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三、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课后记:

第二课时找规律(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2、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教具准备

1、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2、学生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ΔΟΔΟΔΟΔ(ΔΟ)

★☆★☆★☆(◇◆)

二、新授

教师:复习题中第1题同学们都选对了,也说出了它的规律,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摆一组,你知道应

该摆什么吗?

学生:因为一组里是一个Δ一个Ο,所以只要再摆一个Δ一个Ο就可以了。

教学例4。

教师:现在老师这有几个碗,谁能用它来摆一列有规律的图形。

碗的个数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出示第二行图形)这行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如果接下来摆一组应该怎么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填上一种最满意的规律,可以让别的同学顺着规律往下面画一组。

2、第89页第2题。

课后记:

第三课时找规律(三)

教学目标

1、从图形、形状过渡到数字间的规律。

2、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花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Δ□ΟΔ□Ο

■■□■■

二、新授

教师在黑板上带学生摆例题3第一道题。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摆一组吗?

教师:这道题的规律我们在前几堂课都有介绍过,你能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规律呢?(小组进行讨论)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教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照书上继续往下摆一组,然后把数字填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第2个是5,第3个是9?后面应该怎么填?将几个同学的书拿上来展示,全班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

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吗?

教师板书出数字,那么他们之间的规律又该如何表示呢?接下去该如何填呢?(让学生填在书上,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第89页第3题和第5题。

课后记:

第四课时找规律(四)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

2、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完成规律,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

小红遇到了这个难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观察,摆一摆,指名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

问题是什么?

2、要帮助小红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先做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摆一摆,再讨论。

这条手链中珠子的规律有哪些?最后面的珠子只有一颗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

3、要知道掉的是不是这两颗,怎样检验呢?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

2、课本第89页第4题。

哪种颜色的珠子的数量是没有变的?

3.课本第90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涂在书上。

3、完成第13题。X k B 1 . c o m

先让学生照规律摆出后面两个图形,再让学生根据图形写成数字的形式。

如果只出现前2个图形,还可以有什么规律?说明要确定一个规律一定要连续出现两次或更多次。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算一算,找出规律,说明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并不一定差相同的数。

2.1、2、4、5、7、()、()

3.1、1、2、3、5、8、()、()

4.小鸡根据胸前的号数按规律排队,其中一只小鸡没有按规律排队,请你把它找出来。

课后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有点困难,因此必须把本单元作为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教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1.除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8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 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 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课型:新授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为新学期做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们做了一些准备,请看—— 出示挂图:老师在商场购买本子的情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教学例题。 (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60本数学本,每20本打成一包)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 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20= (2)小组合作探究口算方法。 谈话: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口算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 完成板书:60÷20=3(包) 答:要打成3包。 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l题)。 谈话: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一组口算练习(出示) 4÷29÷3 12÷640÷8 40÷2090÷30120÷60400÷80 学生一组一组地算。 (1)生说说第1组和第3组题目的口算方法。 (2)问: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最简便的方法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0,用乘法口诀计算) 三、探究笔算方法 1、出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这种类型的题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和笔算”)你们会算吗?想试一试吗? 2.独立探索60÷20的笔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异的书写方法。 3.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 4.尝试计算并验算96÷20、150÷30。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016年—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的内容: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单元总课时:约2课 课题认识整时课时 1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钟面,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渗透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实物钟表、学具钟表、课前要求熟悉自己的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认识钟面 1、出示主题图 问题:1)小红是什么时间起床的? 2)你怎么知道的? 揭示主题:你们看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工作和学习,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钟表这位新朋友。 2. 出示一个○:要让它成为钟面,还需要添上什么? 介绍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电脑分别呈现,成为一个完整的钟面) 3.你还知道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初步认识时间 1. 课件出示钟面,问:这些时间你认识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例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对于小数的认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 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利用以前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迁移到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并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丰富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以元、角、分

等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 数大小的方法、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算法探究,教 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 己总结算理,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1~92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米为单位时小数的实际含义。 2.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方法的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

第七册数学教案

四(上)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大数的认识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主题图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例1 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 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 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单元计划角的度量 1.本单元教材内容: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教学重难点 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本单元教材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情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案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它有4个直角。 最后,教师指出,我们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边。 三、动手实践,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1.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用钉子板来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好吗?看谁围的图形最美! 2.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2题) 用一张纸先折出一个长方形,再用这个长方形折一个正方形。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1题) 请你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引领提升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下面来考考大家! 五、课堂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课后请同学们找找。 六、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在图中画出来。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六、教学后记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例3。 四人一小组,合作求周长。每组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树叶)。 1.四人一组小声讨论:哪一个图形的周长最容易知道? 2.比赛求周长:现在我们来比赛,看哪一组最先求出你们认为最容易知道的那个图形的周长。 3.学生汇报。 你们求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4.测量树叶的周长。 在这些图形和物品中,哪一个的周长最难得到?(树叶)你们有办法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呢?四人一组合作测量。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沿着边缘围,线要先拉直后测量等等)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吗? 2.你能举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五、变式练习 现在用180米的彩带,把这个图案围一圈后,还剩下多少米?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课前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你是怎么想的?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再下一朵呢?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六年级的学生真正开始了初中生话,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能力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需要他们快速进行角色适应和转换,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八九年数学学习的成败。为了搞好本期数学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充满激情,但是小学的学习基础层次不一,数学思维能力高低不同,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三、学期目标 1.学生积极建构形成七年级上册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2.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学科的良好习惯。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武夷山中学 周丽英 学习目标: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探索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学习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以及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地去括号以及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的寻找和确定. 一、设置情境 问题1: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 000 kW·h(千瓦·时),全年用电15 万 k 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 用电是多少? 温馨提示:1 kW·h 的电量是指1 kW 的电器1 h 的用电量. 思考: 1.题目中涉及了哪些量? 2.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月平均用电量×n (月数)=n 个月用电量 上半年的用电量+下半年的用电量=全年的用电量 (二)探究解法,归纳总结 分析: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列出方程x kW·h ,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为(x -2000) kW·h .上半年共用电为:6x kW·h ;上半年共用电为:6(x -2000) kW·h .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6x +6(x -2 000)=150 000 (怎样使方程向x=a 的形式转化?) 去括号 6x +6x -12 000=150 000 移项 6x +6x =150 000+12 000 合并同类项 12x =162 000 系数化为1 x = 注: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是常用的化简步骤. 问题1: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 000 kW·h(千瓦·时),全年用电15 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是多少? 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 度 150******** x x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七、加与减(三) 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2、100以内的连减运算。 3、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100以内连加的算式,并能熟练的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检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式题,并能熟练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2、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式题,并能熟练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年: 1、口算练习: 24+9 49+7 30+22 54+45 53+40 9+28 16+8 3+4+5 2+7+9 8+4+7 7+8+9 5+7+6 2、笔算练习: 2 4 3 5 5 3 3 6 + 2 9 + 4 4 + 4 4 + 2 8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理解口述题意。 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下面是他们两人三次比赛的分数,你们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全班交流。 4、计算淘气的总分 24+29+44=97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1) 2 4 + 2 9 (1)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5 3 在53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4,53与44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 + 4 4 果是97。 ———— 9 7 (2) 2 4 (2)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先算各 2 9 位上的4+9+4=17,再算十位上的2+2+4,再加上个位上进上 来的 + 4 4 1得10。和起来是97。 ———— 9 7 5、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30、4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30+41=94 结论:淘气97分,小小94分,淘气的分比小小高,所以淘气赢了。 三、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七年级数学精选教案大全

七年级数学精选教案大全 大多数在数学方面学习较差的同学都首先是因为对概念不理解而造成的。可以这样说,学不好数学概念就学不好数学这门课,而要学好数学概念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七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 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 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学:直观演示、阅读理解与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以直观形象来理解概念,以动手操作体会画法及性质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三)疑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讨论,针对直线、射线的概念、图形性质进行对比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从而解决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疑、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直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知识,阅读书本相应段落、自己动手操作等,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画法等. 2.通过反馈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画图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再辅以练习巩固.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直线的实例,上节我们也举出了很多实例.我们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可用电脑显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几何图形—射线. 板书课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

1.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3. 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本单元的知识应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很高。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比较易于接受。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凸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统计知识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从如何更方便地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进行尝试;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要在展示学生合并作品的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3. 要结合具体的素材,引导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展开有根据的推断与预测。 折线统计图2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4、第10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1、第2题。 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投影仪等。

数学教案-第七册-乘法的简便算法_题型归纳

数学教案-第七册-乘法的简便算法_题型归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 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2.组织学生讨论: 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或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 3.练一练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7页的例4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生:先求出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3.2元。冉求出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1元,因为剩的3.2元大于需要的3.1元,所以小丽的钱够;而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 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②师:你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指第一步) 生: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③师:这是怎么算的?这步呢?(指第二步和右边的第一步) 学生结合竖式的过程,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这两位同学都是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不带橡皮和带橡皮)需要的钱数,再和1 0元比较。不同的是左边的同学是分步计算的,右边的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要求(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 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 “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 到20 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 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 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 ----------- 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 地读出11 --------- 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1 ---------- 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具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 ------------ 20各数 (板书课题:11 ------- 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一学生上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