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硬件战略合作协议

智能硬件战略合作协议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智能硬件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硬件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 年M 日

智能硬件战略合作协议甲方:

地址:

电话:

乙方:

地址:

电话:

乙方受甲方委托进行的开发工作。双方本着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要求

1、项目名称:

2、研发内容:根据甲方的要求,乙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的开发,该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

3、主要功能:根据需求设计进行项目的开发以及测试的工作。具体工作由甲方分配。

二、开发时间

(1) 启动日期: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即为项目正式启动日期。

(2) 完成期限:自项目正式启动,在工作日内完成。

三、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权利义务

(1) 甲方有权利督促乙方按规定时间完成项目开发,有增加或

修改内容双方需另行协商解决。在不影响进程的情况下,对

于甲方的小规模变动的需求,乙方必须满足。若出现大幅度的

变更,则甲乙双方商议延长开发周期。

(2) 甲方完全拥有系统的所有权,包括使用权、著作权等所有权利。

(3) 甲方应当按照协议,按时向乙方支付开发费用。

(4) 甲方有责任对本合同的内容进行保密。

(5) 甲方有责任对乙方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保密,在未经

乙方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6) 甲方有责任保密乙方的个人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乙方权利义务

(1) 乙方有责任按甲方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

完成需要开发的内容。

(2) 在项目开发完毕之后,在乙方对甲方提供的维护服务

期之内,由于甲方设计变更而导致的变更,若变更范围在本台

同所规定的功能范围之内,乙方有义务免费为甲方修改变更内容。

(3) 乙方有责任对本合同的内容进行保密。

(4) 乙方有责任对与甲方项目的接口规范进行保密,在未经甲方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5) 乙方有责任在项

目验收合格完成之后,向甲方提供

个月的免费维护服务,此维护仅指软件漏洞的修改以及小范围的功能性改动。

(6) 乙方有责任自行准备软件开发所需的硬件设备、开发资

料。

四、费用和支付方式

1、费用:此项目费用合计为—元人民币。

2、支付方式

(1) 第一阶段:在合同签订之后的个工作日内,支付乙方元

智能制造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车辆15-2班刘博洋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 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 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 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 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 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Agent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柔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Internet 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 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由于这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

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般而言,制造系统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活动四个子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响;功能设计关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也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在排序和制造资源计划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专家系统将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状态获取和故障诊断、检验装配中,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控制中已开始应用,同时应用分布技术和多元代理技术、全能技术,并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系统活动并行,解决系统集成。 由此可见,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理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环境的制造的有效性。 三、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 (1)自律能力 即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具有自律能力的设备称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甚至相互间还能协调运作与竞争。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2)人机一体化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b5E2RGbCAP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p1EanqFDPw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DXDiTa9E3d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

智能制造硬件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硬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过去10年,数字计算和通信的迅猛发展,使得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制动化成套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得到高速发展。其中3D打印机是数字化代表,机器人是智能化代表。 互联网的再次发展,使得未来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将改变每一个产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产业互联网所代表的跨界融合成为总的发展趋势,从最早的零售业到如今的金融、医疗、可穿戴、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以及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传统硬件领域也将被改变。近些年来,从智能手机发展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物联网下的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产业格局从发端到发展,已经形成巨大的浪潮。产业互联网与智能硬件融合,更酝酿着商业模式颠覆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从而使得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多新型行业得以出现和发展。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是高度网络连接、知识驱动的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优化了制造行业的全部业务和作业流程,可实现可持续生产力增长、高经济效益目标。并且,智能制造结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研发、制造、运输和销售过程。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智能制造,是世界范围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趋势,愈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 智能制造的发展和智能硬件紧密结合,智能硬件是传统设备产业基于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智能硬件技术使传统的制造装备和各种家电、医疗设备具有了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执行的能力,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形成了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通过与网络互连、移动计算、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融合,将单体智能扩展到网络智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进一步拓展了智能产品的能力和范围。智能的硬件的发展和热捧,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

2018智能制造专项指南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应用项目申报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决定联合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工作,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主要支持内容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将围绕2类项目:一是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类项目;二是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类项目。 二、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促进企业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节能降耗、优化升级。纳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应用的项目,先预拨一部分财政补助资金,如期实现目标并通过项目验收的,将给予后续财政资金奖励;未如期完成项目验收的,将收回已补助资金。对于项目承担单位擅自调整实施内容或项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除将收回已补助资金外,还将进行业内通报等处理。 三、项目组织方式 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申报项目评审,择优遴选。所有申报项目需经项目建设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出具推荐意见,中央企业申报项目需额外出具推荐意见。 四、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单位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须由用户、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等组成的联合体联合申报。联合体成员间须共同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组织方式和运营机制、成员单位具体权责、任务分工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等。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作为项目的申报单位。 (三)每个申报单位只允许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或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中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已承担过项目但逾期未验收的,项目牵头单位不得申报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摘要: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意味着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 日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 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 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 引领发展方向 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 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今年5月19日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 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我国十年后能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 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 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十大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教学内容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无疑决定着智能制造发展的成败。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崭露头角。 2.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制造业全过程。 3.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空前高涨。 国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提早布局。自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制造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然后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产品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智能制造系统被提出。日本于1989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且于1994年启动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公司集成和全球制造、制造知识体系、分布智能系统控制、快速产品实现的分布智能系统技术等。美国于1992年执行新技术政策,大力支持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在内的关键重大技术。欧盟于1994年启动新的研发项目,选择了39项核心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均突出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地位。近来,各国除了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进行研究外,更多的是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 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重要抓手。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200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年2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通过加强研究和试验税收减免、扩大和优化政府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2012年设立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要点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要点 摘要:“两化融合”是摆在制造业产业升级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在设计建设智能制造系统的着手点,以硬件为基础,构建智能制造的基础应用平台,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良好应用平台。 关键词:智能制造设备联网环控 1.智能制造概况 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车间物联网系统、数据中心、生产指挥中心、生产数据交换应用平台及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等六部分组成。其中车间物联网系统可分为生产物联网与环境监控物联网两部分,生产物联网包括:数控机床联网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现有机床改造、能源管控及设备管理、生产网络无线覆盖、看板管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环境物联网包括:空气悬浮颗粒物监测、噪声监测、有害气体监测。 2.车间物联网 车间物联网是指的是将车间现场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智能仪表、移动终端、数控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电子标签的各种物料及工位等智能化物件,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集成等模式,在企业局域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企业资源”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车间物联网又细分为服务于生产管理的生产监控物联网和服务于职业健康卫生的环境监控物联网。 2.1生产物联网 2.1.1数控机床联网系统 数控机床联网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局域网、CAD/CAM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系统主控机、远程通讯接口、通讯电缆、数控机床等。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设计(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

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在听了暑期学校谭建荣教授的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我对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新一代智能制造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出现了人机互连、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领域,新兴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在大数据模式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驱动下,对我们制造企业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四个技术特别值得关注,包括交通技术、感知技术、学习技术和决策技术。使得我们整个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我们机械产品装备制造业机械产品也是正从机械化向电气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智能制造是用智能的技术和制造的技术相融合,用智能的技术来解决制造的问题。展开讲智能制造,就是对产品前生命周期中设计加工装备等环节的制造活动进行知识表达与学习,信息感知分析,智能决策与执行,实现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的知识推理,动态传感和自主决策。智能制造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制造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我们产品设计资料当中来。因此智能制造,可以有4个关键环节,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配和智能服务。 三、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 那么智能装备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智能技术产品化最明显,我们国内做的好的也有,比如说安徽的科大讯飞语音设备技术。第二个方面就把传统产品进行智能化,特别传统的产品,包括装备及产品化,那么智能化的产品和装备有四个部分,结合质感地址,则应自学习和自决策,这个这四个典型特征也是以知识工程为核心。我们现在可以重点搞五个领域的智能产品装备,第一是智能机床装备、第二是智能工程机械、第三是智能动力装备、第四是智能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第五是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手机、智能的电子产品、车载的导航等。 智能制造是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为指导的先进制造,包括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涉及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装备(结构设计和优化、控制、软件、集成)和管理。 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无疑决定着智能制造发展的成败。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1.以3D 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崭露头角。2.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制造业全过程。3.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空前高涨。国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提早布局。自20 世纪80 年代末智能制造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然后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产品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智能制造系统被提出。日本于1989 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且于1994 年启动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公司集成和全球制造、制造知识体系、分布智能系统控制、快速产品实现的分布智能系统技术等。美国于1992 年执行新技术政策,大力支持包括信息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在内的关键重大技术。欧盟于1994 年启动新的研发项目,选择了39 项核心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均突出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地位。近来,各国除了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进行研究外,更多的是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制造业战略的重要抓手。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重振制造业。2001 年6 月,美国正式启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2 年2 月,又出台“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通过加强研究和试验税收减免、扩大和优化政府投资、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2012 年设立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并先后设立增才制造创新研究院和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德国通过政府、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资于数控机床、制造和工程自动化行业应用制造研究。日本提出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于2013 年正式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体的“工业4.0”战略,巩固其制造业领先地位。工业化发达国家发展智能制造的系列举措国内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一是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和智能制造技术。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在最初的研究中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进入21 世纪以来的十年当中智能制造在我国迅速发展,在许多重点项目方面取得成果,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也初具规模。我国已取得了一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工业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可靠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数控技术与数字化制造、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如盾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加工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二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2 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4000 亿元。三是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对智能制造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成立,研究资金也大幅增长。我国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设立《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智能制造的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先进技术重点前沿领域发展滞后,在先进材料、堆积制造等方面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二是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缺失。金融危机以来,工业化发达国家纷纷将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升为国家

智能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 1142813203 吴文乐 摘要: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和发展机械、电子、能源、材料、信息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 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管理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灵活、清洁的生产技术模式,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柔性制造技术(FMI)应运而生。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柔性制造技术 1.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综述 现代制造技术在系统论、方法论、信息论和协同论等的基础上形成制造系统工程学,是一种广义制造的概念,亦称之为“大制造”的概念,它体现了制造概念的扩展。广义制造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1).制造设计一体化。体现制造和设计的密切结合,形成了设计制造一体化,设计不仅是指产品设计,而且包括工艺设计、生产调度设计、质量控制设计等。 2).材料成形机理的扩展。现在加工成形机理明确地将加工分为去除加工、结合加工和变形加工。 3).制造技术的综合性。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以机械为主体,交叉融合光、电、信息、材料等学科的综合体,并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人机工程、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等相结合,拓展了新领域。现代制造技术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软件工具、平台和支撑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 4).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制造的范畴从过去的设计、加工和装配发展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研、设计、制造、销售、维修和报废处理等。 5).生产制造模式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集成制造系统强调信息集成,其后出现了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大规模定制、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协同制造等多种制造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制造技术的水平,扩展了制造技术的领域[2]。

实现智能制造服务需要哪些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服务】实现智能制造服务需 要哪些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制造服务 导语: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未来仍需要使用和解决很多技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智能制造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以实时、可靠、高效、低成本为基础的,而这些因素都将帮助我国的制造业迎来新的时代。 图示:【智能制造服务】实现智能制造服务需要哪些关键技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也由传统手工制造逐渐转向了进入了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制动化成套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这使得智能制造服务得到了高速发展,它也成为了制造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已经慢慢被智能产品所充斥,例如从智能手机发展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物联网下的智能家居等,可见智能产品已经形成巨大的浪潮,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也在酝酿着商业模式颠覆与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智能制造服务等新型行业在未来会得到广泛关注与发展。 智能制造服务是面向产品全部的生命周期,是高度网络连接、知识驱动的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服务优化了制造行业的全部业务和作业流程,可实现可持续生产力增长、高经济效益目标。并且,智能制造服务结合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研发、制造、运输和销售过程。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智能制造服务是世界范围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趋势,愈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要实现完整的生产系统智能制造服务,关键是智能基础共性技术需要突破,这其中涉及到如下关键技术。 1. 识别技术 识别功能是智能制造服务环节关键的一环,需要的识别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基于深度三维图像识别技术,以及物体缺陷自动识别技术基于三维图像物体识别的任务是识别出图像中有什么类型的物体,并给出物体在图像中所反映的位置和方向,是对三维世界的感知理解。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之后,三维物体识别在智能制造服务系统中识别物体几何情况的关键技术。 2. 实时定位系统 实时定位系统可以、对多种材料、零件、工具、设备等资产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生产过程中,需要监视在制品的位置行踪,以及材料、零件、工具的存放位置等。这样,在智能制造服务系统中需要建立一个实时定位网络系统,以完成生产全程中角色的实时位置跟踪。 3.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也称为“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生产系统,它将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逻辑。在这样的系统中,一个工件就能算出自己需要哪些服务。通过数字化逐步升级现有生产设施,这样生产系统可以实现全新的体系结构。 4. 网络安全技术 数字化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工厂的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以前习惯于纸质的熟练工人,现在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机器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而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是把数字数据转换成物理部件和组件。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技术资料支撑了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的全过程,必须得以保护。 5. 系统协同技术 这需要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等相互协同来完成。 在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未来仍需要使用和解决很多技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智能制造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以实时、可靠、高效、低成本为基础的,而这些因素都将帮助我国的制造业迎来新的时代。

纺织智能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

纺织智能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26T16:18:37.21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作者:邹华东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智能制造产业越来越繁荣起来。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纺织业的智能制造是实现行业技术升级、变革产业发展模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近年来政府和行业大力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内外实践层面该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研究还很不系统充分,尚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指导。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是纺织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本文在概述我 邹华东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智能制造产业越来越繁荣起来。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纺织业的智能制造是实现行业技术升级、变革产业发展模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近年来政府和行业大力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内外实践层面该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研究还很不系统充分,尚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指导。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是纺织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本文在概述我国纺织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可为纺织智能制造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纺织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化 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纺织业要想转变发展模式,升级行业技术,形成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智能制造是其重要的转变方法。并且最近我国将智能制造作为重要工程推动和指导。但是整体上,国内外对智能制造的实践还处于探索中,可供参考的理论和方案有限。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是纺织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为给纺织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促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梳理,重点探讨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关键技术。 1智能制造概念及其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赖特(PaulKennethWright)、伯恩(DavidAlanBourne)首次正式在其著作中提出智能制造的概念,随后几十年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随着21世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深化,现阶段智能制造的内涵描述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4个维度系统推进,其中,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和工业互联网为基矗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科学和产业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2纺织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 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智能化的装备,这是智能制造目标实现的基矗对于纺织智能制造装备而言,其中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防止装备大数据和建模、工序装备自动连接、纺织智能装置与机器人、网络化和信息化、智能控制等。 2.1纺织装备的智能控制 2.1.1纺织装备智能控制的特点与主要类型 从整体上而言,防止装备智能控制的特点和类型包括六方面:(1)均匀性控制,即通过定量控制的方法,保证纤维束的均匀;(2)张力控制,即通过在线检测的方式,保证纤维和纱线的张力性;(3)工艺动作和循环过程的控制,比如保证自动纺织机五种基本运动的科学性;(4)速度与位置的控制,保证纱线能够以合理的速度卷绕成相应的形状;(5)各个动机协调运动的控制,保证每个动机能够相互配合;(6)过程量的控制,即对浆纱工艺装置的流量和温度等进行控制,为纺织活动提供合理的压力、温度和流量环境。 2.1.2纺织装备的智能控制器 对于纺织智能控制而言,主要包括两种控制系统,分别是基于某一纺织工艺研发的专用智能控制器和大部分情况下的通用智能控制系统。这两种技术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分别如下所示:第一种是基于某一纺织工艺研发的专用智能控制器,也就是结合工艺设备的结构,引入先进控制器与芯片技术设计的控制系统硬件软件。最近几年中,很多企业在这种软件研发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当下比较成功和典型可以参考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的高档织机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对仿制过程进行相对较精确的控制,有着理想的实时性,并且控制效率高,软件易于维护,软件的知识产权也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而不形成侵权问题,不足的是这种控制器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设备进行专门研发,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不通用,无法互换。第二种是大部分情况下的通用智能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结合PLC、工控机这类控制工具研发而来,比上述控制器,这种控制器有着较高的通用性,并且编程灵活,开发时间短。不足的是其硬件成本远高于上述的专用控制系统,并且其软件维护成本也非常高,即不具备较高的可保护性。这需要纺织企业结合纺织活动的复杂情况、成本和整体批量等情况,选择具体的控制器。 2.2纺织生产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纺织生产工艺一般存在装备类型多样化、工序多和工艺线路长等的特点,要想推动纺织生产达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标准,形成智能化纺织生产,就需要实现每项设备在网络平台中,实现各方面数据信息的衔接,以联网的方式对设备运行进行监控。基于此,需要确定纺织设备通信结构的具体协议、标准,研发科学的接口模块,这是一项应该被高度重视起来的工作。当下我国纺织机械协会推动下,形成了"棉纺设备网络管理通信接口和规范",其它防止装备的通信结构规则也处于完善中,要想促使这些规范制度能够被每个纺织企业所遵循,还需要给出可行的监控机制,督促这些规则制度的落实。 2.3纺织生产智能装置与机器人 纺织制造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员工的参与,包括并条机换筒、送筒,细纱机自动落纱上纱,自动织造车间落布等,要想将这些过程处理成自动化过程,需要通过两种方案进行处理,将活动设计成自动化。按照工艺标准和结构内容设计出针对性的自动装置。这种装置能够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知识交流

智能制造有哪些关键步骤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现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其中明确了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工信部是如何判定智能制造的要素条件,或者说智能制造是怎样具体呈现的。 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智能制造需要经历的3个阶段

在过去的10年里,数字计算和通信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工厂的运营模式。智能制造通过工业自动化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将很快提升工厂的生产灵活性,并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人身安全,从而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优化提高。这种新兴的智能制造技术正在经历如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益制造+信息化的集成 这个阶段形成了贯穿车间、连接部门、跨越企业的以制造为核心的系统集成,信息数据的集成,将显著改善成本、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一阶段,精益化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将工厂企业互连,更好地协调制造生产的各个阶段,推进车间生产效率的提高。典型的制造车间使用信息技术、传感器、智能电动机、电脑控制、生产管理软件等来管理每个特定阶段或生产过程的操作。然而,这仅仅解决了一个局部制造岛的效率,并非全企业。 制造信息系统将整合这些制造岛屿,使整个工厂共享数据。机器收集的数据和人类智慧相互融合,推进了车间级优化和企业范围管理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人身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实现。这种“制造智能”的出现将开启智能制造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车间优化到制造智能 第一阶段产生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配合先进计算机仿真和建模,将创建强大的“制造智能”,实现生产节拍的变化、柔性制造、最佳生产速度和更快的产品定制。 这一阶段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云计算)连接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建模、仿真和数据集成,可以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内建立更高水平的制造智能。 为了节约能源、优化产品的制造交付,整条生产线和全车间将实时、灵活改变运行速度,当然现在是不可行的。企业可以开发先进的模型并模拟生产流程,改善当前和未来的业务流程。 例如,当公司的需求超出了销售预期。为此,工厂必须开始全天候运转,并新增工作岗位。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每个生产环节的浪费现象,公司开始采用仿真工具来进行分析。以消除供应链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供应链仿真技术高度融合并优化传统的精益的生产测试和分析方法。解决了传统精益的换线研究等改进策略吸收了部分产能的弊端,通过虚拟世界中进行的试验而不会干扰生产,优化了精益供应链与精益生产流程之间的联系。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研究_麦绿波

■ 麦绿波 徐晓飞 梁 昫 陈晓华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摘 要:智能制造是制造方式革命性的转型升级, 是制造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排在第一位的关键技术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本文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构建为主题,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论述了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智能制造的重点技术范畴、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架构、智能制造的标准要素等内容。本文研究提出的标准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不同技术专业或产品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标准建立都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制造 智能 标准体系 标准化 研究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16.10.009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Standards System MAI Lv-bo XU Xiao-fei LIANG Xu CHEN Xiao-hua ( China Ordnance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 is a revolutionary pattern-shifting promotion of manufacture mode and the top point of future competition for manufacture areas. The first order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key technologies i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as the them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IM-proposing, and expound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scopes, standardization needs, standards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tandard main element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he standards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and can provide beneficial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systems and standard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products. Keywords: manufacture, intelligent, standards system,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学术研讨 1 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智能制造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提出来的,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大国的高度重视。2013年4月,德国在《保障 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 议》报告中提出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制造体系。继德国“工业4.0”战略提出后,许多国家也提出了本国的智能制造的战略。美国为了保持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由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制造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