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IC

DIC

DIC
DIC

第九章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

一、选择题

A型题:

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凝血功能障碍

2.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

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

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3.在DIC病理过程的晚期发生明显出血时,

体内

纤溶系统的活性大于凝血系统的活性4.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释放出红细胞素,

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

血小板因子Ⅲ

5.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血液高凝状态

7.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

主要是由于: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8.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

发DIC的原因是: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9.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的作

用是:

和Ca2+、凝血因子Ⅶ共同激活凝血因

子Ⅹ

10.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11.急性DIC患者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12.下列哪项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

凝血酶生成增加

13.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

效应?

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

1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15.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

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16.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

密切?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1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

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18.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

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纤溶亢进

19.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

原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20.DIC时产生的贫血主要属于: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1.DIC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22.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FDP

23.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最

常用检查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D.血浆胆红素测定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E

24.宫内死胎主要通过以下哪个系统引起

DIC

外源性凝血系统

25.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

的?

A.休克晚期常发生DIC

B.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DIC

C.妊娠末期易发生DIC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

DIC

E.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DIC

[答案]: D

26.严重肝功能障碍诱发

DIC主要是由于:

A.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B.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能力增强

C.合成蛋白质C增多

D.合成抗凝血酶III增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27.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

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

28.DIC时引起休克与下列

哪些因素有关?

A.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微血栓阻塞回心血量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冠状动脉内形成微血栓致心肌

收缩力减弱

E.上述因素都参与

[答案]: E

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Shartzman

GSR)的发生,说明影响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是: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

29.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

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

主要原因是:

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二.填空题

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亢期三期。

2.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型。3.在DIC发生过程中,按凝血因子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可将DIC分成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三型。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5.DIC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凝血因子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和FDP作用。

6.DIC患者并发休克的原因是微血栓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功能障碍、出血致血容量减少和外周血管扩张致外周阻力降低。

7.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血液的高凝状态、肝功能障碍和微循环障碍。

8.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VII 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XII因子。

日本品牌DIC系统

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高精度位移、用于全场形状、变形、运动测量的方法,也是现代光测量力学领域内最有应用前景的测量方法。其应用研究方向,正朝着从常规材料到新型材料的测量,从弹性问题测量到强塑性问题的测量,从常温到高温的测量,从宏观测量到微观测量的趋势发展。DIC 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提出,经过30多年众多学者的研究,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它直接处理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灰度分布的数字图像(散斑图),通过对比材料或者结构表面在变形前后的散斑图运用相关算法得到. 运用数字图像关联法开发的应变解析软件系统。通过比较分析样本变形前后的图像,可以对变形和弯曲的量、方向、分布等进行解析。通过使用本系统,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物体变形弯曲的数据并将其分布可视化。对于高速测量、微米单位测量等特殊环境下的测量需要,我们可以在包括软件、相机、照明、专用光学仪器等各个方面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 ●能够测量坐标,位移,速度,应变,形状和变形 ●能够显示矢量图,轮廓图 ●支持的图像格式:FIFF等 ●易于使用的直观界面

●进程树结构 ●丰富的后处理功能 ●支持各种高速相机和高分辨率相机 ●系统支持日/英双语 ●对应各种情况(离线/在线分析,3D分析等) 应用: 1.张力、压缩、扭转测试 2.破坏、冲击、掉落测试 3.热膨胀、热变形 4.显微镜下的微测试 图例如下:

武汉中创联达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光电子影像产品(低照度相机、高速摄像机,超高速摄像机,高分辨率相机及其图像分析软件)的销售、研发,提供特殊环境下的拍摄、成像服务。在以下应用领域提供产品:1、高速摄影(弹道学、碰撞实验、高速粒子运动实验PIV 、材料学、气囊膨胀实验、燃烧实验、电弧运动、离子束运动、流体力学、喷射实验、爆炸分析以及其他超高速运动领域)2、高分辨率成像(弹道学、粒子运动实验PIV 、工业质量检测、喷射实验、电泳现象、火焰分析)3、显微成像(微生物光学成像、分子细胞成像)4、低照度成像(燃烧实验、弹道学、碰撞实验、爆炸分析、天文学领域、微光成像、工业检测监视)5、光谱成像(红外感应范围应用、光源波谱分析)6、高速运动分析软件及PIV系统分析软件。

家兔DIC实验报告

实验2 急性DIC 实验时间:5月23日 【实验目的】 1、学习复制急性DIC 动物模型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诊断DIC 的常用方法及其意义。 3、结合实验和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DIC 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实验对象】 家兔1只,雌(未孕)雄均可。体重 1.5~2.0 kg 。 【药品和试剂】 1%普鲁卡因、3.8%枸椽酸钠液、2%兔脑粉浸出液(临用时配制)、饱和氯化钠液、生理盐水、1%鱼精蛋白液。 【实验器材】 兔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手术刀、普通剪刀、眼科剪刀、止血钳)、电热恒温水浴箱、台式离心机、721分光光度计、秒表、刻度离心管(10ml )、试管(13×75mm 、15×100mm )、刻度吸管(2ml 、5ml )、试管架、微量定量移液器(10μl 、50μl 、500μl )、橡皮吸球、乳胶滴管、玻片、棉球、纱布、颈动脉插管(硅胶管)2根、动脉夹,注射器。 【实验方法】 1、将家兔仰位固定兔台、颈部剪毛、皮下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作正中纵切口(约3~4cm 左右),常规暴露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结扎线下方剪口插入硅胶管并固定,松夹放血7ml 至盛有3.8%枸椽酸钠液2ml 的10ml 刻度离心管中,立即混匀离心(3000rpm ,5分钟),分离血浆,备作纤维蛋白原定量与3P 试验。再松动动脉夹放血2~3滴于洁净玻片上,作凝血时间测定。 2、复制DIC 模型:用10ml 注射器吸取2%兔脑粉浸液,按3ml/kg 的量缓慢(以每分钟2ml 的速度为宜)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内,同时观察其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躁动不安,即停止注射,速行第二次采血(方法同1),如未出现反应可注射毕后采血。重复上述各项指标测定。 4、整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附 录】 1、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放血2~3滴于洁净玻片上,同时按动秒表,用清洁废针头挑拨血滴,见有明显血丝出现,迅即停表,记录时间。 2、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饱和盐水法):取15×100mm 试管一支,置0.5ml 样本血浆,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4.5ml ,立即混匀,于37℃水浴中孵育3分钟取出,再混匀后以721分光光度计,520nm 滤光板比浊,读取光密度值;以生理盐水替代饱和氯化钠液作同样操作后为空白对照管调零,测出光密度,按下式计算; )/(10005 .0dl mg 纤维蛋白原测定管光密度值=? 3、3P 试验:取13×75mm 试管一支,置0.5ml 血浆,加入1%鱼精蛋白液0.05ml ,轻轻摇匀,于37℃水浴中15分钟后取出,于黑色背景下观察,如见絮状沉淀或胶冻状即为阳性,清澈则为阴性。

家兔dic实验报告

家兔dic实验报告 篇一:功能学实验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功能学实验家兔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应用静脉注射兔脑浸液方法,复制家兔实验性DIC。通过实验和几项血液学指标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了解实验室诊断DIC 的常用方法。并且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DIC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实验动物 未知性别家兔(实验室提供)一只。 三.实验过程 1.家兔于仰卧位固定,颈部剪毛,在颈部皮下注射局麻药1%普鲁卡因约5ml,行局部麻醉。 2. 用剪刀颈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气管后往外侧拉开切口边缘的皮肤及下方的肌肉组织,找到颈

动脉并用玻璃分针分离,行颈动脉插管。 3. 第一次采集血标本:预先向10ml 离心管中注入%枸橼酸钠溶液。再打开血管夹,从颈动脉插管放血,立即反复颠倒混匀(切忌振荡混匀),待离心。向动脉插管中回推生理盐水,夹好血管夹。 4. 复制DIC 模型:抽取2%兔脑浸出液10ml于注射器中,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注入速度为每分钟2ml以下。同时密切观察家兔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烦动不安,当即停止注射,迅速进行第二次采血。若注射完后家兔未挣扎,则在注射后计时2min,2min后进行第二次采血。采血方式与第一次采血相同。 5. 将前后两次所得的抗凝血,经3000rpm离心5min,将上层血浆清液分别吸至两支清洁试管中,切忌吸入细胞成分,并作好标记备用。其中一支试管吸入血浆,另一只试管尽量吸取剩下的血浆。 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实验):向吸取血浆的两支试管中加入1%

鱼精蛋白溶液50μl,轻轻摇匀后,在37℃水浴15min。取出试管,在灯光下对黑色背景一边晃动试管一边观察,溶液清澈者为阴性,出现絮状沉淀或胶冻状物为阳性。 7. KPTT, PT, TT, FIB实验:剩余两支试管使用凝血仪测定KPTT, PT, TT和FIB,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药物及器材 实验药物:2%兔脑浸出液(临用前配,并在37℃保存),1%普鲁卡因溶液,%枸橼酸钠溶液。生理盐水,1%鱼精蛋白溶液。 实验器材:兔手术台,手术器械,37℃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刻度离心管(2 支),试管(5支),移液器(100μl,1000μl),纱布。 五.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记录 家兔皮下注射局麻药后,在皮下形成鼓包,经按摩揉动数分钟后,鼓包仍存在,局麻药未完全吸收。经家兔耳缘

家兔dic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家兔dic实验报告 篇一:功能学实验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功能学实验家兔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应用静脉注射兔脑浸液方法,复制家兔实验性DIc。通过实验和几项血液学指标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了解实验室诊断DIc的常用方法。并且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DIc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实验动物 未知性别家兔(实验室提供)一只。 三.实验过程 1.家兔于仰卧位固定,颈部剪毛,在颈部皮下注射局麻药1%普鲁卡因约5ml,行局部麻醉。 2.用剪刀颈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气管后往外侧拉开切口边缘的皮肤及下方的肌肉组织,找到颈动脉并用玻璃分针分离,行颈动脉插管。 3.第一次采集血标本:预先向10ml离心管中注入

0.5ml3.8%枸橼酸钠溶液。再打开血管夹,从颈动脉插管放血4.5ml,立即反复颠倒混匀(切忌振荡混匀),待离心。向动脉插管中回推生理盐水,夹好血管夹。 4.复制DIc模型:抽取2%兔脑浸出液10ml于注射器中,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注入速度为每分钟2ml以下。同时密切观察家兔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烦动不安,当即停止注射,迅速进行第二次采血。若注射完后家兔未挣扎,则在注射后计时2min,2min后进行第二次采血。采血方式与第一 次采血相同。 5.将前后两次所得的抗凝血,经3000rpm离心5min,将上层血浆清液分别吸至两支清洁试管中,切忌吸入细胞成分,并作好标记备用。其中一支试管吸入0.5ml血浆,另一只试管尽量吸取剩下的血浆。 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实验):向吸取0.5ml 血浆的两支试管中加入1%鱼精蛋白溶液50μl,轻轻摇匀后,在37℃水浴15min。取出试管,在灯光下对黑色背景一边晃动试管一边观察,溶液清澈者为阴性,出现絮状沉淀或胶冻状物为阳性。 7.KpTT,pT,TT,FIb实验:剩余两支试管使用凝血仪测定KpTT,pT,TT和FIb,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药物及器材 实验药物:2%兔脑浸出液(临用前配,并在37℃保存),

功能学实验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功能学实验家兔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应用静脉注射兔脑浸液方法,复制家兔实验性DIC。通过实验和几项血液学指标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了解实验室诊断DIC 的常用方法。并且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DIC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实验动物 未知性别家兔(实验室提供)一只。 三.实验过程 1.家兔于仰卧位固定,颈部剪毛,在颈部皮下注射局麻药1%普鲁卡因约5ml,行局部麻醉。 2. 用剪刀颈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气管后往外侧拉开切口边缘的皮肤及下方的肌肉组织,找到颈动脉并用玻璃分针分离,行颈动脉插管。 3. 第一次采集血标本:预先向10ml离心管中注入0.5ml3.8%枸橼酸钠溶液。再打开血管夹,从颈动脉插管放血 4.5ml,立即反复颠倒混匀(切忌振荡混匀),待离心。向动脉插管中回推生理盐水,夹好血管夹。 4. 复制DIC 模型:抽取2%兔脑浸出液10ml于注射器中,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注入速度为每分钟2ml以下。同时密切观察家兔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烦动不安,当即停止注射,迅速进行第二次采血。若注射完后家兔未挣扎,则在注射后计时2min,2min后进行第二次采血。采血方式与第一次采血相同。 5. 将前后两次所得的抗凝血,经3000rpm离心5min,将上层血浆清液分别吸至两支清洁试管中,切忌吸入细胞成分,并作好标记备用。其中一支试管吸入0.5ml血浆,另一只试管尽量吸取剩下的血浆。 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实验):向吸取0.5ml血浆的两支试管中加入1%鱼精蛋白溶液50μl,轻轻摇匀后,在37℃水浴15min。取出试管,在灯光下对黑色背景一边晃动试管一边观察,溶液清澈者为阴性,出现絮状沉淀或胶冻状物为阳性。 7. KPTT, PT, TT, FIB实验:剩余两支试管使用凝血仪测定KPTT, PT, TT和FIB,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药物及器材 实验药物:2%兔脑浸出液(临用前配,并在37℃保存),1%普鲁卡因溶液,3.8%枸橼酸钠溶液。生理盐水,1%鱼精蛋白溶液。 实验器材:兔手术台,手术器械,37℃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刻度离心管(2 支),试管(5支),移液器(100μl,1000μl),纱布。 五.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记录 家兔皮下注射局麻药后,在皮下形成鼓包,经按摩揉动数分钟后,鼓包仍存在,局麻药未完全吸收。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推注兔脑浸出液后,家兔表现较平静。推注完成后计时2min27s时家兔出现呼吸急促,燥动不安,欲挣脱动作,此时进行第二次采血,并离心,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家兔在第二次采血后,又重新恢复平静,呼吸正常。一小时后家兔仍未死亡。

家兔DIC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5月23日 【实验目的】 1、学习复制急性DIC动物模型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诊断DIC的常用方法及其意义。 3、结合实验和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DIC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实验对象】 家兔1只,雌(未孕)雄均可。体重~ kg。 【药品和试剂】 1%普鲁卡因、%枸椽酸钠液、2%兔脑粉浸出液(临用时配制)、饱和氯化钠液、生理盐水、1%鱼精蛋白液。 【实验器材】 兔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手术刀、普通剪刀、眼科剪刀、止血钳)、电热恒温水浴箱、台式离心机、721分光光度计、秒表、刻度离心管(10ml)、试管(13×75mm、15×100mm)、刻度吸管(2ml、5ml)、试管架、微量定量移液器(10μl、50μl、500μl)、橡皮吸球、乳胶滴管、玻片、棉球、纱布、颈动脉插管(硅胶管)2根、动脉夹,注射器。 【实验方法】 1、将家兔仰位固定兔台、颈部剪毛、皮下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作正中纵切口(约3~4cm左右),常规暴露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结扎线下方剪口插入硅胶管并固定,松夹放血7ml至盛有%枸椽酸钠液2ml的10ml刻度离心管中,立即混匀离心(3000rpm,5分钟),分离血浆,备作纤维蛋白原定量与3P试验。再松动动脉夹放血2~3滴于洁净玻片上,作凝血时间测定。 2、复制DIC模型:用10ml注射器吸取2%兔脑粉浸液,按3ml/kg的量缓慢(以每分钟2ml的速度为宜)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内,同时观察其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躁动不安,即停止注射,速行第二次采血(方法同1),如未出现反应可注射毕后采血。重复上述各项指标测定。 4、整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附录】 1、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放血2~3滴于洁净玻片上,同时按动秒表,用清洁废针头挑拨血滴,见有明显血丝出现,迅即停表,记录时间。

实验九DIC

实验九家兔凝血功能和急性DIC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建立急性实验性DIC动物模型的方法。 2.测定DIC模型凝血时间、血压,了解凝血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家兔急性DIC模型的复制; 2.家兔急性DIC的判定、观察。 三、实验准备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一只,重2~2.5kg。 【仪器设备】颈部手术器械一套、小试管、气管插管、5cm长塑料插管、5ml注射器,计时钟、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兔解剖台、干净玻片、干净纱布【药品试剂】3%戊巴比妥钠、0.1%肝素、兔脑粉溶液、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 1.实验兔一只,称重。用3%戊巴比妥钠按1.0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每分钟不超过1毫升)。麻醉后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兔解剖台上,必要时将实验台底面灯开亮作保温用,剪去颈部手术视野的皮毛,常规暴露一侧颈总动脉,在靠近远心端处用眼科剪剪一个“V”字形的切口,将充满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插入颈总动脉内连接压力换能器,并牢固结扎,备用。 2.连接装置放开动脉夹,降压力换能器来连接到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通道1,设定输入信号为“血压”。 3.模型复制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兔脑粉溶液2ml,复制DIC模型。 4.测定凝血时间在注入兔脑粉溶液前5min,注入兔脑粉后5 min、15min、30min及45min测凝血时间。方法为:在三通管处用注射器吸取适量血液放于载玻片上,血滴直径约5cm,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s用大头针朝一个方向挑拨载玻片上的血滴,待有血丝出现时停止时间,记录凝血时间。注意吸取血液后推入生理盐水避免血液凝固于插管内。 5.观察血压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兔脑粉溶液的制备及注射速度对实验成败影响很大。在注入兔脑粉浸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动物的呼吸情况,必要时酌情调整注射速度。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 量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dic应力应变检测仪应用于钙质砂剪切特性变形测量

dic应力应变检测仪应用于钙质砂剪切特性变形测量 随着我国基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超级工程都让世界感到震撼。公路、桥梁、铁路等建设工程不断推进,重型车辆、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对于公路的承载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周期交通荷载,易造成路基的变形沉降和损坏,在轮胎轧压、飞机在起飞、降落过程中,对路基产生冲剪效应。 在路基工程设计时,要考虑路基沉降变形,路基内部土层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另外,岛礁特殊的地理条件,路基的填筑需考虑钙质砂砾在路基受荷条件下的变形和颗粒破碎问题,水位升降、雨水淋滤蒸发等对路基结构性的影响。 复杂多变的交通荷载是工程设计时考虑的难题,设计不当会对道路路基产生影响,影响交通工具行驶安全。山东某大学进行钙质砂剪切特性实验研究,采用新拓三维DIC技术实时采集数据,分析钙质砂在常压和高压下的位移、应力、应变等特性,研究成果可为交通、岛礁工程建设提供借鉴,也可为路基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钙质砂剪切特性实验 剪切特性试验是研究土力学性质最常用的试验手段之一,所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建立本构模型的基础。以下左图为直剪试验仪器,右图为岛礁附近海域选取的试验用钙质砂。

钙质砂试样 试验之前在试验机中放入少量砂石,利用DIC技术采集计算一组静态实验,分析砂石原色在玻璃平面下的图案能不能用系统计算出来。通过计算数据反馈,确定砂石不需要着色处理即可计算分析。 本次研究开展了多组室内直剪试验,包括了不同剪切应力、不同砂石颗粒度和不同法相加载方式环境下实验。通过在直剪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对影响钙质砂抗剪强度的各种因素如应力、饱和度、密度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出钙质砂试样的剪切特征。

机能实验dic

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摘要目的:掌握动物实验常用技术,学习复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通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等血液学指标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探讨DIC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给家兔颈静脉缓慢注射4%兔脑粉溶液制作DIC动物模型,使用PcLab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家兔DIC前后的动脉压、静脉压和脉压等生理指标。DIC前后分时段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和3P试验等血液学指标的测定。结果:通过注射4%兔脑粉溶液制作DIC模型后,家兔的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明显下降,血小板的数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液学指标逐渐降低,3P试验由阴性转化为阳性。 关键词:家兔DIC模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3P试验 前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多以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以及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1]。 实验用兔脑浸液经耳缘静脉注入家兔体内,能复制成家兔实验性DIC,将在动物身上获得的资料和结果与人类疾病表现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阐明DIC的发生机理, 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我们小组通过静注兔脑粉溶液复制DIC 动物模型,并在DIC前后分时段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和3P试验等血液学指标的测定,以观察DIC前后家兔的血液学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DIC的发病机制。1.实验材料: 1.1动物:家兔1只,体重 2.0kg。 1.2一般器械:粗剪刀、止血钳8把、组织剪、眼科剪、眼科颞(弯、直各1把)、组织镊、手术线2条、培养皿、50ml注射器、25ml注射器、10ml注射器、5ml注射器、EP管6个、血细胞计数版、试管8个、注射针头2个、加样枪、枪头若干。 1.3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0.1%肝素、4%兔脑粉、37℃生理盐水、37℃饱和氯化钠溶液、1%硫酸鱼精蛋白、血小板稀释液。 1.4仪器设备:PcLab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动静脉插管、三通管、37℃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仪。 2.实验步骤: 2.1家兔的捉拿、称重、麻醉与固定:捉拿家兔,称量体重,用10.0ml20%乌拉坦(5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期间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肌张力、疼痛反射和角膜发射的变化,待家兔四肢呼吸平稳,肌肉松弛,疼痛反射和角膜反射消失后,将其仰面固定于手术台上后颈部剪毛备皮。 2.2颈动脉的分离与插管:沿甲状软骨下正中剪开皮肤,分离左侧颈动脉,经左侧颈动脉插入动脉管,观察并通过PcLab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家兔此时的血压和呼吸。 2.3取血样本:通过动脉插管取4ml动脉血(动脉血①)置于有肝素的注射器中,以测定3P试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并记录。 2.4颈静脉的分离与插管:分离右侧颈静脉,经右侧颈静脉插入静脉管,以备补液和复制DIC模型。 2.5复制DIC模型:将4.0ml4%兔脑粉溶液(2ml/kg)与16ml生理盐水混匀,沿家兔的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兔脑粉溶液,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以备血液学指标的测定

DIC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原理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又称Nomarski相差显微镜,其优点是能显示结构的三维立体投影影像。与相差显微镜相比,标本可略厚一点,折射率差别更大,故影像的立体感更强。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利用的是偏振光,这些光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的相邻部位,然后在经过另一棱镜将这两束光汇合,从样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区别就会转化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并且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微分干涉显微镜能使细胞核及较大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适合于显微操作。目前多用于基因注入、核移植、转基因动物等生物工程的显微操作。将微分干涉差显微镜接上录象机,可以观察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动。 这些薄膜与周围的水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差异非常小,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来成像显得捉襟见肘;然而DIC利用的是偏振光,这些光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的相邻部位,然后在经过另一棱镜将这两束光汇合,从样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区别就会转化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并且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从而实现清晰的成像。 德国物理学家Sauerbrey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厚度剪切压电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变化Δf与在晶体表面均匀吸附的刚性物的质量Δm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他在1959年给出了Sauerbrey 方程: 式中f为晶体的固有谐振频率,又叫基频率, ( Hz), m 为晶体表面涂层质量(g), △ f 为晶体谐振频率的变化量,A为涂层面积(cm2)。 流式细胞仪: 粒子折射激光产生光信号。散射光不依赖任何细胞样品的制备技术,因此被称为细胞的物理特性,即细胞的大小和内部结构。散射光与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结构的折射性、颗粒性密切相关,细胞形状和表面形貌也对其产生影响。前向角散射(FSC)光宇被测细胞的大小和面积有关,检测的是激光束照射方向宇手机散射光信号的光电倍增轴向方向的散射光信号。FSC不受细胞荧光染色的影响,常用于免疫表型分析的信号处理。侧向角散射(SSC)光宇被测细胞的颗粒密度和内部结构有关,对细胞膜、胞质和核膜的折射率更为敏感。SSC收集与激光束正交90度方向的散射光信号。图3-21细胞的光散射特性上述两种信号都是来自于激光源光束,目前采用这两个参数组合,可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亚群,同时可获得细胞相关的重要信息,下图(图3-2)为FSC和SSc组成的二维散点图,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的把全

家兔DIC实验报告

实验 2 急性 DIC 实验时间: 5 月 23 日 实验目的】 1、学习复制急性 DIC 动物模型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诊断 DIC 的常用方法及其意义。 3、结合实验和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联系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实验对象】 药品和试剂】 1%普鲁卡因、 %枸椽酸钠液、 2%兔脑粉浸出液(临用时配制)、饱和氯化钠液、生理盐 水、 1%鱼精蛋白液。 实验器材】 兔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手术刀、普通剪刀、眼科剪刀、止血钳)、电热恒 温水浴箱、台式离心机、 721分光光度计、秒表、刻度离心管(10ml )、试管(13X 75mm 、 15 X 100mm )、刻度吸管(2ml 、5ml )、试管架、微量定量移液器(10卩、1 50卩、1 500卩)1、 橡皮吸球、乳胶 滴管、玻片、棉球、纱布、颈动脉插管(硅胶管) 2 根、动脉夹,注射器。 实验方法】 1、将家兔仰位固定兔台、 颈部剪毛、 皮下 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作正中纵切口 (约 3~4cm 左右),常规暴露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结扎线下 方剪口插入硅胶管并固定,松 夹放血 7ml 至盛有 %枸椽酸钠液 2ml 的 10ml 刻度离心管中, 立即混匀离心( 3000rpm , 5分钟),分离血浆,备作纤维蛋白原定量与 3P 试验。再松动动 脉夹放血 2~3 滴于洁净玻片上,作凝血时间测定。 2、复制Die 模型:用10ml 注射器吸取2%兔脑粉浸液,按3ml/kg 的量缓慢(以每分钟 2ml 的速度为宜)注入家 兔耳缘静脉内,同时观察其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躁动不安,即 停止注射,速行第二次采血(方法同 1),如未出现反应可注射毕后采血。重复上述各项指 标测定。 4、整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附 录】 Die 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家兔 1 只,雌(未孕)雄均可。体重 kg 。

用于下一代3DIC的晶圆熔融键合技术

用于下一代3DIC的晶圆熔融键合技术 在晶圆熔融键合技术上的最新进展已显示了它在提升键合对准精度上的能力在过去的30年中,尺寸缩小和摩尔定律已成为硅平面工艺领域推动成本降低的主要动力。在这期间,主要的技术进步都已在CMOS工艺中获得了应用。最近的一些技术进展已经变得极其复杂,包括有多重光刻图形化、新的应变增强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栅介质等。尽管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上已经取得了这些重大的成就,经常被预测的所谓阻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红砖墙”还是很快会再一次出现,需要采取措施来加以应对。事实上,一些半导体供应商指出经济性上的“红砖墙”在采用22nm技术节点时就已经出现,继续缩小尺寸已经不能降低单位晶体管的成本。如今,越来越难以找到一种解决方案来满足在增加器件性能的同时又能降低成本的要求。 光刻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会相应增加IC制造的复杂性,并且必须要使用日益昂贵的光刻设备,同时也会引入更多的图形化工序。3DIC集成提供了一种能在满足下一代器件性能/成本需求的同时,又避免了采用进一步缩小光刻尺寸的解决路径。在另一方面,3DIC集成还使半导体业界可以继续使用具有较低复杂性的工艺,在保持一个较为宽松栅长的情况下来提升芯片的性能,而这些都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 尽管对于3DIC集成的初步展望还是有些模糊,但还是对它的一些集成途径来进行了分类,以在第三个维度上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清晰的观察。目前3DIC集成所处的状态有点类似于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可以有不同的选项来越过山脉区域:明智地利用山谷;更加直接但也更危险地攀登和翻越;花大力气修建隧道来进行穿越。最终最为经济的工艺路线将会是组合了所有这三种途径的结合体。在3DIC 领域我们看到现在正在出现一种类似的工艺过程,一些3D器件是在工艺制造过程的中期(MEOL)来形成立体结构的,而另一些是在工艺制造过程的后期(BEOL)通过芯片叠层来实现的。在未来,一些3D堆叠工序也将会向工艺上游推进而在工艺制造过程的前期(FEOL)中来完成。制造商会依据目标器件的类型、市场的规模和工艺的复杂程度来选择究竟采用何种工艺路线。3DIC集成最具有成本优势的方法应该是上述这三种工艺路线的结合。这就是说,未来对于很多应用场合,在前道制造工艺(FEOL)中实现实现3DIC集成将具有更大的潜力来帮助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和提高能耗效率。 前道工艺(FEOL)目前仍然被看作为一个纯粹的平面工艺,它是在硅衬底材料上实现器件的功能/性能。然而,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工艺和材料,例如SiGe和其他材料的外延层,已经引入到前道工艺(FEOL)中来提升器件的性能。因此,平面和3D堆叠的界限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并且这也为异质器件集成(例如制作在存储器上的存储器,制作在逻辑器件上的存储器等等)的广泛应用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图1. 在前道工艺(FEOL)中实现不同3D集成结构的对比 图1列出了在前道工艺(FEOL)中实现不同3D集成结构的概览。第一种集成方案是逐层进行外

数字图像相关法(DIC)

DIC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高精度位移、用于全场形状、变形、运动测量的方法,也是现代光测量力学领域内最有应用前景的测量方法。其应用研究方向,正朝着从常规材料到新型材料的测量,从弹性问题测量到强塑性问题的测量,从常温到高温的测量,从宏观测量到微观测量的趋势发展。DIC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提出,经过30多年众多学者的研究,DIC 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它直接处理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灰度分布的数字图像(散斑图),通过对比材料或者结构表面在变形前后的散斑图运用相关算法得到全场位移和应变。该方法对实验环境要求极为宽松,并且具有全场测量、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其基本测量原理如下图: 用于固体材料和结构表面位移、变形和形貌测量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值计算的非干涉变形测量方法,与其它基于

相干光波干涉原理的光测方法(如电子散斑干涉、云纹干涉法)相比,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具有其明显和独特的优势: 1)仅需要一个(2D DIC)或两个数字相机(3D DIC)拍摄变形前后被测物体表面的数字图像,其光路布置、测量过程和试样准备简单; 2)无需激光照明和隔振,对测量环境要求较低; 3)可与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数字成像设备(如高速摄像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直接结合,因此适用测量范围广泛。可以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是当前实验力学领域最活跃也最受关注的光测力学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灵活、有效和功能强大的变形测量手段,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各种材料和结构表面变形测量、力学和物理参数表征以及验证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等方面获得了无数令人影响深刻的成功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法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DIC的资料,欢迎咨询武汉中创联达科技有限公司。

DIC的诊断标准

DIC的诊断标准 1999 年10 月,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DIC以下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存在易致D IC 的基础疾病, 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另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3)广泛性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 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4)抗凝治疗有效。 2、实验诊断 (1)一般病例实验诊断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① PLT 进行性下降< 100×109/L(肝病、白血病< 50×109/L) , 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升高: β-TG, PF4, 血栓烷B2(TXB2) , P-选择素。②血浆Fg 含量< 1.5 g/L (肝 病<1.0 g/L , 白血病<1.8 g/L) 或>4.0g/L , 或呈进行性下降。③ 3P 试验阳性, 或血浆FDP >20 mg/L (肝病> 60mg/L ) 或血浆D-D 水平较正常增高4 倍 以上(阳性)。④ PT 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 5s) ,APTT延长或缩短10s以上。 ⑤ AT-Ⅲ:A < 60% (不适用于肝病) 或蛋白C(PC) 活性降低。⑥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200mg/L。⑦因子Ⅷ:C 活性< 50% (肝病必备)。⑧血浆内皮素-1 (ET-1) 水平> 80 pg/ml或凝血酶调节蛋白(TM) 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 (2)疑难病例的实验诊断应有以下二项以上异常: ① F1+2、TAT和FPA 水平增高; ②SFMC水平增高; ③ PAP 水平升高; ④ TF水平增高(阳性) 或组 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水平下降。 (3)白血病DIC实验诊断标准: ①PLT < 50×109/L 或进行性下降, 或有 下列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 β-TG、PF4、TXB2、P-选择素; ②Fg< 1.8 g/L 或进行性下降; ③3P 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 或D-D 水平升高(阳性); ④PT 延长3 s 以上或进行性延长, 或A PTT 延长10 s 以上; ⑤AT-Ⅲ:A < 60%或PC 活性降低; ⑥血浆PLG:Ag<200mg/L;⑦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F1+2、TAT、FPA、SFMC。 (4) 肝病DIC实验诊断: ①PLT<50×109/L 或进行性下降, 或有下列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选择素;②Fg< 1.0 g/L 或进行性下降; ③血浆因子Ⅷ:C活性< 50% (必备) ; ④PT延长5s 以上, 或APTT 延长10s以上; ⑤3P 试验阳性或血浆FDP> 60 mg/L或D-D 水平升高(阳性) ; ⑥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F1+ 2、TAT、FPA、SFMC。 (5) 慢性DIC的实验诊断: ①临床存在易致慢性DIC 的基础疾病, 如恶性 肿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 ②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a、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及体征如皮肤、粘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 b、反复出现的轻度出血倾向; c、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 d、病程超过14 日。③实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 a、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功能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水平升高; β-TG、PF4、TXB2、P-选择素; b、血浆二项以上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 F1+ 2、TAT、FPA、SFMC; c、3P 试验阳性或血浆FDP > 60 mg/L 或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升高(阳性) 4 倍以上; d、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半寿期缩短或转换速度加快; e、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 ET-1 和TM。 (6)DIC前期(Pre-DIC)的实验诊断

DIC实验诊断

DIC 弥散性血管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是一种危重的综合症。 一、常见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影响因素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吞噬功能,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及其他促凝物质;也可清除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内毒素等。 2、肝功能严重障碍:主要的抗凝物质如蛋白C等均在肝脏中合成,Ⅹa、Ⅸa、Ⅸa等在肝脏中灭活。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可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肝细胞大量坏死时可释放组织因子等,启动凝血系统,促进DIC的发生。 3、血液高凝状态 4、微循环障碍 四、分期 1、高凝期:各种病因导致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产生增多,血液凝固性异常增高,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表现为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粘附性增高的血液高凝状态。

2、消耗性低凝期:大量凝血酶的产生和微血栓的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被消耗,同时可能继发性激活纤溶系统,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此期间患者可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DIC 时产生的大量凝血酶及F Ⅻa 等激活了纤溶系统,产生大量纤溶酶,导致纤溶亢进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形成。此期出血十分明显。 五、功能代谢变化 1、出血:①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②纤溶系统激活③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形成④微血管损伤 2、器官功能障碍 3、休克 4、贫血 六、诊断 1、根据临床所见 : 临床遇有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并有休克、少尿或无尿、呼吸困难、紫绀、昏迷、惊厥、出血、呕血、黑粪、广泛性皮肤瘀斑等症状出现时,在诊断上要想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容易发生本病的疾病,均应注意观察和检查,早期作出诊断,力争获得早期处理的机会。 2、根据外周血像的改变: 具有继发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的特点, 血红蛋白显 著下降(常<60%) , 网织细胞>5%,多次检查, 每可于血片中见到红细胞破碎的裂体细胞(芒刺细胞、盔形细胞、三角细胞)。 3、 实验室诊断 参考文献:实验诊断学---P106;病理生理学---P191; 谢国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项目 正常值 DIC 血小板PLT 10300~100?)(9/L <1009 10?/L 一期止血筛查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13~11s, 延迟3s 以上为异常 先下降后升高 二期止血筛查试验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20~25s , 延迟10s 以上为异常 先下降后升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Fg 2~4g/L <1.5g/L 凝血酶时间TT 10~14s 延迟3s 以上异常 TT 延长 纤溶活性筛查试验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 阴性 阳性(早、中期) 纤溶活性异常的检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ELISA<5mg/L ; 胶乳凝集:阴性 FDP 升高;阳性 血浆D-二聚体DD ELISA<200ug/L ; 胶乳凝集:阴性 DD 升高;阳性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 AT 发色底物法:80~120% 减低 血栓形成的常用检测

DIC的诊断与治疗

D I C的诊断与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大多数DIC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发展迅猛、预后凶险,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 一、DIC的定义 ISTH/SSC2001年公布DIC定义为:“DIC是指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严重损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强调的是,DIC是一种病理过程,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只是众多疾病复杂的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往往继发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外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产科并发症、严重输血反应和中毒等,这些致病因素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从而引发凝血因子的消耗以及纤溶系统活化,最终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的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始终是以凝血酶的生成为中心关键环节,因此DIC的诊断与治疗也围绕于此。 同时这一定义还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微血管体系在DIC发生中的地位;②DIC为各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DIC终末损害多为器官功能衰竭;③纤溶并非DIC 的必要条件,因为DIC的纤溶属继发性,DIC早期多无纤溶现象。 二、DIC的诊断 1.引起DIC的原发病

DIC定义指出DIC是“危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因此诊断DIC的前提是确定导致DIC原发病的证据,如败血症、严重创伤、肿瘤、病理产科等是DIC几大常见病因。无基础疾病的DIC诊断不能成立。 2.临床表现 DIC原发病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患者有严重基础疾病情况下,临床医生在诊治专科基础疾病时,易忽视DIC早期表现,错失DIC抢救的黄金时机,因而临床医生应在下列症状出现时提高警惕:不明原因的呼吸浅快、低氧血症;少尿、无尿;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皮肤黏膜坏死;注射、穿刺部位大片瘀斑或出血不止;产科倾倒性大出血等。 诊断的实验室依据 DIC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反映止血功能的变化,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酶时间(APTT)或血小板计数,这些信息可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程度和活化程度。二是纤溶系统的活化,其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如D-二聚体)来间接评价。 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进行性下降是诊断DIC敏感但非特异的指标,98%的DIC存在血小板减少,其中大约50%计数低于50×109/L。血小板计数低与凝血酶生成密切相关,因血小板消耗是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单次血小板计数对诊断帮助不大,因为其可能在正常范围,而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对诊断DIC更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计数减少还可见于未合并DIC的急性白血病或败血症。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反映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指标中,临床最常用者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FDP是纤维蛋白原和绞链纤维蛋白单体的降解产物,而D-二聚体仅为绞链纤维蛋白单体被纤溶酶降解的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