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规划之美

课程规划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3290847.html,

课程规划之美

作者:张宁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6期

当下,不论在哪个范围规划信息技术课程,总会面临很多两难问题,如要技术还是要素养,体系严谨还是开放,下定义还是用概念,统一界定还是自主架构等问题,处理不好都容易让这门原本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在矛盾中失去美感。由于规划能力薄弱,教师更多从思想、主题、作品上去寻找技术的外在表现之美,忽视课程固有的内涵规律之美。课程的发展源远流长,从自由意愿到意志规范,再到自主精神,在相互角力中会丢失各自美的元素。所以,要取各种规划的精华优势滋养我们的课程,从开放发展的视角架构我们的课程,课程因此才会更美。

从文献,看课程美之迁移

课程一词从古时起源,流传到现代教育,内涵与形式之美交互辉映。

1.教育也是大事业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说出了伟大的事业需要有德者维护的真理。

虽然此说不是现代学校课程论,但是词源的力量已经彰显无疑,那就是包括教育功能在内的“德”行天下建伟业的意义。从中我们得到的启发至少有几点,一是内涵(君子),二是方式(法制),三是两者的融合之美(奕奕)。

2.学程与教程比肩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把“学程”中的功课及其进程规划得尽善尽美。近代,在班级授课制施行中,赫尔巴特学派引入“五段教学法”,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教程”,更多彰显教师的作用。早期教育规模小、自发性强,书院派、学院派自由发展,那的确是自学为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三更灯火一起点燃着人生梦想的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近代教育就像近代的工业,机械化、标准化快速生产出合格的劳动力、高明的科学家,越来越失去自由的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却更加高效,建立在科学知识传授上的教育成为人才的培养工厂,由此产生出科学、民主的文明进步。

3.自主与规范角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