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及具体见解,关于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成就,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以及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传统特点)第一章西方心理学史的起源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倒古代希腊,甚至更早,那时人们通过神话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对人性的传说则是未来的心理学。

古希腊早期哲学孕育了两种重要的理智张力——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存在主义与形成主义。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主要围绕本体论(世界是什么)、认识论(能否及如何认识世界)问题探讨心理现象,通过冥想辨认出并解释了一系列突出的课题,并得出一些心理学理论。

所处时期姓名主要观点意义

古希腊早期米利都学派泰勒士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即始物/

基,认为灵魂是运动的因由,灵魂或

者思维是人类行为的来源,它的运动

方式是内在的自然力量驱使,而非超

自然力量,开辟了批判传统

对宇宙的理解从宗教的或精神的解

释转向事物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们

如何活动的自然主义解释,是古希腊

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古希腊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假设物质的、抽象的两个世界,在心

理学上把灵魂和身体决然分开,提出

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说,认为灵魂分为

理性、智慧和情欲,且动物没有理性,

认为数及其关系是构成事物的基本

要素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古希腊早期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认为存在的只是可以思维的东西,不

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承认理性

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

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认为人以体

内与万物相同的元素感知体外的物

体(以同知同)

存在哲学的伟大代表,也是理性主义

的奠基者。提出“能思维的和能存在

的是同一的”,是古希腊哲学中最早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

门徒芝诺芝诺悖论用逻辑推论支持了巴门尼德的观点

古希腊早期爱弗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宣称始物是火,万物都是在一种永恒

流变的状态,无物存在于对立的两极

之间,变化是万物唯一的常性,但它

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即逻辑

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列宁称他为辩

证法的奠基人

古希腊早期西西里医学派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四根

构成,并由爱与恨使之运动变化。认

为思维是血液的作用,相信灵魂转世

说。赞同以同知同,认为人身上的一

种根感知外物中的同一根

经验主义的创始人

古希腊早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

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远存

在、运动的,其数目是无限的,认为

物质本来就永远活动,是完全机械的最后一位宇宙发生论者,以感觉为基础的知识观,认为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主观的,提出了原子论猜想

作用

古希腊繁荣时期普罗泰哥拉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真理

依赖知觉者而不是物理实在,同一人

对不同事物的知觉不同,不同的人对

同一事物的知觉不同。文化影响人们

的知觉,一个人是自己经验的最好评

判者,要理解一个人所认为的真理,

就要先认识这个人

最早提出美德可以教化,最早从自然

研究转到人事问题,是古希腊的第一

个“智者”

古希腊繁荣时期苏格拉底认为万物之后必有其本质,知识是人

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是设法把人所

固有的知识引出来。辩证法,从推论

中获取知识。灵魂不灭

古希腊繁荣时期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世界万

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才

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灵魂也来自

理念世界,进入身体支配身体活动,

人体死亡,灵魂回到理念世界,所以

灵魂是永生不灭的。把人分为哲学

王、武士和劳动者,对应三种灵魂:

理性、意气和情欲。人的知识是先天

就有的,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

先天知识的回忆,即理念回忆说

理性主义观点,最早提出了知、情、

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古希腊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源

泉,是身体的形式,灵魂与身体是统

一而不可分割的。灵魂意气总体性发

挥作用,认为灵魂是有层次的,并具

有认识和动求功能。把感觉定义为辨

别的官能,认为运动是感觉产生的原

因。“亚里士多德错觉”

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

家”,对古希腊的学术思想做了全面

总结,并有所发展,是欧洲历史上对

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

人。其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义之间,最早提出了联想主义心理学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怀疑学派

(皮浪、爱那

西德谟)

感觉和理性所得到的只是都不可靠,

认识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甚至客观

世界是否存在也是可疑的。人对一切

事物最好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保持沉

默,不要轻易下断语

追求心神怡静是人生的目的。恬静来

自怀疑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犬儒主义学

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

得拥有的善,追求简单、避世、平凡

的生活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伊壁鸠鲁学

派(伊壁鸠

鲁、卢克莱

修)

接受原子论,认为原子构成的人类并

没有丧失其自由意志,认为人死魂

灭,没有来世,认为思维依赖感觉。

同时认为人是趋乐避苦的,满足最基

本、简朴而节制的生活,努力生活使

其默默无闻(享乐主义)

恬静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古希腊晚期斯多噶学派世界既是物质也是理性的,灵魂是物

和古罗马时期(芝诺、塞涅

卡、安东略)

质的,是世界理想的一部分,所以人

应顺从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人的

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由多数感觉渐渐

形成概念,理性也从感觉发展而来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学

派(普罗提

诺)

一切知识来源于上帝,接受者必须净

化心灵,感觉经验阻碍了知识的获

得。认为世界有两极:神圣之光与完

全的黑暗

中世纪奥古斯丁宣扬“上帝创世”和“原始罪恶”说,

认为灵魂和身体同为上帝创造,又各

自独立存在,灵魂是非物质的,分布

于全身,支配身体,管理人的一切。

提出内省法,认为知识有两种来源—

—感官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和来自

灵魂对内心经验的反省第一位富有影响的基督教哲学家,是教父哲学的最高权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是灵魂的主要官能,被认为是后来官能心理学的起源

中世纪阿奎那提出“二重真理论”,将哲学和神学

分开。认为灵魂是尘世中生物的内在

生命原则,灵魂不灭。细分了心理功

能——生长性的、有感知力的和理性

的。认为有两种智力—可能智力和代

行智力经院哲学体系的完成者,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官能心理学的消极方面,把心理学改造成神学的婢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强调感觉的作用,认为一切认识都从

感觉开始,没有感觉就没有思维,没

有认识活动,并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

的五种因素

在认识论上基本是唯物主义的,反对

二重真理论,认为科学才是真理

近代笛卡尔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

理性,理性的演绎法是唯一正确方

法。主张天赋观念论,并提出了反射

论思想(机械原理)。认为灵魂与肉

体是分开的,而心灵与身体这两个实

体可以互相影响,即心身交感论反射论思想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笛卡尔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

近代斯宾诺莎认为世界只有一个实体,即无限永恒

的自然界,人只认识这无限属性中的

两种,即心与物,认为他们属于同一

实体(心身一元论)。把知识分为三

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观知识,

只承认理性的可靠性,否定感觉的可

靠性荷兰伟大的唯物主义唯理论者和无神论者

近代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单子(无限、可不分割

和能动的客观精神实质)构成,提出

了“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认为

灵魂单子和身体单子是互不影响的,

其间没有因果关系,按各自规律活

动。认为人具有天赋的理性能力和理德国近代哲学的始祖、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性原则,感觉经验不是知识的来源,而只是起到媒介作用。认为统觉是由微觉聚积形成的

近代康德先验论哲学,认为统觉是人先天的认

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悟性、

理性三种形式统觉学说对冯特的创造性综合原则有直接影响

近代赫尔巴特提出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

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

的状态,须跨越一道界限,即意识阈)

与统觉团(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

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

和谐,否则会被排斥,这个观念整体

称为统觉团)观念,提出心理机械论,

认为观念本身具有力,相互吸引或排

斥第一次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提出意识、无意识等观念,阈限观念对费希纳的影响,也影响了冯特统觉观念的形成

近代培根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

因和规律,且必须以感觉经验为依

据,认为知识和观念来源于感性世

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并

提出了经验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被马克思成为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近代霍布斯用机械论观点观察一切,认为人是自

然物体,与其他自然物体没有本质区

别。心理不是灵魂的活动,而是脑的

物质的细微运动,否定人有自由意

志,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知识和观

念起源于感觉,但也重视演绎/推理的

作用

近代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观念来源于经验与

反省,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经验

有两个来源:感觉和反省,我们能感

知到简单观念,而后形成一个复杂的

观念,并伴随有痛苦与快乐两种基本

情绪。并把感觉经验分为两类:第一

性和第二性的质英国近代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近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

断定经验来自视觉、肤觉的客体、方

位、大小和形状。同意洛克人的一切观念都是来自经验的看法,但不同意洛克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学说,认为只存在第二性的质

近代休谟不可知论,人们只知其感知,至于是

否有客观事物存在则是知道怀疑,也

是无法知道的,对感觉印象和观念做

了区分。提出了相似律和接近律两条

联想律

近代哈特来认为N是实心的传导体,当外在刺激应用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联想主义心

引起神经冲动时,神经就会振动,沿

着神经脉络向大脑传导,引起脑神经

的振动,从而产生观念。承认洛克的

经验主义思想,承认知识来自经验,

但在解释经验来源时,他不同意洛克

反省的说法,认为感觉接受外界刺激

而生感觉,因感觉而生观念,而感觉

和观念之间关系之建立,则是由于联

想。

理学理论第一人,生理心理学先驱

近代詹姆斯·缪勒提出心理力学说,认为人的心理以同

一的机械方式起作用,外来物理力使

它启动,内部物理力使它运转

近代约翰·缪勒提出心理化学说,关于心理的主动化

合的观点

近代拉美特利人的心灵对人的机体组织特别是对

人脑的依赖,把大脑看作精神或心灵

的所在地批判继承了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是机器”

近代孔狄亚克一切知识、能力来自感官,否认反省

是观念的来源。感觉过程总是伴随愉

快和不愉快

近代爱尔维修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记忆、

判断等心理作用都只是感觉。认为宇

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第一性,宇宙是

发展的,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反

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智慧是后天教

育的产物

教育万能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1、医学与心理学

希波克拉底加仑

2、天文学与心理学

唐德斯提出人差方程式复合实验与反应实验

3、物理学与心理学

韦伯定律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4、生理学与心理学

关于脑机能的研究加尔的颅相学、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局部切除和刺激法)、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贝尔—马戎第定律(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赫尔姆霍兹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定(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进行实验和测量的,从而打破了心理或灵魂不可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赫尔姆霍兹的视觉三色说、听觉的共鸣说,海林四色说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意识的组成

一、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个体/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冯特把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独立出来,但是认为心理学同哲学关系密切,认为心理学源于哲学。

冯特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认为心理学并非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心身平行论)。

冯特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实验内省法

1、冯特设想的心理学的任务是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并探讨心理复合的规律。

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情感说)

心理元素的结合:联想(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统觉(吧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选择性注意)、心理复合(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2、冯特的民族心理学

组成民族心理的三要素:语言、神话和风俗。

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

发展阶段: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

3、评价

冯特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了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卫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

主张以分析意识元素和探讨这些元素结合的方式和规律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从而首创了内容心理学派。

不仅重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并且强调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管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

理论体系庞杂又混乱,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二、艾宾浩斯

关于记忆的研究

三、缪勒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意识的活动

一、布伦塔诺

1、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以意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布伦塔诺指出内容与意动是有区别的,意动指的是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各种对象。任何意动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内容,指向于一定的客体,但这个客体不是一般心理学家所称的客体,它不存在于外在世界,所以叫做“内在的对象性”。心理活动就是以这种内在的对象性为其特征并与物理现象相区别的。

意动可区分为三种: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活动etc

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etc

爱憎的意动:情感、决心、意志、欲望活动etc

在这三类意动中,表象的意动是最根本的,其他两类都是在这一类意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运用经验的方法

布伦塔诺的“经验”是一种经验的经验,侧重于观察而不是实验。

主要有:内部知觉或反省(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和观察他人的言语、动作以及其他表现(客观观察法)。

3、评价

把心理活动的内容与作为心理的源泉的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进而把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

未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研究。

提出意动与内容相对立,对后来心理学的影响很大,培育了奥国学派,推动了关于形质的研究。

现象心理学的早期奠基者,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二、斯顿夫

哲学上倾向于现象学

1、斯顿夫认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均为直接经验。

现象:感觉、意象,是现象学(心理学的预备科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机能:知觉、组合、理会、欲望、意志活动,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验之间的各种关系: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内在的客观结构:斯顿夫将机能的内在对象称为结构,以这种内在的客观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结构学

可见,斯顿夫将感觉映像、意象等现象(布伦塔诺所说的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大门之外,而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乃是心理机能,即意动。

2、评价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机能,同时又企图调和意动与内容心理学的对立,是二重心理学的先导,为实验现象学和格式塔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形质学派(奥国的格拉茨学派)

厄棱费尔和麦农创立,将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形质问题的研究上,认为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发展了马赫的感觉理论,为格式塔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形质概念与理论根据。由元素主义向格式塔过渡。

1、厄棱费尔

2、麦农

3、威塔赛克

四、二重心理学

内容与意动心理学的争论,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内容与意动的统一。

整合取向的心理学,和稀泥式的折衷主义的整合。

1、屈尔佩

第四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对立是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和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之争在19世界末20世界初美国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继续。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

1、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验。

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物理学研究的是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心理作为一种过程,是难以把握和研究的,但我们可以研究心理过程中意识到的片段,把心理和意识加以区分。

他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而不应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心理学的应用属于心理学技术,而非心理学本身。

主张心身平衡论(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平行的运行,互不干涉,但恰好对应)

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找出构成意识的元素和意识元素组合的规律。

2、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内省法,对内省描述的要求更加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

1)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

2)初学者和老练的观察者内省的效果不同

3)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

4)内省者必须在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下才可以内省

5)内省必须是公正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本身而非刺激本身

在内省法的运用上冯特与铁钦纳的区别:第一,在应用的范围上,冯特只用于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注意等,而铁钦纳则推广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想象等。第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冯特的观察比较容易,注意时间短,报告的时间也不长,与日常生活和生理学没有太大区别,而铁钦纳则要求较严并有许多限制

3、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派别的对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在具体研究成果方面,对感觉心理学的贡献很大。成立了“实验者”俱乐部。但研究过于狭隘且带有哲学思辨的痕迹,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他比其老师冯特走得更远。只重视元素而忽视整体,对元素进行频繁分析,最终成为一个元素主义者,在内省方法上,更加极端,对内心附加很多限制,这样把心理学引向封闭的主观世界。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1、背景

1)社会背景:一是介绍德国心理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成为新潮;二是改变传统心理学的模式,开辟了适合美国国情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新取向。

2)哲学背景: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价值当做哲学研究的中心)

3)科学背景:

斯宾塞(是将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位学者。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他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把心理现象解释为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以生物决定论代替机械决定论。研究的重心从被理解为机器构造的有机体转移到有机体同环境适应的关系中去。)

达尔文(从“人猿同祖论”出发,承认人与动物在心理上具有连续性,在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了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把心理看作生物进化赋予人的一种机能,强调心理适应环境的作用,开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河。重视个体发展的研究,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个别差异心理学的建立。)

高尔顿(以研究心理遗传和个别差异而著称。开创个别差异心理学,运用问答法研究意向的个别差异。首创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包含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这一思想被其弟子斯皮尔曼正式提出为二因素论。创造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个别差异)

2、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霍尔

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杂志》

创建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科学组织美国心理学会

是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问卷法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他认为,正常心理的发展是一系列的进化阶段,并以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身体的成长和青春期心理与其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提出复演说

从对美国心理学的贡献来说,詹姆斯主要在理论方面,而Hall主要在实际工作和应用方面。

3、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鲍德温

美国机能主义理论心理学家,将进化论引入心理学,提出了认知发展观、人格发展观、个体和种系发展观(类似于复演说)

4、詹姆斯的实用心理学体系

美国心理学之父,受唯物主义决定论和进化论影响,接受“自由意志”观念,提出了实用主义(某种观念正确与否,依赖于其有无实用价值),是激进的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的经验都应被研究。

心理适应观:心理适应观是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主张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科学,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也是一种功能或功用的关系

意识流学说: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意识状态,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即意识流。并提出了意识的5个特征(属于私人的、常变的、连续不断的、必定有其自身以外的对象、具有选择性)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内省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反对那种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的内省)、实验法、比较法

提出了本能说和习惯说(强调本能受心理活动的调节,强调本能受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扩大本能的范围,把一切心理起因都归结为本能行动。在习惯问题上,认为习惯是物质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习惯有两种:一是本能,而是理性行为)、情绪理论(S—机体生理反应—情绪)、记忆理论(提出初级和次级双重记忆理论)和自我理论(经验的我和纯粹的我)

詹姆斯的影响: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包容态度,吸收了进化论的思想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心理学具体理论上的一些见解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5、闵斯特伯格

交互抑制法,描述了类似于现在测谎仪的装置,是临床、司法、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

6、卡尔金斯

女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关于记忆研究的配对联想技术,创立了以自我为特点的人格理论

三、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1894年,杜威和安吉尔开创了芝加哥机能主义研究的先河,此后,卡尔加入进来,它与构造主义直接对立,称为狭义的机能主义。杜威1896年发表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是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杜威

为芝加哥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把完整的动作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脱离社会来对人进行研究(心理适应观)。

杜威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和心物平行论,重视心理的整体观、效用观和动力观,,在心理学史上均有积极意义,为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但是他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动顺应环境2、安吉尔

在杜威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能主义的理论体系,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心理学不只研究意识内容,主要研究心理操作,心理活动的机能(功能)在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二:一是描述,二是解释

认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活过程的意识,所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

安吉尔明确提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三点区别: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元素论相反,是心理操作的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关于意识基本效用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

3、卡尔

把心理活动如记忆、知觉、情感、想象等过程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心理活动的机能则在于获得、确定和保持经验,并利用经验来指导行为。他认为,这种以心理活动来指导的行为,就是适应性行为或顺应性行为。因此,每一种心理动作,均可以从它的适应意义、它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以及对有机体未来活动的潜在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加以研究。

他认为,适应性行为包括三个部分:动机性刺激,指机体需要,内驱力等;激发刺激,或感觉情境;做出的反应

他把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看作是一个心理物理过程。因为它们不仅能被经验到,而且也是肉体有机体的一种反应。

他主张心理学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

4、芝加哥学派基本要点

芝加哥学派构造主义

对象意识的适应性机能意识的构成

方法不加限制的内省,客观观察,实验内部观察法(实验内省)

心身关系心身一元论二元论

学科性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纯科学

四、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

是代表美国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心理学派,属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着重对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方法;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意识活动的研究;

从重视内省法转向客观的方法,但未取消内省法;

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

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是一门应用科学

观点影响

桑代克学习的尝试错误说;认为联结有两

类:一是先天的联结或反应趋势,

即本能;二是习得的联结或反应趋

势,即习惯。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

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

是效果律的补充),以及关于学历

迁移的共同因素说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他第一个用实验法取代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伍德沃斯把人的整个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反对把心理学片段化,只

研究意识或行为,坚持从因果统一

关系来理解心理学的对象问题;提

出了动力心理学,强调动机和内驱

力是人与动物行为决定因素;在研

究方法上,坚持根据研究对象和任

务采用不同的方法。外部刺激和反

应用客观观察法研究;内部发生的

意识活动只有通过内省法才可以

认识

五、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提出了一种开放的新心理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新领域得到了开拓性发展,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但是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具有生物主义倾向(受进化论影响,把动物实验结果推广到人的身上)。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

该理论强调以客观的观察和测量来记录人的行为,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内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后,是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应。

2、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把人等同于机器)、实证主义(研究可观察的经验,不研究形而上学的内容,客观实证的方法)、实用主义哲学(研究行为的目的是适应社会)

3、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机能主义越来越重视实证方法和行为研究,行为主义可以从机能主义接收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以及进化论观点);

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反射)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激进行为主义)

华生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他的行为主义理论体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观察到的有机体反应(外显的习惯反应、内隐的习惯反应、外显的遗传反应、内隐的遗传反应)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其任务是预测和控制行为。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与内省法过程相同,但内容不同,是报告身体反应)和测验法

3、华生认为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可以在施加严密的情境中研究客观行为的,否则便没有存在的可能。

4、华生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思维与言语都是一种语言习惯。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外显的行为,而思维是内隐或无声的语言。

5、评价:

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但它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心理学完全定位为自然科学,将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化了。三、麦独孤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

一、新行为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对华生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存有异议,于是试图加以改进、弥补,或者干脆转向不同的方向。这一派被称之为新行为主义,古斯里、托尔曼、赫尔及斯金纳即是主要代表人物。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发展到新行为主义,既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1、产生背景:

1)、心理学背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机能主义者伍德沃斯的提出的S-O-R模式给了新行为主义者启示,提出“中介变量”。

2)、哲学背景:逻辑实证主义,一个不能被直接观察证实的命题,如能通过间接的观察或逻辑推理而证实,冲破了早期行为主义因有机体内部因素不能直接观察证实而不予研究的局限,使得面对而不是决然回避意识这个问题。

操作主义,认为意识的东西、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通过操作定义来表达。“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3)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早期行为主义的内部缺陷,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来说,早期行为主义从根本上排斥了意识,而意识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从心里发生机制上说,忽视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使心理学出现了“无头脑”的现象。早期行为主义者过于强调外部刺激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们对于行为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2、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试图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有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刺激-反应公式所不能解释的事实。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定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且这种整体行为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指向一定对象、为实现指向目标,选择一定途径和方式、最小努力原则、可教性特征)。否认效果律,认为学习室一种符号—格式塔模式(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

为认知的行为研究开辟了道路,影响了行为主义的发展,是将认知与行为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对学习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理论过于简略,过于纲领化从而使忠实于他的学生无法继承。

3、赫尔有机体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认为有机体内部进行的事实,应该用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互相连结的定理,从而建立一种可靠的行为科学理论体系(假设—演绎系统)。

因致力于其深奥莫测的理论术语的数量化而陷入困境中。

4、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复杂行为是由强化而建立的操作活动。斯金纳还把他的理论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严格遵循科学的描述规则,使得其行为主义体系非常精确、清楚,他对许多动物行为的研究也非常精细、彻底,他用不同于心灵主义的术语揭示了反应形成、表象等现象,他竭力反对研究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使得他的立场似乎比华生更激进。但他宣传心理学不需要理论,生物学化倾向严重,其极端环境论忽视了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

关于行为主义的评价:

1、从意识到行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内容

2、遵循实证主义,发展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

3、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如行为治疗、动物心理学等

4、注重心理学的应用性

5、使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更加接近,为心理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6、抛弃内省法,研究方法片面,相应的使得其研究内容受到限制

7、忽视内部心理研究

8、以动物实验结果推广到所有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9、严格的环境决定论,忽视了遗传的作用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班图拉)

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用被以往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一、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

1、观察学习(与斯金纳的强化学习、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有本质区别)的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内化学习)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需要认知过程的参与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2、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行为的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抽象性观察学习(从他人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原则或原理)、创造性观察学习(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3、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班图拉认为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是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分离的。

4、班图拉认为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两者是相互决定的,而且人也不能视为独立于行为之外的原因。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5、自我调节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班图拉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奖惩的标准时通过模仿、标准内化和榜样作用三条途径获得的。强调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

6、自我效能原理

班图拉把自我效能看成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和情境条件

7、评价:

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

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和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

重视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班图拉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但其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且在研究攻击行为中的一些方法也难以让人苟同,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中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第九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既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资本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民众遭受三重压迫);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化占统治地位)

2、思想背景:

远因: 古希腊哲学家

思想根源 弗洛伊德的思想观点 恩

培多克勒(Empedokles,495~435 B.C.) 把“爱”与“恨”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视之为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心理动力学的基质,也是建立于两种

力量的“相合又排斥”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柏拉图(Plato,427~347

B.C.) 爱洛斯(Eros )学说 爱的本能

与力比多概念完全相符合 关于性的学说

一个神话

构建出生与死两种

对立本能的学说 “三位一体说”(一个驭者与两匹马) 心理结构的“三部图式”

理念论的“回忆说”

重视童年经验及其回忆(理论依据,再结合自身经验) 亚

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3 重视梦。把释梦看作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重要途径

二者对于梦的看法基本一致

B.C.)“象征论”

梦的歪曲现象近因:

人物思想根源影响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思想一是弗接受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念,并把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视为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的客观性”

二是间接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发生学观点

莱布尼兹微觉学说

(微觉——无意识,

“冰山”)

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的价值就受此启发

赫尔巴特意识阈概念赫关于无意识与意识等差的观念、关于心理活动的冲突、排斥和符合的观念,对弗的思想都有明显影响

费希纳无意识思想一是引起对精神位置概念的重视,注意避免从解剖学意义上来确定精神位置,力图把精神机构想象成为一个复合结构

二是对无意识的类似表述,“冰山”说

三是弗的恒常性原则与费关于愉快与不愉快情感的强度同特定时间内兴奋量的增加或减少相关的观点一致

叔本华生存意志思想一是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属于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的范畴

二是弗的泛性论与叔本华的性欲决定论相一直

三是弗把生与死的本能看作是对立统一的观点也和叔本华相同

尼采权力意志思想一是尼采对于人的深层心理的开掘,确实预示了精神分析的建立二是弗把梦视为被压抑愿望的伪装满足的思想早已被尼采所表达三是弗有些基本概念也和尼采有密切关系

哈特曼无意识哲学一是重视无意识的地位

二是肯定认识无意识的可能性

三是在坚持悲观主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3、科学背景:能量守恒和进化论思想;心理病理学,(“两术”:麦斯麦、布雷德,“两派”:南锡派<

主张催眠是暗示的结果,与神经症无关,侧重研究催眠的心理方面>、巴黎派<催眠状态是一种病症,由神经症引起,侧重研究催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思想来源:布伦塔诺的动力观、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概念、费希纳、能量守恒与转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歌德、布吕克的机械论和还原主义思想、麦斯麦的通磁术、布雷德的精神催眠说、让内的心理病因观

2、研究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无意识又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

3、研究方法:自由联想(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不管它们是怎样的荒唐、不重要或毫无意义,都不应该隐瞒。

)、梦的分析(梦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梦的分析就是揭示梦境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日常生活中大量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

4、主要理论:

1)本能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早期认为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晚期将本能分为生的本能(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和死的本能(破环本能和攻击本能)

2)人格结构论:意识

早期的二部人格结构

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伊底(本我)(反射行为、愿望的满足)

晚期的三部人格结构自我

超我(良心、自我联想)

3)人格发展论:

①口唇期(0~1岁);

②肛门期(1~3岁);前生殖期

③性器期(3~5岁);

④潜伏期(5~12岁):此时利比多处于休眠状态

⑤生殖期(12~20岁):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拥有这种人格的人在性的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都达到了成熟的、完美的状态。

但佛洛依德又认为,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造成这种情况有种种因素,最重要的是由于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固着(是由于力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和倒退(是由于力比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

4)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指的的是进行梦的破译,也即将显梦变成隐梦,即破解谜语。认为的梦的工作主要有四个基本过程: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

5)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是危险逼近时产生的警告,佛洛依德将它分为三类:

客观性焦虑:个人的生存面临客观性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遭遇动物袭击时产生的恐惧。

神经症性焦虑:当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道德性焦虑:指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

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移置、否认、反向作用、认同、退行、升华

自我防御机制的三个特点: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6)社会文化观:在社会文明的起源上,佛洛依德主张社会契约论。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基本本能,而这

是与社会文明相对立的。

5、评价:

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加深了对异常行为的理解;

促进了心理学向其他领域的普及,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但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过分扩大了本能的,而忽略了人特有的各种社会需要。

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论、等同论。

提倡泛性论,具有生物学化倾向。

过分强调早期经验。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情结理论

首先,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集群,是整体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其次,情结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人的意识活动。

再次,情结属于个人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最后,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来源等方面不同。

2、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自我是意识的核心)

心灵个体潜意识(情结)

(整体人格)集体潜意识(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3、心理类型学

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

功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知觉

4、心理动力学:

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等量原理和熵原理

心理能量的前行与退行

能量输导系统

5、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

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中年危机

老年时期

6、评价:

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强调人格的整体性,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其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学说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体系

四、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指完全个人或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的“个体”是指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1、思想背景:尼采的“权力意志”思想的影响;唯物—实证主义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德国哲学家汉斯·法兴格的“虚构”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

2、心理动力学理论

阿德勒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歧视作为行为的动力,是以社会文化为取向的。

自卑与补偿是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卓越的基本动力。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必须依赖成人。一个人正是感到自卑才会千方百计的去寻求补偿,否则,他就会得心理疾病,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补偿的作用是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

阿德勒从人格统一性的原则出发,认为统一的人格以及他的整个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优越。优越包含了个人更为完整和完全的发展,以及个人成就的满足和自我实现。

3、生活风格理论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是以“原型”的方式无意识的表现出来的,原型的内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受所处生活条件和家庭及社会环境。

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理解独特的个体,以便更好的把握个体的未来,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潜意识梦境。

4、个体发展理论

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理论。

阿德勒承认个体的身体发展水平是影响精神发展的一种(生理缺陷)。阿德勒承认遗传因素的作用,只不过这种遗传因素只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才会发挥作用。

遗传和环境只能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每个人都会创造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阿德勒认为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5、社会兴趣理论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个人优越而奋斗,而是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即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

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自己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社会兴趣不仅是一种涉及个人与别人交往时的情感,而且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一种是优越情结,即完全追求个人优越而不顾及他人与社会的需要。另一种是自卑情结,一个人由于过分自卑而感到万念具灰甚至陷入神经症之中。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原因: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被人忽视或遭受遗弃

6、评价: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当代许多心理学的思想来源。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在方法论上体现出整体论的原则,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格的不可分割性。

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仍然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的倾向。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仍然是肤浅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

学科学性不强。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梦”的异同:

1、弗洛伊德:源自性驱力,目的在于解释心理创伤的经验

2、阿德勒:除了性驱力,也有其他的心理力,看到了人的积极面,突出了理性意识的作用,人的自由意志。

第十章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一、哈特曼:自我心理学之父,使自我心理学区分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摆脱了生物学化的影响

1、提出“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为自我划定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

2、哈特曼认为,自我与伊底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都是从“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

由于自我在起源上独立于伊底,所以自我在发展上也独立于伊底的本能发展,即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分为初级自主性(先天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和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未健康的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理智化作用)

3、弗洛伊德认为心理能量主要来自伊底的力比多能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而哈特曼认为自我机能一旦从伊底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服务时,中性化的过程就产生了。能量的中性化是指一种把本能能量转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4、能量的中性化的过程的产生,也就是自我的适应过程的产生。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自主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哈特曼把适应看作是一种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一种不断与环境相适应的连续运动,而不是一种静态的产品。适应包括了进步的适应和倒退的适应,适应过程中必须考虑有机体的整体适应,表现为自我的整合机能。适应过程既受生理心理组织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5、评价

自我心理学当之无愧的建立者,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把古典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转向了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从而把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对正常心理的解释与病态心理的解释是不协调的存在着的,未能讲整个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的统一起来

二、安娜·弗洛伊德:使精神分析进入儿童研究领域,发展线索,归纳并补充防御机制

1、弗洛伊德主张伊底控制自我,而安娜主张自我约束伊底,并扩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

2、将精神分析法用于儿童心理治疗,提出了发展线索概念

三、艾里克森

1、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再是伊底和超我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做一种心理过程,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并且能加以控制。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引导心理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个人的命运

2、重视自我的同一性。

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一种同一性感,即自我同一性感或心理社会统一性感,包括了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团结性四方面。自我的同一性最初起源于婴儿,要到青春期才能正式形成。

3、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史依照渐成论原则进行的,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是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4、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时间特点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对成人依赖性大,儿童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接入自己愿意和父母愿意两者相互冲突的危机中,

主动对内疚3~5岁开始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规划勤奋对自卑5~12岁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9岁必须思考所有已掌握的信息,我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

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相融合(自我牺牲)

亲密对孤独20~24岁

(成年早

期)

与下一代的交往

繁殖对停滞25~65岁

(成年期)

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对死亡的态度,人生的意义

5、评价:

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程使用的概念。

但其理论体系不够严密,思辨性多余科学性,它的理论隐含了个人—社会发展的二因次平行论。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形成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是美国本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承认,也是新生代的精神分析家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泛性论)

一、形成

1、精神分析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民众的热情、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应用领域及学院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接受

2、对传统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社会文化学派接受了20世界兴起的社会科学的新范式,把人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把人格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理论和治疗实践的中心从个体内部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二、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神经症的标准取决于社会文化为其成员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1、神经症的文化观

区分为情境神经症(对特定困难情境暂时缺乏适应能力)和性格神经症(性格的变态,人格结构)霍妮认为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导致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存文化的矛盾。

2、神经症理论

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搞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

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痛苦,因此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策略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症需要

神经症的需要决定了神经症病人的人格,主要有:顺从型(接近人的)、攻击型(对抗人的)、退缩型(回避人的),在正常人身上,这三种行为方式可以根据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神经症病人缺乏变通的能力。

霍妮把人格看成是完整动态的自我,这种自我可以分为真实自我(个体的潜能)、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神经症病人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之间是冲突的,他脱离了真实自我所提供的可能性,以一种幻想的完美形象去贬斥、憎恶现实自我。

内心冲突时神经症的基本特征。霍妮将神经症病人在基本焦虑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心冲突称为基本冲突,包括各种神经症之间的冲突、对待他人的三种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为解决自我的冲突,可能形成的三种策略:自谦、夸张和美化自己、放弃,这三种测量对应了

三种对待别人的行为方式。

3、神经症的治疗

霍妮认为神经症治疗在于使病人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将其天赋中的建设性力量引向自我实现的轨道。

倡导自我分析室霍妮对精神分析治疗的一大贡献

4、评价:

霍妮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道路,并最先建立起社会文化的精神分析的基本框架,并为后来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但霍妮的理论在内部一致性上存在着不足(把社会生活简单化了,文化的作用机制也未描述,且一方面指出了现存社会文化的矛盾,但又只关心个人如何去适应文化,未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

与弗洛伊德的区别:主要动机;人的本质

三、沙利文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

自认为受弗洛伊德、詹姆斯和冯特三人影响

1、沙利文将人际关系设为精神医学的核心概念,这里的人际关系既指与现实的他人的关系,也指与想象中的人物、古代的英雄、小说中的人物、祖先或者尚未出生的子孙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人际关系脱离了现实,当这种虚幻的想象支配人的生活,使正常的现实人际关系遭到破坏,就导致了精神疾病。

2、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与人相处的社会情境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

沙利文将动能(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这种模式反复出现,称为有机体的生存特性)视为描述个人行为或人格的最小单位。

能量的积累导致紧张,而能量转换(动能)的功能在于消除紧张。紧张时需要的表现。需要产生于人与环境特别是人际情境的能量失衡,驱使有机体通过能量转换以恢复平衡。焦虑则是由于没有获得安全感,它较多的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个人为了消除焦虑就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即自我系统。自我系统是在人际关系中,通过评价他人对“我”的反应而形成的,是“我”在与与“重要的他人”交往中,从“他”对“我”的反应中所形成的映像。自我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以获得满足和安全。自我系统的防御功能主要通过自我动能来实现,自我动能是在认可和反对、奖赏和惩罚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人际行为模式。

人格化是沙利文精神医学人格理论的另一重要概念。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包括对自己的人格化、对他人的人格化、对事物的人格化和对某种观念的人格化。

经验模式是与个体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际经验的独特风格。沙利文认为儿童人际经验的发展依次经过:原始的、并列的和综合的三种。

人格发展阶段:沙利文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和早期经验决定论,更强调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可塑性

阶段时间

婴儿期从出生到言语能力的成熟

儿童期从言语能力成熟到学会寻求玩伴

少年期从寻求玩伴到亲近同性同伴

前青春期从同性亲近到生殖欲成熟

青春期从生殖欲到情欲行为的模式化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精)(新)

第一章绪论 1、把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①就其内容而言,西方心理学史属心理学学科范畴。 ②该学科的性质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理解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①新的心理学实验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②心理学知识资料的积累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突破之间的矛盾。 ③心理学发展中分化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外部条件:①生产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水平。 ②哲学思想观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试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的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成为归宿。 2、了解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心理学有何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 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产生无限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的差异。 (影响 : 柏拉图理念论:①承认思维的能动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回忆的方式最原始的表现了天赋观念和内省法; ②触及到主体和客体、先天和后天、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指出心理活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部分,两者既统一又矛盾着;④相传是欧洲最早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⑤第一次描述了接近和相似两条联想律;⑥觉察和感觉的相对性和对比、情感两极性以及梦和欲望的关系等。(影响 : 3、理解亚里士多德生机论思想的成就及其对后来的心理学影响。 成就:①首次提出心理是有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②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③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形式; ④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⑤发现联想的三定律;⑥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⑦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 ⑧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影响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 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③具体描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P47 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了解中世际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观点与代表哲学家 ·阿奎那经院哲学观点:重视理智和抽象功能,把心理视为一个系统,承认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性等方面有正面意义。但存在理智主义、温和唯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倾向。 ·伊本·阿尔·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以光学决定论为基础,提供了科学解释视觉形成的某些根据,创造了机械决定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一、冯特的主要理论观点及评价。 (一)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1、心理学与科学: 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2、心理学与哲学: 认为心理学虽然独立于哲学而成为一门科学,但不能完全脱离与哲学的关系。 3、心理学与生理学: 认为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心理学所用,但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 4、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不反对应用研究。 但更重视理论。 (二)冯特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2、研究方法: 实验的内省法(指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冯特论经验的分析与综合 1、要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但主张意识是一种过程,心理元素也是一个过程。 2、认为基本的心理元素有感觉和感情。 1 / 3

3、用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来说明意识的整体特点。 (四)冯特论情绪和意志 1、情绪是由不同的情感结合而成 2、意志同情绪具有密切联系,意志在本质上是感情性质的(五)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民族心理学是一种关于语言、神话和风俗发展原理的研究。 (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 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他大的贡献 2、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家。 3、在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关系的第一次系统研究。 局限 1、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没有摆脱内省法。 3、理论体系庞杂而又混乱。 二、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内容与特点。 (一)内容:①感觉与知觉的研究②反应时的研究③注意的研究④语词联想研究⑤感情的实验研究(二)特点1、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低级心理过程得到高度重视,而思维、想象等高级过程却被忽视了。 2、实验方法中内省的成分比重还比较大。

简明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于水。他认为磁石有灵性,世界是活的,充满着神。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和物活论者,其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他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毕达哥拉斯学派致力于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世界,并最终影响世界。 赫拉克利特:是爱弗斯学派的代表。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变化是万物的唯一常性,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合乎法则的。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 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存在唯一不变的。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恩培多克勒:西西里学派的创立者。多样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爱使四根结合,憎恨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最后一个物理学家。不断运动着的微小原子颗粒是万物的基础。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物质世界本来就永远活动,是完全机械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心理活动也是机械的作用。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享有盛名的智者。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人的品质问题、治理国家问题,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唯心主义,苏格拉底明确的将灵魂看成与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产婆术,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的作用只是把人固有的知识引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教育方法“产婆术”的依据。“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他又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提高我们对世界认识的精准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测量和演绎推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其《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著。白板说:经验又对心灵的内容负责。是由经验来装备的,人的心理视作一块“白板”。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达芬奇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反对二重真理说,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他重视感觉的作用,认为“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 特勒肖: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曾在欧洲首创自然科学园(又称科学院或自然科学学社),对欧洲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斐微斯: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他主张从经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斐微斯对于病理心理颇有见地。 弗兰西斯丶培根: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还提出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笛卡儿:(1)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性是唯一的正确的方法。(2)天赋观念论。心理观念有两类:一类是天赋观念,是先天具有的,不依赖于经验;另一类是获得性概念,源于经验。(3)身体是机器。迪卡儿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他却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心理学史复习题

心理学史复习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2分) 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答: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2、桑代克的联结学习规律 答: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新行为主义 答:以赫尔、托尔曼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以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注重学习研究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派别。 4、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答:在人性及其行为的因果决定模式上,强调个体、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理论。 5、图式 答: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或者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6、顺应 答: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7、意动心理学 答:心理学史上的一个流派,指布伦塔诺开创的心理学人文主义研究路线,也叫奥国学派。(1分)主要代表人物有布伦塔诺、斯顿夫、屈尔佩等。(1分)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答: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1分)以原型的形式存在,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1分) 9、勒温的心理场 心理场也叫心理生活空间或生活空间,是勒温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分)指的是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生活的所有心理事实。1分 10、情结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 1、对(柏拉图)来说,知识来源于对灵魂附人身体之前的经验的回忆。 2、(柏拉图)的(论灵魂)一书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3、(洛克)在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association)的概念。 4、(贝克莱)(G Berkeley)认为现实世界是我们感觉的总和,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唯心主义命题。 5、(培因)(A Bain)创办的(心灵)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6、(斯宾诺莎)(B Spinoza)把上帝等同于(自然)。 7、(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8、(加伦)(Galen)把四种体液与四种气质相联系,扩展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9、(费希纳)(Fechner)第一次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 10、缪勒(Muller)是最早以实验心理学为专业的人。

西方心理学史讲解

西方心理学史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 1、西方:欧美国家 2、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思想史和心理学史 3、科学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思想 4、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心理学发展历史 二、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阶段 1879年冯特实验室的诞生为标志,把心理学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时期 (一)前科学心理学 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探讨灵魂的功能; “官能”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世纪末-19世纪中叶)——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方法等问题。 1、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1)感觉主义: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唯物经验论。(感觉主义只认同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试图让心理学绝对客观从而认识心理本质,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2)联想主义:依赖于主体的认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内省体验,唯心经验论(联想主义认同主体自我体验到的经验,并且认为应该用联想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把联想作为经验到心理现象之间的链接,实质上是把心理现象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经验的联想,这与后来的行为主义有相似之处。)(用一条或多条联想律来解释观念的起源,解释记忆现象,或解释简单观念如何形成复杂观念,这样的观点称为联想主义。亚里士多德) 2、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强调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强调心

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理性主义主要在荷兰和德国,与经验主义一样都集成了部分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于莱布尼茨,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夫、黑格尔、康德等人。 1)理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活动的、赋予理性的固有观念,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理性主义实际上是从人心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的。)唯物主义唯理论主张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①官能主义:(官能主义集成了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发展而来的官能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结构体系,主要把人的心理分为知情两种或知情意三种官能。) ②统觉主义:(统觉在理性主义眼中是人的心理的最高级的认识能力,包括莱布尼兹定义的自我意识,康德认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等,这种能力在他们看来都是人固有的理性的一部分。) (二)科学心理学时期 1879年冯特实验室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独立于哲学,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的学科,流派众多。 三、范式 在自然科学中,一门科学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分享着某种观点。这种广泛被接受的观点称为范式。 四、科学发展的阶段: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 五、研究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普遍联系、辩证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态度、史论结合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 1.问:机能心理学;第二个特征说:理解心灵的功能,不是对心灵的内容作描述,这里不应该是意识吗,怎么说对象是心灵了?心灵和意识不是同一个概念啊。 答: 这里意识和心灵是差不多的涵义,两者是可以相通的。 2.问:机能心理学;詹姆斯的情绪论(情绪是由身体变化引起的)和闵斯特伯格的意识的活动理论(意识是由行为引起的)这个两个理论是对的吗? 答: 关于我们心理学史上的理论问题,由于每个流派以及心理学家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两者间的关系(例如身心关系)都会有一定差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那时的情境下,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3.问:机能心理学;书的最下面一句说: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但是本能只有感觉冲动知觉冲动观念冲动三种啊,自私的冲动又是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 答: 1、个人认为这里和本能观点的分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自私的冲动不是属于我们本能冲动概念之中的,是关于詹姆斯自我学说的一个概念。 2、只需记住关于自我学说,詹姆斯将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即可。 4.问:机能心理学;书上知觉冲动和观念冲动的举例,还是不太理解,望解释。 答:

1、知觉冲动即对事物整体属性及关系的反应冲动。例题里:很多人在跑,这是你觉察到的行为现象,从这行为中你自己也开始了动作,即跟着跑。 2、观念冲动只是一个想法,是由某特定情境或刺激引发的对应的想法,不一定有了实际的行动。 5.问:内容心理学;综合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分析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意思? 答: (1)综合是归纳的过程,即把几种有类似特征的事物综合起来,因为事物间是有关联的,所以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 (2)分析是对几种事物的一个比较,找相同、不同和关系,所以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 6.问:内容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中,感情和情感是一个意思吗?书上有时候说他认为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感情,有时候又说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情感。 答: 这里应该是一样的。你只要记住他将意识分为这感觉和感情(或情感)两种基本元素就可以。 7.问:内容心理学;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和感情是主观方面是什么意思?感情不能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意思是说外部世界不能产生感情吗? 答:(1)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是指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个反映,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外界事物或刺激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这是客观方面。 (2)感情是主观方面是指感情主要是我们的一个内在的情绪、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因而是主观方面。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 一.把握西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范畴;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研究对象:研究西史的起源,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理解西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新实验与旧理论的矛盾;学科发展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新知识理论的突破和就有史料重新认识的矛盾 外部条件:西方哲学思想;生产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水平(三者关系?) 三.学习西史的意义 .夯实基础全面了解心理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全貌,是专业学习基础牢固 .开拓眼界鉴古知今,形成对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 .洋为中用掌握西方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鉴别.评鉴能力.为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事业作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应主要掌握哪些内容和学习方法? 内容.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关于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就. 3.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其传统特点 发法.整体把握与个别通晓 2.史论结合法 3.比较分析法 4.文献资料法 5.以哲学思想为指导 6.以社会学,文学,史学为基础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试分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 1.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2.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3.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4.以亚历山大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 5.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二.了解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史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的研究取向.其中以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为先驱,以德谟克利特开创的,伊壁鸠鲁发展的,卢克来修系统化的原子论为代表. 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提出了决定论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源及其自动性,重视身心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的观念,承认感觉得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显然原子论也有其思想局限性,不重视心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得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心理学得产生、发展与演变得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得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就是心理学起源得故乡, ●德国就是心理学诞生得故乡, ●美国就是心理学发展得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得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得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 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得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得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得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得许多领域与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与理论之间得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得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与开拓创新得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得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她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得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得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得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得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得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就是?就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得历史。 (一)西方得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得一百年:1833—1933》

《西方心理学史》题库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时代精神说 2、伟人说 3、“白板说” 4、心身平行论 5、情感三度说 6、民族心理学 7、二重心理学 8、形质学派 9、无意象思维 10、意识流及其特性 11、复演说 12、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13、相同要素说

15、“向性”学说 16、操作主义 17、潜伏学习 18、位置学习 19、强化程序 20、自我效能 21、交互决定论 22、自我调节 23、控制点及其种类 24、快乐原则 25、现实原则 26、至善原则 27、俄狄浦斯情结

29、正常期待环境 30、社会性格 31、社会潜意识 32、趋完形律 33、同型论 34、现象学方法 35、行为环境 36、心理场(即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 37、蔡加尼克效应 38、同化 39、顺应 40、图式 41、临床法 42、自我实现

二、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内起源,一个是内起源。 4、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心理学。 6、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 ,发现言语运动中枢的是。 8、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他认为和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 9、为了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艾宾浩斯专门创造了和。 10、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动分为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的意动,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和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11、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主张意识的和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和。 13、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将自我分为和经验的自我,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和。 14、詹姆斯的双重记忆理论将记忆分为和这两种要素。 15、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量”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 16、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 17、铁钦纳认为,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情感和。 18、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基础是。 19、霍尔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 20、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21、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2、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24、桑代克认为,学习即,他提出了、练习律和准备律这三条学习定律。 25、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论文是。 26、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和之间的规律。 27、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他倡导客观方法,包括测验法、、和口头报告法四种。

西方心理学史

.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 ●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 ●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练习题(答案不保证准确)

西方心理学史练习题六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随机号码表法是(A)。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组抽样 D. 分层抽样 2. 铁钦纳认为应用(A)解释心理过程。 A. 与心理过程平行的神经过程 B. 外界环境的作用 C. 心理机能 D. 心理现象 3.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如果一个男孩五岁,他处于哪一个阶段(D)。 A. 感知运动智慧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4. 柏拉图的回忆说认为灵魂是(B)的。 A. 灭亡而不轮回 B. 不灭而轮回 C. 不灭而不轮回 D. 灭亡而轮回 5. 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是(A)。 A. 韦特默 B. 华生 C. 皮尔曼 D. 勒温 6. (C)在1902年首创等级排列法。 A. 哈特莱 B. 高尔顿 C. 卡特尔 D. 卡尔 7. 某测验的标准差是10,复本信度是0.84,计算测量的标准误是(B)。 A. 3.38 B. 4.00 C. 3.38

D. 4.50 8. 一个包括40个题目的测验信度为0.80,欲将信度提高到0.90,通过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就是出至少应增加(C)个题数。 A. 40 B. 60 C. 100 D. 50 9. 效标效度的两种类型是(D)。 A. 同时的和继时的 B. 预测性和非预测性的 C. 内容的和构想的 D. 预测性的和同时性的 10. 布洛卡区的主要功能是(B)。 A. 言语表达中枢 B. 言语运动中枢 C. 言语理解中枢 D. 言语感觉中枢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哪些属于完型主义的组织法则(ABCD)。 A. 相近法则 B. 相似法则 C. 图形—背景法则 D. 闭合法则 2. 测量误差的来源(ACD)。 A. 测量工具 C. 施测过程 D. 系统误差 3.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确的是(ABD)。 A. 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质 B. 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是逐步上升的 C. 需要的层次越高,其表现和满足就越不依赖于外部条件 D. 需要的层次越高,其变异性和可塑性越大 4. 效度具有(AD)。 A. 相对性 B. 绝对性 C. 针对性

西方心理学史总结(终稿)

西方心理学史总结 绪论与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 精神说和伟人说最早由波林在1950年发表的《实验心理学史》作出区分,在波林看来,时代精神作用就是社会的文化条件阻止或者促进科学的发展。伟人说则主张科学上的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和力量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的统一原则就是处理好个人与其时代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而且这种时代条件不光是社会文化条件,还应包括政治、经济诸条件。 2、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普罗泰戈拉 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重要意义。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上、伦理上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他最早从自然研究转移到注意人事问题,引起人们关心人怎样思想、怎样欲望等问题,这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回想,从而看出他支持先天论。他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这也是他“产婆术”的依据。他认为灵魂和肉体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东西。 3)柏拉图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由理念构成,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才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灵魂也来自理念,且可以在人死亡后离开人体回归理念世界,从而灵魂可以永生、轮回转世。柏拉图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和他的灵魂或心理三分法对应,即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理念形式)的回忆,这就是理念回忆说。这一学说成为后来欧洲心理学关于天赋观念和内省法的最初表达形式。柏拉图提出一种联想的观点,即认为对感性对象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基于感性对象与理念形式相似或者两者经常有联系,从而唤起人们的回忆。这是关于联想的相似律和接近律的最早描述。 4)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代表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思想的顶峰,也是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他的《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亚里士多德认为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是身体的形式,灵魂与

《西方心理学史》习题库

欢迎阅读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1、时代精神说 2、伟人说 3、“白板说” 4、心身平行论 5、情感三度说 6、民族心理学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趋完形律 33、同型论 34、现象学方法 35、行为环境 36、心理场(即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 37、蔡加尼克效应 38、同化 39、顺应 40、图式 41、临床法 42、自我实现

二、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内起源,一个是内起源。 4、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心理学。 6、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 和之间的规律。 27、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他倡导客观方法,包括测验法、、和口头报告法四种。 28、拉施里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对学习效率的影响的大小是以切除分量多少为转移的,切除分量越多,影响越大,这就是所谓大脑皮层功能的原则。 29、拉施里认为,皮层的一定部位,从其对任务的功效来说,本质上是与另一部分相等的,这就是所谓大脑皮层功能的原则。 30、古斯里认为,导致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 31、赫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有两个基本条件:和。 32、赫尔将强化分为和两种。 33、赫尔称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为。 34、托尔曼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这一行为具有和。

西方心理学历史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 叶浩生主编 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怀疑学派(皮浪)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3、斯多噶学派(芝诺) 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概述 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2、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 3、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 §1.2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材料0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 绪论 前科学(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有丰富的心理学思 想,但却没有系统 的心理学理论 进入科学心理学时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每个国家的发展特点: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 英国和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格式塔心理学 荷兰——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美国——机能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 瑞士——日内瓦学派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和建立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以 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 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里特的原

子论心理学思想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心 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 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创立官能心理学)3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培根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笛卡尔的理性心理学思想,洛克的理想主义心理学)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理念论心理学思 想 生机论心理学思 想 中世纪——教父哲学、 经院哲学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复 兴古代希腊文化 经验主义(英国的联想主义和 法国的感觉主义) 近代时期 理性主义(荷兰和德国的理性 主义) 科学起源:1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加

伦的气质学说) 2天文学和心理学 3生理学和心理学 4物理学和心理学(韦伯定律,费西纳定律)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柏拉图——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天赋观念 亚里士多德——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 —他的《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把灵魂的功能分为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 早的知与意的二分法 奥古斯丁——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笛卡尔——提出反射论思想,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 洛克——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提出“白板说”。第一个提出“联想”概念 哈特莱——提出“神经震动说” 布朗——“心理化合说” 培因——1876创办的《心灵》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