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卒中应急预案

脑卒中应急预案

脑卒中应急预案
脑卒中应急预案

脑卒中相关疾病应急预案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氧气吸入。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

(三)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

(八)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做好抢救记录。

发现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血氧饱和度、肢体

活动和出入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

及时准确配合医生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详细准确做好抢救记录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

脑卒中偏瘫步态得表现形式& 提高步行能力得任务专 项训练 独立行走得能力就是大多数日常活动得先决条件,在社区环境中行走得能力需要有一定步行速度,以满足穿过街道得时间。1、1~1、5 m/s得步行速度被认为可以在适合不同得生活环境。据报道,只有7%得康复出院患者符合社区步行得标准,能够以一定得速度连续行走500米,使她们能够安全穿越道路。很大得问题来源于脑卒中后得偏瘫步态。传统得中风恢复方法得重点就是神经促进或神经发育技术(NDT)抑制异常运动,刺激肌肉活动,如果有张力减退,通过徒手技术促进正常得运动模式。以Bobath倡导得框架为基础得实践仍然就是主要物理治疗方法。Bobath框架已经从原来得基础发展而来,然而,对核心Bobath元素进行应用得治疗师仍然强调正常得呼吸与正常运动模式来执行功能性任务得必要性。主要内容步行概述偏瘫步态分析常见偏瘫步态特点训练方法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合作请直接回复。—用心,做精致得康复微信— 成功行走得主要要求下肢支撑体重在预定得方向推进身体产生一个基本得运动节奏身体得动平衡控制灵活性,即适应不断变化得环境要求与目标得能力。 正常步态

就是通过骨盆、髋、膝、踝与足趾得一系列活动完成得,而躯干则就是保持在两足之间得支撑面上。正常得步态就是平稳、协调、有节律得,两腿交替进行。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常见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屈曲困难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胫后肌痉挛导致足内翻多数患者摆动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 偏瘫步态参与行走任何环节得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 行走条件会走能单腿负重站立平衡2级出现分离运动走好进行步态分析 偏瘫步态分析站立初期(足跟/足着地与负重) 踝关节背屈受限胫前肌群活动降低腓肠肌挛缩与僵硬膝关节屈曲不能(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0°~15°控制受限 站立中期膝关节僵硬(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伸展不能腓肠肌挛缩与僵硬下肢伸肌群协同收缩受限髋关节伸展受限髂腰肌痉挛或挛缩骨盆向两侧过度平移髋外展肌群下降站立后期(摆动前期)膝关节屈曲与踝关节跖屈不能腓肠肌力弱腘绳肌力弱比目鱼肌力弱 摆动初期与中期膝关节屈曲受限股直肌僵硬腘绳肌活动降低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屈曲肌群活动降低踝背屈受限可能膝

【实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康复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2.感觉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和图像觉是否减退或丧失。 3.认知功能评估:通过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记忆障碍、失用症和失认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4.言语功能评估 5.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6.ADL评估: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y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 7.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8.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舒适的改变 3.排便模式的改变 4.吞咽障碍 5.沟通交流障碍 6.不良情绪反应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再次梗死的可能、癫痫。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 1.运动能能障碍的护理

1.1良肢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的。 1.2肢体的被动活动。 1.3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1.4上肢训练:患者上肢的肩、肘、腕、指关节都应根据关节运动的原理进行训练。 1.5下肢训练:髋和膝的屈曲或伸髋时的屈膝,可避免行走时产生偏瘫步态。 1.6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坐起来。如床上坐位、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等。 1.7站位训练:辅助患者站起;训练患者独立站起;站立平衡训练。 1.8步态训练:提倡利用部分减重训练装置提早进行步态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3.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间接地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的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6.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严防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7.并发症的护理 7.1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好,同时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动作。 7.2肩--手综合症早期应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位;加强患臂主动和被动运动;采用冰水疗法;避免患侧输液。 7.3压疮 7.3.1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失。 7.3.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避免擦伤皮肤。 7.3.3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失。 7.3.4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7.3.5保证均衡饮食。 7.3.6检测皮肤的完整性。 7.4偏瘫后要预防失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和过用综合症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

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3、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4、床上活动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偏瘫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曲、上举运动。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 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 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 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控制病程进展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和减小畸形发生 对本病的患者应给抗炎药物如保太松衍生物(phenylburazone derivatives)和颈星状神经 节反复封闭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指手的肌力使用皮质类固醇尤其在疾病早期不仅可减轻疼痛而且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疾病预后对情绪不稳精神忧郁的患者要引导身心健康适当用安定(valium)和利眠宁(librium)避免长期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止痛功能锻炼和颈星状神经节封闭(0.5%~1% sylocain)均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恢复血管扩张药也可采用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 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中风患者的上肢康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防治方法及治疗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如体位摆放、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向心性加压缠绕和支具的应用),药物和脊髓刺激疗法对疼痛的处理,交感神经阻滞,针推及中药疗法等多综合应用,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出参考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临床特征,评价各种疗法的作用,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发挥中医药疗法的优势,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防治进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脑卒中绿色通道

脑卒中绿色通道处理预案 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疗效的时效性明显,应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监护、检查和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确诊或高度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急诊科应立即开放急诊绿色通道,优先出诊、优先转运、优先检查、优先治疗。 一、脑卒中的诊断; 1.对于主诉头痛、头晕、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的患者应高 度疑诊脑卒中的可能,特别应注意有以下常见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意识障碍等的患者的鉴别诊断。 2. 接诊病人后立即给予头颅CT检查。 二、脑卒中治疗的绿色通道: 1.对于高度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急诊科立即开放急诊绿色通道, 优先出诊、优先转运、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在院前急救中,对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均应按脑卒中病例给予监护和处理,待送到医院后进一步明确诊断。 2.对疑似脑卒中的患者,要求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 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3.对确诊脑出血的患者,急诊科医师应立即与神经外科会诊医师 联系收住院手术治疗。 4.对确诊或高度疑似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急诊科医师应立即与神经内科会诊医师联系住院治疗,符台溶栓条件的患者,神经内科医师有责任告知患者和家属其治疗方案,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并立即进行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5. 神经内科接到急诊科会诊通知后必须在15分钟内派出二线医师 到达急诊科。必要时可请科主任参加会诊。 三、静脉溶栓治疗; l. 由神经内科医师负责与患者或家属解释该治疗的各项相关内容。 2. 溶检前在急诊科进行相关的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并做好监护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械的准备。 3.溶栓前必须签署溶栓治疗同意书。 4. 因静脉溶栓治疗育明要的时效性,应在超早期内执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在急诊科或在神经内科进行。 5.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参照我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 四、专业培训: 1.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提高对脑卒中急性并发症(高颅压、意识障碍、痫性发作等)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提高在接诊电话中识别可能是脑卒中患者的能力,为出诊准备 必要的监护、抢救设备;掌握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的原则(优先出诊,优先转运)。 3.掌握脑卒中静脉溶捡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五、监督与评估:定期与相关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进行沟通,完善运作流程,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急预案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急预案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应急方案如下: 一、溶栓后24小时内症状加重,应首先通过影像学确定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影像学检查无颅内出血的,应遵循指南在溶栓后24小时常规启动并维持抗血小板治疗。 二、对于颅内出血或脑实质血肿,则遵循以下处理原则: (一)外科治疗:以下临床情况,可个体化考虑选择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治疗: 1、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受压的小脑出血者,无论有无脑室梗阻致脑积水的表现,都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不推荐单纯脑室引流而不进行血肿清除。 2、对于脑叶出血超过30ml且距皮质表面1cm范围内的患者,可考虑标准开颅术清除幕上血肿或微创手术清除血肿。 3、发病72 h内、血肿体积20-40ml、GCS≧9分的幕上脑出血患者,经严格选择后可应用微创手术联合或不联合溶栓药物液化引流清除血肿。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 (二)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常规予以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持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2、血压管理: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 3、血糖管理: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mmol/L的范围内。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一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 4、止血药物:由于止血药物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尚不确定,且可能增加血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即巴氏(Bobath)握手 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④早期坐位训练、坐位耐力训练、坐起训练及健侧肌力增强训练。 2.恢复早期(痉挛期):一般为病后2周至2-3个月左右,BrunnstromⅢ-Ⅳ期。这一期患侧肌张力开始增高,患者的主动性运动开始恢复。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打破共同运动、进行分离运动训练,而肌力和速度训练暂不宜进行。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立坐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床、椅转移训练、行走训练;支具及辅助步行器的应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整容、移动、更衣、上厕所动作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3.恢复中、后期:在痉挛基本控制以后,BrunnstromⅣ期后,患者的分离运动逐步形成,偏瘫肢体的部分功能已开始恢复,但仍不能完成比较精细、协调的随意运动,康复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进行耐力、肌力训练、步态姿势纠正、更高水平的平衡功能训练、实用行走和阶梯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预计不能恢复者,可考虑健侧上肢进行代偿性功能训练,自助具、辅助具及支装具也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4.后遗症期:一般在一年后(言语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一两年),特别对于上肢的康复有70%恢复不到可以实际使用的水平。指导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避免废用综合征及误用综合症。

脑卒中后,5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发症

脑卒中后,5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发症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先前已存在的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如冠心病 心绞痛、慢阻肺等。另一类是新发生的病变,如肩关节疼痛、吸入性肺炎、深静脉栓塞、 营养不良等。 如不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会延迟、干扰患者的康复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严 重时导致死亡。 本篇我们谈谈脑卒中后5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发症。 1. 心血管并发症 多达75%的脑卒中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它们和脑卒中有共 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硬化。 伴有心血管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常感觉体力下降、活动后气急,影响患者的康复 训练,需积极药物治疗。心衰和心绞痛会降低患者的有氧运动能力,床上转移和行走能力,并发症经常使患者不能完全参与治疗项目。 脑卒中后,长期卧床不动,也可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心排量下降。目前发现冠心病 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死因。 因此,脑卒中患者早期要重视心血管并发症,除积极药物治疗外,运动锻炼是非常需 要的,如四肢联动训练、活动平板,作业治疗、有氧操等,可以逐步提高心功能,改善患 者气急症状。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衰患者,在训练时应注意控制运动负荷。 2. 肺部疾病 脑卒中伴有老慢支患者常有呼吸功能下降,活动后气急。因呼吸道免疫力降低易发生 肺部感染,严重时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是患者急性期死亡的常见原因。 因此,床上定期翻身,进食时避免误吸是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在脑卒中康复时,要注重呼吸功能训练,如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肢体运动锻炼有利于 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缺氧症状。 此外, 脑卒中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导致患者缺氧,长期缺氧会影响 患者康复治疗,目前认为连续正压气道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有较好的效果。 3. 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患脑卒中的危险比无糖尿病患者高2.5倍。脑卒中伴糖尿病患 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还会导致冠心病,肾功能下降、视网膜病变等加重,影响患者的功能 恢复,还易使脑卒中疾病复发。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发表时间:2011-05-31T10:04:06.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梁威 [导读]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梁威(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辽宁沈阳 1100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218-01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问题分析指导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达150-200万,其中10%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致残率高达70-80%,不同程度的残疾使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有21-50%的人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恐惧、激发性抑郁等心理问题[1~3]。 脑卒中的治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限于神经内科的治疗范畴,需要整合多种医疗资源,比如康复学、心理学、中医学等等,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指导。社会工作者和病人家属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达到平复患者的焦虑心情,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配合适时的康复训练,才能对卒中患者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分析 卒中后由于偏瘫导致躯体结构的破坏,还有令人恐惧的残疾生活的开始,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悲伤和忧郁。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一切求助于人,感到自己很没用,不愿出门,不愿面对朋友和同事,怕别人嘲笑自己。家人的过分照顾导致患者在生活方面完全依赖他人,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甚至没有主动行为,根本不能与家属合作完成康复训练动作,使康复计划无法实施。人们常把患者的这种消极、被动行为归因于脑神经器质性损伤所致,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原因,更有患者由于语言、认知和身体残疾,导致心理上的悲观、压抑,而患者不能有效地缓解心理矛盾和压力,当周围的人不能领会他的行为意图时,或强迫他完成某项事情引起肢体疼痛时,表现为焦急、愤怒,就以攻击的方式发泄不满,如发脾气、打人、骂人、摔东西、大声喊叫等。另一类患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理解和关心,因而感到自己是废人,是家庭的累赘,出现自责,内疚,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轻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与病变部位有关,如大脑颞叶损伤会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失认、失语等,边缘系统、额叶损伤会出现情感障碍。家庭对患者的影响,由于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百依百顺,使患者的行为更加依赖,情感脆弱,固执。 2 心理问题的指导及内容 首先要对患者抱以热心和真诚的态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为基础,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述说,用支持安慰、乐观的语言引导患者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反复给予鼓励,帮助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矫正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使患者自己建立起合理应对环境的能力,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加强。指导、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通过表达,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4],选择适当时机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帮助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进而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残疾,尽快认同新的社会角色,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并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不是社会的负担,更不是耻辱,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共享社会的平等权利,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充分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 只有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加强心理问题指导,才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他们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栾军祥,张向荣,张志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6-22. [2]王刚,崔利华,陈立嘉,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49-152. [3]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4]宓忠祥.角色转换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4-35.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避免 肩关节,取直立位时 应给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 A.肺炎 B. 关节挛缩 C.痉挛 D. 褥疮 E. 深静脉血栓 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B. 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 C. 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 D.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E. 从闭眼时训练到睁眼时训练 关于静态(I 级)坐位平衡训练错误的是 C.足踏地或支持台 D.手抓床边 E.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A.肌肉及韧带损伤 B.肩痛及髋关节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三、填空 1. 脑卒中患者的继发障碍包括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废用综合症的是: ()1. ?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B. 动作轻柔、缓慢 C. 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次 D.仅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 E. 活动顺序应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3. 下列哪项不属于痉挛的不利影响: A. 限制关节运动 B.影响运动模式、 运动速度、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 C.引起挛缩、关节畸形和疼痛不适 关于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D.易出现肌萎缩 E. 不利于清洁护理 )2. A.要求患者取无支撑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 B.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 90° ()5. ()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误用综合症表现不包括: C.关节挛缩 D.肩关节半脱位 E.异常步态及尖足内翻 A.瘫痪 B. 共济失调 C. 肌张力增高 D.言语障碍 E. 认知障碍

予支撑。 3.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三期 4.吞咽障碍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5.偏瘫患者常采用的抗痉挛体位包括 四、判断题 1.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是先躯干、后四肢,先近端、后远端。 2.脑不具有可塑性。 3.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表现为上肢伸展困难,下肢屈曲困难。 4.偏瘫患者的疼痛常发生在肩部和髋部。 5.偏瘫患者上楼先上健腿,后上患腿;下楼先下患腿,后下健腿。 6.进食呛咳患者,食物越稀薄越容易出现呛咳。 7.进食呛咳患者,颈部前屈进食时容易出现呛咳。 8.局部痉挛可采用注射肉毒毒素、苯酚水溶液及乙醇等药物;口服抗痉挛药物适用 于全身多部位的肌肉痉挛且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 9.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有:①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低下; 肩关节囊、韧带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 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下旋。 10.先练习翻身、然后依次是桥式运动、坐位平衡以及坐位与卧位间的转换训练、站 位平衡、坐位和立位的转换训练和步行训练,而不是把多种训练在一天内交替进行,有所偏重。 11.一般在患者能取坐位姿势后开始作业治疗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2.经积极训练一般在发病3?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此期患者主要是运动耐力、 度、环境适应等训练,并预防功能退化。 五、名词解释 1.共同运动 2.废用综合症 3.联合反应 4.误用综合征 六、问答题 1.简述脑卒中偏瘫的基本训练动作包括哪些?(6分) 2.废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 分)

脑卒中并发症的防治

脑卒中并发症的防治 市中医院内儿科副主任严金龙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往往年纪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有时治疗上一些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反应,从而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亦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因此,脑卒中并发症的处理恰当与否,是否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 发热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①感染性发热,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和血栓性静脉炎;②中枢热,多因病变累及丘脑下部所致;③脱水热;④吸收热。防治措施:①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导致感染的三大并发症;②抗感染,及时合理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③合理使用脱水剂,对中枢性发热的防治尤其有效;④有效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解热药,必要时可用亚低温疗法。 2 消化系统并发症 2.1 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关。其原因认为主要是与脑卒中后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受损有关;另外,与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溶栓治疗、胃管损伤等有关。防治措施:①减轻脑损害,积极治疗原发病;②积极保护胃肠道,合理应用制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合理使用止血剂;④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输血;⑤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2.2 呕吐和呃逆持续且顽固的呕吐应警惕有无后颅凹或腹部的病变存在,呕吐时使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和肺内。顽固性呃逆患者应怀疑膈肌附近的刺激性病变、累及延髓呼吸中枢的后颅凹病变以及脱水、氮质血症等,处理可予以氯丙嗪、胃复安或奋乃静予以对症治疗,个别情况下呃逆为不祥之兆,处理棘手。


  3 循环系统并发症 3.1 脑-心综合征脑卒中累及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所引起的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称为脑-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脑部病变好转后异常心电图亦随之好转。防治措施:①进行心电检查和监护,及时鉴别和处理心源性或脑源性心电异常;②及早保护心脏,加强心肌的保护治疗,特别注意甘露醇的应用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3.2 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高达60%,多在脑卒中第1周内即可发生,而合并肺栓塞的患者为10%~30%。防治措施:给患肢多活行主动、被动活动,防止血液浓缩,穿紧身裤袜,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使用抗凝剂等方法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能抗凝治疗时则应使用下肢静脉腔滤过器。 4 呼吸系统并发症 4.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合并肺部感染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肺底淤血、吞咽困难、呛入或误入食物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因素有关。防治措施:①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用力咳嗽;②避免着凉,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③一旦发现肺部感染及时应用抗菌药物;④进软质食物,进食水宜慢,防吸入气管。 4.2 肺水肿偶见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介质的大量释放而致体循环高压和急性心肌损害,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输液过快、脑卒中后继发抗利尿激素(ADH)的不适当分泌皆可成为肺水肿的原因,必须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同时应用强心、利尿剂。 5 高渗性昏迷 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这是由于脑损害导致血皮质醇、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明显升高,诱发了糖的异生,降低了糖原的利用,当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50mmol/L时即可出现高渗性昏迷,血糖越高,脑卒中的死亡机会越大[2,3]。防治措施:①减轻脑损害及其所致的应激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②注意及时调整补液量,定期监测血浆渗透压;③定期监测并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

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内容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一、定义及分类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 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按其病理过程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本病十分常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精神情绪等方面,病后出理不当可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症是指对偏瘫患者的不正确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侯群。它可发生在偏瘫的不同时期,主要为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肩、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伸肌痉挛、足内翻等常见并发症。 二、康复时间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 国内有研究显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安全的,最好在发病14天内开始,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康复活动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5天。 三、康复护理 1.良好的康复环境①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积极训练氛围。脑卒中患者常因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感到痛苦﹑焦虑﹑悲观或恐惧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主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②病房大小要考虑到轮椅活动的空间,不设门槛﹑地面防滑;浴室应有洗澡凳,墙上安置扶手,淋浴旁安装单手拧毛巾器;

脑卒中诊疗流程图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治流程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频率变化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到现场后立即一般评估、监测生命体征(T 、P 、R 、BP 、 SaO 2 )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追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病史 接警可疑脑卒中患者: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眩晕、昏迷等症状,立即出诊 ●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 紧急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初步可疑脑卒中,给予吸氧、静脉液路建立,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 90mmHg 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以及保护脑细胞药物应用。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联系急诊说明病情 以上检查10分钟内完成,尽快转运。送入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 进入脑卒中急诊救治绿色流程: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行NIHSS 评估 2. 行CT 、MRI 、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化验、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 3. 测量生命体征 4. 检查心电图 5. 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 、地塞米松静注,保护脑细胞药物等。必要时通知神经内科医生联合抢救(45分钟内完成) TIA : 留观或收住院(神经内科) 一般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健康指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收住院(神经内科)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符合溶栓标准者尿激酶150万u 或rPTA 药物溶栓: (发病时间<3小时 18岁<年龄<80岁 无出血倾向者) 神经细胞保护剂 调控血压 活血化瘀中药 血管内介入 健康指导 与急诊医生病情交接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收住院(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脑出血 收住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一般治疗 调控血压 止血药物 神经细胞保护剂 中成药治疗 处理并发症 有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借鉴参照)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表现形式& 提高步行能力的任务专 项训练 独立行走的能力是大多数日常活动的先决条件,在社区环境中行走的能力需要有一定步行速度,以满足穿过街道的时间。1.1~1.5 m/s的步行速度被认为可以在适合不同的生活环境。据报道,只有7%的康复出院患者符合社区步行的标准,能够以一定的速度连续行走500米,使他们能够安全穿越道路。很大的问题来源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步态。传统的中风恢复方法的重点是神经促进或神经发育技术(NDT)抑制异常运动,刺激肌肉活动,如果有张力减退,通过徒手技术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以Bobath倡导的框架为基础的实践仍然是主要物理治疗方法。Bobath框架已经从原来的基础发展而来,然而,对核心Bobath元素进行应用的治疗师仍然强调正常的呼吸和正常运动模式来执行功能性任务的必要性。主要内容步行概述偏瘫步态分析常见偏瘫步态特点训练方法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合作请直接回复。—用心,做精致的康复微信— 成功行走的主要要求下肢支撑体重在预定的方向推进身体产生一个基本的运动节奏身体的动平衡控制灵活性,即适应

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和目标的能力。 正常步态 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是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正常的步态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交替进行。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常见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屈曲困难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足下垂胫后肌痉挛导致足内翻多数患者摆动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 偏瘫步态参与行走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 行走条件会走能单腿负重站立平衡2级出现分离运动走好进行步态分析 偏瘫步态分析站立初期(足跟/足着地和负重) 踝关节背屈受限胫前肌群活动降低腓肠肌挛缩和僵硬膝关节屈曲不能(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0°~15°控制受限 站立中期膝关节僵硬(膝过伸)比目鱼肌挛缩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伸展不能腓肠肌挛缩和僵硬下肢伸肌群协同收缩受限髋关节伸展受限髂腰肌痉挛或挛缩骨盆向两侧过度平移髋外展肌群下降站立后期(摆动前期)膝关节屈曲和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