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教案(科教版)

第七章教案(科教版)

第七章教案(科教版)
第七章教案(科教版)

化学教案2014-----2015年下学期

生化组:张树成

化学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第七章溶液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及乳浊液的作用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关系

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4.知道溶液浓稀的表示方法及有关的计算

5.了解结晶的现象并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教学重点:

1.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3.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难点:

1.溶解度的理解

2.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七年级下册劳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相架的设计 第一课时相架的构造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手工木工“相架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到商店调查、观察,激发学生的设计需求,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范例展示和演示,引发学生对不同材质和构造的相架产生兴趣,将学得的基本技能应用于设计之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创造的乐趣。通过交流评价和拓展练习,看到别人的长处,积极参加集体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初步学会设计技能的同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相架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调查、观察和研究、思考,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相架的设计。难点是相架玻璃槽设计、相架木料成角度锯割和粘合,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分析思考,逐步学会使用多角度的思维方法设计作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四、【教学器材】 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单元纸工初步 教学目的: 1、了解纸的知识。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 3、学习纸工基本技法。 4、制作折扇。 教学重点:体验纸工基本技法的运用,在制作中辨认符号,使用工具。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纸工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知识,知道纸也是一种手工的好材料。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3、知道纸工制作时的案例防护。 教学过程: 一、课程内容说明 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大家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帖、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纺织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了解纸的知识 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1)造纸术的发明 (2)早期的造纸方法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 书写纸、精制双胶纸、铜牌纸、箱板纸、地图纸、账册纸、静电复印原纸,电脑打印原纸。

三、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 1、纸工工具 1)剪刀是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胶水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 5)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2、纸工制作符号 纸工材料卡片上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主要有以下一些 1)山线 2)谷线 3)剪切线 4)粘贴面 5)挖切 3、纸工的基本技法 最好要用多媒体演示 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制作纸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纸工的工具,例如剪刀、美工刀很锋利,不小心就会划破手。 第二课时制作折扇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能够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看懂制作步骤。 2、重点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1、会在操作过程中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开始-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制作步骤,在教室安装了移动多媒体,充分利用教材光盘,把制作过程动态演示学生看。 然后教师根据动画演示强调制作的重点,特别是山线和谷线的运用。 二、分组活动 事先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了解,有的学生没有带材料,有的学生已经做好了,有些学生喜欢一发下来就全部做好了,当然,有些制作应该自学就会的。因此,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七年级下学期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湖泗中学

第一课.塑料丝杯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塑料丝编织方法。 2.初步学会用塑料丝编织杯套的技能。、 3.培养学生认真的劳动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4.陶冶学生爱美情操,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塑料丝编织法的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塑料丝编织方法异同点及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塑料丝是常见的带状编织材料之一。它质地柔软且可塑性强。如果通过精心设计,运用编制的常用技法,就能用它编制出提包.果盘.花篮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下面我们学习用塑料丝编织杯套,了解编织简单工艺品的基本方法,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设计.编织的乐趣。 编织材料准备 (1).60 cm长的塑料丝40根,40 cm长的塑津斗丝l根。 (2).剪刀。 编织过程 1.观察思考: 你能看出杯套的编制用了结艺中的哪些技术和方法吗? 2.实践探索 (1)编套口 (2)编套身 (3)编套底 注意: 在编结时,拉丝的力度要均匀,尽量使套身整呈圆筒形,这样才美观。

第二课.塑料带提篮 教学目标 1.掌握挑压编织技法,学习提篮的编制方法,编成小提篮。 2.在编提篮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和互助合作精神。 3.启发学习设计创新,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塑料带提篮编织法的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塑料带编织方法中的挑压编织法。 教学过程: 用过的塑料捆扎带扔了十分可惜。我们可以废物利用,用它们来编制提篮等物品。通过编制提篮,我们可以学习挑压.扭绞的基本编织技法,为以后学习编制枝条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织材料准备 1.剪刀。 2.塑料捆扎带数根。经条:宽0.8 cm.长60 cm的15根,宽0.8cm.长80 cm的5根,宽0.8cm.长40 cm的4根;纬条:宽0.5 cm.长约2500 cm 和宽0.2 cm.长约500 cm的各1根,宽1.5 c,m.长75 cm的1根;提手:宽0.8 cm.长80 cm的2根。另准备直径1 cm.长25 cm的塑料管2根。 编织过程 1.观察思考 想一想,这个提篮是怎样编制而成的?提手是怎样安装的? 2.实践探索 (1)编制底部 (2)编制四边 (3)收口 (4)制作提手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组》教案

6.滑轮组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五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滑轮组”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观察建筑工地上的吊车、起重车等发现起重机上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组合起来使用。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要思考这些滑轮组有什么作用,需要在课堂上组装一些滑轮组,来模拟研究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组装有两种方法,这里不强调方法的不同,也不需要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省力。为避免出现用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一致而不便学生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方法组装滑轮组。当学生组装好滑轮组后,首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作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再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并记录下来。随后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的测量数据。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几组数据,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的结构的关系。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这一问题将学生对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引向深入。 采用游戏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游戏中进行体验。分析游戏和滑轮组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1组)越多,就越省力。这也是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滑轮组,并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将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是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也可能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基础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七年级劳技教案

七年级劳技教案 项目一:编绣工艺 第一章:编织和打结 第一节:棒针编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使用绳或毛线编织小饰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欣赏生活中各种棒针编织的饰物,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和使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掌握棒针起针的基本方法,有创意地运用编织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愉快积极地参加制作活动,在活动与合作中感受编织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挂线起针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挂线起针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棒针吗两根细长的棒针,穿梭于色彩绚丽的绒线之间,编织出许多美丽的装饰品,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走进编织的世界。 教学过程:

挂线起针: 可以发动男女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编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的更快。 穿针引线: 要重视基本针法的训练 实践活动: 编织小围巾 作业:完成一件简单的编织作品 第二节:钩针编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钩针编织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装饰作用 过程与方法:认识几种常用用针法——钩针的图示符号,学会编织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右手持针,左手绕线的钩针编织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锁针、短针、长针的图示符号,学会其编织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图片和实物引入课堂 讲授新课:

实物投影演示编织方法,提供书上的编织图示符号和文字说明,讲解演示 学生练习 互相学习交流 实践活动: 手机套的钩编 材料准备:钩针、丝线少许 根据丝线粗细选择适合的钩针一枚 2、钩织方法: (1)先用短针钩织手机套的底部 (2)然后根据针法图钩织手机套身,钩织与手机套同长,然后钩花边 (3)手机套的挂带可以用辫子针起针,然后再钩一行短针即可 四、作业: 每个小组评选出2个钩编最后的作品,制成一个展示台 第三节:中国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中国结 掌握中国结的结构特点和编织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编织中国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与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礼仪与服饰 第一课日常礼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仪容,正确和长辈、同学相处。 教学重点:日常礼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养成良好的仪容,作用争取与人交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文明礼仪的王国,今天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穿梭古今,尽情畅游在这文明礼仪的海洋中吧。 1.回顾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已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2.展望未来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 中学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常礼仪 二、讲解 1、礼仪的含义 2、讨论:大家失去礼仪,会出现什么状况? 3、学习日常礼仪 (1)日常礼仪的基本原则 (2)讨论:我们平时该怎样着装?怎样的妆容最美? (3)小结 4、学习日常仪态 (1)出示几种错误仪态 (2)学生评价 (3)演示正确的坐姿、站姿、行姿

(4)自我检查 5、学习日常交际 讨论:对长辈应该是什么态度?对同学呢?对低年级的同学呢? 小结:礼仪的原则。 三、活动 把收集到的日常礼仪常识编成情景剧,分角色饰演。 教学反思: 同学们很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教学设计上还应更完善。 第二课社交礼仪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学会与人交往。 2、培养学生欣赏美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知道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根据社交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我修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李鸿章出国访问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的故事引入课堂。举例:常见打接电话语气不亲切、温馨,送鲜花不懂话语带来的麻烦或者闹出的笑话。 二、讲解: 1、社交仪容: (1)社交着装:着装,以契合场合为首。不同场合,不同的着装。 指导学生阅读: ①了解不同的场合对着装的要求,以及男士和女士在着装方面给应注意的问题。②小资料:了解服装颜色的搭配。 活动1:妈妈要去参加婚礼,请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母亲的款式,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社交妆容:以大方、得体、庄重为要。讨论:在不同的场合应着什么样的妆容? 2、见面礼仪 (1)称呼礼仪: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社交场合的称呼。 活动2:模拟情景,不同的社交场合应该用什么称呼,学生分小组进行。 (2)握手礼仪:指导学生阅读,了解拱手礼和鞠躬礼。 小组活动:以同桌为一个小组,分别握手,注意握手礼仪;分别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小组查找存在的问题。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握手的方式,积握手的禁忌。 (3)自我介绍及引见他人:个别学生上台自我介绍;由教师引见学生,其他同学观看。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在自我介绍及引见他人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3:小组之间相互引见他人。

上海科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课题启动与退出word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1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借助案例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熟练启动Word 通过实践,熟悉Word的工作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启动W ord,W ord的操作界面(两个工具栏的初步引入) 安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W ord文字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1.引入: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Word文档,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 2.演示启动Word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启动Word的其他方法,然后让其上讲台来演示。 3.详细介绍Word的操作界面,特别引出“常用”和“格式”工具栏的重要性。 4.演示退出Word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退出Word的其他方法,然后展示。 5.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熟悉Word界面,提出问题。 作业 设计 课后 在安装有WORD的机器上,启动并熟悉word

反思

课题新建与打开word文档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第2周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能熟练新建W ord文档;能熟练打开已有的W ord文知识与技能档;掌握打印预览的方法;掌握改变文档显示比例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 的方法;掌握多个文档间互相切换工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熟悉掌握操作Word文档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摸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新建W ord文档;打开已有的W ord文档,同时打开多个文档及多个文档之间的切换工作 安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W ord文字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1.演示新建W ord文档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建W ord文档的其他方法,然后让其上讲台来演示。 2.通过介绍“新建”对话框和“常用”选项卡,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对话框和选项卡的概念和使用。 3.演示新建多个W ord新文档,说明多个文档的默认名称规律。 4.演示打开一个已有W ord文档,详细说明如何在“打开”对话框中查找到此文档。5.演示对打开的文档打印预览,并改变文档显示比例。 6.演示打开多个已有W ord文档,不关闭的情况下,互相切换工作。 7.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掌握操作W ord文档的基本方法。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在安装有WORD的机器上,启动并熟悉word

2018年春季·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最新·教案

劳动与技术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传统工艺

第一课茶叶的分类与制作 在中国生产的茶叶可以按产区、季节、销路和制作工艺来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陈椽先生提出的“制作工艺六类法”。 1、产区分类: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 2、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3、销路分类: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 4、制作工艺分类: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是根据制作工艺或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六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等。 5、制作工艺的特点: 绿茶:杀青,不发酵; 白茶:日光萎凋,微发酵;黄茶:闷黄,微发酵;青茶:做青,半发酵;红茶:全发酵; 黑茶:后发酵。 至于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因各种茶类的成品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各种茶再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仍应归属原来的茶类。 补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红茶: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第一课制作纸拖鞋 一、教学目标: 1、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各种色卡纸、纸拖鞋作品若干等。 三、教学重点: 拖鞋的立体造型,色彩、图案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难点: 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欣赏与观察 教师:拖鞋是我国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我们每位同学都与拖鞋分不开。大家先欣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拖鞋作品。(演示网上拖鞋作品,播放优美背景音乐)大家在欣赏各种拖鞋的时候,能否说说拖鞋的款式、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现实生活中,每位同学对拖鞋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几双形状各异的拖鞋,对吗?那大家用铅笔把他们的形状画下来。 2、演示与分析

我们来看看!(屏幕展示学生作品)我们来了解一下拖鞋的结构与形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拖鞋的结构主要分为鞋底与鞋帮两部分,形状各异。 3、设计与制作 现在我们运用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大家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可以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 4、展评与欣赏 第二课挑花图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穿编艺术原理,学习图案的几何画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挑花图案。 二、教学重难点: 1、讲解挑花的艺术原理、用途、设计方法和步骤。 2、确定简笔画内容后,怎样设计明确而美观的挑花图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1、带有挑花图案的生活用具若干。2、范图若干幅。 3、设计软件:Animator Pro 二维计算机绘画软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比较:出示写生图与变化图进行比较。学生讲叙图案的构成特点,教师概括。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四节重力.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四、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 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 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 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什么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 是重力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 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导入(由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日常生活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现象和自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 然现象引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 出重力的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 概念,学出去的炮弹等。 生感觉自学生的可能回答: 然熟悉,①运动员跳进水里; 易于理解②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接受) 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 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③苹果掉到地上; ④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 了地面,并且静止了;等等。 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 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 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 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 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 现象。 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 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 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最新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 案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 2012-09-10 14:23:33|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第一课:食品雕——金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食品雕刻的操作过程,在雕刻过程中享受美. ②了解并掌握简单的食品雕刻方法. ③初步了解食品雕刻在我国饮食行业中的作用. ④初步了解食品雕刻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许多蔬菜、水果都可以成为食品雕刻的常用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食品雕刻,认识食品雕刻意义与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食品雕刻在操作过程中的创新与应用。 2. 用其他食品进行雕刻创作。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食品雕刻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烹饪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美化宴席、烘托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蔬菜、水果都可以成为食品雕刻的常用材料。 制作准备 胡萝卜,各种刻刀,牙签,小红豆等。

制作过程 观察思考 食品雕刻有什么特点? 实践探素 学做食品雕——金鱼。 ①用手刀刻出“金鱼”的眼睛和嘴巴。 ②用小号“V"形戳刀,用戳刀法在鱼鳍部位刻出流畅的花纹。 ③先用小号‘‘V”形刀,使用戳刀法刻鱼尾上的花纹,然后将鱼尾部削成片状,外薄内厚。 ④每做完一片鱼尾后,就将它下面的多余部分挖除。 ⑤用圆口刀,刻出鱼身上的鳞片。 注意:使用戳刀时,要从里往外推出刻划花纹。 ⑥用小型圆口刀在鱼眼上旋转挖出两个小孔,再粘上两颗小红豆。这样,一个食品雕刻作品——金鱼就做好了。 思考。与实践 1.你还能用其他食品进行雕刻创作吗? 2.你知道如何将食品雕刻保存得更久一点吗? 第二课:泡沫雕—一白天鹅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泡沫塑料雕刻的操作过程,在雕刻过程中享受美. ②了解并掌握简单的食品雕刻方法. ③初步了解泡沫塑料雕刻在我国雕刻行业中的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7章《磁与电》教案

第七章磁与电 第一节磁现象 【学习目标】 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 3.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如图),是由一种大青石构成的,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而且船还下沉并向大青石撞去,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认识磁体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104 ~105 1.磁体有条形、蹄形、圆形等各种形状。 2.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3.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一头叫北极,用N表示,一头叫南极,用S表示。 4.如图所示的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知识板块二磁体周围有什么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105 ~107 5.在磁体的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magnetic field)。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正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6.如图:磁场中不同位置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方向不同,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其规定是: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7.大量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方向相反,所以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知识板块三磁化的秘密 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自主阅读教材P107 ~108 8.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强烈敲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9.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铁、钴、镍的合金或者其他金属的氧化物,叫做磁性材料。 1.对学 分享独学1~9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完成教材P106“画出磁场的方向”的实验探究活动。 方案二完成教材P107“磁化”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3.理解物体磁性的来源。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流的磁场。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奥斯特的发现 自主阅读教材P11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是奥斯特曾经做过的实验,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是通电直导线周围存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录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Array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 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七年级劳技教案

七年级劳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第一课 设计者:荣庆敏 教学内容:擦皮鞋 教学目标:1、通过擦皮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擦皮鞋。 教学准备:1、教师、学生每人准备一双脏皮鞋, 2、鞋刷每人一把, 3、与皮鞋颜色相符的鞋油, 4、抹布若干, 5、与教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幻灯片)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有这么多漂亮的皮鞋,红色、白色、黑色黄色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好看吗? 看看同学们你们自己穿的什么样的鞋(请同学代表上台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皮鞋。) 谁的鞋漂亮皮鞋脏了还好看吗皮鞋脏了怎么办 今天这节劳技课我们就学习擦皮鞋(出示课题) 擦皮鞋有什么好处呢(生答) 整洁漂亮,给人以美感;保养皮革,可以延长皮鞋的使用寿命; 我们用什么擦皮鞋呢?请看图片 二、擦鞋工具 (生答)幻灯片显示图片及文字:鞋油鞋刷抹布 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擦鞋工具。 三、擦鞋步骤

在我们擦鞋之前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小品,这是著名笑星黄宏、魏积安的作品,希望大家仔细观看,里面可有擦皮鞋的秘诀呦! (放映小品短片)小品中擦皮鞋的秘诀是什么? 生答:先去土,后去泥,上油上蜡不起皮。 非常好,下面我们学习如何擦皮鞋。 师归纳擦鞋步骤(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做): 1、擦浮土:先用质地柔软的布料(旧的内衣内裤袜子)擦去浮土。(如果是带鞋带的鞋,要先把鞋带摘下来,再擦) 2、去泥:用一块潮湿的抹布擦去鞋面、鞋帮、鞋跟上的泥土,擦完后凉干。把但皮革缝隙里的尘土最好用刷子刷干净。 3、上鞋油:在鞋上涂6~7个绿豆大小的鞋油,然后均匀涂抹鞋面上(不能太多),用棉布将鞋油均匀的擦在鞋面上,每个地方都要擦到(为了避免鞋油擦到手上,可戴上手套再擦鞋油) 4、抛光:擦完油凉一段时间,让皮鞋充分吸收鞋油,之后再用刷子来回来去的用力快擦,之后用废旧的女士丝袜来抛光,要尽量快的擦.保准亮亮的,像新的一样! 刚才老师合同学们一起擦完了一只皮鞋,还有一只没擦呢,下面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的擦鞋步骤自己来擦另一只,比一比,谁的鞋擦得亮。(学生擦完后展示评比)告诉大家一个擦鞋小窍门:打上鞋油,并在鞋油上滴一两滴醋,再用刷子刷匀.半小时后用干布再檫一檫就OK!这样檫的皮鞋很亮而且保持的时间很长. 四、延伸教育

七年级劳技教案73061

七年级劳技教案 项目一: 编绣工艺 第一章: 编织与打结 第一节: 棒针编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使用绳或毛线编织小饰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欣赏生活中各种棒针编织的饰物, 了解其文化内涵 与与使用价值、过程与方法: 掌握棒针起针的基本方法, 有创意地运用编 织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愉快积极地参加制作活动, 在活动与 合作中感受编织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挂线起针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挂线起针的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您们使用过棒针不?两根细长的棒针, 穿梭于色彩绚丽的绒线之间, 编织出许多美丽的装饰品,给我们带 来了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走进编织的世界。 二、教学过程:

1、挂线起针: 可以发动男女生之间互帮, 开阔学生的设计思 路, 同时让对编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的更快。 2、穿针引线: 要重视基本针法的训练 三、实践活动: 编织小围巾 四、作业: 完成一件简单的编织作品 第二节: 钩针编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钩针编织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装饰作用过 程与方法: 认识几种常用用针法——钩针的图示符号, 学会 编织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右手持针, 左手绕线的钩针编织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锁针、短针、长针的图示符号, 学会其编织技巧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图片与实物引入课堂 二、讲授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编织方法, 提供书上的编织图示符号与文字说明 讲解演示 2、学生练习 3、互相学习交流

三、实践活动: 手机套的钩编 1、材料准备: 钩针、丝线少许根据丝线粗细选择适合的钩针 一枚 2、钩织方法: (1) 先用短针钩织手机套的底部 (2) 然后根据针法图钩织手机套身, 钩织与手机套 同长, 然后钩花边 (3) 手机套的挂带可以用辫子针起针, 然后再钩一 行短针即可 四、作业: 每个小组评选出 2 个钩编最后的作品, 制成一个展示台 第三节: 中国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就是中国结掌握中国结的结构特 点与编织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织中国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编织技法 教学难点: 编织技法的掌握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