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食源性疾病定义

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

2、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

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①食物中毒

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

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

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

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

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

鱼类等

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

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

④长期、慢性损害

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

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

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

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

①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

②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

③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

2、食物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中发病、不传染、症状像、不分老少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

--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

--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地区性特点:多数食物中毒发病有地区性。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新疆多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沿海多发,霉变甘蔗和酵米面食物中毒多发在北方。

3、食物中毒的分类、常见致病因素、原因、特点

类别常见致病因素发生原因特点常见食物

细菌性金葡、沙门氏、

变形、大肠、副

溶、产气荚膜杆

菌、蜡样、肉毒

梭菌、李斯特菌

1.病禽、病畜

2.生产、储存、运输、

销售过程中被污染

3.直接接触食品的人不

注意个人卫生或自身带

4.食品没有烧熟煮透,

生熟食品用具没有分

开,剩余食品没有低温

储藏

1.季节性较

强;2.具有一

定的潜伏期;

3.胃肠道症

状明显;4.多

数恢复快,预

后良好

动物性食品

(肉、禽蛋制

品、奶及奶制

品、海产品)、

植物性食品

(剩饭、凉菜、

豆类、罐头、

面类发酵食

品)

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

酸酯、杀鼠药、

砷化物、汞、镉、

甲醇、亚硝酸

盐、含高组胺鱼

类、油脂酸败、

矿物油

1.食品被有毒有害化学

物污染

2.误食

3.添加剂、营养强化剂

超量使用

4.食品成分变质

1.潜伏期短,

有的仅几分

钟;2.无季节

性和地区性;

3.发病急、死

亡率高;4.临

床表现不一

被农药、杀鼠

药污染的粮

食、蔬菜等;

误将亚硝酸盐

当盐吃,误将

砒霜当碱面

吃;变质油

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

霉病变、霉变甘

蔗、霉变大米

1.误食

2.谷物等储存

不当,导致霉变,被食

1.有季节性

和地区性;2.

与饮食习惯、

气候、食品种

类有关;3.潜

伏期较短;4.

无特效解药

霉变玉米、花

生、大豆等

植物、动物性木薯、苦杏仁、

桐子和桐油、蓖

麻子、棉子、发

芽马铃薯、未熟

豆浆、菜豆角、

鲜黄花菜、大麻

油、曼陀罗、毒

麦、河豚鱼、动

物肾上腺、毒蘑

1.存储不当

2.加工方法不当

3.将天然有毒的动、植

物制成食品

1.独户或数

户散发;

2.潜伏期短;

3.有一定的

地区性和季

节性;

4.植物性食

物中毒多见

神经系统症

状;

5.多数没有

特效疗法

豆角未完全煮

熟中毒;发芽

马铃薯未处理

后食入;食入

河豚鱼;误食

动物肾上腺

三、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报告

1、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12月2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52号)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

2、报告的规定—初级报告人

①初级报告单位(人)及接收单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法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医疗机构报告至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农业行政、质检、食药监、工商等通报至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其他:受害人、知情人的举报,接收单位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是其他部门

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3、报告的规定—报告时限

①食品安全法:发生事故后2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单位),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在事件处置完毕一周内完成报告()

②属法定传染病的经食物传染的疾病要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③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按照有关要求报告:2小时

④符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也要进行报告:6小时

4、目前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涉及四个网络/体系

①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网

②大疫情网

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

④食物中毒报告体系

?因目前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目前涉及到多个网络直报系统,因此日常工作中,要建立食品安全、传染病、应急、突发等多部门、多个科室之间的沟通机制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 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食物中毒的诊断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比。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食品 ??该食物是否是有毒的动植物? ??该食物常常与那种食物中毒联系在一起?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潜伏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综合征

起病较急,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其他特有症状,也可伴有腹痛、腹泻等上消化道症状。多见于各种化学毒物和细菌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各种重金属中毒,亚硝酸盐中毒,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下消化道综合征 以腹痛、腹泻为主要发病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痛、头晕、全身不适、乏力、口渴等全身症状和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等感染性症状。发病较急,多见于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如产气荚膜杆菌肠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病、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等。 3、神经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以视力模糊、肢端麻木和神经性麻痹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其他神经性症状。多见于各种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有见于某些真菌和少数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脂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河豚中毒和毒蕈中毒。 4 、全身感染性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和肌肉关节酸痛等,常伴有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等。多见于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布鲁杆菌病、李斯特菌病、伤寒与付伤寒、甲型肝炎、血管园线虫病、弓形体病和旋毛虫病等。 5、过敏性综合症 发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脸颊潮红和皮肤瘙痒,可伴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可有可无,有时可出现面部浮肿等症状。多见于组胺中毒、谷氨酸钠中毒和尼克酸中毒等。 6、咽喉与呼吸道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嘴唇、口腔与咽喉部烧灼感和咽喉痛症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和发热、皮疹等症状。常见于某些化学性中毒和细菌感染。如因饮料瓶洗涤不当引起残留氢氧化钠中毒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临床症状的细节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传播。 二、组织管理 (一)校长职责 学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学校防治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工作。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的传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预案;监测并汇总上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例发生情况;指导并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爆发;总结推广学校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疫情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及时做出调整。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非典防治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体温检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启动各自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组织机构 组长:吴本红 副组长:刘兆臣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在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洗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知识和学校防治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二)预防措施 学校应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房屋和建设工地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的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特殊时期实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习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填空题 1.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寄生虫及其卵、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2.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趋势。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型和混合型。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抓住()、()、杀灭病原 菌三个主要环节。 5.沙门菌食物中毒多是由( )性食品引起。 6.影响沙门菌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和()。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 8.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9.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的( )季。 10.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1.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治疗为使用( )小剂量口服或注射。 12.砷在机体内可与细胞内酶的()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13.抢救食物中毒最常用的措施为()。 14.在我国最易发生河豚鱼毒素中毒的季节为()季。 15.()食物中毒为有明显季节性的一类食物中毒。 16.肉毒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为主。

17.赤霉病麦中毒是由()菌种引起的。 18.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克。 19.做好食物中毒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前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医疗机构三方面职责。 20.中毒人数超过()人时,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为( ) A 河豚鱼 B 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 红肉鱼 D 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 )引起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 C 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 D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 )引起 A 肉毒梭菌 B 肉毒杆菌 C 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D 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5.食用河豚鱼发生食物中毒是由于( )引起 A 河豚鱼腐败变质 B 河豚鱼含有的组胺 C 河豚鱼中的毒素 D 海水被“三废”污染 6.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 (1)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污染食物。 (3)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置1

如何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三、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2~24 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 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四、如何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一)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农村自办宴席、大型会议和庙会涉及到的集体用餐严禁加工野生菌、发芽洋芋、四季豆、河豚鱼、病死畜禽及制品等类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供食用。 (二)农村地区广大群众不要采摘不熟悉的野生菌加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城市居民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菌时,不要购买当地群众不常食用的品种,不要购买霉变和不认识的野生菌,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食用野生菌10分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强调“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梅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银杏、苦杏仁、桐油等。主要有3种。 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大麻油是大麻子加工而成,毒性成分主要是大麻树脂,其主要成分有麻醉和较强的毒性,损伤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口麻、咽干、哭笑无常、四肢麻木、视物不清等。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及解决方法

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 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 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 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关于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食源性致病因子风险监测以及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通过摄食进入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三个基本要素:1)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3)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物中毒及预防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生物性危害 1.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 1)沙门氏菌 2)空肠、结肠弯曲杆菌 3)耶尔森氏 4)志贺氏菌 5)大肠杆菌 6)弧菌 7)蜡样芽孢杆菌 8)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9)肉毒梭菌 10)金黄色葡萄球菌 11)产气夹膜梭菌 12)流产布氏杆菌 2. 食源性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 2)诺沃克病毒 3)疯牛病 4)口蹄疫病毒 3.食源性寄生虫旋毛虫、绦虫、孢子虫等 隐孢子虫污染生水、未消毒的牛奶、生菜、凉菜 圆孢子虫污染生水、水果 这些虫卵、幼虫不能被一般的肥皂、洗涤剂和消毒剂所杀灭。 3.真菌毒素我国已开展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烟曲霉震颤素等的研究,国际上受关注的真菌毒素是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镰刀菌素、展青霉素等,由于具有慢性毒性,并与人类,特别是癌症有密切关系而受到重视。 4.天然毒素类 海洋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 毒蘑菇:有毒物质引起人类神经、血液、消化道、肝脏等多系统的中毒性疾病苦杏仁及木薯:含氰甙类 粗制棉籽油:含棉酚 其他:菜豆中毒、鲜黄花菜中毒 5.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 鱼体不新鲜时组胺增加;马铃薯发芽所产生的龙葵素;蔬菜不新鲜时亚硝酸盐增加。 (二)化学性危害 1. 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镉、汞、砷、氟、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工厂化学药品(润滑剂、清洁洗消剂、油漆)、兽药残留 2.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助剂 (三)放射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食源性疾病定义 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 2、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 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①食物中毒 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 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 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 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 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

鱼类等 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 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 ④长期、慢性损害 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 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 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 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 ①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 ②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 ③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 2、食物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中发病、不传染、症状像、不分老少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 --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 --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包括: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如毒蕈、桐油、蓖麻子、马桑果等)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而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如四季豆、马铃薯、生豆浆、河豚鱼等)引起的中毒。 学校常见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熟食物没分开,导致交叉感染;食物过期变质;食堂从业人员因带菌污染食品;食用有毒、有害物质;食堂卫生管理不符合要求;饮用水被污染等。 一、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是食品本身无毒无害,储存方法得当,加工方法正确,处理过程无污染。 1.把好采购关 (1)不采购腐败变质的食品(如已酸败的油脂,霉变、生虫、污秽等不洁的食品),不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2)不采购来源不明、食品标签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制度,建立台账。 2.把好贮存关 (1)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3)建立严格的食堂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注意上锁,防止投毒。 (4)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3.把好加工关 (1)蔬菜加工前要用食品清洗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4)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5)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6)烹调四季豆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卫生学教材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案例答案

一 某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住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如何处理?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根据临床症状可能会诊断为急性或病毒性胃肠炎待查收住入院。但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应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 (1)急救:催吐、洗胃、清肠; (2)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抢救呼吸衰竭;(3)特殊治疗:一般不须应用抗菌药物。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以补液、调节饮食为主。对肉毒毒素中毒应及早使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 (2)对中毒食品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3)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必须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和对可疑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 (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经过、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中毒的可疑餐次和食品。了解食品加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工环节可能出现的原配料问题、加工场所卫生问题及违规操作问题。)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要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医师进行评定。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不能确诊。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1)马肉宰杀、储藏、销售过程易受细菌污染;(2)马肉高温下存放可使治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3)生熟马肉交叉污染 7.对此类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3)对病人的急救治疗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预防原则) (1)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牲畜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2)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品食用前充分加热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形成。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通过摄食进入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三个基本要素:1)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3)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物中毒及预防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生物性危害 1.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 1)沙门氏菌 2)空肠、结肠弯曲杆菌 3)耶尔森氏 4)志贺氏菌 5)大肠杆菌 6)弧菌 7)蜡样芽孢杆菌 8)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9)肉毒梭菌 10)金黄色葡萄球菌 11)产气夹膜梭菌 12)流产布氏杆菌 2. 食源性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 2)诺沃克病毒 3)疯牛病 4)口蹄疫病毒 3.食源性寄生虫旋毛虫、绦虫、孢子虫等 隐孢子虫污染生水、未消毒的牛奶、生菜、凉菜 圆孢子虫污染生水、水果 这些虫卵、幼虫不能被一般的肥皂、洗涤剂和消毒剂所杀灭。 3.真菌毒素我国已开展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烟曲霉震颤素等的研究,国际上受关注的真菌毒素是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镰刀菌素、展青霉素等,由于具有慢性毒性,并与人类,特别是癌症有密切关系而受到重视。 4.天然毒素类 海洋毒素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 毒蘑菇:有毒物质引起人类神经、血液、消化道、肝脏等多系统的中毒性疾病苦杏仁及木薯:含氰甙类 粗制棉籽油:含棉酚 其他:菜豆中毒、鲜黄花菜中毒 5.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 鱼体不新鲜时组胺增加;马铃薯发芽所产生的龙葵素;蔬菜不新鲜时亚硝酸盐增加。 (二)化学性危害 1. 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镉、汞、砷、氟、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工厂化学药品(润滑剂、清洁洗消剂、油漆)、兽药残留 2.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助剂 (三)放射性危害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