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

行手术治疗(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

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植入耗材:听骨植入。

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

4.术中酌情行面神经监测。

5.术腔填塞。

6.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伤口换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伤口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

行手术治疗(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

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情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 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手术: 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

221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 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 2. 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 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 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

华消化杂志,2013,33(12): 793-802 )。 1. 饮食治疗; 2. 补液治疗; 3. 止泻治疗; 4. 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 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 C)、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 隔离;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中医临床路径耳鼻喉科鼻衄暴聋慢喉痹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瘀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近1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54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54例、中药静脉制剂54例、针灸23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32例,阴虚阳亢证11例,肝火上炎证8例,肾精不足证2例,痰瘀阻窍证0例,气血亏虚证1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60%,特色疗法使用率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40%,临床显效率50%,有效率10%,无效率0%。 5、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 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晕临床路径方

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平均在7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难点,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三项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有瘀点,

苔白腻,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烙法:适用于各种证型。根据扁桃体分度程度,挑选特制的烙铁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后蘸上麻油(烙铁涂蘸麻油后酌热度约为120℃),然后迅速送入口腔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当听到局部发出“兹拉”声后(约0.5~1秒)立即将烙铁抽出,此为“一铁”治疗量。每侧扁桃体10~15“铁”为一次治疗量。施烙后扁桃体表面形成一片烙痂,3天后烙痂脱落可行第二次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烙治过程应注意烙铁须在压舌板的上面进出口腔,以免烧伤其他部位。一旦发生口腔黏膜烫伤,局部可以喷喉风散。 2.啄治法:适用于各种证型。用镰状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动作,每刀深度约2~4毫米,每侧扁桃体3~5下,啄治后扁桃体表面会少量出血,每次治疗以吐2~3口血为适度。每周1~2次,5次为1疗程。啄治过程应注意进刀不要太深,避免损伤扁桃体血管。一旦出血较多应及时进行局部止血。 3.含漱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等中药煎水含漱。 4.吹药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 5.含服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用滋阴清热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等。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等。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推荐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陈皮、半夏、茯苓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路径实施情况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 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

2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 14.28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及职责

关于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通知 医务处发[2014]第9号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各相关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根据医院实际,特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普外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柏华 副组长:殷秀玲 个案管理员:张立飞 医师医疗组成员:祝凯华、黄超、韩建旭、王丰强 护理医疗组成员:黄丽、冯敏、王舒、顾银星 普外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徐本文 副组长:蒋明丽 个案管理员:杨晨曦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飞、丁辉、殷均山、葛荣忠 牛四龙、黄昌明、任船 护理医疗组成员:仲婷婷、周红娟、蔡红艳、费学娥 妇产科1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董艳 副组长:夏明 个案管理员:汤同会 医师医疗组成员:张松英、张力敏、汪源源、焦艳 鲍明珠、张珍、卢良花、胡芬芳

护理医疗组成员:宋考明、陆金华、王茂芹、魏迁 妇产科2病区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东霞 副组长:谢青 个案管理员:赵丹玲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晓超、刘爱玲、葛志娟、左罗、仲苏静 程怡、钱兆珠、陈汝英、张红梅 护理医疗组成员:刘玉娟、张林玲、陈祝祝、吴庭 泌尿烧伤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全胜、王庆明 副组长:祝雪青 个案管理员:崔勇 医师医疗组成员:陈志永、范建华、陈猛、孙继才、王宗南 张守俊、王湘臻 护理医疗组成员:李姗、方竹雅、陈茜茜、单海薇 五官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张一航 副组长:梁玉伟、李强、潘铮 个案管理员:陆婷婷、刘志元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亮、王全芝 护理医疗组成员:张晓莉、刘珊珊、徐锦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刘连松 副组长:刘晓鸿

个案管理员:吕茂洲 医师医疗组成员:周大志、杜春雷、章超、李光波、刘冬红 翟晓雷、卢志林 护理医疗组成员:耿芹、张薇、胡美媛、任丽梅 胸心外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郁松 副组长:姜玉 个案管理员:汤井双 医师医疗组成员:汤成刚、周杰、戴绍兴、蒋浩、季中华护理医疗组成员:王园、蒋健、张亚琼、张会进 骨二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吴勇 副组长:赵宏 个案管理员:燕好军 医师医疗组成员:王洪俊、胡绵虎、黄林海、鲍恩虎、张大威 於睿 护理医疗组成员:单苏阳、胡敏利、胡珊、钱芳 心内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组长:周长高 副组长:仲谨、赵守静 个案管理员:马超、胡敏 医师医疗组成员:高新春、葛恒松、李勇、吴开霞、马超 费金雷、蔡东东 护理医疗组成员:蒋捷、李如、李会、臧娟、陈莉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编码:BWC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180.205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2 ?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编码:BWC22)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 10 编码:180.205 )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凝血功能+D-二聚体。 (5)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腹部超声、CT MRI等检查,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其他疗法。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肢体红热、肿胀、疼痛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有明显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或出现肺栓塞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先进经验介绍

抓临床路径管理促医疗质量提高 —江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值此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迎来了江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根据会议安排,我谨代表江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2018年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做会议发言,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抓临床路径管理促医疗质量提高。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根本要求之一。如何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对医院医疗业务管理的考验。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的初期,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临床路径的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不高。部分人认为,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发挥可能会受到约束,惯性思维和经验性诊疗的意识比较强。 针对此种状态,院领导及时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卫健委相关文件中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指出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和医生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与贯彻落实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相结合,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使大家明白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意义,提升了站位,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宣传动员,成立组织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医院在全院大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学习普及了关于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开展路径管理工作的意义,以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我们存在的差距,使大家形成了共识。 同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成立了江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科室成立了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了《江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科学遴选,规范路径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建设工作要求,研究分析了辖区的内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谱,结合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对常见、多发、诊疗效果明确、技术成熟、操作规范、适于进入路径管理的病种进行科学遴选。各临床科室根据专业特长,会同药学、检验、医技等部门协商,遴选出相关专业病种,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推荐的临床路径参考文本和本院实际工作条件,初步挑选出适合本院开展的路径病种,并制定出路径表单等,报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医务科)审核。进一步规范路径并组织实施。 2018年,我院共制定并开展临床路径128个病种,涵盖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 (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

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2016最终版汇总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编码 BFZ001) 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TCD-10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慢性期: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甲亢临床路径.doc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ICD -10 :E05.0) 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ICD-9-CM-3:06.3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编着, 2008 年第 1 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 7 版)。 1.临床甲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 B超证实)。 3.血清 TSH浓度降低,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4.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5.胫前粘液性水肿。 6.甲状腺 TSH受体抗体( TRAb或 TSAb)阳性。 以上标准中, 1、2、3 项为诊断必备条件, 4、5、6 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编着, 2008 年第 1 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 7 版)。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适用于: 1.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

2.甲亢甲状腺药物或131碘放射性核素治疗后复发; 3.甲状腺较大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4.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 5.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 13-24 周)进行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8-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E05.0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疾 病编码。 2.有手术指征患者; 3.患者的甲亢病情稳定,术前准备有两种方法,可在门诊完成: (1)术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基本控制甲亢症状后,改服 2 周碘剂,再进行手术; (2)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开始即用碘剂, 2-3 周后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可进行手术;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免疫; (3)心电图、胸部 X 线检查; (4)甲状腺功能检查、抗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 (5)请耳鼻喉科会诊了解声带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1汇总

科儿中医临床路径 录目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476 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TCD 编码:BEZ24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ICD-10 编码:D69.004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版中国中医药出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1()中医诊断标准:)。社,2002 年民卫生(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年)2002 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诊(过敏性紫癜)‘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疗方案”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过敏‘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性紫癜)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2 。18 天(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编码:D69.004 ICD-10 和过敏性紫癜BEZ240编(第1.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码:)(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3.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5)心电图、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过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CRP)、尿 NAG 酶、血沉、ENA 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4)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活血止血。 2.辨证选择中成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3.中药熏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治法方药。 4.儿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 目录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1)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3)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5)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7)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9)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1)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13)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5)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6) 十》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9) 十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21) 十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23) 十三》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26) 十四》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28) 十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30)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