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史解释

教育史解释

教育史解释
教育史解释

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他认为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三母制度”1,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2,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小学》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纂《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保傅制度:1,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2,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身体、道德知识的训练。3,师保傅,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称“三公”和“三少”。4,太保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

教会幼稚园的办院宗旨1,终极目的: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2,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根基。3,均通过教会组织,企图以西方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后受洋人摆布。

蒙养院1,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制定了蒙养院制度。3,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基础地位。4,蒙养院的设置: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5,蒙养院的保教要旨:对儿童教育,包含德智体美的内容,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6,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7,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8,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9,蒙养院的特点:母亲或保姆仍受封建纲常名教的训练,甚至强化封建式家庭教育,不解决师资培养。其资产阶级教育形式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必然造成尖锐的矛盾。

幼稚园1. 1922年,按照“壬戌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接受6岁以下儿童。2,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3,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评价蒙养院制度1, 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迈出了学前教育社会化得第一步。2,反映了近代大生产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规律,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3,蒙养院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有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4,严重抄袭日本。表现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特点。

武昌蒙养院:1,1903,武昌,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2,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3,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拟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重养不重学”的原则。4,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识、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课程有:行仪、日语等。

天津严氏蒙养院1,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由严修所设。2, 1902,开办严氏女塾,1905,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讲习所。3,聘请日本人为教师,购进钢琴等教具,课程有手工、唱歌、故事等。4,每日上午授课,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4-6岁儿童。蒙养园1,1912年,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2,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3 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1,全(整)日制幼儿园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幼儿白天在园,时间少则6、7多则11、12消失小时。城市多提供餐点午睡,农村则很少。3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收托形式。、试析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1)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

制度。其思想基础是康有为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建立

大同世界,就要实行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家庭界限。(2)相

应地,教育要实行儿童的"公养"、"公育"制度,即儿童教育完全由政府负

责;人人由社会负责受教育,直到20 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

学的" 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3)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是一个终

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二十年一贯制。这虽然至今都无法实

现,但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反封建性,是进步的。

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 1929

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2,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

稚园课程标准3,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4,

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厦门集美幼稚园1,1919年,陈嘉庚创办,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

园。2,信条是:深信幼稚园是教育的基础,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

3,课程上,分一个月和一周的活动计划。4,在设备、管理、改革实验等

方面,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北京香山慈幼院P132-133 1,1919年,是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

机构。2,收容无家可归和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实行公费。3,对当时中

国学前教育有相当影响,在学期教育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4,建立

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采用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

南京鼓楼幼稚园1,1923年,陈鹤琴创办,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2,

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3,实验活动包括课程实验和行为习惯培养。课程有音乐等9项。总结了

“幼稚生活经历”。4,出版过《课程》《儿童故事》,其实验经验和出版物

在全国颇有影响。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1927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是中国第一个乡

村幼稚园。2,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3,招

收贫苦农民孩子。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

“设计组织”的方法。4,用艺友制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在其

影响下,很多地方出现了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活动。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1927-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苏区、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的学前教育2,老解放区建立了独特的学前教育体制,培训了新型

保教队伍。3,为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改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验十分宝贵。

托儿所组织条例》1,1934年,由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布,是红色

政权第一部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2,对组织目的,入托

条件、领导机构、保教人员、环境、经费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3,开

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1,1941年,由陕甘宁边区政府

颁发,将儿童保育列为中心工作。2,内容有:建立管理组织,保育人员

的训练,建所得具体条件和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3,是继《托儿所组

织条例》后,老区又一重要学前教育法规文件,对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学

前教育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1,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2,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

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3,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

能担任的”。4,他主张,妇女有了身孕,进胎教院;子女进乳儿院;小儿

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5,蔡元培试图通过贫儿院,以学

前公共教育替代家庭教育,实现其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6,他对封建家

庭教育的批判无疑有进步性,但其公育理想显然是空想。

艺友制1,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艺友制。2,艺

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

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3,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

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4,在不可

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5,节省时

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

'整个教学法' 1,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2,不主张幼儿园分科

教学,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3,教

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4,主张最好由一位老

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五指活动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

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包括:健康活动、

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

活动中

。欧文幼儿学校1,1816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

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2,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3,重视

幼儿智育、德育。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

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4,

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

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开发教育方法”(提示: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1,19世纪英国

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维尔德斯平所提出的新教学方法。2,培养儿童

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3,方法包括:激发好奇心,

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独立思考、教学和娱乐结合等4. 设

计“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等系列教具,编写教材

“发展课本”。

“免费幼儿园”1,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

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2,免费

幼儿园由私人出资所创办,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 岁幼儿。

3,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

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按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

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4,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

学校的前身。

奥柏林编织学校:法国牧师奥伯林于1776 年创设的保育所,学前教育史

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以 3 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

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

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

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在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

奥伯林把该校作为开发他的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

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母育学校1,1881《费里教育法》第一次正式使用“母育学校”名称,标

志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初步确定。2,是初等教育设施,男女儿童

共同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3,招收2-6岁儿童,组成男女混合编

制的班级,按年龄发展阶段编班。4,保育内容:初步道德教育,日常生

活实用知识,唱歌、绘画等,手工作业,身体锻炼。5,设施:保育室、

游戏室和游戏场。教材:玩具、教学用具。6,实现了法国教育的现代化。

贾谊学前教育1,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

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2,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3,

宫廷中,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4,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

越的教育环境,“左右前后皆正人”。5,学前教育内容多方面。包含体德

智的要求。

颜之推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重视学前家庭教育,是要保持士族家

庭地位和传统,使儿孙能“绍家世之业”维系特权地位。家长对年少的子

女的教育,容易奏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南北

朝社会动荡,官学不振,学前家庭教育是士族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行为课程1. 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

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2,“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

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3.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

程的两大因素。首先,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生活。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

为,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4.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

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张宗麟,社会化幼稚园课程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中提出的关于幼稚

园课程的一种主张。他指出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社会

化课程有两个根据: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礼仪的演

习等7项。实施过程应注意:培养儿童互助合作的精神、爱和怜的情感、

顾到别人的思想。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198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

要》(试行草案)。2,包括三部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

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3,《纲要》使幼儿园教育有

章可循,起到了拨乱反正、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996 年,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 1989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

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规程》包括总则、

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

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

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

工作的原则等。《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

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1951年,教育部制定,吸取老

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2,

幼儿园双重任务: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健全发育;

减轻母亲负担。3,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语言和智力、爱

国思想等4项4,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

语言和认识环境。5,对象:3-7岁幼儿。幼儿园教师称为“教养员”。6,

意义或看法:明确了幼儿园双重任务、教养并重方针,幼儿园教育目的性、

计划性及各学科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教育,为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幼

儿园管理条例》2,内容包括:总则,幼儿园基本条件、审批程序,保育

和教育工作,行政事务,奖励处罚及附则。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

幼儿教育法规。

。寄宿制幼儿园1)寄宿制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在这种

幼儿园中,幼儿昼夜在园;由幼儿园全面负责幼儿的食宿、医护、保教等,

每周由家长接回1 次或 2 次。3)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部队、机关、工

厂、学校等单位职工的子女。

幼儿学前班1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主要招收入学前一年的

幼儿,5-6或6-7岁。学前班多为半日制。3多数附设在小学内。城乡都有,

但农村发展较快。

混合班1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同一班内,混合收入3-6岁

幼儿。3多在居住分散、幼儿人数少的农村举办。

示范性幼儿园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以教育部门办

的为多。任务: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方针、科学管理、探索教育规律、总

结推广经验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并负担辅导一般幼儿园的任务。3)为

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幼儿园,实验研究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

乡镇中心幼儿园 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

镇政府为主举办。2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

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房舍、师

资、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一般幼儿园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之一,即除示范(含实

验)性幼儿园外独立设置的幼儿园。2)此类独立园既有发展,数量不少。

3)由于经济条件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质量差异极大。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1,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

渡阶段;2,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

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3,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

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

《儿童权利公约》;1989 年在第 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

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 56 条。《公约》精神体现了 4 个基本原则,

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

则、无歧视原则。正是根据这些精神,1990 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

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

诺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

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控制精神、思想、文化,

获得教育垄断权;基督教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故生来性恶。

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停车教会训诫,用禁欲来净化灵魂。应当

从幼年时起抑制游戏娱乐愿望,制止这类表现。影响:在教育中体罚盛行,

完全取消体育。

预成论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

会中占据统治地位。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

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

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要点:否认儿童与成人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

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受此观点影响,教育忽视儿

童身心特点、爱好需要,对儿童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柏拉图优生优育论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

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25~55

岁健壮男子和22~40岁健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为了保证儿童的

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

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3 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

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胎教1,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2,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3,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中世纪骑士早期教育1,.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家庭教育。2,出生至7岁,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是家庭教育。父母是教师。3,教育主要任务: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身体养护。

《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幼儿教育论》1,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的代表作。2,主张儿童学习应注重通过游戏和故事3,要注意体育、道德和知识教育,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不同所引起的个性差异。4,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最主要的是.训练5. 提出“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母育学校》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2“母育学校”的意思是母亲膝前的教育3,论儿童的本质: 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任何事物不能与之比拟的宝物。4,论述了“怎样去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力量”。5,探讨了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1)教育政策: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2)禁止将任何神像和宗教画册带进公社托儿所。幼儿道德教学从宗教教义中解放出来。3)把保护母亲河儿童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创办收容7岁以下儿童的“儿童中心”和“幼儿园”。

巴乌利美保育所德国巴乌利美夫人从人道主义出发,出于对贫穷的母亲们的深刻理解和对穷苦孩子们的健康的关心,1802 年建立这是德国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招收的对象是1~4岁半的农村孩子。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每天保育时间很长。提供干净整洁的衣服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安排有规律的生活,鼓励户外活动,讲授知识,进行道德教育。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A,俄国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教育制度,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B,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C, 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都应围绕民族性原则进行。D, 民族性原则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福禄倍尔幼儿园1,1840年,福禄倍尔幼儿园成立,才有了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福禄倍尔对学前教育发展巨大贡献。2 教育内容:游戏,“恩物”。作业活动(如折纸、积木)。语言发展:唱歌、故事等。3 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其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影响。别劳妇人:1近代德国教育活动家,德国福禄倍尔运动的领袖,创办“福禄倍尔协会”,尽量多地设立幼儿园,为福禄倍尔幼儿园在德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2)把福禄倍尔幼儿园介绍到国外。在英法试行福禄倍尔教育方法,设立幼儿园。3使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思想和实践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乌申斯基1) 俄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2)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内容:A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俄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B 要求重视对祖国语言的掌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C 重视本国语文、历史地理的学习。3)乌申斯基教育思想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对俄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对十月革命后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有一定奠基作用

。保育学校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举措:招收5岁以下贫民和工人的幼儿为主,目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举措:注重幼儿手工、语言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游戏;注意采光、通风及环境布置。意义:得到社会拥护,自此保育学校在英国不断涌现。解决了五岁以下幼儿保教的社会问题。英国保育学校理论,经过麦氏姐妹、格蕾斯?欧文、艾萨克斯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形成体系。《戈勃莱法案》1)1886,法国《戈莱勃法案》,规定凡超过2000人的居民区都应开办幼儿学校,2)免费招收2~6岁儿童,毕业后可升入与它衔接的小学。伊丽莎白?皮博迪1) 1860, 建立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2)1863,《幼儿

园指南》,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进一步宣传福禄倍尔思想。3)创

办美国第一所幼儿园保育人员培训所,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幼儿园教

师。4)为美国初期学前教育运动的开展,伊丽莎白?皮博迪有不可磨灭的

功绩。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1) 1876,日本创办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

构,是日本第一所国立幼儿园。2)入园年龄:3-6岁,大多是富豪显贵子

女。3)招收保姆实习生,设立保姆训练班,通过保育实践为学前教育机

构培养师资。4)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也是明治维新后培养学前

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对其后幼儿园影响很大。

《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1)1899,文部省颁布,是日本制定的第一个

幼儿园法令,奠定了该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2)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

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3)影响:成为19世纪末

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设置和编制课程的标准;成为以后日本幼儿园制

定新章程的依据。

《教育漫话》1)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代表作,是继夸美纽斯之后

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2)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对当时英国上

层社会子弟教育起了重要作用。3)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

首次提出了一个德智体在内的初步的教育体系。4)对卢梭等人的教育观

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白板说' 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

育的作用。2)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

是一块'白板'。3)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

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

精神得以成长的决定者。4)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

过程。5)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1,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

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2,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

身心的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3,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

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4,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

养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5,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

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卢梭的“自然人”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或自

由人)。2)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

的自主性。3)无论何时,都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绝不压抑自

己的自然本性。4)依靠自己劳动,过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

自由、独立的人。5)顺应儿童本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

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普洛登报告书》1)1966,普洛登女士发表报告,呼吁大力发展英国幼

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地区。2)幼儿教育,20人为一组划成1个

“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1个“保育中心”。3)在公立保育机构

扩充前,地方当局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4)将一切幼儿保护

服务机构都统一在收容儿童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下

学前游戏班运动是二战后,产生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民间性质。由儿童

救济基金会发起、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设立的

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容2-5岁幼儿,五自己独立设施,费借用学校等房屋。

多数在早晚活动,保育时间2-3小时,每班15-20人,每周2-3次。管理

人员,为中产阶级家庭妇女。教师,由孩子母亲自愿担任。

在正规设施不足时,担负起补缺救急的任务。一直保留至今,成为英国学

前教育体系的补充。

《幼儿园规程》1,1938和1944《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938,克鲁普斯卡娅,参与制定。目的: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

全面发展。

《教育白皮书》1)1972,英国,撒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将“扩大幼

儿教育”定为教育政策之一。2)提出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

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3)要求: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二,确保相

当数量的教师。三,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

4)意义:5岁以下幼儿经费,1981-1982增加到1亿2千万英镑。英国的

学前教育有了一定发展。1978年3岁儿童入托占15%,4岁占53%。

1989《幼儿园教育大纲》1)1989年,根据6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科技的进展及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发展,日本颁布。2)规定幼儿园教育基

本原则: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以指导游戏为中心,方法必须结合

每个幼儿的特点。3)教学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理

论。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A 结构与结构主义B儿童认知结构与智

力发展:图式、同化、调节、平衡3)动作——认知的基础及结合点。4)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5)儿

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4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

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福利法》1)1922年德国《儿童福利法》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

展的基本方针。2)基本精神:幼儿教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社会

福利制度的一环。3)这种基本方针,至今影响着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青少年法》1)1922,德国《青少年法》规定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

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2)提出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

此外还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

母育学校1,法国母育学校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班级体制和教学内容

与我国幼儿园有什么异同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分为公立和私立,

受教育部或地方当局管辖。公立母育学校,由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支付经

费,实行免费制,但不属于义务教育。占绝大多数。私立母育学校,有慈

善团体、联合产业、商会、私人开办,免费制。所占比例极小。分小、中、

大班,分别接受2-4岁、4-5岁5-6岁儿童。教育内容:根据年龄特征安

排,中班后较多文化知识性内容;大班加强读写算。儿童每天在校6小时。

重视和家长联系及身体检查

。《学前教育构想》为迎接90年代和新世纪的到来,针对学前教育一些主

要特点或缺点,1989年苏联制定。2)基本思路:“反对将童年仅仅看成

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要求使教育人道主义

化。”等6条。

《民主主义与教育》1)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系统、最集中地阐述,

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指导纲领,影响深远。2)阐述了教育本质:“教育

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

《哈比教育法》是1975 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学前教育目标是:启发

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

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

利完成向小学教育过渡。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组织、基本类型,对儿童

营养和房舍的要求等。1944,新的《幼儿园规程》规定:幼儿园A不论

由何团体或机构管理,必须根据《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

南》开展工作。B 提供3-7岁儿童手苏维埃教育,保证儿童全面发展。C 应

为儿童入学作准备,关心幼儿健康,发展儿童智力,安排游戏,培养良好

习惯和品德。

《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1背景:为了适应新设的幼儿教育

设施“幼儿园——托儿所”,需要制定一个从出生到入学为止的连贯统一

的教育大纲。2)1962年,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基础上,制定。

作为全苏所有幼教机构教育大纲施行。3)有5个特点:将出生后2个月

至7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分为7个班。更加注重游戏。

在大班和入学预备班增添了劳动教育。在“入学预备班”中进行初步读写

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4)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质的婴幼儿教

育大纲。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1)产生背景:A,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为教

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教育变革提出了要求。B,大批移民涌入美国,

如何使移民及其子女“美国化”,成了改革发展教育的当务之急。主要人

物:主要领导人:安娜·布莱恩、帕蒂·希尔。精神领袖:杜威。内容:

强调研究儿童,教育与实践生活联系,开展多方面实验活动,在实践中突

破幼儿园闭关自守的局面,是幼儿园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同小学紧密结合的

新型机构。

《林哈德和葛笃德》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著作。2)阐

述了社会和教育的关系,表达了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理想,体现了资产阶

级的民主教育观。

开端计划是1965年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

的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具体做法,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 岁的

幼儿免费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 1 年的保育。是

二战后,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的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运动。促进幼

儿的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效果明显。

“儿童之家”1)1907,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

童的幼儿学校。2)不收费,但“约法三章”:家长按时接送,与“儿童

之家”密切配合,经常报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3蒙特梭利将最初用于低

能儿童的教育方法修改后,用于正常儿童,取得巨大成功,引起广泛注意。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1)20世纪后半期,美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表

现之一。2)20世纪60年代,受美国“早期教育实验室”主任亨特影响,

学前教育界、家长乃至政府日益重视幼儿智力开发,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

教育,幼儿智力开发热潮在全美兴起并持续发展。模式丰富多彩:蒙特梭

利运动再度兴起合皮亚杰理论的幼儿教育实验室典型案例。5)在美国,

较有影响的皮亚杰幼儿教育实验方案有:拉瓦特里的儿童早年课程方案,

威斯康星大学皮亚杰学前教育方案。6)其他重要举措:1963美国科学促

进协会,出版《科学教育见闻》。1969,学前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

《幼稚园令》1926,文部省制定,规定学前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

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劳动无暇

家教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幼儿园是以保育儿童等为目的。放宽

了入园年龄的限制,规定保育时间,幼儿园园长和保姆的资格。及时促进

了日本幼儿园的迅速发展。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儿童的世纪》】1),“瑞典智慧女神”爱伦·凯

在《儿童的世纪》中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有两大主要内容:

2)成人需要怎样了解孩子的性质呢?(1)成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

类的意义(2)要尊重儿童的个性;3)成人如何保留孩子纯朴天真的性

质呢?(1)推崇卢梭自然、自由的教育;(2)对儿童要少干涉. (3)不

放弃必要的管理。4)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最早呐喊声,激动千家万户,启

示一个世纪,更新了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1)论幼儿期重要性。主张教育从一出生开始,为

以后发展奠定基础。2)论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学龄前儿童教育内容主

要就是游戏活动游戏应符合儿童本能和兴趣需要。从儿童兴趣需要出发,

组织其他活动课程。

道德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是一个不可跳

跃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可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

等阶段。2)0-2岁,道德情感萌生阶段。3)2-6、7岁,道德“他律”阶

段。儿童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4)6、7-11、12

岁,“自律”阶段。5)11、12-14、15岁,“公道”阶段。儿童有诸如“理

想”“社会公正”等抽象道德情感,开始把公道原则作为其道德判断的内

在基础。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通过感觉运动图式和外

界互动,取得平衡。三个层次:本能反应、习惯形成、智力活动出现。儿

童思维萌芽。前运算阶段、(2-6、7岁)学前期。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

内化,成为表象。语言出现。心理特点“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出现表象

思维、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小学阶段。具体运算

图式,初步的逻辑思维,运算有可逆性。获得各种概念,思维水平飞跃。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初中阶段。形式与内容分离。儿童思

维的高级形式。复杂的逻辑思维皮亚杰教育目的观:形成儿童的智力和

道德的推理能力。智力是根本。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皮亚杰1)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

要教育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3)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提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

结构理论。4)认为教育的目标: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智

力是根本。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5)提出了儿童教育

的6个基本原则。论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6)影响:A皮亚

杰创立的认知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越来越

大的影响。B皮亚杰学前儿童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最大的

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其教育理论影响

也很大。

克鲁普斯卡娅苏联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试图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主持制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

件,如《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等。她认为,社会主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论述了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对学

前教育中的体育、德育、智育、以及游戏和玩具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为苏

联社会主义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对苏联学前教育发展起了很大推

动。

“恩物”1)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2)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帝

的恩赐物。3)用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手的活动技

能。4)通常有6种:羊毛绒结成的彩色小球,木质的球体、立方体和圆

柱体等。5)恩物,是福禄倍尔对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作为幼儿玩

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简述福禄倍尔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1)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的潜在的上帝的精神表现出来。“上帝的本源”是全部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2)教育原则主要有两点,即发展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自然后果法1)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2)反对洛克'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道德说教和体罚。3)主张以儿童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4)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自然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2)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自主性。3)自然教育的内容:教育按年龄分期,分为4个阶段。儿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感觉教育。3)自然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宫廷儿童教育:1宫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2,主要以介绍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3,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体现在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 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泛指学派众多,习惯上就是指“九流十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 2.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选士制度。因为它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而得名。基本方法是,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统一考试,按成绩选录人才,分别授予官职。 3.博士祭酒: 博士――太学的教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国有疑事”仍应“掌承问对”,即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此外,还有“奉使”及巡视地方政教等工作。众博士通常推举一名德高望重、明达渊博者为首,西汉称为“博士仆射”,东汉称“博士祭酒” 4.“六学二馆”: ?中央官学有直系和旁系两大系统: 直系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旁系有: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东宫的崇文馆等两馆 这二馆与国子监所辖的学校又称为“六学二馆” 5.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__学术和学校都掌握在官府中,典章制度、图书、文物等都收藏在宫庭里,担任教师官职的是一些世代相传的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文化官吏。“古代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其原因,一则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一则惟有其器,而民无器也。”“学术既专为官有,故教育亦非官莫属。”(黄绍箕《中国教育史》) 6.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7.“焚书坑儒”: 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向秦始皇进谏,要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儒生攻击朝政,主张“师古”,正是从“六艺”中寻找论据,针对这类争议,李斯等人认为,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稷下学宫 就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就是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就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就是春秋用士、养士发展而来,就是有教师有学生、有教有学的教育机构,属官学与私学合营性质。 2、《论语》 《论语》就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与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有教无类 就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就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与时间上又不允许的人,都有可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学而优则仕 就是孔子选拔人才的方针,就是子夏概括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就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与选拔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为平民从政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私学的勃兴,有利于封建官僚制的形成。 5、性善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期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就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就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6、性恶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7、《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就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乐正克的著作,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与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作了全面的总结与概括,论述了教育作用、目的与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师及师生关系,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8、太学 太学的本义就就是儒家经典中所说的大学,我国古代官立高等学府,中央官学的核心。大学之名始于西周,就是天子之学辟雍的别名。公元前124年,朝廷为五经博士配备一定数额的弟子,就成为汉代太学的开端,以后历代大多都有太学,属中央官学,大学性质。招收学生资格历代多有变化。太学的建立,使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大学,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官立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 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完整word版)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 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 (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 (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 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 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 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 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 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 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5、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5、答:“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7、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7、答: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10、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 10、答:中世纪学校科目的“七种自由艺术”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11、答:在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全被取缔,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中外教育史》第一次作业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 1.1912年 2.黄炎培 3.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湖南自修大学 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7.福州马尾船政局 8.《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 9.为政治斗争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勤俭办学。 10.康有为 1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2.《巨人传》 13.世俗性 14.《教育敕语》 15.《初等教育法》 16.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17. 《教育学》 18. 朗格郎 19. 《民主主义与教育》 20. 教育部 21. 《教育漫话》 22. 杜威 23. 系统 24. 《教育赦语》 25. 地方分权制 26.恩物 27、有教无类 28、教学相长 29 、性三品 30、康有为 3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名词解释 1.察举制 所谓“察举”又称荐举,就是“乡举里选”。当朝廷用人时,由地方官推荐,再由中央核准,然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对优异者分别加以录用。 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它始于武帝时,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之一。察举制奠定了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基础。汉代察举科目繁多,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这种科目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 2.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

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一般认为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 3.稷下学宫 “稷”是指当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齐国在稷门之下所设的学校称稷下学宫,亦称稷下之学。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它又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稷下学宫的出现,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盛行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分不开的。从办学性质来看,稷下学宫是官私合营的,其在办学特点上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官学和私学的许多特长,兼具官、私学的优长于一身。 4.朱子读书法 朱熹一生酷爱读书,他对如何读书有着深切的体会,并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关于这方面,他在平时对学生所述的语录,比较宋儒其他教育家更为多而详尽,内容十分丰富。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日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5.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官立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般认为太学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该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人,这是西汉太学建立之始。至东汉,太学迅速发展。魏晋至明清,太学绵延不衰。太学的建立,使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著作,共20篇文章。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7.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8.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明人伦”,是“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教育宗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所谓“天地之性”,它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是符合封建纲常的。所谓“气质之性”,是天理与人欲混杂的,即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各种欲望。因此,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人的“气质之性”,保存其中的天理,灭尽其中的人欲。 9.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0——595年),字介,梁朝金陵(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人)。被称为是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是《颜氏家训》一书,共20篇文章。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10.六书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六书”作为实施“六艺”教育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我国壬戌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A )。 A 幼稚园 B 蒙养院 C 蒙养园 D 幼儿园 2.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C )。 A 常识 B 图画 C 手技 D 行仪 3.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B)。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夸美纽斯 D 卢梭 4.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D)。 A 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大同幼稚园 C 新安幼稚园 D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B)。 A 《童蒙须知》 B 《颜氏家训》 C 《小学》 D 《传习录》 6.由陈鹤琴创办的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D)。 A 香山慈幼院 B 湖北幼稚园 C 集美幼稚园 D 鼓楼幼稚园 7.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是(C )。 A 奥伯林 B 欧文 C 福禄倍尔 D 巴乌利美夫人 8.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B)。 A 幼稚园 B 小孩察物学堂 C 蒙养园 D 蒙养院 9.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这里指的是(A)。 A 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 B 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 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D 古巴比伦的幼儿教育 10.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D )。 A 《百家姓》 B 《千字文》 C 《幼学琼林》 D 《三字经》 11.美国政府为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是(A )。 A 开端计划 B 振兴计划 C 倍增计划 D 普及计划 12.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B)。 A 小先生制 B 艺友制 C 五指活动 D 行为课程 13.在中国古代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主张顺导儿童性情的思想家是( D )。 A.贾谊 B.颜之推 C.司马光 D.王守仁 14.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B )。 A.小孩察物学堂 B. 蒙养院 C.蒙养园 D.幼稚园 15.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 A )。 A.保姆 B.教习 C. 乳媪 D节妇 16.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C )。 A.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17.将中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更名为“幼儿园”的文件是( A )。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C.《幼儿园暂行规程》 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8.在古代西方以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为教育目的的国家是( C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斯巴达 D.雅典 19.1899年,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式法令是( B )。 A.《幼儿园保育条例》 B.《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C.《幼儿园令》 D.《幼儿园令实施规则》 20.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C) A.伊拉斯谟斯B.维吉乌斯C.夸美纽斯D.卢梭 2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A)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幼儿园指南》 D、《母育学校》 颜氏家训 答: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书,用以,“整齐门内,捉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一般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普、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 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 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所提出的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 孔子的“因材施教”主张改变以往教育“批量生产”的弊端,通过了解学生的特性,使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学习。 3.有教无类: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有教无类”打破文化垄断,让平民百姓可以接受学习,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人可以受益,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趋势。 4.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 -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达到空前活跃的状态,产生了大量有思想的理念,同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 5.学而优则仕: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 鼓励更多的寒门子弟努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一官半职。但同时也形成了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 6.积微见著:知识是不断积累的。才性虽低,锲而不舍,也可以成绩卓著。 纠正学子一跃而就的错误思想,培养学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7.兼陈中衡:具体说就是“兼陈万物中悬衡焉”,“兼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方

面或各种情况都展示出来,摆列开来。“中衡”就是通过比较权衡而确定或选择适当的、中正的,有时也简称为“兼权”。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要教导人们辩证的学习。 8.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注重后天的教育,认为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性”指先天素质,“习”即习染。 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0.性善论:是一种对人性的看法,认为人之本性趋向善,行善比作恶要容易。 教育以巩固善性和预防“恶”性的沾染为主。 11.性恶论:是对人性的一种看法。主张人之本性趋向恶,作恶比向善要容易。 “性恶论”否定了先天道德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进步意义,在教育理论上也有更积极的意义。 12.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强调教育要不折不扣地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施教。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学前教育史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1D 2B 3A 4B 二、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邸舍: 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东汉。据《后汉书·邓皇后纪》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和帝之妻邓太后在宫廷开设邸舍,将宫室子女5岁以上者40余人、邓太后近亲子弟30余人集中起来,教学经书,并亲家督试。对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师保,早晚经常去看望,给予爱抚与教导,恩爱有加。 2.孺子室 答“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当时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都设有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是专为周王的太子、王子及各诸侯的儿子们设立的。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爱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3.外象内感 答: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来的胎教理论。他指出三月胎儿虽已成胎,但其禀质并未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这一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颇有道理的,为我国古代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什么?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答: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教育是一门理论课,内容涵盖广阔,首先要进

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 目录(及答案) 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 13、终身教育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外教育史》复习 资料

《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 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7. 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8.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洋务官僚办的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破坏,使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这便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②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部分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后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提出建设学前教育的新主张,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理论基础。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9. 20世纪初,梁启超在《论幼学》一文中强调了儿童教育。

教育史名词解释

教育史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稷下学宫 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是春秋用士、养士发展而来,是有教师有学生、有教有学的教育机构,属官学和私学合营性质。 2、《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不允许的人,都有可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学而优则仕 是孔子选拔人才的方针,是子夏概括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和选拔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为平民从政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私学的勃兴,有利于封建官僚制的形成。

5、性善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期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6、性恶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7、《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乐正克的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着,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及师生关系,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8、太学 太学的本义就是儒家经典中所说的大学,我国古代官立高等学府,中央官学的核心。大学之名始于西周,是天子之学辟雍的别名。公元前124年,朝廷为五经博士配备一定数额的弟子,就成为汉代太学的开端,以后历代大多都有太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慈幼机构是哪个:及幼堂。 2、中国第一个提出早育教育的教育家是:贾谊。 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的基础;光耀门楣。 ; 2、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3、道德教育的内容: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5、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儿童识字教材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千字文》 6、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原则; 答:1、提倡及早施教;2主张慈严结合 3、要求均爱勿偏 4、主张博习致用 5、重视风化陶染 7、胎教的目的有哪些;胎教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说; 答:胎教的目的:避免“胎病”的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胎教的理论基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明代医学家万全从医学的角度对

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外象内感”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 8、颜之推(名词解释); 答:北齐文学家,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的作者。 9、学记(名词解释);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10、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 11、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叫什么名字;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1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13、民末清初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教会幼稚教育; ] 14、蔡元培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这种方针包括的内容;答:“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五指理论的内容; 答: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5、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是实现“三纲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 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 :孟子强调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下,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视后天 “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设科,即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两科,以区别学生程度与授官职位的高低;射策即如今的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 6年,宋明帝立总明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是集藏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构。 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 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制度,以《三经新义》为科考的标准教材;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③崇宁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 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 将国子学分为六斋三个等级,东西相向,左“游艺”,右“依仁”为下等;左“据德”右“志道”,左“时习”右“日新”为 《小学》及做对子,中两斋学习《四书》和做诗律,上。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依据升斋考试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 2年,并未曾犯过者,可参加每月一试的私试,实行积分法。每次考1分,中等者得半分,全年累计8分者可充高等生员。 1286年颁布劝农立社的诏令和《社规》,每50家成为一村社,年高通晓农事者为社长,以 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