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国家级:

民间舞蹈:醉龙舞

项目简介: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被挖掘整理,由于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

项目简介:南朗镇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据清同治七年出版的《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文字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

崖口飘色原为民间岁时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

崖口飘色色彩绚丽,玲珑飘逸,富有游行节奏感、故事性强。另外,与崖口飘色一起出巡的头牌、罗伞、彩旗上有精致的粤绣,也是崖口飘色的一大特色民间艺术。

崖口飘色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先后到过香港、澳门表演,1988年创办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新民俗活动,崖口飘色也有新的发展。但是,由于现在主持崖口飘色出巡和制作色梗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艺人,年青一代欠缺学习热情,崖口飘色的传承面临濒危状态。

民间歌曲:中山咸水歌

项目简介:中山咸水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亦渔亦农的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中山市面临大海,浮家泛宅的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以繁殖、捕捞为业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他们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2001年,十多首中山

咸水歌代表作被收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

中山咸水歌是中山民歌的缩影,是大沙田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是古老疍民歌曲的遗存,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更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包含了疍家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取向,对疍民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咸水歌是岭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存中山民歌的主旋律,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在反映基层心声、对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革”期间,中山咸水歌一度受到批判压制,1979年后得以重新传唱。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现在剩存能有系统地唱咸水歌的只有不过十人。咸水歌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正处于濒危绝唱的边缘。

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间习俗:小榄菊花会

项目简介:小榄人擅栽盆菊,技艺精湛。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氏族收集所植各种菊艺摆设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会期数天、十几天不定。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活动。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综合性民俗活动。小榄菊花会是中国菊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菊花品性高洁,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小榄菊花文化的传承,对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对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虽然小榄菊花会规模宏大,但部分名菊品种失传,部分传统菊艺被现代装饰取代,加上颇有造诣的菊匠年事已高,艺菊绝技传承人越来越少,小榄菊花会传承面临濒危状态。

2006年,小榄菊花会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手工工艺:凉茶

项目简介:沙溪凉茶诞生于中山市沙溪等隆都地区。由当地轿夫黄汇潜心收集民间药方而首创,从清光绪年十一年(1885年)创制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沙溪凉茶的创始人黄汇原是沙溪的一名轿夫,他平时爱好研究中草药,经常利用抬轿外出的机会潜心收集民间验方,采集中草药为平民百姓治病。后来,黄汇在民间中医的指点下,研制整理出一个专治四时感冒、外感传里和夹色伤寒、苏痨撞红的药方,治好了不少病人,在中山逐渐传开。再后来,黄汇的儿子黄国屏从国外学医归来,在西山寺脚下开了一间西医诊所,为百姓送医送药,成为中山最早从事西医的名医。他在开办诊所的同时,还将父亲经营的小药铺改为“黄潮善堂”,将黄汇凉茶改为“伤寒圣茶”,声誉日益提高。黄汇创制的凉茶所选用的药物都是沙溪出产的中草药,因此后来又逐渐将这种凉茶称为“沙溪凉茶”。此药对治疗伤寒有特效,故又称为“沙溪伤寒茶”。由于该凉茶药性平和,疗效甚佳,故流传至今。

2006年,沙溪凉茶传统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

民间歌曲:白口莲山歌

项目简介:白口莲山歌是中山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主要流传于中山市境内的五桂山区、南朗镇、神湾镇以及三乡镇、板芙镇、坦洲镇等部分地区。

五桂山区位于中山市东南部,地属丘陵,山岭连绵,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渔猎。各自然村均分散在山壑之间。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以咸水歌曲调,以客家人口音带出山歌的韵味,形成自己的特色。衬词多用“啊”、“啊咧”、衬句多用“妹啊哩”、“兄啊哩”。歌唱的即兴性很强,演唱主题为谈情说爱、生产生活、触景生情等。有采茶调、叹情、唱花、唱情、顺口溜等形式。

目前,能够演唱白口莲山歌的不过十人,且大多年事已高,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多数人不知“白口莲山歌”为何物,致使白口莲山歌处于濒危状态。

民间舞蹈:鹤舞

项目简介: 鹤舞是广东中山隆都地区百姓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生活环境而创作的一种动物道具舞蹈。沙溪申明亭村位于中山城区石岐以西6.4公里,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开村太祖杨大道从中山大涌安堂村迁此。鹤舞源起明代,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流传在申明亭村。鹤舞在明清时代每十年举行一次大会,名曰“出鹤”,民国时期沿袭清代习俗。1956年,参加华南地区“中南五省”民间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1959年春节期间在广州文化公园连演30多场;1999年参与庆祝澳门回归表演;2003年应邀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民族鸟类假面舞大会表演获广泛好评。

鹤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主要动作包括鹤立、舔羽、穿梭、嬉戏等,表现内容包括:鹤飞至、驱邪恶;沙滩走、觅鱼虾;鹤蚌争,显机智;鱼蚌鹤,同欢乐等。出鹤时以大钹、大锣、大鼓、小钹等敲击乐器及广东音乐《雁落平沙》、《得胜令》等音乐伴奏,并以白鹤生活姿态和拟人动物舞蹈技艺融汇于一体,极具民间舞蹈特色。

目前,在沙溪表演传统鹤舞的艺人越来越少且年事已高,受现代文化冲击,年青一代对学习鹤舞失去主动性,鹤舞濒临失传。

民间舞蹈:黄埔麒麟舞

项目简介:黄圃镇位于中山城区以北,邻近广州番禺区。麒麟舞是黄圃镇历史悠久的动物舞蹈,原为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成的岁时习俗民间舞蹈,以其精巧伶俐、神采威武为特色。

黄圃麒麟舞的采青动作很有水乡特色,其中“桅杆青”是独具水乡特色的麒麟舞蹈动作。黄圃麒麟舞表现人们对欢乐祥和、幸福吉祥生活的祈求。在传统上,村中的新屋落成、结婚、新船下水、新铺开张等,以及重要的岁时节令,都有麒麟舞助兴,其表现形式包括采地青、采高青。采青内容包括有采蛇青、采蜈蚣青、采七星伴月青等,采青动作包括有含青、吐青、洗面、伸腰、擦身、取青、行礼、谢礼、叩首等。麒麟舞基本舞步大致有虚步、鹤立步、丁字步、弓步、麒麟步、托举等以表现麒麟神兽的形态。

黄圃麒麟舞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由于现代生活的影响,年青一代较少传承麒麟舞技艺,麒麟舞面临濒危状态。

民间习俗:黄埔飘色

项目简介:黄圃位于中山城区以北,邻近广州番禺。黄圃飘色以其色芯小巧玲珑、飘逸多姿、

色彩多样为特色,原为神诞日祈福祭祀巡游民间习俗,逐渐演变成岁时民间艺术习俗。

黄圃飘色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和民国期间。据清同治七年(1868年)《香山县志》记载:“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另据黄圃何氏族谱称:明洪武年间,安徽人何腾伟被调往广东驻守,后到福建沿海剿匪,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举家定期居黄圃水井头地方,并从福建引进木偶作闲时玩耍,后兴起扛神像巡游。到明末清初,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后人逐渐将木偶改为童男女装扮人物故事巡游,称为出会景、飘色等。黄圃飘色为单个色芯,由色梗支顶以人力扛抬作飘游,内容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为表演主题,色彩艳丽、色芯娇俏、色梗幼细、内涵丰富含蓄。出巡时伴有醒狮、秧歌、并有锣鼓、高跷、色梗、八音锣鼓等道具。扮演色芯多为2—3岁、体重10千克左右的小女孩。

黄圃飘色保留了传统岁时民间艺术的精髓,是岁时节令、喜庆活动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艺术表现。

民间习俗:沙溪四月八

项目简介:“沙溪四月八”习俗起源于明末清初。

当时的圣狮象角村是一个面临汪洋大海的小岛屿(如今村中还有明显的狮山海蚀遗址),村民多以捕鱼为生。明末时期的一天,村民在撒网捕鱼的时候网上来了一块用木头雕刻的神像,神像底座写有“南海广利洪圣龙王”字样,村民在村中发动盖起了大王庙供奉起这尊“南海广利洪圣龙王”神像,大王庙终年香火鼎盛……明末清初,沙溪的圣狮、象角村一带发生瘟疫,村民很多都病倒了,当年缺医少药,人们将健康寄托于洪圣龙王,一番问卜之后,洪圣龙王将舞龙的意旨告之村民。于是,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这一天,村民将木龙、金龙、银龙等在大王庙进行一番拜祭后,为龙进行点睛。然后,沿着圣狮、象角一带的大街小巷热闹舞动,当龙舞过时,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迎接,浓浓的炮竹硫磺硝烟将村中的每个角落都熏遍,圣狮象角村一带的瘟疫就消失了,村民恢复了健康。村民认定了这是洪圣龙王的神灵在保佑,从此在每年的四月初八都举行一次舞龙活动。后来,每年的四月初八还发展为龙、凤、蚌以及飘色等一起的盛大出巡。

“沙溪四月八”举行大型民间艺术巡游的活动至今逾百多年。圣狮村和象角村的村民,对“四月八”民间艺术大巡游这一习俗的热衷百年不改。

传统手工技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项目简介:杏仁饼诞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香山县城石岐,由兴宁里一清官后裔诗礼传家——萧家的女佣潘雁湘在萧友柏侍妾林大姑指导下而创制。杏仁饼选用绿豆粉用木制饼模打制出形如杏仁的饼样,并加入特制猪肉做夹心,经过一系列传统烘焙工艺制成,入口甘甜松化,令人齿颊留香。1918年正式以“咀香园杏仁饼家”挂牌经营,产销两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咀香园经过多次的改造、改革,代代相传,秉承传统手工技艺并不断创新发展。咀香园杏仁饼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企业化生产;从自家食用,发展到畅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传统食品,特别是在港澳地区,更是大受欢迎。1935年,咀香园杏仁饼获美国檀香山国际食品博览会“金鸡奖”。

经历百年变迁,如今,“咀香园”已成为一个著名品牌,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但是,咀香园杏仁饼在历经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手工技艺渐渐丢失,后继乏人。了解咀香园始创历史、掌握杏仁饼传统制作技艺的人不多,其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民间手工技艺: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项目简介:黄圃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地区。历史上,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以及民间商业贸易为显著特点。曾经被誉为中山三大名镇之一。

黄圃腊味起源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黄圃民间小食作坊的主人王联盛(人称老洪先生)利用当地原料,加上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经过不断发展,黄圃腊味成为色、香、味俱佳的广式腊味典型代表。其刀工、腌制、晾晒、烘焙等技术,均达到较高水平。由于黄圃腊味色香味俱佳,甚受百姓欢迎,当地民间纷纷仿效制作,从而形成了腊味制作行业。到了清末民初,黄圃人还到广州、佛山、梧州等大城市创办腊味商号,从而推动了独具特色的广式腊味食品行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广式腊味成为风行省港澳甚至是深受世界各地华人欢迎的传统食品。

黄圃腊味诞生一百多年来,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黄圃腊味也从最初单一的腊肠品种发展为有腊肠、腊肉、腊鱼、腊鸭、腊鸡等众多品种,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黄圃镇在2004年被中国食品协会命名为“中国腊味食品名镇”。

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黄圃腊味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手工技艺日渐被现代化生产设备所代替。随着老一辈艺人年事已高和逐渐离去,年轻人缺乏学习的热情,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民间舞蹈:六坊云龙舞

项目简介: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的一种传统民间龙舞,具有300多年历史。

六坊云龙按照龙的形状、比例和尺寸,用竹篾扎作而成。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六坊云龙一般在晚上出巡,舞龙者上穿白纱衫、下穿与龙被颜色相同的裤子,远看去,只有云龙在舞动翻腾而不见舞龙者,效果十分奇特。

六坊云龙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到过香港参加庆祝英皇银禧大典表演和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到过澳门演出,六坊云龙在澳门演出后,曾与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一起合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六坊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年青一代对传统的六坊云龙的扎作、舞蹈及相关的仪式等不甚了解,六坊云龙舞面临失传。

民间舞蹈:三角麒麟舞

项目简介:三角镇位于中山市东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带,历史上,村民以捕鱼和耕种为主。麒麟舞是三角镇先民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图腾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岁时习俗舞蹈。

从明末开始,每年农历年底前,三角的民间艺人就开始扎作好麒麟。到了腊月廿八,民间艺人在“风火院”祖师牌位前为麒麟进行点睛仪式,并为麒麟开口。到了农历年卅晚上,舞麒麟者就来到村中一棵大树前拜土地、燃爆竹、打锣鼓、采青,再回到祖师牌前将青吐出。到正月初一至十五连续15天,舞麒麟者就会到村中祠堂以及家家户户门前舞麒麟。麒麟所

到之处,每户人家都会燃爆竹迎接,有的人家还会安排麒麟进行采青。另外,当地村民在祝寿、开市、入伙、新船下水等重要节庆仪式,都有邀请舞麒麟进行庆贺的习俗。

三角麒麟舞基本舞步有虚步、鹤立步、丁字步、弓步、麒麟步、托举等以表现麒麟神兽的形态,向人们呈现麒麟的吉祥威仪。

在三角镇,一批民间艺人在自觉地传承麒麟舞的表演技艺,村中活跃着多支以舞麒麟为主的民间艺术队伍,如今,还有东会、平安、居安3支麒麟队。其中以东会麒麟队组织最有规模、活动最为活跃。

三角麒麟舞的相关习俗和舞蹈技艺,目前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民间艺人掌握,年青一代人较少接触,扎作和舞蹈技艺濒临失传。

市级

民间歌曲:沙溪鹤歌

项目简介:鹤歌,主要流行于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的一种从学堂歌谣发展成为民间歌谣的风格独特的民歌。《香山县志》(清同治版)风俗篇中有对鹤歌的文字记载:“元宵灯火装演故事,游戏通衢,舞者击鼓以三为节,歌者击鼓以七为节。又春宵结队彼此酬畣,曰唱灯歌,又曰唱鹤歌。”此俗盛于清代,是隆都地区喜庆节日和岁时节令百姓所喜欢的民间歌谣。

鹤歌在申明亭一带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融汇了广州话、石岐话和闽语系的隆都话于一体,歌词以历史题材、人们日常劳作、生活、喜庆等为主。一般与鹤舞一起进行表演,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其代表性曲目有《出鹤》、《鹤舞出巡》、《鹤蚌相嬉》、《中秋明月》等。

目前,申明亭村能唱传统鹤歌的只有不过十人,且大多年事已高,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多数人不知“鹤歌”为何物,鹤歌处于濒危状态。

民间歌曲:东乡民歌

项目简介:中山东乡,是今天的火炬开发区所在地,历史上,村民大多以种植和捕鱼为生。在中山城区东面一带的濠头、陂头、白庙、园山、起湾、土巷、鳌溪、大岭、陵岗、张家边等乡村,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歌——东乡民歌。东乡民歌是这里的村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歌曲,常见于村民在田间劳作或海上捕鱼、男女倾诉感情、女子出嫁陪嫁、老人去世时哭丧和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即兴演唱。它有着音韵和谐、词语丰富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色彩。
东乡民歌用地道的石岐话或东乡话传唱,有叙事歌、叹情歌、风俗歌、送别歌、陪嫁歌、哭丧歌等多种类型。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东乡村民都用自己的民歌表达心中的情感。

东乡民歌是属于小调式的歌曲,旋律线由高向低走向,曲式以“徵”调为主,以“5”为骨干音,以中音“2”和低音“3”为附属音,属于小2度音程关系,曲式比较幽怨,是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哼唱。

东乡民歌根植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并经一代代民间艺人创作、传唱而流传至今。近年,东乡一群民间老艺人更是为东乡民歌做了大量记录、整理和录音工作,对东乡民歌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老一代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或逐渐离世,年青一代缺乏继承的热情,东乡民歌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民间习俗: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

项目简介:小榄是中山市北部重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古为珠江口的一个小岛,因境内小山丘形似橄榄而得名。

小榄自南宋开村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南宋咸淳十年(甲戌,1274年)的金秋,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小榄的先民,为小榄遍野黄菊所吸引,便在此垦荒定居,先民种上可以餐饮的菊花,用以入餐,伴随世代生息繁衍。俟后,先民将野菊移植于园圃中作欣赏之用。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兴盛,爱菊者众,每年菊花盛放之时,借菊会友,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赏花,对菊吟咏,借此遣兴,已成习俗。到了清代,这种原本流行在中原地区的菊花民俗文化已在北京及广东小榄盛行起来,形成了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北派艺菊和以广东小榄为代表的南派菊花会。2006年,小榄菊花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榄镇深厚的菊花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菊花饮食习俗,当地居民喜种食用菊花并在餐饮、馈赠、雅集及日常保健中,形成了独特的菊花饮食习俗。

小榄人善用菊花作配料,制作出包括菊花肉、菊花水榄、菊花八宝糯米饭、荼薇蛋卷、荼薇酒等地方小食,并制作出菊花鱼球、菊花三蛇羹、菊花鱼头羹等的菜式拼成为“菊花宴”。每年秋天菊花盛开时节,小榄当地都会举行菊花美食评比活动,推动菊花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

小榄传统菊花美食消费习俗经历数百年传承至今,年轻一辈对其历史渊源和制作技艺了解甚少,处于濒危状态。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日期: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 1 民间音乐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市梅州市群众艺术馆 2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 广东音乐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 4 台山市台山市文化馆 5 潮州音乐潮州市潮州市民间音乐团 6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7 广东汉乐大埔县大埔县文化馆 8 民间舞蹈龙舞 湛江人龙舞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文化馆 9 汕尾滚地金龙汕尾市陆丰市文化馆 10 狮舞(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 11 遂溪县遂溪县文化馆 12 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镇文化站 13 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普宁市文化馆 14 潮阳英歌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15 传统戏剧潮剧 汕头市广东潮剧院 16 潮州市潮州市潮剧团 17 正字戏陆丰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 18 粤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19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20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21 广州市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 22 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 23 传统戏剧西秦戏海丰县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24 白字戏海丰县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25 花朝戏紫金县紫金县花朝戏剧团 26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

27 木偶戏高州木偶戏高州市高州市文化馆 28 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市潮安县文化馆 29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文化馆 30 民间美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 31 剪纸(广东剪纸)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 32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33 潮州市潮州市群众艺术馆 34 粤绣广绣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 35 潮绣潮州市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 36 象牙雕刻广州市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 37 潮州木雕潮州市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 38 灯彩(东莞千角灯)东莞市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 39 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 40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市肇庆市端砚协会 41 凉茶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 4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43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44 民俗瑶族盘王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45 小榄菊花会中山市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 46 瑶族耍歌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 1 民间文学雷州歌雷州市 2 谜语(澄海灯谜)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批扩展项目 3 传统音乐惠东渔歌惠州市 4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 5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 6 传统舞蹈麒麟舞海丰县 7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深圳市 8 禾楼舞郁南县 9 蜈蚣舞汕头市澄海区 10 瑶族长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 11 龙舞埔寨火龙丰顺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人龙舞佛山市 荷塘纱龙江门市蓬江区 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 醉龙中山市 12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单位总数量,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中山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比重统计.3 四、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中山市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中山市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大型工业企业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中山市大型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大型工业企业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中山市大型工业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中山市大型工业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广东家具协会

广东省家具商会秘书处文件 粤家商秘〔2011〕7号 关于广东省家具商会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 名单公示 各会员企业及相关单位: 根据商会章程及第四届理事会决议,商会将于2011年举行第四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根据本人自愿申请及理事会推荐,现将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及单位名单公示如下: 深圳大富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何循证董事长 香港皇朝家私集团有限公司马明辉执行董事 香港康升集团刘永康总裁 东莞市楷模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徐国芳董事长 红苹果家具有限公司林维捷总经理 顺德中至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陈中信董事长 东莞市光润家具制造有限公司高汉光董事长 中山市东方家私有限公司邢兆才董事长

东莞城市之窗家具有限公司赵家尧总经理广州酷漫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杨涛董事总经理东莞市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曾旭辉董事长广东大公馆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张荣平总经理德国路福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孔健副总经理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周山林副总裁深圳市嘉豪何室实业有限公司何可钟董事长斯帝罗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周子鹏总裁 东莞市美森美家家具有限公司谭毅总经理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尤国忠董事长深圳祥利工艺家私有限公司戴国总经理铟琦诚家具发展有限公司赖嘉球董事长敏华家具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李建宏董事长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黄华坤总裁 廉江一品木业有限公司袁超董事长东莞市华伟家具有限公司黄普兆董事长佛山市文华神家具布艺有限公司杨晖总经理深圳华源轩家具有限公司黄金发董事副总中山市东港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梁智强总经理广州市金海马家具有限公司傅小燕董事长东莞市元宗家具有限公司任伟玲总经理佛山市南海金富雅家具有限公司邓发文总经理华莎驰家具家饰有限公司黄茂强董事长东莞富宝(沙发)制造有限公司黄进宝董事长中山市华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姚永红总经理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刘壮超总裁 深圳梦甜甜家具有限公司程涛董事长鹤山新红阳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朱玉山总经理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民俗学研究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齐如林1 ,张宪昌 2 (11聊城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聊城 252059;21聊城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视听复合;互动;人文环境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62-06 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经过了20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世 纪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传播高度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应积极面对及利用的现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 文字,从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历程。先秦时代,对话是人们生活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传承艺术,自此开始世代传承下来。中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以书写、文本为标志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书写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得以记载和保存,但它却丧失了口语传播的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与音乐、节奏、庆典和宴饮等一系列的超 语言因素剥离开来,同时也抛弃了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泯灭了其中双向、互动的对话精神。 20世纪,人类进入到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的电子传播时代。“收音机的对象 是世界,而不是个人。”[1] 于是,个人性的传播完全被公共性的传播所取代,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在此,人的感官“延伸”,使听广播的听众和看电视或电影的观众在声音和图像面前完全沦为一个失去了言说权和书写权的被动“受众”,一个无法参与的、剩余的“他者”。可见,大众传播离口语传播的那种当下性、实时性和即时性越来越远,使直接参与的对话愈发变得不可能,因而沦为纯粹的“独白”。 从上述意义来说,文字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尤其对口头传承艺术是一场“灭顶之灾”。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负载着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命的艺人日益减少乃至死亡,民族“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大为增加。 进入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这种所谓的“第四媒 介”,人类进入到波斯特所谓的“第二媒介时代”。 [2]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齐汝林(1981-  ),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民俗学硕士,聊城大学学报编辑,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张宪昌(1956-  ),男,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2 6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82008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10

广东省中山市税收收入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中山市税收收入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中山市税收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中山市税收收入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中山市税收收入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山市税收收入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中山市税收收入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中山市税收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中山市税收收入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中山市税收收入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 一、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中山市税收收入指标分析 (7) 一、中山市税收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税收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中山市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中山市税收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中山市税收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

一、职能简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1年12月31日经省编委(豫编办[2011]104号)文件批准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二)组织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承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名录申报及数据库建设。(四)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交流、业务培训等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009年1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2009年3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文化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中心设四个部室,编制25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承担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 2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草原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3职责 拟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跟踪检查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类世界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对全区基层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库等。4各部室职责 按照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组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的批复》规定:非遗中心内4个科级机构,为办公室、培训部、业务部、技术部,各部室职责如下: 办公室: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人事、劳资管理以及年度考核工作; 三、内设财务室,负责财务管理和日常报销工作;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做好会议通知和会议记录; 五、负责印章的使用管理,做好文件的发放、登记、传递、催办、立卷、归档、等工作及保密工作; 六、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编制工作简报、年度总结、工作计划,

中山市潮汕商会章程

中山市潮汕商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的名称:中山市潮汕商会。 英文名:ZHONGSHAN CHAOSHAN CHAMBER OF COMMERCE。 第二条本会是由广东省潮汕籍自然人或法人在中山投资举办、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自愿发起组成的,以促进两地经贸合作为宗旨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促进两地经贸合作为宗旨。以促进会员交流、规范会员行为、为会员提供服务、加强本市潮汕企业联谊及商机交流,联络海内外潮籍人士开展友好活动,推动中山与潮汕四市两地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第四条本会接受中山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和中山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本会的活动地域为广东省中山市。 第六条本会的住所:中山市城桂公路原五桂山政府大院。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 (一)协调在中山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编辑信息刊物,搜集市场信息,宣传两地投资环境,开展业务培训; (三)开拓投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开展招商引资、经济考察、展览展销、经贸合作等商务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和两地经济发展; (四)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向政府反映会员的合理诉求; (五)加强会员诚信自律建设,促进会员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和经济秩序;

(六)接受两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授权或者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会员 第八条本会的会员为企业会员,不接收个人会员 本会会员企业须为广东省潮汕籍人士,或祖籍为潮汕人士,在中山市投资兴办,持有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法人营业执照”,最近连续三年无不良经营记录。本商会每年年检时将会员名册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九条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持有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法人营业执照; (四)连续三年以上经营情况良好; (五)在本行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 第十条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出入会申请; (二)填写入会申请表; (三)由理事会审核通过; (四)发给会员证; (五)定期将新入会会员名单报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十一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会员大会,参加商会活动,接受商会提供的服务; (二)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提议案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家乡风俗-中山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西、北江下游,北接番禺市和顺德市,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接珠海市,并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相望。 中山原名香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为了纪念孙中山,民国14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中山县,经过几翻变革,最后定为中山市。 说起中山的历史,也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中山市最多的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景观。位于中山东南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博物馆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馆藏,充分地再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 饮食文化——广州人嗜好饮茶,中山人也不例外。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东”的一大特色。人们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这里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人们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中山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东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飘色风俗——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地处珠江出海口旁,崖口飘色这项汉族民间艺术活动源出于当地流行的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崖口一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工,与邻村一位老郎中之女结为夫妻。有一年,因海洋发生海啸,把崖口一带淹没,造成村中很多老弱病残者和牲畜溺死,后发生瘟疫。谭氏夫妇死里逃生,在娘家避疫中得老郎中传授祖传秘方,于是夫妇俩日以继夜上山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人,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但由于夫妇俩忙于采药熬药,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而死,其夫也因上山采药失足跌下悬崖伤重身亡。崖口村民为他们举行隆重葬礼,在五月初六日出殡那天,村中一位纸扎艺人为纪念这位无私妇女,按其生前模样扎制1个纸人,貌似菩萨,由其4个儿子抬着纸人参加送葬。此后,崖口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举行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后村中人认为,用竹、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而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人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示,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一个木板中竖上铁枝,将小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人抬着巡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广州市物流行业协会商会名单

广州市物流行业协会商会 会长单位 南方物流集团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交通集团 副会长单位 中山市天润物流市场 广东东立商贸物流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广东有限公司 肇庆建伟口岸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市商业储运有限公司 深圳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广东林安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 汕头市广澳货运有限公司 广州市泰邦物流有限公司 珠海澳沪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金鹏物流园有限公司 广东三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宏昌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海心沙实业总公司 惠州金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山市秦粤物流有限公司 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市宏峰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长盛永达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 肇庆市桂隆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华大物流总公司 大昌行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市太东国际物流园有限公司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裕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洋浦利航物流有限公司 江门市安捷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柏亚供应链有限公司 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世海船务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桂江冷库储存配送有限公司 江门大昌慎昌食品加工仓储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货运处 广东鑫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壹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林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天智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清远市瑞隆农产品有限公司 广东鑫昌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原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方震旦投资有限公司 广州凯骋物流有限公司 国家数字学习资源中心广州中心——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广州市力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省航运集团 中山市锐鹰物流有限公司 彩丰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市毅利船务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恒运输有限公司 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 广州市龙跃物流有限公司 广州创和物流产业有限公司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 广禾物流园 广州城市之星运输有限公司 广东优速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顺信物流有限公司 河源市信必达货运有限公司 揭阳市容大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南沙港桥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盈运物流运输有限公司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朗森华:负责学员签到,拍照。 七、课程安排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资源利用。当前,我国主要是以文化事业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由于保护资金、保护手段的不足,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快速转型中面临的问题越加严重,不少非遗资源正濒于消亡的危险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发掘尚未实现良性运作,亟待突破。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在相关延伸领域的推动作用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渐将文化创意元素与传统产业特点相融合,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手段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将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日益显著的核心驱动作用。在产业实践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各个领域所起到的注入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正日趋显现出来。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局提供新的解决框架。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国家事业经费支持,属于公益行为。但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规模极其庞大,保护方式的单一、经验的匮乏以及保护经费的不足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争取民间资源、采用创新的、灵活的手段、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强化市场导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家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走产业化开发的道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认知并获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一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案例,另一个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案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 一、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实现非遗传承和产业开发双轮驱动 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是云南省文化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点项目,项目致力成为“国内顶级、世界知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工程”,项目是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教育为核心,大力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教学成果,以云南特色文化历史脉络为主线,发掘和整理独具民族特色的神话和传说,以集歌舞乐、工艺、服饰和景观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互动体验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员的教学实习展示,原真性地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进行保护、传承、展示与开发”。 示范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条突出经验: 1、界定关系,理清思路 项目规划之初便提出了清晰的理论框架,理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将各方关系归结为一个核心,两个关系,三方面工作,四个主体,即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47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 Ⅰ-8 孟姜女传说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 9 Ⅰ-9 董永传说江苏省金坛市山东省博兴县 13 Ⅰ-13 宝卷江苏省靖江市(靖江宝卷、河西宝卷)甘肃省张掖市 22 Ⅰ-22 吴歌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无锡市 31 Ⅰ-31 谜语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海灯谜)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17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35 Ⅱ-4 蒙古族呼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38 Ⅱ-7 畲族民歌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44 Ⅱ-13 崖州民歌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花儿)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58 Ⅱ-27 薅草锣鼓江西省武宁县(武宁打鼓歌、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兴山县、宣恩县、兴山薅草锣鼓、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宣恩薅草锣鼓、四川省宣汉县长阳山歌、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从江县、榕江县

61 Ⅱ-30 多声部民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蝴蝶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瑶族自治县、马山县羌族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四川省松潘县、雅安市苗族多声部民歌)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江苏省常熟市、(虞山琴派、广陵琴派、扬州市、南京市、金陵琴派、梅庵琴派、南通市、镇江市 浙派、诸城派、岭南派)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诸城市广东省广州市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68 Ⅱ-37 唢呐艺术河北省唐海县、(唐山花吹、丰宁满族吵子会、丰宁满族自治县晋北鼓吹、上党八音会、山西省阳高县、忻州市、上党乐户班社、丹东鼓乐、长子县、壶关县杨小班鼓吹乐棚、辽宁省丹东市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黑龙江省肇州县邹城平派鼓吹乐、沮水呜音、江西省于都县、万载县呜音喇叭、远安呜音、青山唢呐、山东省邹城市 永城吹打、绥米唢呐)湖北省保康县、南漳县、远安县湖南省湘潭县重庆市綦江县陕西省绥德县、米脂县 71 Ⅱ-40 江南丝竹浙江省杭州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江苏省淮安市、江都市(楚州十番锣鼓、浙江省杭州市、遂昌县邵伯锣鼓小牌子、福建省莆田市 楼塔细十番、遂昌昆曲十番、广东省佛山市黄石惠洋十音、佛山十番、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八音器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北京市大兴区(白庙村音乐会、雄县古乐、河北省雄县、固安县、小冯村音乐会、张庄音乐会、霸州市、廊坊市安次区、军卢村音乐会、东张务音乐会、文安县、任丘市、安新县、南响口梵呗音乐会、易县、定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