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综合练习题第一章社区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3.身份利益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4.个人网络社区: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二、单选题

1.德国社会学家( 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腾尼斯把传统社会的社区形态界定为一种自然发生的基于( A )的靠情感和习俗来维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A.血缘和亲缘关系 B.理性和算计的选择

C.兴趣和爱好 D.法律和规则

4.在马克斯·韦伯看来,( D )被当作现代转变的核心。

A.城市化 B.民主化C.科学化D.理性化

5.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行为,至于行为和社会现象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这是何种社会问题归因理论? C

A.社会病态论 B.社会解组论 C.标签理论D.行为偏差论

三、多选题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 ABC )。

A.地理社区 B.身份利益社区

C.个人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 )。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四、简答题

1.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2.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3.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4.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2.答: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3.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4.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五、论述题

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

五、论述题

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2.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2.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3.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

二、单选题

1.1989年,( C )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联合国开发署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学者( A )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詹姆斯·N·罗西瑙 B.罗纳德·J·格罗索普

C.保罗·韦普纳 D.奥利弗·E·威廉姆森3.全球化首先是指( B )。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 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4.社区服务最本质的特点是( B )。

A.群众性 B.福利性 C.服务性 D.互助性

5.莱斯特·萨拉蒙对( B )的发生原因作了最精辟的论述,他把这些原因归结为四个“危机”和两次“革命”。

A.工业革命 B.全球性结社革命

C.新管理主义思潮 D.绿色环保运动

三、多选题

1.“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BCD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C.管理的范围不同 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2.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 ABCD )

A.治理不时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3.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四、简答题

1.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2.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主要的论点?

3.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五、论述题

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答:(1)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答:(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5)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3.答: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眼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58-60,主要回答新管理主义的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对政府改革的七点影响。

第三章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

1.社会行动策略: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和弱势的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他们。

2.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3.乡村管理体制: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二、单选题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B )。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

2.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B )。

A.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B.乡(行政村)管理体制

C.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 D.乡政村治管理体制

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 B )。

A.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 B.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农村基层的经济组织 D.农村基层的社会团体

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 B )。

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平行关系

D.相互独立

三、多选题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ABC )。

A.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领导辖区经济 D.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2.美国社区工作学者杰克·罗斯曼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治理策略划分成( ABD )几种模式。

A.地区发展策略

B.社会行动策略

C.社会计划策略

D.自我帮助策略

四、简答题

1.答: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

五、论述题

论述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

四、简答题

1.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2.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第四章社区治理中的组织结构关系

四、简答题

1.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2.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

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 B )所证明。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 B.帕金森定律

C.“马太效应”理论 D.凯恩斯的“消费驱动”理论

2.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B )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行政领导D.工作领导

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不包括(D )

A.决策失误 B.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 C.政府行为的低效率 D.市场的垄断

4.下列哪个属于第三部门?D

A.企业 B.政府机关 C.司法机关 D.公益组织

三、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

A.市场的垄断 B.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C.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D.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2.三分法社会结构由( BCD )构成。

A.非政府组织B.政府C.市场D.社会

3.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除了正规性和民间性外,还包括(ABCD )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C.志愿性D.公益性

4.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ABCD )

A.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B.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思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C.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

D.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四、简答题

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2.经济组织在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是什么?

3.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4.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评价市场机制。

2.怎样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四、简答题

1.答: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1)界定社区;(2)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2.答: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有:(1)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2)参与社区治理活动;(3)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4)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3.答: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1)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2)协助政府提供公公和公益服务;(3)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4)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4.答: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1)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2)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4)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五、论述题

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

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市场的垄断。

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2.答: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适当展开论述):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第五章社区治理中的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3、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4、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B.3年C.4年D.5年

2、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B )选举产生。

A. 村民代表会议

B. 村民直接

C. 村民户代表会议

D.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

3.在村民委员会自治核心内容的“四个民主”中,(A )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4.社区真正的本质是( A)

A. 社区精神

B. 社区生活

C. 社区文化

D.社区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 ABC )选择产生。

A. 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

B. 每居民户派代表

C. 居民小组推选代表

D. 全体居民

2.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 ABCD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3.村民委员会由(ACD )组成。

A. 主任

B. 组长

C. 副主任

D. 委员

4.(ABC )都明确了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

2、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3、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4、简述志愿服务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2、试论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

四、简答题

1、答: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2、答: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3、答: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4、答: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五、论述题

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

(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绝大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基本做到了以省为单位统一部署,统一选举程序,统一届期,统一选举统计报表。

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遭路。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

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再次是推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2、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

(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

(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以下适当展开论述)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

第三,志愿者的保护;

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

第六章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

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

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

3.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区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和支

持的互动关系网络,一般是指一种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交往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B )。

A、1987年武汉工作会议

B、1993年14部位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

C、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D、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27个社区建设试验城区试点。

2、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A )。

A.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

B.福利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并重

C.市场为导向、营利为核心

D. 需求为导向、福利为核心

3、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A )。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B. 农村“五保对象”

C. 企业负责的职工福利对象

D. 城市社区居民

4、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靠( A)维系的。

A. 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

B. 法规规则

C. 契约约束

D. 礼节仪式

三、多项选择题目

1、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ABCD )。

A. 福利性服务

B. 居民生活服务

C. 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 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2、英国社区服务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核心过程分别是( ABC)。

A. 评估

B. 服务包裹的设计

C. 执行和监视

D. 信息处理

3.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的层次包括()。

A. 社区对服务对象的照顾

B. 对照顾者的支持

C. 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

D. 福利机构在社区中提供的服务

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

2、简述1993年14部委发布的有关社区服务文件的主要内容。

3、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

1、试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照顾的异同

2、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

1、答: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

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2、答:

第一,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二,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第四,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把社区服务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恶化政策优惠等。

第五,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六,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3、答: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

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三步是评估需求

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

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

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五、论述题

1.答:

相同点:

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

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

不同点:

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

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

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第七章社区治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

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是指业主通

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社区文化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

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二、单选题

1、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六项任务中,第四项工作任务是(A )。

A.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B.开展民间调节工作

C. 进行法制教育

D.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B )的管理.

A.商用物业

B.居住物业

C.工业物业 D 其他用途物业

三、多项选择题

1、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BCD )

A. 民间调解

B. 法制教育C. 流动人口 D. 社会矫正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除了基层性之外,还包括( ABCD )。

A.综合性

B.持续性

C..协调性

D.可及性

3、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 ABC )。

A.社会化服务

B.经营性服务

C.专业化服务

D.福利性服务

4、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外,还包括( ABCD )。

A. 社区体育

B.社区教育

C.社区科学普及

D.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四、简单题

1、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2、谈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思路。

3、简述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谈谈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思路

四.简答题

1.答: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存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比较低迷。

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频发。

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

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

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

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

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措施不到位等

2、答:

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多方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进入竞争机制。

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费、基础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推进上

岗培训制度,加块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步伐。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

3.答:原则:主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

五、论述题

答案:(1)主要矛盾是:第一,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

(2)解决思路:第一,要厘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

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接受物业管理方面拥有自主权,在选用何种物业管理模式方面拥有自主权等。

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优势。

第四,探索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组织路径。

第八章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2.社会资源: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有用的所有财富的总和。

3.个案工作: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4.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式,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二、单选题

1.以下何种社区工作模式不是由罗斯曼提出?D

A.社区发展 B.社区规划

C.社会行动 D.社区照顾2.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 B )的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A.群体化 B.个别化

C.小组 D.团体化

3.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是建立在( C )理论基础上的。

A.功能派 B.发展心理学

C.系统论 D.控制论

4.发展性小组模式主要适用于以( A )为目标的小组。

A.成长 B.治疗

C.预防 D.行为修正

三、多项选择

1.社会环境主要包括( ABCE )。

A.社会小生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人际关系环境 D.社会大环境

E.社会生态环境

2.受助者可以是( ABCDE )。

A.个人 B.家庭

C.小组 D.社区

E.团体

3.小组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小组分为( ABCDE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治疗小组 D.服务或自愿小组

E.兴趣小组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环境的主要功能。

2.简述个案工作的特点。

3.简述小组工作的特点。

4.简述社区工作的特点。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

四、简答题

1.答: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它对人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功能:第一、提供资源。社会环境向个体和群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所拥有或提供的资源不同,对人的成长的促进作用必然不同。第二资源竞争。社会环境并不都是积极地或直接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包含有生存与发展资源的竞争者,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关系尤为明显。第三、资源获取中介。个体和群体有时不能直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资源,需要通过生存环境(直接生活环境、生活共同体等)去获取资源。第四、资源分配。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社会环境也就扮演着资源分配的角色。社会资源分配既包括分配主体(社会中掌握和向社会或成员分配资源的实体性机构,如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等),也包括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的指导思想和标准,资源分配的方式及其传送渠道或方式,如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

2.答:(1)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受助者个人及家庭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2)个案工作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者有问题的个人及家庭为工作对象;(3)个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4)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改善生活,增进幸福。

3.答:(1)社会工作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也就是说协助的主要力量来自小组中的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力量。(2)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4)小组必须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经历整个小组的过程。

4.答:社区工作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工作中既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设与作用。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230-P237,结合实际例子,分别论述五大阶段的含义、目的、任务等内容。

第九章未来中国社区治理方向展望

一、简答题

1.简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简述影响中国社区善治的几个基本因素。

二、论述题

1.试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试述解决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简答题

1.答:(1)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2)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份,角色冲突严重;(3)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4)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济发展。

2.答:(1)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做法;(2)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3)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间的关系不依法。

3.答:(1)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2)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3)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4)公民参与状况。

二、论述题

1.答:(1)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大致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是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机构和办事机构。第二种,是在社区建设中推行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第三种,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

(2)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

首先,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其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

(3)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

首先,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不是说居委会工作的专业化。

其次,社区工作专业化可以借鉴西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

和工作程序及技巧,现在我们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有专门教授社区工作方法课程的老师,另外也有国外的基金会组织在中国做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

再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制度,也应进一步修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背景要求,不能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当专职社区工作者,应该限制在与社会工作和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

(4)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议。

开展社区经济活动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支持、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创业;

第二,区分不同社区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社区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

第三,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2.答:【要点】(1)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给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村级党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4)完善法律和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