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二)

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防此三镜子,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答:①李世民、赵匡胤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隋朝南北大运河。②隋炀帝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④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哪两位重臣,被称为什么?答:①房玄龄和杜如晦。②房谋杜断。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答: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答:贞观之治

⑹他在位期间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2、材料一长安城简图(课本P14)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⑴据上面城市平面图,判断该都市的名称及所属朝代。

答:唐朝的都城长安。

⑵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来的小朋友前来参观,你能给他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遍吗(主要是介绍这座城市的建筑特点及地位)?

答: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⑶在游览过程中,特别是经过集市时,你会向小朋友们推荐那些工艺品呢?请你至少举出两件精美物品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好吗?

答:①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②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

⑷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

答:商业繁荣(经济繁荣)。

⑸材料二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答:①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举一例②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⑴材料一、二的话是谁说的?请分别说明他是怎样做的。

答:①唐太宗②重视科举,扩充国学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⑵读材料二说出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⑶材料三、四分别描绘了谁当政时的怎样局面?

答:①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②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盛的原因。

答: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③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④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⑤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

4、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答:①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②、开元之治。

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

答:①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

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答: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

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答:体察民情、重用人才、励精图治。

5、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1)写出科举制创立、完善、废除的朝代。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答:① 隋朝,唐朝,清朝②明经科和进士科。

⑵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度的贡献?

答: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⑶科举制的影响?

答: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⑷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

答: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6、材料一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年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答:⑴三个国家分别是① 天竺② 新罗③ 日本

⑵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2)材料二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7、填表

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 10世纪初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

西夏党项 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

金女真 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汉族 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元蒙古族 1271年忽必烈大都(今北京)

8、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②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③国家财富主要来自东南地区。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答: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⑶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⑤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⑷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②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③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9、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

证。据此回答问题:

⑴唐朝的繁盛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请写出唐朝走向全盛的三个时期。

答:①唐太宗时,“贞观之治”;武则天时,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⑵唐朝时期为提高农业产量改进的生产工具有哪两项?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引进的优良品种是什么?

答:①曲辕犁、筒车②占城稻。

⑶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你认为诗人所说的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答: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⑸以史为鉴,综合上述问题及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要想取得经济的发展应具备哪些因素?谈谈你的认识。

答: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及自然条件等。

10、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也有统一的趋势,各统治者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国家。

⑴结束东汉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是哪一朝代?

答:隋朝

⑵唐朝时期的前几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唐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①重用人才②开明的民族政策

⑶和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那几个? 它们与两宋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①辽、西夏、金;②与两宋之间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⑷元朝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什么制度? 当时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地方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山东属于?哪里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③行中书省④中书省⑤西藏。

11、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

答:王安石

⑵反映了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答: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

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答: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答:元旦

12、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

答: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⑵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

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13、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答:唐太宗

⑵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14、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 57 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 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答: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

⑶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答: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 南宋地处东南沿海, 地理位置优越

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答: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15、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

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答:郑和, 他从 1405 年至 1433 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

答: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影响和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答: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

⑷ 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

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答: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16、.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

问题: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

答: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

答:吏,户,礼,兵,刑,工

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

17、材料:(16 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问题:(1)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答:葡萄牙

(2)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以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在沿海掠夺,屠杀人民.

(3)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葡萄牙进行殖民掠夺,属于侵略.

18、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

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

问题:(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

答: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2)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答:1661 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 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答: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4)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5)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19、材料一: 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着名大学, 安放在该

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

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

问题: (1)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

答:金: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

(2)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答:明成祖时,紫禁城(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3)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答: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20、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问题: (1)材料出自哪一部着作?阐明了什么观点?

答:《天工开物》,阐明了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2)这本书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3)这本书有何影响?

答:被译成多种外文, 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1、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问题: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 曹雪芹,清朝

(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2、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答:唐太宗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