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基本知识

京剧基本知识

Peking Opera,京剧.Peking为北京的旧称,现为

Beijing,Opera是歌剧的意思。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历史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

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

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

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

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

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

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三、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

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

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尚有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

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

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

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

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

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京剧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

行当划分由来已久,对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当数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

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名家大师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筱翠花、张君秋、张火丁等、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李多奎、李金泉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王长林、萧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王少

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京剧流派:

老生·小生·武生·旦角·老旦·净角·丑角·琴师·鼓师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京剧常识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京剧常识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科技文化常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富,留下了许多令世人至今仍叹为观止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中国国粹——京剧。 一、知识介绍 (一)音乐常识 1.音阶:五音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宫、商、角、徵、羽,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五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形成。后来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排成七个音阶为宫、商、角、清角、徵、羽、闰。 2.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二)京剧形成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为给乾隆祝寿,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三)京剧基本知识 1.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揺旦)。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 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 末指的是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2.脸谱 脸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基本可分为六类:红、白、黑、黄、蓝和绿、金和银。 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 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 黄表示凶猛阴险,如典韦。 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四)经典京剧曲目 《长坂坡》《群英会》《借东风》《打金枝》《秦香莲》《西施》《空城计》《文昭关》《霸王别姬》《定军山》《贵妃醉酒》《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辕门斩子》《三堂会审》等。 二、试题展示 例: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欣赏《唱脸谱》教案

欣赏《唱脸谱》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拖腔、四击头、鸳鸯瓦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装饰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3、能力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难点】: 歌曲中休止符和拖腔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 1、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背景音乐是《唱脸谱》,同时有脸谱的图片欣赏) 2、讲述京剧的来源,产生的年代等。 二、新课教学 1、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以及戏曲知识

2、听范唱 歌曲分析:《唱脸谱》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时代感,是群众喜爱的“戏歌”。思考: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四击头”、“鸳鸯瓦”是什么意思? 生: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紫色的天王、绿色的魔鬼、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 老师评价学生的谈论结果并做答“四击头”和“鸳鸯瓦”的意思。 3、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电子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以及歌曲最后的拖腔。 (3)随电子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5)老师将难点范唱,或学生跟老师模唱,解决难点。 三、京剧知识介绍 1、京剧的形成。 2、京剧的四大行当。 3、角色的细致分工。 4、脸谱的色彩。 四、班级讨论 1、如果京剧中没有了脸部的化妆,也就是脸谱,它将变成什么样子?你能找出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关系来形容京剧和脸谱的关系吗?

京剧基础知识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2009-01-04 21:29:06)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老生/《甘露寺》小生/《柳荫记》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京剧知识问答一百题

京剧知识问答一百题 一、“四大名旦”是在哪一年产生的?各自参选的剧目是什么? 1、1927年,梅的(太真外传)、尚的(摩登枷女)、程的(红佛传)、荀的(丹青引)。 二、票界中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2、蒋君稼、朱琴心、林均甫、藏岚光。 三、“四大坤旦”和“江南四大坤旦”指的是哪些艺术家? 3、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胡碧兰。花想容、云艳霞、张文琴、韩素秋。 四、“四小名旦”和“四小小名旦”指的是哪些演员? 4、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陈永玲、许翰英、李金鸿、杨荣环。 五、“四大坤伶”和“四小坤伶”指的都是哪些演员? 5、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侯玉兰。张曼华、高玉倩、王芷华、王秋华。 六、南方的“四大名旦”指的都是哪四位艺术家? 6、赵君玉、小杨月楼、刘筱衡、黄玉麟。 七、东北“四大名旦”指的是是哪四位演员? 7、蓉丽娟、秦友梅、雯蒻彧、武国英。 八、天津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8、胡碧兰、马艳云、徐东霞、金友琴。 九、中华戏校的“四块玉”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9、侯玉兰、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 十、江南武生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艺术家? 10、李春来、张德俊、张桂轩、盖叫天。 十一、当年分别号称汉口、南京、四川、山东四地梅兰芳的是哪四位演员? 11、南铁生、杨畹侬、关丽卿、王振祖。 十二、票界中的“四大须生”指的都是谁? 12、奚啸伯、管绍华、莫敬一、陶畏初。 十三、台湾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大名丑”都是谁?

13、周正荣、李金棠、胡少安、哈元章。秦慧芬、章遏云、梁秀娟、马述贤。周金福、于金骅、王鸣兆、吴剑虹。 十四、当年天津票界“四王”指的是的是哪四位? 14、王君直、王颂臣、王庾生、王竹生。 十五、“四大名旦” 开始独立挑班时各自取的什么班名? 15、梅(承华社)、尚(协庆社)、程(鸣和社)、荀(留香社)。 十六、“四大名旦”所收的头一个弟子各是谁? 16、梅兰芳(魏莲芳)、程砚秋(荀令香)、尚小云(张蝶芬)、荀慧生(叶寿梅)。 十七、“四大名旦”都反串过武生戏的同一个什么角色? 17、黄天霸。 十八、“四大徽班”指的哪四个?各班主要发源活动地在什么地方? 18、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安庆、苏州、安徽(一说湖北)、扬州。 十九、当年上海有著名的武花脸并称“四利”的指的都是谁? 19、刘春利、刘永利、王永利、李永利。 二十、汪笑侬的代表作“四骂”是指哪四出剧目? 20、骂阎罗、骂毛延寿、骂安禄山、纪母骂殿(一说“骂王朗”和“哭祖庙”共称“五骂一哭”)。 二十一、丑角的“四盗、一偷”其中“四盗”(有说是“五盗”)是指哪四出剧目? 21、盗甲、盗钩、盗王坟、盗银壶。 二十二、以马超为主演的“四块白”剧目是哪四出? 22、“反西凉”、“战渭南”、“战冀州”、“诈历城”。 二十三、四平调来源于什么曲调?什么角色不用?而反四平调只有什么角色专用? 23、吹腔,花脸,旦角。 二十四、当年荀慧生班社中被誉为“前、后‘四大金刚’”,指的是哪几位艺术家? 24、赵桐珊、金仲仁、马富禄、张春彦。朱斌仙、陈喜星、费文芝、沈曼华。 二十五、杨小楼班社中的“四大天王”指的都是谁? 25、钱金福、王长林、迟月亭、许德义。 二十六、徐兰沅先生提到的京剧早期琴师“四大名家”指的都是谁? 26、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 二十七、小生中的“三仙”、“四虎”指的是哪几位艺术家?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京剧脸谱教案京剧脸谱教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

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四.教学具:1. 学生:脸谱资料。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京剧脸谱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剧脸谱: 一、脸谱来源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 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而 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 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 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 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3.抹脸:是用毛笔蘸 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如:《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 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4.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如:郑子明是京剧中采用破脸的 典型人物。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 五、脸谱谱式 京剧化妆使用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对比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同时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善 恶组合成许多不同类型的谱式。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大约十来种基本谱式,把基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法提供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 无数个脸谱来。 以下为主要的脸谱谱式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其中又再分 “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京剧旦角基本功

京剧基本功身段: [1]兰花指 【兰花指】为京剧旦角最基本的指法。古时有书云【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能把兰花指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解析一下咱们做兰花指的具体步骤。 方法 五指放松,自然分开,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拇指保持直立,压于中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整体线条要求流畅,不僵硬 [2]兰花掌 兰花掌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如何将兰花掌做的优美自然呢。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学习一下兰花掌的动作要领。 方法 手掌放松,五指自然分开。手指保持直立,中指拇指向手心慢慢相互靠拢。大拇 指指腹压靠在中指第三指腹内侧。各个手指按照图示顺序错开,轻轻向后翘起。 兰花掌要求手型流畅自然,柔美不僵硬。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9-18 20:38:12)转载▼ 标签:娱乐文化收藏 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间。 旦角手势种类 兰花指: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旦角指时,食指用力翘起,大、中指形圆型,无名指弯曲,指尖靠中指中节,小指弯曲靠近无名指中节。 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势: 天地口月夜,风云雷雨雪。 山水石鱼浪,草木鸟花香。 你我来去转,不开关避眠。 美蓉眼胸膀,皮眉口心拳。 茶酒饭筷碗,哭笑羞怒酸。 云手:行当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齐眉,武生齐口,小生齐胸,旦角齐乳,丑行齐肚。 表演程式:(四功五法)

京剧知识教学反思

京剧知识教学反思 近期,在讲解京剧知识一课的整个过程中,从开始备课,到指导学生收集、整合材料,直到最后课堂学习,通过对戏剧的表现形式、和行当角色,在戏曲中分辨不同的唱腔、不同脸谱的表现力等相关知识的讲授后,令我感受颇多。 如今大力提倡振兴京剧,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一个新鲜事物,从学生初听《苏三起解》音乐走进教室,以此引入新课。教案备好后,经过反复研究,心里却有这样一个疑问:“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一节课能上完所有的内容吗?学生能不能听懂学习内容?”后来通过对京剧知识的整合,就想到,要介绍中国戏曲,不如从国粹介绍起,从基础介绍起,再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再把学生的视野扩大。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介绍了京剧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对中国的国粹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我找了一些戏曲人物的图片,再配以京剧唱段和自己的演唱和表演,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学习的效果不错,学生的兴趣也都被调动起来了。 (今后在课堂教学时,我要在导入新课方面多动些脑筋,以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投入其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感受二:材料收集,指导整合,有利于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因为京剧的内容比较多,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实行教学。让学生们收集关于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涨,把收集到的资料打印下来交给我。再课堂上我分别的从京剧的行当、行当的唱腔、京剧的乐器、京剧的服饰对学生实行欣赏和讲解。经过几次材料收集、整合的指导后,在课堂学习时,的确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时常采用课前收集资料的方式,但课堂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今后要在学生整合材料的水平方面多加锻炼,以使这种方式能真正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

京剧教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京剧常识及欣赏》教学反思

《和京剧交朋友》教学反思 胡玉梅 《和京剧交朋友》设计意图着眼于京剧行当主要伴奏乐器脸谱及四大工夫的了解与学习,力途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表演与欣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京剧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达到和京剧“交”朋友,使其终生受益。而整堂课下来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设想,于是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为我本身来说,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素质,真正从学生利益出发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在课堂上应用自如。上完这节课我认真的做了以下反思,对本堂课的得失稍做总结,以便以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反思一:如何融洽的师生关系,建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我想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有种默契,有时不需说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们都能领会。在课堂上我尽力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在关注他们,喜欢他们。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似乎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程序,使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紧凑而不忙乱,。然而学生却没被我“感动”。刚上课时教室里依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直到下课学生也未能进入角色,真正的溶入到我的课中来。在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哪出了问题?那天听了秦敏芳老师的课后突然发现在要想赶走师生的紧张情绪,建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像找开启一扇门的钥匙一样,只要找对了钥匙轻轻一拧,课堂的“和谐”之门便会向敞开,在设计中我准备了四把“钥匙”,我自信的认为它

足可以让我打开“紧张”之门,开启“兴趣之门”,走进“喜悦之门”,最终迈进“表演欲望之门”。而在试教时也非常圆满的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设想。因此我在上课之前“信心十足”“自信满满”深信自己的设计。正因为有这样的情绪存在所以在上课时当我用预期的第一把钥匙去开启紧张“之门”时突然发现“钥匙”错了接着又试了第二把第三把去“开启”,发现今天这扇门打不开了,当时我急了,在课堂中慌了神,自信一下就消失了。 那天李校长对此课做了很深刻的点评,她提出在课堂中教师应多一份机智,抓住课堂中很多生成的东西,巧妙地调控课堂,保留学生对音乐不同的见解,给他们留有自由想像的空间和讨论的余地。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是呀,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教研课和示范课,常常是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得很周到了,甚至要说的话,要写的字都早就准备好了。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呢?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观众。 我们想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所涉及到的内容决不短视,我们不仅要想到从我们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要想到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产生波及一生的深远影响。 反思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教材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包括来自学生家庭中的资源和从各种媒体获得

京剧知识题

1、2008年,国家教育部将15首京剧经典唱段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请说出其中传统戏的剧目名称。说出三个就行。 答:《穆桂英挂帅》、《铡美案》、《定军山》 2、我国第一部京剧电影是谁主演的,什么剧目? 答:谭鑫培,《定军山》 3、京剧是在“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基础上产生的。请问:徽剧和汉剧各出于 哪个省份? 答:徽剧出自安徽,汉剧出自湖北。 4、许多人都说包公在京剧行当中叫“黑头”,可有人说也叫“铜锤”,这种说法对吗? 答:对。包公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例如《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包公都勾着黑脸,因此“黑头”也就成了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二进宫》里 的花脸徐延昭,手里拿一柄铜锤,属典型的唱工花脸,所以人们又把铜锤作为 唱工花脸的代名词。因此包公又叫“黑头”,也叫“铜锤”。 5、《智斗》中,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位人物各是京剧的什么行当? 答:阿庆嫂是青衣,刁德一是老生,胡传魁是花脸。 6、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 答: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7、京剧的乐队又叫“文武场”。请指出:“文场”和“武场”必须有的是哪些乐器? 答:文场必备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武场必备乐器:板鼓、大锣、小锣、铙钹。 8、人们经常说的“失、空、斩”是由哪三出折子戏组成?“大、探、二”又是由哪 三出折子戏组成的? 答:“失、空、斩”是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出折子戏组成;“大、探、二”是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出折子戏组成的。9、梅兰芳第一次国外演出是在哪一年?去的哪个国家? 答:1919年,日本。 10、京剧舞台上,男性人物化妆表示年龄大小的胡子称作什么?有几种颜色?

中国京剧基本文学常识

中国京剧 一、京剧的发展史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京剧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中国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北京剧坛的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弋阳腔、乱弹等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 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 四、京剧的行当(角色)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 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知识

京剧知识—《京剧口法中的读字》 词(戏词)生于句,句生于字,腔是字音的延长。字有头、腹、尾。字头.腹音、收韵,叫做声、音、韵。每唱一字,有发声、转声、送声、收韵及承上接下诸法。须知清浊阴阳以别其声,知长短徐急以定其节。 1)出字立音 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又如 姚期唱“小奴才”的“小”字,字头为西(i)音,以一(i)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iao)。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字要弹出来,很有劲,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 要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以说:腔平字侧(倒)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字少声多难过去,助予余音始绕梁。 2)过气接脉。 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有怀来之腹-一哀、孩,也有由求之腹:侯、欧。 由腹转尾,才有归宿,勿犯以腹当尾之病。例如: 《苏武牧羊》“好不伤怀” 的“怀”字找“哀”音。 “忙回北海。” “海”字找“孩”音。 《洪羊洞》“比成疾病” “忧”字找“欧”音。 《搜孤》“哀求娘子舍亲生”,“求”字找“欧”音。 3)切韵与收韵 字有所出,必有所归。用力从声母出发,将声母与韵母结合发音,为切韵;最后收到本韵,将字音读完整、读标准,叫做收韵。如: “天”字,从ti出发,最后收到ian(淹); “巡”字,从xu出发,收到un(云); “东”字,从do出发,收到won9(翁); “朵”字,从du出发,收到uoe(哦),等等。 收韵,关于十三道辙的收法。 中东辙一-其字必从喉间反入穿鼻而作收韵,归在“翁”音上。例如: 《洪羊洞》“为国家那何曾半日闲空。一空”字收韵时穿鼻。“我也曾平复了塞北西东。”东”字收韵穿鼻。 《斩黄袍》“孤王酒醉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宫”字、“容”字归韵要穿鼻。 江阳辙一-这道辙是“昂”音,归韵时穿鼻。 例如:《苏武牧羊》“贤弟提起望家乡。”“不由于卿两泪汪”,“乡”、“汪”二字要穿鼻收韵。

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京剧演唱七大要素

京剧演唱七大要素 【摘 要】一直以来,喜爱京剧的戏迷不光喜欢看戏, 更喜欢唱戏。通过归纳练习时发声方式和演唱时行腔的特 点,总结出京 剧演唱的七大要素。希望为戏迷们提供一条规 范系统学习京剧唱段的方 法。 关键字】京剧、唱法、科学、系统、规范 2017)11-0035-02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 式。对于很多喜欢唱戏的戏迷朋友,在演唱时不善于运用科 学的行腔方 法演唱。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 法和系统的学习途径来 演唱京剧。 、气息 初学者在刚刚入门时,往往直接拿来唱段跟着学、跟着 唱,听起来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长音短、声音发抖等,反映 了声音力量 不足、缺乏稳定性的特点。很明显这是不知道如 何运用气息的问题,想 要自如地运用气息还要从基础学起, 在演唱时把气息存在横膈膜中,就 是存气。 初学的时候,用手扶着两肋附近,把气息存在两肋下的 横膈膜里, 然后不要把刚存的气一下子放出去, 而是慢慢放。 中图分类 t=r. 号: J8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

声音靠气息支撑着,唱腔的韵味就有了力量。如果气息一下子都被放空,马上来换,也换不了那么多的气。所以练习存气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存气首先要从拼音字母开始,每 个音加长音进行练习,在发音的过程中放出的气息要保持 量的相等,发出的声音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然后再进行每个长气吹在手心上,用手心通过感受气息力量的大小来检验气息运用匀还是不匀。久而久之,提高了气息的稳定性,增加了声音的力度。在练习时,偶尔可能会有保持不住气息的感 音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练习。在练习当中,可以把长音、 觉,其实只是在吸气时速度急、?八程短、气量少,很容易把 气吸在横处,留在了胸腔没到横膈膜。这样存气难,保持气息更难,出气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正确与科学。 、吐字 喜爱京剧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吐字时,经常会有家 乡的方言味。学唱京剧的时候,必须遵循京剧的吐字发音来进行练习和演唱。在练习吐字时,首先要注意吐字发音不要带有家乡方言味。京剧音韵是在中州韵的基础上保留了一些古音,并以普通话为主体经过艺术家的实践与创造,形成了综合的语言系统。如果演唱者在表演时吐字字音不准,那就失去了京剧的韵味,没有做到吐字归韵。 另外,吐字的时候,要注意字音从嘴里出来的完整性。

京剧常识

京剧常识.pdf 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 下载 京剧艺术发展小史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元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 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这些统称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 一、中国戏曲简况 公元前80 年,西周便出现了由贵族豢养的娱乐艺人:优伶。 唐代:梨园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个类型。 杂剧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杰出代表: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墙头马上》《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 儿》等。 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又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流行于沿海一带。其中最著名的有高明作的《琵 琶记》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元代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高峰。 明代中叶以后,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流行全国,形成了中国戏曲繁荣的新局面。 昆曲的兴盛和衰落 明清传奇阶段,昆曲脱颖而出。 又称“水磨腔” 从明代万历年间一直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执剧坛之牛耳,被誉为“盛世元音。” 在长达300 年的时间里,昆曲与传奇创作相得益彰,涌现出了汤显祖、李渔、洪昇、孔尚任、蒋士铨等一 大批名家。 称为“百戏之祖” “京昆”。 地方戏——花部(乱弹)兴起 昆曲——雅部衰落。 京剧中的《牡丹亭》、《扈三娘》、《挑滑车》、《夜奔》、《活捉》等等许多戏,基本上是昆曲的演唱。对技 艺高的京剧演员常有“文武昆乱不挡”的赞誉。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钱宝森口述 潘侠风整理 京剧是综合艺术,是由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组成的。做为一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语言和声音,都必须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内心情感,除通过语言、声音表达外,精神面貌主要还得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那些舞蹈身段。 一个演员的舞蹈身段,使得好、使不好,使出来的身段美不美,那就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啦。什么叫基本功哪?凡是在私底下练的,在舞台上见不到的东西,都叫基本功。 一般的基本功,指的是“毯子功”,不是身段基本功。现在我先说说“毯子功”。 怎么叫“毯子功”哪?因为练这些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在地上先铺一块毯子,叫学生们在毯子上练、在毯子上翻,所以叫“毯子功”。这为的是学生们要是摔了碰了的,有毯子接着,总不会摔碰得太厉害。 我小时候,练“毯子功”都是先“拿顶”,随着再“上腿”[注:教武功的先生左脚(或右脚)蹬着椅子(或凳子),把练功学生的腰部,平放在左腿的大腿上,学生的头和双腿搭拉在先生大腿的两边儿,先生用手来回晃动。这主要是锻炼学生腰部的活动。但是要注意:先生用左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左边,先生用右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右边。]、“下腰”;拿“前桥”、“后桥”;甩“小翻”、抄“小翻顶”。这个阶段过去,再练些短跟斗(也叫小跟斗):翻个“小翻”、“前扑”,来个“单提”、“蹑子”、“按头”,跑个“虎跳”、“踺子”;长跟斗(也叫大跟斗):“虎跳前扑”、“小翻提”、“虎跳蹑子”、“串小翻”等等。但是这些就都不属于基本功了。 在头一个阶段过去,拿开毯子,就该“撕腿”啦[注:现在教学方法改进,取消了“撕腿”,以“轧腿”算是正功啦。]。撕上二刻钟左右,站起来遛遛腿儿,活动活动,再开始踢腿。踢腿分“正腿”、“旁腿”、“十字腿”。 在过去“轧腿”、“耗腿”都算是私工,学生没事的时候,自己私底下练,先生们是不把它列在所教的课程里。 以上所说,是一般武功基本功;身段基本功那首先得说是“轱辘椅子”,其次再练“整云手”和“旦角云手”。 轱 辘 椅 子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1

京剧基础知识自学系列 苦瓜居士整理 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一、发声练习 二、气息练习 三、京剧唱腔访谈 四、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钱宝森口述.潘侠风整理) 五、花脸漫谈 六、京剧的行当与流派概述:老生的流派(1) 一、发声练习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 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 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