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概论课程标准

概论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时:64

学分:4

开设单位:思政课部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学分最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本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门主干课。

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门课.

2008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四)这门课与先修课程的关系

大一上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前者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后者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两者共同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就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突出思想性、实践性和高职性的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因此,在整个的课程设计中,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背景。我们要求全院教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讲清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突出四大教材内容: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贯彻五大教学原则: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真见和真情统一、“共性”和“个性”统一、教学和科研统一;开展六种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展览进校园、讲座进校园、三支一扶、志愿服务。

在授课过程中,我院教师积极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为解决进学

生头脑创造条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解决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思想上的难点、热点和困惑,采用专题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增强了说服力和现实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院思政课部基本形成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建设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以优质的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课程理念与思路。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来正确分析、发现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依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1)能指出现实生活中违背实事求是的现象并能提出解决这些现象的方案。

(2)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条主义现象。

(3)能对社会主义工业、农业改造和目前新型工业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的比较与分析,能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提出工业和农村建设的科学方案。

(4)能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为本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5)能用初级阶段的理论去分析我国和本地的经济建设状况,能指出本地人民奔小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方案。

(6)能用改革开放的原理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7)能通过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能分析非公有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用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去阐释教育中存在的公平现象,能指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并就某一具体举措

提出实施方案。

(8)能用政治原理分析简单的政治现象,能用法治原理分析法律现象,能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9)能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原理分析和阐述简单的文化现象,能按照“八荣八耻”进行自我教育,能对“指导思想一元化和多元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安全性和开放性”等关系性问题进行辩证思考,能选择正确的行为,提高文化辨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

(10)能用和谐社会的思想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11)能用祖国完全统一的原理分析与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能列举为支持国家统一的具体行动。

(12)能用和平外交的思维方式分析和阐述简单的外交现象。

(13)能指出社会各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能对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做准确定位。

(14)能准确评价党所取得的成绩,能用党建原理正确分析党内存在的问题。

(15)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为主线,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五位国家领导人的生平简介和所在时期的形成主要理论成果。

2.知识目标:

(1)深刻领会党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2)着力分析我们党怎样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从而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论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

又服务于社会。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或社会调查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量的国际国内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进行案例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前途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教参选用或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选用的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辅助用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用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用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疑难问题解析》、多媒体教学课件、案例资料库等教学辅助资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1、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强、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采用了系统讲授、专题讲授、课堂讨论、演讲应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

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责任。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

系统讲授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目的和作用是直接传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在讲授中教师力求以生动的语汇和丰富的实际材料将深刻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专题讲授法:在立足于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针对社会热点,突破了教材体系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能从理论高度对现实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与说明,对于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课堂讨论法: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这种方法使学生由教育客体转变为学习主体,经过大量的信息传输,寻求思想的交叉点,引起共鸣,产生共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只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善于归纳总结,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演讲应答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活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问、答三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并完成,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其“转识为智”。

案例分析法: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然后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深化其对相关原理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组编写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并每轮课组织学生看两次录像片,一次两节课,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的大型历史文献片《毛泽东》、《邓小平》、《改革三十年》等,使同学们具体、直接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程,感受伟人的思想风采。

2、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课程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自测,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还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较全面了解和把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像背景资料和现实社会发展动态,使学习随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学生的自学、自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团协会等平台,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制,同时提倡学生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报告。

(三)实践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校内外的文化资源实际,不搞形式主义。

2、时效性: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因此,本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实效性,实践活动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3、实效性: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一直都是该课程建设的重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等问题来展开,并以实效性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四)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表

(五)师资配备建议:

本教学团队共16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0人;50岁以上2,40-49岁3人,30-40岁11人;拥有硕士学历5人。规模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

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上,

1、从实际出发,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2、发挥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的特点,鼓励并帮助他们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积极创新;

3、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六、考核评价

(一)考核形式:

实行学期考核制,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可以采用命题制卷考试、写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二)成绩评定: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突出能力素质的考评。本课程将学生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为20%(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研讨、新闻播报等);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为20%(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作业、成果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期末考核成绩为60%。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2012年5月18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