱落细胞、肺吞噬细胞、胎盘、小便检测DNA加成物含量可作为非靶细胞DNA加成物检测的替身,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另一类反映内剂量的生物标志即排泄物的生物活性。对于一些未知的有害物质或一些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无法采用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确定内剂量。对于这些物质的接触剂量可用检测排泄物的生物活性予以解决。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Ames试验法等检测尿中诱变活性。从观察某些毒物活性的角度讲,诱变物活性内剂量测定已成功地用于人群调查,如观察烤肉、酒类化合物、药物、工业毒物接触所出现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广泛受到人们关注的生物效应标志(biomarkers of effect)主要为:

(1)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标志如细胞增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姐妹染色体互换/微核形成等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例如,细胞增殖的观察采用了HTdR渗入实验,观察增生面积的变化。用细胞荧光计测定S期细胞所占比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进入细胞周围的细胞群落;用鸟氨酸脱羧酶(ODC)水平反映组织总的增殖活性。细胞分化异常则是细胞学的另一类重要标志。例如肠道上皮细胞粘液图象的变化是分化异常的标志,有人利用O-乙酰化唾液粘蛋白表达低下,预测肠道恶变的发展。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与中间微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组成与分布的改变,碳水化合物血型相关抗原改变(出现新的抗原决定簇)、细胞对外援凝集素结合能力的变化属于细胞分化的生物标志。近年来,细胞调亡现象受到人们很大关注,认为是早期癌变的一种重要细胞学标志。

(2)DNA氧化损伤及其产物氧化损伤DNA损伤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环境中多种化学、物理因素亦可通过形成自由基引起DNA氧化损伤。DNA氧化损伤与细胞衰老,老年性退行病变以及肿瘤形成等有密切关系。研究证明,8-羟基去氧鸟嘌呤(Oh-8-Dg)是一种较好的DNA 氧化损伤标志物。它能反映靶细胞受氧化损伤打击的程度,可在血、组织、小便中检出。机体总抗氧化能力,对于评价和判断机体氧化损伤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目前认为, 肿瘤形成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以及多病因参与的过程。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查这些改变,可能提供有高度特异性的效应标志。目前已知原癌基因的活化主要通过点突变、染色体重排、基因扩增或非整倍体形成等方式而出现。例如化学致癌过程最常见的ras基因突变,以H-ras最为常见,K-ras次之。最近有研究资料表明,结肠癌病人通过检查粪便中脱落结肠细胞K-ras基因发现有特异的突变。同样,抑癌基因的失活或丢失,也可进行检测。如膀胱癌病人P53的改变,通过检查尿中膀胱脱落上皮细胞观察到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的筛选可作为肿瘤早期阶段可能的诊断工具。

(4)其它的毒性反应除上述外,呼吸、生殖与发育、神经与免疫等系统的毒性,均可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如, 用肺功能测定仪或其它参数(例如粘纤毛的清除率)测定肺功能的改变。对女性生殖功能可观察女性血浆、唾液中激素水平、阴道电阻等。

三、在制订卫生标准中的应用

由于军事卫生毒理学在维护人类和军事人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许多国家和军队制订的卫生学标准中含有毒理学内容。通常制定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较完整的毒性试验资料包括:

(1)急性毒性吸入LC50经皮和经口LD50(至少有两种动物的资料),急性阈浓度及其毒作用带;急性中毒表现(包括平均死亡时间、受损组织或器官,动物种间差异等);如系统致敏物应有致敏的试验资料。

(2)亚慢性毒性包括受试物蓄积作用特征如生物作用带或蓄积作用系数,主要受损的系统和器官等资料。

(3)代谢情况包括吸收、分布、排泄、贮存及其主要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等资料。

(4)慢性毒性包括慢性毒作用阈,以及最大无作用量、慢性毒作用特点(靶器官、病变性质)剂量-反应关系的斜率等。

(5)特殊毒性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资料及对生殖、免疫功能及相关影响等资料。

第二节在职业病等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人类致病的环境因素有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因此,从临床角度来说,军事卫生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有害因素导致人类疾病的性质、致病条件和机理的学科,故军事卫生毒理学在临床工作的诊断和治疗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一、诊断

诊断中毒必须首先考虑是何种化学物。通过病史的询问,可追询接触的可疑化学物、接触量和方式,参考有关毒理学资料,根据动物中毒的表现,识别临床表现,以判断中毒的可能性,在毒理学研究中,常可观察到毒物引起某些特异指标的改变,或某些指标的改变指示接触某种毒物的可能。这些特异性或接触毒物指标均可在诊断中应用,如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抑制胆碱酯酶可作为特异指标,苯的代谢产物酚自尿中排出,尿酚测定可以反映接触程度。在战场特殊环境,发生化学武器中毒损伤症状的相似性及快速侦检结果,也有助于作出正确临床诊断。

二、特效治疗

毒物中毒机制的研究,不仅为中毒的临床表现提供理论上的解释,而且也可找到特效治疗的对策。例如,拮抗作用是毒物联合作用的一种类型,根据拮抗作用的机制,针对不同毒物,选择竞争性拮抗剂、化学性拮抗剂、功能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例如阿托品是有机磷的功能性拮抗剂,硫代硫酸钠是氰化物的化学性拮抗剂。

三、预防药物中毒

毒物与药物之间几乎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只是以剂量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分。掌握毒理学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原则,可正确地指导用药,如两种化学物之间的联合作用,提示我们注意药物的配伍等,以防止药物中毒。

此外,在职业医学临床工作中,毒理学知识还可指导制订就业禁忌。因为毒性效应和个体的遗传先决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机体抗毒酶的遗传多态性决定个体对毒物的易感性,而这些易感者就是接触这种化学品的禁忌者。

第三节在军事特需食品和药品等研究中的应用

八十年代以来食品毒理学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不仅技术队伍壮大、科研水平也日益提高,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为制订、修订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重新评价已有的产品

近年来,毒理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军队特需食品和药品研究更加规范和严格。2000年我军重新整顿了军队特需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申报秩序,调整了已获得军队批准文号的产品,取缔了部分文号,其主要根据之一,就是毒理学研究是否规范。用毒理学评价已有的产品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因此,军队与地方的规范化管理必须保持同步,防止被地方取缔的药(食)品包括添加剂流入军内。我国用毒理学手段评价已有的药(食)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比如食品添加剂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的毒理学研究;氨法生产焦糖色素及4-甲基咪唑的毒性评价, 使禁止十年之久的产品又获得了批准使用;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的全面评价, 因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而未能批准使用;黄曲霉素B

毒性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粘合剂TDI的研究;对“鸡胚宝素”的综合性生物1

评价, 发现其中的激素可引起性早熟而禁止生产;特别是有机氯农药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过去人们认为毒性较小的丙体666的一些新的毒性作用, 1 mg/kg BW可引起大鼠肾曲管的病变,为有关机构决策提供了该产品是否发展的科学依据,并提出了666、DDT的残留标准,被国家采纳,有机氯农药现已禁止使用。我国首创农药杀虫剂除进行了四个阶段试验外,还进行了该农药的代谢试验,为代替有机氯农药提供了依据。

二、不断扩展应用范围

在食品研究中,对新食品资源、新的食品剂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发色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漂白剂、呈味剂、乳化剂、改良剂、强化剂、香料等)、包装贮运材料、保存条件都应当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必要时需做毒理学鉴定。有时,涉及到食品的有害性发生法律争议时,受有关法律授权部门的委托,也要做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做急慢性和特殊毒理学实验。作为食品的开发生产单位,在研制过程中,也应当经常考虑到食品的污染、组方或加工贮运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损害。所以,每种新食品问世之前,应当咨询或鉴定食品的有害性或安全性,然后才可上报审批、生产。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会不断提高。

在新药研究中,我国的二类以上西药和中药的申报资料中,多要求有急、慢性和“三致”的毒理学实验资料,对三类以下的新药申报,必要时也需做急性或慢性毒性实验。我军特需药物研制与申报,基本与国家新药申报要求一致。从新药研究审批的发展趋势上看,对新药的毒理学资料审查愈来愈严。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由药物引起的毒害屡见不鲜,国际上定期淘汰大量药品的原因之一,就是药品存在着慢性或遗传毒性作用。

三、促进了药(食)品研究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物理与化学等学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学科交叉越来越广泛,高新技术不断在军事卫生毒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军队特需药(食)品研究应用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如,新的中药临界提取技术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细胞工程产品等,都离不开军事卫生毒理学的有效的毒理学鉴定和安全性评价,在对人体健康上保证了应用时不受危害,又从毒理相关技术上保证了产品的有效鉴定,促进了产品质量提高。同时,社会对新的高技术、新功能的药(食)品的需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毒理学的发展。国家军队战时给水卫生标准、军粮、特殊人群的营养素摄入标准、超声、辐射的安全标准、新型武器的技术装备的卫生学安全评价等,都涉及军事卫生毒理学的内容。第四节在化学武器医学防护中的应用

战争条件下对于化学武器的侦毒、预警、预防、急救、治疗和洗消都离不开军事卫生毒理学的知识。

化学武器有较大的杀伤力,对缺乏训练和防护的军民能造成很大伤亡。利用所学的毒理学知识,做好平时医学防护各项准备工作,保护军民不受伤害、保障部队战斗力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攻防转换和作战进程快,突然性、空间和纵深加大,要求卫勤保障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在高速机动中施行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的保障及实施连续救护后送的能力。战争的高强度、高毁伤、高消耗等,要求卫勤有充分的技术和物资保障能力。因此,学习掌握化学武器的的战斗状态、效能和伤害形式,利用毒理学知识技术研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化学武器的战斗效能

化学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的发展已趋于多样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并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能适用于各类战争、不同战斗的各种时机和场合,其战斗效能因敌方使用目的和袭击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1、杀伤性化学袭击

使50%以上人员失去战斗力而进行的化学袭击。在30秒到1分钟的袭击时间内造成半数致死以上的浓度。如沙林弹,在进攻、防御、退却等各种战斗中都

可用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此种袭击方法,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批中毒伤员,使作战双方兵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迅速改变作战态势,影响作战进程。

2、迟滞性化学袭击

削弱对方有生力量(能使20%人员失去战斗力)、妨碍对方机动、阻止与限制对方利用地形、桥梁、道路和装备时采用此种袭击方式。此种袭击通常用VX、芥子气、路易

氏剂、微粉状CS及植物杀伤剂造成地面长期染毒。袭击的时间美军规定为10~15分钟,原苏军规定为3~5分钟。首次布毒以后,常根据气象及地形条件进行补充射击,以保持既定的染毒密度。

在现代战争中,机动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大。化学武器对空军基地和机场地勤人员危害很大。防护状态下地勤人员易于疲劳、工作效能下降、飞机不能准时维修和起飞,从而影响飞机出航能力。

3、扰乱性化学袭击

为扰乱、疲惫对方常采用的袭击方式。即在发射普通弹的同时,配合发射少量速效性毒剂弹,迫使对方人员采取防护措施,以妨碍其正常行动,削弱战斗力。

化学战剂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威胁,产生精神和心理影响,增加心理恐惧、瓦解士气。在战场上军队因遭化学武器袭击而惊慌失措、一片混乱、溃不成军的事例屡见不鲜。

二、毒剂的战斗状态及其伤害形式

1、毒剂的战斗状态

毒剂施放后发挥杀伤作用的状态,叫毒剂的战斗状态。

化学弹药按其结构和使用方式可分为毒剂弹、毒烟罐和布洒器三类,分别通过爆炸分散法、加热蒸发法和布洒法将毒剂迅速分散成能发挥杀伤作用的五种战斗状态:

蒸气(vapor,粒子直径0.001~0.01μm)。

烟(smoke)。

雾(fog)。

液滴(drops or droplets)。

微粉(dust)。

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粒子直径为0.1~10μm。

毒剂的不同状态决定其中毒途径和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不过毒剂施放后的战斗状

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多种状态同时存在,其中常常是以某一战斗状态为主。毒剂弹爆炸后的战斗状态见图9-1 。

(1)初生云毒剂弹爆炸或飞机布洒后即刻形成的毒剂云团称为初生云。初生云传播一定距离,毒剂浓度下降至低于安全剂量时,即失去对无防护人员的伤害作用。此距离称为初生云的危害纵深。部队应根据敌方袭击规模和风向、风速,及时向下风方向的友邻部队通报初生云团可能到达的时间。因此做好袭击后最初几分钟的防护非常重要。

2、毒剂的伤害形式

化学武器主要通过毒剂的初生云、再生云和液滴染毒三种形式对人员造成伤害作用。

(2)液滴染毒液态毒剂播撒后造成的伤害形式。毒剂可能使地面、武器、装备、水源、食物等染毒,从而直接或间接伤害人员。地面的毒剂虽经渗透、蒸发或水解,染毒密度逐渐下降,但仍可造成较长时间的染毒。特别是在植物覆盖的地面或使用胶粘毒剂时,染毒时间更长。

(3)再生云从染毒地面、物体蒸发形成的染毒空气谓之再生云。特点是毒剂浓度

低、持续时间长、危害纵深短、杀伤作用小。能够造成再生云危害的毒剂一般在常温下为液态,并具有适宜的挥发度。那些沸点较高,挥发度很小的毒剂(如VX),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对人员造成吸入危害。只有地温很高、染毒地域很大或时间暴露较长时才能引起人员中毒。

三、预防与急救的规则

(一)预防

在敌人使用化学武器时,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和采取防护措施,能大大减轻或避免毒剂的伤害。因此,积极探索、研究敌人可能使用的化学武器的种类、中毒机理,尽最大限度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减少或减轻中毒的发生,是义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化学武器防护研究的原则。

1、及时使用防护器材

预防化学战剂中毒所用的防护器材分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两类。包括, 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靴套、个人消毒急救盒等。但是,已有的防护器材,尚不能全面有效的预防和紧急救治化学武器所致的伤害,根据毒剂的性质、中毒途径和机理、解毒的原理,积极研制新的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是各国军队都从未放松的工作。

2、服用预防药

对于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等速杀性毒剂,因其毒性强、作用快,在获得敌方化学战的情报后,可组织服用预防药。但预防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防护手段,不能代替器材防护,因其有效时间短,预防效果有限,且不易掌握服用时间。因此,要加强新的有效药物的研究。

3、遵守染毒区行动规则

在染毒区内,不得脱去防护器材;无必要时不得坐下或卧倒;尽量避免在杂草或树丛中行动和在染毒空气容易滞留的低洼地、堑壕、丛林、山谷、建筑物等处停留;禁止饮水、进食和吸烟等,只有得到命令后才能解除个人防护。

(二)急救和后送治疗措施的研究

部队遭受敌化学袭击后的短时间内, 就有大批中毒伤员出现: 伤情复杂、严重、症状发展迅速,救治不当或不及时,常能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各项准备,迅速抢救,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救治非常重要。

因此, 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不断研究新的措施和装备对于完善我军装备水平,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抢救的内容有:戴防毒面具;防止继续中毒;尽快使用抗毒剂;对染毒皮肤和服装进行局部消毒;对危及生命的病症进行紧急处理;用急救包包扎伤口;将伤员撤离染毒区。

遭受化学武器袭击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有:肺水肿、虚脱、昏迷、呼吸障碍、惊厥、精神障碍等。

救治措施:包括抗毒治疗与综合治疗、局部处理与全身治疗。通常首先救治对速杀性毒剂中毒伤员;对VX染毒伤员,应同时进行皮肤消毒及注射抗毒剂;糜烂性毒剂染毒合并有危及生命的创伤存在时,应将创伤急救放在首位,并尽快阻止毒剂继续吸收,及时使用抗毒剂。

对于上述化学武器袭击前后战场的实际,急需在防毒、急救研究中加大力度,在提高和改进装备和措施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四、消毒方法的改进

常规的消毒方法分为机械、物理和化学法三种。

1、机械法

(1)除去染毒层在染毒地域机械地分离或切除染毒部分的一系列作法等。

(2)隔绝毒剂如用沙土等覆盖染毒地面或深埋染毒物品等一系列作法。掩埋时需加过量漂白粉。

2、物理法

(1)吸附利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的吸附, 吸附体表或水中毒剂。如, 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胃内和水中毒剂;用漂白粉、棉花、纱布等吸去皮肤上可见的毒剂液滴等。

(2)溶解、冲洗多数毒剂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有机溶剂溶解去除体表或器械表面的毒剂,但多孔的和能被有机溶剂溶解的物品不能使用。也可用水冲洗染毒的表面。如用热水加洗涤剂效果更好。

(3)通风、加热通风可驱散毒剂;高温加热可使毒剂破坏或部分毒剂蒸发。如用热空气(蒸气)对服装、棉毛织品的消毒;染毒水及金属医疗器械的煮沸消毒;以及对少量染毒严重而价值不大的物品进行烧毁处理等。

3、化学法利用化学消毒剂破坏毒剂,使之成为无毒或低毒产物等作法。化学消毒法是一种彻底的消毒方法。消毒反应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种:

(1)水解作用多数毒剂(路易氏剂例外)可因水解失去毒性,但常温下水解较慢,加温加碱可使水解加速。

(2)与碱作用碱可破坏抑制毒剂的毒性,特别是G类神经毒和路易氏剂。故常用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等碱性消毒剂消除上述毒剂。

(3)氧化作用糜烂性毒剂易被氧化剂氧化失去毒性。因此, 用漂白粉浆(液)、氯胺、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溶液消除之。路易氏剂还可用碘酒消毒。因为氧化剂一般均有腐蚀作用,不宜用来消毒金属医疗器械或服装等棉毛织品。

(4)氯化作用芥子气易被氯化生成一系列无糜烂作用的多氯化合物等。因此常用漂白粉,三合二、氯胺或二氯异三聚氰酸钠消除芥子气。

实际工作中,现有的装备器材不能满足部队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消毒方法,把更先进的医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原理和制造技术,引入到消毒装备和措施中。

表9-1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

(杨兴斌梁欣)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 训练环境 2.1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2.2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 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 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传感器在现在军事中的运用

常州工学院 题目: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班级: 11机Y3 学号: 09120240 姓名: 周唯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金祥曙 时间:2014年6月16号

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11机Y3 周唯09120240 摘要:技术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为了增强人们对传感器及其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阐述了军用传感器在武器装备中的作用、地位与国内外发展趋势,论述了高技术战争需要新型传感器,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对传感器技术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传感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传感器;军事;作用;趋势 Abstract: Senso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today's world is impressive. In order to enhanc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nsor and its technology, elaborated the function of military sensors in weapons and equi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 technology war needs new sensors, high technology weapons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demands of sensor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development priorities, sensor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ensor; military; role; trend 0引言 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采集-传感器技术,信息传递-通讯技术,信息处理-微处理器(即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也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感器可将被测目标的各种非电量信息转换成可进行测量的电信号,因此在军事上传感器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历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上都装有多种传感器,在对目标探测、精确制导、电子对抗、通讯指挥、故障诊断和自我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军用传感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制造层次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最终决定了该国武器性能的高低。 1传感器简介 1.1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主要分类 1.2.1按用途分类: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1.2.2按原理分类: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军事领域的一些电磁学应用

军事领域的一些电磁学应用 09级地球物理专业PB09007126 sidpx 内容简介 本文将介绍电磁学在军事领域的一些应用。 首先将介绍的是未来将取代火炮的电磁炮技术,这一部分包括电磁线圈炮以及电磁轨道跑的发射原理以及多方面的应用。 其次将会简略介绍特斯拉线圈,以及其产生人工闪电的基本原理,文中附带实物图以及电路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详细资料进行制作。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电磁线圈炮特斯拉线圈 引言 电磁学理论经过人类数百年的探索已形成非常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论物理中电磁学的问题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无法加以探讨,本文将着重介绍电磁学在军事领域的一些应用,电磁炮武器是当今军事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很多军事强国都对电磁炮进行不少研究实验,本文将介绍一些粗浅的总体知识;其次将介绍特斯拉线圈,特斯拉在电磁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为全人类做出过卓绝的贡献,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尖端领域也有不少涉足,比如外界传闻中神秘的“死光”武器(并非激光),以及发现特斯拉效应(恐怖的地球物理武器的理论依据),文章所选取的特斯拉线圈并非现实军事领域的武器(不过在游戏中被引作武器),在这里写这个确有点不切题,在此写下略抒对这位伟大天才的敬仰,还望见谅。 电磁炮 电磁线圈炮 电磁线圈炮是由环绕炮膛的一系列固定线圈与环绕弹丸的弹体线圈所组成。炮弹发射时,电源依次给环绕炮膛的一系列固定线圈供电,产生一个沿炮管运动的移动磁场,使得在环绕弹丸的弹体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也形成一个磁场,产生加速力,使弹丸在炮管整个长度上得到加速。弹丸就这样高速地被发射了出去。 基本发射原理 如下示意图,发射时先接通线圈1的电流,然后断开并接通线圈2的电流,而后断开2的电流接通线圈3的电流,从而产生一个沿炮管运动的移动磁场,使得在环绕弹丸的弹体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炮弹向减少内线圈磁通量减少的方向运动(向前推进),从而炮弹被不断加速发射。 电磁轨道炮

军事高科技论文

军事高科技 背国际社会意志的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20多天的短暂战争,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和政治版块影响最大的一次。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新时期对国防的影响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向。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我军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积极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势不可待。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运用了具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并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战争。其基本特征为:一是信息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能力,对作战的胜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三是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四是空袭和反空袭已构成独立的战争阶段;五是扩大了合同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整个战争过程充分的反映出高科技对武器装备的性能,自动化水平,生存能力,作战能力以及武器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影响;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影响;对战争的面貌和作战方式的影响;对作战行动时的隐蔽和行动透明度,火力战的地位和战场生存能力,昼夜作战的差别和作战难度,战争立体化的发展和协同作战的要求以及作战时的后勤保障的影响;对作战指挥人员的手段和作战指挥机构的效率、机动、生存以及指挥人员素质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世界军事高科技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行新时期军事变革中的基础工程建设。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应把军队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首当其冲,着力解决“打的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以及实施积极的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首先,努力跟上军事变革和发展潮流。要与时具进,以我为主,努力创新。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分析批判的科学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取其精华。与此同时,要把创新作为学习借鉴的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并以此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我军创新体系。 其次,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人才。 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人才。其一要训练育才,在和平时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训练;其二要教学育才,要进一步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为培养军事人才创造条件;其三科研育才,要注重高层次、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启蒙式、普及性的研究;其四实践育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经过军事实践的过程和军事科学以及军事专业的学习训练。因此,要培养通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长远发展。

士兵提干考试试题:军事知识重难点整理

士兵提干考试试题:军事知识重难点整理 1、我国义务兵服役期限为:() A)陆军、海军、空军都是2年B)陆军、海军3年,空军4年 B)C)陆军3年,海军、空军4年D)陆军、空军3年,海军4年 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A)皇姑屯B)长春C)旅顺D)沈阳 3、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多公里。 A)16000B)17000C)18000D)19000 4、《孙子兵法》诞生于()。 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 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B)人民军队建设理论C)人民战争思想D)战争规律 6、不是军事思想的特性有()。 A)时代性B)阶级性C)民族性D)继承性 7、和平问题是()问题。张为臻博客 A)南北B东西C核心D重点 8、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 A)遏制战争B)打赢战争C)防御战略D)和平战略 9、我国及其周边也是世界热点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分别是:朝鲜半岛、()、南沙群岛、克什米尔等热点都位于这一地区。 A)台湾海峡B)南海C)东海D)马六甲海峡 10、美国战略核力量不论何时都由()指挥控制。 A)总统B)国务卿C)参联会主席D)国防部长 11、冷战结束后日本的主要防卫对象从对付苏联为主转向对付() A)中国、朝鲜B)中国、俄罗斯C)俄罗斯、朝鲜D)中国、韩国 12、()是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A)理论研究B)军事上的需要C)敌人的优势方向D)军事哲学 13、对核武器的发展趋势概括错误的是:()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第四讲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一、军事训练伤病简介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队 (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二)军事训练伤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2)软组织损伤。(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 (三)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 (1)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少,支持性也小,受伤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3) 训练科目的影响: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4) 训练环境的影响。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

浅谈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我们知道工业机器人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甚至在一些国家中,把应用机器人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标志。而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现代战争已不在像以往那样对士兵依赖性较高,并且现代战争武器威力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无人作战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军用机器人大量涌现。美国发表的《21世纪战争技术》一文认为:“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很可能是军用机器人”所以机器人或许会在以后在战争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机器人军事应用未来战争 一、军用机器人及其发展 1.军用机器人定义 军用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军事任务的自主式、半主式或人工遥控的机械电子装置。它是以完成预定的战术或战略任务为目标,以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装备。 2.军用机器人种类 军用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极为重要的分支。它们外型千姿百态尺寸大小不一,军用机器人按照军事用途可以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主要是指智能或遥控的轮式和履带式车辆。它又可分为自主车辆和半自主车辆。自主车辆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导航,躲避障碍物,独立完成各种战斗任务;半自助车辆可在人的监视下自主行驶,在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遥控干预。 ●空中机器人 这是一种有动力的飞行器,它不载有操作人员,由空气动力装置提供提升动力,采用自主飞行或遥控驾驶方式,可以一次性使用或重复使用,并能够携带各种任务载荷。广义的军用无人机系统不仅仅指一个飞行平台,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系统设备,主要由飞行器、任务载荷、数传/通信系统和地面站4个部分组成。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即无人潜水器。它是一个水下高技术仪器设备的集成体,除集成有水下机器人载体的推进、控制、动力电源、导航等仪器、设备外,还需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

士兵提干:2012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试题

士兵提干:2012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试题 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军事知识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分值:第一部分军事知识(50道题)、第二部分基本常识(30道题)每题2分,第三部分分析推理(60题)每题3分,均为单项选择题,共340分;第四部分综合能力(2题)每题30分,共60分,总分400分。 3.应考者携带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答题纸全部上效并分别封存。 第一部分军事知识 1.毛泽东为我军确立了一系列建军原则,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A.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B.打仗、行军、训练三大工作 C.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D.战斗队、工作、生产队三大任务 2.邓小平确立的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是。 A.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 B.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C.建设一支能有效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 D.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3.新时期我军军事战略方针确立的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是。

A.打赢信息化战争 B.确保国家的安全 C.实现祖国的统一 D.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4.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等工作的机构是我军军事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该机构是。 A.总参谋部 B.总政治部 C.总后勤部 D.总装备部 5.1997年3月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武装力量由组成。 A.现役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B.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 C.现役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 D.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6.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A.海洋 B.海上 C.海面 D.水面 7.枪和炮从口径上区分,一般以毫米为界。 A.10 B.20 C.30 D.40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作战行动代号的是。 A.“沙漠盾牌” B.“沙漠风暴” C.“沙漠之狐” D.“沙漠军刀” 9.以下战略威慑的的主要类型中,的可信性最差。 A.核威慑 B.常规威慑 C.太空威慑 D.信息威慑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半个世纪以来,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就是信息革命的直接产物。可以这样说,正是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技术的应用成就了现代化战争,而现代化战争的最大特色就是信息化。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 每一次战争形式的进步,或者说是转变,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结果,可以说,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战争模式的转变。纵观人类战争史,战场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天空、太空、电磁世界,而每一次作战空间的拓展背后都有技术革命的影子。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撑,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 首先,高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作战空间。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战争是单一的陆地形态,而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使各国为了争夺海上利益而将战场从陆地拓展到了海洋;1903年飞机的发明标志着又一种战争样式的大幕即将拉开;到了1957年,人类将人造卫星送入外太空时,外层空间的宁静被打破。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一种无形的作战——电子战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在了战争中。随着高技术的一个应用,人类将作战空间拓展到了难易想象的程度。如果以空间尺度来衡量的话,上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下到几千千米深的大洋深处;大到战略导弹的覆盖范围,小到对昆虫的纳米芯片植入。高技术使人类看到更远,但也使每一寸可以看见的地方变为战场。 其次,高技术的应用使战争重心发生趋向信息战的偏移,情报的获取更为迅速,决策更为准确。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从有了战争,敌我之间的情报获取工作就开始了运行,情报直接关系着战略及战术指挥。而在现代战争中,掌握情报的主动权,就等同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信息技术在情报获取工作中的应用使战场变得透明化,从而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从而避免了己方不必要的损失,而造成敌方的被动与混乱。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变得可能,多种手段结合的立体侦测使对手无处遁形。 另外,高技术的应用还使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化。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目标,各方都希望能够使打击更有效,而提高打击效果,减小自身伤亡的有效手段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大啊家都想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出奇兵制胜。于是各种新的作战样式出现在了战场上。就像索姆河上的坦克拉开了坦克战的序幕,大西洋上空飞机的搏击宣布空战诞生一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作战手段的改变,增加,而现代战场的新型作战样式更是层出不穷。 显然,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领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P100)

自动化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浅谈自动化及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军事中的自动化技术一览 杨超自动化1202(理科试验班1205)3120104128 内容摘要:在历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 国家军队建设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军事战争的格局。其中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方面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化技术就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在军队部队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自动化的定义、基本概念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后比较详尽的说明了自动化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四个方面的主要应用并举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自动化军事自动化武器精确制导军事指挥自动化军事决策科学化训练、作战仿真模拟化

一、自动化简介 (一)自动化的定义 自动化是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在没有人或极少人的参与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某一类系统,按照既定的要求,经过一系列方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其中的方法包括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等。由此可见,自动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目标系统具有完全的自动能力。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应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从中应运而生,它一方面利用其自动性能,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费时的脑力劳动及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人类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发展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总而言之,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农业、工业和国防的真正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基本概念 在自动化这一概念产生初期,人们认为自动化室能够使用机械劳动替代人力劳作完成预期目标这一动态过程。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不仅仅只是帮助人们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辅助或完全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是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它解放了人类更多的生产力,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为科技社会发展注入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所以我们说,自动化具有多形式、多功能、多范围的优势及特点。 (三)发展前景 正如前文所说,自动化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从早期的电气、工业和国防发展到了交通、经济、建筑、能源、环境等领域,几乎无所不包。自动化的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拓展,这为自动化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 就自动化现有的技术发展,基于个人电子计算机或军工业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已成为自动化的主流,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当今信息时代自动化的主流发展的方向。我国自“十五”计划以来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产业,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出要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各领域的自动化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我看来,在不远的将来,自动化技术一定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军事自动化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题库练习题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题库练习题 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士兵军事知识考试题库提供培训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的科学理论 体系。 A)国防建设问题B)军队建设问题C)军事理论问题D)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问题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4.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是“()”战略。 A)现实遏制B)积极防御C)全球战略D)全面防御 5.金砖五国是指哪些国家:()。 A)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朝鲜B)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南朝鲜C)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D)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南非 6.冷兵器时代兵器杀伤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这是冷兵器时代能量释放的基本 形态。张为臻博客 A)人的智力B)人的体能C)兵器质量D)兵器数量 7.信息化战争中,交战双方没有稳定的对峙线和战斗接触线,战场上没有()。A)面对面接触B)重点区域C)安全区域D)前后方之分 8.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毛泽东认命()总司令。 A)朱德B)林彪C)彭德怀D)粟裕 9.唐朝实行的兵役制度是()。

A)世兵制B)府兵制C)募兵制D)卫所兵制 10.1985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核心是(),标志 我军进入新时期建设轨道,进入建军史上发展的新阶段。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B)关于裁军100万 C)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D)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判断 11.下列叙述错误的()。 A)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尽量减少军队规模 B)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优先发展海空军 C)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搞好各军兵种部队的科学编制 D)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精简机关,充实部队 12.电子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A)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监视B)电子侦察、电子波坏、电子监视 C)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D)电子侦察、电子波坏、电子进攻 13.智能对抗在未来战争中越来越重要,下列不属于智能化对抗范畴的是()。 A)知识B)信息C)思维D)计算机 14.唐朝实行的兵役制度是()。张为臻博客 A)世兵制B)府兵制C)募兵制D)卫所兵制 15.1985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核心是(),标志 我军进入新时期建设轨道,进入建军史上发展的新阶段。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B)关于裁军100万 C)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D)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判断 答案:1-5BDCAC6-10BDCBC11-15ACDBC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2000字

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军事航天系统大致可分为 4 类:军事航天运输系统,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军事卫星系统,和航天作战系统 一.航天运输系统 把航天器、航天员或物资等有效载荷从地面运送到预定轨道或也能把有效载荷带回地面的运输工具。分为运载器和运输器。与传统投送方式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投送速度极快.利用空天飞机投送,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做出反应, 2具有侦察监视与预警功能.对导弹发射进行预警.它具有很强的的灵活机动性和综合侦察能力 3可作为战时空间预备指挥所,进行战略预置.一旦战时需要,可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任务. 4既是投送平台,进入空中后又能成为作战平台. 另外,由于进入轨道后是在遥远的太空,使得航天运输系统具有抗打击和抗干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部署在陆,海,空等领域的常规武器装备只能对其望洋兴叹. 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 军事载人航天系统,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疆域. 载人飞船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用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 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空间站能长期的飞行,故保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这对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三。军事卫星系统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1.侦察卫星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收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信 息,获取军事情报;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军事通信。军事卫星通信除具 有一般卫星通信所具有的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覆盖区域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以外,还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强、生存力强等优点。军事卫星通信按用途可分为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前者是为保障统帅部及其派出机构对全军或重要战略方向实施作战指挥而提供的通信联络,后者是为保障军队遂行战斗任务而提供的地区性通信以及军用飞机、舰船和车辆乃至单人背负或手持终端的移动通信。 3.卫星导航。利用卫星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卫星导航能做到高 精度、全天候、覆盖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海上舰艇、空中飞机和陆上车辆、坦克、火炮以及单兵的定位与导航,还可为飞机投弹、导弹发射、卫星遥感侦察和航天器空中交会等提供导航支援。 4.卫星测地.卫星测地是以卫星为基准点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坐标,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引力

当今军事高科技__军事论文

论军事高科技 摘要:军事高科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所以当今军事高科技对未来战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二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三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对策。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因此必须坚持创新、跨越、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科学确定我国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必须面向战场市场,不断开阔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关键词:战斗力、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坚持创新 前言 所谓军事高技术,是指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它是军事和高技术两大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结构体系,军事高技术对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构成: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海洋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尽管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闻并存在截然的分界线,但人们还是喜欢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两类,在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军事高技术往往一起带头作用。 20世纪60年代历来,高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高技术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 目前工业经济发达国家对军事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多首先考量的是尽快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快速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兵器的毁伤力,使军队在质量上保持优势,以增强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说军事技术水平的优劣,时时刻刻影响着武器装备的战技水平。 当代社会以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侦查与监视技术、伪装隐身技术、夜视技术、指挥自动化——C4ISR、电子对抗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为军事技能的重点考察对象。而这8项技术的发展无一不依靠兵器性能的拓展,毁伤能力的提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增强,机动范围的扩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的完善,多兵种的联合与适应,传统与现代化的互补等作战功能的快速发展,而这一系列的发展又依赖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 据了解,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高新技术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由此,高新技术对国防的决定性巨大。 所以说,只有在军事高技术的引领下,在全国军民创新浪潮中,形形色色的新兵器不断问世,才能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夯实物质基础。 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军事高技术具有高智力、高创新性。现在军事技术中的每一项技术,无一不是当今时代各项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相互交叉融合创新的结果,是不同学科众多科技人员指挥的结晶。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高技术武器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化,其核心技术则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战场上一方面靠外部传感器快速发现与精确测定敌方目标,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火炮,快速精确地打击敌方目标;另一方面,靠各种内部传感器,测定火控系统、发动机系统等各部位各类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用以保证武器本身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有人说在实战中,看得见、听得到要靠传感器,打得准靠传感器,全天候作战靠传感器,故障诊断靠传感器是毫不夸大的。 下面具体从航空航天、主战坦克、舰船、地面战场警戒系统、军用机器人、军事化学器材等方面说明传感器在军事国防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传感器在航空方面有四种用途。即:提供航器工作信息,起诊断作用;判断各分系统间工作的协调性,验证设计方案;提供全系统自检所需信息,给指挥员下决心提供依据;提供各分系统、整机内部检测参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传感器约有100 多种4000 多个。俄罗斯大型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迅速发展,所需的传感器也相应迅速增长。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传感器,其品种多样,如压力、压差、绝压、温度、热流、耗量、燃气浓度、介质成分、密度、湿度、应变、摩擦、电场、磁场、生物电势等传感器。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安娜火箭在试验阶段需测量参数常规的达到1000 个,低温参数大600 个。 在军用航空中,各国都强调空中优势与防御。目前每架军用飞机需20 多种力学量的传感器,对操纵杆拉力、起落着陆冲击力、发动机的推动力、救生装置弹射力、进气管压力场分布及动态中各种压力、振动、加速度、角加速度、位移等参量的测量,还要对过载和燃油密度及飞行员呼吸的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检测机舱内含氧量、舱内烟雾报警、机载火控系统的设计、隐型用传感器等。 ?传感器在主战坦克中的应用 坦克的电子化是衡量坦克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传感器主要装备在: 1 )发动机系统中使用的有绝压、速度、流量、温度、氧分压等传感器,用来检测、控制发动机,从而使坦克达到加速快,控制自如,以最少能耗保证最大的动力。 2 )火力系统中使用的有倾斜、药温及环境温度、压力、风向、风速传感器等,以保证火力系统的自动瞄准目标,并根据火炮及外界环境条件及时修正。 3 )故障诊断系统主要需要温度、压力、压差、转速、扭矩等传感器,对战车整体进行故障诊断。 4 )红外传感器则是主战坦克中热成像仪的关键部件,保证全天候下的作战能力。 ?传感器在舰船上的应用 现代舰艇装备的传感器群中包括压力、位置、速度、温度、扭矩、流量、偏航速率等。每万吨级使用温度传感器150 多个,压力传感器150 多个。吨位越大,用量越多。在猎雷和灭雷武器技术装备中使用声、磁、光电传感器。另外为了解自然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配备检测自然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以声纳为重点的舰艇传感器是保障武器实施有效攻击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由压电材料制成的声纳在舰艇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地面战场警戒系统的应用 该系统能及时准确检测、定位、分类识别和实时报告所有入侵人员和武器装备、车辆的活动情况。如美国的REMBASS 系统由三个分系统组成:传感器分系统、传输分系统(转发器)和监测分系统(监测仪)。该系统采用了地震声、红外、磁、压力、应变等传感器采集信息。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臻完善,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而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信息化战争也随之登上了战争舞台,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呢?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作战。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控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以称之为信息化战争。随着信息战的出现,我们对未来战争中的一系列概念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 在未来战争中,除了国家战略能力的制胜基础、“综合强制”的主要作战方式、“一体化联合”的作战体系结构和基本形式外,信息优势将成为衡量战争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而信息优势对战争结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制胜的核心与基础。信息化战争对信息的依赖,核心问题是信息的占有和共享,主要标志是信息能满足作战体系及其运行的全部需要,这种“满足”,不仅指信息的占有量,还要求信息有用、准确,并有很强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信息优势还体现在信息的共享水平上。

一个节点、一个层次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发挥作用,只有整个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才能显现出信息的价值,并且在多个方面显现出来。因此,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作战行动。战争实践业已证明,一旦具有信息优势,就能够把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能水平由机械化时代提高到信息时代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夺取和掌握信息优势将是战争制胜的关键行动,军队若缺少这种能力,就只能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方法去应对信息化战争,在能力对比上就必然处于劣势。 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是制胜的根本保证。军事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资源的紧缺与充足是相对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实现战略目标,又使资源效用最好,需要借助一种新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信息优势,而信息优势可促进战争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相应地,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也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攻防作战将进一步普及深化。精确制导武器能出其不意地向地方发起攻击,一举击中要害,重创以至瘫痪敌方作战系统,它仍将作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火力打击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战场透明度增大、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发展,以导弹攻击为主的“精确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基本作战样式。与此同时,反导武器的研制与使用将促使导弹攻防作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点

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 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从总体上,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群和航天技术群。 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的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的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和情报通信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后勤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方式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变革也必将相应地引起后勤领域里的变革。 在高技术条件下,后勤指挥信息量剧增,决策时间相对缩短,要求指挥员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现代战争既是一场在陆海空天电广阔的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战争,也是一场由多军兵种参加、多种作战样式和样式相互交杂在一起的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战事发起的突然性和进程的缩短,在单位时间内涌现在后勤指挥员面前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那种作战样式比较单一、空间有限和时间节奏明显的传统战争。同时也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通信装备和在后勤指挥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指挥员在对战场和后方的情况的掌握上更加的迅速、准确和全面。美军目前正在着手大力组建后勤数字化部队,其系统中包含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子系统和集成化头盔系统,士兵可以通过集成化头盔系统中的悬挂式单目感应/显示子系统、图像放大器和用于通信的麦克/耳机子系统搜集整理与战场上环境有关的一切影音信息,地通过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向有关的后勤指挥员进行传输和报告。这样,某一级的后勤指挥员就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成百上千个子系统获得战场上全面、准确而又及时的后勤保障信息,为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和协调控制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战场将由传统的灰色而变得更加透明。 后勤指挥决策过程缩短,自动化程度将得到空前的提高。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加快,突然性增大,使得战争准备时间和战争进程都大为缩短。期间,平均每个师规模的攻防作战,从指挥员做出决策、下达命令、部队行动到信息反馈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中美伊海吉夫一回合的较量,从最高当局做出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