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把握意识形态规律 增强廉政文化效果

把握意识形态规律 增强廉政文化效果

把握意识形态规律  增强廉政文化效果
把握意识形态规律  增强廉政文化效果

把握意识形态规律增强廉政文化效果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社会的廉政内涵和水准,在廉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普遍重视廉政文化的发展,廉政文化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多姿多彩的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增强廉政文化效果,也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乘势发展,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新形势下的高要求相比,存在着不少与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

1、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的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弱化,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总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廉政文化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软任务,具有长期性,难见直接产生效益,不如

抓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见效快,来得实,易出政绩,因而缺乏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持,重视的程度不够。

2、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正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止,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仍很突出。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弄权渎职,徇私枉法;一些地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些泛滥,个别领导干部生活糜烂,腐化堕落;一些基层党组织威信不高,部分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存在着各种疑虑、困惑和不满情绪。这些消极腐朽文化在一些地方仍有较大市场,直接与廉政文化倡导的内容形成冲突,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发挥不够。

3、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方法有的比较简单陈旧。由于社会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与种种腐朽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给廉政文化建设带来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少地方和干部的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形式单一,工作方法局限于老一套,思想政治工作仍然以开大会,读报纸,念文件为主要形式,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传媒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方法过于传统简单。

4、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虽然,每年廉政文化都有确定的主题,步骤计划安排也很周密,但确定的主题教育实质内容有重复性,今年哼这调,明年唱那曲,部分干部群众存有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他们身居要职,责任重、权力大、工作忙、应酬多,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很难坐下来安心地学习和接受教育,内心存在应付心态,以致主题教育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唱高调的多,深刻剖析的少;材料总结的多,实际工作做得少;下基层检查,听汇报的多,发现问题的少,就是有问题,也是能轻则轻、能避则避。正是由于廉政文化建设上内容针对性不强,以致真正抓落实不够,主题教育的效果难以完全体现。

二、增强廉政文化建设效果的一些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要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从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律和办法入手,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给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过程中尚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充分认识廉政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廉政文化的缺位和弱化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迷茫,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诱导和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垃圾,把人们的思想搅乱了。尽管我们党做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

制订实施了大量的党内法规和党纪条规,但是党员干部中我行我素者依然不少,甚至顶风作案,以身试法者也不乏其人。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教育入手,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为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断增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腐败人人喊打的文化氛围,推动和约束公务人员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自觉保持廉洁。这既是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也是确保领导干部廉政洁从政的基础性工程。

2、必须增强廉政文化内容的针对性。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和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虽然正确的、先进的、新生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仍然占主流,但一些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也不时

冒出来与我们对抗,有时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还相当错综复杂。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妄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这一切都使得党员干部面临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表现得非常尖锐。经济发展相对超前与党纪条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党纪政纪条规乏力的矛盾,传统道德体系解体与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的矛盾,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向,抓住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3、必须重视反击消极腐败文化。消极腐败文化主要体现二个方面,首先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制的影响。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传统社会中以封建家长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文化取向,给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一些领导干部专横跋扈,颐指气使,权力不受限制,即便是经常性的工作部署安排,也要居高临下的作些指示,而下属只能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官本位的影响。官本位这一历

史遗留下来的陈腐的社会意识,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就在于做官和官之大小,至今它还根深蒂固,使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它的俘虏。为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有市场,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和地位者也不少。三是人治的影响。传统人治文化的主要危害,就是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领导者的私情、私欲、爱憎以及亲疏关系,成为其思想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任人唯贤变为了任人唯亲,致使昏庸无耻、贪赃枉法者能混迹于官场,横行一时。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在反腐倡廉过程中出现了笑廉羡贪的奇怪现象,如一些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为“太呆板”、“假正经”;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而那些贪官和不法商人一旦马失前蹄,落入法网,一些人背后的议论却是“后台不硬”、“赶上倒霉”之类。还出现诸如“腐败搞活经济”、“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的灰色谬论,被一些人乐于传颂,这些种种现象有人戏称之为“消极腐败文化”。腐败现象产生腐败文化,腐败文化又催生腐败分子。受这种腐败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一些人不但不想反腐败,反而整天想如何搞腐败。有机会的抓住机会,没机会的寻找机会,这种消极腐败文化已成为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屡纠屡现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反击,任由这种文化的流行,很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

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行为模式中。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前反击腐败文化最好的武器。凡是腐败文化所追崇的,都必将是廉政文化所要否定的。因而我们应大力培育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消极腐败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进行一些针锋相对的反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功能。

4、必须大力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以实现由市场完成资源有效配臵,保证经济良性循环为目标,具有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领域是积极的、理性的。但作为一柄“双刃剑”,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竞争性、交换性和求利性等游戏规则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如果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则难免发生变异而给社会良性发展带来挑战。实践当中,随着市场经济文化理念向其他领域的逐步渗透,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需求不断被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一部分通过不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人赚到了比普通官员多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钱,一些耐不住寂寞的官员心理产生严重不平衡,比起人家的高档消费和享受,总觉得自己生活寒酸,于是就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捞取金钱,认为自己有权为什么不赚大钱,当官也应发财,享受最好的生活。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市场经济双面性的政治文化在起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

必须重视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不仅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创造实现多元化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明白当官与发财两者存在巨大的价值和利益冲突的事理,尽可能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即从政当官者的价值定位就是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发财。

5、必须重视发挥媒体主渠道的作用。在当前的文化传播手段中,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是几大主要的宣传教育阵地,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以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创作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省纪委拍摄制作的《北极雪》、《贪欲之害》等影视作品,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欢迎,充分证实了反腐倡廉题材影视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中国纪检监察报》、《党风廉政建设》、《明鉴》等一批优秀的纪检监察报刊杂志,在廉政教育过程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报刊、杂志不仅是纪检监察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而且是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在坚守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我们也要开拓一些新的领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的传播载体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换代,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并且互联网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一些不足,如它的互动性,海量存贮性是传统单个媒体所无法做到的。互联网的兴起,为建设廉政文化提供了一个

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平台,让它成为获取廉政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廉政文化应充分发挥媒体主渠道的作用,利用社会上的优秀廉政文化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因地适宜的创办一些特色栏目,弘扬正气,鞭策腐败,用廉政文化的传播来营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必须重视基层的廉政文化建设。文化的导向作用是通过由外向内,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的。目前围绕建设廉政文化的主题在廉政教育上创新出了许多新的形式、方法,廉政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上党课、举办廉政讲座、观看廉政宣教片等形式向具有文化和时代特点的教育形式转变。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仅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广泛的群众性,只有面向全社会,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基层的涵盖面,从学校抓起,从社区抓起,从企业抓起,从农村抓起。让廉政广告进社区,建立起廉政广告一条街,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向中小学校定期寄送宣传教育资料,组织学生参观廉政教育图片展、举行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比赛等,将廉政教育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举办“一把手”家属培训班,向干部家属发出廉政信函,召开座谈会、节假日进行廉政提醒等形式,加强与干部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延伸到家庭;将廉政课堂摆上工地,有针对性地举办怎样当好工程业主培训班,对施工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党风廉政教育,让建筑业主走进廉政课堂等。以社区、校园、家庭为依托,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得到熏陶,使整个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7、必须重视发掘与利用古代的优秀廉政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先人不仅留下有“修齐治平”、“清心寡欲,持志不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的一些名言佳句,更在文学著作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如宋代廉吏包拯,权势不能淫,富贵不能屈;海瑞一身正气,当面直言,弹劾百官;于成龙甘守清贫,一生为民等,这些故事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在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靡之风,不仅成为茶文化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廉政文化发展史中的光彩一笔。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期待着我们披金淘沙,再造更新,将其中的优秀成分复兴光大。当前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吸收其中的一些精华,对我国古代的廉政文化进行再创作,为今所用,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廉政文化建设,是充分体现党保持先进性,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时代赋予的职责,积极探索廉政文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标本兼治,为党的事业再立新功。

平纪〔2012〕14号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平纪〔2012〕14号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平阳县纪律检查委 员会 中共平阳县委宣传部 文件平阳县监察局 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 版局 平纪〔2012〕14号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乡)党委、政府、纪委,县机关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扎实 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 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 从政,现就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弘扬“让勤政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让廉洁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培育廉洁价值理念,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协调。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尊重干部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廉洁理念教育人、先进文化熏陶人,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意识;坚持突出重点、面向社会。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创新载体,营造氛围。充分挖掘、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政文化资源,丰富廉政教育内涵,创新廉政文化载体,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廉洁价值理念 (一)培育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扎

礼仪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礼仪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产品不但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精神需求,还能通过其精神价值的影响力对文化消费者的思想观点、价值立场、人生态度、情感取向、世界观等产生影响,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能发挥一定的意识形态功能。礼仪文化产业是礼仪文化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它不仅能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以批量化生产的文化产品、广泛的文化服务,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产品生产国和文化产品输出国广大民众的文化心态、知识结构乃至世界观,成为文化产品输出国对内对外的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的载体,这正是文化产业有别于普通产业的特殊功能。这也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其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礼仪文化产业这一特殊功能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精神的传承性与影响力。文化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其包含的精神因素得以传承,并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心态、知识结构乃至世界观。礼仪文化产品具有礼仪精神和物质二重属性。一方面,它作为物质形态,具有物质属性,通过市场传播,成为商品;另一方面,它是思想感情产品,精神属性构成其本质属性。礼仪文化产品真、

善、美的内涵能够使人们从中获得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礼仪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思想、知识、精神、情趣等,最终会转化为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人的行为、作用于社会并形成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防御文化殖民、保障民族文化安全。随着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文化产业强国通过文化产业的经济渗透实现其文化渗透,大肆宣扬其世界观、价值观。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视听传媒在全球迅速普及,各种价值观、道德观等自由快捷地跨国界传播,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同时发达国家也凭借其强大的传媒优势,凭借其涵盖全球的通讯网络跨国公司,轻而易举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有选择的信息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控制。美国历来把文化作为维护其世界霸权的软力量,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推销其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对他国实施“文化侵略”、“文化殖民”。在全球化浪潮中,国家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注重对外来文化产品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甄别。 欧盟和加拿大等国都制定了各自的文化产业或媒介产业发展计划,以增进民族和地区身份认同、保护传统文化为

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工作计划

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工作计划 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争创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根据《实施方案》的规划,现创建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按时保质完成创建目标,特制定本计划,明确下一阶段责任和分工,全面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 一、廉政文化载体建设 1、建立廉政宣传平台。一是运用短信平台,定期给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崇廉倡廉;二是在每台电脑上统一设置廉政屏保,让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感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三是建好网站廉政文化板块,在我站的网站上建立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板块,开辟廉政动态、廉政规定、廉政图片、廉政警句、廉政漫画、廉政信箱等栏目。 2、建好廉政书屋、教室。购买廉政书刊、廉政宣教光碟等,打造“廉政书架”、“廉政影视角”、“廉政教室”。 3、构建廉政文化氛围。在办公场所张贴廉政勤政宣传画、设置格言警句桌牌等,做到廉政格言警名上墙、上网、上板、上册、上牌,使干部职工时刻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二、制度构建与融合 1、责任机制。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规定,加强廉政教育,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及分解意见等,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

2、教育机制。为充分发挥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党小组学习计划及制度等。 3、监督机制。落实《廉政准则》,以领导干部和权力集中的执法环节、人员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如监督员制度、站长信箱等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定期召开班子碰头会,重大决策、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 5、述职述廉制度。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必须在年终职工大会上,主动如实汇报自己的廉洁从政情况,并接受群众评议。 6、规范管理。制度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保证,规范办事流程、岗位职责等,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1、“教育防廉”。通过党风廉政教育,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认同并付诸执行的廉政文化。一是专题学习,如十七大精神、胡锦涛等同志的重要讲话等;二是法纪教育学习,强化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意识、依法履职的意识;三是组织廉政知识考试以巩固学习效果。 2、“读书养廉”。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辅导讲座与讨论交流,正面宣教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等方式,拓展“读书养廉”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用优秀文化占领干部职工的思想阵地。每名

大众影视文化特征及彰显意识形态路径

大众影视文化特征及彰显意识形态路径 【摘要】本文论述大众影视文化具有趋利性、迎合性、广泛性等特征,认为这会导致大?影视文化出现假媚俗等现象,导致历史虚无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滋生蔓延,严重背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指向,提出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旨趣、深化大众影视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发展的阶级属性等路径,促进大众影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大众影视文化特征彰显意识形态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42-03 大众影视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大众影视文化则是借助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传播、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态势。随着影视产品普及化,影视文化传播已广泛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大众影视文化因其有口头和印刷品为媒介的传统文化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到批判、弘扬、引领、抹黑等影响。因此,探析大众影视文化的特征,探讨大众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对多元文化背景

下的意识形态审视和建设、提升人的意识形态审辨能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奠定社会共同理想基础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一、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大众影视文化时代,也被称为商业文化时代或文化工业时代,即一切文化活动都已进入商业市场、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简言之即大众影视文化活动都始终紧绕票房和收益。从商业维度看,大众影视文化产品与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相比,投入的资金、人力更多,耗费的时间更长。因此,大众影视产品对商业价值的关注度一般置于艺术价值之上。美国的丹尼尔?切特罗姆曾如此评价电影的作用:电影巧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融为一体,使自己隔绝于传统的文化精英,形成了新的文化标志性转点。相较于传统文化传播而言,大众影视文化趋利性、迎合性、广泛性凸显。 (一)趋利性。趋利性是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本质特征和与生俱来的秉性,大众影视文化从创作到传播、推广的过程,就是资金持续性花费的过程。大众认可、接受和消费,是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和确保随后的文化创作、传播和推广的前提。大众影视文化产品的制作和资金循环链圈,都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规律。大众影视文化传播的趋利性,符合文化经济化发展趋势,体现了现代社会重视智力、才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彰显了文化对社会经济的拢聚和撬动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和民族的廉政状况和水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和农村……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为我们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人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地位认识程度不够。抓经济工作全力以赴,抓廉政工作一般应付,注重经济效益轻视廉政建设,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只要不出错就行啦的观念,导致缺乏对廉政工作的支持,等到出现问题才手忙脚乱,追悔莫及。 (二)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逼人,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一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也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弄权渎职、徇私枉法、生活糜烂、腐化堕落,导致基层组织威信不高,部分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存在各种疑虑,困惑和不满情绪。 (三)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方法陈旧。教育形式单一,思想政治工作仍然以开会、读报、念文件作为主要的方式,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己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每年都搞了不少的主题教育活动,但都基本属一套模式,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过于机械导致部分干部存有抵触情绪,使教育活动效果难以体现。 二、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应采取的对策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统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

XX县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精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现就全县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标准。 一、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建设标准 廉政文化进机关要以党风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为目的,以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为根本。 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要达到“四有”: 一是有健全的组织和制度、规划。在党政机关部门有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会议,有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廉政文化建设规划,有一套活动制度,提出符合本机关特点的廉政理念。 二是有活动场所和设施。在机关办公场所设有廉政文化宣传栏,党务、政务公开栏,有固定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场所,在机关内部有图书室、学习阅览室和电化教育室,设立“廉政书架”、“廉政教育影视角”等,充分发挥廉政勤政典型和案例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是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机关每年要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集廉政格言、领导上廉政党课、演唱廉政歌曲、举办廉政书画展、举行勤廉事迹报告会和警示教育会等,以营造廉荣贪耻的氛围。 四是有本部门的工作特色。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相结合,与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要求相结合,体现本机关的特点,建设富有机关特色的廉政文化,为建设为民、务实、高效的机关服务。 二、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建设标准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与创建文化社区、人文社区、平安社区和和谐社区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驻在社区的党员干部的作用,提高居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 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要达到“五有”: 一是有整体规划。结合社区特点,建立以廉洁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景观,陶冶情操。设立廉政文化长廊或橱窗,张贴廉政宣传画,展示廉政典型人物事迹。 二是有固定的廉政文化活动场所。在社区活动中心,设有廉政文化活动室、免费向居民开放,在社区图书馆,设立廉政文化书柜,在社区休闲场所,开展廉政文艺演出,放映廉政题材的电影等。 三是有廉政文化组织和活动计划。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计划和具体实

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一、政治文化的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政治文化赋予政治体系以某种形式的合法性,而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行的心理和观念基础。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正当性的信仰可能来自统治者的血缘世袭或宗教习俗,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带有明显的依附性特征,这种依附性反过来成为政治系统实现有效统治的基础;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中,当权者的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选举中是否获胜,他们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是否遵守宪法程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为该体制进行有效统治的基础。可见,政治文化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除了被动地接受政府行动所施加的影响外,并不打算去影响政治过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只是政治系统的依附者。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各种机会介入政治事务。在这种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对政治过程发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并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参与政治过程。可见,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政治行为常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与一个社会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二、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按照这种观点,自由也是一种许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承诺,最大可能地享受与其他所有人一致的自由。

浅谈电视剧艺术的大众文化属性

浅谈电视剧艺术的大众文化属性 【摘要】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一个重要属性——大众文化属性。电视剧艺术作为电视文化的一个分类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一脉相承了电视文化的属性。以往传统上大众文化可以给其下这么一个定义,即从欣赏主体出发,从受众的接收品味和受众的阶层出发。在当代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大众文化观。笔者将对中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属性所包含的社会功能性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道德电视剧 我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始于20世纪中期。虽然晚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高速运转的车轮的驱动下,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技术上,而且在传播理念与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电视剧在其艺术层面上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电视剧是为大众所创作的艺术,它要适应大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其二,当前对大众艺术的认定是从机器生产、成批量生产的工业化方式来进行的,电视剧从整体上看有一定的工业生产性质。 另外电视剧遵循大众文化讲故事的传统。对电视剧而言,故事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和电影有明显区别。从观众出发,我国的观众趋向于情节的欣赏,离开了情节也就失去了观众编剧中心说和导演中心说。由于故事性是电视剧成功的保证,所以一方认为编剧对电视剧更有发言权。我国大众艺术的欣赏传统之中,不仅要求故事的曲折复杂,而且要求叙事的圆满性。电视剧的最终结局是以圆满性以实现感动为结果的,因此电视剧也是以情感人的艺术。大众艺术中的情感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要让剧中人有正确的情感分寸,有合理性的解释,违背基本道德的情感,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中国的文化在其道德性的表达上有其独特的重点,同样在电视剧艺术上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英雄化的道德、传统道德、好汉情结。 中国电视剧的英雄道德主要是体现为一种舍己救人、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惜舍去自己姓名的大无畏精神。这种道德体现是与中国文化本身的特点以及整个中国历史社会政治环境所不能分离的。在80年代左右,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体系是提倡学习赖宁、学习雷锋,班级的墙上往往贴的都是董存瑞、黄继光的海报,保卫祖国、保护国家财产是高于生命的,并且中国式的英雄往往都是无任何品质上和性格上的瑕疵,这是与现实所背离的。中国人历来提倡“诗以言志,文以载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行为的高尚源自动机的纯正,动机的纯正得益于先进文化的熏陶渐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洁文化对腐败文化的较量,是一种反腐败文化战略。廉政文化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当前我们倡导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在全体党员干部中直至全社会彻底解决廉洁价值观问题,使之深入党员干部意识深层,形成牢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权力观,对从政行为起到规范、控制作用,引导、约束从政行为,促进从政行为朝着廉洁的和有利于廉洁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崇尚廉洁的行为习惯,筑起抵御腐败的思想文化防线。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廉政文化建设多方面的战略意义。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来把文化看作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内在需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进了工作报告。这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深化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也为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但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对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廉政文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领导干部培育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廉政文化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文化基础,只有大力加强,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正气保障。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加强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先进文化建设。先进的文化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生产方式的多样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层性、文化的多元性,为警惕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的腐蚀和影响,为防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反映到人们思想里,并对反腐倡廉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重在纠正“笑廉不笑贪”、“金钱至上,惟利是图”、“关系网”等扭曲现象,在整个社会和社会全体成员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促进先进文化的形成,这是廉政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是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举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更好地丰富和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更好地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树立一种以廉政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和实践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至今国际上仍未形成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定义。“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以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10] 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侧重于从哲学政治观念的意识形态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兰克福学派。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这里的“industry”是作为单数来使用的,指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大众文化活动。不过,法兰克福学派对与“文化工业”相联系的大众文化却是持批评态度的。阿多诺和奥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虽然法兰克福学派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但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这一现象的揭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产业的诞生。目前,文化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有前景的两大产业之一[11]。 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侧重于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由此出发,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等实用功能方面来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在总体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后,又有版权产业、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等主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做出定义和阐释:“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这个定义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体现了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的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等。1997年,芬兰在《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它强调内容生产,而不再提工业标准,称“内容产业”,包括建筑、艺术、书报刊、广电、摄影、音像制作分销、游戏及康乐服务等。英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12]它强调创造者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又倾向于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玩市场、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性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总括性、包容性的综合概念。在英语中变成了复数(Cultural Industries),它是以产业或产品对象的总的“文化”的性质作出的分类。“从当代应用文化产业来看,文化产业具有一般产业所必备的某些属性。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问题调研报告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抵抗腐朽文化和垃圾文化最有效的武器,是凝聚民心的一种社会环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准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载体,同时,它更是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和惩防体系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推动反腐倡廉、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查研究,由于落后的区域文化载体及薄弱的宣传媒体基础,廉政文化建设就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大多数干部、群众都赞同“雍正方法”,认为廉政文化熏陶,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不如严刑峻法来得实在,只有杀一儆百,从心里上起到震慑作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其实,这是对廉政文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所形成的思想意识问题。自古都知道杀人偿命,抢劫犯法,其惩罚不可谓不重,用刑不可谓不严,但偏偏就有人还是前赴后继,这就是他在思想上就存着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是意识问题。目前廉政文化还没有形成长抓不懈的意识,上级安排了就抓,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没有继续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延续性。 三是协调问题。廉政文化建设与法制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脱钩。三种文化本来可以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

但由于主体单位的不同,廉政文化建设没有与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宣传阵地有效结合,法律法规知识及公民道德也没有利用廉政文化建设载体进行大力宣传,造成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四是方法问题。廉政文化在整个文化领域中,还没有占据到主流位置,仅流于写写文章、刷刷标语等形式,活动不多,参与不广泛,宣传不到位,内容不够丰富。 五是广泛性问题。群众参与的广泛度不够,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可能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社会规范。 针对以上存在现实问题,各级组织应该从强化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意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注重效果,全力构建廉政文化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廉政文化意识。培养廉政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不同人群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不同的深刻变化。这种极端不平衡性亟待通过有效的文化灌输方式来进行弥补和解决,必要时重新进行构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颓废的文化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有权不用,

廉政文化示范点材料

喀尔交村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材料 一、廉政文化进农村 喀尔交村按照上级纪委要求把反腐倡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村的特点和实际,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建立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结合起来,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1、读一本廉政书籍、设立一个廉政图书专柜。 广泛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倡导广大村民关注基层廉洁工程,多读多看廉政文章.充分利用村委会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利用“东风工程”捐赠的反腐倡廉方面的图书,将反腐倡廉的教育书籍和电教片集中整合,建立了廉政“图书专柜,“图书角”定期推荐学习书目,要求广大村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加强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2、上一堂廉政教育课。 在党员廉政教育工作中坚持组织灌输与自我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采取观看教育片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组织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干部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上,促进工作方法的改变.首先,把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教育纳入廉政教育的内容,使村委会干部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道建设和谐辖区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推

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广泛开展向郑培民、汪洋湖、牛玉儒等先进人物学习,强化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另外我们还利用身边发生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反面案例,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 3、开展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动. 通过设立廉洁文化宣传橱窗、阅览角,张贴廉政宣传画、警句格言等文艺唱廉、典型赞廉、案例警廉、家庭助廉、书画颂廉、读文思廉形式,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今年以来,投资添置廉政文化室桌椅、购置廉政书籍、制作廉政漫画、廉政板报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接受了党风廉政教育。大量活动载体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廉政文化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思路明确.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我村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成立支部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廉政文化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我村党支部在工作中注重抓好党风廉政教育与学习,从分工到学习,都将党风廉政建设内容融贯其中。同时按时完成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群众中树立清正廉明的形象,保证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意识形态与文化批评

意识形态与文化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漫谈 一、意识形态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意识形态”多被当作某一阶级(政党)的政治思想观念或倾向来使用,以至于不少人总是将意识形态与政治观念混为一谈,却很少关注这一概念所依附的哲学史框架和社会文化语境。“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在今天更多地与贬义(如神秘化、虚幻或欺骗)相关联,但它最初是作为启蒙主义理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学理性概念被提出来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托拉西(Destutt de Tracy,1754-1836)是第一个把“意识形态”(ideologie)概念引入西方哲学史的人,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观念学”,即通过对观念进行唯物的、科学的精确描绘和研究而得到的知识。后来由于拿破仑将托拉西们污蔑地称之为“意识形态家(ideologue)”,才使这一概念蒙上了虚假、空洞的意涵。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于意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探讨,揭示出这些意识形式对现实世界的异化和对主体的虚伪教化,这对“意识形态”涵义的转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的费尔巴哈对宗教这种最具异化特征的意识形式进行的彻底批判,都为人们揭示意识形态的社会根源提供了自信心和思想条件。 真正对意识形态概念发生革命性影响的人是马克思。他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昭示出马克思主义

探讨意识形态的两条理论途径。一条是通过理性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发展成《资本论》那样的经济学-哲学专著;另一条则是通过对既有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创立新的意识形态观,以指导无产者进行工人运动或暴动的政治行动实践;前者更重视意识形态的真假认识价值,后者更注重意识形态的社会改造效果。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与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看法紧密相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一般意识形态”看成是某种社会为维持自己的存在和运转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现象,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我们应该揭穿和批判的幻象。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意识形态的内容被具体化,指的是创建于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上的各种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日益深入,马克思不再将意识形态简单看成带有贬义色彩的虚假(歪曲)幻象,而更重视从唯物史观为意识形态定位,更重视揭示构成意识形态虚假性或歪曲性的社会关系根源。换句话说,就是不再纠缠于对意识形态想象是否真实的追究和批判,而更加重视揭露和消灭造成意识形态虚伪性的真实(物质)条件。马克思不但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生成和运作得以依赖的社会物质关系,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使自己的存在更具合法性而采用的种种话语策略和隐蔽手法。 马克思之后的革命哲学家列宁、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阿尔都塞也从不同程度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出于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列宁开始将意识形态理解为描述性的概念(有别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否定性批判观念),将意识形态看作配合阶级专政的附带内容,并将意识形态实践工作正式纳入到新社会制度的建设当中。而葛兰西却发现,意识形态在西欧社会远比列宁所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点)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绪论 1、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2)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将更多的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3)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早就对知识、文化等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不断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2、简述精神产品、准精神产品、泛精神产品、纯精神产品的基本概念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的产物。 准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它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泛精神产品是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纯精神产品是准精神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也就是泛精神产品中属于准精神产品的那部分内容。 3、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原则。 4、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如学校。 (3)法律调控手段。国家的立法体系既有综合性的基本法律,又有专业性的法规,相互配套衔接,成为政府对产业进行调控、干预、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经济手段,给予一定奖励。 (5)技术手段。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 5、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1)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当前文化产业的实践要明显的快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应该与文化产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并对其归纳总结,从案例的研究和实践调查中,总结出文化产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作为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管理应汲取不同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建构文化产业的科学理论。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和重要的经济部门,要对其运营进行全面的管理,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定性分析上。行业统计、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将成为

廉政文化建设方案

村廉政文化建设实话方案(草案) 为了进一步弘扬廉政文化,充分发挥基层阵地示范作用,深化党风廉政宣传工作,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根据县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乡(村)工作实际,就创建廉政文化示范村,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工作部署要求,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维护农民利益、改进干部作风为重点,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为目标,构建惩防并重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促进全镇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精心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阵地宣传作用,以“党风廉政”为主线,结合乡情、村情,充分考虑村级办公场所综合服务功能,做到一室多用、多元整合,各项显性文化协调统一,因地制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打造:(一)入口外景文化 在村委会门口、楼顶设计标识、导视外景文化 (二)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文化设计

在村委会内围墙上安排村务、党务、财务等公开栏 (三)和谐美丽乡村 在围墙上设计农村和谐稳定宣传栏(维稳工作机制、机构等)、美丽乡村建设栏等(宣传中央、省、市、县相关政策,脱贫攻坚成果,新村面貌等)。 (四)廉政文化:打造村基层党风廉政墙、活动室。 1、在村委会办公大楼内围墙上,制作廉政文化名言警句宣传墙; 2、在村委会制作廉政宣传标语和本地民俗图片; 3、在村委会创办廉政文化图书角,张贴纪检监察报刊、报架、廉政文化宣传栏以及廉政图片等; 4、在村委会外围或醒目位置制作巨幅警示标语; 5、布置村民监督委员会活动室,设置“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责任制度、职责范围、监督情况栏等; 6、在村委会设置“廉政承诺”专栏; (五)党建工作 围墙设计制度栏(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制度)、公示栏(党组织机构)、宣传栏(党组织、党员活动工作情况)等 (六)依法治村 在围墙上设计普法专栏(与村情、民情相关法律法规)、警示栏(违法案例等)、村规民约栏等 (以上规划,具体内容由乡、提供相应图片、文档资料,结合当地民俗、融合地方元素制作出效果图,递交乡党委审阅)。

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

意识形态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之概念探析 中国文化产业网时间: 2008-02-15 【字体:大中小】来源:中国文化管理传播网作者:金元浦 文化产业是一个富于生成力的概念,也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概念。产业与工业在英语中是一个词即industry,按照英国人的理解,产业一词含义十分宽泛,它已经失去了与工厂和制造的联系(虽然它总是保留了与“熟练的”紧密联系的含意,但决不仅仅限于制造),并且现在可以适用于任何产生或多或少相似性产品的系列活动。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影响广泛的关键词,文化产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外延也在不断延伸。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在历史中拓展变易的概念,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富于包容力的综合概念,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开放的创新理念。 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而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则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 理论-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是一个哲学美学与政治文化的概念,有着法兰克福学派强烈的批判性否定性色彩。这一概念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揭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化工业/文化产业”的提出与其早期理论 “文化工业/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这一概念的明确的文字陈述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1944年的《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此文后来收入《启蒙辩证法》一书。这一概念1990年代以前我国学界一直将之译为“文化工业”。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的文化产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代文化的商品化生产制度化机制,它代表的是商业模式的文化活动的操作的方式,是指商业原则下的不同种类的知识产品的生产。这种“商品形式的文化”与传统上层阶级或精英主义对艺术的认知形成鲜明的对照,精英主义认为艺术应当避免实用目的;独立,自足;排斥任何工具目的。艺术形成一个自足的世界,是19世纪为艺术而艺术论者所倡导的那种纯粹的艺术世界。 第二层意思是指文化的生产是具有物质性实体性的产业基础,包括电影制作,录音设施,工厂,报纸的高速印刷线,覆盖全球的广播电视台,甚至剧院,俱乐部和舞台表演等云集的大型场所。 这两层意思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文化产业”的概念更多指向“商品形式或商业模式的文化”。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所使用的“文化产业”概念,是在其“批判理论”的总体倾向下阐述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注: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装扮成艺术了……它们把自己称为工业”。(注: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页。)这种工业不仅是“工艺学的”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时刻利用自身媒体的技术优势及其商业背景进行“公开的欺骗”,从而使大众获得一种“摆脱思想的解放”而安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他们认为,“文化产业”的生成实质上表明了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启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倒退”,即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启蒙”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利用自我的一体化策略和能力遮蔽资本主义制度的非合法性、消解大众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工具。从而“文化产业”由“启蒙”走向了现代“神话”。所以“文化产业”意指着一种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体系,是与大众的根本利益对立的。“文化工业的地位越巩固,就越会统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