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3共点力的动态平衡(二) 教案

4.3共点力的动态平衡(二) 教案

4.3共点力的动态平衡(二) 教案
4.3共点力的动态平衡(二) 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高一 2 课时
知识点
2、熟练应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合成与分解法等常用方法解决平衡类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重点 物体受力平衡时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三力平衡问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

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
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F 合=0 或Fx 合=0,Fy 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 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 时,往往采纳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 往往采纳正交分解法、
???

1、动态平衡问题 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 系列的平衡状态,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缓慢”等语言叙述、 2、临界问题 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她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 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3、极值问题 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4、解决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1)解析法: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写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依照已知量的变化情 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利用临界条件确定未知量的临界值。 (2)图解法:依照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变化,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 变化,确定未知量的临界值。
错误!方法概述 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分析 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隔离法的优点在于 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缘故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清 楚、 错误!解题思路
热点概述: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最基本的力学规律之一,广泛应用于力、电、磁等 各部分内容的题目中,应注重与其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将平衡问题的八种常见解法 介绍如下。
[热点透析] 一、力的合成、分解法 三个力的平衡问题,一般将任意两个力合成,则该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或将其中某

个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从而得到两对平衡力。
二、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与 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Fx=0,Fy=0 进行
分析,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 x、y方向选择时,尽估
计使较多的力落在x、y 轴上,被分解的力尽估计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三、图解法
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解决动态
平衡类问题常用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受三个力)的基础上,若满足
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时,可画出这三个力的封闭矢量三角形来分
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图解法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四、三力汇交原理
物体受三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必交于一
点、
五、整体法与隔离法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
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与
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
法、
六、假设法
假设某条件存在或不存在,进而判断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否与题设条件相符,或者假设处于
题设中的临界状态,以题为依据,寻找问题的切入点,进而解决该问题。
七、相似三角形法
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假如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给出了空间几
何关系,多数情况下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进行计算。
八、正弦定理法
如右图所示,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中任何一个力的大小分不
与另外两个力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F1
F3
sinα=\f(F2,sinβ)=sinγ、

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 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 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 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 F2,则 ()
A、F1=\f(G,sinα) B、F2=Gtanα 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 与 F2 的合力变大 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 减小,F2 增大 【答案】B 【解析】
G 以工人及其装备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1=cosα,F2=Gta nα,A 错误,B正确。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 与 F2 的合力不变,仍等于重力,C 错误。若缓 慢减小悬绳的长度,α 角增大,F1、F2均增大,D 错误。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A、B 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 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 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θ、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
A、当 m 一定时,θ 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B、当 m 一定时,θ 越大,轻杆受力越小 C、当 θ 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 D、当 θ 一定时,M 越小,可悬挂重物 C 的质量 m 越大 【答案】B 【解析】 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2Fsinθ=mg 以 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Fcosθ=Ff

FN=Fsinθ+Mg 因此当 m 一定时,θ 越小,F越大,θ 越大,F 越小,故B选项正确。θ 一定时,F 一定,Ff 一定,
mg+2Mg
与 M 无关,故 C 错误,D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 FN=
2
,因此
m 一定,FN 与 θ 无关,故 A 错误。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假如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 缓慢绕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F1与球对斜面的压力F2 的变化情况 是( )
A、F1 先增大后减小,F2 一直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F2 一直减小 C、F1与 F2 都一直减小 D、F1 与 F2 都一直增大 【答案】 B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因此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 此三力(重力、斜面支持力、挡板弹力)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大小方向 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 板对小球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B 对、
一根长 2 m,重为G的不均匀直棒 AB,用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棒平衡时细 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关于直棒重心C的位置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
A。距离 B 端 0、5 m处 ???B、距离B端 0、75 m 处 C。距离 B 端 \f( 3,2) m 处 ???D、距离 B 端 错误! m处 【答案】A
【解析】 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假如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
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 O1A 与 O2B 延长相交于 O 点,则重心 C 一定在过 O 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BO=错误!AB=1 m,BC=错误!B

O=0、5 m,故重心应在距 B 端 0、5 m处。A项正确、
有 3000 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并排放在倾角为 30°的固定斜面上,从上到下依次标号为
“1、2、…2999、3000",其中第3000号球被位于斜面底端的竖直板挡住,所有球处于
静止。不计一切摩擦,则第 2019 号球与第2019号球间的作用力跟第 3000 号球与竖直
挡板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
2014
2015
A、3000 ???B。3000
2014 3
2015\r(3)
C、 6000 ???D、 6000
【答案】C 【解析】 把 2019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第 2019 号球与第2019 号球间的作用力等于整体的
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即 F1=2019mgsin30°,第3000 号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 F2 2014\r(3)
方向与挡板垂直,即 F2=3000mgtan30°,因此 F1/F2= 6000 ,C正确。
1、【题干】(多选)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球与三条相同的轻质弹簧相连接。 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 120°,已知弹簧a、b 对小球的作用力均为 F,则弹簧 c 对此 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估计为( )
A、F ???B、F+mg C、F-mg ???D、mg-F 【答案】ABCD 【解析】
假设三个弹簧中有 a、b两弹簧伸长而 c 弹簧缩短了,则此时小球的受力情况是:a与 b两弹簧的拉力 F、c弹簧的支持力Fc、小球自身的重力 mg,如图甲所示。由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可得:2Fcos60°+Fc—mg=0,则得 Fc=mg—F,故D选项正确。因为题中并未给 定 mg与F的大小关系,故估计有mg=2F,则有 Fc=mg—F=2F-F=F,故A选项正确、

假设 a、b、c 三个弹簧均是压缩的,此时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小球的受力情况是:
自身重力 mg、a 与 b 两弹簧斜向下方的弹力 F、c 弹簧竖直向上的弹力 Fc,对小球由共点 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Fcos60°+mg—Fc=0,则Fc=F+mg,故 B 选项正确、
假定 a、b、c 三个弹簧均是伸长的,此时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小球的受力情况
是:自身的重力mg、a 与 b 两弹簧斜向上方的拉力 F、c弹簧向下的拉力Fc,对小球由共点 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Fcos60°-mg-Fc=0,因此 Fc=F—mg,故C选项正确。
2、【题干】如图所示,小球 A、B 带电量相等,质量均为 m,都用长 L 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
的竖直墙上O点,A 球靠墙且其悬线刚好竖直,B 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 θ 角而静止,此时A、B
两球之间的库仑力为 F、由于外部缘故小球B的电量减小,使两球再次静止时它们之间的库仑
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小球 B 的电量减小为原来的( )
1 A。2
? ??B。\f(1,4)
C。错误! ???D。错误!
【答案】C
【解析】
小球B受力分析如图:
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设 A、B 球间距离为 r,qB 减小,则F减小,r 减小,导致 F 的大小方向均改变,绳的拉力方向
也会改变,适合于三角形相似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不变,
F变为原来一半,则 r 变为原来一半
又∵F=错误!,∴qB 变为原来的错误!、∴C 正确、 3、【题干】 (多选)右图所示的装置中,两根细绳系住一个小球,两细绳间夹角为 θ,细绳
AC 呈水平状态,现将整个装置在纸面内顺时针缓缓地转动 90°角,在转动过程中,保持两绳夹
角 θ 不变。则在转动过程中,CA 绳中的拉力 FA与 CB 绳中的拉力FB的大小发生的变化是( )
A、FA 先减小,后增大 ???B、FA 先增大,后减小
C、FB逐渐减小
? ??D、FB最后减到零
【答案】 BCD
【解析】

如右图所示,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依照正弦定理,有: 错误!=错误!=错误!,
Gsinα 因此FA=sinθ,FB=\f(Gsinβ,sinθ)。 装置在纸面内顺时针缓缓地转动90°角的过程中,θ 不变,由图可知,α 角由大于90°的钝 角变成小于 90°的锐角,而 β 角由90°增大到 180°。由上式可得,FA 先增大后减小,FB 逐渐减 小;当装置刚好转动 90°角时,FA=G,FB=0。故选项 B、C、D正确。
1、【题干】(多选)如图 5 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 A、B 两木块,木块 A 与 B 的接触面是水 平的,水平力 F 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 保持静止,且 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5 A。B估计受到 3 个或 4 个力作用 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估计沿斜面向下 C、A 对 B 的摩擦力估计为0 D、A、B 整体估计受三个力作用
【答案】BD 【解析】对A、B 整体,一定受到重力 G、斜面支持力 FN、水平力 F 如图(a),这三个力估计 使整体平衡,因此斜面对 A、B整体的静摩擦力估计为 0,估计沿斜面向上,也估计沿斜面向下, B、D 正确;对木块A,受力如图(b),水平方向受平衡力,因此一定有静摩擦力 FfA与水平力F平 衡,C 错误;对木块 B,受力如图(c),其中摩擦力 Ff估计为 0,因此木块B估计受4个或5个力作 用,A错误、 2、【题干】(多选)如图 6 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 在竖直向上的力 F 的作用下静止靠 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与 B 的受力情况,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
图6 A、A一定受到四个力 B、B 估计受到四个力 C、B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与摩擦力

D、A 与 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答案】AD 【解析】对A、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到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推力 F,由平衡条件可 知 B 与墙壁之间不估计有弹力,因此也不估计有摩擦力,故 C 错;对 B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 受到重力、A 对 B 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 B 只能受到三个力,B 错;对 A 受力分析, 如图丙所示,受到重力、推力、B 对A的弹力与摩擦力,共四个力,A、D 对。
3、【题干】如图所示,m 在三根细绳悬吊下处于平衡状态,现用手持OB 的 B 端,使 OB 缓慢
向上转动,且始终保持结点 O 的位置不动,分析AO、BO两绳中拉力如何变化、
【答案】OA 绳拉力减小 OB 绳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由题意知,在 OB 缓慢向上转动过程中,结点 O 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对初始状态 O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构建力三角如图乙所示。OB向上转动过程 中,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在增大,AO、BO 两绳拉力的合力-mg 大小方向都不变,AO 绳拉力 方向不变,由因此缓慢转动,因此每个状态都是平衡态,当将 OB绳不同时刻拉力画在同一三 角形中时,可得到图丙。图中边长的变化表示了力的变化,箭头指向的变化表示了力方向的变 化、故由图丙可知,OA 绳拉力减小,OB 绳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1、【题干】如图所示,光滑半球面上的小球被一通过定滑轮的力 F 由底端缓慢拉到顶端的过 程中,试分析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的变化情况。 【答案】F 减小 N 不变 【解析】在小球往上移动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 力N的方向都在变化,此时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变化规率不直观,力随角度变化的关系也难 建立,不容易用前面学的几种方法来处理,那么如何办呢?认真观察发现绳的拉力F、重力 G 与支持力 N 的方向分不与绳 L、竖直高度 h 与半径 R 有着对应关系,小球所受力的矢量三角 形与图中 L、R、h 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相似。由相似关系可得,当小球向上移动时,L 减小,h 与 R 都不变,因此F减小,N 不变、 2、【题干】如图7所示,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 O 点,右端跨过位于 O′点的固 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 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 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 L、则钩码的质量为( )

图7 A。错误!M B。错误!M C、错误!M D、错误!M
【答案】D 【解析】选物体M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T-Mg=0①假设平衡后轻环位置为 P,平衡 后,物体上升 L,讲明此时 POO′恰好构成一个边长为 L 的正三角形,绳中张力处处相等,选钩码 m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FTcos 30°—mg=0②联立①② 得:m=错误!M 因此选项D正确。 3、【题干】(多选)如图 9 所示,质量相同,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 a、b 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 力均为 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 MN 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 静止在平面上, 现过 a 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 F,可缓慢地将 a 拉离水平面MN 一直滑到 b 的顶端,对该过程 进行分析,应有( )
图9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 G B。开始时拉力 F 最大为错误!G,以后逐渐减小为 0 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 G D。a、b 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 G
【答案】BD 1
【解析】依照几何关系可知:sin θ=2,θ=30°,对 a 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应用平衡条件,F= \f(G,tan θ)=\r(3)G,之后a缓慢移动过程中,两轴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 由图乙可知:FN 一直变小,F 也一直变小,可得拉力从最大值 Fm=\r(3)G 逐渐减小为 0,选项 A
G 错误、B 正确;a、b 间的压力开始时最大为 FN=sin θ=2G,而后逐渐减小到 G,选项 C 错误、 D 正确、
课 堂 小

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方法
方法
步骤
解析法
(1)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 (2)依照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图解法
(1)依照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边、角的变化 (2)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
课 1、后【题干】如图 10 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 F 作 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F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 置开业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图 10
A、FN1 始终减小,FN2 始终增大 B、FN1 始终减小,FN2始终减小 C、FN1 先增大后减小,FN2 始终减小 D、FN1 先增大后减小,FN2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mg
mg
【解析】(解析法)如图甲所示,因为FN1=FN1′=tan θ,FN2=FN2′=sin θ,随 θ 逐渐增大到
90°,tan θ、sin θ 都增大,FN1、FN2 都逐渐减小,因此选项B正确。


(图解法) 如图乙所示,把 mg 按它的两个效果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在木板缓慢转动时,FN1 的
方向不变,mg、FN1、FN2 应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FN2 始终垂直于木板,随木板的转动而 转动,由图可知,在木板转动时,FN2 变小,FN1也变小,选项 B 正确、
2、【题干】将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球a、b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 O 点,如图 11 所

示。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 θ=30°,
则 F 的最小值为( )
图 11
\r(3) A、 3 mg
B、mg C、错误!mg D。错误!mg
【答案】B 【解析】以 a、b 为整体,整体受重力 2mg、悬绳OA 的拉力 FT 及拉力 F 三个力而平衡,如 图所示,三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中,当力 F 垂直于悬绳拉力 FT时有最小值,且最小值F=2m gsin θ=mg,B 项正确。 3、【题干】(多选)如图 16 所示,重为 mg的水桶用细绳悬挂在门楣上,一人将水桶拉起使细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且细绳绷紧,则人对水桶施加的作用力估计为( )
A、\f(1,2)mg
图 16 B。错误!mg
C、\f(1,4)mg
3 D、 3 mg
【答案】AD 【解析】将重力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分解,F2与绳的拉力等大反向,F1与人所施加的力等大反 向,由图可知人对水桶施加的作用力的最小值为\f(mg,2),故 A 正确,B、C 错误;当人对水桶 施加的作用力为水平方向时,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错误!mg,D 正确、
1、【题干】如图18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 OP、OQ,OP 竖直放置,小球 a、b 固 定在轻弹簧的两端。水平力 F 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保证 b 球不动, 使挡板 OP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
图 18 A、弹簧变长 B、弹簧变短

C。力F变大 D、b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答案】A 【解析】选 a 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挡板的弹力 FN 变 小,弹力 F 逐渐减小,即弹簧的压缩量变短,弹簧变长,选项A正确,B 错误;选 a 球、b 球整体为 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F 变小,b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选项 C、D均错、 2、【题干】半圆柱体 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 MN、在 P 与 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 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5 所示是这个装 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 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往常,发现P始终保 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MN对 Q 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对圆柱体 Q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P 对 Q 的弹力为 F,MN 对Q的弹力为 FN,挡板MN 向右运动时,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如图所示,而圆柱体所受重力大小不变,因此 F 与F N 的合力大小不变,故 D 选项错误;由图可知,F 与 FN 都在不断增大,故 A、C两项都错;对 P、 Q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P的摩擦力大小就等于 FN,因此地面对 P 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故 B 选项正确。
3、【题干】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 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劈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 一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劈,则有( )
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B、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D、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答案】AD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 θ,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FN1,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T,小球的重力 大小为 G1,小滑块的重力大小为 G2,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大小为FN2、由于小滑块沿杆缓 慢上升,因此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运动,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为零,作小球受力 矢量三角形如图甲所示,绳对小球的拉力 FT 逐渐增大,因此选项A正确;斜面对小球的弹力FN 1逐渐减小,故小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将小球与小滑块看成一个整体,对其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N2=FN1sinθ,F=G1+G2-FN1co sθ,因 FN1 逐渐减小,因此 FN2 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故选项C错误,D正确、
1、【题干】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直角三棱柱 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 的,且斜面倾角为 θ、质量为 m 的光滑球B放在三棱柱与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与B都处于静 止状态,则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各为多少?
【答案】(M+m)g mgtanθ 【解析】
选取A与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FN,墙壁的弹力 F 与地 面的摩擦力 Ff 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依照平衡条件有:FN-(M+m)g=0 F=Ff,可 得 FN=(M+m)g
再以 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 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 FA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 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依照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上:
FABcosθ=mg 水平方向上:FABsinθ=F 解得 F=mgtanθ 因此 Ff=F=mgtanθ 2、【题干】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块 A 套在粗糙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 为m的小球B相连。现用水平力F将小球 B 缓慢拉起,在此过程中木块 A 始终静止不动。假 设杆对 A 的支持力为N,杆对 A 的摩擦力为 f,绳中张力为 T,则此过程中( )

A。f 不变
B。F 增大
C、T减小 ???D。N 减小
【答案】 B
【解析】 以木块、轻绳、小球为整体,竖直方向上只有重力与支持力 N 作用,故将小球
缓慢拉起过程中,支持力 N 不变,D项错;水平方向上,拉力与木块所受摩擦力为平衡力,即 f=F;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重力、拉力 F 与绳子拉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F=mgtanθ,θ 为绳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拉起过程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变大,故力 F 变大,因此木块所受摩擦力 f
变大,A 项错,B 项正确;绳中张力为mg/cosθ,可见张力 T 随 θ 变大而变大,C 项错、
3、如图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 m 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
且左端最薄,一球 M 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 F 拉住弧
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
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相比( )
A。滑块对球的弹力增大
B、挡板对球的弹力减小
C、斜面对滑块的弹力增大
D、拉力F不变
【答案】 B 【解析】
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则挡板对球的
弹力减小,滑块对球的弹力减小,A 错误、B 正确;以球与滑块为整体,所受作用力方向均未发生
变化,FN=(M+m)gcosθ,FN不变,C 错;F+FPM=(M+m)gsinθ,FPM减小,F 增大,D 错误。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F 合=0 或者错误!
(2)平衡条件的推论
①二力平衡:假如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
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三力平衡:假如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这三个力的矢量能够形成一个

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③多力平衡:假如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 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平衡 教案

5.3 力的平衡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本节内容是在之前所学的内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二力平衡的基础上对力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回顾整个课堂过程,我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反思。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分别是(1)平衡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应用。针对每一部分内容,采用我校大力推行的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1)平衡状态。①导:通过杂技表演者在高空中走钢丝的视频,引出学习内容——平衡。②思: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平衡状态的内容,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③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给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④展:学生展示基础知识的梳理和问题讨论的结果。⑤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进行总结点评。⑥检:通过PPT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检测自学效果。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①导: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快速回顾引出三个共点力平衡应该满足何种条件。②思: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学习实验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③议:该环节包括两个合作讨论过程,一个是实验探究,另一个是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合作完成三个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理论分析:小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满足的条件。 ④展: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并从理论上分享共点力平衡的条件。⑤评: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衡条件。⑥检: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方法是合成法,因此给出对应的习题,学生进行求解。最后,师生对应用合成法解决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总结。 2. 成功之处: 由于应用了我校三一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从本节课的实际效果来看,有以下亮点。 (1)引课所用的高空走钢丝视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学生联

33共点力平衡教案

1. 系统平动平衡:确定研究对象、整体和隔离法的应用 2. 物体受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共点力三力平衡:三角函数应用与最小值的确定 7. 物体受共点力:力平衡的几种运动状态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知道如何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3、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 -------- —-一—— ----------------------------- —-■■—— ------------------------------- ---- 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1、 力的合导入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 ”的 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 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 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 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 分解法。 2、 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 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 口. 高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 钟) 2课时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 4.共点力三力平衡: 勾股定理的应用 5.共点力三力平衡: 力的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的相似关系的应用 6. 共点力多力平衡: 正交分解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V Fx Fy =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 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二、知识讲解 共点力 (一)考点解读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则 这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a =0。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 下的平衡,分析重点在于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考点1共点力平衡 (共:点力考点详析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y= 0.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 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三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 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高新完全中学高一年级郭忠孝 【课标分析】 知道什么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会分析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的实例。 【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平衡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只限于二力平衡。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延伸,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探讨多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其中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是重点,动态平衡是难点。 【教法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基础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法分析】 学生要思考物体受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共点力满足什么条件。注意物体受三力平衡时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平衡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加深物体平衡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处理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动态平衡。 【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组探究展示法、小组互评加教师点评法【教学用具】 PPT、小黑板、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PPT展示本节基础知识点、共点力平衡解题的常用方法、基本步骤。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新课展示

共点力平衡条件教案

第五节共点力平衡条件 高中课标要求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复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教学,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以学生为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接受。教学设计的思路: 本节课为前两节课的一个延伸,所以,本节课开始以复习初中知识和前两节课的知识,然后师生互动得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又因为,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中一直是难点和重点,所以,采取在教学中有侧重的穿插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平衡条件方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教学 1、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什么是共点力?什么是平衡状态? 教师总结: (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分析推导: ①如果物体受两个力处在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二力平衡。由实验可知这两个力满足: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我们说这两个力是 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②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处在平衡状态,我们称之平衡力。由实验可知这三个力满足: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第 1 页共 3 页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 b:请同志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c:请几位同学说明作图得到的结果: ?→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三、巩固训练: (1)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个物体一定保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 (3)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质点一定没有加速度; c:质点一定没有速度; d:质点一定保持静止。 (4)要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叫做。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 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 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2.新课教学: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 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 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区分平动,转动) 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 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a<>0 ,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 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 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 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 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 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 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 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思考讨论2: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1)力的合成法 教师总结: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0。 (2)力的分解法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必修1)

4.3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或,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2:学生回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师解析本题: 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共点力教案

第8单元: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用同应片出示复合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或,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2:学生回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 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师解析本题: 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 》教案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 [本章本节概述] 本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以后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须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仍然是本章的特点。 力学平衡状态是比较常见的力学状态,研究物体力学平衡状态的种类,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本章的主要任务。物体的力学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受力条件。 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以题引法,讲练法,启发诱导,归纳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 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1、 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 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 、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 平衡条件的 应 用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三力平衡 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 合成法 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对共点力平衡状态的进一步理解和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在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平衡态。要解决好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受力分析是基础,也是关键。教材列举了两个例题,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更是要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共点力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等)。因此,它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已经具有一些分析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处理平衡问题,利用平衡条件来解题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由于高一学生对受力分析理解不透彻,而且又是首次接触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所以还不能很灵活地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情况,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利用共点力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 ②通过解决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 ③能够熟练地应用〝力的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处理平衡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维方式。

②通过平衡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平衡问题中的平衡美、对称美等美育教育。 4.教学重点: ①受力分析 ②正交分解法 5、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案。 四、教学流程: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balance of objects under the action of a common for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教法建议 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 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一、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注意: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适用学科高中物理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全国新课标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 1.共点力平衡 2.平衡条件的推论 3.受力分析,隔离、整体法的应用 4.静态平衡问题分析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共点力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 2.通过解决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 5.能够熟练地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隔离、整体法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思路 和法。 2.通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受力分析在物理中的地位,提高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整体与隔离法 学习难点整体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了合力和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习了共点力的特性和力的合成法则。力的分解方法有哪些?合理的范围怎么计算? 本节课我们将以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基础探讨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思考: 1.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那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2.当这些力中存在变力时,其他的力怎么改变? 3.怎么通过其他的力来确定其中的某个力? 我们将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重力,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已知力等). 3.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的集合. ②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 ④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防止发生漏力、添力或错力现象.

2018届二轮复习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教案

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考点一| 受力分析 1.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首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其次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3)最后分析其他力. 3.整体法与隔离法 (1)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解 ①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 ②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用隔离法.

(2016·10月浙江学考)中国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比赛中再度夺冠.图2-3-1为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排球受到的力有() 图2-3-1

A.推力 B.重力、推力 C.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D.重力、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C[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中排球已经离开手,球已经跟手不接触了,没有力的作用点了,因此不受手对球的推力了.] 1.(2017·桐乡学考模拟)如图2-3-2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 受到的作用力有() 【导学号:81370066】 图2-3-2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B.重力和弹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 B[物体A受到重力以及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选项B正确.] 2.如图2-3-3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夹角为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 《力的平衡》教案(1)

《力的平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2)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3)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及应用 3.情感目标: 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通过先从实验探究,再从理论上总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然后再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验、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是新课程(鲁科版)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学习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包括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同时是解决高中力学问题的基础。另外,平衡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模型,在今后物理学习中会经常见到,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模型素材。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今后力学学习意义重大。但刚开始学习时,力的平衡理论并不难掌握,只是后续应用较为困难。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加以简单应用。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会比较容易;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生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但学生在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时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并可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3.设计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及展示等课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学习自主性。 2.不少同学感到物理难,就难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上。本节课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将原本是平衡条件的推导与应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将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复习物体的平衡状态,接着利用几个同学拉绳子的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的激情,对设计中碰到的问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物理实验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几个重要片断: 场景一:课堂预备阶段: 上课预备铃响后,老师并没有立即上课,而是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只见他先将一本课本顶在右手食指间上,旋转起来。同学哗然:太简单了,再来一个。于是该同学又将另一本课本同时顶在左手食指旋转,并大步向前走动起来。顿时教室一片掌声,大家脸上都是笑容…… 点评:这是一节公开示范课,同学们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及摄像镜头,难免心中有怯。如何在上课伊始就调整好同学们的情绪并使大家放松自然地进入课堂,是此堂课能否成功的第一关卡。此课预备阶段的处理方式,也引起众多老师对课堂2分钟预备时间如何利用的思考。(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识点复习 一、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点评: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之,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 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 x合=0,F y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1)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A.3N,4N,8N B.3N,5N,1N C.4N,7N,8N D.7N,9N,6N (2)用手施水平力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在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情况下( ) A.压力加大,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加大B.压力减小,物体受的静摩擦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教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

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教法建议 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 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 注意: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速度,但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此时的加速度,只有当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即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 2、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度很小,即要多小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案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 [本章本节概述] 本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以后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须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仍然是本章的特点。 力学平衡状态是比较常见的力学状态,研究物体力学平衡状态的种类,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本章的主要任务。物体的力学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受力条件。 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以题引法,讲练法,启发诱导,归纳法。 课时安排:1~2课时1、取研究对象。

[教学过程]: 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 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 :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 0 ,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 衡条件。 b :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教师归纳: 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F 合=0 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平衡条件又可表示为: Fx =0 Fy =0 二 、新课教学: 例题1 平衡条件的应用 静态平衡 三力平衡 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 合成法 分解法 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

———————————————————————————————— 作者: ———————————————————————————————— 日期: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 系统平动平衡:确定研究对象、整体和隔离法的应用
2. 物体受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高一 2 课时
3. 共点力三力平衡:三角函数应用与最小值的确定
4. 共点力三力平衡:勾股定理的应用
5. 共点力三力平衡:力的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的相似关系的应用
6. 共点力多力平衡:正交分解方法的应用
7. 物体受共点力:力平衡的几种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知道如何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3、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1、一力的、合导成入、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
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 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 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 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 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堂“研究性”习题教学课1内容分析 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象质点、位移、速度等是一些独立的概念,而是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或题的热点。平衡思想与守恒思想一样:'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出发点。另外,平衡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模型,在今后物理学习中会经常见到,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模型素材。 2教学设计 ①预习作业 要求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各种资料上的有关共点力平衡类问题,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下列器材,以“共点力平衡问题的类型及解法研究”为课题,制定好研究方案。 提供的器材有:细线、橡皮筋、钩码、小滑轮、细杆、小球、斜面板、小物块、弹簧秤、铁架台、小弹簧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若还需要其它器材,要鼓励学生设法用日常生活用品来替代,让生活走进物理,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教学过程 (1)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阶段:首先是各研究性学习小组跟坐在自己附近的几个小组进行交流或交换方案,相互参考、启发,并指出彼此方案中的不合理成份,以便各自对方案进行完善。同时,教师在班上进行巡视,注意发现一些优秀方案或创新设计。接着是全班进行交流,先由学生自愿上台介绍,然后教师推荐优秀方案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犷乱获,气氛热烈,时常会进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例如,仅平衡问题的分类。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就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他们把问题分为:绳的平衡问题:单一物块的平衡问题;连接体的平衡问题等。对绳的平衡问题又从固定节点、活动节点、绳杆类三个方面洪行了研究;对物块的平衡、问题有的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