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选修《项脊轩志》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项脊轩志》基础训练

项脊轩志?基础训练

、选择题

1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或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尘泥渗漉(sh8n I),从小孔慢慢漏下)雨泽(雨水)下注。

B.汝姊在吾怀,呱呱(gul gu1)而泣

旧时栏楯(I2o sh(n ,栏杆)

C.偃仰(y3n y3ng )啸歌

余扃牖(ji#ng y%u ,关闭窗户)

D.令人长号(h2o)不自禁

以手阖(h6,关闭)门

2.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内外多置小门

[郑人有且置履者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C <

■、从余门古事,或凭几学书

:凡再变矣

D. I轩凡四遭火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轩东故尝为

厨,人往,从轩前过

[]

A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B.—日,大母过余曰

C.无乃尔是过与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6.为下列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

①客逾庖而宴

[ ]

A .超过

B .更加

C .越过

D .越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

[ ]

A .模仿

B .效果

C .验证

D .效法

③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 ]

A .已经

B .停止

C .然后

D .通“以”

④比去,以手阖门

[ ]

A .比较

B .及,等到

C .最近

D .并列

⑤吾儿,久不见若影

[ ]

A .你

B .好像C.如果D .此,这个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

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经,用此以记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

狭小。

B.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五。

C.“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D.“北向”是指屋子坐南朝北。

二、常识填空

9.归有光,字 ________ ,号________ ,是明代________ 派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特点是_________ 。

10.本文记项脊轩,着重记与之有关的 ___________ ,表达_________ 、_________ 的感慨,朴实感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 。

三、翻译

11 ?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

1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译: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于书左司椽,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多矣!予甚自愧。方予少年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 尚可得乎?

13.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

挥司照磨。

[]

A 依傍劳苦选拔

B . 跟随功劳提升

C . 依傍功劳提升

D 跟随劳苦选拔

14.句中加粗词,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于是其诗益工

B.而予齿益加耄矣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

A <

.极海之际,合为一家 '以

例自免归

B <

B..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极海之际,合为一家

C 丿

极天云一线异色

: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D ■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故地也。亟(多次)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1: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①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城边的月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至)淮南纳土(降于宋),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僧人)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修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市朝(都会)改易。尝登

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②之所建,阖闾、夫差③之所争,子胥、种、蠡④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

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积时奢僭(超越本分),宫馆苑囿(养动物的小园子),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指文瑛)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水尽)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沧浪亭记》[注释]①即五代时钱镠所建吴越国。历五世,于978年降于宋。②太伯、虞仲:太伯是周代吴国的始祖。虞仲、仲雍皆其弟,随太伯适吴者为仲雍,不是虞仲。③阖闾、夫差:春秋时吴的两代君主。④子胥,即五员,为其谋臣。连种、蠡:春秋时越王勾践的谋臣文种、范蠡。

16.文瑛请作者为修复的沧浪亭作记,要求“记吾所以为亭者”,文中哪句话是对这个要求的答复?

17.为亭作记,一般都要交代亭名的由来。“沧浪”一语出自孟子所说“沧浪之水清。”作者在什么地方不露痕迹地交代了这一点?

18.为亭作记,一般还要交代亭的所在。读过本文后,据你的推测,沧浪亭大约在什么地方?

19 ?文中有两处为烘托主旨而着意描写景物,请将描写的语句划出来,用横线标明。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C

4. A

5. C

6.①C ②B ③C ④B ⑤

A 7.

B 8. C

9.熙甫、震川、唐宋、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

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10.家庭琐事、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1.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经在这里站立。

12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将来,你会用着它的。

13. B 14. C 15. C

16.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7?“,,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故地也。”

18?大约在吴郡(今苏州市)子城外。

19.一处是“尝登姑苏之台,,今皆无有矣”;另一处是“钱镠因乱攘窍,,极一时之盛”一一这在作者执笔为文时,其实也不复存在。惟有沧浪亭在500年后,又重新临水而立。两相比照,更可以看出文人学士之受人景仰。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我给大家三个数字,“一、二、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个数字各加上几个字,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概括课文内容,可谓抓住了要点,而且这个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当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语气会不会太肯定文章的基本内容只能这样概括吗 生1: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只能有这样一种说法吗这种答案跟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是否太切近了 - 师:哪两种情感哪三位亲人 (因为书房是重点,所以这里且先放过了。两种情感,一喜一悲,多有定论,而三位亲人身上大有可挖掘之处。) 生1: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师:“妣”是谁“大母”又指谁 生2:“妣”是指已故的母亲。 师:那已故的父亲叫什么 生2:考。有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大母”就是祖母。 师: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 生2:对死者的尊称。 师:写作本文时,归有光的妻子去世了没有 生2:去世了。 师:那能否在妻前面加上“先”字,称之为“先妻” 生2:不行。“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尊称,妻子是平辈,应称“亡妻”。 师:嗯,是应叫亡妻。三位亲人是先妣,先大母和亡妻。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全了吗 (此处落实有关古代文学常识中的有关知识点,目标虽小却很重要。教师巧妙地加以落实,有钱梦龙《愚公移山》之风。) 生3:还有,一个男人。(众生笑) 师:哪一个男人 生3:作者归有光。 师:你为什么不说“一位作者”,而要说成是“一个男人” (此问妙极。更妙的是先赋予它有价值的批语,又不急着解决。一来没有影响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二来又为后面的内容带来一点悬念,唤起了学生的期待心理。在公开课上,学生这种下意识的调侃很容易给执教者带来不快和不安,而江老师却迅速地把这种意外变成没有预设的精彩,文化积淀之深与应变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生3一时语塞,众生纷纷说归有光本来就是个男的。)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放在后面解决。先请自由朗读“一间书房”部分,思考这是一间怎样的书房。 生4:狭小。 师:从哪里看出它很狭小 生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师:何谓方丈 生5:就是一丈见方的意思,说明它面积小。 师:“方丈”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佛寺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叫他方丈呢因为他的办公室和寝室面积不过一丈见方。这也算是借代的修辞方法。大家明白了归有光为什么他的书房命名为项脊轩了吗不妨大家先摸摸自己的项脊。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 第6单元 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

项脊轩志 本课话题——思念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亲切面容,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寄托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苏轼种树悼亡妻 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是眉州乡贡进士王方之的女儿,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率互补。王弗也颇有才气,红袖添香夜读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不但对她倍加爱护,也视她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可惜的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只保持了11年,王弗便染病去世了。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满了青松,他有诗句记载此事:“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苏轼的思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此后他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悼念亡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首《江城子·记梦》。 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和最真挚的思念之情。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泰戈尔 如果一切真的消失地球也不见那我要我对你的思念再在世界里走几个光年。 ——安东尼 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第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 ....呱呱而泣(ɡū) 扃牖(jiōnɡ) 异爨(cuàn) ...阖门(hé) 垣墙(yuán) 长号(há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案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06 次) 时间:2004/11/28 11:01am 来源:东方雪 第一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现代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 生:《泪珠和珍珠》。 师:如果允许我们自作主张,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这四篇散文的体例加以描述的话,那么,我想可以把《纪念刘和珍君》叫叙事散文,那么《故都的秋》叫什么? 生1:抒情散文。 生2:写景散文。 生3:写景抒情散文。(众笑) 师:不要笑,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这三种书法都是一回事,都没问题。那么,《道士塔》呢? 生4:文化散文。 生5:历史散文。

师:这两个词要辨一下了。哪个说法比较妥帖? 生4:当然是文化散文准确,因为这篇文章不是写中国历史,也不是,就是说,写了中国历史只是为了关注中国文化的。而且,历史是文化的构成因素,文化包容历史。 师:说得不错。如果要说这是历史散文的话,恐怕与《史记》《资治通鉴》的差别还很大。就从内容的角度来命名——文化散文。(众人表示赞同)那最后一篇—— 生6:哲理散文。因为它是写人生感悟的。 师:但是我觉得它与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不一样,它更多是从生活的层面感悟的,哲理性不是很强。所以叫抒情散文,好吗? 生6:这个不要紧。只要是明白了一种认识,有了看法的散文,应该是哲理散文,尽管它叙述比较多。但是作者不是书法个人情感,是有观点的! 师:恩,有道理,我被你说服了。那就听你的! 师:好。中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可以说,在古代诗歌诞生之时,散文也出现了。大家可曾知道:散文为什么叫“散文”? 生7:因为内容比较多,比较杂,什么都可以写。 生8:写得随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2杂说 进学解 Word版含答案

进学解 本课话题——勤奋与事业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业精于勤荒于嬉”,短短的七个字,却道出勤奋与事业的关系,成功源于勤奋。人只有靠勤奋才能取得成就,只有靠勤奋才能收获智慧,只有靠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潜心读书。饮食起居,生病呻吟,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正是因为勤奋,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2.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爬罗剔.抉( ) 纂.言者( )

焚膏油以继晷. ( ) 补苴罅..漏( )( ) 佶.屈聱. 牙( )( ) 跋.前踬.后( )( ) 动辄得咎. ( ) 竟死何裨.( ) 纡.余为妍.( )( ) 岁靡廪. 粟( ) 【答案】 tī zuǎn guǐ jū xià jí áo bá zhì jiù bì yū yán lǐ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 (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 ) (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 (5)计班资之崇庳( ) 【答案】 (1)“畯”同“俊” (2)“见”同“现” (3)“校”同“较”,比较 (4)“繇”同“由” (5)“庳”同“卑”,低下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见?????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2)竟????? 竟.死何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3)之????? 诲之 .曰 无患有司之.不明 障百川而东之. 寻坠绪之.茫茫 宰相之.方也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复习过程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3、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2、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备注一、导语设计:(略) 二、解题 志:名词,记;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 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 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来作书斋名有纪念远祖的意思。 三、知人论世: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九岁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 中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六十岁终中进士。以儒生而为县令,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 容,仕途不利,转徙五年而终。归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 欧阳修”的赞誉。 四、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全文,注意字词: 脊jǐ渗漉shēnlù葺qì垣yuán 楯shǔn 偃y ǎn兀wù籁lài 迨dài 爨cuàn 庖páo 妪 yù 婢bì妣bǐ姊zǐ呱gǔ比bì阖h é 顷qǐng 笏hù号háo 扃牖jiōng yǒu 几jī 2、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文言字词。(见课件) 五、具体研习文本: (一)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中心句) (二)请思考: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深刻 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采纳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逐渐深入,点滴理解;采纳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和生的亲和力;在教授知识的 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入情 1﹑很多文人的书斋名言简意赅而寓意深刻,寄托了个人的情怀,请说说大家熟知的几个书斋名的什么深刻寓意: “稼轩”: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聊斋:蒲松齡,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 饮冰室:梁启超,《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和?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惜抱轩:清代散文家姚鼐,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惜抱就是得名于此,含有抱元守中﹑爱惜身体的意思。

晦庵:朱熹,”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 2﹑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拟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吗? 明确: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3﹑归有光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和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病逝。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和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和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4﹑”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5﹑《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称为”明文第一”。姚鼐《古文辞类纂》:”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 二﹑诵读明情 1﹑播放多媒体朗诵,听准读音,并将容易读错的字,随手注上拼音。 注意读音的字: 项脊轩庖呱呱而泣老妪迨 先妣象笏爨姊妹扃牖 2﹑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⑴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 明确: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5书序张中丞传后叙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 本课话题——责任与正义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张巡、南霁云舍生取义的壮举,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价值,而在于是否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秉持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通过锲而不舍的采访和准确权威的报道,推动呼格吉勒图案这一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重审,使人民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法治尊严得以彰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勿忘人民、敢说真话、坚持信仰。这是汤计调研的三大“法宝”,也是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坚守和操守,诠释了记者职业的精神内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2.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 3.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4.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 ——韦伯斯特 5. 声张正义和扶植自由,是革除时弊的关键。 ——享·乔治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蚍蜉.. ( )( ) 诟. ( ) 饿羸. ( ) 霁. ( ) 泗. 州( ) 须髯.( ) 帙. ( ) 亳.州( ) 【答案】 pí fú ɡòu léi jì sì rán zhì b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 (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 【答案】 (1)“藏腑”同“脏腑”,即内脏 (2)“志”同“识”,作标记 (3)“常”同“尝”,曾经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恨????? 然尚恨.有阙者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 .之复返 也《魏公子列传》 (2)诚?????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3)比?????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引?????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刺客列传》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 蔺相如列传》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答案】 (1)名词,遗憾/动词,感到遗憾 (2)连词,如果,表示假设/名词,真心诚意/副词,的确,确实,实在 (3)动词,并/动词,等到/动词,合/形容词,紧靠的 (4)

高中语文高一《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姚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学习本文,首先解决 三个问题:重点字词、特殊句式、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和关键词。 课件展示以下问题: 1、边读边参照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并标出活用、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 语及特殊句式、难理解的句子。 2、文中有一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来,并根据这句话中的 两个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文中提到“项脊轩”时,除了“轩”这个名称,还有别的的名称吗?作者这样称呼,是随便使用,还是有所寄托? 课件展示字词的读音、难读的句子的断句、重要实词和虚词及重点语句的翻译等练习,指导学生逐一解决。(内容:略) 点评:重点字词的读音,难句的断句,重要实、虚词及重点语句翻译。学生活动充分,可见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这应该和教师平时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有关系。 师:明人王锡爵说《项脊轩志》“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 之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归有光是如何来表达他的“欢愉惨恻”的。请自由地诵读全文,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和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点评:这个问题,既从结构上,又从情感上,提领了全篇。 生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关键词是“喜”与“悲”。 师:文中提到“项脊轩”时,除了“轩”这个名称,还有别的的名称吗?作者这样称呼,是随便使用,还是有所寄托? 生2:南阁子。 生3:百年老屋。 师:注意这里所说的“别的名称”应该是跟“轩”一样贯穿全文的。 生4:室。 师:项脊轩原是一间普通的屋子,作者在其中读书后才成了他的专用“书房”。“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此前是“室”,此后是“轩”。“轩”,包含了作者的特殊感情。文章结尾又称 为“室”,是因为“轩”荒废了。 点评:这一字体现出的情味可谓十足,对同一间屋子的不同称呼,涵盖了内容方面的转换。至此,两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从三个方面总体把握了文章,教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师:项脊轩,这个特殊的生活场所给归有光带来了哪些特殊的生活内容? (一生朗读第一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

项脊轩志 本课话题——亲情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儿寒乎?欲食乎”,朴实的语言透露出母亲对孩子的万般慈爱之情,人世间伟大的情感也许正是体现在这样朴素的语言和朴实的动作中。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儿子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能力。为了给孩子治病,陶艳波一家人走过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她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坚持了14年。因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同桌妈妈”陶艳波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之一。 “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陶艳波如是说,也许这就是天下最朴实又最真挚的感情——亲情。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歌德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栏楯.( ) 修葺.( ) 偃.仰啸歌( ) 栖.息( ) 先妣.( ) 万籁.( ) 老妪.( ) 阖.门( ) 呱.呱而泣( ) 渗.漉( ) 象笏.( ) 冥然兀.坐( ) 异爨.( ) 姊.( ) 垣.墙( ) 长号.( ) 婢.女( ) 扃牖..( )( ) 庖.厨( ) 枇杷..( )( ) 【答案】 shǔn qì yǎn qī bǐ lài yù hé ɡū shèn hù wù cuàn zǐ yuán háo bì jiōnɡ yǒu páo pí p ɑ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得?????不能得.日 ( ) 得.不焚 ( ) (2)当?????他日汝当.用之 ( ) 以当.南日 ( ) (3)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内外多置.小门 ( ) 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 ) 置.若罔闻 ( ) (4)殆?????殆.有神护者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思而不学则殆. ( ) 丧失殆.尽 ( )

人教版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公开课借班的学生)学习的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归有光,曾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投影“赞誉”)。而《项脊轩志》这篇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至情美文,正是他的代表作。人们常说,“精书不厌百回读”,“名著是常读常新的”,虽然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但是,当我们第二次面对它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有新的感悟与收获。二、文本探究:(一)重要的生活场所 1.同学们,本文的标题是“项脊轩志”,顾名思义,文章所写的是“项脊轩”,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和事。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中在提到“项脊轩”时,除了用“轩”这个名称,还有另外的名称吗?──请问是哪一个字? 2.(稍顿,投影“轩室”)请看,作者时而称“室”,时而称“轩”。他是随意地使用这两个名称的吗?还是有专门的讲究呢?(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议论)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项脊轩,最初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房间,后来,才成为归有光个人所专用的“书房”。那么,课文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小房间,是什么时候,成为归有光的书房的呢?(投影“轩室二”,突出“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句)“束发”,约15岁。 3.我想,大家一定都已经看出来了,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句开始,作者用了“轩”这个名称,而在此之前,都是称“室”。原因是什么呢?(先请同学自由讨论,再请同学个别回答,最后明确)看来,在归有光的心目中,项脊“轩”是有着特殊内涵的。在他“束发读书”之前,这个小房间只不过是普通一“室”。只有当他拥有了这个“室”,并且将它作了一番细心的整修、布置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轩”才算是诞生了。所以,当作者称“轩”的时候,也就包含了他对这个生活场所的特殊感情。那么,文章末尾为什么仍旧称其为“室”呢?(稍停)哦,后来,原先的“轩”被荒废了,自然又回复到“室”的状态了。 4.项脊轩,这个特殊的生活场所,给归有光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特殊的内容呢?(投影“可喜”)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后半段文字,──确切地说,我们不是朗读,而是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当你本人拥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朗读。起先学生用齐读方式,教师示意必须各自朗读。) 5.这是怎样的一个所在呢?──你看,作者拥有多么逍遥惬意的生活呀:有“庭阶寂寂,小鸟啄 1 食;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的自然环境,也有“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自由生活。面对这样一幅生活画面,我们是不是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眼前的画面,令我们联想到我们所熟知的几位前辈文人来。(投影“陶潜”) 6.请看,“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什么是“容膝”呢?(生自由作答,明确)对呀,陶渊明这个小天地也是极其狭小的所在,可是,他却如此怡然自得。刘禹锡也是这样:身居陋室,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多么自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品析文本中的看似平易的细节所饱含的深切情感,并能自己去发掘这样的细节并作品析。 三、教学创意 这节课,设计用“一二三”为线索,串起对全文的探究,即“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多可喜,亦多可悲”连接了归有光书房生活的喜悦和对三位亲人离世的悲痛。在对归有光书房生活和三位亲人的记叙探究时,重在对细节进行品析,探究看似平淡的细节中饱含的丰富情感。在经过了细节表达情感的强烈感染后,学生自然悟出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巨大魅力。这时,设计细节解读,进行拓展,同时进行细节片段训练。这样来完成对亲情的体验和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在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努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被后世赞誉为“明文第一”。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请用“一、二、三”概括。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二)文本探究 探究一:一间书房 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项脊轩怀有怎样的感情? 修葺前: 小---室仅方丈老---百年老屋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后: 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美---杂植兰桂……风影移动 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多可喜

2018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8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 说作者 (一)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大寺丞。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他反对拟古,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 (二)作品:《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三)评价:我国明代杰出文学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寻背景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

(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链常识 (一)文学常识 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是指将历史及人们的记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汇集成册。“志”与“记”相似,但二者仍有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虽是记“轩”,但内容偏重人物事迹,因此以“志”为篇名。 (二)文化常识 1.先妣 ..抚之甚厚 先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2.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 束发:系结头发。指代男孩15至20岁。古

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3.持一象笏.至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借对项脊轩的兴废历程的叙写,通过对别人所不屑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的叙写,表达了对人去屋空、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欣赏起来,读者也似跟随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苏州唐惠忠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行,课堂教学囿于预设、无视生成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生成或对生成理解不当,曲解文本的错误生成和迷失目标的无效生成等问题随之而来。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体会简单谈谈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 毋庸置疑,没有预设的教学是低效的,写成文字的教案仍然只是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 1.预设学生情况和个性解读 教学预设不能不顾学情,不能只关心教师自己如何教。我们知道,学生是一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都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课堂可能发生的变化,思考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可能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2.预设文本的情感点 文本为创造,其中自然蕴涵着的情感,对此学生可能在文本解读中感受到,甚至还可能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在预设时要文本的情感点,对文本的动情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 3.做好留白工作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有效生成的课堂预设,不能满打满算,不能太精细,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和自由度,要为动态生成留有一定的时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时间等不是凝固不变的,可以随着课堂的变化而灵活变动,随着学生的发展需要而随时调整。所以,在预设中要防止经验定式,要为生成留出空间,要能及时调整,给学生营造生成的氛围。 比如,教授《项脊轩志》一文,我设置了导语、题解、整理线索、鉴赏抒情艺术、总结课堂收获、延伸与拓展、巩固与强化七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像题目中志的含义、行文的线索是必须由学生得出的,而像鉴赏这篇散文的抒情艺术这样的学习重点,文章哪几处描写易勾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点,是不能提前设定的,只能尊重学生的课堂选择,依照课堂生成予以引导点拨。为防止对学生评议之处无法驾驭,要对学生可能感兴趣、会选到的地方做充分准备;不仅要注意大家喜爱的小轩美景妪述母事琵琶如盖等描写,也要充分考虑诸父分家这样的细节描写。另外,我在第六步设计了一个延伸与拓展环节,目的就是充分留白,给学生以生成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上,这一预设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生成一些非常精彩的东西,如写作体会、与旧知识的、对孝道亲情的感悟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完成自然的课堂生成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的所有情况。有效开发生成资源、恰当寻找生成时机、科学加强生成指导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营造生成空间

2020学年高中语文01论辩原毁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20061824

原毁 本课话题——严于律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高境界。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舜能够成为仁义之人,就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杨震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然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2.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苏辙《刘挚右丞》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4.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默觚下·治篇》 5.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其责己也重.以周( )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事修而谤.兴( ) 必其人之与.也( ) 懦.者( ) 不怠.( ) 【答案】zhònɡwèn jībànɡyǔnuòd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

《项脊轩志》 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师: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第二课时的学习。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解决了本课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白板上有六个句子,请六位同学来翻译,先读出来,再翻译。生: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师:顾有“回头看”的意思,在这里,因屋子狭小,顾视可译为“环视四周” 生: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师:非常好,谁来尝试下一个。 生: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可以译为“庭院中,一开始是篱笆,后来成为了墙,总共变化了两次”。 师:翻译得很好,下一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生:我自从十五岁开始在轩中读书。 师:翻译的很准确。“读书轩中”是一个特殊句式,“读书于轩中” 生:比去,以手阖门......“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 师:好的。下一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生:为何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师:对,“大类”是很像的意思,下一句“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生:我关着窗子,居住在里面,时间久了,可以根据脚步声来辨别来的人是谁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掌握得还不错,下面我们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略去)。 师:我们常说诗有事眼,文也有文眼。请同学门用横线划出来,即能集中体现作者对项脊轩情感的句子? 生:约一两分钟以后,学生大部分一齐喊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请大家在空白地方标注“文眼”二字 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作者究竟写了哪些可喜可悲之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哪些是可喜之事,哪些又是可悲之事呢,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生:学生小组热烈讨论 5分钟后 生:我想到的是这几个“诸父异爨”,还有一个是“逢火四次”,就是他居住的项脊轩被大火烧了 师:尝试浓缩为四个字 生:四遭大火 师:好的,找了两处,都很准确。 生:我找了两处可喜之事,一喜是“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总结为“花木增胜”,花木等一些植物可以增加项脊轩的生机,使得归有光可以安心在这里读书。师:概括地特别有文言感“花木增胜”。还有吗? 生:再就是作者悼念亡妻,在文章最后两段,“悼念亡妻” 师:可悲之事还有吗? 生:我找到了“祖母厚望”(教师板书)。在第二段这里 师:非常好,概括地也很准确。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第二段找到了两个可悲之事,“诸父异爨”和“祖母厚望”。其实这一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 说作者 (一)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大寺丞。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他反对拟古,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 (二)作品:《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三)评价:我国明代杰出文学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寻背景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链常识 (一)文学常识 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是指将历史及人们的记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汇集成册。“志”与“记”相似,但二者仍有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虽是记“轩”,但内容偏重人物事迹,因此以“志”为篇名。 (二)文化常识 1.先妣 ..抚之甚厚 先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2.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 束发:系结头发。指代男孩15至20岁。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3.持一象笏.至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 本文借对项脊轩的兴废历程的叙写,通过对别人所不屑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的叙写,表达了对人去屋空、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欣赏起来,读者也似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忆了项脊轩的事事物物,又似我们也经历一遍。 赏技巧 1.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如对祖母的描写,通过关切的言辞、喃喃自语、持象笏至等细节表现祖母对孙儿的关心、疼爱与期待。 2.语言简朴精练,描摹事物活灵活现。人物语言尤其出色,母亲之言、祖母之言、妻子转述诸小妹之言都是形神毕肖,栩栩如生。 [语段细解赏析] 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室仅方丈 .. 方丈: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一丈见方,今义常指寺院住持或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 (2)雨泽下 ...注雨泽:雨水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每移案.,顾视 ..无可置者案:书桌顾视:环视 (4)又北向.向:朝着 (5)使不上.漏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6)前.辟四窗前:名词用作动词,在前面,文中指阁子北面 (7)垣墙 ..周庭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 (8)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 (9)冥然兀 ...坐冥然:静默的样子 兀:独自 2.翻译下列句子。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谢志鸿 【设计理念】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感情发展变化 2.学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传情的方法 3.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两个好方法阅读和圈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早自习疏通字词,完成学案,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明代的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以其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可以说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无出其右者,自成一格,独领风骚,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让他赢得如此美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 过渡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好的方法:一是读,二是圈点批注。据说归有光阅读《史记》的时候曾经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笔作圈点批注,反观归有光文章的地位,可见圈点批注法是学习文言文一个好方法,何谓圈点批注?就是把阅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老师展示圈点示例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圈点归有光的文章,来学习归有光读文章的方法,并感受他文章的魅力。 二、探究课文 一读,感知内容 1.请全班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容: 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2.文章围绕“一阁”写了哪些方面?围绕“三世”写了哪些事件?请圈点出相关句子。然后抽学生并大声把它们读出来。 (一)一阁(3分钟) 修葺前:写小写旧写暗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三门中学吴辉平 【教学目标】 《项脊轩志》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如泣如诉”模块,单元目标是:通过分析人、事、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个性化情感。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深入解读文本,体悟归有光特定景境下的“悲”情。 文言文教学,要体现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落实文言基础,更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质,落实“文以载道”的理念。因而,《项脊轩志》教学要立足于“归有光”、“文言”、“散文”,即以文言的形式解读散文中的“神”――情感,析出归有光的个性化写作风格。 【教学设想】 《项脊轩志》文言难度不大,重点文言知识通过《导学案》检查,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同时,《项脊轩志》似浅实深。学生能关注到文中“悲”“喜”“泣”“号”等情感关键词,但对“悲”的感悟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引起共鸣。 解决办法:一是补充归有光家族兴盛时及没落时的背景资料,加以对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结合文本分析,从项脊轩的“小”读出家族的“没落”,从“没落”读出“责任”,从“责任”读出“悲痛”;三是重视诵读,尤其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情感感受之后,对文中流露情感的关键语句的个性化诵读。 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比如“三五之夜”之景的鉴赏,以及“能以足音辨人”中“悲”情的探究,可专题展开。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对亲情之悲、家道之悲的分析,切实打动学生内心,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刚刚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还记得演讲主题吗? (生应)读书与生命价值。 师:说到生命价值,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读书? 生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笑):太高大上了。(指生2)你呢? 生2:为了找到好工作。 师: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 生2;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师:是的,好好读书,为了我们三年一次的高考。500多年前,归有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和我们一样,也还只是一个学生。不同的是,我们参加高考,归有光要参加的是—— (生应)会考。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重庆市朝阳中学李艳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语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伦理的载体,它的选文不同于理科,教材编排上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目标性不强,系统性和序列性不清晰,更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步骤、方法,以适应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基于语文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因此必须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语文教学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和阶段 1、教学理论学习中的反思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部分老师很迷茫和困惑:“教学经验靠积累,不学理论不是同样教得好学生吗?”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理论,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学,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如“构建主义理论”、“语文对话论”、“阅读理论”等,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生教学过程。以前在教学文言文时生怕没给学生讲到,因此面面俱到,结果大多是自己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发挥出来,导致学生不喜欢上文言文,成绩不理想;学习了《对话论》,明白了师生间、教材与读者间、作者与读者间对话的重要性,于是改变教学形式,特别在文言文教学上,立足于教材本身,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质疑,老师重点突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较为显著。事实证明,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启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语文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得更彻底,更轻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语文教师应抓住各种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从而观照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如一次在听一位特级老师执教《项脊轩志》,对“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言语后面的情感,“从这树触摸到了归有光对爱妻沿着枇杷树那越长越高的思念,再往深处,看到了归有光凝视这棵树时孤独无助的背影和对爱妻深情的呼唤……还有归有光眼角的颗颗泪珠。”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对言语形式的深入感悟,挖掘出语言背后的意义、意味、意蕴、意趣正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